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沪教版)
考点10燃料及其利用(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沪教版)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考点10燃料及其利用(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沪教版)学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考纲要求,知识网络,中考考点梳理,要点诠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10燃料及其利用考点总结 【考纲要求】1.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知道一些防火等安全知识和灭火方法。
2.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知道开发各种新能源和使用清洁燃料的重要性。【知识网络】 煤:混合物(主要含碳元素) 化石燃料 石油:混合物(主要含碳、氢等元素) 天然气:混合物(主要成分是CH4) CH4+2O2 点燃 CO2+2H2O 充分燃烧,节约使用 合理使用燃料 减少对空气的污染燃料 化石燃料综合利用 氢能源—最理想的燃料 开发新能源 可燃冰 太阳能、风能、核能、潮汐能等 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酸雨、温室效应等 有可燃物 燃烧的条件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达到燃烧所需的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足够的氧气燃烧 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质隔离 灭火原理 隔绝氧气 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中考考点梳理】
考点一、燃烧和灭火1.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3)可燃物达到它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即它的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使可燃物隔绝氧气(或助燃性的物质);
(3)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3.可燃性气体泄漏时的注意事项:当室内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气泄漏后,室内充满可燃性气体,在此环境中不能进行人工呼吸、打电话或打开换气扇,应先关闭总闸,开窗通风,并在杜绝一切明火的同时查找泄漏的原因。4.火灾自救策略:(1)迅速找到安全通道;(2)发生火灾时上层空气中氧气少,毒气浓度大,所以要匍匐前进;(3)房间发生火灾时不能随便开门开窗,开门开窗会增加氧气量,使火势更加凶猛;(4)火灾时会产生大量烟尘,使人窒息而死,因此最好用湿布捂住口鼻;(5)若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应逆风而跑,因为顺着风更易被烧伤和发生危险。【要点诠释】
1.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一般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不能说用降低着火点的方法来灭火,而只能是降温到着火点以下。2.燃烧的本质是氧化反应。燃烧一般伴随着发光、发热等现象,但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通电发光、发热。3.物质燃烧要求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实现灭火,只要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即可。4.并不是所有燃烧都可以用水和二氧化碳来灭火。有的物质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如镁;有的物质与水作用能燃烧,如钠和钾等,这样的物质的燃烧就不能用二氧化碳和水灭火。考点二、燃料、热量和环境1.化石燃料:主要有煤、石油和天然气。(1)化石燃料通过燃烧以热能的形式给人们提供能量。
(2)化石燃料燃烧过程是化石燃料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
(3)化石燃料燃烧的主要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2.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考虑两点:一是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或氧气);二是燃料和空气(或氧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如果空气(或氧气)不足或跟燃料接触面积太小,燃料就会不完全燃烧,不仅使产生的热量减少,浪费燃料,而且还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污染空气。3.化石燃料燃烧主要污染类型:污染类型污染因素温室效应燃料中的碳经燃烧反应转化为二氧化碳等,这些气体进入空气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大,从而导致全球气温升高热污染火力发电厂发电剩余的“余热”被排放到河流、湖泊或海洋中,使局部水域水温上升,影响水生物的生存甚至死亡大气污染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烟、CO、SO2、NO2等污染物被排放到大气中,不仅影响空气的质量,而且氮和硫的氧化物溶解于雨水中形成酸雨。酸雨不仅影响自然环境,而且影响了生态【要点诠释】1.在三大化石燃料中,煤和石油的成分中均含有硫、氮等元素,燃烧时会产生有害物质,对空气会造成污染,相对于煤和石油,天然气则是较清洁的燃料。2.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常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即有放热现象或吸热现象。许多化学反应会放出热量,如:燃烧、镁和盐酸反应等。相反有些化学反应会吸收热量,如:碳与二氧化碳反应(C+CO22CO)要吸收热量。3.并不是最理想的能源就能得到最广泛的应用,因为使用某种能源,要综合考虑该能源的成本、储存与运输及对环境的影响等诸多因素。如氢气虽然是理想的能源,但就目前而言,制氢的费用过高,大量、安全储存与运输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制约了氢气的广泛使用。煤和石油的使用,虽然对环境影响大,但由于较易获得,且易于储存和运输,反而得到了广泛使用。 真题演练 一、单选题1.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正确的是选项除杂(括号内的为杂质)实验方案A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BCO(CO2)点燃CCO2(O2)通入澄清石灰水D石墨(金刚石)灼烧 A.A B.B C.C D.D【答案】A【详解】A.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不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所以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可除去一氧化碳,此选项正确;B. CO2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用点燃的方法不能除去一氧化碳中的少量二氧化碳,此选项错误;C. 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氧气不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将二氧化碳与氧气的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不能除去氧气反而会除去二氧化碳,此选项错误;D. 