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09 物质结构与性质(提升卷)-2022届高三化学【精准提升·二轮】专题训练卷(新高考专用)(原卷版) 试卷 1 次下载
- 专题09 物质结构与性质(提升卷)-2022届高三化学【精准提升·二轮】专题训练卷(新高考专用)(解析版) 试卷 2 次下载
- 专题10 化学反应与能量(热化学、电化学)(基础卷)-2022届高三化学【精准提升·二轮】专题训练卷(新高考专用)(原卷版) 试卷 1 次下载
- 专题10 化学反应与能量(热化学、电化学)(提升卷)-2022届高三化学【精准提升·二轮】专题训练卷(新高考专用)(解析版) 试卷 1 次下载
- 专题10 化学反应与能量(热化学、电化学)(提升卷)-2022届高三化学【精准提升·二轮】专题训练卷(新高考专用)(原卷版) 试卷 1 次下载
专题10 化学反应与能量(热化学、电化学)(基础卷)-2022届高三化学【精准提升·二轮】专题训练卷(新高考专用)(解析版)
展开2022届高三化学【精准提升·二轮】专题训练卷(新高考专用)
专题10 化学反应与能量(热化学、电化学)
(基础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 (2021·全国·单元测试)《本草纲目》中载有一药物,名“铜青”。藏器日:生熟铜皆有青,即是铜之精华,大者即空绿,以次空青也。铜青则是铜器上绿色者,淘洗用之。时珍曰:近时人以醋制钢生绿,取收晒干货之。后者的反应原理为( )
A. 析氢腐蚀 B. 吸氧腐蚀 C. 化学腐蚀 D. 置换反应
【答案】B
【解析】
近时人以醋制钢生绿,取收晒干货之,即在酸性条件下发生的吸氧腐蚀,
故选:B。
2. (2021·江苏省南通市·月考试卷)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证实了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关于合成氨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过程表明,在化学反应中存在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
B.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物的化学键变得容易断裂
C. 过程②需吸收能量,过程③则放出能量
D. 常温下该反应难以进行,是因为常温下生成物的化学键难以形成
【答案】D
【解析】
A.由图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存在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故A正确;
B.催化剂的作用原理是降低活化能,即使反应物的化学键变得容易断裂,故B正确;
C.过程②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过程③化学键形成则放出能量,故C正确;
D.常温下该反应难以进行,是因为常温下反应物的化学键难以断裂,故D错误;
故选:D。
3. (2021·江西省·历年真题)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军舰船底镶嵌锌块作正极,以防船体被腐蚀
B. 汽车尾气中NO和CO可以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
C. 金属冶炼过程是金属离子得电子变成金属单质的氧化过程
D. PM2.5颗粒微粒直径约为2.5×10-6m分散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
【答案】B
【解析】
A.锌的活泼性强于铁,军舰船底镶嵌锌块作负极,以防船体被腐蚀,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故A错误;
B.汽车尾气中NO和CO可以缓慢反应生成和,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故B正确;
C.金属冶炼过程中,金属离子得到电子被还原得到金属单质,故C错误;
D.PM2.5(微粒直径约为2.5×10-6m)微粒直径大于100nm,不能形成气溶胶,故D错误。
故选B。
4. (2021·全国·单元测试)我国在太阳能光电催化-化学耦合分解硫化氢研究中获得新进展,相关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制氢工艺中光能最终转化为化学能
B. 该装置工作时,H+由b极区流向a极区
C. a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Fe3++e-= Fe2+
D. a极区需不断补充含Fe3+和Fe2+的溶液
【答案】A
【解析】
A.该制氢工艺中光能转化为电能,最终转化为化学能,A正确;
B.该装置工作时,H+在b极区放电生成氢气,则H+从a极区流向b极区,B错误;
C.a极上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所以a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Fe2+-e-===Fe3+,C错误;
D.a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Fe2+-e-===Fe3+、2Fe3++H2S===2H++S↓+2Fe2+,所以a极区无需不断补充含Fe3+和Fe2+的溶液,D错误。
故选A。
5. (2021·上海市·月考试卷)下列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的是( )
A. 金属铝与稀盐酸反应
B.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C. 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 氯化铵与Ba(OH)2•8H2O固体反应
【答案】D
【解析】
A.金属铝与稀盐酸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
B.甲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故B错误;
C.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热量,故C错误;
D.氯化铵与Ba(OH)2•8H2O固体反应为吸热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6. (2021·辽宁省大连市·月考试卷)已知下列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1 mol S(g)与O2(g)完全反应生成SO2(g),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297.0 kJ
B. 在相同条件下,SO2 (g)比SO3 (g)稳定
C. S(s)与O2(g)反应生成SO3(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s)+O2(g)⇌SO3(g)△H=+395.7 kJ•mol-1
D. 一定条件下1 mol SO2(g)和 mol O2(g)反应,生成1 mol SO3(l)放出热量大于98.7 kJ
【答案】D
【解析】
A、相同量的 S(g)的能量大于S(s)的能量,所以1molS(g)与O2(g)完全反应生成SO2(g),放出的热量大于297.0kJ/mol,故A错误;
B、能量越高越不稳定,由图象可知1molSO2(g)和0.5molO2(g)的能量大于1molSO3(g),但无法比较SO3(g)和SO2(g)的稳定性,故B错误;
C、已知S(s)+O2(g)=SO2(g)△H=-297.0kJ/mol,SO2(g)+O2(g)=SO3(g)△H=-98.7kJ/mol,把两个方程式相加得到 S(s)+O2(g)⇌SO3(g)△H=-395.7kJ/mol,故C错误;
D、1molSO2(g)和molO2(g)生成1molSO3(g)放出热量98.7kJ,又相同量的SO3(g)的能量大于SO3(l)的能量,所以生成1 mol SO3(l)放出热量大于98.7 kJ,故D正确;
故选D.
