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一章 种群第一节 种群具有一定的特征课后练习题
展开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
A.一个草原上所有的候鸟
B.一个湖泊中的全部藻类
C.长江里的所有白鳍豚
D.一个蜂巢内的所有工蜂
【解析】选C。选项A包含了多种鸟类,与种群的概念明显不符;选项B中,一个湖泊中的全部藻类不可能仅有一种藻类;选项C符合种群的概念;选项D中一个蜂巢内的所有工蜂,虽在同一区域内,但不是所有同种个体之和,而是一部分个体之和,不符合种群概念,一个蜂巢内的蜂王、所有工蜂、所有雄蜂之和才能称为种群。
【方法规律】“三看法”判断种群
一看范围:一定的自然区域。
二看种类:同种生物,如一个池塘中的鲫鱼。
三看数量:全部个体,如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
【补偿训练】
下列描述中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的是( )
A.小麦田中每平方米有20株杂草
B.道路两侧每隔5米有一棵杨树
C.一周内飞入某区域的飞蝗占飞蝗总数的60%
D.落叶松在大兴安岭的树林中数量最多
【解析】选C。杂草不是一个物种,小麦田中每平方米有20株杂草不是种群密度,不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A错误;道路两侧每隔5米有一棵杨树,这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不是数量特征,B错误;一周内飞入某区域的飞蝗占飞蝗总数的60%,这是迁入率,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C正确;落叶松在大兴安岭的树林中数量最多,这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不是数量特征,D错误。
2.(2021·宁波高二检测)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性别比例只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不影响种群的死亡率
C.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在近期的个体数量一定会增多
D.所有的种群都有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
【解析】选B。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是仅靠这一特征还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A错误;性别比例只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不影响种群的死亡率,B正确;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受其他自然因素(如疾病、自然灾害)的影响,在近期其个体数量不一定会增多,C错误;种群性别比例是指种群内两性个体数量的相对比例,有的生物(如雌雄同株的植物)没有性别比例这一特征,D错误。
3.下列调查活动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被标记个体再次捕获的概率降低
B.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标记个体迁出调查区域
C.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D.用样方法调查莎草种群密度时误将其他杂草计数在内
【解析】选C。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重捕总数×标记总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若被标记个体再次捕获的概率降低,则计算值比实际值偏大,A错误;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标记个体迁出调查区域,在第二次捕获相同数量的情况下,计算出的种群密度可能比实际值偏大,B错误;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会导致统计数目减少,使所得值偏小,C正确;用样方法调查莎草种群密度时误将其他杂草计数在内,会导致统计数据偏大,D错误。
【方法规律】种群密度调查数据的偏差分析
(1)偏高:一般情况下,导致第二次捕获中标记个体数比实际数值小的因素,都会导致最终的调查数据偏高,如被标记的个体不容易被再次捕获、标记物脱落等,都会导致调查数据偏高。
(2)偏低:若被标记的个体标记明显,第二次更容易被捕获,或者捕捉时只捕捉某种个体(如用大网眼渔具捕获大鱼)会导致调查数据偏低。
4.(2021·金华高二检测)科技人员在进行草原鼠害调查时,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置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54只鼠,其中标记的鼠有12只,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调查鼠的种群密度时,选定区域要做到随机
B.该区域鼠约为306只,种群密度过大,需积极防治
C.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
D.若第一次做标记的鼠警惕性增高,则造成调查结果偏高
【解析】选B。调查鼠的种群密度需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区域要随机选取,A正确;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空间里的个体数,306只能表示该区域的种群数量,材料中并没有给出该区域的面积,因此不能判断鼠密度是否过大,B错误;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会导致鼠的种群数量下降,因此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C正确;若被标记的鼠警惕性增高,则第二次捕捉的鼠中有标记的个体数偏低,造成调查的结果偏高,D正确。
5.如图表示蝉在夏季的年龄结构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其中正确的是( )
【解题指南】(1)图示信息:图中甲、乙、丙面积越大,意味着该年龄组的个体数越多。A、B项表示生殖后期个体数为零。
(2)关键知识:蝉的成虫夏季生活在树上,产卵后死亡,没有生殖后期。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年龄结构。种群常分为三个年龄组,即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有些昆虫生殖前期特别长,生殖期特别短,没有生殖后期,如成年蝉只能生活一个夏季,没有生殖后期,在夏季时,蝉种群中生殖前期个体所占的比例大,故A项正确。
6.用标志重捕法对动物进行野外调查,下列假设不符合要求的是( )
A.被标记的动物在种群中完全混合
B.个体被捕捉的概率相等,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
C.被标记的动物物种有明显的群聚现象
