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考点04 物态变化(解析版)-2022年物理中考一轮过关讲练(北师大版)学案

    考点04 物态变化(解析版)-2022年物理中考一轮过关讲练(北师大版)学案第1页
    考点04 物态变化(解析版)-2022年物理中考一轮过关讲练(北师大版)学案第2页
    考点04 物态变化(解析版)-2022年物理中考一轮过关讲练(北师大版)学案第3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考点04 物态变化(解析版)-2022年物理中考一轮过关讲练(北师大版)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考点04 物态变化(解析版)-2022年物理中考一轮过关讲练(北师大版)学案,共2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温度,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温度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所以
    温度标志着物体内分子运动快慢的剧烈程度。
    2.温度计
    (1)常用的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利用 液体的热胀冷缩 的性质制成的。
    (2)结构:玻璃泡、液体、内径很细的玻璃管、刻度。

    (3)三种常用温度计: 甲为:寒暑表、乙为:体温计 、丙为实验室用温度计。
    3.摄氏温度
    观察温度计上的C,它表示该温度计采用的是摄氏温度,摄氏温度是温度的一种标度方法,
    (1)摄氏温度(C)的规定: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沸水的温度定位100度,在0-100之间平均分成100等份,每个等份就是1度,也就是1℃,这种方法表示温度时的单位:摄氏度,单位符号“℃”。

    (2)读写方法:0℃以上的温度,可省略前面的“+”号,直接读;0℃以下的温度,在数字前面加上“-”号,读作“负”或“零下”。人的正常体温是 37℃ ,读作: 37摄氏度 ;我国的最低气温是-52.3℃,读作:负52.3摄氏度或 零下52.3摄氏度。
    4.温度计的使用
    (1)如果所测的温度过高,超出温度计的量程,将测不出温度,超出太多,温度计里的液体可能将温度计胀破;如果所测的温度过低,低于温度计的最低温度,将测不出温度。所以在使用温度计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零刻度、量程和分度值。
    (2)思考下图中哪些做法和读数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错误的错在哪里:
    = 1 \* GB3 ① ② = 3 \* GB3 ③ = 4 \* GB3 ④ = 5 \* GB3 ⑤
    ①第一个图错误是温度计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部。
    ②第二个图错误是温度计玻璃泡接触了容器侧壁。
    = 3 \* GB3 ③第三个图错误是温度计玻璃泡没有全部浸没在液体中。
    = 4 \* GB3 ④第四个图,温度计的放置方法正确,但要等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 5 \* GB3 ⑤读数图中,甲和丙的错误是:读温度计示数时视线没有和刻度线垂直。按甲的读数,测量结果会偏大,按丙的读数,测量结果会偏小。乙是正确的。
    (3)温度计的使用:
    ①估:先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②选:应选择合适量程及分度值的温度计进行测量;
    = 3 \* GB3 ③放:①应将温度计的温度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②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 4 \* GB3 ④读: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停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 5 \* GB3 ⑤记:记录时要记录测量的数值和单位。
    (4)下列温度计的示数分别是多少?

    __36___℃ _-14__℃
    5. 体温计
    (1)用途:测量人体的温度.
    (2)构造:体温计里面的毛细管,比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更细,玻璃管非常细,这样当玻璃泡内的水银有微小的膨胀,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会有明显变化,因而更精确。而且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非常细的弯曲缩口。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水银变冷 收缩 ,细管内的水银在缩口处 断开 ,直管内的水银 不能 (填“能”或“不能”)退回玻璃泡内,所以他表示的仍然 是(“是”或“不是”)人体的温度。

    (2)体温计的量程是35 ℃~42 ℃,分度值是0.1 ℃。
    (3)使用:体温计在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使用前拿着体温计用力向下甩,让水银再回到玻璃泡里。
    若用一支示数为39.2 ℃的体温计直接测量,如果被测者的体温为37 ℃,则测出的温度是39.2℃。
    6. 其他类型的温度计
    (1)电子体温计:根据不同温度下电路导电性不同制成的电子体温计.
    (2)热电偶温度计:根据不同金属连接时的温差现象制成的热电偶温度计
    (3)测温枪:利用红外线原理制成的非接触红外线测温枪