7. (2021·河北省·期末考试)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稀硫酸与0.1mol·L-1NaOH溶液反应:H+(aq)+OH-(aq)=H2O(l)ΔH=-57.3kJ
B. 在101kPa下氢气的燃烧热ΔH=-285.5 kJ·mol-1,则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O(l)=2H2(g)+O2(g)ΔH=+285.5 kJ·mol-1
C. 若C(石墨,s)=C(金刚石,s)ΔH>0,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D. 已知:2C(s)+2O2(g)=2CO2(g)ΔH1;2C(s)+O2(g)=2CO(g)ΔH2。则ΔH1>ΔH2
【答案】C
【解析】
A. 中和热是强酸强碱稀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稀硫酸与0.1mol/LNaOH溶液反应:H+(aq)+OH-(aq)=H2O(l)△H=−57.3kJ⋅mol-1符合中和热的概念,故A错误;
B. 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所以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H2O(l)=H2(g)+(g) △H=+285.5kJ⋅mol-1,故B错误;
C. 石墨完全转化为金刚石时,要吸收能量,说明金刚石能量高于石墨,能量越低越稳定,所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C正确;
D.C燃烧的焓变为负值,放热越多,焓变越小,所以2C(s)+2O2(g)=2CO2(g)△H1,2C(s)+O2(g)=2CO(g)△H2,则△H1<△H2,故D错误。
故选C。
8. (2021·全国·单元测试)为提升电池循环效率和稳定性,科学家近期利用三维多孔海绵状Zn(3D−Zn)可以高效沉积ZnO的特点,设计了采用强碱性电解质的3D−Zn—NiOOH二次电池,结构如下图所示。电池反应为
Zn(s)+2NiOOH(s)+H2O(l)ZnO(s)+2Ni(OH)2(s)。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三维多孔海绵状Zn具有较高的表面积,所沉积的ZnO分散度高
B. 充电时阳极反应为Ni(OH)2(s)+OH−(aq)−e−=NiOOH(s)+H2O(l)
C. 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s)+2OH−(aq)−2e−=ZnO(s)+H2O(l)
D. 放电过程中OH−通过隔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
【答案】D
【解析】
A.表面积越大,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则沉积的ZnO越分散,所以沉积的ZnO分散度高,故A正确;
B.充电时阳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Ni(OH)2(s)+OH−(aq)−e−=NiOOH(s)+H2O(l),故B正确;
C.放电时Zn作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Zn(s)+2OH−(aq)−2e−=ZnO(s)+H2O(l),故C正确;
D.放电时,负极上失电子,电子通过导线流向正极,溶液中OH-通过隔膜从正极区移向负极区,故D错误。
故选D。
9. (2021·云南省·单元测试)
已知:
2H2(g)+O2(g)=2H2O(l) △H=-571.6kJ•mol-1
2CH3OH(l)+3O2(g)=2CO2(g)+4H2O(l) △H=-1452kJ•mol-1
H+(aq)+OH-(aq)=H2O(l) △H=-57.3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2(g)的燃烧热为571.6 kJ•mol-1
B. 同质量的H2(g)和CH3OH(l)完全燃烧,H2(g)燃烧放出的热量多
C. H2SO4(aq)+Ba(OH)2(aq)=BaSO4(s)+2H2O(l)△H=-57.3 kJ•mol-1
D. 3H2(g)+CO2(g)=CH3OH(l)+H2O(l)△H=+135.9 kJ•mol-1
【答案】B
【解析】
A.根据2H2(g)+O2(g)=2H2O(l)△H=-571.6kJ•mol-1可知1mol氢气燃烧生成1mol液态水放出热量为285.8 kJ•mol-1,则氢气燃烧热为285.8 kJ•mol-1,故A错误;
B.同质量的H2(g)和CH3OH(l)完全燃烧,设质量为1g
2H2(g)+O2(g)=2H2O(l)△H=-571.6kJ•mol-1
4g 571.6kJ
1g 142.9kJ
2CH3OH(l)+3O2(g)=2CO2(g)+4H2O(l)△H=-1 452kJ•mol-1
64g 1452kJ
1g 22.69kJ
所以H2(g)放出的热量多,故B正确;
C.反应中有BaSO4(s)生成,而生成BaSO4也是放热的,所以放出的热量不是57.3 kJ,故C错误;
D.①2H2(g)+O2(g)=2H2O(l)△H=-571.6kJ•mol-1
②2CH3OH(l)+3O2(g)=2CO2(g)+4H2O(l)△H=-1452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①×3-②)÷2得到:3H2(g)+CO2(g)=CH3OH(l)+H2O(l)△H=-131.4 kJ•mol-1,故D错误;
故选B。
10. (2021·全国·单元测试)已知:
①1 mol晶体硅中含有2 mol Si—Si键。
