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2 中华文明的传承与中国古代历史进程二 课件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一轮复习(2021年)
展开专题2.2 中华文明的传承与中国古代历史进程二
张骞 (约公元前164~前114年) 汉族,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中国汉代卓越的探险家、旅行家与外交家,对汉与西域各民族的交流以及丝绸之路的开拓有重大的贡献。开拓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并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等。
未能完成任务,但是,了解了西域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情况,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加强和西域各国的联系,打击匈奴在西域的残存势力
汉朝与西域经济文化往来频繁
根据张骞的两次西域之行,完成以下表格。
经过的国家有:中国、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伊朗、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
经过的高山峻岭和戈壁沙漠有:天山、昆仑山、塔克拉玛干沙漠、帕米尔高原和伊朗高原。
“张骞在公元前127年之发现西域,其对于当时中国人的刺激,就正象后来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对于欧洲人的刺激是一样的。”——历史学家翦伯赞
张骞通西域有什么历史意义?
①促进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汉族的经济生活,促进了西域的经济发展;②为西域归属汉朝中央政权创造了条件;③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社会稳定民族融合 经贸发展
丝绸之路的通畅推动了沿线区域的经贸发展以及民族的融合,同时也稳定了长城沿线地区的社会秩序。
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而缠迷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英·威尔斯《世界史纲》
1、玄奘西游(唐太宗时期)
玄奘是唐太宗时的高僧,他在研习佛教经典时,感到说法纷纭,无法解答,于是产生了去天竺求法的念头。天竺在地理范围上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印度半岛。
玄奘历经艰难到达那里,在天竺游历17年,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并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
贞观后期,玄奘携带大量佛学经典回到长安。
①精通梵文、汉文,翻译了许多佛经,促进了佛教传播。 ②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述了西域和天竺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等地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鉴真,唐朝僧人,俗姓淳于,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人,律宗南山宗传人,也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曾担任扬州大明寺主持,应日本留学僧请求先后六次东渡,弘传佛法,传播佛教、医药、建筑等技术和知识,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763年10月4日,鉴真在唐招提寺圆寂,终年76岁。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之甍",意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比喻高峰、最高成就)。
2、鉴真东渡(唐玄宗时期)
“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对比表
精通梵文、汉文,翻译了许多佛经。根据西行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促进了佛教的传播。
促进了佛教的传播,盛唐的医药、建筑、雕塑、绘画术和知识介绍到那里,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①都致力于佛教的传播,为佛教的传播作出了突出贡献;②两位大师都具有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开放进取的精神。
马可·波罗口述的《马可·波罗行纪》引起了更多欧洲人对中华文明的兴趣。
书本向西方展示迷人的东方文明,介绍中国的富有;介绍中国先进的科技,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 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文明的向往和憧憬;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往来。
郑和,明朝太监 ,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 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人。中国明朝航海家、外交家。 郑和出生于明洪武四年。洪武十三年冬被明军副统帅蓝玉掠走至南京, 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永乐二年,郑和立下赫赫战功。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和郑姓,以纪念战功,史称"郑和"。郑和有智略,知兵习战,明成祖对郑和十分信赖 。 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宣德八年,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国去世,赐葬南京牛首山。
郑和下西洋从江苏刘家港出发,途径福州、占城、满剌加、榜葛剌、锡兰、阿拉伯半岛;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哥伦布航海从西班牙出发,途径加那利群岛、巴哈马群岛、海地岛等岛屿;最远到达美洲
郑和的出使远航,在古代中国对外关系史和航海史上都是罕见的壮举,它增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交往和经济文化的交流。 ——白寿彝《中国通史》
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时至今日,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还在纪念整合
思考:三国之前,我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在哪里?之后又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汉时江南地广人稀,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南朝时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地位重要。
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魏晋时期江南气候酷热的状况有所缓解,尚待开发的资源极其丰富。
①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②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③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1)修建水利工程,开垦大量良田。 (太湖流域、鄱阳湖流域、洞庭湖流域)(2)水稻栽培技术有了提高。(3)稻田开始使用粪肥,江南开始种植小麦。(4)广泛利用水力加工谷物。
(1)养蚕缫丝技术提升。 (丝织品产量激增)(2)冶铸技术进一步改进, 灌钢法发明(3)制瓷业发展迅速。 (青瓷烧制)
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基础。
经济重心南移是个漫长的过程也是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
经济重心南移过程是怎样的?
回顾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1)自然条件: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2)政治:政治中心的南移(如,东晋、南朝、南宋),南方政府重视经济发展。(3)社会环境:自唐末以来,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4)经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5)其他:人民的辛勤劳动; 隋朝大运河的开凿; 新的农作物在江南推广。
(以课本P78-79为主)精编P134(仅供参考)
⑥茶树、甘蔗、柑橘、荔枝等生产也很兴旺
①水稻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②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重要的粮仓;(“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 ③南方的麦田面积增加,还种上了麦、粟、豆等作物;④北宋时,原产于越南中部的占城稻最早引进两浙等地。
⑤北宋时,棉花在广东、福建普遍种植起来,高南宋后期扩展到长江流域,在两宋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经济作物。
宋代商业繁荣超过前代,南方的商业尤为发达。
(1)城市布局变化:城市居民区、商业区之间的界线消除,店铺集中的地方出现了繁华的商业街区。(打破“坊”和“市”界限)
1.城市居民区、商业区之间的界线消除了,商业活动不再受区域限制。2.店铺集中的地方出现了繁华的商业街区。3.商业活动时间延长,有夜市和早市。4.交通便利、人口众多
(2)商业的繁荣带来了许多新事物:如纸币、商标、广告。
(3)商业城市代表:最大的是东京和临安,苏州、泉州等城市也人烟稠密,发展迅速。
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看北宋的经济繁华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的东京城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色。这是我国美术史上不朽的作品。
专题1.4 生活在岁月变迁中 课件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一轮复习(2021年): 这是一份专题1.4 生活在岁月变迁中 课件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一轮复习(2021年),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①气候与旅游业,②气候与农业,③气候与建筑,山脉大地的骨架,河流与气候的关系,河流与地形,分布不均匀,世界人口稠密区,世界人口稀疏区,干旱的沙漠地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2.1 人类文明的发端与农业区域文明二 课件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一轮复习(2021年): 这是一份专题2.1 人类文明的发端与农业区域文明二 课件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一轮复习(2021年),共5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古代中国,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爱琴海文明,古埃及的文明成就,古代埃及,地理环境,前3100年统一,前6世纪灭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2.3 西方的兴起与近代世界的变迁二 课件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一轮复习(2021年): 这是一份专题2.3 西方的兴起与近代世界的变迁二 课件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一轮复习(2021年),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连通世界的新航路,“地理大发现”,开辟新航路的经过,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葡萄牙,发现好望角,意大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