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考点26能源使用和环境(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人教版)学案

    考点26能源使用和环境(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人教版)学案第1页
    考点26能源使用和环境(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人教版)学案第2页
    考点26能源使用和环境(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人教版)学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考点26能源使用和环境(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人教版)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考点26能源使用和环境(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人教版)学案,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点一:煤燃烧产生的主要污染物
    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另外含有氢元素和少量的硫、氮、氧等元素,因而煤燃烧会产生污染空气的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和二氧化氮(NO2)以及烟尘等。其中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会与水反应生成酸随着雨水落到地面,形成酸雨。
    知识点二: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措施
    知识点三:汽车尾气造成的污染
    (1)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
    (2)为了减少尾气对空气的污染,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①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燃料充分燃烧;
    ②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③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排放;
    ④使用清洁能源,例如压缩天然气(CNG)和液化石油气(LPG);
    ⑤在汽油中添加适量的酒精制成乙醇汽油等。另外,在管理上加大检测尾气的力度,禁止尾气没有达到环保标准的汽车上路。
    乙醇汽油: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为C2H5OH,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 eq \(\s\up6(点燃),eq \(\s\up2 (——),——,\s\d0()),\s\d4())2CO2+3H2O。
    温馨提示:
    乙醇汽油是汽油与乙醇按一定体积比混合而成的混合物,并非新型化合物。
    知识点四:燃料不充分燃烧的危害
    燃料燃烧不充分时,不仅使产生的热量减少,浪费资源;而且还会产生大量的CO、烟尘等物质,污染空气。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措施:一是要有充足的氧气;二是燃料与氧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哪些因素会影响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
    (1)可燃物本身的性质。例如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而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2)氧气的浓度。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例如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纯氧中就能剧烈燃烧;又如硫和木炭在空气中不如在纯氧中燃烧得剧烈。
    (3)可燃性气体的浓度。如在气体的爆炸极限内,可燃气体浓度越高,爆炸越剧烈,故煤矿的矿井要通风、加油站一定要设在开放的环境中等。
    (4)可燃物和氧气的接触面积。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积越大,燃烧越剧烈、越充分。例如纯净的氢气在导管口和氧气接触面积小,能够安静地燃烧;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就可能发生爆炸。
    1. 工业酒精因含有甲醇(有毒),严禁兑酒饮用。
    2. 医用消毒酒精是体积分数为70%~80%的乙醇水溶液。
    3. 新能源就是除化石燃料之外的比较近期发现的能源,它们的使用过程中一般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小。
    1、氢能源
    人类面临着“能源危机”,而H2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它有许多优点。首先,氢气可以用水作原料来制取,而我们地球上的水是非常丰富的,因此,制取氢气的原料是广泛的。其次,氢气燃烧后唯一的产物是水,与现在所使用的煤、石油等燃料所排放的大量污染物所带来的问题相比,使用氢能源不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第三,氢气作为能源,单位质量放出的热量比煤、石油和天然气大得多,1g氢气燃烧能释放出142kJ的热量,这相当于1g汽油发热量的3倍呢!发展氢能源需要解决如何廉价、大量地制备氢气及如何安全贮存、运输氢气等问题。怎样发展、利用氢能源是许多科学家致力研究的问题。
    2、人类能源的新希望——可燃冰
    (1)可燃冰的化学名称为“天然气水合物”。
    (2)可燃冰是由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和水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形成的冰状固体,因其极易燃烧,因此称为“可燃冰”。
    (3)海底不仅蕴藏着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化石燃料,而且海底还存有大量的可燃冰。
    (4)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量比同等条件下的煤或石油产生的能量多得多,而且在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或废气,被科学家誉为“未来能源”“21世纪能源”。
    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此外,还有氢能、沼气、酒精、甲醇等,而已经广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 等能源,称为常规能源。随着常规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环保和可再生为特质的新能源越来越得到各国的重视。
    在中国可以形成产业的新能源主要包括水能(主要指小型水电站)、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是可循环利用的清洁能源。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既是整个能源供应系统的有效补充手段,也是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措施,是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最终能源选择。
    真题演练
    一、单选题
    1.(2021·四川内江·中考真题)化学与人类的生产及生活紧密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太阳能电池属于绿色环保电池
    B.医用口罩中的聚丙烯熔喷布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C.大量使用合成农药消灭病虫害不会污染环境
    D.减少燃煤用量是防治酸雨的有效途径之一
    【答案】C
    【详解】
    A、太阳能电池属于绿色环保电池,正确;
    B、医用口罩中的聚丙烯熔喷布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正确;
    C、大量使用合成农药消灭病虫害会导致污染环境,应该合理使用,错误;
    D、减少燃煤用量可减少硫氮氧化物排放,是防治酸雨的有效途径之一,正确。
    故选C。
    2.(2021·辽宁沈阳·中考真题)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A.风能、太阳能都是新能源
    B.化石能源包括煤、石油和氢气
    C.化学电池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对能源要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
    【答案】B
    【详解】
    A、风能、太阳能都是新能源,故A正确;
    B、化石能源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氢气不是化石能源,故B错误;
    C、化学电池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C正确;
    D、对能源要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故D正确。
    故选B。