②Si(s)+O2(g)=SiO2(s) ΔH,其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③
化学键
Si—O
O==O
Si—Si
断开1 mol共价键所需键能/kJ
460
500
17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晶体硅光伏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 二氧化硅的稳定性小于硅的稳定性
C. ΔH=-988 kJ·mol-1
D. ΔH=a-c
【答案】C
【解析】
A.晶体硅光伏发电为光能转化为电能,不发生化学变化,故A错误;
B.Si-O的键能大于Si-Si的键能,则二氧化硅稳定性大于硅的稳定性,故B错误;
C.△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硅在氧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i(s)+O2(g)=SiO2(s)△H=176kJ/mol×2+500kJ/mol-460kJ/mol×4=-988kJ/mol,故C正确;
D.焓变等于正逆反应的活化能之差,则△H=b-a,故D错误。
故选C。
11. (2021·全国·同步练习)聚乙烯具有广泛用途,可由乙烯为基本原料制备。科学家构想用太阳能电池作电源电解CH4和CO2制得乙烯,原理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装置实现了光能→电能→化学能的转化
B. 电极A的反应为:2CH4-4e-+2O2-=C2H4+2H2O
C. 催化活性电极B可防止产生炭堵塞电极
D. 固体电解质将A极产生的O2-传导到B极
【答案】D
【解析】
A.用太阳能电池作电源电解CH4和CO2制得乙烯,实现了光能→电能→化学能的转化,故A正确;
B.根据原理图分析,电极A为电池的负极,其反应为:2CH4-4e-+2O2-=C2H4+2H2O,故B正确;
C.催化活性电极B可防止产生炭堵塞电极,故C正确;
D. 该装置在工作过程为电解池,电解池中阴离子向阳极移动,根据分析该电解池左侧是阴极,右侧是阳极,则O2-移向A极,故D错误。
12. (2021·湖北省咸宁市·月考试卷)工业上可采用OHCO+的方法来制取高纯度的CO和H2。我国科研人员通过计算机模拟,研究了在钯催化剂表面甲醇制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钯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已知:甲醇(CH3OH)脱氢反应的第一步历程,有两种可能方式:
方式Ⅰ:CH3OH*→CH3O* + H* Ea = +103.1 kJ·molˉ1
方式Ⅱ:CH3OH*→CH3* + OH* Eb = +249.3 kJ·molˉ1
A. CH3OH*→CO*+2H2(g)的△H<0
B. ①②都为O-H键的断裂过程
C. 由活化能E值推测,甲醇裂解过程主要历经的方式应为Ⅱ
D. 放热最多阶段的化学方程式为CHO*+3H* CO*+4H*
【答案】D
【解析】
A.反应物相对能量为0,生成物相对能量为65.7kJ/mol,则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A错误;
B.①为O-H键断裂过程,②为C-H键断裂过程,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甲醇裂解的主要方式为Ⅰ,故C错误;
D.由图象可知,由CHO*+3H*到CO*+4H*步骤的相对能量从41.9降至-65.7,放出的热量最多,放热最多的步骤的化学方程式为CHO*+3H*=CO*+4H*,故D正确。
13. (2021·广西壮族自治区·单元测试)电解硫酸钠溶液联合生产硫酸和烧碱溶液的装置如图所示,其中阴极和阳极均为惰性电极。测得同温同压下,气体甲与气体乙的体积比约为1∶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a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B. 产物丙为硫酸溶液
C. 离子交换膜d为阴离子交换膜
D. a电极反应式:2H2O+2e-=H2↑+2OH-
【答案】B
【解析】
装置图分析可知是电解装置,电解硫酸钠溶液,实质是电解水,气体甲与气体乙的体积比约为1:2,气体甲为氧气,气体乙为氢气,阳极生成氧气,电极反应为2H2O-4e-=4H++O2↑,阴极生成氢气,2H2O+2e-=H2↑+2OH-,所以判断a电极是阳极,b电极是阴极,在阳极室得到硫酸,在阴极室得到氢氧化钠,则c为阴离子交换膜,d为阳离子交换膜;
A.分析可知a电极为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故A错误;
B.阳极a生成氧气,电极反应为2H2O-4e-=4H++O2↑,生成产物丙为硫酸,阴极生成氢气,2H2O+2e-=H2↑+2OH-,生成产物丁为氢氧化钠,故B正确;
C.根据分析可知,c为阴离子交换膜,d为阳离子交换膜,故C错误;
D.阳极a生成氧气,电极反应为2H2O-4e-=4H++O2↑,故D错误。
故选B。
14. (2021·安徽省·单元测试)一种将燃料电池与电解池组合制备KMnO4的装置如图所示(电极甲、乙、丙、丁均为惰性电极)。该装置工作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为正极,丙为阴极
B. 丁极的电极反应式为MnO42--e-=MnO4-
C. KOH溶液的质量分数:c%>a%>b%
D. 标准状况下,甲电极上每消耗22.4 L 气体时,理论上有4 mol K+移入阴极区
【答案】C
【解析】
A.通入氧气的电极为电池的正极,与电源正极相接的一极为电解池的阳极,所以丙电极为阴极,故A正确;
B.丁是电解池的阳极,MnO42-失去电子被氧化为MnO4-,电极反应式为MnO42--e-=MnO4-,故B正确;
