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届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如何辨析和翻译常见句式 课件35张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届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如何辨析和翻译常见句式 课件35张第1页
    2022届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如何辨析和翻译常见句式 课件35张第2页
    2022届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如何辨析和翻译常见句式 课件35张第3页
    2022届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如何辨析和翻译常见句式 课件35张第4页
    2022届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如何辨析和翻译常见句式 课件35张第5页
    2022届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如何辨析和翻译常见句式 课件35张第6页
    2022届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如何辨析和翻译常见句式 课件35张第7页
    2022届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如何辨析和翻译常见句式 课件35张第8页
    还剩2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届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如何辨析和翻译常见句式 课件35张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如何辨析和翻译常见句式 课件35张,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解读高考,巩固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考查内容。从考试角度看,常包括断句、文化常识、文言词句,以及筛选信息、分析概括等。从选材角度看,以传记文(包括人物传记和史传文)为主,除此之外,还会涉及游记散文,而议论性文章涉及较少。从命题角度看,断句、古代文化常识、筛选信息、分析概括等多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实词、虚词、文言句式多以翻译的形式出现。2.趋势分析(1)文言翻译永远都是重头戏。实词题一般会考查单音节词,偶尔也会掺杂一两个双音节词。文言翻译题常因实词(特别是活用)、句式等落实不到位,而成为整个文言文阅读中最易失分的题。(2)预计以传记文为首选体裁,但是对于游记散文、议论性文章,在复习中也要多留心。另外,古代文化常识题和或文言断句题,几是必考题。
    1.判断句通常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可以分为三个系列:“……者……也”系列、“乃、为”系列和无标志系列。(1)“……者……也”系列这是文言文判断句最常见的格式,由此变化,就形成一个系列。例如: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③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游褒禅山记》)④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
    二、考点探究 常见文言句式
    (2)“乃、为”系列文言文判断句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有时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非、诚、皆、则”等,构成另一个系列。例如: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②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廉颇蔺相如列传》)③即今之然在墓者也(《五人墓碑记》)④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齐桓晋文之事》)⑤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3)无标志系列文言文中,有些判断句是没有任何标志的。例如:秦,虎狼之国(《屈原列传》)
    2.被动句分为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和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两大类。(1)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常见表被动的词语有“于”“见”“为”“被”“为所”“为……所……”等。例如:①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③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④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⑤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2)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这类句子没有词语标志,但从上下文文意看,谓语和主语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例如: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②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赤壁之战》)③孝景七年,栗太子废,窦婴力争不能得(《魏其武安侯列传》)
    3.倒装句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语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又称介词结构后置)、谓语前置(又称主谓倒装)等。1)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宾语提到动词前面。大致有四种情况:(1)否定句中用代词作宾语时,这个代词宾语一般放在动词前。例如:①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②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硕鼠》)(2)疑问句中用疑问代词(何、安、谁、孰、胡、焉等)作宾语时,这个宾语一般放在动词的前面;充当介词的宾语时,这个宾语一般放在介词的前面。例如:①沛公安在?(《鸿门宴》)②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③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3)用“之”“是”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为了强调宾语,文言文中可把宾语移在动词前,并在提前了的宾语后面加“之”“是”作为提宾的标志。有的文言句式为了表示强调,特意在宾语前加副词“唯”,组成“唯……是……”“唯……之……”的形式。例如:①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左传·宣公十五年》)②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4)用“……之谓也”或“其……之谓也”“其……之谓乎”句式表示总结性的判断。这是宾语放在动词“谓”之前的格式,意思是“说的就是……啊”。例如: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秋水》)②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左传·隐公元年》)
