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海上日出教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276825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6.海上日出教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276825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6.海上日出教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276825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13.猫教学设计 教案 2 次下载
- 14.母鸡教学设计 教案 1 次下载
- 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第五单元 习作游__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18.小英雄雨来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四年级下册16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
展开课题 | 16 海上日出 | |
教学目标 |
3、了解课文按照太阳变化的顺序写景的方法。 | |
教学重难点 | 1.默读课文,能说出日出时的景象 2.了解课文按照太阳变化的顺序写景的方法。 | |
学情分析 | 学生在三年级和四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学习了通过观察描写一处景物、介绍一个景点,而按照游览的顺序写景物则是第一次接触,它强调有顺序地写多处景物。借此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留心身边的美。 | |
教学活动及时间安排 | 两课时
| |
教学准备 | 教师:PPT 资源包 学生:自主学习记录单 | |
学法指导 | 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法 | |
教学过程 | ||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1.我读了( )遍课文。 2.我做到了:正确 正确、流利 二、生字新词 1.读读下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清静红霞 范围 刹那 夺目 分辨 重荷 重围
重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写课文中的生字,难写的多写几遍。 三、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每部分都讲了什么?概括出来后再归纳一下,梳理出条理。 四、做批注 文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我们学过的做批注的方法在旁边写写批注吧!
第二课时 一、 关注单元导语,提取关键信息。 1.请同学们观看单元导语一页,借助文字和插图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2.在学生交流中,提炼出本单元是习作单元,语文要素是:按一定顺序写景物。 3.带着这样的认识,我们走进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看看著名作家巴金是怎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海上日出的美景带到我们面前的。 二、借助预习,整体感知,理清顺序 (一)检查预习,读准词语 清静红霞 范围 刹那 夺目 分辨 重荷 重围 1.检查认读 2.关注多音字“重荷”“重围”的读法,交流“重”和“荷”不同的读音下的含义,学会选择正确读音的方法。 (二)指导书写“镶” 1.观察田字格里的汉字,重点从结构、位置、笔顺的位置说说如何写好。 2.学生交流。 3.相机总结口诀: 左高右低 穿插避让 多横等距 撇捺伸展 4.范写指导——学生练写——互评修改 (三)借助预习,明晰文章的写作顺序 1.聚焦描写海上日出景象的部分 (1)借助预习,理出重点 师引导:课前大家都进行了预习,对课文有了自己的理解,现在请大家再次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哪些段落具体描写海上日出的景象? 预设1:第2和3自然段写出了晴朗天气日出的过程 预设2:第4段写得是多云时日出的景象;第5段写得是太阳穿越黑云时的景象。 师评价:大家很会读书,抓住“晴朗”“多云”和“黑云”三个关键词,就分出了作者是根据天气的变化写出了日出的景象。而且2和3自然段重点写出了日出的过程。 (2)抓住关键词,说说海上日出的景象。 默读课文,借助批注,说说海上日出的景象。 学生交流: 预设:太阳还没升起来的时候,天是蓝色的,后来先是云霞被染红,再后来太阳就开始露出了半边头,天就越来越红,也越来越亮了。太阳就一下子升起来了,顿时光芒万丈。 评价小结:大家预习得很充分,能够借助自己圈画的关键词,用自己的话说清楚日出的景象。 2.文中还有两个自然段,这两段又分别交代了什么内容呢? 自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关注时间、人物、地点、事情、环境,感受到作者在文章开头交代十分细致明确。 