C.丙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为2H2O+2e-=2OH-+H2↑,溶液中的钾离子向丙移动,故丙中KOH浓度在a%的基础上增加,即b%>a%,
甲电极的反应式为O2+2H2O+4e-=4OH-,溶液中的钾离子向甲移动,故甲中KOH浓度在b%的基础上增加,即c%>b%,
乙电极的反应式为H2+2OH--2e-=2H2O,消耗氢氧根,且钾离子向甲电极移动,故乙中KOH浓度在b%的基础上减少,即a%< b%,
综上:KOH溶液的质量分数:c%>b%>a%,故C错误;
D.标准状况下,甲电极每消耗22.4 L 即1 mol 氧气时,转移4 mol 电子,并且K+与电子所带电荷相等,所以理论上有4 mo K+进入阴极区,故D正确;
故选C。
15. (2021·四川省成都市·期中考试)下列有关铅蓄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铅蓄电池的缺点是比能量低,废弃后会污染环境
B. 铅蓄电池是最常见的一次电池
C. 放电时,负极板质量减轻,正极板质量增重
D. 充电时,两个电极上均有PbSO4生成
【答案】A
【解析】
A.铅蓄电池的缺点是比能量低,电池中存在大量的铅,废弃后会污染环境,故A正确;
B.铅蓄电池属于可充电电池,即二次电池,故B错误;
C.放电时,负极Pb被氧化生成PbSO4附着在极板表面,故负极质量增加,正极上PbO2得电子被还原生成PbSO4附着在极板表面,故正极质量增加,故C错误;
D.充电时阳极反应式为PbSO4+2H2O=PbO2+SO42﹣+2e﹣+4H+,阴极反应式为PbSO4+2e﹣=Pb+SO42﹣,两极上PbSO4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16. (2021·全国·历年真题)乙醛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可采用如图所示的电化学装置合成。图中的双极膜中间层中的H2O解离为H+和OH-,并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分别向两极迁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KBr在上述电化学合成过程中只起电解质的作用
B. 阳极上的反应式为:+2H++2e-→+H2O
C. 制得2mol乙醛酸,理论上外电路中迁移了1mol电子
D. 双极膜中间层中的H+在外电场作用下向铅电极方向迁移
【答案】D
【解析】
乙二酸还原为乙醛酸,发生还原反应,则左侧电极为阴极,而Br-氧化为Br2,发生氧化反应,右侧电极为阳极,生成的Br2再氧化乙二醛生成乙醛酸,电解池工作时阳离子向阴极移动,阴离子向阳极移动,则双极膜的左侧膜为阳离子交换膜,右侧膜为阴离子交换膜,结合电子守恒分析解答。
A.电解池工作时,右侧Br-氧化为Br2,生成的Br2再氧化乙二醛生成乙醛酸,Br2再还原为Br-,说明KBr还起催化作用,故A错误;
B.右侧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2Br--2e-=Br2,故B错误;
C.阳极区和阴极区均有乙醛酸生成,且1mol乙二酸转化为1mol乙醛酸、与1mol乙二醛转化为1mol乙醛酸均转移2mol电子,根据电子守恒,则制得2mol乙醛酸,理论上外电路中迁移了2mol电子,故C错误;
D.双极膜的左侧为阳离子交换膜,中间层的H+在外电场作用下,向左侧即铅电极方向迁移,故D正确;
故选:D。
17. (2021·山西省·单元测试)在固态金属氧化物燃料电解池中,以H2-CO混合气体为燃料,基本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Y极是原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B.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H2-2e-+O2-=H2O CO-2e-+O2-=CO2
C. 总反应可表示为:H2+CO+O2=H2O+CO2
D. 同温同压下两极消耗的气体的体积之比是1:1
【答案】D
【解析】
A.根据图示知:与X相连的电极产生通入H2、CO,所以X是负极,Y是正极,故A正确;
B.在负极上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H2+O2--2e-=H2O、CO+O2--2e-=CO2,故B正确;
C.负极上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H2+O2--2e-=H2O、CO+O2--2e-=CO2,正极上发生的是氧气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O2+4e-=O2-,总反应为:H2+CO+O2=H2O+CO2,故C正确;
D.总反应式为:H2+CO+O2=H2O+CO2,同温同压下两极消耗的气体体积之比是2:1,故D错误;
故选:D。
18. (2021·河南省开封市·单元测试)下列装置由甲、乙部分组成如图所示,甲是将废水中乙二胺氧化为环境友好物质形成的化学电源。当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子的流动方向:M极极溶液极极
B. M极的电极反应式:
C. 当N极消耗时,则铁极增重
D. 工作一段时间后,乙中溶液浓度基本保持不变
【答案】D
【解析】
甲图中装置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电池,M是负极,N是正极,电解质溶液为酸性溶液,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A.电子不能在电解质溶液中移动,故A错误;
B.H2N(CH2)2NH2在负极M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氮气、二氧化碳和水,电极反应式为H2N(CH2)2NH2+4H2O-16e-=2CO2↑+N2↑+16H+,故B错误;
