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18 简单机械-2022届中考物理实验探究真题精准练1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专题18 简单机械(原卷版) .docx
    • 解析
      专题18 简单机械(解析版).docx
    专题18 简单机械(原卷版) 第1页
    专题18 简单机械(原卷版) 第2页
    专题18 简单机械(原卷版) 第3页
    专题18 简单机械(解析版)第1页
    专题18 简单机械(解析版)第2页
    专题18 简单机械(解析版)第3页
    还剩3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18 简单机械-2022届中考物理实验探究真题精准练1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8 简单机械-2022届中考物理实验探究真题精准练1,文件包含专题18简单机械解析版docx、专题18简单机械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8 简单机械
    近年中考实验探究真题——专题精准练习50题:
    1.(2020·湖南郴州市·中考真题)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1)为排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实验前把杠杆中心支在支架上,杠杆静止在图甲所示位置,此时应将杠杆右端的螺母向_____调节(填“左”、“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达到平衡。
    (2)在杠杆两侧挂上不同数量相同规格的钩码,调节钩码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
    (3)实验时,小明在杠杆左侧A位置(左边位置第四格)先挂了3个钩码,如图乙所示,则在右侧B位置(右边位置第三格)应挂_____个相同规格的钩码,杠杆可以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
    (4)如图丙所示,小明在A位置挂一个弹簧测力计,在B位置挂了2个钩码。现将弹簧测力计从C位置移到D位置,在此过程中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示数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
    2.(2020·山东菏泽市·中考真题)现有两个品种相同的实心西瓜,形状不同,在没有直接测量质量和重力工具的情况下,要判断哪个更重,在以下三种方案中
    方案一:将西瓜分别装入相同的网,分别挂在已调节好的等臂杠杆的两端,观察杠杆的倾斜情况;
    方案二:将西瓜分别装入相同的网,分别系在一条跨过定滑轮的绳子两端,向上提滑轮,观察哪个先离开地面;
    方案三:把两个西瓜放在质地均匀的同一块海绵上,观察海绵形变的大小。
    你认为方案______不可行,原因是______。
    3.(2020·四川眉山市·中考真题)小明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刻度均匀的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0.5N重的钩码若干个。

    (1)如图A所示,此时的杠杆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平衡状态。实验时为了消除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且便于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力臂的大小,应将杠杆调到______;
    (2)小明同学所在实验小组完成一次操作后,实验现象如图B所示,他们记录的数据为动力F1=1.5N,动力臂l1=0.2m,阻力F2=1N,则阻力臂l2=0.3m。甲同学测出了这组数据后就得出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结论,乙同学认为他的结论不一定科学,理由是______。他把右边的钩码换成弹簧秤,使杠杆从水平位置慢慢转过一定角度,如图C所示,此过程中,弹簧秤拉力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图B实验中,小明把两边的钩码同时远离支点一格,杠杆不再平衡,______(选填“左”或“右”)端会下沉。小明回家又做了图D的探索,将一根长为L,重为G的均匀木棒,有的木棒伸出桌子边缘,用竖直向下的力F0压木棒的一端,当F0=______时,木棒刚好会被翘起。
    4.(2020·四川广安市·中考真题)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所用的器材有:每格长度等距的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每个重力都为0.5N的钩码若干个。

    (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的目的是:______和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2)如甲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若从杠杆的两侧同时减掉一个钩码,那么杠杆的______ (选填“右”或“左”)端下沉;
    (3)在乙图中,将弹簧测力计由竖直方向旋转至沿虚线方向,如果要继续保持杠杆在水平方向静止,测力计的示数要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4)如果忽略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则在丙图中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弹簧测力计对杠杆的最小拉力为______。
    5.(2020·湖南湘潭市·中考真题)测量如图所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钩码重力
    钩码上升高度
    拉力
    绳端移动距离
    机械效率
    1
    1.0
    5

    15

    2
    1.5
    5
    0.8
    15

    3
    2.0
    5
    1.0
    15

    4
    2.0
    10
    1.0
    30


    (1)实验过程中,应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竖直向上做__运动。第1次实验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为__N。
    (2)第2次实验时所做的有用功为__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
    (3)分析1、2、3次实验的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重物重力越__(选填“大”或“小”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分析3、4次实验的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钩码上升的高度__(选填“有关“或“无关” 。
    (4)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下列选项中也可提高机械效率的是__。
    A.增大绳重
    B.减轻动滑轮重
    C.加快物体提升的速度

    6.(2020·湖南长沙市·中考真题)某实验小组用下图的实验装置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部分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1)实验中应尽量竖直向上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
    (2)第一次实验中测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
    (3)分析以上数据可知,使用同一个滑轮组提升重物时,被提升物体的重力越______,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实验次数
    物理量
    1
    2
    3
    4
    钩码重G物/N
    0.5
    1.0
    1.5
    2.0
    钩码上升高度h/m
    0.1
    0.1
    0.1
    0.1
    绳端拉力F/N
    0.3
    0.5
    0.7
    0.9
    绳段移动距离s/m
    0.3
    0.3
    0.3
    0.3
    机械效率η

    67%
    71%
    74%


    7.(2020·吉林长春市·中考真题)小致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在家测量某液体的密度,其装置放在水平面上,如图所示。轻质硬杆和垂直固定在一起,压在电子秤上,O为支点,且测量过程中O点和C点位置保持不变。

