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考点32溶解度(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人教版)学案

    考点32溶解度(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人教版)学案第1页
    考点32溶解度(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人教版)学案第2页
    考点32溶解度(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人教版)学案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考点32溶解度(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人教版)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考点32溶解度(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人教版)学案,共2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点一: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eq \\ac(\s\up7(还能继续),\(——————, ———————→),\s\d7(溶解某种溶质))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eq \\ac(\s\up6(不能继续),\(———————→, ————————),\s\d7(溶解某种溶质))饱和溶液

    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概念的注意事项。
    (1)必须指明“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因为在温度改变或溶剂量改变的情况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
    (2)某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是就某一种或某几种溶质而言的,也就是说当加入其他溶质时溶液还能继续再溶解该溶质。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转化eq \b\lc\{\rc\ (\a\vs4\al\c1(大多数物质:,饱和溶液eq \\ac(\s\up7(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s\d0(←————————————————→),\s\d7(蒸发溶剂、降低温度或增加溶质))不饱和溶液,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饱和溶液eq \\ac(\s\up7(增加溶剂或降低温度),\s\d0(←————————————————→),\s\d7(蒸发溶剂、升高温度或增加溶质))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
    (1)观察法:如果溶液中有未溶解的物质,说明该温度下该溶液不能继续溶解这种物质了。该溶液一定是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2)实验法:在一定温度时如果溶液中没有未溶解的物质,可以向原溶液中加入少量原溶质,如果不再溶解,说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如果继续溶解,说明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析出晶体后所得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4.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液浓稀的关系
    (1)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与溶液的浓和稀是从不同角度对溶液进行分类的,两者没有必然联系;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在一定温度下,在同种溶剂的条件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不饱和溶液浓。
    溶液的浓稀是相对的,它们的相互关系可结合下图来记忆:
    1.对于含不同溶质的溶液,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反之亦然。
    2.但对于同种溶质来说,在一定温度时,其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要浓。
    1、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在一定温度下,向溶液中加入少量该溶液中的溶质,如果溶质不能再继续溶解,证明原溶液在该温度下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如果溶质继续溶解,证明原溶液在该温度下是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2、浓、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对于含不同溶质的溶液,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反之亦然。
    (2)但对于同种溶质来说,在一定温度时,其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要浓。
    知识点二:结晶
    1.定义 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
    2.结晶的两种方法
    (1)冷却热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的方法使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来的过程。一般是指把较高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温度降低,使其析出晶体的过程。如从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得到硝酸钾晶体,就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降温结晶)
    (2)蒸发溶剂:蒸发溶剂使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继续蒸发,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形式析出的过程。
    (蒸发结晶)
    3.海水晒盐
    (1)原理: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使食盐结晶析出。
    (2)主要过程:
    不管是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还是蒸发溶剂结晶,都属于物理变化。
    知识点三:溶解度
    1.固体物质溶解度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溶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2)影响因素两个eq \b\lc\{\rc\ (\a\vs4\al\c1(内因:溶质、溶剂的性质,外因:温度))
    QUOTE (3)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

