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区域地理课件PPT合集
- 世界地理 绪论课件PPT 课件 4 次下载
- 世界地理 第一章 全球地表形态与全球气候课件PPT 课件 4 次下载
- 世界地理 第四章 全球人地关系发展的历史轨迹课件PPT 课件 4 次下载
- 世界地理 第六章 亚 洲课件PPT 课件 4 次下载
- 世界地理 第七章 欧洲课件PPT 课件 5 次下载
世界地理 第三章 全球海洋及不断发展的海洋人类活动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世界地理 第三章 全球海洋及不断发展的海洋人类活动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结构,海洋的分布,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海洋的分布特征,洋流系统,梯度流的主要表现地域,地中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第三章 全球海洋及不断发展的海洋人类活动
内容要点:
1、海洋的划分与地理分布特征、洋流的成因和大洋环流模式;2、海洋资源的开发:生物资源与渔业、矿物资源、海洋能;3、大陆架的生态经济意义、开发与管理、海洋污染与防治
2
关键词
海洋 ocean洋流 ocean current大陆架 continental shelf海洋污染 ocean pollution
3
4
第一节 全球海洋的分布与洋流系统第二节 海洋自然资源的开发第三节 大陆架的资源开发与海洋环境保护
5
内 容 结 构
第一节 全球海洋的分布 与 洋 流 系 统
第二节 海 洋自 然 资源 的 开 发
第三节 大陆架的资源开 发与海洋环境保护
四大海 洋的地理分布 、洋 流 成 因 及洋流的环流模式
海 洋 生 物 资源、海 洋矿物资源海 洋 能 资 源、海 洋 水 及 化 学 资 源、海 洋 空 间 资 源
大 陆 架 的 开 发 、海 岸 带 管 理,海 洋 污 染 与 环 境 保 护
6
海洋是指地球表面广阔而连续的咸水水体的总称。海洋的面积约3.6×108 km2,占地球总面积的71%。
一、海洋的分布
(一)海洋的划分及其特征
第一节 全球海洋的分布与洋流系统
7
海洋
海
洋
大洋的面积大;约占海洋总面积的89%,
海的面积小得多,只占海洋总面积的11%;
大洋深度大,平均水深一般都在3000米以上,
海的水深平均较浅,平均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下,有的甚至只有几十米深;
大洋有独立的洋流和潮汐系统,
海受大洋流系和潮汐的支配;
大洋离陆地较远,受陆地影响小,水温、盐度等要素比较稳定,海水的透明度大;
海与陆地接边,受大陆影响大,海洋要素随季节变化大,海水透明度较差。
海底地壳为陆壳性质;
洋底地壳为洋壳性质;
8
通常海洋的中心主体部分叫洋,边缘附属部分称海。
9
海的形态据其海陆相关位置,可分为边缘海、陆间海和内陆海
边缘海是一边以大陆为界,另一边以半岛或岛屿为界,与大洋分隔开的海。特点是与海洋水交换比较自由。其中靠近大陆一侧较近海域受大陆 影响大,沉积物丰富,水文状况随季节变化明显,而靠近大洋一侧的海域受大洋影响 较大,水文状况相对比较稳定。如我国的东海和南海。
边缘海——南海
世界地理第三章
10
边缘海——东 海
世界地理第三章
11
陆间海是介于大陆之间的海,深度较大,有海峡与外海或大洋相通。陆间海地区一般地壳活动活跃,海底地形复杂,多火山,地震。如亚欧大陆与非洲大陆之间的地中海,南、北美洲大陆之间的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等。
陆间海——墨西哥湾与加勒比海
世界地理第三章
12
世界地理第三章
13
内陆海是深入大陆内陆的海,海洋状况受大陆影响十分显著,因而,在不同大陆环境条件下的内陆海,有很不同的特点。如作为苏伊士地峡延伸部分的红海和我国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环抱的渤海。
世界地理第三章
14
四大海洋系统
太平 洋
大西 洋
印度 洋
北冰洋
全球面积最大且最深的大洋。北起白令海,南到南极的罗斯海,东到巴拿马,西至菲律宾的棉兰老岛。
呈“S”形南北延伸,是南北跨度最大的一个。南临南极洲,北连北冰洋,并与太平洋和印度洋有水道相通。
是一个热带大洋,它东西长,南北短,夹于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之间。
是面积最小、温度最低的寒带大洋。位于亚洲和北美大陆之间。
(二)全球海洋的地理分布
世界地理第三章
15
四大洋地理位置图
16
太平洋
17
大西洋
18
印度洋
19
北冰洋
20
各大洋及附属海域的面积、体积和平均深度一览表
世界地理第三章
21
海洋的分布特征
海洋面积是陆地面积的2.5倍;海水体积是地球体积的1/800;海洋平均深度是地球半径的1/1600;
海洋的分布特征
世界地理第三章
22
海洋在地表上不是均匀分布的。北半球海洋面积60.7%,南半球占80.9%。在南半球,只有在80°S以南的南极大陆地区是陆地外,其他地区绝大部分都是海洋。此外,地球上的海陆分布还表现为南北半球对称分布的格局。如南半球以南极洲大陆为核心,海洋呈环状分布;北半球以北冰洋为核心,大陆呈环状分布。
海洋的分布特征
23
以北冰洋为核心,大陆呈环状分布
以南极洲大陆为核心,海洋呈环状分布
世界地理第三章
24
二、 洋流系统
(一) 洋流的分类与成因
洋流又称为海流,是海水大规模相对稳定的流动,它是海水的普遍运动形式之一。它象人体的血液循环一样,把整个世界大洋联系在一起,使整个世界大洋得以保持其各种水文、化学要素的长期相对稳定。海洋里有着许多海流,每条海流终年沿着比较固定的路线流动。
25
分 类
梯 度 流
补 偿 流
风 海 流
海水的密度分布不均而产生的洋 流
海水的流失和相邻海区的海水补充空缺所形成的海流
风 对海面的摩擦作用产生的洋 流
26
还有一种是海水受月球、太阳引潮力而产生的水平流动现象,是同潮汐一起产生的潮流。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已经可以利用海流选择航线、发电和捕鱼等。
海洋学中,常常依海流本身的温度高于或低于它所流过海区水体的温度,而分为暖流和寒流两大类。在海流图上,通常用红线和蓝线来分别表示暖流和寒流。
27
1. 梯 度 流
等压面
