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地理微专题复习训练——传统民居建筑与自然地理环境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77813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届高三地理微专题复习训练——传统民居建筑与自然地理环境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77813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届高三地理微专题复习训练——传统民居建筑与自然地理环境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77813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届高三地理微专题复习训练——传统民居建筑与自然地理环境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届高三地理微专题复习训练——传统民居建筑与自然地理环境,共7页。
2021届高三地理微专题复习训练——传统民居建筑与自然地理环境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在川西和滇西北横断山区,藏族传统民居是人类适应环境的产物,其房屋四周墙壁多用毛石垒砌,最厚处甚至达1米,大多数墙壁上薄下厚,墙壁开窗甚少,整面墙呈梯形,依山而建者,内坡仍为垂直。单座建筑占地不大,但常为多层建筑,底层可以作牲畜的圈,二层可以做人的居室、储藏室等,三层可以作经堂,供佛像、点酥油灯等。据此完成1~2题。1. 该地房屋墙体厚,开窗少的主要原因是A. 石材原料充足 B. 防风控温 C. 宗教信仰的影响 D. 挡雨防水2. 与该地民居单座建筑占地不大,但常为多层建筑相协调的自然条件是A. 寒冷的气候 B. 视线不广,登高望远C. 地质稳定 D. 平地少,向空中发展【答案】1. B 2. D【解析】1. A. 石材原料充足是墙体采用石材的原因,与墙体厚度和窗户大小没关系,A不对。B. 横断山区高寒、昼夜温差大;10月-次年4月为风季,风大;因此房屋墙体厚,开窗少是为了防风控温,B对。C. 当地传统民居是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没有特殊的宗教信仰影响,C不对。D. 房屋墙体厚度主要受到温度的影响,受降水影响较小,D不对。故答案为B。2. A.寒冷的气候与建筑单体占地面积大小、建筑层数多少没关系,A不对。B.该地位于横断山区,海拔高,不需要因为登高望远而建造多层建造,B不对。C. 横断山区位于板块交界处,地质不稳定,C不对。D. 横断山区地形起伏较大,平地少,向空中发展,因此形成单体占地面积小,多层发展的建筑形式,D对。故答案为D。我国传统民居以砖、木建筑为主,而在我国东南沿海某海岛上流传着“平潭岛,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谚,这里有一种奇特的传统民居,以岛上特有的花岗岩、火山岩为主体材料,屋顶石块压瓦片,窗户一律开小窗。当地人称之为石厝(如下图)。 读图,完成3~4题。3. 该海岛 A. 原始森林茂密 B. 属珊瑚岛 C. 河流短小 D. 土壤肥沃 4. 石厝“屋顶石块压瓦片,窗户一律开小窗”的主要目的是A. 防泥石流 B. 防大风 C. 防沙尘暴 D. 防地震 【答案】3. C 4. B 【解析】 本题组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及综合分析能力。3. 该海岛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森林多为次生林;该海岛多花岗岩和火山岩,因此不属于珊瑚岛;该海岛位于东南沿海,降水较多,有短小河流发育。4. 由材料可知,“风沙满地跑”说明该海岛多大风,“屋顶石块压瓦片,窗户一律开小窗”可以有效抵御大风天气。 中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草覆顶,建造的传统民居远看像船底,因而被称为船形屋(见下图)。据此回答5~6题。5. 该传统民居最可能位于 A. 青藏高原 B. 黄海沿岸 C. 海南岛山区 D. 东北平原6. 该传统民居能够反映当地的环境特点是 A. 高寒缺氧 B. 潮湿、多虫鼠 C. 多火山、地震 D. 干旱缺水【答案】5. C 6. B【解析】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地理图文信息和运用所学区域地理、自然地理等知识的能力。