    电子体温计 热电偶温度计 测温枪
    二、熔化和凝固
    1.物态变化: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现象叫做物态变化。
    2.熔化和凝固:
    实验: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设计实验:分别取适量的海波和石蜡(碎块),进行水浴加热,测出它们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绘制出它们的熔化图象,比较二者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有何不同。
    (1)实验装置:
    (2)实验器材:温度计、酒精灯、大试管、烧杯、水、碎蜡块、海波、铁架台、石棉网等。
    ①装配器材的顺序是从下到上(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
    ②给物品加热采用了:在一个大烧杯里装上水,然后把盛有物质的试管放入装有水的大烧杯中,通过加热大容器的水将试管里物质加热。这种方法叫“水浴法”。它能使被加热的物体受热均匀,且温度变化平稳,便于我们观察与温度读数。
    = 3 \* GB3 ③石棉网的作用是:能使酒精灯的火焰均匀地对烧杯加热,防止烧杯因受热不均匀而破裂。
    = 4 \* GB3 ④搅拌器的作用是使物质均匀受热。
    (3)实验数据:

    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4) 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总结海波和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熔化后三个阶段温度变化特点:
    3.熔点和凝固点
    (1) 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
    ①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晶体。
    ②晶体的熔化图象:
    AB段:物质处于固态,表示晶体吸热升温过程。
    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表示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CD段:物质处于液态,表示液体吸热升温过程。
    B点:物质达到熔化温度,但没有开始熔化,物质完全处于固态;C点:晶体刚好完全熔化,物质处于液态。
    = 3 \* GB3 ③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不同晶体熔点不同,熔点是晶体的一种特性。
    = 4 \* GB3 ④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 5 \* GB3 ⑤凝固点: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
    = 6 \* GB3 ⑥晶体的凝固图象:
    EF段:物质处于液态,物质放热降温的过程。
    FG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晶体溶液的凝固过程,放出热量,温度不变(温度在凝固点)。
    GH段:物质处于固态,晶体放热降温过程。
    2. 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
    (1)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地吸热,温度就不断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例如:蜡、松香、玻璃、沥青。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
    (2)非晶体的熔化图象:
    非晶体熔化过程中,随着吸热,温度一直升高,不存在温度不变的过程,没有固液共存态,逐渐变软、变粘、变稠、变成液态。
    (3)非晶体的凝固图像:
    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也是没有一定的温度,随着放热,温度持续降低,状态逐渐变粘、变稠、变硬,变成固态。
    4.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1)熔化吸热
    = 1 \* GB3 ①在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温度却保持不变。但必须不断吸热,才能进行熔化。非晶体熔化也需要吸热,但温度一直上升。
    = 2 \* GB3 ②应用: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雪熔化吸热);鲜鱼保鲜,用0℃的冰比0℃的水效果好(冰熔化吸热)。
    (2)凝固放热
    = 1 \* GB3 ①从冰吸热可熔化成水,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变成冰的道理,知道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无论晶体还是非晶体,在凝固时都要放热。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但温度不变,非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 2 \* GB3 ②应用:北方在冬天时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结冰凝固时放出的热量来使窖内温度不至于降太低,以免菜被冻坏;现在人们研制出一种聚乙烯材料,在15 ℃~40 ℃熔化或凝固,而熔化或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把这种材料制成颗粒状,掺在水泥中制成储热地板或墙壁,天气热时颗粒熔化吸热,天气冷时又凝固放热成颗粒,能有效调节室内的温度。
    三、汽化和液化
    1.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液态 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2)物质从气态又变为液态,这个过程叫做液化.
    2.沸腾
    (1)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沸腾: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实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设计实验:
    ①实验装置图:
    ②实验器材:温度计、水、烧杯、中心有孔的硬纸板、酒精灯、火柴、石棉网、铁架台、停表。
    (2)实验过程:
    ①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按照自下而上(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②将适量水倒进烧杯里;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
    ③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min 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水沸腾后再记录几次,并观察水沸腾时气泡的变化情况;
    ④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 5 \* GB3 ⑤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点连线,得到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