是压力处处相等的一个假想面,存在一个压强梯度力垂直指向压力递减的等压力面上。由于海水压力随深度而递增,因此,压强梯度力(D)垂直于等压面指向上方。
等势面
也是一个假想的面,与重力(G)方向垂直,海水沿此面运动时,重力不做功。
当海水的密度分布均匀时,海面与等势面平行,压强梯度力和重力在垂直方向抵消,此时海水处于静止状态。当等压面倾斜时如图3.1.1(a),垂直于等压面的压强梯度力分解成垂直水平面D1和平行水平面D2,D1与重力方向相反,故被取消了。D2就是梯度流产生的原动力。梯度流一旦产生,地转偏向力便立即对海流产生作用。
世界地理第三章
形成原因
28
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使海水运动的方向向右偏。直到水平压强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平衡时(也就是两者的方向相反时),海流便趋于稳定。如图3.1.1b)所示,当上述两个力平衡时,海水沿等压面上的等势线流动(等势线即为等压面与水平面的交线)。在北半球,流向总是偏于压强梯度力的水平分力右方90°,南半球反之。
世界地理第三章
29
等压面的倾斜可以由不同的原因引起。一种可能是由于外部因素变化引起的,如大气压力的变化、淡水在大河河口附近的堆积或呈楔形散布、风引起的增水或减水等,这种情况下形成的海流称为倾斜流;另一种可能是海水自身的盐度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密度分布造成的,这种海流称为密度流。倾斜流与密度流的惟一区别在于前者的海流速度是上下一致的,而后者是上大下小。
30
梯度流的主要表现地域
世界地理第三章
31
地中海
0
400
800
1400
10 9 8 7 6 5 4
15.5°13.0 °11.0 °10.0 °9.5 °
温度 ( °C)
36.5
37.0
38.0
36. 0
36. 5
大 西 洋
36.5
温度 ( °C)
西经
盐度‰
36.5
深度(米)
36. 0
直布罗陀海底山脊
直布罗陀海底山脊
密度流/补偿流
13.5º
13.0º
12.9º
32
2. 风海流
风海流是在风的作用下而产生的风对海水的应力,包括风对海水摩擦力和施加在海面迎风面上的压力而形成的一种稳定海流。在上面分析的梯度流中,摩擦力被忽略不计。但对于风海流而言,风对海水的摩擦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1893—1896年,海洋调查船“弗拉姆号” 在进行北冰洋调查时发现,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块并不是沿着风向移动,而是偏向风向之右20º-40º产生这种偏差的原因是什么呢?瑞典物理学家艾克曼,第一个用数学分析的方法,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研究,得出了著名的“艾克曼漂流理论”。
理论的基本假定
海洋是无限广阔的、海水是足够深的 海水不发生增水或减水现象、海水的密度是不变的 海面上的风场是稳定的,且时间长到能形成恒定的流
世界地理第三章
33
结论
北半球表面流偏向风向之右(南半球偏左)45°,这个偏角 与风速和流向无关。
对海流的流速和流向随深度发生变化。深度增加,流向不断 的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当右偏到某一深度H时,气流相与表面流向相反,流速接近 于零。
伴随着风海流,在起作用深度范围内,海水会被输向远方,风 海流是沿着与风垂直方向运输海水的。
世界地理第三章
34
什么是地转偏向力?
问题:
35
36
37
地球自转所产生的效应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效应就是产生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产生的产生的条件有(1)地球在自转;(2)地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方向有运动速度。
38
39
40
41
风海流的副效应:
风海流的副效应是指由于风海流的水量运输,就可以导致海岸附近的增水或减水现象,从而又产生相应的海流。
世界地理第三章
42
上升流的形成:
设想北半球有一海岸,风向大致与海岸平行,且海水密度随深度而增加。如果海岸位于风向的右方(图3.2.1(a)),风海流的水量运输,使得较轻的表层海水输向海岸,并在海岸附近发生堆积作用(图3.1.2(b)),而在离海岸较远的地方,较重的海水随着较轻的海水的后面上升。(图3.1.2(c))如果海岸位于风向的左方,则岸边较轻的表层向外外输送,而较重的海水将在靠近海岸处上升,取代离岸的表层海水,这种向上升的水流,称为上升流。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东海岸如加利福尼亚、秘鲁、西北非洲海岸都有上升流,它把含营养盐丰富的次表水带至海面,为海洋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条件。
世界地理第三章
43
补偿流
由风力和密度差异所形成的洋流,使海水流出的海区海水减少,相邻海区的海水便会流来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叫做补偿流。补偿流有水平的,也有垂直的。垂直补偿流又分为上升流和下降流两种。秘鲁渔场的形成,就是得益于附近海区盛行的上升流。冷海水上泛,将深处的磷酸盐、硅酸盐带到表层,给浮游生物提供丰富的养料,浮游生物又是鱼类的饵料。洋流在运动过程中,还受到陆地形状以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世界地理第三章
44
南北半球盛行风所形成的风海流
世界地理第三章
45
补偿流的分布地域
46
反气旋型和气旋型环流的产生
同理,在气旋控制的海区内,风围绕气旋中心做逆时针方向流动,由风引起海水的水量运输是向外的,结果在气旋中心,表层较轻的海水被输向气旋边缘海区,次表层较重的海水,便上升到海面。这样形成的密度分布不均,同样要与风向一致的海流叫气旋型环流。
在北半球稳定的反气旋控制的海区,风围绕反气旋中心做顺时针方向流动。因此,由风引起的海水水量运输,大体说来是趋向反气旋中心。这样一来,较轻的表面海水将在反气旋中心区堆积起来,海水就会下沉,从而形成下降流。而在反气旋的周围,次表层较重的海水就会上升到表层,以补偿表面海水的流失。从水平方向上来看,反气旋中心的海水暖而轻,密度小。反气旋周围的海水冷而重,密度大。海水密度在水平方向上的这种不均匀的分布,将会产生一支与风向相同的表面海流,叫反气旋型环流。
