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全册精品教案合集(含优质课件)(统编版小学语文)练习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全册精品教案合集(含优质课件)(统编版小学语文)练习题01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全册精品教案合集(含优质课件)(统编版小学语文)练习题02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全册精品教案合集(含优质课件)(统编版小学语文)练习题03
    还剩3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全册精品教案合集(含优质课件)(统编版小学语文)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全册精品教案合集(含优质课件)(统编版小学语文)练习题,共37页。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围绕“田园生活”这一主题,编排了《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三月桃花水》4篇课文。文章语言优美,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乡村的景色和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乡村生活的赞美之情。《古诗词三首》生动地再现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田园风光图;《乡下人家》描写了自然和谐、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天窗》描写了乡下屋顶上小小的天窗带给孩子们的美丽、神奇的想象;《三月桃花水》抒发了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课时
    教学目标
    古诗词三首
    2
    1.认识22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40个字,正确读写3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词三首》。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4.积累优美的句段,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
    5.自主阅读《三月桃花水》,感受春天的美景和勃勃生机。
    乡下人家
    2
    天窗
    2
    三月桃花水
    1
    习作
    2
    1.转述时要注意人称的转换,弄清要点,不要遗漏主要信息。
    2.把“我的乐园”介绍给同学,表达出自己快乐的感受。
    1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2.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策略
    1.朗读入意境
    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先引导学生熟读诗词,再借助文字让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感受古诗词语言的魅力。
    2.想象入情境
    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再创设情境,引导想象,入情入境。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1课时
    《宿新市徐公店》

    ▶课时目标
    1.认识“徐、篱、疏”3个生字,会写“宿、徐、篱、疏”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宿新市徐公店》,背诵、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导入新课,理解诗题
    1.出示导语,明确单元主题。
    (1)课件出示单元导语。
    (2)师指名读;生齐读。
    (3)师导入: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单元的课文,走进乡村,去感受惬意、闲适的田园生活吧!
    2.导入新课,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师引导: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一课《古诗词三首》。(课件出示《古诗词三首》)
    (2)明确本节课目标:学习第一首古诗,认识一位诗人。
    3.看图引入,知晓作者。
    (1)课件出示初夏荷塘图片,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中的景色。
    (2)师引导:图中的景色让你想起了哪一首古诗?谁能背诵给大家听?
    (3)师指名背诵。(相机出示课件《小池》)
    (4)师引导了解作者:大家还记得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预设:杨万里)
    4.揭题并板书诗题,学习诗题中的生字。
    (1)师引导:杨万里是我们熟悉的诗人。今天,我们就跟随他的脚步,去欣赏暮春时节的乡村景色。
    (2)板书诗题:宿新市徐公店。
    (3)学习“宿、徐”。
    ①师指名认读“宿、徐”,相机正音。(“宿”读平舌音)
    ②师指导书写“宿”:上下结构;上面的“宀”要包住下面的“亻”和“百”;下半部分的“亻”窄一些。
    (4)解析题目意思。
    ①师引导:你在哪里见过“宿、徐”这2个字?你知道它们的意思吗?
    ②生交流。
    示例1:我在招牌上见过“宿”,它是住宿、投宿的意思。
    示例2:我们班的同学中就有姓“徐”的。
    ③师相机引导生理解“徐公”的意思。(一位姓徐的老人)
    ④师引导:谁能说说诗题的意思?
    ⑤示例:投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
    5.指导读诗题。
    (1)师引导: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意思读出诗题的正确节奏。
    (2)师指名读。(相机出示课件指导:宿/新市/徐公店)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原有知识,以此为兴趣点,引入新诗的学习。而让学生把诗题生字的学习与生活经验相联系,能激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树立识字意识,同时也降低了诗题的理解难度。
    板块二 看图初读,了解大意
    1.故事引导,感受诗意。
    (1)师引导:那一天,杨万里吃过午饭,走出客房,在徐公店附近漫步,欣赏周围的自然景色。他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本中的诗句,把生字圈出来,把诗句读正确。
    (2)生自由读诗,边读边圈出生字。
    (3)朗读诗句,学习读写“篱、疏”。
    ①师指名朗读,相机正音:“疏”读“shū”。
    ②课件出示写在田字格中的“篱、疏”。
    2.初读课文,了解景物。
    (1)师引导:下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句,边读边想,诗人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请在诗句中做上记号。再看看文中的插图,说说图中有哪些景物。
    (2)生自由读,边读边思考。
    (3)示例:诗句中写到的景物有“篱”“树”“菜花”“儿童”“黄蝶”“径”。
    (4)师引导看插图,指导理解“篱落”“树头”。(板书:篱落树头)
    (5)引导理解“径”。
    ①师引导:我们学过的《山行》中有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回顾一下,这里的“径”是什么意思?
    ②预设:小路。
    ③师引导:“篱落疏疏一径深”中的“径”也是小路的意思。(板书:一径深)
     3.生再读诗句,注意读通顺。
    【设计意图】从诗中找景,再看插图理解,能使学生快速进入诗中所营造的意境,领略诗中风光,在潜移默化中习得学习方法。
    板块三 吟吟诵诵,渐入意境
    1.联系诗句,想象画面。
    (1)师引导:这些景物分别是怎样的呢?请联系诗句大胆地说一说想象到的画面。在说之前,同学们可以想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诗中所提到的景物。
    课件出示:
    ( )的篱落 ( )的小径 ( )的儿童
    ( )的蝴蝶 ( )的菜花 ( )的树
    (2)生自由交流,大胆想象。
    2.诵读诗句,理解诗意。
    (1)生诵读诗句。师引导:诗句中分别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谁来说一说?(提示:借助注释引导生理解“疏疏”;联系诗句“花落知多少”,理解“花落”;“走”在古时指的就是跑;“无处寻”中的“无”,可引导生回想诗句“荷尽已无擎雨盖”“泉眼无声惜细流”等诗句中“无”的意思来理解)
    (2)生交流。
    3.指导朗读,读出节奏。(出示课件)
    (1)师引导:七言诗的节奏一般根据它的词义来划分,划分时注意保持词语的完整。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这首诗应该怎样读?
    (2)师指名读。
    (3)正确划分节奏。(出示课件)
    (4)生自由朗读;师指名读;生齐读。
    4.想象诗的意境。
    (1)师引导:读着读着,我们仿佛跟随诗人杨万里欣赏到了田园风光,你的眼前仿佛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2)示例: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幽深的小径,小径旁的树上刚刚长出来的叶子还没有形成树荫。儿童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蝶儿飞进菜花丛中就再也找不到了。(相机板书:儿童追黄蝶菜花)
    (3)创设情境朗读。
    ①师指导:看着这样的景色,这样的情景,诗人杨万里会想些什么,会有什么感受呢?