    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图像 甲 乙
    (3)分析论证:
    = 1 \* GB3 ①水沸腾前,水中形成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小,如甲图,以致未到液面就消失了;沸腾时,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将气泡内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如乙图。这说明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液体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
    = 2 \* GB3 ②由图像可以看出:沸腾前,水的温度不断上升;沸腾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是98 QUOTE ℃ ℃。
    = 3 \* GB3 ③停止加热,水不能继续沸腾。可见,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
    (4)实验结论: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不断升高,达到某一温度时,水开始沸腾,此后,虽然继续对水加热,但水温度不再升高,停止加热后,水的沸腾立即停止。
    (5)实验拓展:
    = 1 \* GB3 ①为了缩短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常可以采取如下措施:提高水的初温、减小水量、加盖纸盖.
    = 2 \* GB3 ② 多数情况下,实验中测得的液体沸点偏离100℃,这主要是由于实验时的大气压不等于标准大气压;此外水质不纯对沸点也有影响。
    (3)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①不同的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可见,液体的沸点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②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水的沸点是1OO℃。
    ③同一种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4)液体沸腾的条件:液体温度需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
    3.蒸发
    (1)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实验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和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两块相同的玻璃片、酒精灯、水、酒精、胶头滴管、小扇子。
    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探究过程: = 1 \* GB3 ①取两块相同的玻璃片,将等量的酒精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只对一块玻璃片上的酒精加热,稍等片刻发现加热过的玻璃片上的酒精先干。
    = 2 \* GB3 ②取两块相同的玻璃片,将等量的酒精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只将一块玻璃片上的酒精涂抹开摊平,稍等片刻,表面积大的酒精先干。
    = 3 \* GB3 ③取两块相同的玻璃片,等量的酒精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只对一块玻璃片上的酒精扇风,扇一会儿会发现空气流动快的先干。

    = 1 \* GB3 ①将其中一滴酒精加热 = 2 \* GB3 ②将其中一滴酒精摊平 = 3 \* GB3 ③对其中一点酒精扇风
    实验结论:
    液体的温度越高,液体蒸发得越快;表面积越大,液体蒸发得越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得越快,液体蒸发得越快。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 1 \* GB3 ①液体的温度: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 2 \* GB3 ②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3)蒸发致冷: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致使液体 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下降。
    = 1 \* GB3 ①人游泳之后刚从水中出来,刚从游水中上来,身上带有大量的水分,水蒸发时,从人身体上吸收热量,导致人体温度降低,所以感觉冷.
    = 2 \* GB3 ②在炎热的夏天,狗常常会伸出舌头,这是因为狗没有汗腺,靠伸出湿湿的舌头,加快呼吸使空气流动加快,水分蒸发加快而降温.

    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4.液化
    (1)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2)液化的方法:
    = 1 \* GB3 ①降低温度:实验表明,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严冬,从口中呼出的“白气”是嘴里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不是水蒸气更不是“烟”. 从室外到了温暖的室内,眼镜变模糊,是因为镜片的温度相对于室内来说要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眼镜上。
    = 2 \* GB3 ②压缩体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也可以使一部分气体液化。
    我们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气体打火机中的液态丁烷、医院里的氧气瓶都是采用压缩体积的办法得到的。

