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必考点解析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函数章节练习试题(含详细解析)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3/1276529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必考点解析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函数章节练习试题(含详细解析)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3/1276529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必考点解析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函数章节练习试题(含详细解析)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3/1276529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数学冀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 函数综合与测试同步测试题
展开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函数章节练习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佳佳花3000元买台空调,耗电0.7度/小时,电费1.5元/度.持续开x小时后,产生电费y(元)与时间(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
A. B. C. D.
2、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匀速前往B地、A地,两人相遇时停留了4min,又各自按原速前往目的地,到达目的地后停止. 甲、乙两人之间的距离y(m)与甲所用时间x(min)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给出下列结论:①A,B之间的距离为1200m;②乙行走的速度是甲的1.5倍;③b=800;④a=34,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为(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3、小刚以400米/分的速度匀速骑车5分,在原地休息了6分,然后以500米/分的速度骑回出发地.设小刚离家路程为(千米),速度为(千米/分),时间为(分)下列函数图象能表达这一过程的是( )
A. B.
C. D.
4、如图,图中的函数图象描述了甲乙两人越野登山比赛.(x表示甲从起点出发所行的时间,表示甲的路程,表示乙的路程).下列4个说法:
①越野登山比赛的全程为1000米;
②甲比乙晚出发40分钟;
③甲在途中休息了10分钟;
④乙追上甲时,乙跑了750米.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个
A.1 B.2 C.3 D.4
5、函数y=中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
A.x>0 B.x≥﹣1 C.x>0且x≠﹣1 D.x≥﹣1且x≠0
6、下列图象中,表示y是x的函数的个数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7、东东和爸爸一起出去运动,两人同时从家出发,沿相同路线前行,途中爸爸有事返回,东东继续前行,5分钟后也原路返回,两人恰好同时到家.东东和爸爸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离家的路程y1(米),y2(米)与运动时间x(分)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①两人前行过程中的速度为200米/分;
②m的值是15,n的值是3000;
③东东开始返回时与爸爸相距1500米;
④运动18分钟或30分钟时,两人相距900米.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为落实“五育并举”,某校利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进行趣味运动,甲同学从跑道处匀速跑往处,乙同学从处匀速跑往处,两人同时出发,到达各自终点后立即停止运动.设甲同学跑步的时间为(秒),甲、乙两人之间的距离为(米),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图中的值是( )
A. B.18 C. D.20
9、在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10、小亮从家步行到公交车站台,等公交车去学校.图中的折线表示小亮的行程s(km)与所花时间t(min)之间的关系.则小亮步行的速度和乘公交车的速度分别是( )
A.100 m/min,266m/min B.62.5m/min,500m/min
C.62.5m/min,437.5m/min D.100m/min,500m/min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如图1,正方形的边上有一定点,连接.动点从正方形的顶点出发,沿着的方向以2cm/s的速度匀速运动到终点.图2是点运动时,的面积随时间变化的全过程图象,则的长度为______cm.
2、一般地,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______.
3、如图(1),△ABC和是两个腰长不相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A=.点、C'、B、C都在直线l上,△ABC固定不动,将在直线l上自左向右平移,开始时,点与点B重合,当点移动到与点C重合时停止.设△移动的距离为x,两个三角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2)所示,则BC的长是____.
4、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5、长方形的周长为20,则面积y与一条边长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___.
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
1、指出下列问题中的变量和常量:
(1)某市的自来水价为4元/t.现要抽取若干户居民调查水费支出情况,记某户月用水量为吨,月应交水费为y元.
(2)某地手机通话费为0.2元/.李明在手机话费卡中存入30元,记此后他的手机通话时间为,话费卡中的余额为w元.
(3)水中涟漪(圆形水波)不断扩大,记它的半径为r,周长为C,圆周率(圆周长与直径之比)为.
(4)把10本书随意放入两个抽昼(每个抽屉内都放),第一个抽屉放入x本,第二个抽屉放入y本.