    ②生大胆想象交流。师相机引导生朗读自己最喜爱的、感受最深的诗句。
    ③配乐读诗。
    师:这是诗人的感受,更是大家的感受,请同学们随着音乐诵读古诗,读出自己的感受。(课件播放古筝曲)
    ④指导背诵。师:我们一遍又一遍地诵读着诗句,那些画面,那些文字,相信早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谁能背诵给同学们听听呢?(师指名背诵)
    【设计意图】入意境、悟诗情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行为,在交流中强调情感的激发,让学生与诗人的情、诗句的境形成共鸣,因此我安排了说诗意、入诗境、悟诗情三个环环相扣的步骤。
    板块四 创编故事,默写古诗
    1.展开想象,根据诗意创编故事。
    (1)师引导:虽然这首诗只有28个字,但它描绘的不止一个画面。想象一下那个追蝶的孩子脸上的表情,黄蝶停停歇歇的情境,孩子的想法与做法,然后说给大家听听。
    (2)四人小组编故事,互相评议;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
    这时,从小路的远处跑来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他正在追赶一只黄色的蝴蝶。黄蝶儿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好像在与他捉迷藏。过了一会儿,黄蝶儿大概也飞累了,它停了下来,歇在路旁的篱笆上,小男孩也停住了脚,一边紧盯着蝴蝶,一边用袖子去擦脸上的汗珠。这时诗人仔细地打量起眼前的小男孩:圆圆的脸上嵌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透出他的天真和可爱。淡紫色的短褂、蓝色的长裤在暮春的田野里显得更加艳丽。只见小男孩双手一拢,猛地朝蝴蝶扑去。可是还没等他把手合拢,那蝴蝶已机灵地扇动翅膀,飞进油菜花丛里,再也找不到了。看着那一片金黄的菜花,小男孩非常懊恼,满脸失望。他在菜花丛旁站了一会儿,又蹦跳着跑开,去寻找新的快乐了。
    (3)生评议。
    2.默写古诗。
    (1)师引导:同学们的想象力多么丰富啊!这样美好的画面诗人仅仅用了28个字就描绘出来了。赶快把这首古诗默写下来吧!
    (2)生自由默写。
    (3)师展示生默写的古诗,集体评议。
    3.课堂小结。
    师:一首诗,就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就是一幅和谐的画卷。像杨万里这样热爱田园生活的古代诗人还有很多很多,下节课我们再接着学习。
    【设计意图】诗句的学习并不只是了解一首诗的内容,而是以诗为媒介展开听、说、读、写的训练。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深化诗的意境。另外,课内默写有利于了解学情,方便开展下节课的教学。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课时目标
    1.认识“杂”字,会写“杂、稀”等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3.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导入,初读感知
    1.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检查复习。
    师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的《宿新市徐公店》,谁能背诵一下?
    (2)师指名背诵;全班齐诵。
    (3)师导入新课: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了那生机勃勃的暮春田园风光!今天我们又将走进范成大向我们展示的充满自然美的田园生活。
    (4)课件出示诗题《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认识“杂”字。
    ①师指名读诗题,相机指导:“杂”读平舌音,“兴”读第四声。
    ②指导书写。
    师范写“杂”字,学生边看边书空。师提醒生注意“杂”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下面部分不要写成“木”。
    ③了解题意。
    师引导: “杂兴”就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儿表示一年四季,那么整个诗题的意思是什么?
    预设: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④生齐读诗题。
    2.简介诗人。
    (1)师引导:这首诗的作者是范成大。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
    (2)师指名回答。(师相机出示课件)
    (3)生自由读简介。
    3.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引导:请大家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顺。
    (2)生自由读诗,边读边圈出诗中的生字。(出示课件)
    4.检查自学,指导识记,读通、读顺本诗。
    (1)生自主认读要求会写的字。(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稀xī 蜻qīnɡ 蜓tínɡ
    (2)师指名认读,相机引导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形声字识记示例:“蜻蜓”是一种昆虫,所以都是虫字旁,右边的“青、廷”分别是这两个字的读音。
    (3)师重点指导“蜓”字的书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强调右边不要写成了“延”。
    (4)检查课文预习。
    ①课件出示全诗。
    ②师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③引导生初步感知古诗内容。
    师引导:小声再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你是从哪些地方知道的?读完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④生小声读课文,小组内讨论交流;师指名交流。
    ⑤师小结:金黄的梅子、又肥又大的杏子、雪白的麦花,还有结了油菜籽的稀稀疏疏的菜花……范成大给我们营造的意境多美呀!联系生活实际来读诗,能带我们快速进入诗的意境。
    5.指导读出节奏。
    (1)师引导: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2)师指名读,相机指导:“二二三”是七言诗中常规的划分节奏的方法,但是为了保持词语意思的完整,有时可以分为“四三”或者其他节奏。
    (3)师生合作朗读。
    (师)“梅子金黄”——(生)“杏子肥”。
    (师)“梅子金黄杏子肥”——(生)“麦花雪白菜花稀”。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课前查找资料的习惯。了解诗人及创作背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思。
    板块二 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自主读诗,感受诗中的“景美”。
    (1)师引导: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流利,也很有节奏,读出了诗歌特有的韵味。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进诗歌,通过了解诗歌大意来感受诗人的情感。
    (2)生通过分小组读诗、想象画面、看注释等方法交流学习。
    (3)指名交流。
    师引导:通过刚才的交流学习,你读懂了什么,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示例1:我仿佛看到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挂满枝头。(相机出示梅子、杏子挂满枝头的图片)
    示例2:读着“麦花雪白菜花稀”这句诗,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春天田野中金灿灿的菜花已经落去,只剩下稀稀疏疏的残朵;一眼望去,全是雪白的麦花。(相机出示麦花、菜花图片)
    (4)理解“菜花稀”。
    师引导:油菜花在每年三四月间开放,花开时,漫山遍野都是金灿灿的油菜花,形成金黄色的花海,一望无际,令人叹为观止。到了四五月间,油菜花败落了,结出许多油菜籽,菜花就变得稀稀疏疏的。这就是诗句中的“菜花稀”。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1)师引导:诗人范成大在初夏的乡村,看见了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雪白的麦花和因结了油菜籽而变得稀疏的油菜花,顿时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出口成诗。(出示课件)
    (2)师指名读。
    (3)创设情境引导朗读。
    ①师引读: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跨越时空来到诗人范成大所在的这个美丽的乡村,当我们置身于这迷人的风景当中,情不自禁地大声吟诵的诗句是哪两句?