    正确理解溶解度定义的四要素
    (1)条件:一定温度。因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不指明温度时,溶解度没有意义。
    (2)标准:100 g溶剂。物质的溶解量与溶剂量成正比,为了便于比较,规定溶剂的质量为100 g,非溶液的质量。
    (3)状态:饱和状态。只有达到饱和状态,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才是一个定值,且是最多溶解的质量。
    (4)单位:克。因为溶解度实质上是溶质的质量,因此溶解度的单位为克。
    知识点四:气体的溶解度
    ①定义:该气体的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在1体积水里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②影响因素 eq \b\lc\{(\a\vs4\al\c1(内因:气体本身的性质和溶剂种类,外因\b\lc\{(\a\vs4\al\c1(温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图a,压强: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如图b))))
    归纳总结 气体溶解度与固体溶解度的比较
    1.判断溶液饱和的两要素
    (1)温度必须保持不变;
    (2)A物质的溶液不再溶解A物质。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1)大多数情况下,固体物质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最大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饱和溶液eq \\ac(\s\up7(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s\d0(←————————————————→),\s\d7(蒸发溶剂、降低温度或增加溶质))不饱和溶液
    (2)由于熟石灰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最大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Ca(OH)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饱和溶液eq \\ac(\s\up7(增加溶剂或降低温度),\s\d0(←————————————————→),\s\d7(蒸发溶剂、升高温度或增加溶质))不饱和溶液
    1、溶液中的氢氧化钙
    ①氢氧化钙和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所以若把氢氧化钙和气体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要升高温度。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蒸发溶剂、加溶质、加溶剂。
    ③若想把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以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并过滤。
    ④若想把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也可以加入CaO并冷却。
    ⑤氢氧化钙不是晶体,从氢氧化钙溶液也不会析出晶体,所以只能称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结晶分离混合物时,要提纯哪种物质就用物质适用的方法结晶。
    溶解度的四要素:
    ①温度;
    ②指明溶剂的量(100 g);
    ③指明是饱和状态;
    ④指明单位是g。
    真题演练
    一、单选题
    1.(2021·江苏淮安·中考真题)如图是NaCl和KNO3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NO3的溶解度比NaCl的溶解度大
    B.20℃时,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0%
    C.50℃时,50g KNO3在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不饱和溶液
    D.通过加溶剂、升温等方法能将KNO3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答案】D
    【详解】
    A、比较溶解度大小必须有温度的限制,否则不能比较溶解度大小,故A错;
    B、20℃时,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故B错;
    C、50℃时,KNO3的溶解度是85.5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85.5gKNO3,所以50g水中最多溶解42.75g,50℃时,50gKNO3在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饱和溶液,故C错;
    D、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通过加溶剂、升温等方法能将KNO3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2.(2021·江苏南通·中考真题)KNO3和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Cl的溶解度小于KNO3的溶解度
    B.10℃时,KNO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0.9%
    C.T1℃时,KNO3、KCl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将60℃时的KNO3饱和溶液210g冷却至10℃,析出硝酸钾品体89.1g
    【答案】D
    【详解】
    A、溶解度比较,应指明温度,否则无法比较,不符合题意;
    B、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9g,该温度下,KNO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不符合题意;
    C、T1℃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该温度下,硝酸钾、氯化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溶液状态未知,无法比较,不符合题意;
    D、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该温度下,21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110g,溶剂质量为100g,降温至10℃,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9g,析出晶体的质量为:110g-20.9g=89.1g,符合题意。
    故选D。
    3.(2021·四川雅安·中考真题)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2℃时甲的溶解度是50g
    B.t2℃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2∶5
    C.升高温度可以将甲、乙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D.将t2℃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均能析出晶体
    【答案】B
    【详解】
    A、由图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不符合题意;
    B、t2℃时,乙的溶解度为40g,该温度下,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40g:(40g+100g)=2:7,符合题意;
    C、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故升高温度可以将甲、乙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D、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故将t2℃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甲、乙的溶解度均减小,均能析出晶体,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2021·江苏常州·中考真题)图1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图2为兴小组进行的实验,R物质是硝酸钾或氯化钾中的一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法判断R物质是氯化钾还是硝酸钾B.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依次为:②>③>①
    C.t1℃时烧杯③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1.6%D.烧杯③中析出的固体质量一定为24克
    【答案】B
    【分析】