    液化石油气 气体打火机
    (3)气体液化的好处: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液化石油气,火箭中作燃料和助燃剂的氢和氧)
    (4) 液化放热
    若不小心被100 ℃的水蒸气烫伤,会比被等量的100 ℃的开水烫伤得厉害,因为100 ℃的水蒸气遇到相对温度比较低的人体,就会液化,液化要放出大量的热,所以100 ℃的水蒸气引起的烫伤更严重.
    4.升华和凝华
    1. 升华和凝华
    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碘锤加热,观察碘的状态变化,然后停止加热,并放入冷水中,观察有什么现象。
    现象:碘锤加热后,固态的碘变成了紫色的碘蒸气;把碘锤从铁架台上取下,放入装有冷水的烧杯中
    碘蒸气变成了固态碘,需要放热。
    (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2)凝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3)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樟脑球变小 冰冻的衣服会干 玻璃上的冰花 植物上的一层霜 旧灯泡壁变黑 冰棍外上的“白粉”
    = 1 \* GB3 ①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球(卫生球),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是一种什么现象?
    卫生球的初状态是固态,末状态是气态,所以这个是固态直接升华为气态的过程。
    = 2 \* GB3 ②冬天,室外湿衣服中的水会结成冰,但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因为什么?
    湿衣服中的水会结成冰。部分的冰会直接升华为水蒸气,俗称“冻干”
    = 3 \* GB3 ③寒冷的冬天,早晨玻璃上出现冰花,这些冰花是怎么形成的?
    在寒冷的冬夜,室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窗玻璃,直接凝华成冰晶。
    = 4 \* GB3 ④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它是怎样形成的?
    寒冷的冬天,夜间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附着在植物叶子或其他物体上,凝华成固态的冰晶。
    = 5 \* GB3 ⑤白炽灯的灯丝用久后为什么会变细.?灯泡的玻璃壁为什么会变暗、变黑?
    钨丝受热升华为钨蒸气,冷却后又凝华成固态的小钨粒附着在灯泡壁上。
    = 6 \* GB3 ⑥冰棍外表的“白粉”。
    刚从冷冻室拿出的冰糕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糕,凝华成冰晶颗粒在冰糕表面上。
    2.升华吸热 凝华放热
    (1)从碘的升华和凝华过程看 ,升华过程需要吸热;凝华过程需要放热。升华和凝华是互逆过程。
    (2)应用:
    = 1 \* GB3 ①干冰: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它是将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压缩、冷却而成的,温度可达-78.5 ℃,如果将它放在常温空气中时,发生升华现象时,吸收了周围空气中的热量,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热量被吸收后,就发生了凝华现象。所以干冰具有良好的制冷作用,可以用来保鲜食品、人工降雨、制造舞台上的雾景等。
    = 2 \* GB3 ②人工降雨:

    干冰到雨经历了三个物态变化的过程,一是干冰的升华降温;二是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三是小冰晶下落遇到热的气流熔化成小水珠,小水珠越结越大,小水珠的重力大于上升气流产生的浮力时,水珠下落到地面就形成雨。
    = 3 \* GB3 ③舞台“白雾”:
    舞台上喷撒的干冰升华需从周围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悬浮在空中就形成了看到的所谓“白雾”。广泛用于舞台、剧场、影视、庆典等制作放“烟”效果。
    = 4 \* GB3 ④制冷防腐:
    干冰外表像冰,可作为防腐剂,它比冰优越得多。干冰熔化时不会像冰那样变成液体,它全部升华,四周干干净净。干冰冷却的温度比冰低得多,而且干冰升华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能抑制细菌的繁殖生长。
    3.水的三态变化
    (1) 水的三种状态分别是冰、水和水蒸气。如图说明它们三者之间转化过程的名称以及吸热、放热的关系。
    (2)自然界中的雾、露、云、霜、雪、雹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它们是水的三态之间的物态变化形成的,分别发生了怎样的物态变化呢?