    2)定语后置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的,一般要放在中心词之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文言文中除了此种情况外,也可以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我们称之为“定语后置”。常见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格式:(1)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这种格式中的“者”,相当于结构助词“的”。例如: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②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再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词十之+定语+者”的格式。例如: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②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3)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而”字,再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词+而+定语+者”的格式。例如: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4)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字,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例如: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3)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介词结构“于……”、“以……”常放在谓语动词后作补语,这类补语按现代汉语习惯是放在谓语动词前作状语,所以翻译时,就让它作了状语,因此称它作“状语后置”或“介词结构后置”。(1)介词结构“于……”置于谓语动词后。例如:①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2)介词结构“以……”置于谓语动词后。例如:①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出师表》)②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张衡传》)
    4)谓语前置(主谓倒装)古今汉语里,谓语一般都放在主语之后。但是,有时为了强调谓语,也可以把它放到主语之前。这种句式通常出现在感叹句和疑问句中。例如:①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4.省略句古今汉语都有成分省略的情况,其不同又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古汉语中省略的情况更多;二是现代汉语习惯上不能省略的,古汉语也可以省略。(1)主语和谓语的省略例如:①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承前省略主语)②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气)衰(《曹刿论战》)(谓语、主语的省略)(2)修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例如: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修饰语的省略)②行一不义(事),杀一无罪(人)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孟子·尽心上》)(中心词的省略)
    (3)宾语与兼语的省略文言文不但常省略动词宾语,也常省略兼语结构中的兼语。例如:①(赵括)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之),然不谓(之)善(《资治通鉴》)②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4)介词和介词宾语的省略例如: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鸿门宴》)(5)分句的省略例如: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
    1.表示死亡(1)天子之死。表示天子之死的词有“崩”“山陵崩”“宫车晏驾”等。例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译]所以(先帝)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2)达官贵人之死。表示达官贵人之死的词有“薨”“卒”等。例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宋史·赵普传》)  [译](他)去世后,家里的人打开箱子一看,是二十篇《论语》。(3)老百姓之死。表示老百姓之死的词有“填沟壑”“西归”“升天”“就木”“谢世”“作古”等。例 (舒祺)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触龙说赵太后》)[译](舒祺)十五岁了。虽然年纪小,(但)希望趁(我)还没死的时候把他托付了。
    【附】文言文中常见的讳饰委婉说法或别称
    2.表示出仕或离开仕途(1)表示出仕的词有“进”“下车”等。例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译]这是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处在偏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2)表示离开仕途的词有“退”“乞骸骨”“致仕”等。例 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宋史·欧阳修传》)[译]熙宁四年,(欧阳修)凭借太子少师的身份退休。3.表示生活情况表示生活情况的词有“更衣”“不胜杯杓”“洗沐”等。例 ①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译]孙权起身上厕所,鲁肃追到屋檐下。例 ②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鸿门宴》)[译]沛公禁不起多喝酒,不能够来辞别了。