石墨、金刚石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物质,都具有可燃性,灼烧时,都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所以用灼烧的方法不能除去石墨中的金刚石,此选项错误。故选A。2.下列物质的用途,只是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氧气用于炼钢C.氮气用于充入食品包装袋中防腐D.一氧化碳用于冶金工业【答案】A【分析】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导电性、密度、硬度等;化学性质:物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等;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能用于人工降雨,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B、氧气用于炼钢是利用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利用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C、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能用于食品防腐,利用的是氮气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一氧化碳用于冶金工业是利用其还原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利用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A。3.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有关实验操作说法正确的是A.甲、丙处的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B.先点燃乙处酒精灯,再通入反应C.丁处酒精灯在通入前应先点燃,防止污染空气D.乙处固体几乎全变红后,继续通入只是为了防止倒吸【答案】C【详解】A、甲处的澄清石灰水验证并吸收可能存在的二氧化碳,不一定变浑浊,乙处的石灰水的作用是验证生成物中的二氧化碳,一定变浑浊,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先通入CO,再点燃乙处酒精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丁处酒精灯在通入CO 前应先点燃,防止CO 污染空气,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乙处固体几乎全变红后,继续通入CO,一是防止生成的铜再次被氧化,二是为了防止倒吸,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4.某同学梳理归纳了以下知识点:①煤、石油、沼气、风能等都是可再生能源; ②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③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④防毒面具的原理是利用活性炭的强吸附性; ⑤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⑥加入活性炭可使硬水变软水。其中正确的组合是A.④⑤ B.③⑤⑥ C.②⑥ D.②④【答案】D【详解】①煤、石油是化石能源,不可再生,错误; ②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正确; ③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了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错误; ④防毒面具的原理是利用活性炭的强吸附性,正确; ⑤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错误;⑥加入活性炭不可除去水中的钙镁离子,不可使硬水变软水,错误。故选D。5.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描述正确的是A.木材着火可用水浇灭,因为水能降低木材的着火点B.图书、档案、精密仪表等失火应使用干粉灭火器,而不能使用泡沫灭火器C.蜡烛用嘴一吹就会熄灭,是因为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D.一般可燃物燃烧要与氧气接触,并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答案】D【详解】A.木材着火可用水浇灭,因为水能降低木材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选项A错误;B.图书、档案、精密仪表等失火应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因为二氧化碳灭火器使用后不会留下污染物。这些场合不能使用泡沫灭火器和干粉灭火器,因为干粉灭火器和泡沫灭火器会留下污染物,损坏图书、档案、精密仪表,选项B错误;C.蜡烛用嘴一吹就会熄灭,是因为空气流动,热量散失,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选项C错误;D.根据燃烧的条件,一般可燃物燃烧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并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选项D正确。故选D。6.以下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基本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O2的检验 B.稀释浓硫酸C.制取CO2 D.比较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答案】C【详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若木条复燃则为氧气,故此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B、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缓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加速散热,故此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药品时大理石和稀盐酸,不用稀硫酸的原因是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未溶解的硫酸钙附着在大理石表面,会阻止反应继续进行,故此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采用控制变量法,使白磷和红磷处于同样的温度下,并且都与氧气接触,出现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现象,则说明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故此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C。7.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所作的字画至今仍不褪色,是因为墨汁中的碳A.具有可燃性 B.在常温下稳定C.具有氧化性 D.具有还原性【答案】B【详解】墨汁中的碳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在通常情况下不容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古代的字画至今仍不褪色。与碳的可燃性、还原性无关,碳不具有氧化性。故选:B。8.下列有关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CO2能使干燥的石蕊小花变红色B.