    (1)云:陆地和海洋中的水不断蒸发,地面附近的水蒸气上升,越往高空温度越低,到了一定高度,如果高空的温度高于0℃,水蒸气就液化成小水滴,如果高空温度低于0℃,水蒸气就凝华为小冰晶。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逐渐增多就形成了云。
    (2)雨:我们已经知道,云是由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如果云中的水滴增大到一定的程度,在重力作用下就会下落形成降雨;如果小冰晶增大后下落,当到0℃以上的空气层时就会熔化形成降雨。
    (3)雾:在夜间,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较低,如果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较多,气温足够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液化,在空中形成很多小水滴,这就是雾。
    (4)露:初秋季节,空气比较潮湿,在夜间温度下降,地面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植物枝叶表面放热液化成小水滴,这就是露。
    (5)霜:到深秋和初冬季节,晚上气温可降到0℃以下,这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的茎叶上放热凝华成小冰晶,这就是霜。
    (6)雪:在冬季,当气温降到0℃以下时,云中的水蒸气凝华为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周围的水蒸气与其接触而结晶,当其所受的重力足够大时,就下落到地面,这就是雪。
    (7)雾凇:俗称树挂,是严冬时节出现在吉林松花江畔十里长堤的自然现象,与桂林山水、长江三峡、云南石林并称为中国四大奇观。经常一夜间松花江畔长堤上的大柳树成了“白发三千丈”的雪柳,苍松则成了“玉菊怒放”的雪松。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呢?夜间温度下降,江面上方的水蒸气凝华附着在草木和其他物体上便形成了雾凇。
    (8)冰雹 :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的云,遇到上升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水滴凝固在冰晶上变大,而后下落,经历上升和下落反复几次越来越大,最后当上升气流支撑不住冰雹时,它就从云中落了下来,成为我们所看到的冰雹了。
    4.水循环
    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熔化成了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落回海洋、陆地。如此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水的物态变化形成了海洋、陆地、大气间的水循环。

