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77092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77092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77092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展开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读秦岭山区某地附近等高线地形图(图1),完成1~3题。
1.若图中两条河流的支流可能会相连,则流量显著增大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唐代诗人岑参在《登总持阁》中写道“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图中最可能欣赏到诗中景观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甲地某人在北京时间5:40看到日出,该日最可能处在
A.3月份 B.6月份 C.9月份 D.12月份
【答案】1.B 2.A 3.B
【解析】
1. 河流源头有着溯源侵蚀的能力,会切穿山脊,导致与附近的河流相连,产生河流袭夺现象。地势更低的河流夺取海拔稍高的河段,带来部分河段改向。观察等高线图及图示区域河流可能袭夺相连处,推知②处河流流量可能会增大;选B;
2. 诗句“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意思是凭靠栏杆,看那秦岭低矮;站在窗边,看那渭水细小。只有甲地是四地中海拔最高的点,且站在甲地向北看才能看到渭河水。乙地海拔不及甲处高,丙丁位于太白山南侧,受图中太白山峰的阻挡看不到北侧渭水;选A;
3. 北京时间5:40日出,秦岭主峰经度约107°E地方时约5点日出,算出昼长约14小时,且甲地海拔高,日出早,日落晚,甲地昼长大于12小时且接近昼长最长,6月可能性最大,选B。
下图是“我国西南某地地貌的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据此完成4~6题。
4. E地海拔可能是
A.1 170 m B.1 190 m C.1 210 m D.1 230 m
5. 甲、乙、丙、丁四地最可能形成较大瀑布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6. 图示最低区域在地貌演变过程中可能曾经是
A.河流阶地 B.地下溶洞 C.断层山 D.向斜谷
【答案】4. C 5. C 6. B
【解析】
4. 读图可知,左下部是一个天坑,天坑外部等高线数值应是1 200 m,E的海拔范围是1 200~1 220 m,故E地海拔可能是1 210 m,C正确。
5. 读图可知,甲处位于山谷顶部,水量小,瀑布较小,A错;乙、丁两处没有相交的等高线,即没有陡崖,不会形成瀑布,B、D错;丙处山谷位于1 200 m等高线范围内,汇集了甲处水流,水量大于甲处,因此四地最可能形成较大瀑布的是丙,C正确。
6. 图示最低处没有外泄河道,因此地貌形成与河流阶地无关;图示最低区域是左下部的天坑底部,在地貌演变过程中可能曾经是地下溶洞,溶洞塌陷,形成天坑,故B正确;该区域最低处不是山脉,不是断层山;图示是等高线地形图,不能判断地质构造,因此不能判断是否是向斜谷。
读图完成7~8题。
7. 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A. 490米 B. 590米 C. 690米 D. 790米
8. 该地理课题组在绘图过程中,①处的支流未全部画出,你认为该支流最有可能流经的路径是
A. ③→②→① B. ⑤→④→① C. ⑦→⑥→① D. ⑨→⑧→①
【答案】7. D 8. B
【解析】
7. 据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100米;图中的最高点位于东南部,高度范围是1000-1100米之间,最低点位于西南部,高度范围是300-400米之间,交叉相减。计算可得两点的高差范围是600-800米。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8. 根据图中信息,④⑤两处等高线凸向高处,根据“凸高为低”的原理可知,山谷易形成河流,且河流由高处流往低处,故B⑤→④→①正确,ACD错误。故选B。
近年来蓬勃兴起的户外登山运动,使许多登山爱好者学会了判读简易等高线地形图。下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现有两组队员在此活动。回答9~11题。
9. 甲组队员准备在图示地区宿营,为避免突发的山洪,你认为在①、②、③、④四地中,最不适宜宿营的地点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0. 图中③处陡崖最大高差可能为
A. 1200米 B. 1199米 C. 1100米 D. 999米
11. 在山顶处,游客最可能直线观测到的地点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9. A 10. B 11. D
【解析】
露营地选择应避开河谷和陡崖附近,特别是在雨季,为避免洪水的危害,露营应远离山谷;若某坡面等高线高处密,低处疏,则为凹坡(通视),反之为凸坡。
9. 图中①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河谷地带,且等高线比较密集,是集水线,容易遭受洪水的影响,所以最不适宜作为宿营地;其他三地均不是山谷的谷口,A正确。②处等高线密集,是陡坡,③处有等高线重合,是陡崖,无山洪灾害,B、C错。④ 处等高线凸向海拔低处,是山脊,无山洪灾害,D错。
10. 图中③处有3条等高线相交,等高距是300米,根据高差公式,(n-1)•d≦H﹤(n+1)•d,陡崖高差范围是600-1200米,最大高差可能为 1199米,B对。A、C、D错。
11. 山顶与①之间是和缓的山谷,很容易看见;山顶到②之间等高线先稀疏,后密集,说明有较陡的地势为凸坡,不易看见;③处为陡崖下面,从山顶不能看见;山顶到④之间等高线先密集,后稀疏,说明两者之间是凹坡,很容易看见。D正确
等高线不仅能反映地势,也能反映特殊地形,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下图为福建省某无人海岛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 图中四地最早能观测到日出的地点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3. 若要拍摄以该岛主峰为背景的照片,选择最合适的地点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2. A 13. 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等高线地形的相关知识点。
12.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相邻的两条等高线,其高差也相等.从图中等高线可知,①处等高线数值最大,为山顶,正所谓“站的高,看的远”,故①处应该最早能测到日出,故选A。
13. 由图可知,①处为该岛最高处,即为该岛的主峰,若要拍摄以该岛主峰为背景的照片,则应该站在坡度适当且中间没有其他山峰遮挡的位置,④地地形相对平坦、视野开阔,与主峰之间无山地(山峰、山脊)阻拦,故最合适拍摄以该岛主峰为背景的照片。②地中间有山峰阻挡。③地位于主峰山脚,距离太近。故选D。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虚线表示拟建的公路线),回答14~15题。
14. 图中主要河流的流向为
A.从西南流向东北 B.从东北流向西南
C.从北流向南 D.从南流向北
15. 若在甲、乙两城镇之间修建一条公路,有①线和②线两个方案,②线方案与①线方案相比,主要的有利条件是
A.线路较短,工程量小 B.坡度较平缓