C.未说明氧气所处的状态是否为标准状况,故C错误;
D.乙部分是在铁上镀铜,电解液浓度基本不变,所以乙中CuSO4溶液浓度基本保持不变,故D正确。
19. (2021·全国·单元测试)一些烷烃的标准燃烧热如下表:
化合物
甲烷
乙烷
丙烷
正丁烷
异丁烷
异戊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热稳定性:正丁烷>异丁烷
B. 正戊烷的标准燃烧热大约是
C. 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D. 在101kPa下,甲烷的热值是
【答案】B
【解析】
A.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异丁烷的燃烧热比正丁烷的燃烧热小,则异丁烷的能量低,即热稳定性为正丁烷<异丁烷,故A错误;
B.正戊烷和2-甲基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由表格中正丁烷、异丁烷的燃烧热比较可知,则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化合物,支链多的燃烧热小,则正丁烷的燃烧热大于2-甲基丁烷,即正戊烷的燃烧热大约在3540kJ/mol左右,故B正确;
C.根据乙烷燃烧热的含义:完全燃烧1mol乙烷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会放出1560.8kJ的热量,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2C2H6(g)+7O2(g)=4CO2(g)+6H2O(l)△H=-3121.6kJ/mol,故C错误;
D.根据表格数据,在101kPa下,甲烷的燃烧热为891.0kJ/mol,1mol甲烷的质量为16g,甲烷的热值是kJ•g-1,故D错误。
20. (2021·湖南省·历年真题)铁的配合物离子(用[L-Fe-H]+表示)催化某反应的一种反应机理和相对能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过程的总反应为HCOOHCO2↑+H2↑
B. H+浓度过大或者过小,均导致反应速率降低
C. 该催化循环中Fe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D. 该过程的总反应速率由Ⅱ→Ⅲ步骤决定
【答案】D
【解析】
A.合并HCOOH→HCOO-+H+,[L-Fe-H]++HCOO-→,→CO2+,+H+→,→Ⅰ[L-Fe-H]++H2,得总方程式,该过程的总反应为HCOOHCO2↑+H2↑,故A正确;
B.H+浓度过大HCOO-浓度减小,[L-Fe-H]++HCOO-→反应慢,H+浓度过小+H+→反应慢,H+浓度过大或者过小,均导致反应速率降低,故B正确;
C.→CO2+,碳的化合价升高,铁的化合价降低,故C正确;
D.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步骤是最慢的一步,活化能越高,反应越慢,从反应机理图中可知,Ⅳ→Ⅰ的活化能最大,该过程的总反应速率由Ⅳ→Ⅰ步骤决定,故D错误;
故选:D。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 (2021·湖南省·单元测试)
(1)已知C(s,石墨)=C(s,金刚石) ΔH>0,则稳定性:金刚石___(填“>”“<”)石墨。
(2)已知:
2C(s)+2O2(g)=2CO2(g) ΔH1
2C(s)+O2(g)=2CO(g) ΔH2
则ΔH1_______(填“>”或“<”)ΔH2。
(3)“嫦娥”五号预计在海南文昌发射中心发射,火箭的第一、二级发动机中,所用的燃料为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可用肼来制备。用肼(N2H4)作燃料,四氧化二氮作氧化剂,二者反应生成氮气和气态水。已知:
①N2(g)+2O2(g)=N2O4(g) ΔH=+10.7 kJ·mol-1
②N2H4(g)+O2(g)=N2(g)+2H2O(g) ΔH=-543 kJ·mol-1
写出气态肼和N2O4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5 ℃、101 kPa时,14g CO在足量的O2中充分燃烧,放出141.3 kJ热量,则CO的燃烧热为ΔH=_______。
(5)0.50 L 2.00 mol·L-1 H2SO4溶液与2.10 L 1.00 mol·L-1 KOH溶液完全反应,放出114.6 kJ热量,该反应的中和热ΔH=_______。
(6)已知拆开1 mol H—H键、1 mol N—H键、1 mol 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 kJ、391 kJ、946 kJ,则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
(3)2N2H4(g)+N2O4(g)=3N2(g)+4H2O(g) ΔH=-1096.7 kJ·mol-1
(4)-282.6 kJ·mol-1
(5)-57.3 kJ·mol-1
(6)N2(g)+3H2(g)2NH3(g) ΔH=-92 kJ·mol-1
【解析】
(1)已知C(s,石墨)=C(s,金刚石)ΔH>0 ,说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因此等物质的量的石墨所具有的能量低于金刚石所具有的能量,而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故稳定性:金刚石<石墨;
(2)ΔH1表示2mol碳完全燃烧的反应热,ΔH2表示2mol碳不完全燃烧的反应热,碳完全燃烧放热多,且放热越多ΔH越小,因此,ΔH1<ΔH2;