课文的最后一段,只有一句话“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联系上下文,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这里用反问句表达了作者的感受,也是个总结。 评价小结:大家联系了之前的学习经验,体会出作者正是用了反问句的方法总结出了自己的感受。前面写物,后面抒情,这也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写作顺序。 3.整理脉络,理清顺序 现在请大家在自主记录本上修改一下你们的脉络,并说说本文的写作顺序。 学生修改,交流。 评价总结:经过我们的交流、思考,得出本文的层次是很清楚的,全文根据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来写,重点写了日出的过程,还介绍出了不同天气下日出的景象。最后作者抒发了感受。我们写文章的时候,也要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条理。 二、借助关键词句,探究“日出”写法 (一)交流批注,发现“顺序” 1.引导:刚才我们交流了2和3自然段重点写了日出的过程和景象。日出瞬息万变,那作者是怎样写出清楚这个过程的?自己读读这部分,你发现了什么? 1.颜色变化的顺序。 预设1:我发现本文特别多表示颜色的词语,太阳的颜色不断发生着变化。 预设2:我从“一片浅蓝”“一道红霞”“红是真红”“红得非常可爱”“深红”“有了光彩”这些词语感受到了日出时颜色由浅到深。 相机出示课文,关注表示颜色词语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太阳好像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师:同学们不仅善于从关键词语中获取信息,还特别擅长思考、发现。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是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来写。 2.光泽变化的顺序。 (1)学生继续交流自己的发现 预设1:这里还出现了很多关于“光“的描写, 预设2: 一开始是写出“没有亮光”后来“发出夺目的亮光”,最后还写了“有了光彩”,看出了太阳的光亮由弱到亮的变化。 相机在文中标出光泽的词语: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太阳好像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2)出示图片,感受颜色和光泽的变化过程 评价小结:是啊,作者通过描写颜色的由浅到深,光泽的由弱到强就写出了太阳变化的顺序。 3.位置变化的顺序。 (1)顺学而导,关注课后题二。 引导:颜色的变化和光芒的变化顺序,是我们容易读出来的,大家再读这一部分,你看还写出了什么变化顺序?你从哪些词语里面读出来的? 学生交流: 预设1:我觉得还写出了太阳升起的位置也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从开始的“出现小半张脸”“努力上升”“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这些动词,看出了太阳日出时位置的变化。 预设2:我们有时候清晨看太阳升起的时候,也能很明显的感觉到太阳的位置在不断的变化。 借助学生回答,相机出示课后题2的句子。
太阳好像负着中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评价引导:大家联系自身体验,借助这几个动词就读出了新发现,作者还写到了日出时位置的不断变化。 (2)借助加点词,探究表达。 引导:请继续联系上下文读读这个句子,关注加点词语,思考还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交流: 预设1:这里的动词描写用了拟人的手法,如“冲破”“上升”“跳出”。 预设2:这里把太阳当成人来写,感受到了作者对太阳的喜爱。 预设3:我发现这里不仅用了拟人的手法,还有一个对比。前面写得是它“好像负着重荷似的“,后面写得是它冲破了云霞,跳上了天空,一下子就让我们感觉到太阳一定要升上天空的决心。 评价小结:大家借助这几个加点的词语,发现了作者用了动词的描写、拟人的手法就把太阳升起的顺序写得充满画面感,而且也让我们体会出作者对太阳的喜爱和赞美。我们在反复阅读中也发现,拟人的手法是本文语言的特点之一,大家读书时候读关注,多感悟。 4.聚焦表示顺序的连接词。 引导再读这些句子,你还有什么新发现吗?作者是怎么把这些变化的过程连接在一起的啊?能不能继续找找相关的词语 学生交流: 预设1:太阳的变化的速度是有很快的,我从“转眼间”“过了一会儿”“一刹那间”就读出来了。 预设2:还有后面的“有时”“然而”“后来”“有时候”,因为有了这些词语的连接,我们也能读出日出的每一个过程。 相机出示文中标注出来的词语,直观感受这些词语把变化的顺序写得很清楚。 评价引导:对啊,我们不仅读出了光泽的变化顺序,还关注到了表示时间顺序的连接词。这些词语让我们感受虽然日出变化很快,但却能让我们捕捉到变化的每一个过程。我们写文章的时候,要想把顺序写清楚,也可以用上这些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