世界地理第三章
47
(二)全球大洋环流模式
大洋表层环流模式:
大洋表层环流主要是由稳定的盛行风引起的风海流。环流由于海陆分布不均,气压带被割裂成几个不连续的气压中心。因而,由风引起的海流只能成为围绕高压中心的环流。在北半球,绕副热带高压而流动的,为一顺时针方向的环流;绕副极地低压(中纬度低压)流动的,为一逆时针方向环流。副极地低压与极地高压基本上呈带状,那里的海流与纬圈平行。在南半球,与副热带高压区相应的环流为逆时针方向。副极地低压与极地高压基本上呈带状,那里的海流与纬圈平行。因此,与北半球相应的那个气旋(顺时针方向)环流便不存在。
世界地理第三章
49
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南纬40-60º形成西风漂流
50
世界地理第三章
51
黑潮暖流
北赤道暖流
加利福尼亚寒 流
北太平洋暖流
北太平洋副极地中心的逆时针的冷水环流
亲潮寒流
阿拉斯加暖流
北太平洋暖流
赤 道 附 近 的 赤 道 逆 流
世界地理第三章
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心的顺时针环流系统
太 平 洋 表 层 环 流
52
东澳大利亚暖流
西 风 漂 流
秘鲁寒 流
南 赤 道 暖 流
赤 道 附 近 的 赤 道 逆 流
世界地理第三章
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心的逆时针环流系统
53
54
北大西洋顺时针环流系统
墨西哥湾 暖流
北 赤 道 暖 流
加纳利寒流
北大西洋暖流
南大西洋逆时针环流系统
南赤道暖流
巴西暖流
西风漂流
本格拉寒流
大 西 洋 表 层 环 流
世界地理第三章
55
56
北印度洋
北印度洋洋流受西南季风影响,海水自西向东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北印度洋洋流受东北季风影响,海水自东向西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夏季
冬季
季风洋流
57
南 印 度洋 逆 时针 环 流
南 赤 道 暖 流
莫桑比克 暖流
西风漂流
西澳大利亚寒流
南赤道暖 流
印 度 洋 表 层 环 流
世界地理第三章
58
全球洋流环流系统
世界地理第三章
59
60
大 洋垂 直 环 流
大洋表层存在着多个环流,在深层同样存在着海水循环。这样势必出现某海区深层减水,其他海区增水。根据海水的连续性,必然出现上升流和下降流,从而形成垂直环流。在全球大洋中由海水辐聚和辐散作用形成的垂直环流主要有:
■信 风 和 赤 道 逆 流 区■大 洋 西 部 暖 流 区■副 热 带 高 压 区■大 洋 东 部 寒 流 区■极 地 区
世界地理第三章
61
(1)信风和赤道逆流区 在赤道附近,赤道逆流和北赤道暖流分界处产生海水辐散,形成上升流。而在赤道逆流与南赤道暖流交界处,又形成海水的辐聚,形成下降流。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这就为海洋生物的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62
(2)大洋西部暖流区 当西部环流到达大洋西北部时,将与南下的寒流相遇,辐聚下沉形成西北辐聚带。在寒暖流交流处,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海流发生强烈的混合,并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漩涡,它们在海水的垂直交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些海区存在着强烈的垂直交换和混合,下层水比较丰富的营养盐被带到表层,使那里的浮游生物和鱼类较多,形成渔场。
63
(3)大洋东部寒流区 大洋东部寒流,一部分沿着大陆的西岸流向低纬区,最后汇入信风流。表层海水受信风的作用而离岸外流,使下层海水向海面上升。由于丰富的营养盐被上升流输向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也能形成好渔场。
64
(4)副热带高压区 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周围表层海水向这里堆积,辐聚下沉,形成所谓的亚热带辐聚带。由于海水下沉,海区内溶解氧含量较高,但营养物质含量较低,海水贫瘠,浮游生物很少,使表面海水中悬浮物质极少。特别在低纬区一侧,海水具有最大的透明度和最高的水色。
65
(5)极地区 极地高压所形成的极地东南风的作用下,沿南极大陆周围,形成西风环流,范围很小,强度不大。它与西风漂流的交界处,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形成辐散带,深层水在此上升。在靠近南极大陆一侧,同样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产生辐聚下沉,这种下沉作用,由于表层水的冷却和冬季大量的结冰而大大加强。
66
综上所述,全球大洋的洋流是由表层环流和垂直环流所构成的统一的环流体系。海洋和大气是相互作用的,各海流的特性,不管是表面的,还是深层的,都是在海面一定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反过来,洋流的性质又深刻地影响着大气过程和沿岸的气候,并进而影响自然地理环境。
67
俄罗斯境内有两个世界著名的港口:一是北冰洋流沿岸的摩尔曼斯克港,位于北极圈以内(约68°N)却终年不冻;而在其太平洋沿岸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港,位于43°N附近 ,却有长达半年的结冰期,这是什么原因呢?
68
北海道渔场
北海渔场
纽芬兰渔场
秘鲁渔场
2 洋流对生物分布的影响
上升流海域
世界著名渔场多位于
寒、暖流交汇处
69
南极大陆被认为是一块洁净的大陆,但是在南极大陆附近的海域中,科学家对死亡的企鹅进行解剖,发现了DDT农药成分,请分析原因?
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横跨大西洋到美洲西印度群岛,共花37天的时间;1493年,他第二次到美洲西印度群岛,却只花了20天时间,请分析原因?
资料:
70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还有哪些方面?