(3)根据盖斯定律,由2×②-①得:2N2H4(g)+N2O4(g)=3N2(g)+4H2O(g) ΔH=2×(-543 kJ·mol-1)-(+10.7 kJ·mol-1)=-1 096.7 kJ·mol-1;
(4)25 ℃、101 kPa时,14g CO在足量的O2中充分燃烧,放出141.3 kJ的热量,则1mol CO(即28 g CO)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141.3 kJ×2=282.6 kJ,即CO的燃烧热ΔH=-282.6 kJ·mol-1;
(5)n(H2SO4)=0.50 L× 2.00 mol·L-1=1mol,n(KOH)=2.10 L×1.00 mol·L-1=2.1mol,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硫酸完全反应,生成2mol水,而中和热是指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所放出的热量,所以该反应的中和热ΔH=-57.3 kJ·mol-1;
(6)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N2(g)+3H2(g)2NH3(g)ΔH =E(N≡N)+3E(H—H)-2×3E(N—H)=946 kJ·mol-1+3×436 kJ·mol-1-6×391 kJ·mol-1=-92 kJ·mol-1。
22. (2019·北京市市辖区·月考试卷)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来描述,写出下列有关化学用语。
(1)氢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以太阳能为热能,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制氢方法。其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
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含硫物质热化学循环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存储。过程如下:
①反应I:2H2SO4(l) = 2SO2(g) + 2H2O(g) + O2(g) ΔH1 = + 551 kJ·mol-1
反应III:S(s) + O2(g) = SO2(g) ΔH3 = - 297 kJ·mol-1
反应II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I-可以作为水溶液中SO2歧化反应的催化剂,可能的催化过程如下。将ii补充完整。
i. SO2 + 4I-+ 4H+ = S↓+ 2I2 + 2H2O
ii. I2 + 2H2O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2I-
(3)铁及铁的化合物应用广泛,如FeCl3可用作催化剂、印刷电路铜板腐蚀剂和外伤止血剂等。
①写出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铜板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
②若将①中的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请画出原电池的装置图,标出正、负极,并写出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两份相同的Ba(OH)2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2SO4、NaHSO4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①写出a点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b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
③a、b、c、d四点对应的溶液中显中性的是 ____。
【答案】
(1)SO2+I2+2H2O=2HI+H2SO4
(2) ①3SO2(g)+2H2O(g)=2H2SO4(l)+S(s) ∆H2=-254kJ·mol-1
②SO2;SO42-;4H+
(3)①2Fe3++Cu=2Fe2++Cu2+
② ;
正极反应:Fe3++e-=Fe2+(或2Fe3++2e-=2Fe2+);
负极反应:Cu=2Cu2++2e-(或Cu-2e-=Cu2+)
(4)
①Ba2++2OH-+2H++SO42-= BaSO4↓+2H2O
②Na+、OH-
③a,d
【解析】
(1)依据反应过程可得,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是:SO2+I2+2H2O=2HI+H2SO4;
故答案为:SO2+I2+2H2O=2HI+H2SO4;
(2)依据过程图和①反应I:2H2SO4(l)=2SO2(g)+2H2O(g) + O2(g) ΔH1=+551 kJ·mol-1 反应III:S(s) + O2(g) = SO2(g) ΔH3 =-297 kJ·mol-1
利用盖斯定律可得,-(反应I+反应III)可得,反应II的热化学方程式是:3SO2(g)+2H2O(g)=2H2SO4(l)+S(s) ∆H2=-254kJ·mol-1;
故答案为:3SO2(g)+2H2O(g)=2H2SO4(l)+S(s) ∆H2=-254kJ·mol-1;
②I-可以作为水溶液中SO2歧化反应的催化剂,可能的催化过程如下。将ii补充完整。
i.SO2+4I-+4H+ = S↓+2I2+2H2O
依据催化剂的催化原理可得,ii. I2+2H2O+SO2=SO42-+4H++2I-;
故答案为:SO2;SO42-;4H+;