    生: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②引导想象画面朗读。
    师引导: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③生大胆想象,自由交流。
    ④师小结:这简简单单的14个字,描绘了一幅美若仙境的画卷,我们仿佛置身于美妙的田园,这就是古诗的魅力。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一起品读这两句诗。(板书:景美)
    ⑤配乐齐朗读。
    3.想象画面,品读诗中的“人忙”。
    (1)师引导:我们和诗人范成大一同游览的哪里是乡村,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
    (2)预设:农民在地里干活。
    (3)引导理解“无人过”。
    ①师引导:作者在诗中并没有直接描写人们繁忙的劳动场面,你是怎么知道他们在干活的呢?
    ②示例:我是根据诗句“日长篱落无人过”中的“无人过”推断出来的。初夏的时候白日渐长,正是农忙的时候。村子里没有行人,勤劳的农民们一定是下地干农活去了。
    ③(课件出示相关图片)师继续引导想象:联系前面的诗句和图片,想一想,农民们在地里忙着干什么呢?(板书:人忙)
    ④示例:初夏的时候,农民们要把成熟的梅子、杏子摘下来,去麦地除草,去油菜地施肥。他们早出晚归,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⑤师质疑:诗人为什么不直接写农民们在田地里热火朝天地干农活,却要写“无人过”呢?
    ⑥示例:侧面描写。
    ⑦师小结:诗人只用了3个字就让我们想象到农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到果园里摘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不辞劳苦地去麦地除草,去油菜地施肥的情景,婉转含蓄,化繁为简。这就是诗的魅力啊!
    (4)引导体会乡村的“宁静”。
    ①师引导:篱笆前没有人经过,显得那么安静。诗人在篱笆边看到了什么呢?
    ②课件出示蜻蜓、蝴蝶飞舞的图片。
    ③师引导:作者为什么要写蜻蜓和蝴蝶呢?
    ④示例:衬托村中的安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5)师生合作朗读。
    ①师引导:白昼渐渐变长,篱笆外没有人来往。诗人看到了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满怀喜悦之情,出口成诗“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板书:热爱)
    ②师生合作朗读。
    (6)引导想象画面。
    ①师引导:此时此刻,诵读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②生自由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图片、注释等自主学习、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是为了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板块三 反复吟诵,品悟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1)创设情境,带着想象朗读。
    师引导:如果你就是诗人,此刻正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展现在你眼前的是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你陶醉其中,诗意正浓,于是作了一首《四时田园杂兴》。现在请你大声地吟诵这首诗。(生齐读)
    (2)引导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
    师引导:多么美丽的田园风光,多么勤劳忙碌的人们,多么富有生活气息的画卷啊!你舍得离开这里吗?想把它带走吗?美美地再读读吧,把它记在心里。(生齐读)(板书:赞美)
    (3)指导背诵。
    ①师引导:经过反反复复地吟诵,相信范成大的这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已牢牢地印在同学们的脑海里了。谁能背给大家听听?
    ②师指名背诵。
    2.课堂总结,激发兴趣。
    师:诗人范成大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通过诗歌传递给了世人。我国古代的田园诗人留下了很多描写田园生活的脍炙人口的诗篇,同学们在课后也可以读读,增强自身的文学底蕴。
    【设计意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加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是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诗情。
    ▶板书设计


    第3课时
    《清平乐·村居》

    ▶课时目标
    1.认识“锄、剥”2个生字,会写“茅、檐”等6个字。
    2.初步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清平乐·村居》。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诗句接龙,初识宋词
    1.课前游戏,温故知新。
    师引导:下面我们要学习的是一首词。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诗词国度,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相信同学们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诗句接龙”的游戏。(出示课件)
    (1)师生互动游戏:师说上句,生接下句。
    (2)师引导生把这些诗句连起来读一读。
    (3)师小结:这些都是描写农村生活的诗句。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驻足于乡村,寄情于田园山水,用诗句表达自己对乡村美好闲适生活的那份浓浓的情感。
    2.导入词牌、词题,初识宋词。
    (1)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词,也是和乡村生活有关的。(板书:词)
    (2)读准词牌名字音。
    ①板书:清平乐·村居。
    ②师指名读,相机正音:“乐”读“yuè”。
    (3)了解词的相关知识。
    ①师引导:清平乐是词牌名。那么什么是词牌名呢?(出示课件)
    ②师指名读。(相机板书:词牌)
    ③师指导:那么“村居”是什么呢?“村居”就是这首词真正的题目。(板书:题)
    ④指导朗读。书写词牌名和词的题目的时候,中间空一格或者用间隔号,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词牌名和题目中间要略有停顿。(生齐读课题)
    (4)简介作者。(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课前让学生回忆原有知识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以此为兴趣点,引入新课的学习,能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同时也降低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难度。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本板块引导学生对宋词的基本常识和词人进行了解,同样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块二 诗句接龙,初识宋词
    1.生自由朗读,自学生字。
    (1)师引导:辛弃疾笔下的“村居”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拿起课本,用洪亮的声音来读读这首词,圈出词中生字,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把词读正确,读流利。
    (2)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出示课件)
    (1)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锄”读“chú”;“翁”的韵母是“enɡ”。
    (2)识记字形。
    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茅=艹+矛;翁=公+羽;锄=钅+助。
    (3)指导书写。(课件出示“檐、剥”的书写视频,强调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书写笔顺)
    (4)生在田字格中练习写字。
    3.检查课文朗读。
    (1)师引导:谁能把这首词连起来准确地读一读?
    (2)课件出示《清平乐·村居》。
    (3)师指导:读通、读顺这首词并不难,但是,读词跟读诗一样要慢点,如果能稍加停顿,就能读出节奏,读出味道。如,读“茅檐/低小”时,要注意“檐”字的声音稍微延长,这就叫绵音,读诗词就要这样读得停而不断。(师指名读)
    (4)引导比较诗与词的不同。
    ①师引导:读着,读着,你有没有发现除了题目外,诗和词还有不同之处?