紧闭门窗用木炭烤火易产生CO使人中毒C.可以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和CO2D.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常用于灭火【答案】A【详解】A、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碳酸能使石蕊小花变红色,错误。B、氧气不足,碳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然,紧闭门窗用木炭烤火易产生CO使人中毒,正确。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可以,可以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和CO2,正确。D、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常用于灭火,正确。故选:A。9.下列各组转化中,不能一步实现的组合是(部分反应条件已省略)A.H2O2H2OH2B.CaCO3CO2H2CO3C.KClO3O2Fe2O3D.C CO2 CO【答案】C
【详解】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该选项能够一步实现;B、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该选项能够一步实现;C、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选项不能一步实现;D、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高温条件下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选项能够一步实现。故选:C。10.“生命可贵,安全第一”。下列安全措施错误的是A.晚上煤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B.图书档案起火,立即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C.用煤炉取暖时,在煤炉上放一壶水防止煤气中毒D.发生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沿墙壁跑出火灾区【答案】C【详解】A、煤气具有可燃性,漏气时要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降低其浓度,千万不能见明火,选项A不符合题意;B、图书档案起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可以有效的灭火和保护图书和档案,选项B不符合题意;C、由于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选项C符合题意;D、着火时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并聚集在高处,所以室内着火被困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逃生,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C。11.调查统计表明,我国每年发生火灾约10万起左右,死亡2000多人,造成直接损失达10亿多元。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人们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A.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B.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C.在野外一旦发现森林火情,应立即拨打森林火灾报警电话12119D.火灾现场,当所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答案】B【详解】A、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防止提供更多氧气促进燃烧,正确;B、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逆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错误;C、在野外一旦发现森林火情,应立即拨打森林火灾报警电话12119,正确;D、火灾现场,当所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防止吸入有毒烟气,正确。故选B。12.野炊时,小李发现煮饭的火焰很小,他就将木柴架空了一些,他这样做主要是为了A.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B.升高木柴的温度C.使木材与空气充分接触 D.方便加入木柴【答案】C【详解】A、木柴的着火点不能降低,故选项错误;B、将木柴架空主要不是为了升高木柴的温度,故选项错误;C、将木柴架空,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从而促进木柴的燃烧,故选项正确;D、将木柴架空不是为了方便加入木柴,故选项错误。故选:C。13.下列突发事件处理方法正确的是A.房间着火,立即开窗通风 B.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查看C.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D.档案资料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答案】D【详解】A、房间着火,立即开窗通风,会加速空气流通,增加氧气的含量,使火燃烧的更旺,不符合题意; B、煤气泄漏,不能立即开灯查看,因为煤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不符合题意; C、电器着火,不能立即用水浇灭,防止发生触电,应先切断电源,然后进行灭火,不符合题意; D、档案资料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不会因留下痕迹,而损坏图书,符合题意。故选D。14.下列四组物质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的一组是A.一氧化碳和空气 B.二氧化碳和氢气 C.氧气和氮气 D.氢气和一氧化碳【答案】A【详解】A、一氧化碳是可燃性气体,和空气混合遇明火会发生爆炸。B、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氢气是可燃性气体,混合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C、氧气具有助燃性,氮气不可燃,混合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D、氢气和一氧化碳都是可燃性气体,因没有助燃的氧气,混合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故选A。15.每年的11月9日是“全国消防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高层楼房着火时,乘坐电梯逃离B.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C.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存放易燃物和易爆物时,不能堆放得过高过密【答案】D【详解】A、高层楼房着火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离,错误。B、家中燃气泄漏,应先开门窗通风,不能打开排气扇通风,容易发生爆炸,错误。C、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错误。D、存放易燃物和易爆物时,不能堆放得过高过密,正确。故选:D。16.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烤箱着火时,用水扑灭 B.室内起火应迅速开窗通风C.