(3)铁及铁的化合物应用广泛,如FeCl3可用作催化剂、印刷电路铜板腐蚀剂和外伤止血剂等。
①FeCl3溶液与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3++Cu=2Fe2++Cu2+;
故答案为:2Fe3++Cu=2Fe2++Cu2+;
②若将①中的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则原电池的装置图是:;电极反应式是:正极反应:Fe3++e-=Fe2+(或2Fe3++2e-=2Fe2+);负极反应:Cu=2Cu2++2e-(或Cu-2e-=Cu2+);
故答案为: ;
正极反应:Fe3++e-=Fe2+(或2Fe3++2e-=2Fe2+);负极反应:Cu=2Cu2++2e-(或Cu-2e-=Cu2+);
(4)在两份相同的Ba(OH)2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2SO4、NaHSO4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①依据图形①代表Ba(OH)2溶液和H2SO4的反应,所以a点是二者恰好反应的点,离子方程式是:Ba2++2OH-+2H++SO42-= BaSO4↓+2H2O;
故答案为:Ba2++2OH-+2H++SO42-= BaSO4↓+2H2O;
②依据图形②代表Ba(OH)2溶液和NaHSO4的反应,b点是完全生成硫酸钡的点,依据方程式可知,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a+、OH-;
故答案为:Na+、OH-;
③溶液中显中性是OH-和H+完全反应,依据溶液的导电性可得,所以a、b、c、d四点对应的溶液中显中性的是a、d。
故答案为:a、d。
23. (2021·安徽省合肥市·同步练习)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研究了用电化学方法把CO2转化为CH3OH,其原理如图1所示:
则图中A电极接电源________极。已知B电极为惰性电极,则在水溶液中,该极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连二亚硫酸盐(S2O)为还原剂脱除烟气中的NO,并通过电解再生,装置如图2。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解槽中的隔膜为________(填“阳”或“阴”)离子交换膜。
(3)甲醛超标会危害人体健康,需对甲醛进行含量检测及污染处理。某甲醛气体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电路中转移4×10-4 mol电子时,传感器内参加反应的甲醛(HCHO)为________mg。
【答案】
(1)负;2H2O-4e-=4H++O2↑
(2)2SO+4H++2e-=S2O+2H2O;阳
(3)HCHO-4e-+H2O=CO2+4H+;3
【解析】
(1)CO2转化为CH3OH发生还原反应,说明A为阴极,连接电源的负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O2+6e-+6H+=CH3OH+H2O,B为阳极,连接电源的正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2O-4e-=4H++O2↑。
(2)阴极上亚硫酸根离子得电子生成S2O42-,电极反应式为2SO32-+4H++2e-=S2O42-+2H2O,阳极上水失电子生成氧气和氢离子,右侧多余的氢离子通过离子交换膜进入左侧,所以交换膜为阳离子交换膜。
(3)由传感器工作原理图可知,b极HCHO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O2,b极电极反应式为HCHO-4e-+H2O=CO2+4H+,则n(HCHO)=n(e-)=×4×10-4mol=10-4mol,m(HCHO)=nM=10-4mol×30g/mol=0.003g=3mg。
24. (2021·安徽省·同步练习)电化学给人类的生活和工业生产带来极大的方便。回答下列问题:
(1)一种利用垃圾渗滤液中、发电的原理如图所示:
①X为该装置的________________极。
②该装置工作时,Y电极周围溶液的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③写出该装置工作时,电池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将(1)中电极X、Y分别与下图中的a、f相连,一段时间后,测得溶液质量变为95.5g。
①电极b上生成的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约为________L,该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电极c的质量增加________g。
③一段时间后,溶液中全部析出,此时电解还能继续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负;
②升高;
③++=+O
(2)
①2.8;4OH--4e-=O+↑;
②16;
③溶液为硫酸溶液,能继续导电
【解析】
(1)
①X电极上NH3转化为N2,发生氧化反应,则为该装置的负极。
②该装置工作时,Y电极上电极反应为2NO3-+10e-+12H+=N2↑+6H2O,H+浓度减小,因此周围溶液的pH升高。
③该装置工作时,电池反应式:++=+O。
(2)测得K2SO4浓度变为10.47%,设电解水的质量为xg,则100×10%=(100-x)×10.47%,解得x≈4.5g。4.5gH2O为0.25mol,电解时转移电子为0.5mol。
①电极a与X相连,则电极a为阴极,电极b为阳极,阳极反应为:4OH--4e-=O+↑,生成0.125mol氧气,标况下体积为0.125mol×22.4L/mol=2.8L;