    (1)调节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是______;
    (2)将一个质量不计的矿泉水瓶装满水,用细线将矿泉水瓶悬挂在杆的D点上,记录此时电子秤的示数为m,测量悬挂点D到O点的距离为;
    (3)取下装水的矿泉水瓶,将另一个完全相同的矿泉水瓶装满待测液体,用细线将矿泉水瓶悬挂在D点,此时电子秤的示数小于m,则待测液体的密度______水的密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悬挂点的位置,直到电子秤的示数仍为m,测量此时悬挂点到O点的距离为;
    (4)待测液体密度的表达式为______(水的密度用水表示);
    (5)若考虑矿泉水瓶的质量,测量结果为,则______(选填“>”、“=”或“<”)。
    8.(2020·浙江台州市·中考真题)为研究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满足什么条件时,才能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进行如下实验。
    (1)选用轻薄塑料片作为图甲实验研究对象的原因是_____。
    (2)将图甲中静止的研究对象转到虚线位置,松手后发现研究对象发生转动。据此可以得出结论: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物体才处于静止状态。
    (3)如图乙,若启动电动机继续进行研究: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与物体重力大小相等时,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与物体重力大小不相等时,再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继续这项研究的目的是_____。

    9.(2020·湖南永州市·中考真题)如图所示,一轻质杠杆左端A处用轻绳挂一实心小球,小球浸没在水中,右端B处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拉力F,此时杠杠水平平衡。已知OA=20cm,OB=30cm,F=2N,小球的体积为100cm3,则小球所受浮力的大小为______N,绳子对杠杆A端拉力的大小______N,小球的质量为______kg;若烧断A端的细绳,小球将______(选填“上浮”、“悬浮”或“下沉”)。(忽略轻质杠杆和细绳的重力,g取10N/kg,ρ水=l.0×103kg/m3)

    10.(2020·广西柳州市·中考真题)小杰用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所用杠杆刻度均匀,各钩码相同。
    (1)静止于支架上的杠杆如图甲示,应将杠杆右侧的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__(选填“力”成“力臂”)。杠杆平衡后,在实验过程中,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再调节螺母;
    (2)在杠杆两边分别挂上数量不同的钩码,改变钩码数量和位置,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记录教据,总结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根据结论可知,要使杠杆呈图乙中的水平平衡状态,应在B点挂______个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替换B点的钩码,始终竖直向下拉杠杆,使杠杆从水平位置缓慢转过一个小角度(图丙),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力臂______,拉力的大小______(后两空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1.(2020·河北中考真题)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在生活和生产中使用斜面的好处是可以省力,如:______。那么斜面的省力情况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使用斜面的省力情况可以通过比较沿斜面拉力F与物体重力G的比值大小来判定,比值越小,越省力)
    小明做了如下猜想:
    猜想1:与斜面的表面材料有关;
    猜想2: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
    猜想3:与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有关。
    小明为验证上述猜想,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实验。实验中所用的物块材料及其表面粗糙程度相同,在沿斜面拉力的作用下,在斜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实验中相关的记录如表。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斜面倾角
    θ
    θ
    θ
    θ
    θ1(θ1>θ)
    θ2(θ2>θ1)
    斜面的表面材料
    木板
    毛巾
    木板
    木板
    木板
    木板
    物块重G/N
    2.0
    2.0
    4.0
    6.0
    2.0
    2.0
    沿斜面拉力F/N
    1.35
    1.52
    2.70
    4.05
    1.52
    1.70


    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对比实验______中的数据可知,使用斜面省力的情况与斜面的表面材料有关;
    (2)通过对比实验1、5、6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______;
    (3)为验证猜想3,小明做了实验______(填写实验序号),分析实验数据后,小明认为这几次实验省力情况相同,依据是______。
    (拓展)完成实验后,小明沿斜面用1.8N的拉力,将重为4.5N的物体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了顶端。已知斜面长1.2m、高0.3m,则斜面的机械效率是______%。(把重物直接提升0.3m所做的功作为有用功)
    12.(2020·黑龙江哈尔滨市·中考真题)提高机械效率,能够更充分地发挥机械设备的作用,“测量机械效率”实验装置如图(每个动滑轮重相同。忽略摩擦及绳重)。
    (1)实验中应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
    (2)实验过程中收集到、、三组实验数据如下。
    装置
    钩码重
    钩码上升的高度
    弹簧测力计示数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2
    0.1
    1.5
    0.2

    2
    0.1
    1.0
    0.3

    5
    0.1
    2.0
    0.3
    计算出组实验的:有用功______J,机械效率______。
    (3)比较、两组的机械效率,它们的关系是:______。若提升相同物重到相同高度,与装置相比,装置的优势是______。
    比较、滑轮组,它们机械效率的关系是:______,影响它们机械效率高低的因素是______。