    3.(2021·湖北省直辖县级单位·中考真题)2021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说法符合该主题的是
    A.维护生态平衡,禁食野生动物
    B.我国矿产资源丰富,可无限制开采
    C.将核反应堆的冷却水直接排入大海
    D.为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大量使用高效高残留的农药
    【答案】A
    【详解】
    A、维护生态平衡,禁食野生动物,属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A正确。
    B、我国矿产资源丰富,但是不可无限制开采,B错误。
    C、核反应堆的冷却水有放射性,不能直接排入大海,C错误。
    D、为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合理使用高效高残留的农药,D错误。
    故选:A。
    4.(2021·四川绵阳·中考真题)化石燃料的使用促进了经济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造成资源枯竭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我国大力推广脱硫煤,有助于减少酸雨
    B.埋于海底的可燃冰将来可能替代化石燃料
    C.使用乙醇汽油作燃料,可节约石油资源
    D.使发动机内汽油充分燃烧可减少CO2排放
    【答案】D
    【详解】
    A、我国大力推广脱硫煤,可减少污染物二氧化硫的生成,有助于减少酸雨,正确;
    B、海底的可燃冰将来可能替代化石燃料,正确;
    C、使用乙醇汽油作燃料,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节约石油资源,正确;
    D、使发动机内汽油充分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碳,不会减少CO2排放,错误。
    故选D。
    5.(2021·广西百色·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方法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B.BC.CD.D
    【答案】D
    【详解】
    A、CaO和Ca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H2和CH4燃烧均生成水,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均会出现水雾,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蚕丝和羊毛纤维的主要成分均为蛋白质,点燃后,闻气味,均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将Zn和Ag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Zn与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铜,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了金属活动性Zn>Cu;Ag与CuSO4溶液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了金属活动性铜>银;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锌>铜>银;故选项实验方法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6.(2021·广西百色·中考真题)下列举措不符合“碳达峰、碳中和”生态理念的是
    A.使用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
    B.用自行车代替汽车上下班出行
    C.垃圾分类处理,实现资源再利用
    D.焚烧废旧塑料,消除“白色污染”
    【答案】D
    【分析】
    “碳达峰”,即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碳中和”是指单位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抵消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目的,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使用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碳达峰、碳中和”的生态理念,故选项错误;
    B、用自行车代替汽车上下班出行,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碳达峰、碳中和”的生态理念,故选项错误;
    C、垃圾分类处理,实现资源再利用,能节约资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碳达峰、碳中和”的生态理念,故选项错误;
    D、焚烧废旧塑料,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不符合“碳达峰、碳中和”的生态理念,故选项正确。
    故选:D。
    7.(2021·湖南益阳·中考真题)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有放热现象
    B.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C.化学能可转变成电能,如天然气燃料电池已被应用于城市客车的驱动电源
    D.人体能维持恒定体温,主要是蛋白质在酶的催化下转变成CO2和H2O,放出热量
    【答案】C
    【详解】
    A.有些化学反应放出热量,有些化学反应需要吸收热量,如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故A错误;
    B.人类利用的能量大部分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取能量,如太阳能、风能等,故B错误;
    C.化学能可转变成电能,如天然气燃料电池已被应用于城市客车的驱动电源,故C正确;
    D.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能维持恒定体温,主要是糖类在酶的催化下转变成CO2和H2O,放出热量,故D错误。
    故选:C。
    8.(2021·内蒙古呼伦贝尔·中考真题)化学与生活关系密切,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利用灼烧法区分羊毛和涤纶
    B.焚烧含氯塑料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C.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D.使用脱硫煤减少酸雨形成
    【答案】B
    【详解】
    A、羊毛内含有蛋白质,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涤纶燃烧有特殊气味,所以可以用灼烧法区分羊毛和涤纶,说法正确;
    B、含氯塑料燃烧产生大量有害气体,不能用焚烧含氯塑料解决“白色污染”问题,选项错误;
    C、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说法正确;
    D、煤中含有硫元素,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使用脱硫煤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可减少酸雨的形成,说法正确。
    故选B
    9.(2021·甘肃兰州·中考真题)在2021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指出,要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下列做法与此不相符的是
    A.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使用
    B.积极执行兰州市升级版“限塑令”
    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答案】C
    【详解】
    A、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既能节约能源,又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做法合理;故不符合题意。
    B、坚决执行限塑令,可减少白色污染,利于地球保护;故不符合题意。
    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不符合该理念,符合题意。
    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能防止水体的污染,行为可取;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2021·湖北十堰·中考真题)2020年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提出逐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实施“低碳生活、高质量发展”,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节假日燃放烟花爆竹增加节日气氛
    B.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核能、氢能等新能源
    C.燃烧衣作物秸秆以增加土地肥效
    D.为满足社会用电需求,大力发展燃煤火力发电
    【答案】B
    【详解】
    A、燃放烟花爆竹能产生烟尘、硫化物等污染物,故A错;
    B、新能源使用,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能减少环境污染,故B正确;
    C、燃烧农作物秸秆产生大量烟尘等污染物,故C错;
    D、燃煤火力发电能产生空气污染物,故D错。