    ②生交流讨论。
    ③师小结:“白发谁家翁媪”和“大儿锄豆溪东”之间有空格,说明词有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叫上阕,后一部分叫下阕,朗读时两阕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诗的每句话对仗都很工整,字数一样,而词的每句话字数可以不一样,因此词又叫长短句。
    (5)男女生合作读词。女生读上阕,男生读下阕。
    【设计意图】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诗比词多,这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首词,因此通过比较,帮助学生感知词与诗的不同,激发学生对词的学习兴趣。
    板块二 品读赏析,感悟词境
    1.引导想象画面,体会词境。
    (1)师引导:俗话说“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示例:一对白发夫妻说着一口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他们最喜欢的顽皮小儿子,正伏在河边剥莲蓬取莲子。
    (3)指导朗读。
    ①师引导: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看到了白发夫妻正一边怡然自得地喝着小酒,一边得意地看着自己的儿子们在辛勤地劳作,快乐地玩耍。让我们把自己的这种感受放到词当中去,再来读一读这首词。
    ②生小组内练习朗读,指名读后齐读。
    2.引导了解词的意思,品味词境。
    (1)师引导:我们通过想象,基本读懂了这首词的意思。但是,还不够。有人说,一首好词就好像一壶好茶,越品越觉得香气萦绕,韵味深长。所以,读词就要读到词人的内心深处去。那就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吧。让我们一起再读课题。
    (2)引导品味村居的“景美”。(出示课件)
    ①生齐读。(相机板书:简笔画溪声)
    ②师引导:读着这句词,你仿佛看到了哪些景物?(生交流)(相机板书:茅屋青青草)
    ③指导朗读。
    师指导:读着“青草”,我们就想到绿色的小草,那么读着“青青草”,你想到了什么?多一个字,画面是不是更丰富了?谁来读读第一句?(师指名读,评价朗读)
    ④师引导想象:你们还看到了一条怎样的小溪?
    ⑤生自由想象、交流。师引导结合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展开想象。
    ⑥师小结:多美的画面啊,那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淙淙的溪水、青青的草所构成的美景令人心生向往。下面,请同学们齐读这两句。
    (3)引导感受村居的“人美”。
    ①师引导:同学们,村居的景是美的,但村居中的人更美。有哪些人呢?给你印象最深的或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呢?(出示图片)
    ②生交流。
    示例1:喜欢顽皮、淘气的小儿。(课件出示小儿卧剥莲蓬图和相关文字)(板书:剥莲蓬人)
    a.指导朗读。谁来读读这句词?你能说说为什么最喜欢小儿吗?请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b.理解“亡赖”。你在生活中听说过“亡赖”这个词语吗?在这句词里,你觉得它是无赖的意思吗?再读读这句词,哪个字写出了小儿的“亡赖”?(预设:卧)
    c.师:引导想象小儿“卧”的姿势。这里的卧,是趴着,脸朝下。大胆想象,这个顽皮的小儿剥莲蓬时还会有哪些姿势。(预设:一会儿趴着,一会儿躺着,真是优哉游哉)
    d.引导想象画面。师: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生自由想象小儿无拘无束的样子)
    示例2:喜欢勤劳懂事的大儿、中儿。(出示课件)
    a.引导想象画面。读着这句词,你的眼前又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b.体会人物品质。大儿子是那么勤劳,二儿子是那么懂事、心灵手巧,他们一起点缀着这幅美丽的田园风景图。
    c.师指名朗读,指导读出喜爱之情。
    示例3:满头白发的老年夫妻,让我觉得美。(出示课件)
    a.师引导:为什么老两口让你们觉得很美,你看他们都满头白发了,也许牙齿都掉光了,他们还美吗?美在何处?
    b.示例:老爷爷、老奶奶年纪都这么大了,但他们还互相逗趣、说笑,他们的相亲相爱让人感到美。
    c.理解“相媚好”。
    师引导:用书中的词语来形容就是——“相媚好”。
    d.师生合作朗读。
    师引导:好一个“相媚好”,年纪都这么大了还这么相亲相爱,真让人惊讶。请同学们把这种感受带到词中,再读这句词。(生有感情地读)
    师:不仅你惊讶,辛弃疾也很惊讶,你看他都禁不住走进茅屋去问了。哪个词语表明他在问?(预设:谁家)“白发谁家翁媪?”注意“谁家”两个字,要读出问的语气。(生读句子)这两位老人年纪已经很大了,还恩恩爱爱,亲密无间,真是人老心不老哟!让我们再来读这句词。
    (4)引导想象说话。
    ①师引导:两位老人就这么坐着,笑着,聊着,心里那个美哟,你瞧,老两口几杯酒下了肚,话就多了起来。
    课件出示:
    老爷爷望了望老奶奶,捋着胡子笑着说:老伴呀……
    听着老爷爷的话,老奶奶也乐得笑开了花,说:老头子呀……
    ②同桌练习说话。
    ③师指名交流。
    (5)引导体会情感。
    ①师引导:老两口那个高兴呀,老爷爷笑着说,想当初咱们认识的时候你还是个小姑娘,一晃就是几十年了。虽然现在咱们老了,但孩子们却让我们放心,高兴呐。这正应了那句恩恩爱爱,白头偕老。这就是“相媚好”。
    ②有感情地朗读词。师: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再读这句词。(板书:相媚好情)
    3.提炼词眼,沉醉词境。
    (1)师引导:这里的“醉”仅仅是指老两口喝醉了吗?
    示例:“醉”不仅仅指老两口喝醉了,还指陶醉。
    (2)引导体会乡村生活的乐趣。
    ①师引导:是啊,老两口很陶醉。我们再来联系上下文,品味词中深意。从词的上阕中那句“茅檐低小”,你读出了什么?
    ②预设:他们家生活条件并不好,很贫困。
    ③师:生活并不富裕,可为什么老两口还那么乐呵呵地陶醉其中呢?老两口到底“醉”在哪儿?请把你的想法简要地写在纸上。
    ④生练习写片段。
    ⑤师指名交流写的片段,师生共同评议。
    (3)指导朗读。
    ①师引导:生活贫困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心里快乐、幸福。心里有多美,日子就有多美,怪不得老两口都陶醉了。陶醉的只是老爷爷、老奶奶一家人吗?陶醉的还有谁?(预设:作者)是啊,词人辛弃疾,也深深地陶醉了。
    ②师引导:请同学们读出词人那陶醉的感觉来。生: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③师引导:读这首词的时候,还有谁陶醉了?(预设:我们)让我们一起陶醉在村居的美景中。
    师配乐,全班朗读整首词。
    ④师:同学们,读到这里,你们觉得这是一种怎样的村居生活?(预设:幸福温馨,富有人情味)
    【设计意图】此板块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讨论,在读中探究,在读中感悟,有效地突破了学词的重难点。采用“以图画为先导,以语言描绘作引子”的方法,让学生在想象中朗读,在朗读中想象,使文中之境成为学生心中之境、口中之言。
    板块四 拓展背景,体会情感
    1.师过渡:同学们,一份温馨和谐、自在的乡村生活为什么让词人那么向往、那么沉醉呢?(板书:心醉田园)他在陶醉之余又会想些什么呢?相信读了下面这段文字之后,你会深有感悟。(出示课件)
    2.师:看了这段资料,你们一定明白了辛弃疾为什么那么陶醉。此刻,看着这安宁祥和、温馨和谐的村居生活,辛弃疾感慨万千,他会想什么呢?