    13.(2020·江苏淮安市·中考真题)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实验前杠杆的位置如图甲所示: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应将杠杆的平衡螺母向______调节。
    (2)杠杆调节平衡后,在如图乙所示A点悬挂3个钩码(每个钩码重力为0.5N),在B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F1=______N。重复多次实验,进一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3)某小组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得到与其他组不一样的结论:动力与阻力F1成正比关系。你认为该结论可靠吗?______。并说明理由:______;
    实验序号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1
    15
    1.5
    10
    2
    2
    15
    3
    10
    3
    3
    15
    4.5
    10
    14.(2020·湖北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中考真题)利用图中的装置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每个钩码的质量相等,杠杆上的刻度均匀。

    (1)如图甲,不挂钩码时,出现杠杆右端下沉,应向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直至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挂上钩码,移动钩码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此时也要选择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_____;
    (2)图甲中,杠杆在水平位置已经平衡,若将杠杆两侧所挂的钩码各取下一个,杠杆会_____ (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
    (3)三次实验数据见下表,分析数据可知,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
    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m
    阻力F2/N
    阻力臂l2/m
    1
    1.0
    0.2
    2.0
    0.1
    2
    1.5
    0.1
    1.0
    0.15
    3
    2.0
    0.15
    1.5
    0.2
    (4)如图乙,用弹簧测力计代替右侧钩码,沿与水平方向成60°角斜向下拉杠杆,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若把左侧钩码的拉力作为阻力,右侧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作为动力,此时的杠杆是____杠杆(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请在乙图中画出此时拉力F的力臂l。____
    15.(2020·辽宁朝阳市·中考真题)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所示,第三次实验时的拉力如图所示。

    实验次数
    钩码所受的重力G/N
    钩码上升的高度h/cm
    拉力F/N
    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cm
    机械效率η
    1
    2
    10
    0.8
    30
    83.3%
    2
    4
    10
    1.5
    30

    3
    6
    10

    30
    *

    (1)实验中应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上升;
    (2)表格中编号①的数据应为______;编号②的数据应为________;
    (3)比较实验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使用同样的滑轮组,_____________;
    (4)如果在第一次实验时,忽略绳重和摩擦,可以计算出动滑轮的重力为_______N。
    16.(2020·湖北十堰市·中考真题)如图是小明“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1)在水平静止的杠杆上A、B处,挂5个质量均为50g的钩码,如图甲所示,杠杆平衡。他猜想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改变钩码数量与位置,数据记录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杠杆平衡条件应为__________。
    实验次数
    左侧钩码数(个)
    左侧钩码距离支点O(格)
    右侧钩码数(个)
    右侧钩码距离支点O(格)
    1
    2
    3
    3
    2
    2
    1
    6
    3
    2
    3
    2
    6
    3
    4
    (3)某次实验如图乙,使杠杆恢复水平平衡的最简单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4)图丙是小明验证结论的实验,E点弹簧测力计示数是________N (g取10N/kg)。
    17.(2020·山东德州市·中考真题)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实验前

    杠杆静止在如图所示的位置,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调节。
    (2)实验时

    ①用如图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却往往提醒大家不要采用这种方式。这主要是因为该种方式(______)
    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   B.需要使用太多的钩码
    C.无法测量力臂      D.力和力臂数目过多
    ②在图中,不改变支点O左侧所挂的三个钩码及其位置,保持右侧第______格的钩码不动,将右侧另外两个钩码改挂到它的下方,杠杆也可平衡。继续实验:
    实验数据:
    次数
    左侧
    右侧
    动力
    动力臂
    阻力
    阻力臂
    1
    1.0
    10
    2.0
    5
    2
    1.5
    5
    0.5
    15
    3
    2.0
    15
    1.5
    20

    (3)结论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
    (4)交流评估
    ①实验进行三次的目的是______(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填写对应字母)
    a.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b.归纳出物理规律  c.使每组数据更准确
    ②某同学在第3次实验的基础上,将左右两侧的钩码同时向支点O移动,则杠杆______。(选填“保持平衡”“左侧下沉”或“右侧下沉”)
    18.(2020·湖北荆门市·中考真题)为了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进行了如下操作:
    (1)由于手中没有天平,现利用杠杆平衡原理测物体的质量。如图甲所示,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将待测金属块用细线挂在杠杆左侧A点,用完全相同的细线将若干钩码挂在杠杆右侧B点,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保持静止。已知右侧钩码的总质量为52g,则该金属块的质量为______g;
    (2)将水倒入量筒中,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再把金属块完全浸没在量筒的水中,液面升高,如图丙所示,则该金属块的体积为______m3 ;
    (3)由(1)、(2)步可求得金属块的密度为______kg/m3;
    (4)若在第(2)步中先进行图丙所示操作,再进行图乙所示操作,则所测得金属块的密度相对于第(3)步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9.(2020·湖北随州市·中考真题)小红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找来一个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和若干个重均为0.5N的钩码,实验前测得杠杆上相邻刻度线间的距离都等于2cm。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小红先将杠杆调至水平位置平衡,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
    (2)小红在实验中测得一组数据如下表,于是他立即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你认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
    F1/N
    L1/cm
    F2/N
    L2/cm
    2
    6
    3
    4
    (3)某次实验如图所示,杠杆平衡,则以下生活中相关杠杆的应用与此图中杠杆类型相同的是______(选填“托盘天平”、“核桃夹”或“筷子”);

