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地理人教版教材一轮复习 第5章 第2节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地理人教版教材一轮复习 第5章 第2节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学案,共13页。
第二节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学习目标] 1.了解海洋资源的类型。2.掌握海水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和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及现状。3.海洋矿产资源、化学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的形成和分布。(重难点)一、海洋水资源开发利用1.必要性:水荒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2.利用方式1.海水可直接利用于哪些方面?提示:农业、工业、生活等方面,其中农业是用水大户。二、海水化学资源开发利用1.海水化学资源:海洋被称为“液体矿山”“盐的故乡”。目前已形成工业规模的主要有食盐、镁、溴等。2.特点:海水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处理大量的海水,属于“稀薄工艺”。3.海盐生产法(1)电渗析法(2)冷冻法(3)盐田法(是生产海盐的主要方法)特点:受环境影响很大,如地理位置、降水量和蒸发量,以及海水的盐度。但成本相对较低。4.开发利用方向:综合开发。2.中国的海盐产量是居世界首位吗?提示:是。三、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1.海洋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天然的蛋白质仓库”。目前,开发海洋生物资源的主要产业是海洋渔业,另外还有少量海洋药用生物资源的开发。2.渔业3.渔场形成的条件是?提示:①沿海大陆架;②大江大河入海口;③洋流影响。四、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1.海底矿产资源的分布2.勘探和开采的特点:高投资、高技术难度、高风险。3.目前主要开发种类:油气资源。4.油气资源的分布:很不均衡。(1)探明地区:波斯湾、北海、几内亚湾、马拉开波湖、墨西哥湾、加利福尼亚海岸等地区。(2)未探明地区:北极地区、南极洲、非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周围海域。5.锰结核预习完成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问题1 问题2 问题3 问题4 学生分组探究一 海盐生产的方法及其影响因素第1步‖探究——分层设问,破解疑难1.海水化学资源中目前已形成工业规模的主要有哪些?提示:食盐、镁、钾等。2.影响海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提示:地理位置、降水量和蒸发量以及海水的盐度。3.长芦盐场是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生产海盐的有利条件有哪些?提示:长芦盐场位于我国华北地区的渤海沿岸,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春、秋季降水量少,多大风,蒸发量旺盛,特别是春季气温回升快,雨季没有来临,蒸发量更大,并且长芦盐场所在地区是宽广平坦的淤泥质海岸,有利于海盐的生产。第2步‖结论——自我总结,素能培养1.海盐生产的方法海盐生产的主要方法有盐田法、电渗析法和冷冻法三种。其中盐田法是生产海盐的主要方法。类型方法特点盐田法修筑类似稻田一样的池子,用来晒盐是生产海盐的主要方法,受环境影响大,但成本低电渗析法通过渗析的方法将水和盐分离受环境影响小,产量低,且成本高冷冻法冷却海水使之结冰,液态水变成固体冰的同时,盐被分离出去2.海盐生产的影响因素海盐生产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很大,其中地理位置、降水量和蒸发量及海水的盐度等是影响产盐量的主要因素,它们之间及与产盐量的关系如下:3.我国的盐场著名盐场成因长芦盐场(最大)海滩宽广,泥沙布底,有利于开辟盐田;春季风较大,降水少,日照充足,蒸发旺盛,利于晒盐台湾布袋盐场、海南莺歌海盐场因地处背风坡,阴雨天少,晴天多,蒸发旺盛而适合晒盐。其中布袋盐场一带沙滩广布,河流注入淡水量少,海水含盐度高第3步‖巧练——习题印证,落实强化读“我国主要盐场的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我国盐场的分布特点是 。(2)长芦盐场和布袋盐场的分布在区位上的差异是 。(3)由图可以看出,影响我国北方盐场分布的因素有 ,南方盐场集中分布在 处。【思路点拨】 本题从我国盐场的分布入手,分析影响盐场分布的因素,进而得出我国北方盐场多、南方盐场少的分布特点及不同的影响因素。解析:第(1)题,读图可得出我国盐场的分布特点是北方盐场多,南方盐场少。第(2)题,长芦盐场位于渤海沿岸、纬度高、处于多风区,布袋盐场位于台湾岛西海岸,纬度较低、并处于背风坡。第(3)题,北方的盐场是因为降水较少,晴天多,大风多,有利于晒盐,南方盐场布局多在降水少的背风坡和背风海湾。答案:(1)北方盐场多,南方盐场少(2)长芦盐场纬度高,处于多风区;布袋盐场纬度低,位于背风坡(3)降水少,晴天多,多大风 背风坡和背风海湾学生分组探究二 海洋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第1步‖探究——分层设问,破解疑难1.