    t1℃时60gR完全溶于200g水中,证明此时R的溶解度≥30g,升温到t2℃时并蒸发100g水,能完全溶解,证明此时R的溶解度≥60g,结合曲线可得R是硝酸钾。
    【详解】
    A、由分析可知R是硝酸钾,故选项错误;
    B、t1℃时60gR完全溶解,溶液①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溶液②与溶液①溶质质量相等,溶剂为100g,则溶液②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结合分析R在t1℃时溶解度为31.6,溶液③为饱和溶液,溶液③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依次为:②>③>①,故选项正确;
    C、t1℃时烧杯③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故选项错误;
    D、烧杯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为31.6g,则析出固体质量为60g-31.6g=28.4g,故选项错误。
    故选B
    5.(2021·广西玉林·中考真题)如图是X、Y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属于易溶物质,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t1℃时,10克Y加入40克水中可形成50克溶液
    C.t2℃时,X、Y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一定是Y的饱和溶液
    D.t3℃时,要使X、Y的饱和溶液中析出等质量的固体,恒温蒸发,需蒸发掉较多水的是Y的饱和溶液
    【答案】D
    【详解】
    A、由曲线可知Y的溶解度分为2段,一段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一段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选项错误;
    B、t1℃时Y的溶解度为20g,则10gY需要50g水才能完全溶解,所以Y为完全溶解,溶液质量大于50g,故选项错误;
    C、t1℃~t2℃间Y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更大,但是X、Y的饱和溶液的溶液质量未知,所以析出晶体的质量多少不能确定,故选项错误;
    D、t3℃时,溶解度X>Y,则溶解相等质量的Y和X,Y需要的水更多,同理析出相同质量的XY,蒸发掉水较多的是Y溶液,故选项正确。
    故选D。
    6.(2021·湖北荆门·中考真题)有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不考虑水的质量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依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A的溶解度比B的大
    B.t2℃时,A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C.t1℃,将A、B的饱和溶液分别升高温度至t2℃时,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恰好相等
    D.t2℃时,将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低温度至t1℃时,析出的固体质量A的质量大于B的质量
    【答案】C
    【详解】
    A、选项说法没有指明温度,A的溶解度不一定比B的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B、t2℃时,A的溶解度为2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故选项说法错误。
    C、t1℃,A、B溶解度相等,且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将A、B的饱和溶液分别升高温度至t2℃时,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恰好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D、未明确饱和溶液的质量关系,不能比较析出的固体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7.(2021·浙江杭州·中考真题)已知:(1)20℃时,溶解度在10克以上的物质称为易溶物质;溶解度在1~10克的物质为可溶物质;溶解度在0.01~1克为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克的物质为难溶物质。
    (2)20℃时几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氢氧化钙是难溶物质
    B.20℃时可以配制出20%的硝酸钾溶液
    C.20℃时氯酸钾是易溶物质
    D.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大
    【答案】B
    【详解】
    A、在2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是0.165g,在0.01~1g之间,属于微溶物质,故A说法不正确;
    B、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0%,所以可以配制出20%的硝酸钾溶液,故B说法正确;
    C、20℃时氯酸钾的溶解度是7.4g,在1~10g之间,属于可溶物质,故C说法不正确;
    D、由表中的数据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小,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B。
    8.(2021·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阴底中学中考真题)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的三种物质饱和溶液升温后,溶质质量分数均不变
    B.t2℃时,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将t2℃时的100g甲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甲(b﹣a)g
    D.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丙>乙
    【答案】B
    【详解】
    A、t1℃时的三种物质饱和溶液升温后,丙的溶解度减小,析出固体,溶质质量分数减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t2℃时,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该选项说法正确;
    C、t2℃时甲的溶解度是bg,t1℃时的溶解度是ag,将t2℃时的(100g+bg)甲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甲的质量是(b﹣a)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丙=乙,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9.(2021·湖南娄底·中考真题)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为50克
    B.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C.t2℃时,在100g饱和溶液中含有50g甲物质
    D.t1℃时,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均形成饱和溶液
    【答案】D
    【详解】
    A..不知道温度范围,不能确定物质的溶解度大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不知道温度范围,不能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t2℃时甲的溶解度是50g,在150g饱和溶液中含有50g 甲物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都是30g,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均形成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0.(2021·浙江丽水·中考真题)20℃时,取一定质量的固体硝酸钾于烧杯中,把100克水平均分成四份依次加入烧杯,不断搅拌,使之充分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丁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乙→丙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D.丙→丁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答案】B
    【详解】
