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3课 土地改革学案第1页
    还剩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3课 土地改革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3课 土地改革导学案及答案,共2页。
    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费正清《观察中国》)中国近代(时间上)最接近这两个梦想实现是在
    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约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土地改革的背景 B. 土地改革的内容 C. 土地改革的性质D. 土地改革的影响
    ( )“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这幅对联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两次土地政策的调整。两次“分田”的主要不同是
    A.土地所有权不同B.土地经营方式不同C.农产品的分配方式不同D.农民政治地位不同
    ( )下表是1950年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表。这些变化说明
    土地改革运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 社会主义改造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愿望
    C. 集体经济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D. 过渡时期总路线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 )烟标是一门艺术,方寸之间展示出历史文化和科技的综合形态。图4所示的烟标反映了
    A.农民分到了土地、农具和牲畜 B.土地改革在新解放区刚刚开始
    C.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D.广大农民过着比较富裕的生活
    材料题
    材料二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三 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富农所有之出租的小量土地,亦予保留不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一的图片说明了什么现象?图片表明我国当代仍属于什么样的土地制度?为此党和政府实行哪一土地政策进行调整?
    说明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土地分配极不合理。
    封建土地制度。进行了土地改革。
    从料二中我们可以分析出实施这一土地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依据材料三,为减少土地改革中阻力,促进生产发展,党和政府对富农采取了怎样的政策?
    政策:保护富农(经济、财产)政策.
    材料四是哪一举措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举措实施的重大历史意义。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一政策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相关学案

    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3课 土地改革导学案:

    这是一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3课 土地改革导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思维导图,学习主题,课标要求,学习目标,评价任务,资源与学法建议,学习过程,检测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3课 土地改革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3课 土地改革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基础知识点梳理,课堂小结,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堂分层提升巩固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