2、图(a)是某公共汽车线路收支差额(票价总收入减去运营成本)与乘客量的函数图象;目前这条线路亏损,为了扭亏,有关部门举行提高票价的听证会.
乘客代表认为:公交公司应节约能源,改善管理,降低运营成本,从而实现扭亏.公交公司认为:运营成本难以下降,公司已尽力,提高票价才能担亏根据这两种意见,可以把图(a)分别改画成图(b)和图(c).
(1)说明图(a)中点和点的实际意义.
(2)你认为图(b)和图(c)两个图象中,反映乘客意见的是______,反映公交公司意见的是______.
3、图中的折线表示一骑车人离家的距离y与时间x的关系.骑车人9:00离开家,15:00回家.请你根据这个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人何时离家最远?这时他家多远?
(2)何时他开始第一次休息?休息多长时间?这时他离家多远?
(3)11:00~12:30他骑了多少千米?
(4)他在9:00~10:30和10:30~12:30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5)他返家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6)14:00时他离家多远?何时他距家?
4、如图,已知ABC中,,,AB=6,点P是射线CB上一点(不与点B重合),EF为PB的垂直平分线,交PB于点F,交射线AB于点E,联结PE、AP.
(1)求∠B的度数;
(2)当点P在线段CB上时,设BE=x,AP=y,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3)当APB为等腰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AE的值.
5、在国内投寄平信应付邮资如表:
信件质量x(克) | 0<x≤20 | 20<x≤40 | 40<x≤60 |
邮资y(元/封) | 1.20 | 2.40 | 3.60 |
(1)根据函数的定义,y是关于x的函数吗?
(2)结合表格解答:
①求出当x=48时的函数值,并说明实际意义.
②当寄一封信件的邮资是2.40元时,信件的质量大约是多少克?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A
【解析】
【分析】
根据耗电0.7度/小时,电费1.5元/度,列出函数关系式即可.
【详解】
解:由题意得:,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列函数关系式,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准确理解题意.
2、A
【解析】
【分析】
由图象所给信息对结论判断即可.
【详解】
由图象可知当x=0时,甲、乙两人在A、B两地还未出发
故A,B之间的距离为1200m
故①正确
前12min为甲、乙的速度和行走了1200m
故
由图象可知乙用了24-4=20min走完了1200m
则
则
故②正确
又∵两人相遇时停留了4min
∴两人相遇后从16min开始继续行走,由图象x=24时的拐点可知,到24min乙到达目的地
则两人相遇后行走了24-16=8min,两人之间的距离为8×100=800米
则b=800
故③正确
从24min开始为甲独自行走1200-800=400m
则t=min
故a=24+10=34
故④正确
综上所述①②③④均正确,共有四个结论正确.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从函数图象获取信息,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是解题的关键.
3、C
【解析】
【分析】
因为小刚以400米/分的速度匀速骑车5分,可求其行驶的路程对照各选除错误选项,“在原地休息”对应在图象上表示时间在增加,而距离不变,即这一线段与x轴平行,“回到原出发地”表示终点的纵坐标为0,综合分析选出正确答案.
【详解】
解:∵400×5=2000(米)=2(千米),
∴小刚以400米/分的速度匀速骑车5分行驶的路程为2千米,
而选项A与B中纵轴表示速度,且速度为变量,这与事实不符,
故排除选项A与B;
又∵回到原出发地”表示终点的纵坐标为0,
∴排除选项D,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函数图象的意义.
4、C
【解析】
【分析】
根据终点距离起点1000米即可判断①;根据甲、乙图像的起点可以判断②;根据AB段为甲休息的时间即可判断③;设乙需要t分钟追上甲,,求出t即可判断④.