    真题演练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冬天,龙门山顶上的积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B.春天,龙湾湖里的冰面熔化了,此过程中需要吸热
    C.炎热的夏天,泗河的游船中比岸上凉爽,是由于水汽化放热温度降低
    D.初夏清晨圣源湖水面上的薄雾,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
    【分析】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解:A、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故A正确;
    B、冰面熔化,熔化需要吸热,故B正确;
    C、夏天,泗河的游船中比岸上凉爽,是由于水汽化吸热温度降低,故C错误;
    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D正确。
    故选:C。
    2.实验员常用锡来焊接电线的接头,如图能正确表示锡在焊接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是( )
    A.B.
    C.D.
    【分析】锡属于金属,是晶体,用锡来焊接电路时,先给固态锡加热,使其温度升高,到达熔点,锡继续吸热,开始熔化,熔化过程温度不变,全部熔化完后,继续加热,液态锡温度又升高。
    停止加热,液态锡温度下降,再凝固、温度不变,全部凝固成固态后,固态锡温度又下降。
    【解答】解:锡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A、是晶体先凝固降温,后熔化升温的过程,故A不合题意;
    B、是非晶体先凝固降温,后熔化升温的过程,故B不合题意;
    C、是非晶体先熔化升温,后凝固降温的过程,故C不合题意;
    D、是晶体先熔化升温,后凝固降温的过程,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重庆有很多网红的美食,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煮麻辣小面时,锅中已经沸腾的水温度保持不变
    B.煮好的醪糟汤圆冒出“白气”是水蒸气
    C.油能把糍粑炸得金黄是因为油的沸点高
    D.煮汤圆时盖上盖子,可以节约加热时间
    【分析】(1)液体在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
    (2)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3)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
    (4)加盖是为了减少蒸发,减少热量的散失。
    【解答】解:
    A、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所以煮麻辣小面时,锅中已经沸腾的水温度保持不变,故A正确;
    B、煮汤圆时冒的“白气”是小水滴,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错误;
    C、油能把糍粑炸得金黄是因为油的沸点高,故C正确;
    D、煮汤圆时盖上盖子,可以减少蒸发,减少热量的散失,缩短加热的时间,故D正确。
    故选:B。
    4.把温度计玻璃泡浸入酒精中后抽出,观察示数,发现( )
    A.示数一直不变
    B.示数一直下降
    C.示数先上升后下降,然后不变
    D.示数先下降后上升,然后不变
    【分析】将一支温度计从装有酒精的瓶中抽出,温度计玻璃泡上有酒精,由于酒精蒸发时吸热,会使温度计的示数下降,过一会,酒精蒸发完,温度计的玻璃泡又从周围吸收热量,示数上升。
    【解答】解:将温度计取出后,由于酒精蒸发吸热,温度计的示数会先下降。
    等过一段时间后,由于室温较高,温度计的玻璃泡从周围吸热,会使示数上升。
    故选:D。
    5.下列估算最符合实际的是( )
    A.课桌高800mm
    B.物理老师课堂上的讲话声大约为60dB
    C.八年级学生早上跑步的速度为16m/s
    D.冰箱冷藏室温度约为﹣5℃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800mm左右,故A正确;
    B、老师讲课的声音在40﹣50dB左右,故B错误;
    C、八年级学生早上跑步的速度为3m/s,故C错误;
    D、冰箱冷藏室温度约为5℃,故D错误。
    故选:A。
    6.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信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这种物质是一种非晶体B.熔化时间大约是12min
    C.物质熔化时的温度不变D.熔化过程中不需要吸热
    【分析】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所表示的内容,可以看出物质的温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且有一段时间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变,说明这是晶体熔化的图象,进而可以判断出对应的熔点温度、熔化时间。
    【解答】解:A、分析图象可知,物质的温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且有一段时间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再高,说明这是晶体熔化的图象,故A错误;
    B、熔化的过程从第6min开始,大约到第12min结束,约进行了6min,故B错误;
    CD、图象中呈水平的一段所对应的温度50℃就是物质的熔点,在整个熔化过程中,物质是吸热的,温度不变,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7.下列固体都属于晶体的一组是( )
    A.蜂蜡、糖、萘B.铁、松香、沥青
    C.海波、冰、水银D.玻璃、钻石、铜
    【分析】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
    【解答】解:A、蜂蜡是非晶体,糖和萘是晶体,故A错误;
    B、铁是晶体,松香和沥青是非晶体,故B错误;
    C、海波、冰、水银是晶体,故C正确;
    D、玻璃是非晶体,钻石和铜是晶体,故D错误。
    故选:C。
    8.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汽化的是( )
    A.夏天,剥去冰棒的包装纸,看到“白气”
    B.洒在教室地上的水变干
    C.放入冰箱冷冻室的矿泉水结成了冰
    D.寒冷的冬天,早晨玻璃上出现冰花
    【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解答】解:A、“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冰棍形成的小液滴,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故A不符合题意;
    B、水不见了,是因为水蒸发形成了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B符合题意;
    C、水结成了冰是液态的水变成了固态的冰,是水的凝固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寒冷的冬天,早晨玻璃上出现冰花,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来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一支体温计示数是38℃,若粗心的护士没有甩直接用它去测量甲、乙两个病人的体温,体温计的示数先后分别是38℃和39℃,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的体温是38℃,乙的体温是39℃
