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教材详解 课件-湘教版(2019)必修一地理(36张PPT)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76421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3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教材详解 课件-湘教版(2019)必修一地理(36张PPT)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76421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3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教材详解 课件-湘教版(2019)必修一地理(36张PPT)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76421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3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教材详解 课件-湘教版(2019)必修一地理(36张PPT)04](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764216/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3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教材详解 课件-湘教版(2019)必修一地理(36张PPT)05](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764216/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3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教材详解 课件-湘教版(2019)必修一地理(36张PPT)06](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764216/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3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教材详解 课件-湘教版(2019)必修一地理(36张PPT)07](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764216/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3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教材详解 课件-湘教版(2019)必修一地理(36张PPT)08](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764216/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背景图课件ppt
展开详解要点 1.认识主要的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和冰川地貌的类型和景观特征。 2.理解主要的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和冰川地貌的景观特征。 3.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地貌模型和景观图等,描述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和冰川地貌的主要特点,并简单地说明其成因。
详解教材: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是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 喀斯特原为斯洛文尼亚西部与意大利交界处石灰岩高原的名称。19 世纪末,塞尔维亚地理学家茨维伊奇对该高原的石灰岩地貌进行研究,并命名为喀斯特。喀斯特地貌在我国分布广泛,以南方地区相对集中。
详解教材:岩溶作用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化学作用过程(分解和化合)和物理作用过程(流水的侵蚀和沉积、重力崩塌和堆积)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叫岩溶作用。 岩溶地貌是可溶性岩石受地表水、地下水的化学和物理作用后所形成的一种地形。其中物理的侵蚀和堆积作用是次要的,而化学的分解和沉淀过程是主要的。 上面这个化学反应式是可逆的。 ①当水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大时,反应向右侧进行,石灰岩被溶解。 ②当水中二氧化碳浓度减少时,反应向左侧进行,石灰岩被沉淀出来。岩溶地区的多种多样的地形也就是这两个过程作用形成的。
详解教材:岩溶作用的基本条件 1、岩石具有可溶性:石灰岩、硫酸盐岩、岩盐都是可溶的,但由于硫酸岩、岩盐分布范围小,石灰岩分布面积大,所以喀斯特地貌只在石灰岩地区才发育典型。 2、岩石具有透水性:因为不透水的岩石,只能在岩石表面产生溶解和沉淀,不能深入到岩石内部。这样也就产生不了丰富的地下喀斯特地形。 3、水具有溶解力:这取决于水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数量多少、有机酸无机酸的数量、水的温度高低。温度高反应快,溶解石灰岩的数量就多。 4、水具有流动性:不流动的水会很快饱和而失去溶解力,只有不断的流动,水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才会变化,产生碳酸钙的沉淀或重新溶解。
详解教材:喀斯特水动力条件示意图
详解教材: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
地壳上升后长期稳定,石灰岩致密、层厚且产状平缓,将首先发育石芽、溶沟、漏斗和落水洞,继而形成独立洞穴系统,地下水位高低不一。随后独立溶洞逐渐合并为统一系统,地下水位亦趋一致。地下水位之上出现干溶洞、地下水位附近发育地下河,地面成为缺水的蜂窝状。再后地面蚀低,浅溶洞与地下河因崩塌而露出地表,地下河陆续转变为地面河,破碎的地面出现溶蚀洼地与峰林。最后,喀斯特盆地不断蚀低、扩大,地面广布蚀余堆积物,形态接近准平原,但仍然残存孤峰。
详解教材:喀斯特地貌类型
详解教材:地表喀斯特地貌
详解教材:地下喀斯特地貌
详解教材:海岸地貌 海岸带是指陆地与海洋互相接触和互相作用的地带。海岸地貌就是海岸带在构造运动、海水运动、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表形态。
详解教材:海岸地貌的塑造因素 1、波浪作用:波浪的侵蚀作用在基岩海岸较为明显。基岩海岸一般水下岸坡坡度大,波浪能直接冲击岸边,一方面巨大的冲力直接施加在岩石上,另一方面波浪冲击岩石裂隙,使裂隙中的空气受到压缩,压缩的空气又对岩石施加压力。据测定,波高 6 米、波长 50 米的波浪,对每平方米岩壁产生的压力达 15 吨左右,最高可达 30 吨。在波浪的长期作用下,崖壁破碎,海岸崩塌,形成侵蚀海岸。