    A、由图可知,20℃时,甲烧杯中硝酸钾固体有剩余,故甲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B、丙烧杯里的固体硝酸钾已完全溶解,而丁烧杯又加入了25g水,所以可以推断出丁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20℃时,乙为饱和溶液,乙→丙过程中,加入25g水,固体全部溶解,丙烧杯中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若丙为饱和溶液,则乙→丙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若丙为不饱和溶液,则乙→丙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不符合题意;
    D、丙→丁的过程中,溶质不变,溶剂增加,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2021·甘肃兰州·中考真题)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P点表示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t3℃时Q点表示甲的不饱和溶液
    C.t3℃时,将25g乙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2:5
    D.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丙>甲>乙
    【答案】D
    【详解】
    A、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表示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A正确;
    B、t3℃时,Q点在甲的溶解度曲线下面,表示甲的不饱和溶液,B正确;
    C、t3℃时,乙的溶解度是40g,将25g乙放入50g水中,只能够溶解20g,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2:5,C正确;
    D、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甲、乙两溶液均有溶质析出,故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丙>乙>甲。
    故选D。
    12.(2021·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和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乙,可以用冷却结晶方法提纯甲物质
    C.t2℃时,将25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为75g
    D.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由t2℃降到t1℃,都有晶体析出
    【答案】B
    【详解】
    A、未指明温度,无法比较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此选项不正确;
    B、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小,故在冷却甲的热饱和溶液时,大部分甲会析出,乙会留在滤液中,从而达到提纯甲的目的,故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乙,可以用冷却结晶方法提纯甲物质,此选项正确;
    C、t2℃时,甲的溶解度是25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25g甲物质,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2.5g甲物质,故将25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为62.5g,此选项不正确;
    D、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由t2℃降到t1℃时,甲和乙有晶体析出,丙不析出晶体,此选项不正确。
    故选B。
    13.(2021·江苏徐州·中考真题)硝酸钾、食盐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实验方法可以测定不同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B.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食盐的溶解度
    C.将t1℃的硝酸钾溶液、食盐溶液分别升温至t2℃,所得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t2℃时,将硝酸钾、食盐的饱和溶液(两溶液的质量相等)分别降温到t1℃,得到的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答案】A
    【详解】
    A、用实验方法可以测定不同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故选项正确;
    B、必须指明在一定温度下,故选项错误;
    C、t1℃时,食盐、硝酸钾溶液的不知是否饱和,不能比较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选项错误;
    D、t2℃时,将硝酸钾、食盐的饱和溶液(两溶液的质量相等)分别降温到t1℃,食盐有晶体析出,得到的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相等,硝酸钾析出更多,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影响比氯化钠大,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4.(2021·江苏盐城·中考真题)两种固体物质NaCl和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现有40gNaC1、40gKCl两份固体,分别置于两只烧杯中,各倒入100g50°C蒸馏水充分溶解,实验现象如下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甲中加入的固体是NaCl
    B.乙中溶液的质量是140g
    C.50℃时,甲中溶液恰好达到饱和状态
    D.分别将甲、乙中的溶液降温至10°C,乙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D
    【详解】
    A、现有40gNaC1、40gKCl两份固体,分别置于两只烧杯中,各倒入100g50°C蒸馏水充分溶解,甲全部溶解,乙部分溶解,说明50°C时,甲溶解度大,乙溶解度小,由图可知甲加入的固体是氯化钾,A错误。
    B、甲中固体是氯化钾,乙中为氯化钠,50°C时氯化钠溶解度小于40g,氯化钠部分溶解,乙中溶液的质量小于140g,B错误。
    C、甲中固体是氯化钾,50℃时溶解度大于40g,甲中溶液不饱和状态,C错误。
    D、分别将甲、乙中的溶液降温至10°C,甲溶解度变小,小于40g是饱和溶液,乙溶解度变化不大,还是小于40g,还是饱和溶液,甲乙饱和溶液,10°C乙氯化钠溶解度大于氯化钾溶解度,故乙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D正确。
    故选:D。
    15.(2021·四川凉山·中考真题)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甲和丙的溶解度都是60
    B.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是甲>乙>丙
    C.将t3℃时甲和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将t2℃时16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可析出20g固体(不含结晶水)
    【答案】D
    【详解】
    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和丙的溶解度都是60g,溶解度的单位是g,故A错误;
    B、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是甲>乙>丙,未指明溶液是否饱和不能比较大小,故B错误;
    C、将t3℃时甲和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甲会析出晶体,仍然是饱和溶液,计算溶质质量分数时,要按照t2℃甲的溶解度计算,丙降温后,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计算丙的溶质质量分数时,按照t3℃时丙的溶解度计算,由于t2℃甲的溶解度大于t3℃时丙的溶解度,所以将t3℃时甲和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是:甲>丙,故C错误;
    D、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60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60g甲,所以t2℃时16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60g甲,100g水,降温到t1℃,由于t1℃甲的溶解度是40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40g,所以降温后析出晶体质量:60g-40g=20g,故D正确。
    故选D。
    16.(2021·贵州铜仁·中考真题)下图是 KC1、KNO3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NO3的溶解度大于KCl的溶解度
    B.t1℃时KNO3的溶解度是70