燃烧一定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D.图书资料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答案】D【详解】A、电烤箱着火时,不能用水扑灭,防止触电,应先切断电源,然后进行灭火,不符合题意;B、室内起火,迅速开窗通风,会加速空气流通,使火燃烧的更旺,不符合题意; C、燃烧一定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如电灯通电时,发光、放热,只是能量的转变,不符合题意;D、图书资料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会因留下痕迹而损坏图书,符合题意。故选D。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B.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C.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D.点燃的镁在二氧化碳中会剧烈燃烧,所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扑灭【答案】D【详解】A、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放热,但是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例如:灯泡通电发光,故A不正确;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但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高锰酸钾,故B不正确;C、单质只含一种元素,但是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故C不正确;D、点燃的镁在二氧化碳中会剧烈燃烧,所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扑灭,故D正确。故选D。18.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新冠疫情期间,可用75%的酒精消毒 B.化石燃料的燃烧不会造成空气的污染C.二氧化碳是有毒气体,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可防止CO中毒【答案】A【详解】A、新冠疫情期间,可用75%的酒精消毒,是因为酒精能够吸收细菌蛋白的水分,使其脱水变性凝固,从而达到杀灭细菌的目的,故选项说法正确;B、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燃烧后,会产生SO2、CO、CO2、氮的氧化物、烟尘等大量污染物,故选项说法不正确;C、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空气中二氧化碳超出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故选项说法不正确;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CO中毒,故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A。19.下列说法或做法中错误的是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B.发现家中天然气泄漏时,不能立即打开抽油烟机C.不同种元素的最本质的区别是核电荷数不同D.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答案】D【详解】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是热量变化,不符合题意;B、家中天然气泄漏时,不能立即打开抽油烟机,因为天然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应关闭阀门,打开门窗,不符合题意;C、元素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不同种元素的最本质的区别是核电荷数不同,不符合题意;D、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通常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符合题意。故选D。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①铁原子、水分子、氯化钠离子,都是保持对应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②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差异是因为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③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④实验室可以选择铁丝或红磷用燃烧法除去空气中的氧气得到较纯净的氮气⑤从火场逃生时,要用湿毛巾或衣物,搭住口鼻,放低姿势行走到安全通道⑥电解水时正极和负极所得气体质量比为8:1⑦热涨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A.①②④ B.①④⑤⑥ C.①②④⑥ D.③⑤⑥【答案】A【详解】①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故氯离子和钠离子是保持氯化钠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此说法不正确;②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差异是因为它们的原子排列顺序不同,故此说法不正确;③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粒子包含分子、原子等,例如CO的质子数是为14,Si原子的质子数也是14,但CO和Si不属于同种元素,故此说法正确;④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能选择铁丝用燃烧法除去空气中的氧气得到较纯净的氮气,故此说法不正确;⑤火场气体受热膨胀,烟尘等浮在上空,所以从火场逃生时,要用湿毛巾或衣物,搭住口鼻,放低姿势行走到安全通道,故此说法正确;⑥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水中氧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8: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氧气和氢气的质量比也为8:1,故此说法正确;⑦热涨冷缩实际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故此说法正确。故选A。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考点01空气成分的探究(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沪教版)学案,共1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考纲要求,知识网络,中考考点梳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考点18常用仪器及基本操作(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沪教版)学案,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考纲要求,知识网络,中考考点梳理,要点诠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考点07金属的性质(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沪教版)学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考纲要求,知识网络,中考考点梳理,要点诠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