    (1)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体会辛弃疾的爱国情怀。(出示课件)
    (2)生自由读;师指名读。
    3.课堂总结:每首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婉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今后一定会在词的世界中尽情遨游,深切感受到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设计意图】通过对同一词人的不同词进行对比阅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田园生活的恬静、和谐,领悟到词的内蕴,在读中获得情感的熏陶。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这三首古诗词,描写的是乡村田园风光和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乡村生活,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赞美。读着这些诗词,顿觉清新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浓郁的生活情趣洋溢在字里行间。在教学时,我主要把握了以下两点:
    1.把握诗词特点,教学各有“侧重点”。
    教学《宿新市徐公店》时,我主要抓住重点短语“篱落疏疏”“一径深”“未成阴”等,采用图文对照读等方式,通过学生学习体验的活动,把古诗意境变成具体的图景,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田园的美丽、恬静,感受在花丛中追蝶的快乐。教学《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教学《清平乐·村居》时,我从画面入手,引导学生走入词境,感受词的意境美。三首诗词的教学“侧重点”虽各不相同,但我准确落实,避免了教学中的雷同的模式,体现了教学的针对性。
    2.把握课文特色,信息支持有“突破点”。
    课上我借助课件中的精美图片充分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再结合背景音乐进行范读,建立朗读的初步感知;而后通过关键词语和课件出示的信息资料,逐渐深化实际语言感悟,让学生与古诗词进行对话。
    2 乡下人家
    ▶教学目标
    1.认识“构、芍”等11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字,正确读写“屋檐、构成、装饰”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
    4.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识字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师点拨提醒学生注意易错的字。
    2.阅读理解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感悟乡村生活的美好。
    想象画面。教学可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方式开展。
    3.表达运用
    读中悟写。采取自由读、想象读、体验读、配乐读、分工合作读等形式让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读后练写。学生能依据课文中的画面,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脑海中浮现的乡村景致,并尝试着用一段话写下来。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构、芍”等11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字,正确读写“屋檐、构成、装饰”等17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理清课文层次,归纳课文描写的乡下生活的场景。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导入新课,初读感知
    1.导入新课,板题读题。
    (1)师导入:读了课题,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2)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①师引导:你们瞧,这便是自然朴实、亲切祥和的乡下人家。(板书:乡下人家)在这幅图画上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②生交流。
    ③生齐读课题。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师引导:这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的乡村风光,作者会怎么描述呢?赶快读读课文吧!
    (2)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3.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2)生自由练读。师指名读,相机提问: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3)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①分类识记生字示例。(出示课件)
    ②说文解字认识“率”字。
    课件出示:
    ,率,现在指带领、坦白直爽、不慎重等含义。,像丝织的网;上部的和下部的“”,是捕鸟网的竿和手柄。所有与率相关的字,都采用“率”作偏旁。
    (4)师指导书写。
    ①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②师引导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字书写示范,指导书写。
    ③书写指导。
    a.“蹲”:左窄右宽,右边稍长一些,上半部不要少写了里面的一横。(课件出示“蹲”的形近字)
    课件出示:
    久蹲容易累 尊老敬前辈 遵守交通法 樽酒不沾嘴
    b.“觅”:上短下长,上半部分为“爫”。构字方法写字示例:“觅”,会意,由“爪”和“见”组成,表示用手和眼去寻找。本义:寻找,到处寻找。(视频出示“蹲”和“觅”的书写笔顺)
    (5)课件出示词语,开火车认读,相机正音。
    (6)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出示课件)
    ①师引导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时令、照例”。(提示:用换词的方法理解)
    ②认识“纺织娘”。(课件出示纺织娘图片及文字介绍)
    4.检查课文朗读。
    (1)师引导:现在请将这些词语送回到课文中,四人一组练习轮读课文。
    (2)指名轮读。师指名任选一个自然段,读给大家听,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师相机指导,读后生参与评价。
    5.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师引导:读熟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示例:展现了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
    【设计意图】从读课题开始,先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再通过直观的图画整体感知课文描绘的乡村美景,以此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板块二 自读感悟,理清条理
    1.理清课文条理。
    (1)师引导: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来具体看看课文中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请再自由地读读课文,试着给每个场景起个名字,并在空白处适当标注。
    (2)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注场景名。
    (3)全班交流讨论,生读有关句段,概括场景内容。
    (4)师根据生交流情况,归纳总结。(出示课件)
    瓜藤攀檐 鲜花轮绽 雨后春笋 鸡群觅食 鸭子戏水 门前晚餐 月明人家
    2.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最感兴趣的场景。
    3.师小结:读着课文,一幅幅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浮现在眼前,这一幅幅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展示着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下节课,我们将走进这一幅幅图画,体会乡下人家的那一份惬意。
    【设计意图】让学生思考课文描写了哪些乡村生活场景,意在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给每个场景起名字,既可以促使学生仔细阅读课文,还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抓住关键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乡村生活的美好。
    2.学习作者抓住乡村景物的特点,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回顾全文,找中心句
    1.复习导入,轮读课文。
    (1)师导入:上节课我们预习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一幅幅自然和谐的农村生活场景仿佛就呈现在我们眼前。
    (2)师指名选一幅画面,读相关的段落。
    2.找出课文的中心句。
    (1)师引导:文中有一句话写出了作者的感受,谁来读一读?
    (2)师指名读。
    课件出示: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3)生齐读。
    (4)师引导: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两个词语最能概括乡下人家的特点?
    (5)预设:独特迷人。(板书:独特迷人)
    (6)师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乡下人家,欣赏那独特、迷人的风景吧!
    【设计意图】品读描
    【设计意图】在上新课之前,回顾课文内容,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他们自读自悟,才能在学习交流时畅所欲言。
    板块二 品读课文,悟景中情
    1.从具体的语句中体会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
    (1)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课件出示:
    l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哪儿能感受到乡村风景的美丽?
    l 画出相关的语句,仔细体会,可以在空白处适当标注。
    (2)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标注。
    (3)生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2.师指名发言,相机指导,重点引导生体会以下几个场景的美好。
    (1)瓜藤攀檐。(出示课件)
    ①师指名读,相机引导思考:这里的“装饰”指的是什么?