详解教材:海岸地貌的塑造因素 2、潮汐作用:潮差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海浪和近岸流作用的范围。在由细颗粒组成的泥质海岸带,潮流是泥沙运移的主要营力。当潮流的实际含沙量低于其挟沙能力时,可对海底继续侵蚀;当实际含沙量超过挟沙能力时,部分泥沙便发生堆积。
详解教材:海岸地貌的塑造因素 3、生物作用: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因珊瑚和珊瑚礁的大量发育,构成珊瑚礁海岸;在红树林和盐沼植物广泛分布的海湾、河口的潮滩上,可形成红树林海岸。后者是平静、隐蔽的海岸环境,细颗粒物质易于堆积。在有些海岸上,生物的繁殖和新陈代谢,对海岸岩石有一定的分解和破坏作用。
详解教材:海岸地貌的塑造因素 4、气候因素:在不同的气候带,温度、降水、蒸发、风速等条件的不同,海岸风化作用的形式和强度各异,便形成不同的海岸形态,并使海岸地貌具有一定的地带性。
详解教材:海岸地貌示意
详解教材:冰川地貌 由冰川作用塑造的地貌。属于气候地貌范畴。地球陆地表面有11%的面积为现代冰川覆盖,主要分布在极地、中低纬的高山和高原地区。第四纪冰期,欧、亚、北美的大陆冰盖连绵分布,曾波及比今日更为宽广的地域,给地表留下了大量冰川遗迹。 按冰川的形态和规模,主要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大陆冰川面积大,冰层厚,主要分布在南极洲和格陵兰岛上。山岳冰川是发育在高山上的冰川,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高海拔地区。
详解教材:冰川作用 冰川对地球表面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称为冰川作用。冰川作用导致地表形态变化所形成的地貌,称为冰川地貌。常见的冰川地貌主要有冰斗、冰川槽谷(U 形谷)、角峰和刃脊等。
详解教材:冰蚀地貌
详解教材:冰碛地貌 冰碛地貌是冰川堆积形成的地貌,冰碛物堆积的各种地形总称冰碛地貌。它是研究古冰川和恢复古地理环境的重要依据。主要的冰碛地貌有冰碛丘陵、侧碛堤、终碛堤、鼓丘等。
详解教材:冰碛地貌
详解教材:冰积地貌 冰积地貌是冰融水将原来冰川搬运堆积的物质经过再搬运堆积而成,冰水堆积地貌因分布位置,物质结构和形态特征不同,可以分为冰水扇和冰水河谷、外冲平原、季候泥、冰砾阜和冰砾阜阶地、锅穴、蛇形丘等几类。
详解教材:欧洲冰川地貌
详解教材:U形谷和V形谷 U形谷谷底一般较平直而宽阔,两壁陡立。冰川沿由地面滑动侵蚀形成的沟谷,在冰川的刨蚀作用下不断加深、加宽,山嘴部分因阻挡冰川流动而被刨蚀掉。V形谷两壁较陡峭,谷底狭窄。在河流的上游以及山区河流,河水在垂直方向上的侵蚀作用大,这样使河谷的加深速度快于拓宽速度,从而在横断面上呈V形谷。
知识总结:喀斯特地貌
知识总结:海岸地貌
知识总结:冰川地貌
典例探究: 在喀斯特地区的溶洞中,经常可以看到碳酸钙的钙华梯田。读某地钙华梯田景观图,完成第1~2题。1.组成钙华梯田的岩石类型按成因属于( )A.石灰岩B.岩浆岩C.沉积岩D.变质岩2.形成钙华梯田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沉积B.流水沉积C.冰川沉积D.波浪沉积
解题技巧: 第1题,组成钙华梯田的岩石是石灰岩,岩石类型按成因属于沉积岩。C项对。 第2题,石灰岩在常温下与水汽、二氧化碳反应,形成溶于水的碳酸氢钙,到另一地点,又可能分解成碳酸钙沉淀,形成钙华梯田景观,所以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沉积。B项对。
答案:1.C 2.B
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能较客观地反映海平面的升降状况。沙坝是由波浪挟带泥沙堆积而成的一种狭长的、与海岸线平行的堆积体。沙坝将海水分割,内侧形成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潟湖,潟湖常有潮汐通道与大海相连。下图为全新世(1 700年前至今)形成的美国东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模式图,图中a、b为三角洲。据此完成第3~5题。3.图中a、b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风力堆积、退潮时波浪堆积B.流水堆积、退潮时波浪堆积C.风力堆积、涨潮时波浪堆积D.流水堆积、涨潮时波浪堆积4.全新世该地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过程中,海平面相对于陆地( )A.呈上升趋势B.基本稳定C.呈下降趋势D.反复升降5.如此后海平面显著下降,则图中( )A.沙坝向陆地方向推移B.潟湖的盐度逐渐降低C.沙坝向海洋方向推移D.潟湖受侵蚀水深增大
【解析】 第3题,a三角洲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b三角洲是波浪堆积作用而成的。 第4题,下层为沼泽沉积,向上为潟湖沉积、沙坝沉积,说明海平面相对于陆地是上升的。 第5题,若海平面显著下降,将使潟湖不再受外海涨潮时的海水入侵,导致其盐度逐渐降低。
答案: 3. D 4.A 5.B
蛇形丘是一种冰碛地貌,隆起如堤,弯曲如蛇,两坡陡峭。其延伸方向大致与冰川的流向一致,主要分布在大陆冰川区。读蛇形丘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第6~7题。6.形成蛇形丘的堆积物主要来自( )A.湖泊B.冰面河C.塌陷沉积D.冰下河道7.蛇形丘接受堆积的季节主要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解析】 第6题,在冰川消融期间,高山冰雪融水很多,沿着裂隙渗入冰下,在冰川底部流动,形成冰下隧道。在隧道中的高山冰雪融水会挟带着许多冰碛物不断搬运、堆积;当冰体全部融化后,这种隧道堆积出露地表,成为蛇形丘,因而形成蛇形丘的堆积物主要来自冰下河道。 第7题,受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的湖泊,因夏季高山冰雪融水流量大,带入湖泊的物质以沙为主,堆积量较大;冬季冰川停止消融,高山冰雪融水断流,湖泊沉积物主要为黏土和有机物,堆积量较小。
答案:6.D 7.B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课堂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课堂教学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典例1,学法指导,典例2,典例3,2喀斯特沉积地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完美版ppt课件: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完美版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冰川分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湘教版 (2019)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湘教版 (2019)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课文课件ppt,共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