71
一般在正常年份,大洋系统遵循着稳定的环流模式,从而形成沿岸稳定的气候特征。但在某些年份也会出现环流异常,最为典型的事发生在赤道以南太平洋东岸的“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
72
厄尔尼诺引发的灾害
世界地理第三章
73
第二节 海洋自然资源的开发
海洋资源的概念:
狭义概念:
是指在海水中生存的生物,溶解与海水中的化学元素和淡水,海水中所蕴藏的能量以及海底的矿产资源。
广义概念 :
除了指上述的物质与能流量外,还包括港湾、航线、水产养殖空间、海洋上空的风、海底地热、海洋景观、海洋空间以及海洋的纳污能力等。
未来海洋的空间资源利用
世界地理第三章
74
本节介绍的海洋资源包括: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物资源、海洋水及海水化学资源、海洋能资源、海洋空间资源五个方面
75
海洋资源与人类文明史
原始海洋资源利用阶段人们依赖简陋的工具,向海洋索取鱼、盐等基本生活资料,活动范围限于近岸和浅海水域。原始海洋开发阶段的意义很大,为人类认识海洋和开发利用海洋积累了初步的知识和经验。
76
传统海洋资源开发阶段经历了2000多年的时间,一直延续到20世纪60年代经过广大劳动者的艰苦努力,积累了越来越多的海洋知识和开发利用海洋的经验,劳动工具也不断进步。世界产业革命中取得的各种成就,各种科学技术,不断被应用于传统的海洋产业,海洋科学也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发展起来。
77
现代海洋开发阶段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应用于海洋资源开发,海洋技术不断进步,并成为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海洋开发的规模和范围日益扩大,海洋产业日益增多。海洋资源开发的物质产品不断增多,产值越来越大,海洋经济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78
海洋资源是21世纪人类发展的重要物质和环境条件
海洋生物资源—21世纪人类生活的食物宝库海水资源—21世纪人类淡水的主要来源海洋空间资源—21世纪人类生存的新空间海洋矿产资源—21世纪人类生产的重要原料基地海洋能资源—21世纪人类社会的新兴能源
79
一、海洋生物资源与人类渔业开发
(一) 海洋生物资源分类和储量
海 洋生物资源的分类
按海洋生物的系统分
按海洋生物的习性分
按海洋生物的相对丰度
按海洋利用的类型分
海洋植物资源(包括海藻资源、红树林资源、海洋草本植物资源)和海洋动物资源(无脊椎动物资源和脊椎动物资源等)
海洋底栖生物、海洋游泳生物和海洋浮游生物
水产资源、观赏资源、工业资源、药用资源和生物遗传基因功能资源
普通海洋生物资源、特种海洋生物资源和稀有海洋生物资源等
世界地理第三章
按分布的海域分
滩涂生物资源、近海生物资源、特种海洋生物资源、稀有海洋生物资源
80
(二)世界渔场的分布与海洋渔业开发
资源的储量与开发海洋中的生物资源储量是非常大的。据估计,全球海洋初级生产力每年达1 350亿吨的有机碳,海洋生物的蕴藏量约342亿吨,海洋动物325亿吨,而陆地上的动物还不足100亿吨。与此相反,人类每年从海洋中获取的水产品仅占人类食物总量的1%。到目前为止,海洋生物资源被开发的仅是一小部分,科学家以有机碳计算的目前开发水平仅达到海洋初级生产力的0.03%。这表明海洋生物资源储量丰富,开发海洋生物资源的潜力难以估量。
世界渔场
太平洋渔场
印度洋渔场
大西洋渔场
大平洋是世界各大洋中渔获量最高的海域。渔场有秘鲁渔场、千岛群岛至日本海的北太平洋西部渔场以及中国的舟山渔场等。
大西洋渔场有挪威沿岸到北海的大西洋东部渔场、纽芬兰渔场、西北非洲和西南非洲渔场等。
印度洋的渔业主要集中在西部,东部产量不高。印度洋西部塞舌尔群岛,是广阔的拖网渔场。
世界地理第三章
81
世界渔场分布图
世界地理第三章
82
这些渔场中出产的主要经济鱼种有:鲱鱼、鳕鱼(明太鱼)、鲭鱼(鲅鱼、马鲛鱼)、大马哈鱼(鲑鱼)、鲽鱼(比目鱼)、金枪鱼、沙丁鱼以及乌贼(鱿鱼)、虾、蟹和鲸等。 中国沿海,东非、西非沿海,澳大利亚以东的太平洋和以西的印度洋海域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渔场。 南极海域则是磷虾资源丰富的海域和大型海洋哺乳动物鲸的出没之地。
83
鲱鱼
84
鳕鱼(明太鱼)
金枪鱼
85
沙丁鱼
鲷鱼
86
秋刀鱼
鲭鱼(鲅鱼、马鲛鱼)、
87
鳀鱼
88
大马哈鱼(鲑鱼)、
89
鲽鱼(比目鱼)
91
(三)海洋渔业中的过量捕捞问题
人类海洋渔业的历史悠久,特别是工业文明之后,渔业技术的进步与由于人口增加而增加的对渔业产品的需求是部分经济鱼类的捕捞量大大超过了该类群体的自然生长量,渔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下降,许多近海渔场的资源趋向枯竭,各国对大洋渔业资源的争夺加剧,海洋生物资源的多样化受到严重的威胁。
目前,已有近1/4的海洋资源被消耗,近50%的渔储量被开发至其生物极限水平而濒临耗尽。接近75%的主要鱼类资源已被充分或过量捕捞。据估计,全世界的渔船捕获能力超过鱼类资源的承受能力30%~40%。
世界地理第三章
92
1997年世界主要渔场渔获量
世界地理第三章
93
世界地理第三章
94
世界地理第三章
95
(四)海洋水产增养殖与海洋开发前景
海洋渔业发展非常迅速,而其中海洋水产养殖发展最快。平均每年增长10%。
全世界养殖的贝类有近100种,主要由牡蛎、贻贝、扇贝、蛤子、鲍鱼等。养殖的鱼类目前约100种,养殖对虾近30种,世界虾类养殖产量80%集中在中国和东南亚一带。世界藻类养殖的主要产品有海带、紫菜、裙带菜、江篱、石花菜、麒麟菜等。
目前世界海洋捕捞和养殖的范围只占大洋面积的10%,绝大多数海域尚未开发。世界渔获量的90%来自于大陆架浅海区,各国对大洋和深海鱼类捕捞甚少。在各大洋中,南大洋是世界上尚未开发的最大海洋生物资源基地。大洋性和深海生物资源的开发应该是今后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的主要方向。
世界地理第三章
96
二、海洋矿物资源开发
(一)海洋矿物资源的种类与储量
在地球上发现的百余种元素中,有80多种存在于海洋中。其中能够直接开采利用的有60多种。据估计全球海洋矿物资源达6 000亿亿吨。海洋矿物资源包括容存于海水中的海水矿物资源和赋存于于海底的矿物资源,这里所指的是海底矿物资源。海底矿物资源在不同深度的海域其种类与分布有着很大的差异。
近岸带广泛分布着滨海砂矿,它既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贵重金属和稀有金属矿物。目前世界已探明的有工业价值的滨海矿有20多种。滨海砂矿是未来增加矿产储量的最大潜在资源之一。
在深海洋底的锰结核有以锰为主的30多种元素构成,是公认的具有开发价值的矿产资源,它们不连续地分布在水深2 000~6 000 m的大洋底部,主要集中在北太平洋,号称地球上最大的“金属资源库”。
世界地理第三章
97
(二)世界海底油气资源的分布与开发
从地区分布上看,世界海上油气资源储量主要集中在波斯湾、北海、几内亚湾、马拉开波湖、墨西哥湾、加利福尼亚沿岸海域等几个地区。未探明的油气区主要集中在北极地区、南极地区、非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周围海域。