D.动物在行为上不受标记物的影响,标记物不脱落
【解题指南】
(1)抓住题眼: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大的生物。
(2)扫除障碍:被标记的动物只与个体有关,与个体差异无关,如生存状况、年龄和性别等。
【解析】选C。被标记的动物在种群中完全混合才能使个体被捕捉的概率相等,故A正确。个体被捕捉的概率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才能满足每个个体被捕捉的概率相等,故B正确。被标记的动物物种有明显的群聚现象会使个体被重捕的概率增加,引起实验误差,故C错误。动物在行为上不受标记物的影响,标记物不脱落,才不会影响被重捕的概率,故D正确。
【互动探究】
(1)上题中C项中调查结果与实际数量相比是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
提示:偏小。根据N=M·n/m,被标记的动物物种有明显的群聚现象,会导致m增大,故N偏小。
(2)上题中如果D选项中标记物容易脱落,则
调查结果与实际数量相比会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
提示:偏大。根据N=M·n/m,标记物容易脱落,会导致m减小,故N偏大。
(3)若被捕捉过的动物重捕难度比其他个体难度大,所得结果会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
提示:偏大。由公式可知m比实际变小,则N偏大。
7.专家预测,随着二孩政策的落实,未来几年我国人口数量将出现一定的增长。做出该预测的依据主要是( )
A.出生率B.死亡率
C.年龄结构D.性别比例
【解析】选C。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结构预测种群密度变化。
8.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能使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其原理是它能( )
A.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
B.抑制害虫生殖器官的发育和配子的形成
C.杀死幼小害虫个体
D.诱杀害虫雌性个体,减少排卵
【解析】选A。使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使其种群密度明显降低。
9.据统计某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19%,然而人口数量仍增加了127万,导致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
A.严格的人口政策
B.性别比例失调
C.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D.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解析】选D。决定种群数量的因素除出生率和死亡率外,作为城市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
10.性别比例是指种群内两性个体数量的相对比例,对于种群性别比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任何种群中雄性和雌性的数量比例均为1∶1
B.种群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量比例
C.性别比例对种群的数量变化有决定性作用
D.根据性别比例可以将种群划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解析】选B。并不是任何种群的雌雄数量比均为1∶1,A错误;性别比例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而出生率和死亡率会决定种群数量的变化,C错误;根据年龄结构可将种群划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30分)
11.(12分)“标志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的一种常用取样调查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M)全部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占总捕获数(n)的比例,估计该种群的数量(N)。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的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表。
(1)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写出样方中种群总数(N)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只/hm2。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________(填“高”或“低”)。
(3)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________。
(4)在上述调查的同时,还对样方中布氏田鼠的洞口数进行了调查(假设样方中只有这一种鼠),平均每100 m2有3.6个洞口,洞口数与田鼠数的比例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为N=Mn/m。
(2)种群密度的单位是“只/hm2”,题目中调查样方的总面积是2 hm2,故按公式计算后还要除以2。题目中交代田鼠重捕时更难捕捉,即题目中重捕的m值偏小,因此按公式计算得到的数值偏高。
(3)依据表中数据计算性别比例:(14+18)/(18+18)。
(4)因(2)中计算出田鼠的种群密度为144只/hm2,而1 hm2=10 000 m2,则每100 m2有1.44只田鼠,洞口数与田鼠数的比例关系为3.6∶1.44=2.5∶1。
答案:(1)N=Mn/m (2)144 高
(3)8/9(或32/36) (4)2.5∶1
12.(18分)如图为一种生物三个种群的年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三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统计,70年代初,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与图中的A相似,所以在这以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性别比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使害虫的种群年龄结构变为三图中的__________类型。
(4)东海渔场因捕捞过度造成产量下降,现在当地政府通过控制网孔的大小来“抓大放小”,一段时间后年龄结构变为三图中的________类型。
(5)如何根据年龄结构来预测种群的发展趋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A曲线表示幼年个体数多于老年个体数,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曲线表示各年龄段的个体数比例相当,年龄结构属于稳定型,C曲线表示老年个体数相对较多,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2)增长型种群的种群密度会逐渐增大。(3)用性引诱剂干扰害虫正常交尾,使幼虫数量锐减,害虫年龄结构将成为衰退型。(4)在渔场中采用“抓大放小”的措施,会使幼年个体所占的比例上升,年龄结构成为增长型。