    ②预设:装扮。
    ③师引导比较:“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和“竖着两根大旗杆”给人怎样的感觉?农家小院的这种“装饰”又给人怎样的感觉?
    ④课件出示有关“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的图片、“竖着两根大旗杆”的图片与“农家小院搭瓜架”的图片。师指名比较说不同。
    示例:高楼门前的“装饰”严肃单调,农家小院的“装饰”自然清新。
    ⑤师指名有感情地朗读与“瓜藤攀檐”相关的句段。
    (2)雨后春笋。(出示课件)
    ①女生齐读。
    ②师引导:你怎样理解“探”字?
    ③示例:“探”字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准确生动地展示出雨后春笋的勃勃生机,更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竹笋的喜爱。
    ④师指名说出自己的理解。
    (3)鸡群觅食。(出示课件)
    ①师指名读,相机引导理解:这是农家常见的场景。从这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中你体会到怎样的美感?
    ②示例: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大踏步地走来走去,如同一个尽职尽责的丈夫在保护着自己的家人,守护着自己的家园,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4)门前晚餐。(出示课件)
    ①师范读,引导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象画面说一说这里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风景画。
    ②示例:临近晚上,红霞辉映,晚风轻拂,倦鸟归巢,在这大自然的怀抱里,边享用晚餐,边闲话家常,好一幅乡村晚景图!
    ③师引导积累: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句话,并把它抄写下来。
    【设计意图】此处采用了“自读想象画面,自悟体会情味,交流畅所欲言”的方式展开教学。以“你从哪儿感受到了乡村风景的美丽”展开交流,给了学生较大的自主阅读空间和感悟空间,使学生形成多元感受,在交流中掌握作者抓住与乡下人家关系密切的普通事物,仔细观察,掌握这种表达方式。
    板块三 合作探究,明确主旨
    1.明确课文主旨。
    (1)师引导:通过学习,我们发现无论在房前屋后,还是在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无论在白天、傍晚,还是深夜,乡下人家都有着它独特的、迷人的美。(出示课件)
    (2)师指名朗读。
    (3)生分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课件出示:
    l “独特”“迷人”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l 这句话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示例:“独特”指特有,独一无二;“迷人”指使人陶醉,使人迷恋。这是课文的中心句,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抒发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2.回顾全文,体会写法。
    (1)师引导:再读读全文,想想作者是怎样写出这独特、迷人的风景的。
    (2)生自由读全文。
    (3)师小结:这篇课文,按照房前屋后的顺序和春、夏、秋三季及白天、傍晚、深夜的顺序交叉描写,抓住了普通的农家生活场面,写出了乡村生活的特点,向我们展示了朴实自然、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勤劳的双手装扮自己的家园,装扮自己的生活的美好品质。
    3.配乐朗读课文。
    师:这么美丽的画面,这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和着优美的音乐再读一读课文,再来感受一下这如诗如画的意境吧!
    【设计意图】配乐赏读,引导学生和着优美的音乐,将课文中生动的语言,变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从视觉、听觉、感觉等多方面调动学生的想象,感受如诗如画的乡村生活,为课后的练笔做好铺垫。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文章结构清晰,语言朴实自然,读起来有清风拂面之感。文章中没有难理解的词句,因此,教学时,我以读代讲,通过“想象画面,体味情感,自由交流”的方式展开教学,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创设情境,想象画面进行朗读。
    课堂上我多次创设情境,给学生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想象画面,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再配以优美的画面和音乐,为学生朗读和入情入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抓重点词语品读。
    课文“段段是风景,句句是画面”。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围绕中心句中的关键词“独特、迷人”展开学习,先找出文中“独特、迷人”的画面,再找出文中关键语句理解体会,同时学生也学到了拟人、比较等写作手法,掌握了课文的描写方法。
    3.多层次地朗读。
    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评、读、悟中提高朗读能力。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类文链接两节课下来,学生对乡下人家向往不已。读着课文,学生们仿佛已行走在了乡间的小路上,嗅到了泥土的芬芳,听到了熟悉的蛙叫虫鸣,感受到了瓜棚月下的情趣,仿佛在与乡下人家促膝谈心,一起享受着乡下人家生活的乐趣。
    3天窗
    ▶教学目标
    1.认识“慰、藉、瞥”3个生字,会写“慰、藉”等10个字,正确读写“慰藉、扫荡”等13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3.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读懂“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孩子们是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的。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学习本课生字,可以用区别形近字的方法。如,“鹰—莺”“蝙—偏”。本课词汇丰富,可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
    主要采用提出问题引导阅读的方式教学:先让学生带着疑问读课文,接着细读课文并思考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然后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一句理解课文,最后结合全文内容体会孩子被唤回家时的失落,又从天窗中想象出无穷的情形、故事,找回了失去的快乐。
    3.表达运用
    运用读写结合的策略,学习课文后,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受,写感受。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慰、藉、瞥”3个生字,会写“慰、藉”等10个字,正确读写“慰藉、扫荡”等13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天窗图片。
    (2)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3)了解课文题目。
    师板书课题:天窗;指名读课题。
    (4)设置疑问。
    师引导:看到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问的吗?(示例:什么是天窗?)
    2.生快速浏览课文,弄清楚什么是天窗。
    (1)师引导:究竟什么是天窗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快速浏览课文。
    (2)生快速浏览课文,并找出相关语句。
    (3)示例: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作“天窗”。(相机板书:一个小方洞)
    (4)师小结:天窗虽小,却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孩子们的童年充满想象。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天窗的魅力。
    【设计意图】利用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可以使学生与作者对话,学会质疑的方法,产生阅读的兴趣。
    板块二 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1)同桌互读课文,相互纠正读得不正确的字音或词语。
    (2)师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
    2.检查字词预习。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2)师指名认读,相机引导生说说是用怎样的方法记住字形的。
    (3)形近字识记示例:慰(安慰)蔚(蔚蓝)藉(慰藉)籍(书籍)瞥(瞥一眼)憋(憋气)
    (4)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师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指导“鹰、霸”2个字的书写。鹰:注意是半包围结构。霸:上短下长,注意雨字头的写法。(课件出示“鹰、霸”的书写笔顺)
    (5)课件出示本课要求正确读写的词语。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设计意图】写字时,引导学生分析结构相同的字在写法上的异同点,然后逐步帮助学生养成分析字形、归类书写的习惯。正确书写汉字的基础是理解汉字的意思。
    板块三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1)师引导:快速默读课文,想想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用书上的一句话概括。
    (2)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生交流。(相机课件出示: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2.大声朗读全文,读通、读顺课文。
    3.学习第1~3自然段。
    (1)师引导:请大家小声读第1~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天窗在哪儿?为什么要开天窗?