从各大洋的石油资源分布来看,印度洋的波斯湾是世界石油储量最为丰富的地区,已探明的储量几乎占世界的1/2。大西洋加勒比海的帕里亚湾、委内瑞拉湾等海域是另一个油气资源丰富的地区。大西洋北欧西侧的北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油气产地之一。西非岸外的几内亚湾已经发现了19个油气田,主要分布在达荷美-卡奔达浅海区。太平洋海域的澳大利亚岸外、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的浅海区以及我国的各海区也都是重要的海洋石油产地。
目前海上的石油开采主要集中在水深100 m以内的浅海区,深水区的石油资源甚至比浅水区的储量还要多1倍。因此,随着海上石油资源勘探技术的进步与新油区的不断发现,海洋石油资源开发在世界石油资源开发中地位将进一步提高,海洋将成为世界石油资源的主要供给区。
世界地理第三章
98
世界地理第三章
99
三、海洋能资源开发
海洋能资源的种类及其开发潜力
海洋能是指海洋的自然能量(动能、势能和热能),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温差能和盐度差能等海洋能资源属可再生资源,是人类取之不竭的“能源宝库”,成为21世纪地球能源开发的重要领域。
许多国家都有开发利用海洋能的规划,但由于海洋能开发对技术要求高,前期设备投资大,加之海洋环境复杂、海洋能资源分布存在着密度低等不利方面,海洋能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目前,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潮汐能和波能。
世界地理第三章
100
潮汐能是人类最早开发利用的海洋能资源。潮汐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但是在目前的技术下,只有潮差超过3 m的地方才具有开发的意义。全世界潮差超过3 m的地方约有23处,主要分布在浅海港湾与河口 处。20世纪初,欧、美一些国家开始研究潮汐发电。第一座具有商业实用价值的潮汐电站是1967年建成的法国郎斯电站。 目前,潮汐发电工程正向中型、大型化发展
海洋潮汐能开发
世界地理第三章
101
世界上适于建设潮汐电站的20几处地方,都在研究、设计建设潮汐电站。其中包括: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库克湾、加拿大芬地湾、英国塞文河口、阿根廷圣约瑟湾、澳大利亚达尔文范迪门湾、印度坎贝河口、俄罗斯远东鄂霍茨克海品仁湾、韩国仁川湾等地。随着技术进步,潮汐发电成本的不断降低。
世界地理第三章
海洋潮汐能开发
102
到目前为止,我国正在运行发电的潮汐电站共有8座:浙江乐清湾的江厦潮汐试验电站、海山潮汐电站、沙山潮汐电站,山东乳山县的白沙口潮汐电站,浙江象山县岳浦潮汐电站,江苏太仓县浏河潮汐电站,广西饮州湾果子山潮汐电站,福建平潭县幸福洋潮汐电站等。 以上8座潮汐电站总装机容量为6 000 kW,年发电量1 000万余千瓦时。我国潮汐发电量,仅次于法国、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世界地理第三章
海洋潮汐能开发
103
位于浙江乐清湾的江厦潮汐发电站
104
潮汐能的主要利用方式是发电。利用潮汐能进行发电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 潮汐的幅度必须大,潮高至少要有3米;② 有利的海岸地形。海岸地形必须能储蓄大量海水,并可进行土建工程。
105
潮汐电站发电原理
106
在人类探索海洋波能的种种用途中,最早进行开发研究的就是利用波浪能发电。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包括日本,英国,美国,加拿大,芬兰,法国,德国,挪威,中国等都在研究波能发电,并提出了300多种不同的发电方案。我国波力发电研究成绩也很显著。20世纪70年代以来,上海、青岛、广州和北京的五六家研究单位开展了此项研究。用于航标灯的波力发电装置也已投入批量生产。向海岛供电的岸式波力电站也在试验之中。
海洋波能开发
广东汕尾今年将建立世界首座波浪能发电站
波浪能电站外景
波浪能电站内部
世界地理第三章
107
四、海洋水及其化学资源开发
(一)海洋水资源及其开发
海洋水约占全球总水量的93.7%。但在大多数情况下难以被直接利用。然而,面对日益增加的城市生活用水与工农业生产用水,在世界范围内已敲响地球水资源危机警钟的形势下,开发海水资源已成为大势所趋。海水利用的两种方式:
1. 海水的直接利用
海水直接利用是指用海水代替淡水作工业用水(主要包括冷却、水淬、洗涤、净化、除尘)、农业用水(主要包括海水养殖和海水灌溉)、商业和城市生活用水(主要包括冲厕、洗刷、消防、浴池、游泳等),缓解沿海地区淡水资源的短缺矛盾。
2. 海水的淡化利用
海水淡化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才迅速发展起来的,现在已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重要工业部门。世界海水淡化能力的55%分布在中东;其次是美国,占14.6%;欧洲和亚洲其他地区分别占11.4%和7.9%。
世界地理第三章
108
2.海水的淡化利用
海水淡化,亦称海水脱盐,是指海水通过某些装置和设备处理,除去海水中盐分并获得淡水的过程。 海水淡化可解决一些舰船、沿海缺水地区与岛屿的饮水问题,为巩固国防、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供保障,因而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当然也应该看到,目前的淡化技术还属“贵族技术”,离经济实用仍有很大的距离,因此其大面积推广应用尚需时日。
109
世界上现有20多种海水淡化的技术方法。目前技术纯熟、经济效益较好的海水淡化方法有三种:分别是蒸馏法、电渗析法和反渗透法。
110
电渗析技术是通过不同电性离子交换膜的单一选择透过性能,使海水中电解质盐类的离子发生分离,从而达到海水淡化的目的。 反渗透法是使用半透膜进行海水淡化。即在半透膜容器内的盐水面上施加压力,当压力大于海水渗透压时,容器内的水分子即通过膜面向外渗透,而盐类离子不能通过,从而达到淡化水的目的。反渗透淡化技术能耗小、造价低、脱盐率高,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淡化技术。 蒸馏法是通过将海水加热蒸发,再把蒸汽冷凝得到淡水。这是传统的方法,目前生产能力最大。
111
我国已具备开发大中型海水淡化装置的技术能力。日产1000吨和200吨级电渗析技术海水淡化装置的工艺设计与技术水平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自行开发的多种反渗透法、超过滤法以及蒸馏法淡化装置,也已大量投入运行。
112
海水淡化工厂
113
三种类型:沿海干旱地区淡水供应困难的岛屿和矿区沿海城市
114
(二)海水中的化学资源开发
海水中储有大量的化学物质,储量可观的就有80多种化学元素,其中70多种可以被人类提取利用,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矿产资源库。全世界每年都要从海洋中提取大量的食盐、镁、溴、碘、钾等有用物质,海水素有“液体工业原料”之美誉。
115
海水淡化工厂
制盐工业
盐
碱工业
氯
有关工业
原子能发电厂
海洋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各类溶解盐约48 000万亿t。目前,海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已经成为一个发展趋势。
水
钾工业
钾盐
溴工业
溴
有关工业
海水
浓盐水
镁工业
烧结镁
烧碱
有关工业
氯碱
有关工业