(三)观看视频,总结写法 ,勾连“选作”。 1.观看视频,整合认识。 刚才我们借助关键词,出示图片、联系自身体验的方式发现了作者正是按照太阳变化的顺序写出了海上日出的美景。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视频,再回忆一下课文的写法,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交流: 预设1:看了视频,再次感受到作者把海上日出的美景写得真生动啊。 预设2:作者把这个太阳变化的顺序写得很清楚。 预设3:颜色、光泽、位置的变化就是日出变化的过程,作者也是抓住这些特点写出了伟大的奇观。 评价小结:大家能结合视频说出自己的收获,概括出本文写作特点。 2.借助体验,默读课文,勾连“选作”: 借助真实的观感体验,相信你们肯定又找到很多之前没有发现的“精彩”,现在请你们再读课文,找找这些句子,跟同桌交流一下。 3.总结写法:文章正是借助颜色、光泽、位置的变化,并借助表示时间顺序的连接词就写出了太阳变化的顺序。拟人化的表达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太阳的喜爱和赞美。 (四)小组交流,自学4.5段。 1.带着我们的新认识,请自学4.5段中。继续借助关键词语,看看不同天气下,作者是怎样写清楚太阳变化的顺序。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学生自读,圈画 3.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预设1:抓住这些颜色和动词,比如“走进”“透过”“直射”,就看出了多云时太阳光冲出云层的过程。 预设2:第4段中写黑云时,借助颜色、光泽还有位置变化的词语,就读出了冲出黑云的过程。先是在黑云里,给黑云镶了金边,再冲出重围,升上天空。 预设3:“镶了金边”“染成紫色”这里也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画面写活了。 4借助交流,观看图片,直观感受 5.评价总结:作者在这两部分依然是按照变化的顺序写出了不同的天气状况下的日出景象,写出了不同的特点,动词的拟人化也被大家读了出来。 三、交流资料,整合单元主题。 1.出示本文写作背景。 本文是他前往法国留学,在船上的时候将沿途的所见所感写信告诉他的哥哥。后来,还出版了《海行杂记》一书,《海上日出》就是其中的一篇。 2.学生说说读后的感受。 预设1:巴金爷爷很厉害,能在沿途中就把自己的所见所感就写下来。 预设2:这样一补充资料,我觉得巴金先生真的观察很认真很细致。他肯定是一次又一次的观看日出,才能把日出的过程写得这么具体。 3.评价总结:现在想想单元主题“妙笔写景、巧手著文”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学会作者的写法方法,还要学习他们善于取材生活,观察认真、细致。这样才能把这些事物写得充满了生命力。 四、联系前文,强化“按照变化顺序写景”的方法。 1.我们借助本文学习到了作者是如何围绕太阳变化的顺序写清楚海上日出的,我们回忆一下,我们还学过哪些按照景物变化的顺序写文章的? 2.学生交流中,相机出示:《火烧云》和《观潮》的重点段。 3.学生交流两段是如何写出变化的。 4.相机小结:《火烧云》主要围绕云朵颜色的变化来写的;《观潮》也是通过样子、声音的变化写出了大潮由远到近的过程。我们要想写好一种事物变化的过程,要灵活运用学到的这些方法,根据事物的特点选择好观察的角度,写清楚变化的顺序。 六、学以致用,延伸“生活”。 1.整理本课所学方法。 2.布置实践任务,完成“学以致用”。 (1)观察月亮,时间是一个月。 (2)用本文学到的方法,认真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可以抓住形状、光泽、位置的变化,写清整个变化的顺序,最后整理成观察日记。 3.结合“选作”,在生活中体验“精彩”。 建议大家利用节假日的时间亲自看一下日出,你也试着用学到的方法写写日出的过程,再对照一下课文的写法,相信你有更多收获。 | ||
板书 设计 | ||
作业 设计 | 1.整理本课所学方法。 2.布置实践任务,完成“学以致用”。 (1)观察月亮,时间是一个月。 (2)用本文学到的方法,认真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可以抓住形状、光泽、位置的变化,写清整个变化的顺序,最后整理成观察日记。 3.结合“选作”,在生活中体验“精彩”。 建议大家利用节假日的时间亲自看一下日出,你也试着用学到的方法写写日出的过程,再对照一下课文的写法,相信你有更多收获。 | |
教学 反思
| 对于写景类的文章,不仅要学生体会景的美,更要学习作者的写作方式。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细致地观察大自然的,学习作者是怎样有序描绘海上日出这一伟大奇观的。 | |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16 海上日出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16 海上日出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 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16 海上日出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16 海上日出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16 海上日出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16 海上日出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关键词句感变化,视听结合悟奇观,回顾课文得升华,总结方法助习作,视频助力练方法,实时点评强习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5dd06cfaa1fe0fadf633abb41c796ed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