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冀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 函数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
展开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函数综合测评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小江和小北两兄弟步行从家里去公园,小江先出发一段时间后小北再出发,途中小北追上了小江最终先到达公园,两人所走路程s(米)与小北出发后的时间t(分钟)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表示的是小江步行的情况,表示的是小北步行的情况
B.小江的速度是45米/分钟,小北的速度是60米/分钟
C.小江比小北先出发16分钟.
D.小北出发后8分钟追上小江
2、函数y=中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
A.x>0 B.x≥﹣1 C.x>0且x≠﹣1 D.x≥﹣1且x≠0
3、下列所描述的四个变化过程中,变量之间的关系不能看成函数关系的是( )
A.小车在下滑过程中下滑时间t和支撑物的高度h之间的关系
B.三角形一边上的高一定时,三角形的面积s与这边的长度x之间的关系
C.骆驼某日的体温T随着这天时间t的变化曲线所确定的温度T与时间t的关系
D.一个正数x的平方根是y,y随着这个数x的变化而变化,y与x之间的关系
4、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280km的A、B两地相向而行,乙车比甲车先出发1小时,并以各自的速度匀速行驶,途径C地,甲车到达C地停留1小时,因有事按原路原速返回A地.乙车从B地直达A地,两车同时到达A地.甲、乙两车距各自出发地的路程y(千米)与甲车出发所用的时间x(小时)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①乙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②甲车从C返回A的速度为70千米/时;③t=3;④当两车相距35千米时,乙车行驶的时间是2小时或6小时,其中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如图1,在菱形ABCD中,AB=6,∠BAD=120°,点E是BC边上的一动点,点P是对角线BD上一动点,设PD的长度为x,PE与PC的长度和为y,图2是y关于x的函数图象,其中H(a,b)是图象上的最低点,则a+b的值为( )
A. B. C. D.36
6、在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7、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
A. B.且 C. D.且
8、如图,一个矩形的长比宽多3cm,矩形的面积是Scm2.设矩形的宽为xcm,当x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S随x的变化而变化,则S与x满足的函数关系是( )
A.S=4x+6 B.S=4x-6 C.S=x2+3x D.S=x2-3x
9、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2,BC=1,动点P从点B出发,沿路线B→C→D→A作匀速运动,那么△ABP的面积S与点P运动的路程x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10、甲、乙两只气球分别从不同高度同时匀速上升30min,气球所在的位置距离地面的高度h(单位:m)与气球上升的时间t(单位:min)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min时,两只气球都上升了30m B.乙气球的速度为3m/min
C.30min时,乙气球离地面的高度为60m D.30min时,甲乙两只气球的高度差为20m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山西近期遭遇严重洪涝灾害,万余间房屋倒塌.下图是汾河沿线某个村庄的受灾情况和蓝天救援队的排涝现场.某地需排水约,打开排水泵开始排水,排走的水量与排水时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排水分钟后,剩下水量为________.
排水时间/分钟 | … | ||||
剩下的水量/ | … |
2、如图1,正方形的边上有一定点,连接.动点从正方形的顶点出发,沿着的方向以2cm/s的速度匀速运动到终点.图2是点运动时,的面积随时间变化的全过程图象,则的长度为______cm.
3、设路程为s,时间为t,速度为v,当v=60时,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这个关系式中, __________是常量,__________是变量,__________是__________的函数.
4、如图,在 Rt△ABC中,∠ACB=90°,BC=4cm,AC=9cm,点 D在线段 CA上从点C出发向点A方向运动(点 D不与点 A,点C重合),且点D运动的速度为2cm/s,现设运动时间为 x(0<x<)秒时,对应的 △ABD 的面积为ycm²,则当x=2 时,y=_________ ;y与x之间满足的关系式为_________.
5、如果用总长为60m的篱笆围成一个长方形场地,设长方形的面积为S(m2),周长为p(m),一边长为a(m),那么在,,中是变量的是______.
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
1、七年级下册第三章中有如下三个问题,能否将其中变量之间的关系看成函数?
(1)小车下滑过程中下滑时间与支撑物高度之间的关系;
(2)三角形一边上的高一定时,三角形面积与该边的长度之间的关系;
(3)骆驼某日体温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所确定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
2、数学家欧拉最先把关于的多项式用记号来表示,例如,并把常数时多项式的值用来表示,例如时多项式的值记为.
(1)若规定,
①的值是_________;
②若,的值是_________;
(2)若规定,.
①有没有能使成立的的值,若有,求出此时的值,若没有,请说明理由,
②直接写出的最小值和此时满足的条件.