【详解】
解:由图像可知,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为1000米,故①正确;
根据图像可知甲出发40分钟之后,乙才出发,故乙比甲晚出发40分钟,故②错误;
在AB段时,甲的路程没有增加,即此时甲在休息,休息的时间为40-30=10分钟,故③正确;
∵乙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为10分钟,
∴乙的速度为1000÷10=100米/分钟,
设乙需要t分钟追上甲,
,
解得t=7.5,
∴乙追上甲时,乙跑了7.5×100=750米,故④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从函数图像获取信息,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准确读懂函数图像.
5、D
【解析】
【分析】
根据二次根式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和分母不为0列不等式组即可.
【详解】
解:由题意得:x+1≥0且x≠0,
解得:x≥-1且x≠0,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确定,掌握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分母不为0是解题的关键.
6、B
【解析】
【分析】
根据函数的定义:设在某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如果对于x在某一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称y是x的函数,x叫做自变量,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
解:属于函数的有
故y是x的函数的个数有2个,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定义,熟记定义是本题的关键.
7、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象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各个小题中的说法是否正确,从而可以解答本题.
【详解】
解:由图可得,
两人前行过程中的速度为4000÷20=200(米/分),故①正确;
m的值是20−5=15,n的值是200×15=3000,故②正确;
爸爸返回时的速度为:3000÷(45−15)=100(米/分),
则东东开始返回时与爸爸相距:4000−3000+100×5=1500(米),故③正确;
运动18分钟时两人相距:200×(18−15)+100×(18−15)=900(米),
东东返回时的速度为:4000÷(45−20)=160(米/分),
则运动30分钟时,两人相距:1500−(160−100)×(30−20)=900米,故④正确,
∴结论中正确的是①②③④.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从函数图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
8、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函数图象中的数据,可以得到甲25秒跑完100米,从而可以求得甲的速度,再根据图象中的数据,可知甲、乙跑10秒钟跑的路程之和为100米,从而可以求得乙的速度,然后用100除以乙的速度,即可得到t的值.
【详解】
解:由图象可得,
甲的速度为100÷25=4(米/秒),
乙的速度为:100÷10-4=10-4=6(米/秒),
则t=,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求出甲、乙的速度.
9、C
【解析】
【分析】
根据二次根式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列出不等式即可求解.
【详解】
解:根据题意可列不等式组为,
解得,,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解题关键是明确二次根式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分母不得0.
10、D
【解析】
【分析】
根据图象可以确定他离家8km用了多长时间,等公交车时间是多少,他步行的时间和对应的路程,公交车运行的时间和对应的路程,然后确定各自的速度.
【详解】
解:由图象可知:他步行10min走了1000m,故他步行的速度为他步行的速度是100m/min;
公交车(30−16)min走了(8−1)km,故公交车的速度为7000÷14=500m/min.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利用函数的图象解决实际问题,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函数图象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理解问题的过程,就能够通过图象得到函数问题的相应解决.需注意计算单位的统一.
二、填空题
1、2
【解析】
【分析】
点P在点D时,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a×a=18,解得a=6;当点P在点C时,×EP×6=12,解得EP=4,即EC=4,进而即可求解.
【详解】
解:当点P在点D时,由图象可知三角形APE的面积为18,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y=AB×AD=a×a=18,解得a=6;
当点P在点C时,由图象可知三角形APE的面积为12,y=EP×AB=×EP×6=12,解得EP=4,即EC=4,
∴BE=6-4=2,
故答案是:2.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动点函数图象问题,此类问题关键是弄清楚不同时间段,图象和图形的对应关系.
2、图象
【解析】
略
3、6
【解析】
【分析】
观察函数图象可得,重叠部分的图形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运动距离为a时函数面积为1,知,求出a的值,再运动4个单位长度,面积保持不变,由此求出的长度,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解:如图,运动过程中,重叠部分的图形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图2至图4重叠部分面积不变,都是的值,由题中的函数图象知,.当恰为1时(如图2).
设,则,
∴a=2,
使保持1时,
即下图中图2—图4的情形,即图2中的长为4.
∴BC的长为6.
