考点12微观模型(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人教版)学案
展开微粒观点的应用就是从物质的微粒性角度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运用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知识来分析解释实际问题,而模型图的应用是指把看不见的、抽象的微观粒子,用能够看到的模型图的形式形象展现出来,以便用来解释抽象的概念、化学反应或实际问题等。
化学反应实质:分子化分为原子,原子的重新组合产生新分子。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能清晰的使用微观粒子表示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过程。如:
上述图示表示的化学反应为:Na2CO3+2HCl=2NaCl+CO2+H2O↑
其反应实质为:CO32−+2H+=CO2+H2O↑
(1)化学式书写:首先明确每个“球”代表的原子种类及对应原子个数,再据此写出化学式,如①为C5H4(若分子中含有C、H、O原子,一般按C、H、O的顺序排列)
(1)纯净物:图中只含一种分子或原子,即图形形状及组合方式完全相同,如图如③和④;
(2)混合物:图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子或原子,即存在不同种形状组合的分子或原子,如如②;
(3)单质:图中只含一种原子或由同一种原子组合而成的分子,如③;
(4)化合物:图中只含一种分子,且该分子由同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子组合而成;
(5)氧化物: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如④;若化合物的分子由两种原子构成,其中一种是氧原子,则是氧化物。
(1)根据模型图写化学方程式:
a.去除不参加反应的粒子,即等个数消掉反应前后一样的粒子(如图①所示);
b.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c.配平,标注条件及状态;
d.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反应类型,如①是分解反应,②是置换反应
(2)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一定不变;
b.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变,分子数目可能变;
c.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等。
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的是物理变化,如①;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属于化学变化,如②。
1.运用微粒观点解释实际问题时,要先看看与哪种粒子有关,然后再联系着
该粒子的有关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2.运用模型图来解答有关题目时,要先留意单个原子模型图的说明(即原子模型图所代表的意义和相应的元素符号),然后再逐一分析,综合考虑,尤其是,在解答用模型图来表示化学反应的题目时,一定要特别细心地进行全面思考才行;一般要做到以下“六抓”:
(1)抓分子、原子的性质,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但原子能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抓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4)抓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5)抓反应基本类型及反应物,生成物的类别;
(6)抓单个分子的构成情况。
真题演练
一、单选题
1.(2021·江苏镇江·中考真题)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金刚石—CB.镁离子—Mg+2
C.氧化铝—AlOD.氯酸钾—KCl
【答案】A
【详解】
A、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其化学式为C,故A选项化学用语书写正确。
B、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镁离子可表示为:Mg2+,故B选项化学用语书写错误。
C、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Al2O3,故C选项化学用语书写错误。
D、氯酸钾的化学式为KClO3,故D选项化学用语书写错误。
故选A。
2.(2021·江苏泰州·中考真题)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氯化钠B.蔗糖C.水D.金刚石
【答案】D
【详解】
A、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蔗糖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蔗糖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故选:D。
3.(2021·山东济南·中考真题)形成化学观念是化学学习的任务之一、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纯碱和烧碱都属于碱类物质
B.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C.氧气(O2)和臭氧(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
D.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保持不变
【答案】A
【详解】
A.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不属于碱类物质,选项A错;
B.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选项B正确;
C.氧气(O2)和臭氧(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选项C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保持不变,元素的种类不变,选项D正确;
故选A
4.(2021·西藏·中考真题)如图是一种处理汽车尾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B.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发生改变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每个丁分子由2个氧原子和1个碳原子构成
【答案】A
【详解】
由处理汽车尾气的微观示意图可写出方程式为:;
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说明了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故A说法错误;
B、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每4个分子变化成了3个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发生改变,故B说法正确;
C、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2=1:1,故C说法正确;
D、由分子的模型图可知,每个丁分子由2个氧原子和1个碳原子构成,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5.(2021·江苏南通·中考真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回收废弃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
B.乙醇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C.气体易压缩是因为分子间间隔小
D.硝酸铵溶解于水时放出热量
【答案】A
【详解】
A、回收废弃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保护环境,符合题意;
B、乙醇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但是相对分子质量很小,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C、气体易压缩是因为分子间间隔大,不符合题意;
D、硝酸铵溶解于水时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2021·四川雅安·中考真题)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气体是O2
B.过滤和加热均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C.节约用水,人人有责
D.液态水变成水蒸气时,水分子变大
【答案】C
【详解】
A、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负极产生的是氢气,不符合题意;
B、过滤只能除去难溶性杂质,不能使硬水软化,加热能使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形成沉淀,能使硬水软化,不符合题意;