    故选: B。
    11.(2021·广东广州·中考真题)2018年和2019年我国电力能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能、风能、太阳能都是清洁能源
    B.减少煤的使用有利于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
    C.煤燃烧产生的CO2和SO2都是形成酸雨的污染物
    D.我国电力能源结构的变化体现了“低碳”理念
    【答案】C
    【详解】
    A、水能、风能、太阳能在使用时,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属于清洁能源,故选项说法正确;
    B、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防止“温室效应”的进一步增强,故选项说法正确;
    C、煤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其燃烧时排放的SO2和NO2都是大气污染物,也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我国现在大力发展水力发电、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2.(2021·辽宁葫芦岛·中考真题)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有关能源与环境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煤炭的脱硫处理能有效减少酸雨的产生B.废旧电池回收利用能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C.使用新型可降解的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D.天然气代替汽油作汽车燃料可减缓温室效应
    【答案】D
    【详解】
    A、煤炭的脱硫处理能有效减少污染物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减少酸雨的产生,正确;
    B、废旧电池回收利用能减少对土壤的污染,利于资源回收再利用,正确;
    C、使用新型可降解的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正确;
    D、天然气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仍然会导致温室效应,错误。
    故选D。
    13.(2021·吉林·中考真题)2021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说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任意使用农药和化肥B.大量开采煤和石油
    C.提倡使用可降解塑料D.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答案】C
    【详解】
    A、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会造成水资源污染,不符合题意;
    B、煤和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大量开采煤和石油,会导致自然资源枯竭,不符合题意;
    C、提倡使用可降解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符合题意;
    D、废旧电池中含有有害的重金属,随意丢弃废旧电池,会导致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2021·海南·中考真题)化学变化总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图为氢氧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氢气是未来最理想的绿色能源
    B.任何条件下都可实现物质或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
    C.氢气燃烧生成水并放出大量的热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D.氢氧燃料电池把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答案】B
    【分析】
    根据氢氧电池的工作原理、反应后的产物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A、氢气是未来的绿色能源,因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没有其他有害物质,所以A正确;
    B、物质或能量的转化都需要一定条件的,比如氢氧燃料电池,还需要催化剂来促进反应进行,所以B错误;
    C、氢气燃烧生成水释放热量,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表现,所以C正确;
    D、氢氧燃料电池是把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所以D正确;
    故选:B。
    15.(2021·青海·中考真题)今年全国两会,“碳达峰”和“碳中和”首次写人政府工作报告,成为舆论热词。“碳中和”是指单位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抵消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目的。以下措施不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是
    A.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B.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C.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D.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以增加肥效
    【答案】D
    【分析】
    根据题意,“碳中和”是指单位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抵消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目的,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能实现“碳中和”目标,故选项错误;
    B、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能实现“碳中和”目标,故选项错误;
    C、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树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循环使用会减少植物的消耗,能实现“碳中和”目标,故选项错误;
    D、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能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空气污染物等,不能实现“碳中和”目标,故选项正确。
    故选:D。
    酸雨的形成
    煤燃烧时排放出NO2、SO2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酸雨的
    危害
    ①危害人体健康;②导致水体酸化,严重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长;③破坏土壤、植被、森林;④腐蚀金属及建筑物
    酸雨的防
    治措施
    ①减少SO2等物质向大气的排放;②用天然气代替煤;③大力推广使用脱硫煤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除去生石灰中混有的碳酸钙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B
    鉴别H2和CH4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C
    鉴别蚕丝和羊毛纤维
    点燃后,闻气味
    D
    比较Zn、Cu、Ag的金属活动性
    将Zn和Ag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

    相关学案

    考点11化学和生活(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沪教版)学案:

    这是一份考点11化学和生活(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沪教版)学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考纲要求,知识网络,中考考点梳理,要点诠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24燃烧和灭火(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人教版)学案:

    这是一份考点24燃烧和灭火(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人教版)学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25化石燃料和能源(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人教版)学案:

    这是一份考点25化石燃料和能源(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人教版)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化石燃料的利用,新能源,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