    (2)指名交流。师引导生联系课文中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3)根据生的交流,出示相关语句。
    (4)师:漆黑的屋子里有了天窗,有了亮光,天窗就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来读课文,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句段和感受情境,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也留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2.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结合经历,释“慰藉”
    1.导入新课。
    (1)师导入:同学们喜欢玩吗?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想象也是孩子们特有的优势,即使一个小小的天窗,也会成为孩子们的一个好玩的世界。这就是著名作家茅盾在《天窗》一文中告诉我们的信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天窗》。
    (2)熟读课题。(板书:天窗)
    2.整体感知。
    (1)师引导:请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师指名交流,相机课件出示: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①师指名读句子。
    ②师引导理解“慰藉”:谁能给“慰藉”找个近义词?
    ③预设:安慰。
    ④生齐读。(相机板书:唯一的慰藉)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极富感染力的话语,既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快速带领学生走进五彩缤纷的课堂。紧接着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慰藉”。
    板块二 反复朗读,悟“慰藉”
    1.再读课文,圈画感受最深的词、句、段。
    (1)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课件出示:
    l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l 圈画出文中相关的词、句、段,在空白处适当标注。
    (2)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师巡视指导。
    (3)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提示:结合给自己留下感受最深的词、句、段来理解)
    2.全班交流。(重点引导以下句段的交流)
    (1)交流句段一,指名朗读,理解文中孩子们的心情。(出示课件)
    ①师指名读,相机引导:“这时候”是什么时候?(预设:夏天阵雨来了时)
    ②师引导:为什么“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③示例:当孩子被大人唤回屋里,告别了玩耍和嬉戏,天窗便成了唯一的自我安慰。
    ④师引导理解:此刻孩子们的心情是怎样的?能不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在什么时候也有过这样的心情?
    ⑤生自由交流。师相机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
    a.“到屋里来啊!”这句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预设:命令、不可违抗)师指名读。(板书:进屋)
    b.“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此时孩子们的心情怎样?(预设:无奈)师指名读。(板书:被逼)
    ⑥师小结:在失落和无奈中,天窗给孩子们的心灵带来抚慰,因此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2)交流句段二,指名朗读。(出示课件)
    ①生自由朗读。师引导:通过刚才的比较朗读,你发现了什么?
    ②示例:课文中的语言更生动形象。
    ③仿写练习。
    a.师引导:下面请同学们学习作者在这篇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模仿“想象”。
    课件出示;
    请运用拟人或比喻的手法将句子写具体:
    这雨,像泼,像倒,从屋顶直泻下来;这风,用力地撕扯着大地;这雷,一声怒吼,震耳欲聋;这电,带子似的飞速一瞥。
    b.生自由仿写。师巡视指导。
    c.师指名交流,相机出示范例。
    ④生齐读。师引导:“扫荡”给了你怎样的感觉?为什么通过天窗感受到的风雨雷电的威力,比在露天真实感受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⑤师指名交流。(示例: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
    ⑥引导想象。
    a.师引导:同学们,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透过小小的玻璃,你还可能看到什么?
    b.示例:红叶……(相机指导朗读,想象着风、雨、雷、电威力巨大无比的状况进行朗读)
    3.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课件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1)引导思考:
    ①为什么要感谢发明“天窗”的大人们?
    ②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预设:天窗给了孩子们无限的想象空间)(板书:神奇)
    ③“无”“有”“虚”“实”为什么要加引号?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2)示例:孩子们是善于想象的,想象出的东西比现实看到的更丰富。句中的“有”与“实”指的就是想象出来的事物。孩子们的想象既基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又可以自由联想,自由组合,天马行空,所以就会更“真切、阔达、复杂、确实”了。
    (3)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自己的理解。
    【设计意图】这一板块,在学生理解课文时,引导他们抓住文中的典型词句进行感悟、品味,突破了课文中的重难点,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板块三 拓展交流,谈“慰藉”
    1.拓展交流。
    (1)师引导:同学们,在你们失落和无奈的时候,什么事是你的慰藉呢?请大家分成四人一组进行讨论交流。
    (2)生小组讨论后师指名交流。
    示例:也许是读书、看电视,也许是什么小玩具……
    2.小练笔。
    师:大家也来像作者这样把自己的经历记录下来,为自己的童年增添一笔美好的回忆。
    3.课后阅读茅盾先生的其他作品。
    【设计意图】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上,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这一板块,鼓励学生把教材与生活结合起来,把读和写结合起来,真正落实读中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这样,语言得以运用,情感得以表达,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完美统一。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1.抓住关键词语,走进“天窗”。
    教学《天窗》时我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抓住关键词语“慰藉”与“神奇”走进“天窗”。“夏天阵雨来了时”“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小小的天窗又是神奇的,因为它能让活泼会想的孩子从“无”中看到“有”,从“虚”中看到“实”。
    2.聚焦重点句段,反复诵读体味。
    体味文末的“无”和“有”,“虚”和“实”,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能够从文段中发现写作的奥秘,掌握写作的金钥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引导学生尝试抓住课文的“留白处”,提供写作契机给学生,让他们试着写一写“这雨像……这电像……”。学生发挥了想象,也体会到了文中的“无”“有”“虚”“实”。
    3.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寻找灵感。
    教学中,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除了风雨雷电之外,你还可能看到什么?“孩子可能看到两片红叶,可能看到明丽的亮光,可能看到……”在大家的种种“可能”中,他们的思路被慢慢打开了,“世界”进入他们的眼中。
    类文链接小天窗,大世界。要让学生从小小的天窗,看到这个大大的世界,想象力很重要。今天,在课堂上,学生们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相信在未来,学生们一定能够乘着想象的翅膀在广阔的世界中遨游。
    4*三月桃花水
    ▶教学目标
    1.认识“绮、谈”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欣赏并归类积累字词。如,“绮丽的朝霞、明洁的丝绸”“草如茵、柳如眉、如雾如烟”“应和、低语、谈心”
    2.阅读理解
    遵循“初步感知—整体感知—精读品味—整体回顾”的阅读规律,采用以读为主线,以读代讲,从读中感悟的方法。
    3.表达运用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走进课文情境,获取真实的感受,让学生感受桃花水的美,读出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1.谈话导入,课件逐一出示春景图。
    (1)师引导:同学们看,春姑娘唱着歌来了,她走过柳树,柳树变绿了;她走过桃树,桃树开花了;她走过小河,河里的冰融化了,河水流动起来。春姑娘所到之处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今天我们就跟着春姑娘走进三月的江南小镇,来欣赏三月江南清净明洁的春水吧!