这种综合利用方式不仅能节约开发过程中的能源消费,增加了开发过程中产品输出,还能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它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可行,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重视。
海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图
世界地理第三章
116
盐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也是很多工业部门的原料之一,而海盐又是盐的主要来源之一。 海水制盐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即:盐田法、电渗析法和冷冻法。盐田法历史最悠久,而且也是最简便和经济有效的方法,现在还在广泛采用。
117
我国海盐生产发展很快,现在沿海各省都有盐田。海盐的生产为我国化工工业提供了原料,而且为人民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现在,海盐的生产质量在不断提高,品种也越来越多,用途越来越广,除原盐外,已投入批量生产的有洗涤盐、粉碎洗涤盐、精制盐、加碘盐、餐桌盐、肠衣盐、蛋黄盐和滩晒细盐,并在试制调味盐、饲畜用盐等。因此,海水制盐的前景十分乐观。
118
镁是重要的金属材料,从飞机、船舶、汽车、武器、核设施到信号弹、烟火礼花弹、闪光灯等都离不开镁,而海水则是镁的主要来源。镁在海水中的含量仅次于氯和钠,居第三位。海水中的镁主要以氯化镁和硫酸镁形式存在。世界上一些缺乏陆地镁矿的国家,如美、英、日等国都建有大型海水提镁工厂,这些国家海水提镁的产量占其国家总产量的90%以上。由于海水中提炼的高纯度镁很适合市场的需求,因而海水提镁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119
海水提溴 溴是一种赤褐色液体,它在医药药品、抗爆剂、橡胶工业、感光材料、精炼石油、熏蒸剂、杀虫剂生产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地球上99%以上的溴都储存在海水里,故溴拥有“海洋元素”之美称。溴主要以溴化镁、溴化钠等形式存在于海水中。人们通常可利用制盐的卤水提溴,也可从海水中直接提取溴。 我国已成功地运用空气吹出法在海水中提取溴,并先后在青岛、连云港、北海等地建设了海水提溴工厂,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溴资源。
120
海水提碘 碘是人体中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也是医药、化工、军事工业的重要原料。而碘的主要来源也是海水。 碘虽然在海水中也属于微量元素,但某些海藻可以富集其周围海水中的碘,如海带就含有高达0.5%的碘。故以海藻为原料就可实现间接的海水提碘。 近年来,出于对海洋生物的保护及海藻资源的限制,许多国家开始尝试从海水中直接提碘。如:我国独创了的用吸附剂直接从海水中提碘的方法,为我国的海水提碘开辟了新的途径,同时也提示了今后海水直接提碘的发展趋势。
121
五、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与海洋运输业
(一)海洋空间资源利用方式
现代海洋空间开发是指为了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的需要,把海上、海中、海底和海岸带的空间用作交通、生产、储藏、军事和娱乐场所的海洋开发活动。
海洋运输空间开发
海洋运输空间开发的传统领域是建造海港和开凿沟通海洋运输的运河。20世纪后半叶,海洋航运空间开发开始向多功能、立体化方向发展。
海洋生 活与生 产空间开发
20世纪后半叶,海上空间的开发加强了生产或生活空间的综合开发,包括海上城市、海上工厂以及海上娱乐设施的建设等。
储藏和倾废空间开发
海洋储藏基地是指在海中储藏石油、矿石、粮食、核燃料等物资的设施。海洋不仅提供了浩大的空间资源,同时它还有很大的环境自净能力。海洋倾废就是利用海洋所具有的这两方面特点,来处理各种垃圾。
世界地理第三章
122
海底隧道
为了沟通海峡、海湾之间的交通联络,克服水面轮渡费时和易受天气影响的矛盾,很多国家开始兴建海底隧道,海底隧道也已成为全球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最长的海底隧道是日本的青函海底隧道,53.85千米。
123
124
125
126
跨海大桥
127
美国金门跨海大桥
128
129
131
海上机场
海上机场的建造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填海式、浮动式、围海式和栈桥式。
132
长崎
关西机场
134
人们可以通过在海底铺设电报、电话电缆及可传输多媒体信息的光缆来实现洲际间的信息交流。近年来,用于互联网传输的海底电缆也已逐步开通。正是由于海洋的通信空间功能使得全球人类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了解得到空前的提高。 通过铺设海底电力电缆还可以实现跨海电力输送。新西兰电力资源较少的北岛就通过海底电力电缆而得到补充的,而我国一些海岛的电力也是借助海底电力电缆来实现调度的。因此,海底电力输送空间为区域资源的再分配提供了帮助 。
135
2. 海洋生活与生产空间开发
在海洋中开发人类的生活空间主要有两种方式,其一是通过建造海上人工岛来拓展人类的生活空间;其二是通过围海造地来增加生活、娱乐空间。如荷兰通过浇筑拦海大堤将须德海湾与海洋隔开,并将湾内的海水抽出,从而为该国人民增加生活空间。 海洋因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还可开发成多姿多彩的海上娱乐场所,如今能为人类提供生活、休闲、娱乐的海底村庄、海上城市、海洋公园、海滨浴场、海上运动区等现代海洋工程开始逐步登上历史舞台,可以断言,21世纪人们的生活、娱乐方式也将发生巨大的变革。
136
海上人工岛
137
香港通过围海修建迪斯尼乐园
138
139
140
为了降低运输成本、节约陆地空间及减少对人口相对集中的陆地环境影响,人类开始将一些工厂移至海洋。如在海底石油资源丰富的地域建造海上能源加工基地(海上火力发电厂、海上石油冶炼厂等);在城市周边海域建造海水淡化工厂等;而在一些土地面积短缺的国家和地区甚至通过围海造地的方式建立一些生产、生活基地,荷兰、日本就是最典型的国家实例。 在21世纪,随着海上电站、工业人工岛、海上城市、海上石油城、海上工厂、围海造地、海洋牧场等海洋生产空间的建成,人类的生产空间布局将发生巨大变化。
141
142
3.储藏和倾废空间开发
远离居民区的海底空间因其具有温度低且变幅小等特点而适宜存放石油、天然气、炸药等易燃易爆的危险品,此外,海底还可修建仓库用于储备大米、小麦等易霉易腐的食品。现在,建设海底货场、海底仓库、海上油库、海洋废物处理场等已成为海洋空间资源综合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美国、挪威、日本等国家都在周边海域修建了许多海底油库。除海底外,海上也可以作为储藏空间,美国就在离波斯湾海岸100千米的海上建造了一个无底的贮油罐。
143
144
水下实验室
145
施放水下实验室
146
水下实验室潜入海底
147
(二)世界海运业发展现状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之间,是世界商船队快速发展的时期。近年来,这种增长趋势有所减缓,在20世纪90年代最后几年里,其增长速度保持在1.3%~2.3%,且逐年下降。目前,世界航运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集装箱运输规模的迅速扩大。