    (4)在上图中,保持弹簧测力计的位置及拉力的方向和钩码的个数不变,钩码向左移动,若要保持杠杆平衡,则钩码到支点的距离不应超过______cm。
    20.(2020·天津中考真题)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时,小明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滑轮组机械效率与被提升物体所受的重力有关;
    猜想二:滑轮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所受的重力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准备的器材如下:两个相同的滑轮、一根细绳、钩码若干、刻度尺和弹簧测力计;
    小明把两个滑轮分别作为定滑轮和动滑轮组装成滑轮组,用该滑轮组提升不同数量的钩码进行了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钩码所受的重力G/N
    提升高度h/m
    拉力F/N
    绳端移动的距离s/m
    机械效率?
    1
    2.0
    0.1
    1.0
    0.3
    66.7%
    2
    4.0
    0.1
    1.8
    0.3
    74.1%
    3
    6.0
    0.1
    2.5
    0.3



    请你解答如下问题:
    (1)表中第3次实验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中画出该滑轮组的绕线方式(______);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的物体,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选填“越高”“越低”或“不变”);
    (3)为了验证猜想二,还需增加的实验器材是______。
    21.(2020·江苏盐城市·中考真题)小明做“探究杠杆平条件”实验:

    (1)实验前,杠杆静止时的位置如图甲所示。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调节;
    (2)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3)如图乙所示,在杠杆左侧挂2个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为50g,为了便于在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的大小,在A点沿______向下方向拉动弹簧测力计,直至杠杆在______位置平衡。并将第一次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表中F1大小为弹簧测力计示数,F2大小为钩码的重力,l1、l2分别为F1、F2对应的力臂;
    (4)接下来,小明又进行了三次实验,将数据填在表中,最后总结得出律。每次实验总是在前一次基础上改变F2、l1、l2中的一个量。小华分析数据后发现,第______次实验与前一次改变的量相同,需要调整的实验步骤是______。
    序号
    FI/N
    l1/cm
    F2/N
    l2/cm
    1
    1.5
    10.0
    1.0
    15.0.
    2
    3.0
    10.0
    2.0
    15.0
    3
    1.5
    20.0
    2.0
    15.0
    4
    1.0
    30.0
    2.0
    15.0
    22.(2020·湖南岳阳市·中考真题)“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物重G(N)
    物体上升高度h(m)
    拉力F(N)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4
    0.1
    2.0
    0.3
    66.7%
    2
    5
    0.1

    0.3
    69.4%
    3
    6
    0.1
    2.6
    0.3


    (1)实验时,应沿竖直向上的方向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
    (2)第2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为______N;
    (3)第3次实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4)如果用这个滑轮组提升7N的重物,则它的机械效率可能是______(选填序号)。
    A.60% B.70% C.80%
    23.(2020·四川自贡市·中考真题)小明利用刻度均匀的轻质杠杆进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已知每个钩码重0.5N。

    (1)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下沉,这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你认为实验中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好处是______;
    (2)在图甲中的A点悬挂4个钩码,要使杠杆仍保持水平位置平衡,需在B点悬挂______个钧码;
    (3)如图乙所示,取走悬挂在B点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竖直向上拉,仍使杠杆水平位置平衡,测力计的拉力为______N;若在C点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使之斜向右上方,杠杆仍然水平位置平衡,则测力计的读数将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若此时斜向右上方的测力计与竖直方向间的夹角为60°,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测力计的读数为______N。
    24.(2020·四川达州市·中考真题)同学们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发现手中的弹簧测力计损坏了,聪明的小强同学利用刻度均匀的杠杆和钩码(每只重0.5N)替代弹簧测力计顺利地完成了该实验。以下是小强同学的实验操作,请你帮他完善该实验探究。
    (1)将杠杆安装在支架上,静止时如图1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右”或“左”)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图2甲所示,将重2N的物体G挂在A点,两只钩码挂在B点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3)将物体G部分浸入水中(如图2乙所示),两只钩码移到C点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4)将物体G浸没于水中(如图2丙所示),两只钩码移到D点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5)将物体G浸没于盐水中(如图2丁所示),两只钩码移到E点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分析与论证:分析比较(2)、(3)、(4)可得:物体G所受浮力大小与______有关;分析比较(2)、(4)、(5)可得:物体G所受浮力大小与有______关;由题中信息计算物体G的体积V=______m3,盐水的密度______kg/m3。(,g=10N/kg)
    25.(2020·山东青岛市·中考真题)研究定滑轮的特点:

    (1)在研究使用定滑轮是否省力时,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匀速提升重物,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和______。
    (2)如图乙所示,分别用拉力F1、F2、F3匀速提升重物,则三个力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3)旗杆顶部有一个定滑轮,给我们升国旗带来了便利。这是利用定滑轮______的特点。
    26.(2020·四川广元市·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是小王“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装置,每个钩码重为0.5N(钩码个数若干),弹簧测力计量程为0~5N。

    (1)将该装置置于水平桌面上,静止时处于甲图所示状态。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小王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直接测量______。
    (2)乙图中杠杆恰好处于水平平衡,若在A点下方再挂一个相同的钩码,为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则需将B点的钩码向右移动______格。
    (3)丙图中杠杆每个小格长度均为5 cm,在C点竖直悬挂4个重为0.5N的钩码,当在D点用如丙图所示动力F拉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动力臂为______cm,动力F为______N。
    27.(2020·江苏连云港市·中考真题)密度是物质的重要属性,生产、生活中常常需要测量各种液体的密度。某同学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自制了测量液体密度的杠杆密度计,可以从杠杆上的刻度直接读出液体密度的数值,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表扬,结构如图所示。
    所用器材:轻质杠杆(自身重力忽略不计)、两种规格的空桶(100mL和200mL)、质量为m的物体A、细线。
    设计过程如下:

    (1)将杠杆在O点悬挂起来,空桶悬挂在B点,质量为m的物体A悬挂在C点时,杠杆水平平衡。测出B点到O点的距离为l,C点到O点的距离为l0,此时C点的密度刻度线应标注为______;
    (2)在B点的空桶内注满液体,空桶容积为V,移动物体A至C1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C1点到O点的距离为l1,此时C1点的密度值为______(用题中所给的字母表示);
    (3)已知密度为1.0×103kg/m3刻度线与零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4cm,则密度为0.8×103kg/m3刻度线与零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______cm;
    (4)要使制作的杠杆密度计测量精度更高一些,应选择______规格的空桶(选填“100mL”或“200mL”)。
    28.(2020·黑龙江大庆市·中考真题)小红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图的装置匀速竖直向上提升重物,并记录了部分实验数据如表:
    钩码总重G/N
    钩码上升高度h/m
    测力计拉力F/N
    测力计拉绳端移动距离s/m
    3
    0.1

    0.3

    (1)上表中测力计拉力的示数如图所示,则此时拉力的测量值为______N。
    (2)此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
    29.(2020·广西桂林市·中考真题)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

    (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________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在杠杆上直接测量________.
    (2)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________.他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________.
    30.(2019·江西中考真题)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如图所示,是小鹰和小华同学用于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1)实验前,小鹰和小华同学发现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他们应将左端的螺母向左调或将右端的螺母向________调.
    (2)实验中,两位同学在杠杆的左右两侧加挂钩码,如图乙所示,如果两人决定只改变左侧钩码的位置,则向________移动,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改变钩码的个数及位置,并进行多次实验.
    (3)实验后,两位同学将所得的数据分析处理,最终得到杠杆的平衡条件为__________.
    31.(2019·四川自贡市·中考真题)小明和小强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一同学组装好如图所示实验装置,他们分别记下了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

    (1)实验时,小明_____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弹簧测力计读数为0.5N;同时小强也用刻度尺测出钩码被提升的高度为10cm,以上测量结果准确无误,其他被测物理量和计算数据记录如表:
    钩码重G/N
    弹簧测力计提升的高度h/m
    有用功W有/J
    总功W总/J
    机械效率η
    1
    0.2
    0.1
    0.1
    100%
    (2)小明和小强通过计算得出该滑轮组机械效率为100%,他们意识到出现了错误,请你帮他俩找出错误的原因:_____.
    (3)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际为_____.
    (4)在实验中,若将钩码的重增加到6N,则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2.(2019·湖北荆州市·中考真题)小华在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的装置如图所示,杠杆上相邻刻线间的距离相等

    (1)杠杆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时____(选填“是”或“不是”)处于杠杆平衡状态的.
    (2)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端调节.
    (3)如图乙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在A点挂两个钩码,每个钩码重0.5N,在B点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仍使杠杆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为___N.当弹簧测力计改为斜拉时,再次使杠杆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小华改变钩码的个数和位置进行了多次实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2019·辽宁盘锦市·中考真题)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实验前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_____。
    (2)通过多次实验得出如下数据:
    次数
    F1/N
    l1/cm
    F2/N
    l2/cm
    1
    2
    2
    1
    4
    2
    2
    4
    1
    8
    3
    2
    6
    1
    12
    4
    1
    16
    2
    8
    5
    2
    10
    1
    20
    6
    3
    8
    2
    12
    分析1、2、3次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改变_____的大小。
    (3)分析4、5、6次实验数据,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用字母表示)。
    (4)如图所示是某次实验中的情形,把图中杠杆两侧的钩码各取下一个,为使杠杆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左侧钩码向_____移动一个格,同时右侧钩码向_____移动一个格。(均填“左”或“右”)

    34.(2019·辽宁丹东市·中考真题)小明在做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了3次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次数
    钩码重/N
    购码上升距离/cm
    弹簧测力计示数/N
    弹簧测力计上升距离/cm
    机械效率
    1
    2
    10
    0.8
    30
    83.8%
    2
    4
    10
    1.5
    30

    3
    6
    10

    30
    90.9%
    (1)第2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如图丙所示,第3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N。
    (3)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得出结论:同一滑轮组,_____。
    (4)在第2次实验时,如果拉力方向与竖直方向有一定夹角,那么所测得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会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35.(2019·广西百色市·中考真题)在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每小格均等长)、铁架台、刻度尺、细线和若干个重为1N的钩码。

    (1)为了便于测量力臂要将如图甲所示杠杆调节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适当往_____(选填“左”或“右”)调;
    (2)杠杆调节好后,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情景如图乙、丙、丁所示,以两边钩码的重力分别为动力F1和阻力F2,对应的力臂为L1和L2,由此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为:_____。实验中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选填“A”或“B”):
    A.取平均值减少误差
    B.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3)将如图丁所示杠杆两边的钩码各撤掉1个,则杠杆_____(选填“保持平衡”、“左端下沉”或“右端下沉”);
    (4)如图1所示,用细绳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拉力F为_____N;保持杠杆平衡,将细绳转到虚线位置时,拉力F大小将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5)在生活、生产中经常应用到杠杆的平衡条件,例如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某次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如图2所示,则物体的质量为_____g。
    36.(2019·辽宁锦州市·中考真题)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时