    4.表示婚姻恋爱表示婚姻恋爱的词有“于归”“秦晋之好”“月老”“红娘”等。例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桃夭》)[译]这位姑娘出嫁,定能使家庭和顺。5.表示年龄(1)襁褓:未满周岁。(2)孩提:两三岁。(3)始龀:七八岁。(4)黄口:十岁以下。(5)幼学:十岁。(6)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7)知非之年:五十岁。(8)耳顺:六十岁。(9)耋:七八十岁。(10)耄:八九十岁。(11)期颐:一百岁。
    6.表示身份职业表示身份职业的说法有“布衣”“郎中”“二千石”等。例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活板》)[译]庆历年间有一个平民毕升,又发明了活字印刷。7.表示物品表示物品的说法有“青铜”“杜康”“绿蚁”“青蚨”“孔方兄”等。例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短歌行》)[译]用什么来排解忧愁呢?只有美酒。8.表示礼仪习俗表示礼仪习俗的说法有“牺牲”“稽首”“长揖”等。例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译]祭祀用的猪、牛、羊以及丝织品,不敢虚报,一定对神守信用。
    9.表示时间表示时间的词有“旦”“早”“朝”“晨”“夕”“暮”“昏”“晚”“日中”“隅中”“食时”“蚤时”“晡时”“初”“正”“夜半”“鸡鸣”“平旦”“日出”“日昳”“日入”“黄昏”“人定”等。例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孔雀东南飞》)[译]鸡鸣啼了,外面天将亮了,刘兰芝起床仔细地梳妆打扮。
    10.表示传统节日(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2)人日:农历正月初七。(3)上元:农历正月十五,即元宵节。(4)社日: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自宋代起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5)花朝节: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等。汉族传统节日。节期因地而异,旧时江南一带以农历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6)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所以叫作寒食节。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钩、斗鸡卵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7)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更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8)伏日:又称伏天。指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至第四个庚日叫初伏,第四个庚日至第五个庚日叫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至第二个庚日叫终伏,也叫末伏。(9)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赏月的佳节。(10)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在这一天有登高、插茱萸、赏菊花的习俗。(11)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间最长。(12)腊日:农历十二月初八,也叫腊八节,在我国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人们在这一天做腊八粥,吃腊八饭。(13)除夕: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指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
    把握好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在翻译时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1.判断句,用“套用”法:翻译时,套用现代汉语的判断句式,用判断动词“是”作谓语。2.被动句,用“套用”法:翻译时,套用现代汉语的被动句式,译文中一定要有“被”字。3.省略句,用“补充”法:省略句中省略的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等。考生在翻译省略句时首先要把已经存在的成分通过直译的方式翻译出来,然后以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为标准去检查整个句子缺少什么成分,再联系上下文语境准确判断出应该补充的内容,将缺少的成分补充出来,使整个句子成分完整,表述明确,符合逻辑、语境。4.倒装句,用“调换”法:文言文中,倒装句主要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主谓倒装句。对倒装句的翻译,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文言语句作语序上的调整,使其在现代汉语中的表述更准确、更通顺。
    【技巧点拨】调整文言特殊句式的语序,巧妙翻译文言句子
    练习一:翻译下列句子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3.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4.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5.此则寡人之罪也。(《勾践灭吴》)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7.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8.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赤壁之战》)9.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过秦论》)10.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1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12.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13.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14.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赤壁之战》)15.