3、已知:在Rt△ABC中,,,,左右作平行移动的等边三角形的两个顶点、始终在边上,、分别与相交于点、.
(1)如图1,当点与点重合时,点恰好在斜边上,求的周长;
(2)如图2,在作平行移动的过程中,图中是否存在与线段始终相等的线段?如果存在,请指出这条线段,并加以证明;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假设点与点的距离为,与的重叠部分的面积为,求与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定义域.
4、长方形的一边长是,其邻边长为,周长是,面积为.
(1)写出和之间的关系式
(2)写出和之间的关系式
(3)当时,等于多少等于多少
(4)当增加时,增加多少增加多少
5、公交公司员工小明住在站点的员工宿舍,每天早上去站点上班,站到站唯一一条公交线路示意图如图1,、、、是四个公交站点,其中、两站相距的路程是1200米,为了健身,小明往往沿公交线路步行到站或站后再乘公交车上班.
(1)星期一,小明步行到站上车,记他距站的路程为米,离开站的时间为分,关于的函数图象如图2,求的解析式及公交车的速度;
(2)星期二,小明以与星期一相同出发时间和步行速度步行到站上车,已知公交车无论上行(→)还是下行(→)都每隔10分钟一班,每天始发时间和行车速度保持不变,乘客上下车时间忽略不计;
①通过计算判断小明步行到达站时是否恰好有上行公交车到达站;
②小明到达站所用时间是星期一的1.5倍,求、两站相距的路程;
③若小明步行至站时刚好遇见一辆下行班车,这一趟上班途中,直接写出他遇到下行班车的最短间隔时间.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解析】
【分析】
观察图象,可得:表示的是小北步行的情况,表示的是小江步行的情况,可得A错误;小江32分钟步行(1440-480)米,小北24分钟步行1440米,再根据该时间段内的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可得B错误;因为小江比小北先走480米,所以用480除以小江的速度30,可得C正确;设小北出发后 分钟追上小江,则 ,解出可得D错误,即可求解.
【详解】
解:根据题意得:
A、因为小江先出发一段时间后小北再出发,所以表示的是小北步行的情况,表示的是小江步行的情况,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小江的速度是米/分钟,小北的速度是米/分钟,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观察图象,得:小江比小北先出发 分钟,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D、设小北出发后 分钟追上小江,则 ,解得: ,即小北出发后16分钟追上小江,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图象的应用,准确从函数图象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2、D
【解析】
【分析】
根据二次根式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和分母不为0列不等式组即可.
【详解】
解:由题意得:x+1≥0且x≠0,
解得:x≥-1且x≠0,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确定,掌握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分母不为0是解题的关键.
3、D
【解析】
【分析】
根据函数的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则称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由此进行逐一判断即可
【详解】
解:A、小车在下滑过程中下滑时间t和支撑物的高度h之间的关系,对于每一个确定的高度h,下滑时间t都有唯一值与之对应,满足函数的关系,故不符合题意;
B、三角形一边上的高一定时,三角形的面积s与这边的长度x之间的关系,由面积s=边长×高,可知,对于每一个确定的边长,面积s都有唯一值与之对应,满足函数的关系,故不符合题意;
C、骆驼某日的体温T随着这天时间t的变化曲线所确定的温度T与时间t的关系,对于每一个确定的时间,温度T都有唯一值与之对应,满足函数的关系,故不符合题意;
D、∵一个正数x的平方根是y,
∴,对于每一个确定的x,y都有两个值与之对应,不满足函数的关系,故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的定义,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函数的定义.
4、B
【解析】
【分析】
由乙车比甲车先出发1小时,与出发地的距离为千米,可判断①,由 千米/时,可判断②,由小时,可得可判断③,利用检验的方法计算当乙车行驶的时间是2小时或6小时时,两车相距的路程可判断④,从而可得答案.
【详解】
解:由函数图象可得:乙车比甲车先出发1小时,与出发地的距离为千米,所以乙车速度为:35千米/时,故①不符合题意;
乙车行驶280千米需要的时间为:小时,
所以甲车返回的速度为:千米/时,故②符合题意;
由小时,所以 故③符合题意,
当乙车行驶2小时时,行驶的路程为:千米,
此时甲车行驶1小时,千米,
所以两车相距:千米,
当乙车行驶6小时时,行驶的路程为千米,距离A地70千米,
此时甲车行驶了4个小时,行驶的路程为千米,此时在返回A地的路上,
距离A地千米,所以两车相距千米,故④不符合题意;
综上: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理解点的坐标含义,特别是利用检验的方法判断④,可以化繁为简,都是解本题的关键.