    C.在t1℃时,100gKNO3饱和溶液和100gKCl饱和溶液, KCl饱和溶液中的溶剂质量大于KNO3饱和溶液中的溶剂质量
    D.在t2℃时,欲使KNO3、KCl两种物质的溶液分别降到t℃时,析出晶体的质量 KCl一定小于KNO3
    【答案】C
    【详解】
    A、没有指明具体温度无法比较溶解度的大小,此选项错误;
    B、溶解度的单位是“g”,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KNO3的溶解度是70g,此选项错误;
    C、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钾,根据可知,100gKNO3饱和溶液和100gKCl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KNO3>KCl,根据 可知,两溶液的质量相等,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KNO3>KCl,根据可知,溶剂的质量是:KCl>KNO3,故KCl饱和溶液中的溶剂质量大于KNO3饱和溶液中的溶剂质量,此选项正确;
    D、由于没有给出KNO3溶液和KCl溶液的具体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所以,将两溶液由t2℃降到t℃,无法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此选项错误。
    故选C。
    17.(2021·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30g
    B.t1℃时,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C.t3℃时,各取15ga、b、c三种物质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能得到饱和溶液的是c
    D.t2℃和t3℃时的两份b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不可能相等
    【答案】C
    【详解】
    A、由图可知,t1℃时,a物质的溶解度小于30g,不符合题意;
    B、t1℃时,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不可能为50%,不符合题意;
    C、t3℃时,a、b的溶解度大于30g,c的溶解度小于30g,故该温度下,各取15ga、b、c三种物质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能得到饱和溶液的是c,符合题意;
    D、t2℃和t3℃时的两份b溶液,没有明确溶液的质量和状态,所含溶质的质量可能相等,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8.(2021·广西贺州·中考真题)如图是KNO3、NaC1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定质量的KNO3饱和溶液由t2℃降到t1℃时,溶液的质量不变
    B.P点表示t2℃时,KNO3溶液为不饱和溶液,NaCl溶液为饱和溶液
    C.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NaCl的大
    D.t1℃时KNO3和NaCl的溶解度相等
    【答案】A
    【详解】
    A、一定质量的KNO3饱和溶液由t2℃降到t1℃时,降温后,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有溶质析出,溶液质量减小,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P点在硝酸钾溶解度曲线的下方,氯化钠溶解度曲线的上方,故P点表示t2℃时,KNO3溶液为不饱和溶液,NaCl溶液为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NaCl的大,不符合题意;
    D、t1℃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故该温度下,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9.(2021·宁夏·中考真题)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物质溶解过程中通常会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B.在氯化钾溶液稀释的过程中,氯化钾的质量不变
    C.在压强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增大CO2在水中的溶解度
    D.熟石灰的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或者增加溶剂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答案】C
    【详解】
    A、物质溶解过程中通常会伴随着热量的变化,正确;
    B、在氯化钾溶液稀释的过程中,只是溶剂水的质量增加,氯化钾的质量不变,正确;
    C、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压强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减小CO2在水中的溶解度,错误;
    D、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大而减小,故熟石灰的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或者增加溶剂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正确;
    故选C。
    20.(2021·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将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
    C.40℃时,A、B两种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所得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相等
    【答案】B
    【详解】
    A、当温度大于等于40℃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此选项错误;
    B、B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将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此选项正确;
    C、40℃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此温度下A、B两种物质的饱和容易忘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此选项错误;
    D、20℃时,A物质的溶解度小于B物质,在此温度下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B,故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大小关系为A<B,则溶剂大小关系为A>B,此选项错误。
    故选B。
    固体溶解度
    气体溶解度
    条件
    一定温度下
    该气体的压强为101 kPa和一定温度
    标准
    100 g溶剂
    1体积水
    状态
    饱和
    饱和
    单位

    比值单位为1
    外界影响因素
    温度
    温度和压强
    变化规律
    固体溶解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熟石灰等除外)
    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物质名称
    氯化钠
    氢氧化钙
    氯酸钾
    硝酸钾
    溶解度(克)
    36.0
    0.165
    7.4
    31.6

    相关学案

    考点06溶液、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沪教版)学案:

    这是一份考点06溶液、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沪教版)学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考纲要求,知识网络,中考考点梳理,要点诠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35溶液的配制(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人教版)学案:

    这是一份考点35溶液的配制(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人教版)学案,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33溶解度曲线及应用(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人教版)学案:

    这是一份考点33溶解度曲线及应用(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人教版)学案,共1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