故答案为:6.
【点睛】
此题考查了运动问题,函数图象,会看函数图象,根据图形运动结合函数图象得到相关信息由此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4、x≥0
【解析】
【分析】
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被开方数为非负数列不等式即可得答案.
【详解】
∵有意义,
∴x≥0.
故答案为:x≥0
【点睛】
本题考查了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主要涉及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解题关键是熟记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为:被开方数必须大于或等于0.
5、
【解析】
【详解】
解:∵长方形的周长为20,一条边为x,
∴长方形的另一条边为,
∴ .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列函数关系式,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长方形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
三、解答题
1、(1)变量x,y;常量4.(2)变量t,w;常量0.2,30.(3)变量r,C;常量.(4)变量x,y;常量10.
【解析】
【分析】
根据常量与变量的定义求解即可.
【详解】
解:(1)由题意可知,变量为x,y,常量为4;
(2)由题意可知,变量为t,w,常量为0.2,30;
(3)由题意可知,变量为r,C,常量为;
(4)由题意可知,变量为x,y,常量为10.
【点睛】
本题考查常量与变量的定义,常量是指在变化过程中不随时间变化的量;变量是指在变化过程中随着时间变化的量.
2、(1)点的实际意义是运营前的前期投入为1万元,点的实际意义是当乘客量达到1.5万人次时收支平衡;(2)反映乘客意见的是图(c),反映公交公司意见的是图(b).
【解析】
【分析】
(1)读题看图两结合,从中获取信息做出判断.点的实际意义是运营前的前期投入为1万元,点的实际意义是当乘客量达到1.5万人次时收支平衡;
(2)根据题意知图象反映了收支差额y与乘客量x的变化情况,即直线的斜率说明票价问题;当x=0的点说明公司的成本情况,再结合图象进行说明.
【详解】
解:(1)点的实际意义是运营前的前期投入为1万元,点的实际意义是当乘客量达到1.5万人次时收支平衡;
(2)反映乘客意见的是图(c),反映公交公司意见的是图(b).
由图(b)看出,当乘客量为0时,支出不变,
但是直线的倾斜角变大,即相同的乘客量时收入变大,
即票价提高了,即说明了此建议是提高票价而保持成本不变,
由图(c)知,两直线平行即票价不变,
直线向上平移说明当乘客量为0时,收入是0但是支出的变少了,
即说明了此建议是降低成本而保持票价不变;
综上可得图(b)的建议是提高票价,图(c)的建议是降低成本,故反映乘客意见的是图(c),反映公交公司意见的是图(b).
【点睛】
本题考查了用函数图象说明两个量之间的变化情况,主要根据实际意义进行判断,解题关键是掌握读图能力和数形结合思想.
3、(1)12:30~13:30,;(2)10:30,,;(3);(4),;(5);(6),14:30
【解析】
【分析】
(1)直接观察图象,即可求解;
(2)直接观察图象,即可求解;
(3)用12:30时对应的距离减去11:00对应的距离,即可求解;
(4)根据平均速度等于该时间段的路程除以时间,即可求解;
(5)根据平均速度等于该时间段的路程除以时间,即可求解;
(6)可先求出14:00到15:00的1小时内的平均速度,可得他距家时,从14:00所骑的路程,即可求解.