②电极c为阴极,电极反应为:Cu2++2e-=Cu,转移0.5mol电子时,析出0.25molCu,质量增加0.25mol×64g/mol=16g。
③一段时间后,CuSO4溶液中Cu全部析出,此时得到硫酸溶液,此时电解还能继续进行,其原因是溶液为硫酸溶液,能继续导电。
25. (2021·天津市市辖区·期中考试)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成因之一,与其他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能产生光化学烟雾,加大对氮氧化物的处理是环境治理的重要研究内容。
(1)催化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烟气氮氧化物脱除技术。
已知:
;
;
;
则反应 _________用含、和的式子表示。
有一种节能的氯碱工业新工艺,将电解池与燃料电池相组合,相关流程如图所示电极未标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2)电解池的阴极反应式为________。
(3)通入空气一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燃料电池中阳离子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
(4)电解池中产生,理论上燃料电池中消耗标准状况下________。
(5)a、b、c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
(6)二氧化氯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第四代高效、无毒的广谱消毒剂,可由在存在下与反应制得。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钢铁发生析氢腐蚀时,得电子释放出,钢铁被腐蚀
b.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失电子释放出,钢铁被腐蚀
c.船底镶嵌锌块,锌发生还原反应而被消耗,以保护船体
d.外加电源的正极连接在海水中的钢铁闸门上,可保护闸门
【答案】
(1)△H1-3△H2+6△H3;
(2)2H2O+2e-=2OH-+H2↑(或2H++2e-=H2↑)
(3)O2+4e-+2H2O=4OH-;从左向右
(4)22.4
(5)c>a>b
(6)2ClO3-+SO32-+2H+=2ClO2+SO42-+H2O
(7)a
【解析】
(1)根据盖斯定律:①-②×3+③×6=-3+6,故反应热为:△H1-3△H2+6△H3;
(2)电解池阴极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所以反应式为:2H2O + 2e- =2OH- +H2↑(或2H+ + 2e- =+H2↑)
(3)根据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负极是燃料氢气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正极是氧气发生得电子得还原反应,则通空气的电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 + 4e-+2H2O =4OH- ;原电池中,阳离子交换膜使阳离子通过,阳离子移向正极,所以阳离子的移动方向是从左向右;
(4)电解池中产生2mol Cl2,依据电子守恒,结合电极反应式O2+4e-+2H2O=4OH-,4Cl-- 4e-=2Cl2↑,计算得到生成氧气1mol;即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L;
(5)燃料电池中的离子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而燃料电池中正极氧气得到电子产生OH-,所以反应后氢氧化钠的浓度升高,即a%小于c%,负极氢气失电子生成氢离子消耗氢氧根离子,所以b%<a%,得到b%<a%<c%,即c>a>b;
(6)在存在下与反应,充当氧化剂,充当还原剂,
故离子方程式为2ClO3-+SO32-+2H+=2ClO2↑+SO42-+H2O;
(7)a..钢铁发生析氢腐蚀时,得电子释放出,铁在负极失电子生成Fe2+而被腐蚀,故a选项正确;
b.吸氧腐蚀,铁在负极失电子生成Fe2+而被腐蚀,氧气在正极得电子,转化为OH-,故 b选项错误;
c.船底镶嵌锌块,锌做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c选项错误;
d.外加电源保护法,应把要保护的金属连接在电源的负极,故d选项错误。答案选a。
专题10 化学反应与能量(热化学、电化学)(提升卷)-2022届高三化学【精准提升·二轮】专题训练卷(新高考专用)(原卷版): 这是一份专题10 化学反应与能量(热化学、电化学)(提升卷)-2022届高三化学【精准提升·二轮】专题训练卷(新高考专用)(原卷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0 化学反应与能量(热化学、电化学)(提升卷)-2022届高三化学【精准提升·二轮】专题训练卷(新高考专用)(解析版): 这是一份专题10 化学反应与能量(热化学、电化学)(提升卷)-2022届高三化学【精准提升·二轮】专题训练卷(新高考专用)(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0 化学反应与能量(热化学、电化学)(基础卷)-2022届高三化学【精准提升·二轮】专题训练卷(新高考专用)(原卷版): 这是一份专题10 化学反应与能量(热化学、电化学)(基础卷)-2022届高三化学【精准提升·二轮】专题训练卷(新高考专用)(原卷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