海洋运输是海洋空间资源开发的传统领域,同时也是现代海洋产业中的支柱产业。目前国际贸易运输量(以吨计)70%左右和货运周转量(以吨千米计)的90%以上都是通过海洋航运完成的。
集装箱运输
世界地理第三章
148
自从出现集装箱以来,世界海运业发展迅速。80年代,能装运3000 个集装箱(货柜)的货船已让人刮目相看了,如今能装运6600个集装箱的大型货船比比皆是。专家们认为。随着贸易的开放和发展,世界海运事业将迎来新的春天。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海运大战中,欧洲利用其经济实力,不断扩充船队,提高港口装卸能力。近10年间,西欧大西洋海岸的10个主要港口的装运能力从660 万个集装箱增加到2240万个集装箱。拉美国家也不甘落后,努力改造港口设施,提高装卸周期,降低服务成本,争夺货源。1999年,巴西各大港口共装卸了198.8万个货柜,名列拉美首位;巴拿马装卸117.5万个货柜,居拉美第二。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每年装运20万个货柜以上的港口有20个。
149
从1980年到1995年,东亚及东南亚地区集装箱的港口吞吐量占全球的比重从25%增加到41%。目前全球前20位的集装箱港口中,东亚及东南亚地区港口吞吐量所占的比重达到78.52%。由于目前北美、欧洲的大型船舶公司纷纷涉足亚太地区集装箱航运市场,可以预料,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亚太集装箱航运市场将是世界航运业争夺的主要市场。
150
集装箱运输:也称之为箱运化运输。它是集装箱作为运输单元进行货物运输的一种新型运输形式。便于港口作业机械化,提高装卸效率,缩短船舶在港时间, 加快船舶周转率,节省包装费用,减少货损,有利于不同交通线路和运载工具的衔接,开展门到门运输。
151
2.5、5、10、20、30T/20/40英尺
152
深圳盐田港: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600万标箱
153
154
第三节 大陆架的资源开发与海洋环境保护
一、大陆架的生态经济意义
大陆架的形成经受了大陆与海洋的长期相互作用。加之其靠近陆地,接受了大量的陆地河流带来的有机质。因此这里蕴育着巨大的海洋生产力。
大陆架是海洋生物的富集区
大陆架的沉积盆地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大陆架是海底砂矿的产区
大陆架资源丰富,开发便利。目前,几乎所有的海洋开发活动都集中于大陆架区域,因此,这里也成为人类对海洋影响最为深刻的区域。
大陆架
世界地理第三章
155
二、大陆架的开发与管理
(一)海上“圈地运动”的兴起
20世纪中叶以前盛行“自由海洋”的信条, 1945年9月28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布了《关于大陆架的底土和海床的自然资源政策的第2667号总统公告》,向国际社会宣布“处于公海下但毗连美国海岸的大陆架,深度大约在200 m以内的底土和海床的自然资源属于美国,受美国的管辖和控制”。美国的这一举动是对“自由海洋”信条的第一次挑战,很快就得到其他沿海国家的纷纷响应。从而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沿海国家扩大海洋管理范围、捍卫海洋资源权利的浪潮。
(二)大陆架制度的确立
1982年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对大陆架的界定做了重新修正,正式确立了大陆架制度。该《公约》于1994年正式生效,到1998年止,全世界已有127个国家或区域实体签约并批准生效,是目前为止最具影响的海洋法。但是,因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要兼顾各个国家的利益和要求,还有许多不完善和不明确之处。 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例如,在封闭或半封闭的海域,周边国家主张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就可能存在着重叠,还有一些岛屿主权争议和渔业资源分配等问题,这些都有可能成为相邻国家关系紧张,甚至引发国际冲突的新的因素。因此,相邻国家间管辖海域划界和海洋权益,要求有关国家本着友好协商的精神,予以公平合理的解决。
世界地理第三章
156
钓鱼岛之争
地理位置:钓鱼列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总面积6.3 km2 ,该列岛包括一个面积为4.3 km2的主岛-钓鱼岛和周围的四个小岛和三个小岛礁。钓鱼列岛位于台湾东北220 km处,东西分别距中国大陆和日本冲绳360 km。从地质结构上看是属于台湾的大陆性岛屿。 历史归属: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我历代政府都对此岛拥有主权。二战结束后,美国长期占领该岛。1972年,美国向日本归还冲绳时,竟将钓鱼岛一并交给日本。此后,日本一些极端分子强行登岛,对钓鱼岛进行实际上的控制。 由于一些历史的因素,钓鱼岛主权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再加上在1967年,一个联合国专家小组就发现在钓鱼岛附近的海底下蕴藏了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 ,估计有 (30~70)x108 t,可以和整个中东地区的石油蕴藏量相比。此后,日本的右翼极端人士先后在钓鱼岛上建立灯塔,而中国民间的保钓人士也两次登岛,宣布中国应该对该岛实施主权。钓鱼岛的主权之争在日本与中国之间逾演逾烈,造成了两国的关系紧张,目前这个问题还没得到解决。
世界地理第三章
157
158
159
中国日本东海大陆架之争 2004年6月22号,在青岛一个东南亚国家的高层会议上,中国外长李肇星向日本外相川口顺子提出,中日双方或者能够共同开发这片目前还存有争议的土地。当时日本方面就回绝了。 日本产业大臣中川昭一跟着宣布,7月11号日方要派遣一个考察团考察东海海底地质结构。这就是事情的来龙去脉,关键问题就在于中日双方对东海地区的海底的大陆架到底如何划分,存有争议。 大陆架就是大陆领土的自然延伸,大陆领土延伸到海底叫大陆架。东海地区是中国、日本,还有韩国三个国家环绕的一个地区。虚线是日本划定的地方,就是以日本跟中国陆地对等的距离,拿日本的话来说是日中的中间线。中方坚持的原则是大陆架自然延伸的原则,这是1969年以后国际法庭正式确认的大陆架原则。 在琉球群岛附近冲绳海槽跟日本划虚线的,所谓中日中间线地区,是有争议的。事实上日本虚线是中国不承认的,但即便退一万步,我们承认中间那个虚线,在虚线左面的部分毫无争议的是中国的领海,只不过在虚线和冲绳海槽中间那个部分是有争议的地区。这也涉及到中日两国在东海大陆架的争议,事实上也涉及到钓鱼岛的争议。 日本是一个资源非常贫乏的国家,假如说它这么一划,就把中国原来的大陆架相当一部分划为日本了,就能够占有这65万平方公里,超过他本土面积的1.7倍,那日本从此就可以成为一个资源大国。 事实上,中方立场就是按照大陆架自然延伸的准则。1969年以后,因为当时德国、丹麦、荷兰也为一个围绕着北海大陆架自然延伸而发生冲突,后来一直闹到国际法院,国际法院最后判决大陆架自然延伸准则完全确立。
160
162
(三)海岸带管理
海岸带历来是海洋开发活动最为活跃的海域,也是各国海洋管理的重要领域。
世界范围的海岸带地区的生态系统退化的原 因
海岸带地区的开发活动,改变了海岸地区的植被类型与生境