    B.甲的体温不高于38℃,乙的体温是39℃
    C.甲的体温低于38℃,乙的体温是39℃
    D.因为体温计使用前没有向下甩,所以甲、乙两人的体温无法确定
    【分析】体温计有一个特殊的结构,就是它的缩口。水银膨胀时可以通过缩口向上沿伸,但在收缩时却无法通过缩口回到液泡中,因此,示数为38℃的体温计,如果不甩,液面只能上升不会下降。
    【解答】解:体温计的缩口使水银不可能自己回到液泡中,因此只能升高,不会下降,用这支体温计测38℃及以下的病人时,其示数仍为38℃,用它测39℃的病人时,则可以升温到39℃;由此可知,甲的体温不高于38℃,乙的体温是39℃,故B正确。
    故选:B。
    10.小芳同学对某物质加热,她将该物质熔化直到沸腾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像中的DE段是物质的熔化过程
    B.AB、CD段物质在吸热,BC、DE段物质不吸热
    C.该物质在图中B点是液态,C点是气态
    D.该物质的沸点是100℃
    【分析】(1)由图象可知:AB段表示冰吸热升温;BC段是冰水混合物,是冰的熔化过程;CD段是水吸热升温;DE段是水的沸腾过程,温度不变。
    (2)熔化和沸腾都需要吸收热量。
    (3)物体处于熔点时,可能存在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液体在沸腾时,其所处的状态一定是液态。
    (4)沸点即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据图可以判断出该物质的沸点。
    【解答】解:A、图象中DE段是水的沸腾过程,而BC段才是冰的熔化过程;故A错误。
    B、AB、CD段物质在吸热,温度升高;BC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DE段是沸腾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故整个过程都是吸热的,故B错误。
    C、BC段物质处于熔化过程,B点是固态,BC段是固态共存,物质在C点是液态;故C错误。
    D、DE段是水的沸腾过程,该物质的沸点是100℃,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1.冬季,通常可以看到教室的窗玻璃上附着一层小水珠,当室外气温更低时,还会看到窗玻璃上结有冰花。其中小水珠是水蒸气 液化 形成的,冰花是水蒸气 凝华 形成的,它们均附着在窗玻璃的 室内 (选填“室内”或“室外”)一侧。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解:冬季,通常可以看到教室的窗玻璃上附着一层小水珠,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在玻璃内表面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当室外气温更低时,还会看到窗玻璃上结有冰花,这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非常低的玻璃,在其内表面凝华形成小冰晶。
    故答案为:液化;凝华;室内。
    12.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 热胀冷缩 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此时温度计示数为 38.5 ℃,测量体温时,体温计 可以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分析】(1)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确定温度计的分度值,根据图示读数;
    (2)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结合体温计中液面对应刻度,可以读取体温计的示数;体温计有缩口,可离开人体读数。
    【解答】解:(1)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由图可知,体温计上1℃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0.1℃,即此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此时的温度为38.5℃;体温计的下端有一个极细的弯管,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水银遇冷收缩,使上方的水银不能够回到玻璃泡内,因此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人体来读数。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38.5;可以。
    13.如图是铺在青藏铁路冻土区路基两侧的热棒示意图,它能对路基进行主动降温,保持路基冻土不熔化。在热棒内封装有一定量的氨。棒内下端的氨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汽化 (选填“汽化”或“液化”)。
    【分析】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汽化吸热。
    【解答】解:装在热棒下端的液态氨在路基温度升高时会汽化,从路基内部吸热,使路基温度降低,冻土就不会熔化。
    故答案为:汽化。
    14.小明在厨房中发现:
    (1)如图所示,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白气”从喷出到消失要经历三个物理过程;
    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壶内水 沸腾 时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高,仍然保持水蒸气状态;
    ②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放热 液化 ,形成“白气”;
    ③“白气”进一步上升,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 汽化 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
    (2)冬天,厨房温度较低。在炉子上烧菜时,火焰熄灭前、后一瞬间会出现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情景,你可以确定图 甲 (填“甲”或“乙”)是火焰熄灭后的图片。
    【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解:(1)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壶内水沸腾时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高,仍然保持水蒸气状态;
    ②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放热液化,形成“白气”;
    ③“白气”进一步上升,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汽化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
    (2)可以确定图甲是火焰熄灭后的图片,因为熄火后温度低,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
    故答案为:沸腾;液化;汽化;甲。
    15.根据表中物质的熔点,填写下列问题:氢在﹣265℃时是 固 态;在冬季的北方气温可达到﹣50℃左右,此时 不能 用水银温度计。(填“能”或“不能”)