    (1)首先,调节杠杆上的_____,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处于水平平衡状态,这样做是为了在实验时便于测量_____。
    (2)杠杆调节水平平衡后,在杠杆上的A处挂两个钩码,B处挂三个同样的钩码杠杆再次平衡。若在杠杆两侧的钩码下方各增挂一个相同的小金属球,如图所示,则杠杆会_____(填“向左倾”、“向右倾”或“仍保持水平”)
    (3)完成上述实验后,同学们对小金属球的密度是多少,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于是他们取来天平和量筒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_____拨至标尺左端零刻度处,再调节天平平衡。
    ②用天平测小金属球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的克数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金属球的质量为_____g。
    ③用量筒测得小金属球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小金属球的体积为_____cm3。
    ④小金属球的密度是_____g/cm3。
    37.(2019·湖北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中考真题)小明实验小组做“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

    (1)按照甲图装置实验,小明应竖直向上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从A处升高到A′处.由图可知拉力为_____N,钩码上升的高度为_____cm.
    (2)小明实验小组又用图乙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实验次数
    钩码重力G/N
    钩码上升高度h/m
    拉力F/N
    绳端移动的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2.0
    0.02
    ---------
    0.04
    83%
    2
    4.0
    0.03
    2.2
    0.06
    ---------
    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请在图乙中画出实验时绳子的绕法(要求向下拉绳子的自由端使钩码升高).
    (_______)
    ②由表格数据可知,第一次实验时的拉力是_____N(结果精确到0.1N);第二次实验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结果精确到1%).
    ③由两次实验可知,用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_____(选填“高”或“低”).
    38.(2019·湖北随州市·中考真题)物理实验兴趣小组间开展竞赛活动,甲组出题乙组用实验的方法解答。甲组用布帘将一个滑轮组遮蔽(如图),乙组同学通过测量:滑轮组下方所挂重物重力为G,重物被匀速提升的高度为H,乙组同学施加在滑轮组绕绳的自由端的拉力为F,该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h;通过3组实验(数据见下表)乙组同学探究出“布帘背后的秘密”。
    实验次数
    1
    2
    3
    G/N
    5.0
    8.0
    11.0
    F/N
    2.0
    3.0
    4.1
    H/cm
    10.0
    15.0
    20.0
    h/cm
    30.1
    45.1
    60.2

    假设你是乙组成员请判断:动滑轮实际被使用的个数是_____(选填“一个”或“两个”);滑轮组中所有动滑轮(及动滑轮间的连接物)总重力约为_____(选填“1N”、“2N”或“3N”);当提升重物重力为G=4.0N时,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最接近_____(选填“80%”、“33%”或“25%”);乙组同学发现实验数据不像“理想模型”那样完美,请你提出一条产生误差的原因:_____。
    39.(2019·广西玉林市·中考真题)小明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进行了4次测量,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次数
    钩码所受的重力G/N
    钩码提升的高度h/m
    拉力
    F/N
    绳端移动的距离s/m
    机械效率
    η
    1
    1.0
    0.1
    0.8
    0.4
    31.25%
    2
    1.0
    0.2
    0.8
    0.8
    31.25%
    3
    2.0
    0.1
    1.2
    0.4
    41.67%
    4
    2.0
    0.1
    1.5



    (1)根据表中的数据计算得出第4次实验时绳端移动的距离s=_______m,机械效率η=________。
    (2)通过比较1、3和4三次实验数据得出:同一滑轮组,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_。
    (3)在忽略摩擦力和绳重的前提下,通过第1次数据可算出动滑轮的重力为_______N.
    (4)以下选项中不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是(_________)
    A.动滑轮的重力 B.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 C.物体上升的高度
    40.(2019·湖南中考真题)采用如图所示站姿锻炼手臂力量:双脚并拢,脚尖O触地,脚后跟踮起,手臂水平,手掌支撑在竖直墙壁上的A点,B为人体重心所在位置。锻炼时,躯体伸直,手臂弯曲和伸直动作交替进行。现要估测手掌对墙壁的压力F.(g为已知常量)

    (1)用体重计称量出人体的体重(质量)m:用卷尺分别测量出_____两点间的竖直距离l1和_____两点间的水平距离l2:(填“A、O”或“B、O”)
    (2)手掌对墙壁的压力F=_____(用已知和测得的物理量表示);
    (3)锻炼时,脚尖离开墙壁越远,手掌对墙壁的压力就越_____。
    41.(2019·四川眉山市·中考真题)为了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之间的关系,探究小组的同学利用木板、刻度尺、 弹簧测力计、木块等器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斜面倾斜程度
    木块重力G/N
    斜面高度h/m
    沿斜面拉力F/N
    斜面长度s/m
    机械效率
    1
    较缓
    3
    0.2
    1.6
    1
    37.5%
    2
    较陡
    3
    0.3
    1.8
    1