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16.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17.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18.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赤壁之战》)19.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20.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魏公子列传》)21.渺渺兮予怀。(《赤壁赋》)22.古之人不余欺也。(苏轼《石钟山记》)23.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24.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25.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26.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
    27.沛公安在?(《鸿门宴》)28.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郞文》)2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30.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3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3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33.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鸿门宴》)34.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答案】1.廉颇,是赵国的优秀的将领。(用“……者,……也”表判断)2.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用“……,……也”表判断。注意,本句句末的“者”是“的人”的意思,不是结构助词)3.(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安上字纯父。(用“……者,……”表判断)4.刘备是天下的英雄豪杰。(无判断词,靠语意表述判断)
    5.这是我的罪过啊。(句中“则”译为“是”,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此类词语还有“即”“乃”“皆”“本”“诚”“亦”“素”“非”等等)6.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文言中用“是”表判断的方式不大常见)7.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用“被”表示被动关系,文言文中也有,但很少)8.吴巨是普通人,偏安在远地,将要被人吞并。(“……为……所”表被动)9.自己也死于别人之手,被天下人所嘲笑。(“……为……”表被动)10.不这样的话,你们这些人将要被他们俘虏了。(“……为所……”表被动)11.我担心被大王您欺辱对不起赵王。(“……见……于”表被动)12.想(把和氏璧)给秦王,秦国的城池恐怕得不到,白白地被欺骗。(“……见……”表被动)13.我不能拿全吴国的土地,数十万民众被被人控制。(“……于……”表被动)14.荆州的百姓归附曹操,是为兵势所逼迫啊。(没有被动词,靠语意表被动)15.(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不能干什么了。”(主语往往承前省略)
    16.打仗,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省略了谓语、主语)17.(赵王)认为蔺相如的功劳大,授予(他)上卿的职位。(动词“拜”的宾语“之”省略)18.孙权把(曹操的书信)给群臣看,(群臣)没有不受到震动改变脸色的。(“以”后面省略了代词“之”,在文言文中介词的宾语往往省略)19.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战”省略了介词“于”,在文言文中介词“于”经常省略)20.公子能帮助别人摆脱危难又表现在哪里!(主语后置,“公子能急人之困”作“在”的主语,但是后置了;宾语前置,“安”是疑问代词,作“在”的宾语,正常语序为“在安”)21.我的内心空旷而惆怅。(正常语序为“予怀渺渺兮”)22.古人没有欺骗我啊。(“不余欺”宾语前置,翻译时要调整为“不欺余”。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要前置,这样的否定副词一般有“不”“未”“毋”“无”“莫”等)23.张良问道:“大王来时带来了什么(东西)?”(疑问句中代词“何”作宾语要前置)
    24.您根据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你)呢?(疑问句中代词“何”作宾语要前置)25.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同道?(疑问句中代词“谁”作宾语要前置)26.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疑问句中代词“奚”作宾语要前置)27.沛公在哪儿呢?(疑问句中代词“安”作宾语要前置)28.只有依靠兄嫂。(用“是”把宾语提到动词“依”前,以突出强调宾语“兄嫂”)29.不懂得句读,不理解疑惑。(宾语“句读”“惑”用“之”复指要前置)30.铿然有声的石头,到处都这样啊。(定语后置,文言文中的定语经常会后置到中心词后边)31.靛青,从蓝草中取得,可是比蓼蓝的颜色(更)深。(介宾短语“于蓝”作状语,后置到了动词中心语“取”的后边。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成为状语后置)32.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正常语序应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定语后置)33.我带了一双白璧,打算献给项王。 [定语后置,数量词作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 ]34.寻找一个可以出使去回复秦国的人。(定语后置,应为“求可使报秦者人”)
    练习二:翻译文后的句子。35. 石公曰:“ 天下之狡于趋避者,兔也,而猎者得之。 乌贼鱼吐墨以自蔽,乃为杀身之梯,巧何用哉!” 夫藏身之计,雀不如燕;谋生之术,鹳不如鸠。古记之矣。( 选自袁宏道《拙效传》)(1)天下之狡于趋避者,兔也。(2)乌贼鱼吐墨以自蔽,乃为杀身之梯,巧何用哉!36. 富贵人家延师傅教子弟,至勤至切,而立学有成者,多出于附从贫贱之家,而己之子弟不与焉。或百中之一亦有发达者, 其为文章,必不能沉著痛快,刻骨镂心,为世所传诵。岂非富贵足以愚人,而贫贱足以立志而浚慧乎!( 选自郑板桥《潍县寄舍弟墨第三书》)(1)其为文章,必不能沉著痛快,刻骨镂心,为世所传诵。(2)岂非富贵足以愚人,而贫贱足以立志而浚慧乎!