过度捕捞的后果?提示:传统经济鱼类资源不断衰减,处于食物链较高营养级的优质鱼类出现资源危机、珍稀物种数量急剧减少,有的种类已几乎绝迹。2.伏季休渔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因为此季节为鱼类产卵繁殖期,且纬度越低,休渔期越短。3.海底石油资源分布的共性?提示:中低纬浅海大陆架。第2步‖结论——自我总结,素能培养海洋资源开发利用(1)海洋渔业主要集中在浅海大陆架的原因(2)海洋生物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开发利用的问题原因解决措施珍稀物种灭绝过度捕捞→经济鱼类衰减→珍稀物种灭绝要合理捕捞,捕养结合,由单纯的天然采捕向海洋农牧化转变,实现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物种种群减少沿海滩涂围垦,人工填海造陆海洋生物资源衰减海洋污染,海洋生态破坏保护海洋环境,防止海洋污染,加强海洋管理(3)海洋矿产资源的分布矿产类型滨海砂矿油气资源多金属结核分布分布在滨海地区、河流入海口处大陆架地区大洋洋盆矿产砂矿石油、天然气锰、铁图示 渔场形成的条件形成区域条件沿海大陆架阳光充足,可照射海底,利于水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大河入海口有机盐类大量汇入,利于浮游生物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洋流交汇处寒暖流交汇,利于喜冷和喜暖鱼类的汇集;另外,海水上泛,为鱼类提供丰富饵料上升补偿流洋流补偿上升,使海底营养物质上泛,为鱼类提供饵料 第3步‖巧练——习题印证,落实强化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数码表示的含义:①为 ,②为 ,③为 。(2)海底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分布在字母表示的A、B、D三处的矿产资源是A: ,B: ,D: 。(3)海洋渔业资源十分丰富,主要集中在沿海 海域(填写字母),原因是 、 。该海域只占海洋面积的7%,渔获量却占世界海洋总渔获量的90%。(4)目前,地质学家通常利用 方法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通过 来估计矿藏类型与分布,分析是否具有商业开发价值。(5)人类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除上述提到的两种外,还有 等。【思路点拨】 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沿海大陆架海域。这里阳光充足,生物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因而浮游生物繁盛,这些浮游生物是鱼类的饵料,它们在海洋中分布很不均匀,一般在温带海区居多。温带海区季节变化显著,冬季表层海水和底部海水发生交换,上泛的底部海水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寒暖流交汇的地方,往往能形成大渔场。世界主要的渔业国都分布在温带地区。中国和日本是世界上海洋渔获量较多的国家。海洋矿产资源中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大陆架地区,锰结核主要分布于海盆中。解析:第(1)题,读图可以判断①为泥沙或营养物质。②为浮游生物。③为海水上泛将海底底部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第(2)题,读图根据所处的位置可判断A为金属矿产,B为石油天然气等。D为锰结核。第(3)题,渔业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大陆架上(B),因为这里阳光充足,营养盐类丰富。第(4)题,寻找海底油气矿藏利用地震波,通过海上钻井,估计矿藏类型及分布。第(5)题,海洋资源有石油、天然气、渔业、海洋能源。答案:(1)泥沙(营养物质) 浮游生物 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盐类带至表层(2)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 石油、天然气和煤、硫、磷等 锰结核(3)B 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 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多,为鱼类提供了大量饵料(4)地震波 海上钻井(5)海洋能源教材第55页图5.9 世界主要渔场的分布——[先读图识表]——————————————1.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主要渔场多分布在中低纬度沿海大陆架,亚洲沿岸渔场分布较宽、主要原因是寒暖流交汇,大陆架宽阔,并且有大量淡水注入。2.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递减,年降水量大体由东向西递减。——[再演练应用]——————————————1.为什么世界渔场多分布在中低纬度沿海大陆架上?提示:①沿海大陆架海水浅,阳光可照射到海底,阳光充足,生物光合作用强。②大陆架海域有入海河流带来的大量营养盐类,利于浮游生物繁殖,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③寒暖流交汇及海水上泛海域多分布在中低纬度沿海地带,利于喜冷和喜暖水鱼类的汇集。寒暖流交汇的扰动以及上升流将海底丰富的营养盐类带至表层,利于浮游生物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2.