C.不用修大型桥梁,少占耕地 D.连接多个居民点,社会效益大
【答案】14. A 15. C
14. 判断河流的流向有两个方法:一是可以根据干支流的夹角为锐角可判断,通俗讲支流应汇入干流后一起向下游流。二是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特点判断处该地地势特征为西南高东北低,故河流的流向为从西南流向东北。A正确。
15. 选择交通线路的基本要求是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线路平稳(间距、坡度等)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尽可能少的通过河流,少建桥梁等以减少施工难度和投资,避免通过陡崖、沼泽、沙漠地段,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①线和②线线路长短相差不大,故A错误;两线均基本上都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所以坡度都较缓故B错误;D选项图中体现不出来故错误。相比
①线跨越的河流多,且经过了稻田地,故C正确。
考点:考查地形图的综合应用。
二、综合题。
16. 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简述图示区域的地势特征,并说明判断理由。
(2)判断河流A的流向,并分析其水文特征。
(3)现欲规划N城镇到M城镇的公路,有①②两个方案,请说明哪个方案更合理。
(4)分析B河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并说明选择在上游F处修建水坝的理由。
【答案】
(1)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西北部海拔相对较高,东南部海拔较低,(或答河流由西北向东南流)
(2)由西北向东南流 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大、无结冰期,含沙量较小,汛期长
(3)方案①合理 沿等高线修建,地势较平坦,工程量小,造价低,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并能保证运行安全
(4)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河流水量大;位于丘陵与盆地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F处地处河流峡谷出口最窄处,建坝工程量小,同时上游又有较广的集水区域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学生要能够通过图中的等高线的数值判断地势的高低起伏,熟悉水能资源丰富的条件。
(1)河流由高处向低处流,可以利用河流的流向判断地势的高低。本题可以利用等高线进行判断地势特征。
(2)河流最终流入大海,由西北向东南流。图示地区位于大洋的西部,纬度较低,受季风影响较大,降水多,河流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大、无结冰期,含沙量较小,汛期长。
(3)在山区公路尽量沿着等高线布局,减小公路的坡度,方案①合理。沿等高线修建,地势较平坦,工程量小,造价低,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并能保证运行安全。
(4)水能资源主要从河流的流量和落差方面进行分析,B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河流水量大;位于丘陵与盆地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F处兴建水坝发电的理由主要从地形方便进行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F地处河流峡谷出口最窄处,建坝工程量小,同时上游又有较广的集水区域。
17.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说明图中水库大坝建在A处的有利条件。
(2)结合图中信息,分析该区域需建水库的原因。
(3)说明图中引水线走向的合理性。
【答案】
(1)该处为峡谷地形,大坝建设的工程量小;上游小盆地利于蓄水;淹没的聚落规模小,库区移民少
(2)该区域植被为常绿硬叶林,属于地中海气候(或雨热不同期),降水季节变化大,夏季降水少,水资源不足;该区域人口、聚落较多,需水量较大
(3)由高处向低处引水,水可自流;引水线基本沿等高线修建,起伏小,工程难度小;从上游水库引水,水源供应稳定,水质较好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属于基础题,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和分布即可分析解答。
(1)从自然因素来说,不考虑地质条件,水库的选址是区域内必须有一个可供储水的盆地或洼地,这种地形的等高线呈口袋型,“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大坝应建在等高线近于闭合地段以及峡谷最窄处,以减少工程量,节省投资,确保大坝安全。但要注意是否由人口搬迁,搬迁的规模;是否淹没耕地、旅游资源等。读图可知,图中A两侧等高线密集,坡度陡,位于峡谷处,建坝工程量小;A处上游有盆地,利于蓄水,集水区域较广;A处上部仅有一个小聚落,搬迁人口数量少,难度小。
(2)建水库可以调节河流的径流季节、年际变化,调蓄水资源的季节分布不均等。该地的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所以为地中海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雨热不同期,不利于农作物生长;由于降水的季节变化,河流流量变化大,聚落供水不稳定,兴修水库后,供水稳定;A区域位于聚落的上游,水质好,兴修水库后,可以作为聚落的水源地,所以该区域需建水库。
(3)在山区修建引水线路要从高处引向低处,水可以顺势自流。读图可知,图中引水线是从高海拔引向低海拔处,水可以顺势自流,工程难度小;该线路不经过河流干流,基本上沿着等高线展线,地势起伏小,施工难度小。
考点03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 这是一份考点03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共3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判断闭合等高线区域内的海拔,H处等高线的数值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01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讲义) (含详解):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01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讲义) (含详解),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及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01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分层训练) (含详解):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01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分层训练) (含详解),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