5、A
【解析】
【分析】
从图2知,是的最小值,从图1作辅助线知;接下来求出,设与交于点,则求出,,最后得,所以,选.
【详解】
解:如下图,在边上取点,使得和关于对称,
连接,得,
连接,作,垂足为,
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和垂线段最短知,
,
即有最小值,
菱形中,,,
在△中,,
解得,
是图象上的最低点
,
此时令与交于点,
由于,在△中,
,又,
,
又的长度为,图2中是图象上的最低点,
,
又,
,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动点及最小值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在于通过翻折点轴对称),然后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及垂线段最短原理,判断出最小值为.
6、C
【解析】
【分析】
根据二次根式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列出不等式即可求解.
【详解】
解:根据题意可列不等式组为,
解得,,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解题关键是明确二次根式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分母不得0.
7、B
【解析】
【分析】
根据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分母不等于0列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
【详解】
解:根据题意得,x-2≥0且x−3≠0,
解得且.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函数自变量的范围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
(1)当函数表达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
(2)当函数表达式是分式时,考虑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
(3)当函数表达式是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为非负数.
8、C
【解析】
【分析】
先用x表示出矩形的长,然后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即可解答.
【详解】
解:设矩形的宽为xcm,则长为(x+3)cm
由题意得:S=x(x+3)=x2+3x.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列函数解析式,用x表示出矩形的长以及掌握矩形的面积公式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
9、B
【解析】
【分析】
运用动点函数进行分段分析,当P在BC上,P在CD上以及P在AD上时,分别求出函数解析式,再结合图象得出符合要求的解析式.
【详解】
解:点P从点B到点C,△ABP的面积S与点P运动的路程x之间的函数关系是:S=×AB×BP=×2x=x;
因为从点C到点D,△ABP的面积一定:2×1÷2=1,
所以S与点P运动的路程x之间的函数关系是:S=1(1≤x≤3);
点P从点D到点A,△ABP的面积S与点P运动的路程x之间的函数关系是:S=×AB×AP=×2×(4﹣x)=﹣x+4.
所以△ABP的面积y与点P运动的路程x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像,考查了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分别判断出从点到点以及从点到点,△ABP的面积S与点P运动的路程x之间的函数关系.
10、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函数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甲、乙两只气球的速度,然后即可判断各个选项中的说法是否正确.
【详解】
解:由图象可得,
10min时,甲气球上升了m,乙气球上升了−=20(m),故选项A错误;
甲气球的速度为:÷=(m/ min),
乙气球的速度为:(−)÷=(m/ min),故选项B错误;
30min时,乙气球距离地面的高度是+(m),故选项C错误;
则30min时,两架无人机的高度差为:()−(+)=20(m),故选项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计算出甲、乙两架无人机的速度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
二、填空题
1、26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得剩下的水量y=50−2t,故可求出放水12分钟后的水量.
【详解】
解:设剩下的水量为y,时间为t,
则可得y=50−2t,
∴放水12分钟后,水池中剩下的水量为:y=50−2×12=26m3,
故答案为:26.
【点睛】
本题考查了函数关系式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确定函数关系式.
2、2
【解析】
【分析】
点P在点D时,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a×a=18,解得a=6;当点P在点C时,×EP×6=12,解得EP=4,即EC=4,进而即可求解.
【详解】
解:当点P在点D时,由图象可知三角形APE的面积为18,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y=AB×AD=a×a=18,解得a=6;
当点P在点C时,由图象可知三角形APE的面积为12,y=EP×AB=×EP×6=12,解得EP=4,即EC=4,
∴BE=6-4=2,
故答案是:2.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动点函数图象问题,此类问题关键是弄清楚不同时间段,图象和图形的对应关系.
3、 s=60t 60 t和s s t
【解析】
略
4、
【解析】
【分析】
根据,代入数轴求解即可.
【详解】
解:根据题意得:
=
=
=,
∴当x=2 时,,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关系,根据题意得出解析式是关系.
5、和
【解析】
【分析】
由题意根据篱笆的总长确定,即可得到周长、一边长及面积中的变量.
【详解】
解:篱笆的总长为60米,
周长是定值,而面积和一边长是变量,
故答案为:和.
【点睛】
本题考查常量与变量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能够根据篱笆总长不变确定定值,然后确定变量.
三、解答题
1、(1)能;(2)能;(3)能.
【解析】
【分析】
(1)(2)(3)分别可根据函数的概念: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由此问题可求解.