    37. 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后以儒术举为侍郎,迁密令。 人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茂辟左右问之曰: “ 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将平居自以恩意遗之乎?” 人曰:“ 往遗之耳。” 茂曰:“ 汝为敝人矣。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 选自《后汉书· 卓茂传》)(1)人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2)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将平居自以恩意遗之乎?(3)汝为敝人矣。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答案】35.(1)天下在趋利避害方面最狡猾的是兔子。(2)乌贼鱼在遇到危险时能够吐出墨色一样的汁液来隐藏自己,这却成为了招来杀身之祸的原因,玩弄技巧又有什么作用呢?36.(1)他们写文章,一定不能够坚劲而流利,遒劲而酣畅,铭刻在人心灵深处,为世人所传诵。
    (2)难道不是富贵足以使人愚笨,贫贱足以使人树立志向疏通智慧吗?37.(1)曾经有告发卓茂属下亭长接受了他赠送的米肉的人。(2)是亭长跟你索要的?还是你有事托他办而送给他的?抑或是平时你认为他对你有恩而送给他的?(3)你真是个糊涂人哪。大凡人类之所以比禽兽尊贵,是因为有仁爱之心,懂得互相尊敬的道理。
    练习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试题。邕少博学,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闲居玩古,不交当世。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大学门外。于是后儒晚学,咸取正焉。初,邕与司徒刘郃素不相平,叔父卫尉质又与将作大匠阳球有隙。球即中常侍程璜女夫也,璜遂使人飞章言邕、质数以私事请托于郃,郃不听,邕含隐切,志欲相中。于是诏下尚书,召邕诘状。邕上书自陈无果。于是下邕、质于洛阳狱,劾以仇怨奉公,议害大臣,大不敬,弃市。事奏,中常侍吕强愍邕无罪,请之,帝亦更思其章,有诏减死一等,与家属髡钳徙朔方,不得以赦令除。阳球使客追路刺邕,客感其义,皆莫为用。球又赂其部主使加毒害,所赂者反以其情戒邕,故每得免焉。邕前在东观,与卢植、韩说等撰补《后汉记》,会遭事流离,不及得成,因上书自陈,奏其所著十意,分别首目,连置章左。帝嘉其才高,会明年大赦,乃宥邕还本郡。中平六年,灵帝崩,董卓为司空,闻邕名高, 辟之,称疾不就。卓大怒,詈曰:“我力能族人,蔡邕纵偃蹇者,不旋踵矣。”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每集宴辄令邕鼓琴赞事邕亦每存匡益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
    允勃然叱之曰:“董卓国之大贼,几倾汉室。君为王臣,所宜同忿,而怀其私遇,以忘大节!今天诛有罪,而反相伤痛,岂不共为逆哉?”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 太尉马日磾驰往谓允曰:“伯喈①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而所坐无名,诛之无乃失人望乎?”允不许,日磾退。邕遂死狱中,时年六十一。 搢绅诸儒莫不流涕。北海郑玄闻而叹曰:“汉世之事,谁与正之!”。兖州、陈留间皆画像而颂焉。(节选自《后汉书·蔡邕列传下》)【注释】①伯喈:蔡邕的字。
    38.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每集宴/辄令邕鼓琴/赞事邕亦每存匡益/B. 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每集宴/辄令邕鼓琴/赞事邕亦每存匡益/C. 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每集宴/辄令邕鼓琴赞事/邕亦每存匡益/D. 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每集宴/辄令邕鼓琴赞事/邕亦每存匡益/【答案】C【解析】根据句意断句。“不得已”意思是“没有办法”,主语都是“蔡邕”,应在“已”后断开,排除AD两项;“鼓琴赞事”意思是“鼓琴助兴”,是董卓让蔡邕做的事情,且“邕亦每存匡益”中“邕”是下一句的主语,所以应在主语前面断开,排除B。​​
    3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辟,与“征”一起称为“征辟”,“征辟”是中国汉代擢用人才的制度,主要包括皇帝辟除和公府、州郡征聘两种方式。B. 太尉、司徒、司空为东汉时期的“三公”,太尉管军事,司徒管民政,司空掌水土事,分别开府,置僚佐。C. 搢绅,指插笏于绅。“绅”指古代仕宦者和儒者围于腰际的大带,故“搢绅”常用为官宦或儒者的代称。D. 北海,郑玄是北海郡人。古人在姓名前往往加籍贯或者直接用籍贯来称呼,比如称柳宗元为柳河东、称王安石为王临川。【答案】A【解析】A“主要包括皇帝辟除和公府、州郡征聘两种方式”错误,选项说反了,应该是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A有误。
    4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蔡邕勘定六经,勒石为范。他亲自将校勘后的六经用红笔写在碑上,让工人刻好立于太学门外,后来的儒者学生,都以此为标准经文。B. 蔡邕吉人天相,逢凶化吉。中常侍程璜使人诬告蔡邕及蔡质,阳球又派刺客追杀蔡邕,多亏中常侍吕强援手才得以解脱。C. 蔡邕念及旧恩,引来祸端。董卓死后,他在司徒王允的席上说起董卓并为之叹息,激怒王允,因此被逮捕后交廷尉治罪。D. 蔡邕笃志修史,终未如愿。他早就在撰写充实《后汉记》,后因董卓事而获罪,他乞求免死罪以成汉史未得。知者为之叹息。【答案】B【解析】B “阳球又派刺客追杀蔡邕,多亏中常侍吕强援手才得以解脱”错误,原文是“阳球使客追路刺邕,客感其义,皆莫为用。球又赂其部主使加毒害,所赂者反以其情戒邕,故每得免焉”,阳球派刺客追杀蔡邕,未得手的原因不是中常侍吕强援手,而是刺客被他的义节感动,不为阳球所用,且受赂的人将刺杀消息告诉了蔡邕。B有误。

    相关课件

    2022届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如何辨析不同语境中的虚词 课件30张: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如何辨析不同语境中的虚词 课件30张,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解读高考,小试牛刀,巩固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如何翻译文言语句 课件31张: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如何翻译文言语句 课件31张,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解读高考,巩固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如何辨析文言固定句式 课件30张: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如何辨析文言固定句式 课件30张,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解读高考,巩固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