【详解】
解:(1)由图可知,这个人12:30-13:30时,离家最远,这时他离家45km;
(2)由图可知,10:30时他开始第一次休息,从10:30到11:00,共休息了0.5h,这时他离家30km;
(3)11:00~12:30他骑了45-30=15km;
(4)他在9:00-10:30的1.5小时内的平均速度为:
30÷1.5=20km/h,
10:30~12:30的2小时内的平均速度为:(45-30)÷2=7.5km/h;
(5)由图象可得:他返家时间为从13:30到15:00,共1.5h,
45÷1.5=30km/h,
即他返家时的平均速度是30km/h;
(6)由图可知,14:00时他离家18km
14:00到15:00的1小时内的平均速度为:
18÷1=18km/h,
(18-9)÷18=0.5h,
即回家路上,14:30时他离家9km.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图象的意义,能准确从函数图象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4、 (1)
(2)当点P在线段BC上时,;当点P在CB延长线上时,
(3)4或或
【解析】
【分析】
(1)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出△ABC是直角三角形,且∠BAC=,取BC的中点M,连接AM,则=CM,证得△ACM是等边三角形,求得∠B=;
(2)当点P在线段BC上时,过点A作AD⊥BC于D,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由勾股定理得,求出,得到,由勾股定理求出CD,BF,得到DP,由,推出,根据y>0,得到函数关系式;当点P在CB延长线上时,过点P作PH⊥AB交延长线于H,求出,勾股定理求得PH,根据,求出函数解析式;
(3)当AP=BP时,根据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证得∠APE=,得到AE=2PE=2BE,由此求出AE=4;当BP=AB=6时,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求出PF=BF=3,利用直角三角形30度角的性质求出BE=2EF,利用勾股定理得,求出BE,即可得到AE的值.当点P在CB延长线上且BP=AB=6时,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求出PF=BF=3,利用直角三角形30度角的性质求出BE=2EF,利用勾股定理得,求出BE,即可得到AE的值.
(1)
解:ABC中,,,AB=6,
∵,
∴△ABC是直角三角形,且∠BAC=,
取BC的中点M,连接AM,则=CM,
∵,,
∴,
∴AC=AM=CM,
∴△ACM是等边三角形,
∴,
∴∠B=;
(2)
解:当点P在线段BC上时,
过点A作AD⊥BC于D,
在△ADB中,∠ADB=,∠B=,
∴,
同理,
∴,
在Rt△BEF中,,
∴,
∴,
又∵BP=2BF,
∴,
∴DP =,
∵,
∴,
∴,
∵y>0,
∴;
当点P在CB延长线上时,过点P作PH⊥AB交延长线于H,
∵PE=BE=x,,
∴,
∴,
∴,
∵,
∴,
∴,
∵y>0,
∴;
综上,当点P在线段BC上时,;当点P在CB延长线上时,;
(3)
解:当AP=BP时,则∠PAB=∠B=,如图,
∴∠APB =,
∵EF为PB的垂直平分线,
∴PE=BE,
∴∠BPE=∠B=,
∴∠APE=,
∴AE=2PE=2BE,
∵AE+BE=6,
∴AE=4;
当BP=AB=6时,如图,
∵EF为PB的垂直平分线,
∴PF=BF=3,
∵∠B=,
∴BE=2EF,
∵,
∴,
∴AE=AB-BE=;
当点P在CB延长线上且BP=AB=6时,如图,
∵EF为PB的垂直平分线,
∴PF=BF=3,
∵∠EBF=,
∴BE=2EF,
∵,
∴,
∴AE=AB+BE=;
综上,AE的值为4或或.
【点睛】
此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直角三角形30度角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函数解析式,熟记各知识点并综合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5、(1)y是x的函数;(2)①3.60,实际意义见解析;②大于20克,且不超过40克
【解析】
【分析】
(1)根据函数的定义判断即可.
(2)①②利用表格求出对应的函数值即可.
【详解】
解:(1)y是x的函数,
理由是:对于x的一个值,函数y有唯一的值和它对应;
(2)①当x=48时,y=3.60,
实际意义:信件质量为48克时,邮资为3.60元;
②邮资为2.40元,信件质量大约为大于20克,且不超过40克.
【点睛】
本题考查了函数的概念,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初中冀教版第二十章 函数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冀教版第二十章 函数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共22页。
初中冀教版第二十章 函数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初中冀教版第二十章 函数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共28页。
初中冀教版第二十章 函数综合与测试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冀教版第二十章 函数综合与测试同步测试题,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当时,函数的值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