    3
    最陡
    3
    0.4
    2.0
    1
    60%


    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要求用沿斜面向上的力拉着木块在斜面上做______运动,该过程中木块的机械能______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第2次实验中,斜面的机械效率为______,斜面对木块的摩擦力为_______N.
    (3)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之间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
    (4)试列举出生活中利用斜面的一个实例: ______________.
    42.(2019·辽宁阜新市·中考真题)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如图甲,把质量分布均匀的杠杆中点O作为支点,其目的是消除_____对实验的影响.为了方便直接测出力臂,实验前应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当在A处挂上钩码后杠杆转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_____.
    (2)图乙中杠杆恰好处于水平位置平衡,若在A处下方再挂一个相同的钩码,为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需将挂在B处的钩码向右移动_____格.当杠杆平衡、钩码静止时,挂在A处的钩码所受重力和钩码所受拉力是一对_____力.
    (3)如图丙,小明取下B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钩在C处,使杠杆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计示数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N,如果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它是_____杠杆(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每个钩码重0.5N).
    (4)小明经过多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后得出了杠杆平衡条件_____.
    43.(2019·江苏中考真题)小飞用图甲装置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设弹簧测力计和钩码对杠杆的拉力分别为动力F1和阻力F2,l1和l2分别表示动力臂和阻力臂.他的实验思路是:改变F2、l1和l2,测得杠杆平衡时所需的拉力F1,来寻找F1、F2、l1和l2四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已知实验前已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N,杠杆上每一格长10cm.

    实验次数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动力臂l1/cm
    动力F1/N
    1
    4
    33
    30

    2
    4
    18
    30
    2.4
    3
    4
    7.5
    30
    1.0

    (1)为便于测量力臂,弹簧测力计应沿_______方向拉杠杆,并使之在_____位置平衡;
    (2)小飞首先保持F2和l1不变而改变l2,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格所示.第1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示数的放大图如图乙所示,则F1=______N,此时杠杆的类型与______(选填“筷子”或“老虎钳”)相同;
    (3)为获得更多组数据,小飞继续进行(2)中实验,则为能顺利完成实验,在改变阻力臂l2时,l2应不超过______cm;完成上述实验后,小飞接下来还应进行的实验有:①保持______不变而改变F2;②保持F2和l2不变而改变l1.
    44.(2019·黑龙江中考真题)如图是智慧小组“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测得的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物重G/N
    物体上升高度h/m
    拉力F/N
    绳端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1
    0.1
    0.6
    0.3
    55.6%
    2
    2
    0.1
    1.0
    0.3
    66.7%
    3
    4
    0.1
    1.8
    0.3



    (1)实验过程中,应竖直向上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
    (2)第三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
    (3)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物重_____,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4)若在第三次实验中,物体上升的速度为0.1m/s,则拉力F的功率为_____W
    (5)创新小组也利用重为1N、2N、4N的物体进行了三次实验,每次测得的机械效率均大于智慧小组的测量值,则创新小组测量值偏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填字母)
    A.测拉力时,弹簧测力计未调零,指针指在零刻度线下方
    B.弹簧测力计每次拉动物体时均加速上升
    C.所使用的动滑轮的重力小于智慧小组
    45.(2019·黑龙江绥化市·中考真题)如图是智慧小组“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罝。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1)实验过程中,应竖直向上_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
    (2)第三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
    (3)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物重________,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4)若在第三次实验中,物体上升的速度为0.1m/s,则拉力F的功率为________W。
    (5)创新小组也利用重为1N、2N、4N的物体进行了三次实验,每次测得的机械效率均大于智慧小组的测量值,则创新小组测量值偏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
    A.测拉力时,弹簧测力计未调零,指针指在零刻度线下方
    B.弹簧测力计每次拉动物体时均加速上升
    C.所使用的动滑轮的重力小于智慧小组
    46.(2019·湖南邵阳市·中考真题)某物理兴趣小组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过程如下: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沙和袋所受总重力G并填入表格。
    ②按图安装滑轮组,分别记下沙袋和绳端的位置。
    ③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沙袋升高,读出拉力F的值,用刻度尺测出沙袋上升的高度h和绳端移动的距离s,将这三个量填入表格。
    ④算出有用功W有,总功W总,机械效率η。
    ⑤改变沙袋中沙子的重量,重复上面的实验。
    次数
    沙和袋所受的总重力G/N
    提升高度h/m
    有用功W有/J
    拉力F/N
    绳端移动的距离s/m
    总功W总/J
    机械效率η
    1
    0.6
    0.2
    0.12
    0.3