    【分析】(1)固态氢的熔点是﹣259℃,表明当温度高于﹣259℃时(但低于液氢的沸点),氢呈液态;当温度低于﹣259℃时,氢呈固态;
    (2)固态水银的熔点是﹣39℃,那么液态水银的凝固点也是﹣39℃;气温可达到﹣50℃左右,比液体水银的凝固点还要低,此时水银已凝固为固态,温度计不能使用了。
    【解答】解:(1)氢在﹣260℃时,温度低于其熔点,呈固态;
    (2)在冬季的北极气温可达到﹣50℃左右,此时的液态水银已呈固态,水银温度计不能使用。
    故答案为:固;不能。
    16.汽化的两种现象是 蒸发 和沸腾,水在沸腾时的特点是持续吸热, 温度不变 。
    【分析】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解答】解:汽化的两种现象是蒸发和沸腾,水在沸腾时的特点是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故答案为:蒸发;温度不变。
    17.冰箱内壁的霜是水蒸气 凝华 (物态变化名称)成的小冰晶。“无霜”冰箱是通过 加热 (选填“加热”或“制冷”)将霜变成水,因此“无霜”。
    【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的过程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解:冰箱内壁的霜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
    市面上销售的“无霜”冰箱是通过加热系统短时升温,是霜吸热从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
    故答案为:凝华;加热。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8.北方寒冬的早晨,公交车的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为什么?
    【分析】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解答】解:北方寒冬的早晨,公交车的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是车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内表面,放出热量,凝华为小冰晶。
    答:车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内表面,放出热量,凝华为小冰晶。
    19.在探究“水的沸腾特点”实验中,小明和小刚用如图所示的两套装置进行实验。
    (1)组装实验器材时各物品要按照 由下至上 (选填“由上至下”或“由下至上”)的顺序依次安装,并且需注意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触碰到 容器壁和容器底 。
    (2)实验过程中小明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示数,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水温的变化规律是 温度不变 ,水沸腾时的温度称为 沸点 。
    (3)小刚所测的最高水温高于98℃,你认为小刚选用的器材是图中 乙 (选填“甲”或“乙”)所示的装置,理由是 乙图上面有容器盖,加热时,乙容器内气体压强大于甲,水的沸点高于98℃ 。
    【分析】(1)实验时,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要调整好铁圈的高度,然后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固定好其位置;温度计在使用时,不能触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水沸腾时不变的温度叫做沸点;
    (3)水的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乙装置的容器上面盖有盖,可以增大气压,提高水的沸点。
    【解答】解:(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先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所以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
    (2)由表中数据分析: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水沸腾时不变的温度叫做沸点;
    (3)甲图上面没有容器盖,乙图上面有容器盖,加热时,乙容器内气体压强大于甲,水的沸点高于98℃,所以小刚使用的乙装置。
    故答案为:(1)由下至上;容器壁和容器底;(2)温度不变;沸点;(3)乙;乙图上面有容器盖,加热时,乙容器内气体压强大于甲,水的沸点高于98℃。熔化前
    熔化中
    熔化后
    海波
    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石蜡
    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时间/min
    0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温度/℃ QUOTE ℃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8
    98
    98
    98
    98
    汽化的两种方式
    蒸发
    沸腾
    不同点
    发生部位
    只在液体表面进行
    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剧烈程度
    缓慢、平和
    剧烈
    温度条件
    在任何温度下均可发生
    到一定温度(沸点)时才可能发生
    温度变化
    使自身及周围物体的
    温度降低,可以致冷
    温度不变(等于沸点)
    相同点
    都属于汽化现象,都要吸热
    物质名称
    固态水银



    固态氢
    熔点/℃
    ﹣39
    1064
    1083
    1515
    ﹣259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88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相关学案

    考点14 电与磁(解析版)-2022年物理中考一轮过关讲练(北师大版)学案:

    这是一份考点14 电与磁(解析版)-2022年物理中考一轮过关讲练(北师大版)学案,共1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家庭电路,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安全用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02 光现象(解析版)-2022年物理中考一轮过关讲练(北师大版)学案:

    这是一份考点02 光现象(解析版)-2022年物理中考一轮过关讲练(北师大版)学案,共2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光的直线传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01 声现象(解析版)-2022年物理中考一轮过关讲练(北师大版)学案:

    这是一份考点01 声现象(解析版)-2022年物理中考一轮过关讲练(北师大版)学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声的利用,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