    (2)板书课题。
    2.释题读题。
    (1)师指导:春天冰雪消融,雨水渐多,河水上涨,便被称为“桃花水”。“桃花水”指的就是“春水”。
    (2)生齐读课题。
    3.简介作者。(出示课件)
    4.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引导:下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认真思考: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示例:飘洒着无数点点桃花的水;水声忽大忽小,仿佛一曲美妙的乐章……
    (4)生听课文音频,思考: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三月桃花水的?
    (5)生交流。(示例:写声、写色)
    【设计意图】课件出示春景图,加上富有画面感的导入,能让学生很快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感受到春天江南小镇生机勃勃的美景,感受到三月江南春水的可爱可贵。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习。
    板块二 词串欣赏,精读感悟
    1.读词入境。(出示课件)
    (1)师指名认读,相机提醒生注意用声音和表情表达出词语的意思。
    (2)发现词语排列特点。
    ①师引导:每组词语有什么特点?
    ②示例:第一组词语是表示颜色的;第二组词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第三组词语是形容说话、声音的。
    (3)生认读第三组词时,师相机出示多音字“和”,指名认读后齐读。
    2.过渡谈话。
    师:用心地读这几个词语,就能想象它们所构成的画面,读出它们的色彩,读出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感情……同样,用心地去读课文的每一句话,也能读出很多感受。课文的第3、4自然段写的就是声音。
    3.引导倾听桃花水的声音。(出示课件)
    (1)生自由读,边读边思考:听到了什么声音?
    (2)师指名交流。
    示例:拖拉机的鸣响,纤细的低语……
    4.引导进行“批注式阅读”。
    (1)师引导:当你静静地用心读书时,读着读着,某个字或某个词突然跳入了你的眼帘,让你有不一样的感受。譬如,当老师读到“那忽大忽小的水声,应和着拖拉机的鸣响”时,我感受到了三月桃花水是那样的生机盎然,就像一首欢快活泼的乐曲。
    (2)生自由读第3、4自然段,师引导生读思结合并做批注,如,在关键词语下面点着重号,在诗歌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等。
    5.师指名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师引导:围绕“纤细的低语、谈心”等词语,谈谈自己的感受。
    6.指导融入自己的阅读感受,反复朗读重点句。
    课件出示:
    那忽大忽小的水声,应和着拖拉机的鸣响;
    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
    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当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
    7.师小结:读着读着,我们感受到了三月桃花水的美妙,它就像一根轻柔的弦。因此作者说:“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板书:春天的竖琴)
    8.引导生交流朗读感受。
    (1)生再自由读第3、4自然段。
    (2)师引导:每次读都有不同的感受,第一次读的时候我的眼前出现的是清亮的桃花水,第二次读的时候我仿佛听到了它的声音,第三次读的时候我感受到了桃花水的勃勃生机。相信你们的感觉也跟我一样,这次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3)师指名读后交流。
    示例:像春天的使者;像一位善解人意的春姑娘;像温柔的母亲,滋润着万物……
    9.师课件出示桃花水系列图片,并做小结。

    三月桃花水犹如美妙的精灵,犹如鲜活的生命。它流过树林,树叶更绿了;它流过田野,花儿更艳了;它流过高山,山林更茂密了……
    10.师生合作朗读第3、4自然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关键词语“应和、低语、谈心、叮当”中提取最有价值的信息,使学生在阅读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走进课文情境,获得真实的感受,让学生感受桃花水的美,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准。
    板块三 仿写画面,精细感知
    1.引导体会省略号的妙处。
    (1)师引导:现在让我们循着三月桃花水的声音,一起去桃花水边看看吧!(出示课件)
    (2)师配乐范读第5、6自然段。生边听边思考:仿佛看到了什么?(生交流)
    (3)师相机提问:你刚才描述的画面,课文中描写出来了吗?(生交流)(板书:春天的明镜)
    (4)师引导:你是从课文哪个地方读出来的?(生再次朗读第5、6自然段)
    (5)师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省略号藏着的美。
    2.小练笔。
    (1)师引导:大家读出了省略号藏着的美,这省略号里还藏着许多美,现在请大家将省略号里藏着的美写出来,写一写桃花水的宁静的画面……
    (2)生练笔后,师指名交流。
    3.有感情地朗读第5、6自然段。
    师指导朗读:把自己当作桃花水,美美地读。
    【设计意图】这一板块,鼓励学生把教材与生活结合起来,把读和写结合起来,真正落实读中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这样,才能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完美统一。
    板块四 朗读末段,总结全文
    1.师过渡: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奏出了春天的乐章;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照出了春的明媚。所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赞叹:“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
    2.师生合作朗读,总结全文。
    师:这节课,我们跟着桃花水一起奔跑,一起歌唱,在这里,我们流连忘返。我们听到了三月桃花水的声音(生: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我们看到了三月桃花水的色彩(生: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我们还听到了一首优美的歌,看到了一幅灵动的画……这有声、有色、有情的三月桃花水使我们深深地陶醉。让我们听着轻柔的乐声,欣赏着色彩斑斓的画面,让这清净明洁的三月桃花水再次盛满我们心灵的酒杯,永远流淌在我们的心田吧!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加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是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悟情。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三月桃花水》这篇散文,不仅文字优美,意境清丽,而且结构精巧,前后文之间,有问有答,句式错落有致,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令人身心愉悦。因此,在本次教学中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1.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
    课堂上采取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识字,读中感知,读中悟情,边读边想象画面。
    2.给学生充分的自学空间。
    学习第3、4自然段时,边读边写批注,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串讲课文,教师只针对课文中疑难之处进行适当引导、点拨,就能让学生在自我领悟的基础上,逐步深入体会课文的精妙之处,更真切地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资料袋3.着眼于学生的语言发展。
    学生为需要而学,教师为学生的真正需要而教。注重学习过程,渗透学习方法,扎根于语言文字,从关键字词中提取最有价值的信息,使学生在阅读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走进课文情境,获得真实的感受。




    相关教案

    六年级下册全册精品教案合集(部编版小学语文): 这是一份六年级下册全册精品教案合集(部编版小学语文),共32页。

    一年级下册全册精品教案合集(部编版小学语文): 这是一份一年级下册全册精品教案合集(部编版小学语文),共41页。

    四年级下册全册精品教案合集(部编版小学语文): 这是一份四年级下册全册精品教案合集(部编版小学语文),共37页。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