    0.18
    66.7%
    2
    0.9
    0.2
    0.18
    0.4
    0.6
    0.24

    3
    1.2
    0.2
    0.24
    0.5
    0.6
    0.30
    80%
    请根据实验过程和实验记录,思考并回答:
    (1)在第一次实验中,粗心的小冬同学忘记在表格中填写绳端移动的距离s,你认为s应该为_____m。
    (2)根据表中数据,可计算得出第二次实验的机械效率为_____。
    (3)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得出所用动滑轮的重为_____N.(绳重和摩擦忽略不计)
    (4)分析三次实验中的数据,可以发现用同一个滑轮组提升重物,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选填“越大”、“越小”或“不变”)
    47.(2019·山东聊城市·中考真题)下面是小聪利用刻度均匀的匀质杠杆进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1)实验前为方便测量力臂,应将杠杆调节到_____位置平衡,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下沉,这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选“左”或“右”)端调节。
    (2)调节平衡后,在杠杆B点处挂6个钩码,如图甲所示,则在A点处应挂_____个同样的钩码,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
    (3)图乙是小聪利用弹簧测力计做的某次实验情景,已知杠杆每格长5cm,钩码每个重0.5N,请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填入下表。
    实验序号
    动力F1/N
    动力臂l1/m
    阻力F2/N
    阻力臂l2/m
    1
    _____
    0.15
    3.0
    0.10
    上述实验数据不符合杠杆平衡条件,出现问题的原因是_____。
    48.(2019·山东淄博市·中考真题)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提高机械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提高机械效率,要从研究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出发,寻求办法.

    (1)为了探究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小明选取了大小相同的滑轮,利用图甲和图乙装置进行实验,并把数据整理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
    次数
    滑轮
    材质
    钩码重
    G/N
    提升的高度
    h/m
    有用功
    W有用/J
    拉力
    F/N
    绳端移动的距离
    S/m
    总功
    W总/J
    机械效率
    η
    1

    1
    0.1
    0.1
    0.6
    0.3
    0.18
    56%
    2

    2
    0.1
    0.2
    1.0
    0.3
    0.3
    67%
    3

    2
    0.2
    0.4
    1.0
    0.6
    0.6
    67%
    4
    塑料
    2
    0.2
    0.4
    0.8
    0.6
    0.48
    83%
    5
    塑料
    2
    0.2
    0.4
    2.1
    0.2
    0.42
    95%

    ①比较1和2两次实验发现:在所有滑轮组一定时,提升的钩码________,机械效率越高.
    ②比较3和4两次实验发现: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还与________有关.
    ③比较________两次实验发现:在所用滑轮组一定时,机械效率与提升钩码的高度无关.
    ④第5次实验是利用了图________的装置完成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
    ⑤利用图甲的装置,把重6N的物体用2.5N的拉力迅速拉起,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可见如果没有刻度尺,只有测力计,也可以测量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小明利用图丙装置实验发现: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和摩擦有关,与物重无关.保持斜面倾斜程度不变,可以采用________的方法减小摩擦,从而提筒斜面的机械效率.
    (3)实验表明:额外功越小,总功越接近有用功;进一步推理得出:假设没有额外功,总功等于有用功;可见使用任何机械都________.下列物理规律的得出运用了这种研究方法的是________.
    A、焦耳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 C、阿基米德原理 D、欧姆定律
    49.(2019·新疆中考真题)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实验前,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低、右端高,此时杠杆处于________(填“平衡”或“非平衡”)状态,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填“左”或“右”)调节。
    (2)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用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在A点竖直向上拉,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5N;若弹簧测力计斜向上拉,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2.5N,此时拉力的方向与竖直方向的最大夹角为_________(填“30°”、“45°”或“60°”)。
    (3)杠杆上每个平衡螺母的质量为m,杠杆的总质量(含两个平衡螺母)为50m。实验前,调节杠杆在水平平衡的过程中,若只将右端的平衡螺母移动了距离l,则调节前后杠杆(含两个平衡螺母)的重心在杆上移动的距离为________(填“”“”或“”)
    50.(2019·贵州安顺市·中考真题)小军同学为了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省力情况及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使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前,小军用轻质弹簧测力计测得动滑轮的重力为1.0N,每个钩码的重力为0.5N,实验过程中,小军多次改变动滑轮所挂钩码的数量,分别记下了每次所挂钩码的重力及对应的轻质弹簧测力计示数(见下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动滑轮重G0/N
    1.0
    1.0
    1.3
    1.0
    1.0
    1.0
    1.0
    1.0
    所挂钩码的重力G/N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0.8
    1.2
    1.3
    1.6
    1.8
    2.2
    2.3
    2.7

    (1)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到:在动滑轮的重力大于或等于物体的重力的条件下,使用该滑轮组_____(选填“省力”或“不省力”).
    (2)在忽略摩擦、绳重及实验误差的条件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被提升钩码重力G以及动滑轮重力G0的关系为_____.
    (3)小军同学又研究了滑轮组水平拉动物体的情况,用另一组滑轮组将重为50N的物块从位置A匀速直线拉到位置B,请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绕线方法:
    (_______)
    物块移动的距离为_____cm;若此时绳自由端所用拉力为10N,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为18N,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

    相关试卷

    专题05 电压 电阻-2022届中考物理实验探究真题精准练1:

    这是一份专题05 电压 电阻-2022届中考物理实验探究真题精准练1,文件包含专题05电压电阻解析版docx、专题05电压电阻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6 浮力-2022届中考物理实验探究真题精准练1:

    这是一份专题16 浮力-2022届中考物理实验探究真题精准练1,文件包含专题16浮力解析版docx、专题16浮力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5 压强-2022届中考物理实验探究真题精准练1:

    这是一份专题15 压强-2022届中考物理实验探究真题精准练1,文件包含专题15压强解析版docx、专题15压强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专题18 简单机械-2022届中考物理实验探究真题精准练1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