C、节约用水,从你我做起,可以保护水资源,符合题意;
D、液态水变成水蒸气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水分子大小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2021·湖北省直辖县级单位·中考真题)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1∶1
C.参加反应的两种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1
D.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保持不变
【答案】D
【分析】
由图可知有一个氧分子未参与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
A、由微观示意图分析,减少的是反应物,增加的是生成物,该反应生成物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A错误。
B、由微观示意图分析,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2∶1或1:2,B错误。
C、参加反应的是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质量比为(46×2):32=23:8,C错误。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化学性质保持不变,D正确。
故选:D。
8.(2021·江苏常州·中考真题)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科研人员正致力于甲醇(CH3OH)一氢气能源体系如图的研究。下列关于该方案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研究有利于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实现碳达峰
B.有望解决氢气应用中存和输送的瓶颈问题
C.经压缩机形成高压氢过程中分子间空隙变小
D.原位制氢过程指将CH3OH分解成H2和CO2
【答案】D
【详解】
A、该研究可将高压氢直接加注到汽车中供能,减少二氧化碳放出,有利于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实现碳达峰,故A说法正确;
B、加氢站内甲醇原位制氢,因此可通过运输甲醇间接运输氢气,从而解决氢气的存放和运输问题,故B说法正确;
C、压缩机形成高压氢是将氢气分子间隔变小,从而减小氢气体积,故C说法正确;
D、CH3OH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1:1,原位制氢过程是甲醇不可能分解分解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1:2,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9.(2021·江苏常州·中考真题)已知甲烷与氯气(Cl2)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反应,其中某一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相同小球表示同种原子,原子间的短线表示原子的结合。下列从图示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反应生成CH3Cl和HClB.化学反应中分子不可分
C.生成物的质量之比为1:1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答案】A
【分析】
根据该反应是甲烷与氯气反应的示意图,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Cl2CH3Cl+HCl。
【详解】
A、反应生成CH3Cl和HCl,正确。
B、化学反应中分子一定改变,一定会拆分成原子,错误。
C、生成物的质量之比为50.5:36.5,错误。
D、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一定发生改变,错误。
故选A。
10.(2021·广西玉林·中考真题)如图是二氧化碳在固碳酶的催化作用下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①结束后氧原子的总数保持不变
B.反应②可能是化合反应
C.该转化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
D.在反应前后固碳酶的组成元素不改变
【答案】B
【详解】
A、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①结束后氧原子的总数保持不变,故A说法正确;
B、由物质的转化可知,反应②的方程式是:2CO+4H2C2H4+2H2O,该反应生成物是两种,不是化合反应,故B说法错误;
C、该转化减少了二氧化碳,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故C说法正确;
D、由催化剂的特点可知,在反应前后固碳酶的组成元素不改变,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11.(2021·辽宁丹东·中考真题)下列有关实验或事实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分子构成的
B.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后质量增大,说明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红,说明CO2呈酸性
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可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
【答案】D
【详解】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中不含氢、氧两种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后质量增大,是因为铜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该反应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说法错误;
C、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而不是说明CO2呈酸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是因为氢分子、氯分子分别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氯原子,然后氢原子、氯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氯化氢分子,可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2.(2021·四川绵阳·中考真题)根据下列证据,运用化学知识推理错误的是
A.AB.BC.CD.D
【答案】A
【详解】
A、pH>7显碱性,pH=7显中性,pH<7显酸性;用pH试纸测得某品牌洗洁精的pH=12,说明含有碱性物质,但不一定是氢氧化钠,错误;
B、居室放置栀子花,进屋就闻到扑鼻香气,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人周围被人闻到,正确;
C、铅笔芯粉放入钥匙孔会使开锁灵活自如,因为石墨具有润滑作用,正确;
D、将燃着的镁条伸入CO2中,镁条继续燃烧,说明CO2能支持镁条燃烧,正确。
故选A。
13.(2021·湖北荆门·中考真题)香蕉是一种常见的水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剥开香蕉皮可迅速闻到果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B.食用香蕉感觉到有甜味,说明香蕉的果实中含有糖类物质
C.香蕉果实中含有人体所需的维生素
D.香蕉中含有的多种微量金属元素都以单质形式存在
【答案】D
【详解】
A、剥开香蕉皮可迅速闻到果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其中分子运动到空气中使人闻到,说法正确。
B、具有甜味的是糖类,食用香蕉感觉到有甜味,说明香蕉的果实中含有糖类物质,说法正确;
C、蔬菜水果中富含有维生素,香蕉果实中含有人体所需的维生素,说法正确;
D、香蕉中含有的多种微量金属元素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而不是单质形式,说法错误;
故选:D。
14.(2021·湖南益阳·中考真题)2021年6月3日,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四号02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火箭用的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液氢和液氧反应吸收热量
B.液氢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空气
C.液氢贮存、运输都容易
D.氢气液化过程中,分子之间的间距不变
【答案】B
【详解】
A、液氢和液氧反应放出热量,故A错误;
B、液氢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空气,故B正确;
C、氢气的密度小,贮存、运输比较困难,故C错误;