5. 结合材料“居民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可知竹子为当地生长的植物,而竹子的生长区域主要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北方温带地区有少量竹子分布但普遍矮小不能用作建筑材料。青藏高原为高寒区,黄海沿岸北部和东北平原为温带地区,热量条件较差,竹子难以生长,而海南岛属热带地区热量条件好,故选C。6. 观察图中信息,竹片地板下有30-40厘米的中空区域,将房子架高有利于减轻室内湿气和减少地面虫鼠危害,说明当地潮湿、多虫鼠,B对,房屋的这一设计不能起到减轻寒冷的作用,也不能防地震、干旱,A、C、D错。半边房(下图)是陕西关中地区的特色民居之一,当地盛传“乡间房子半边盖。省工省钱省木材,遮风避雨又御寒,肥水不留外人田”的说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 半边房门前种植落叶阔叶树可能是为了A. 春季防风固沙 B. 夏季遮荫纳凉 C. 秋季截水增湿 D. 冬季挡风遮雨8. 北京时间12:48,该房屋的影子朝向正北,则该房屋的经度大约是A. 108°E B. 132°E C. 102°E D. 108°w【答案】7. B 8. A 【解析】7. 陕西关中地区位于我国北方温带季风区,夏季高温炎热,冬季寒冷干燥。夏季为了降温,门前多种植树冠较大的阔叶树,可以起到遮阴纳凉的作用。故B正确。8. 本题考查地方时的计算。该地当影子朝向正北时,说明太阳朝向正南,此时地方时为12:00,北京时间为12:48,说明该地比120°E地方时晚48分钟,1°=4分钟。所以该地经度为108°E。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俄罗斯族主要聚居在新疆西北部、黑龙江北部和内蒙古东北部。木刻楞房(如图)是俄罗斯族典型的民居,木刻楞房主要是用木头和手斧刻出来的。修建木刻楞房的第一步是打地基,石头垫底,水泥浇灌,墙壁宽厚;第二步就是搭建,粗木置低层,一层一层地叠垒,且地基与木材之间、木材与木材之间以苔藓镶嵌。据此完成9~11题。9.在木刻楞房的建筑结构中木材之间垫苔藓的主要目的是A.防风 B.防震 C.防潮 D.防紫外线10.木刻楞房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产物,最主要的表现是A.建筑结构,突出地域特点 B.建筑材料,源于就地取材C.建筑方法,融合民族风情 D.建筑风格,体现文化兼容11.俄罗斯族聚居地颇具代表性的运动项目是A.垂钓、赛龙舟 B.滑雪、滑冰 C.射箭、扭秧歌 D.赛马、赛牦牛【答案】9.A 10.A 11.B【解析】9. 木材与木材之间垫苔藓,使房屋更加严紧,主要目的是防风,阻止室内外空气对流,从而达到冬暖夏凉的目的,A对;俄罗斯族主要在我国北方地区,与地震多发区并不吻合,B错;俄罗斯族聚居地气候寒冷,降水量相对较小,潮湿现象不突出,C错;俄罗斯族聚居地紫外线辐射相对较弱,D错。10. 木刻楞房的建筑结构中,尖顶防积雪、厚墙可隔热、垫层能保温,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A对;建筑材料以石块、木材、苔藓为主,虽源于当地,但并不能证明这些材料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B错;建筑方法,有民族风情的特点,建筑风格,也有可能体现文化兼容的特点,但民族风情、文化兼容不属于人与自然和谐的产物,C、D错。11. 俄罗斯族大部分生活在北方气候寒冷地区,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滑雪、滑冰颇具代表性,B对;赛龙舟主要盛行于我国南方水乡,A错;受自然条件影响,俄罗斯族体育运动项目一般较激烈,而扭秧歌运动幅度相对较小,C错;赛马是蒙古族主要的运动项目,D错。日本本州岛白川乡合掌村内现保存合掌造建筑100多栋,合掌造是日本农村传统民居的一种建筑方式,为木造建筑,不用一根钉子,屋顶以茅草覆盖,屋顶十分陡峭,合掌村规定建筑、土地、耕田、山林、树木“不许贩卖、不许出租、不许毁坏”的三大原则。下图为白川乡位置示意图和合掌造实物图。读图完成12~14题。12. 下列地理现象与白川乡合掌村合掌造屋顶十分陡峭相关的是A. 降雨量大 B. 降雪量大 C. 多火山、地震 D. 多洪涝灾害13. 合掌造的建材以轻质木头和干茅草的最主要原因是A. 本区缺少石料,但木头和茅草丰富B. 该村落建筑技术落后C. 减少地震造成的财产损失D. 美观大方,便于发展旅游业14. 合掌村规定三大原则的主要目的是A. 