亚洲沿岸渔场分布宽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亚洲沿岸渔场分布宽广的主要原因是大陆架宽广。3.为什么沿海地区要进行休渔?提示:由于过度捕捞导致海洋鱼类资源减少,影响鱼类的繁殖,会导致鱼类资源的枯竭。为了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沿海地区实行了休渔制度。先思考再核对答案教材第52页思考【答案】 海水灌溉可能使土壤中所含盐分增加,出现土壤盐渍化现象,进而导致土壤的退化。此外,海水灌溉还可能污染沿海地区的地下水。教材第53页思考【答案】 1.春秋季我国降水较少,蒸发旺盛,并且春秋季多风,可以加速蒸发,利于海盐晒制。2.“雨后纳潮尾,长晴纳潮头”;雨后近岸表层海水盐度较低,因此潮头的海水比潮尾的海水盐度低,不利于海盐的晒制;长晴则海水盐度较高,所以直接纳潮头就可以满足海盐晒制的要求。教材第55页思考【答案】 世界各大渔场形成都有共性因素:①沿海大陆架地区阳光可照射海底有利于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②沿海有大江大河汇入,带来有机质,为鱼类提供饵料;③洋流影响:寒暖流交汇或上升都会使海水上泛,饵料丰富。从图5.9中任意选择两个渔场,都可以从以上共性因素以及渔场所处位置的不同带来的个性差异进行分析,个性因素的不同主要表现在是否有河流汇入,洋流影响是属于寒暖流交汇还是上升补偿流的影响等。教材第56页思考【答案】 鱼类资源虽然属于可再生资源,但人类捕捞的速度如果快于鱼类的再生速度,鱼类资源的数量也会迅速减少,鱼的种类也会出现减少,有些鱼类甚至濒临灭绝。实行休渔制度可以使鱼类生长繁殖,利于增加鱼类资源的数量,利于可持续发展。禁渔期选择在伏季,是由于鱼类在伏季产卵。教材第58页思考【答案】 海底矿产资源分布有一定的规律,不同种类的海底矿产资源在空间分布上有所不同,滨海砂矿分布在沿海大陆及向海洋伸展的部分,油气资源分布在大陆架上;多金属结核分布于大洋洋盆。教材第54页活动【点拨】 通过分析长芦盐场形成的有利条件,得出南方盐场集中分布在背风坡和背风海湾。【答案】 长芦盐场位于我国北方渤海湾沿岸,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春秋季降水较少,蒸发旺盛,且多风,并且长芦盐场所在地区地势低平,利于海盐生产。1.目前,人们利用海水资源的主要途径有( )①直接作为农业灌溉水源②直接作为工业冷却水源③直接作为水产养殖水源④提取化学工业原料⑤海水淡化处理,解决淡水资源不足⑥扩大海域面积,增加海水调节气候的功能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 D.①③⑤⑥B 农业还不能直接利用海水进行灌溉,扩大海域也是现在人力所不能达到的。2.海洋资源的开发范围广阔,目前初具规模的或产量最多的包括( )①海洋石油勘探与开发 ②深海矿产资源的开采 ③海水综合利用 ④海洋农牧渔业 ⑤海洋能源的开发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B 人类对深海矿产资源的开采和海洋能源开发还没有进入规模利用的阶段。3.不同性质海水之间的狭窄过渡带,称为海洋锋。下图甲、乙分别示意中国近海冬季海洋锋和主要渔场的分布(局部)。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指出中国近海渔场与海洋锋空间分布的关系,并分析原因。(2)简述为防止近海天然捕捞量下降,促进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解析:第(1)题,结合甲乙两图分布规律可看出空间分布一致。迁移锋面知识,可知此海域海水扰动强烈。第(2)题,采取措施主要从产卵期休渔,控制网眼大小、人工养殖、防止污染等方面去分析。答案:(1)关系:空间分布一致。原因:在出现海洋锋的海域,海水扰动强烈,营养物质和饵料丰富,鱼群集中,形成渔场。(2)实行休渔制度;防止过度捕捞;发展海洋牧场;防止水污染。4.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的板块分界线属于板块的 (生长、消亡)边界,该边界处常形成的海底地形是 。甲、乙两处相比,海底岩石年龄较老的是 处。(2)A处有世界著名的大渔场,试分析该渔场的成因。解析:第(1)题,图中所示的板块分界线为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亚欧板块的分界线,是板块的生长边界;在大西洋内部形成了“S”形的洋中脊;根据海底扩张学说可知,离洋中脊越近的地点,海底岩石越年轻。第(2)题,渔场的成因应从地处大陆架、寒暖流交汇等方面分析。答案:(1)生长 洋中脊 乙(2)该处位于大陆架地区,海水浅,阳光充足,生物光合作用强,再加上入海河流带来大量营养盐类,浮游生物多;该处位于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海水搅动,将下层营养成分带到表层,有利于鱼类大量繁殖。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地理人教版教材一轮复习 第2章 第1节 海岸 学案,共11页。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地理人教版教材一轮复习 第5章 第1节 海岸带的开发 学案,共11页。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地理人教版教材一轮复习 第1章 第2节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 学案,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