海岸地区的水体污染,使海岸带区域承受了巨大的环境负担
近海渔业过度捕捞,改变了海岸生态系统的种群结构并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变化威胁海岸带地区安全
海岸带管理的主要任务是解决生境丧失、水质下降、水文循环变化、海岸资源枯竭、海平面上升、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
世界地理第三章
163
三 、海洋污染与环境保护
(一)海洋污染及其危害
海洋污染的特点:污染源多、持续性强、危害大、扩散范围广和控制难度大。
海洋污染的主要来源:陆源与海岸带开发污染、大陆架钻探与深海采矿、海洋倾废、船源污染以及大气污染等。
海 洋 污 染 物
种 类
石油污染是海洋污染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全世界进入海洋的石油污染多达三四 百万吨
重金属污染全世界每年进入海洋的汞约10×104 t,铜约25×104 t,铝约30×104 t,锌约 390×104 t
进入海洋中的固体废物,有些是通过江河自然排入的,有的是人们在海上或海滨活动中无意丢弃的,有些是专门用船只把垃圾从 陆地运往海上的
有机物污染与赤潮是近岸最普遍的污染现象。有机物分解后使海水出现富营养化,加快了海水中某些海藻的生长,从而导致赤潮产生
放射性污染源于大量向海洋中倾泄核废料、核潜艇的海上失事等海洋放射性污染破坏了海洋的生态系统
世界地理第三章
164
1.石油污染 石油污染是海洋污染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全世界每年进入海洋的石油污染多达三四百万吨,其中2/3来自陆地,1/3则是海上运输、开发中的溢油污染。 石油进入海洋后首先在海面形成油膜,改变了海水的理化性质,妨碍海面与大气之间的空气交换,严重时致使海洋生物窒息死亡。海水中的石油能影响海洋中—生物的正常代谢,引起海洋生物的各种病变,也能导致大量鱼卵和幼鱼死亡。海鸟则会因羽毛被石油粘住而无法飞行,坐以待毙。
165
2011.7
167
168
169
2.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污染也是严重的海洋污染问题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每年进入海洋的汞约10X104t,铜约25 X104t,铅约30x104t,锌约390X104t。这些巨量的重金属年复一年地流人海洋,并随食物链传递、富集,对海洋生物造成的灾难是空前的。某些海洋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比周围海水高出几到几十倍,人们食用这种海洋生物后便会发生中毒现象。
170
3.有机物污染与赤潮 有机物污染是近岸沿海最普遍的污染现象。有机污染物进入海水中,被需氧微生物分解,结果消耗海水中的大量溶解氧,使海洋动物窒息而死。有机物被分解后产生大量过剩的营养盐类,使海水出现富营养化,加快了海水中某些海藻的生长,从而导致赤潮发生。赤潮不仅能分泌有害物质,毒害其他水生生物,而且当大量的赤潮藻类覆盖海面,也会导致其下面的其他生物得不到正常生长发育所需阳光,如果赤潮持续时间长,就会引起低层生物的大量死亡。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4.固体废物污染 进入海洋中的固体垃圾无所不有。其中有些是通过江河自然排入的,有的是人们在海上或海滨活动无意丢弃的,有些是专门用船只把垃圾从陆地运往海上倾倒的。其中塑料垃圾对哺乳动物、海鸟、海龟和甲壳类生物构成很大危害,常因被误食或缠身而致死。固体垃圾污染除给海洋生物造成危害外,还会给优美的海滩和海面大煞风景,海洋环境的旅游和美学价值大大降低。
179
5.热污染 沿海地区的某些工厂排出的冷却水比周围海域水温高,不仅会影响海洋生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也会使海水的理化性质发生相应的变化,如随着水温的升高,溶解氧的含量将不断减少。而水温的升高,又促进水中的有机物分解,增加溶解氧的消耗,最后海水中溶解氧的降低必然会导致大量的海洋生物死亡。
180
6.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污染源于大量向海洋中倾泄核废料、核潜艇的海上失事等。据估计,目前全球海洋已被2000万居里以上的同位素污染了。在许多海洋动物体内,锶—90,铯—137这两种同位素已达到可检测浓度。海洋的放射性污染一方面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同时还将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体,增加人类癌症和白血病的发病率。
181
(二)海洋污染调查与海洋监测
◆海洋污染调查与监测是通过定期测定海洋环境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及其他指标,获得全面、系统、长期的资料,掌握海洋污染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使得当海水或特定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超过“标准”时发出警报。◆海洋污染监测的载体一般分为水质监测、底质监测和生物监测。◆海洋调查与监测的常用的方法有现场取样和室内分析。20世纪70年代初,遥感技术开始应用于海洋污染监测。
世界地理第三章
182
(三)国际社会保护海洋环境的努力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关于海洋环境保护的义务: 沿海国家有权在其领海范围内采用本国的环境保护标准并实施海洋污染 控制;沿海国家在其专属经济区内有义务预防、控制源于其管辖区的各 种污染。对于外国船只的海洋污染行为,沿海国家不能按其本国法律, 而应遵守《公约》或其他国际法规则予以约束。 船舶注册国有义务依本国法律约束其注册船只在任何海域所造成的海洋 污染行为,即使这些船只处于本国主权管辖范围以外或公海区域。 外国船只进入的港口国家,可以采用本国或其他可应用的国际法约束进 入船只的污染行为。 国际海底区域的开发活动的环境影响由国际海底管理局(ISA)来进行 评价。由开发商或合同者所在国负责其产生的环境损害。 自1982年的《公约》出台以来,国际社会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许 多重要进展。特别是关于不同来源的海洋污染预防措施,或以法律捆绑 协议或以行动纲领等形式,极大地推动了海洋环境保护事业。
世界地理第三章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THE END!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教课课件ppt,共5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基础清单,经济动物,大陆架,深海沉积物,海上生产生活,海岸带,工农业,海洋环境,环境保护,名师助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授课课件ppt,共33页。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课堂教学ppt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典例1,典例2,学法指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