答案:(1)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2)人口密度越来越大
(3)降低出生率,减少害虫的种群密度 C
(4)A
(5)如果为增长型,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如果为稳定型,种群密度保持相对稳定;如果为衰退型,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10分钟·30分)
1.(6分)某自然保护区从外地重新引入当地已经灭绝的白唇鹿39只(其中雄性13只、雌性26只)。白唇鹿在接下来几年中的数量变化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第2年白唇鹿种群的死亡率约为19.1%
B.6年后,白唇鹿已经形成一个种群
C.第1年到第2年白唇鹿的性别比例保持相对稳定
D.只要操作规范,标志重捕法可获得真实的种群密度值
【解析】选B。第2年出生率为27.3%,44×127.3%≈56,死亡率为(56-54)/44×100%≈4.5%,A错误;6年后,白唇鹿数量较多,已经形成一个种群,B正确;刚引入时白唇鹿39只(其中雄性13只、雌性26只),随着时间延长,种群不断繁衍,性别比例趋向于1∶1,C错误;标志重捕法是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不能获得真实的种群密度值,D错误。
2.(6分)(2021·舟山高二检测)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如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下列关于该种群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解析】选D。根据题图可知,不同月份种群的年龄结构不同,其中4至10月份,个体逐渐发育到性成熟,12月份没有未成熟个体,表明10月份种群的出生率可能为零,A、C项正确;天敌迁入后,会捕食该种群中的年幼或弱小的个体,影响种群的年龄结构,B项正确;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降低种群的出生率,从而对种群的密度产生影响,D项错误。
【实验·探究】
3.(18分)调查种群密度时,对于不同种生物采用的方法存在差异。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________________。某同学在对一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时,得到该植物的分布情况如图所示(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在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______________。在取样时应注意的原则是_________
_____等。
(2)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______________。若调查某动物种群密度时,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___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若个别标志物脱落,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___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3)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
成如图。据图分析,甲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_____________(填“增长型”“稳定型”或“衰退型”);乙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填“增长型”“稳定型”或“衰退型”);________________(填“甲”或“乙”)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做好防治准备工作。
【解析】(1)植物的种群密度调查时所用的方法为样方法,样方在计数时,计算样方内的个体和相邻两边及其顶角上的个体。
(2)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为:个体总数/初次标记个体数=重捕总数/重捕标记个体数,某动物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或者是调查种群密度时个别标志物脱落,相当于第二次捕捉时能够捕到的被标记的个体数要比实际值偏少,根据公式可知,计算所得个体总数偏多。
(3)据图可以断定甲草原中的田鼠种群中幼年个体特别多,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乙草原中的田鼠种群中幼年个体与中、老年个体的比例相当,其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甲种群为增长型,鼠的数量将增加,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必须作好防治准备工作。
答案:(1)样方法 8 随机取样
(2)标志重捕法 偏高 偏高
(3)增长型 稳定型 甲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
雄性个体数
初捕
32
32
14
18
重捕
36
4
18
18
年份
1
2
3
4
5
6
出生率/%
17.9
27.3
29.6
22.7
24.9
30.2
存活数/只
44
54
66
78
96
122
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一节 种群具有一定的特征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一节 种群具有一定的特征同步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属于种群的是,04‰,下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一节 种群具有一定的特征练习题: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一节 种群具有一定的特征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生物中属于一个种群的是,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二节 群落具有垂直、水平和时间结构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二节 群落具有垂直、水平和时间结构当堂达标检测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