D、氢气液化过程中,分子之间的间距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15.(2021·湖南娄底·中考真题)下列化学用语及其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H2O—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原子
B.3C—3个碳元素
C.Mg2+—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2CH4—两个甲烷分子
【答案】D
【详解】
A、由化学式的微观意义可知,H2O可以表示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选项说法错误;
B、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3C表示3个碳原子,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选项说法错误;
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Mg2+表示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选项说法错误;
D、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CH4表示两个甲烷分子,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6.(2021·湖南张家界·中考真题)“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宏观角度分析: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均由不同种元素组成
B.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改变
C.从表示方法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CO2CO2+N2
D.从社会价值分析:该反应将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能有效控制环境污染
【答案】A
【详解】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化学方程式为:2CO+2NO2CO2+N2。
A、由物质的组成可知,甲、乙、丙三种物质均由不同种元素组成,丁是由同种元素的组成的,故A说法不正确;
B、由该图中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改变,故B说法正确;
C、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O2CO2+N2,故C说法正确;
D、由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可知,该反应将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能有效控制环境污染,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17.(2021·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题)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我国科学家利用复合光催化剂人工合成了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丙是较为清洁的燃料
B.反应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C.一个乙分子中含有10个电子
D.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丁的质量之比为11:8
【答案】D
【详解】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甲是CO2,乙是H2O,丙是CH4,丁是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丙是甲烷,是较为清洁的燃料,说法正确;
B、反应前CO2和H2O中的氧元素化合价均为-2,反应后O2中氧元素化合价为0,氧元素的化合价从-2变为0,化合价升高,说法正确;
C、乙分子中氢原子含有1个电子,氧原子含有8个电子,一个乙分子中一共含有1×2+8=10个电子,说法正确;
D、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丁的质量之比为44∶(32×2)=11∶16;
答案:D。
18.(2021·甘肃兰州·中考真题)下图为硒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硒原子质子数为34
B.硒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D.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2个电子形成Se2+
【答案】D
【详解】
A、硒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称左上方数字表示硒原子的质子数34,说法正确;
B、硒含有“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说法正确;
C、硒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称正下方数字表示硒原子相对原子质量78.96,说法正确;
D、硒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2个电子形成Se2-,说法错误;
答案:D。
19.(2021·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宏观、微观、符号相结合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甲和乙均由氧、氢两种元素组成
B.物质丙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4
C.物质丁由两个原子构成
D.该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个数都没有发生变化
【答案】B
【详解】
A、由图可知,物质甲是碳,由碳元素组成,A错误。
B、由图可知,物质丙是一氧化碳,物质丙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3:4,B正确。
C、物质丁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C错误。
D、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没有发生变化,D错误。
故选:B。
20.(2021·江苏徐州·中考真题)学习化学要科学使用化学符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氯化镁(MgCl2)中含有1个C元素
B.微粒H、H+的质子数相同但电子数不同
C.空气、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都是N
D.铝表面致密氧化膜的化学式是3O2A1
【答案】B
【详解】
A、氯化镁(MgCl2)由镁元素和氯元素组成,元素只能讲种类,没有数量的意义,氯化镁中含有镁元素和氯元素,此选项错误;
B、H+是H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的,故微粒H、H+的质子数相同但电子数不同,此选项正确;
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此选项错误;
D、铝表面致密氧化膜是氧化铝,其化学式是Al2O3,此选项错误。
故选B。
证 据
推 理
A
用pH试纸测得某品牌洗洁精的pH=12
该洗洁精含NaOH
B
居室放置栀子花,进屋就闻到扑鼻香气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铅笔芯粉放入钥匙孔会使开锁灵活自如
石墨具有润滑作用
D
将燃着的镁条伸入CO2中,镁条继续燃烧
CO2能支持镁条燃烧
考点12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沪教版)学案: 这是一份考点12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沪教版)学案,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考纲要求,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要点诠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35溶液的配制(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人教版)学案: 这是一份考点35溶液的配制(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人教版)学案,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44化学肥料(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人教版)学案: 这是一份考点44化学肥料(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人教版)学案,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巧学妙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