保护原貌,发展旅游业 B. 位于农村,利用价值低C. 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 D. 当地居民思想落后【答案】12. B 13. C 14. A【解析】12. 图中显示,白川乡位于本州岛西侧,冬季西北季风经海洋增湿后,到达本州岛后,遇到岛上山地阻挡,形成丰富的降雪,雪的流动性较差,合掌村合掌造屋顶十分陡峭有利于积雪下泄,选项B符合题意。雨的流动性较好,为了雨水下泄不需要屋顶十分陡峭,因此屋顶陡峭不是因为降雨量大,排除A。多火山、地震和多洪涝灾害,与屋顶陡峭没有关系,排除C、D。13. 日本群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边界,多地震,地震发生导致建筑物倒塌时,合掌造的建材以轻质木头和干茅草为主,导致的伤害和财产损失较少,选项C符合题意。本区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石料并不缺少,但对植被保护要求很高,A不符合题意。材料信息表明,该建筑不用一根钉子,说明该村落建筑技术先进,B不符合题意。材料信息表明,合掌造是日本农村传统民居的一种建筑方式,最初并不是用来发展旅游业的,而是用来居住的,D不符合题意。14. “不许贩卖、不许出租、不许毁坏”三大原则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合掌造原貌,作为独特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增加旅游收入,选项A符合题意。如果利用价值低,就不需要用三大原则来保护它,选项B不符合题意。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和当地居民思想落后都不是合掌村规定三大原则的目的,选项C、D不符合题意。下图所示地区有地域特色鲜明的传统民居“蜂巢屋”,一般由3至4个相连的土塔状建筑构成,是当地人利用茅草和泥土筑造而成。这样的民居,既克服了当地物资缺乏,又适应了当地气候特点,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民居。据此完成15~17题。15. 蜂巢屋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民居,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A.沙漠广布 B.森林覆盖率低 C.全年气候干旱 D.河湖众多16.“蜂巢屋”的墙体厚达80厘米,推测其主要原因A.夏季隔热,冬季保温 B.墙体坚固,稳定性好C.抵御夏季的雨水 D.防御冬季的风沙17. 蜂巢屋作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吸引了很多游客,从气候角度分析,最适宜的游览时间A.11~12月 B.7~8月 C.4~5月 D.1~2月【答案】15. B 16. A 17. C 【答案】15. 由图可知,该地地处地中海东部属于地中海气候,地表不可能沙漠广布,A项错误;地中海气候冬雨夏干,不可能全年气候干旱,C项错误;该地区整体降水较少,不可能河湖众多,D项错误;该民居是当地人利用茅草和泥土筑造而成。这样的民居,既克服了当地物资缺乏,又适应了当地气候特点,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民居,因此该地森林覆盖率较低,物资缺乏,因此采用茅草和泥土筑造,B项正确。16. 该地地处地中海东部,应属于地中海气候,该地应具有“夏季炎热,冬季多雨,春秋多风沙”的气候特点。“蜂巢屋”的墙体厚达80厘米,厚墙可以阻隔夏季阳光,使得室内较为凉爽,还能阻挡冬季冷空气,室内降温慢,A项正确。17. 蜂巢屋地处地中海东部,属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游客要去此地旅游应选择在春秋季节,此时气候较为适宜,因此选项中4~5月较为合适,C项正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备战2023高考】地理微专题讲与练——考点43《民居与地理环境》检测题(含解析)(新高考专用),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二轮专题训练 专题9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届高三地理微专题复习训练——湿地,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