【详解】
解:(1)由题意可知下滑的每一个时间t,都有一个对应的高度h,所以符合函数的概念;
(2)由题意可知三角形的面积,由于h是一定值,故一个x对应一个S,所以符合函数的概念;
(3)骆驼一个时间会对应一个体温,所以符合函数的概念;
∴(1)(2)(3)都可以看出函数.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概念,熟练掌握函数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2、 (1)①-5;②5,
(2)①有,x=,见解析;②的最小值是5,-3≤x≤2
【解析】
【分析】
(1)①当x=-1时,计算;
②计算,求得x即可;
(2)①或,解方程即可;
②表示动点x到2和-3的距离和,按照x>2,x<-3,-3≤x≤2分别计算比较结果即可.
(1)
(1)①∵,
∴当x=-1时, =-5,
∴的值是-5,
故答案为:-5;
②∵,
∴=7,
∴x=5,
故答案为:5;
(2)
①有,x=,理由如下:
∵,,且,
∴,无解;
或,
解得x=,
故当x=时,;
②设动点P表示的数为x,点A表示的数是-3,点B表示的数2,
则表示数轴上动点P到点A和点B的距离和即PA+PB,
当x>2时,如图所示,
PA+PB>AB=2-(-3)=5;
当x<-3时,如图所示,
PA+PB>AB=2-(-3)=5;
当-3≤x≤2时,如图所示,
,
PA+PB=x+3+2-x=5=AB=2-(-3)=5;
故当-3≤x≤2时,有最小值,且为5.
【点睛】
本题考查了求函数值,自变量的值,解方程,绝对值的化简,数轴上的动点问题,熟练掌握绝对值的化简,数轴上的动点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3、 (1)△DEF的周长为9
(2)存在,.证明见解析
(3)
【解析】
【分析】
(1)根据已知条件求出AC及∠A的度数,由等边三角形求出∠ADC=90°,求出CD即可得到周长;
(2)根据边长求出CF+BE=3,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求出,得到EG=BE,由,得到;
(3)分别求出△DEF与△DGH的面积,两者相减即可得到函数解析式.
(1)
解:在中,,,,
,,
是等边三角形,
,
,
,
,
的周长;
(2)
解:结论:.
理由:,,
,
是等边三角形,
,
,
,
,
,
;
(3)
,
,
.
【点睛】
此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平移的性质,等角对等边证明边相等,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利用公式求三角形的面积,求函数解析式,正确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4、(1);(2);(3),;(4)当增加时,增加,增加
【解析】
【分析】
(1)根据长方形周长公式进行求解即可;
(2)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进行求解即可;
(3)根据(2)求得的结果把代入先求出x的值,即可求值y的值;
(4)把代入(1)(2)中求得的y以及S关于x的表达式中求出变化后的周长和面积,由此求解即可.
【详解】
解:(1)由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得.
(2)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得.
(3)∵,时,
∴,
∴.
(4)当增加时,,,
∵,
∴增加,增加.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列代数式,整式的加减计算,代数式求值,解一元一次方程,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根据题意列出关于周长和面积的代数式.
5、(1) 公交车的速度为:米分;(2)①小明步行到达站时恰好有上行公交车到达站;②、两站相距的路程是6600米;③分钟
【解析】
【分析】
(1)由图象上点可得小明步行的速度,从而可得函数解析式;由点的含义可得公交车的速度;
(2)①先计算小明步行到达站需要分,再计算上行公交车到达站需要分,而,从而可得小明步行到达站时恰好有上行公交车到达站;②设小明星期一所用时间为,星期二到达站所用时间为,可得,,再利用列方程,再解方程即可得到答案;③由每隔10分钟一班,每辆公交车相距米,而步行的速度小于坐车时的速度,可得最短时间间隔发生在坐车时,从而可得答案.
【详解】
解:(1)由图象可知,小明步行的速度为(米分),
的解析式为,
公交车的速度为(米分);
(2)①小明步行到达站需要(分,
上行公交车到达站需要(分,
,
小明步行到达站时恰好有上行公交车到达站;
②设小明星期一所用时间为,星期二到达站所用时间为,
由题可知,,
小明到达站所用时间是星期一的1.5倍,
,
解得,
、两站相距的路程是6600米;
③每隔10分钟一班,
每辆公交车相距(米,
步行的速度小于坐车时的速度,
最短时间间隔发生在坐车时,
间隔时间为(分钟).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列函数关系式,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理解题意与理解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冀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 函数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冀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 函数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当时,函数的值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冀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 函数综合与测试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冀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 函数综合与测试巩固练习,共21页。
2020-2021学年第二十章 函数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二十章 函数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下列图像中表示是的函数的有几个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