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届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如何辨析文言固定句式 课件30张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届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如何辨析文言固定句式 课件30张第1页
    2022届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如何辨析文言固定句式 课件30张第2页
    2022届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如何辨析文言固定句式 课件30张第3页
    2022届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如何辨析文言固定句式 课件30张第4页
    2022届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如何辨析文言固定句式 课件30张第5页
    2022届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如何辨析文言固定句式 课件30张第6页
    2022届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如何辨析文言固定句式 课件30张第7页
    2022届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如何辨析文言固定句式 课件30张第8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届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如何辨析文言固定句式 课件30张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如何辨析文言固定句式 课件30张,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解读高考,巩固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考查内容。从考试角度看,常包括断句、文化常识、文言词句,以及筛选信息、分析概括等。从选材角度看,以传记文(包括人物传记和史传文)为主,除此之外,还会涉及游记散文,而议论性文章涉及较少。从命题角度看,断句、古代文化常识、筛选信息、分析概括等多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实词、虚词、文言句式多以翻译的形式出现。2.趋势分析(1)文言翻译永远都是重头戏。实词题一般会考查单音节词,偶尔也会掺杂一两个双音节词。文言翻译题常因实词(特别是活用)、句式等落实不到位,而成为整个文言文阅读中最易失分的题。(2)预计以传记文为首选体裁,但是对于游记散文、议论性文章,在复习中也要多留心。另外,古代文化常识题和或文言断句题,几是必考题。
    1.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1)“如……何”“若……何”“奈……何”,这是三个意义相同的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意思是“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么对付(处置、安顿)……”。例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译]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2)“如何(何如)”“若何(何若)”“奈何”,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办”。例 ①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译]现在出来了,没有告辞,对这个事怎么办?例 ②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拿走我的璧,不给我城池,怎么办?
    二、考点探究 常见文言固定句式
    (3)“如之何”“若之何”“奈之何”,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思,可译为“为什么”“怎么办”“怎么对付(处置、安顿)”。例 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与妻书》)[译]那么(这种离散)比死要痛苦啊,将怎么办呢?(4)“何也”“何哉”,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为什么呢”。例 ①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译]自己死在别人手中,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例 ②而此独以钟名,何哉?(《石钟山记》)[译]可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呢?(5)“何所”是表疑问的固定句式,是“所……者为何”的倒装和压缩,可译为“……的(人、事、物)是什么”。例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译]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思念什么。
    2.表示比较的习惯说法“……何如……”“……孰与……”,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比……怎么样”“……和(同、跟)……相比,谁更……”。例 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译]你认为廉将军与秦王谁更(厉害)?例 ②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译]他们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与五个人的死相比较,轻重到底怎么样呢?
    3.表示反问的习惯说法(1)“不亦……乎”,语气比较委婉,可译为“不也……吗”“难道不……吗”。例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译]学习并时常地温习,不也(很)愉快吗?例 ②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逍遥游》)[译]但是彭祖现在独以长寿著名,一般人和他相比,这不是很可悲的吗?(2)“不为……乎”,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不是……吗”。例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  [译]这不就是说离我们远的东西看起来小,离我们近的东西看起来大吗?(3)“何……为”“奚以……为”,可译为“何必……呢”“哪里用得着……呢”。例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译]现在人家好像是切肉用的刀和板,我们是鱼和肉,何必告辞呢?例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译]哪里用得着飞到九万里的高处再往南去呢?
    (4)“岂……乎”,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难道……吗”“怎么……呢”。例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译](我)日夜盼望项王到来,怎么敢反叛(他)呢!(5)“非……欤”,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不是……吗”。例 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译]你不是三闾大夫吗?(6)“宁……耶”,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哪里(怎么)……呢”。例 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译]怎么会知道这里就是(你的)归葬地呢?(7)“独……耶”“独……哉”,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难道……吗”。例 ①独不怜公子姊邪?(《信陵君窃符救赵》)[译]难道公子就不可怜您的姐姐吗?例 ②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我虽然无能,难道怕廉将军吗?
    (8)“庸……乎”,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哪里……呢”。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译]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哪里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9)“何……之有”是“有何……”的倒装,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有什么……呢”。例 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译]宋国有什么过错呢?(10)“何有”,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舍不得”“有什么关系”。例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译]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有什么难呢?(11)“……乎”“安……哉”,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怎么……呢”“哪里……呢”。例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译]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12)“得非……欤”“岂非……欤”,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难道不是……吗”。例 得非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之咎欤?(《封建论》)[译](这)难道不是诸侯势力太强大(而指挥不动),(就像)尾巴太大以至摇摆不动(所造成)的过失吗?
    (13)“能无……乎”,可译为“怎么不……呢”。例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译]诚信却被怀疑,忠诚却被毁谤,能没有怨恨吗?(14)“(而)况……乎”,可译为“何况……呢”。例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译]现在把钟磬(两种乐器)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们发出声响,何况是石头呢!(15)“无乃……与”,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恐怕……吧”。例 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译](这)恐怕应该责备你吧?(16)“安能”“何能”“何得”,可译为“怎么能”。例 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译]怎么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有权势的人、地位显贵的人,使我不能开心呢!例 ②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译]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4.表示感叹的习惯说法(1)“一何”,可译为“何等”“多么”。例 ①使君一何愚!(《陌上桑》)[译]使君(你是)多么愚蠢啊!例 ②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译]差役吼得多么凶狠啊!老妇人啼哭得多么可怜啊!(2)“何其……”,可译为“多么”,有时也可译为“怎么那么……”或“为什么这么……”。例 ①观庆父及叔牙闵公之际,何其乱也?(《史记·鲁周公世家》)[译]看庆父、叔牙和闵公的时候,怎么那么乱啊?例 ②赐,汝来何其晚也?(《孔子世家》)[译]赐,你来得为什么这样迟啊?(3)“直……耳”,可译为“只不过……罢了”。例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译]只不过没有(跑)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啊。
    5.表示强调的习惯说法(1)“唯(惟)……为……”,可译为“只……”“只有……”“唯独……”。例 天生万物,唯人为贵。(《说苑·杂言》)[译]在自然万物之中,只有人是最可贵的。(2)“唯(惟)……所……”,可译为“任凭……”“随便……”。例 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庄子·杂篇·说剑》)[译]不过我有三种剑,任凭大王选用。请允许我先(作些)说明然后再行比试。6.表示选择语气的习惯说法(1)“与其……孰若(无宁)……”,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与其……哪里比得上(不如)……”。例 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 (《童区寄传》)[译]与其杀了这个孩子,哪里比得上卖了他?与其卖了他两个人分钱,哪里比得上我一个人独得?  (2)“不……则”“不……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不是……,就是……”。例 ①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教战守策》)[译]战争,是必然的趋势。不是从我方开始,就是从敌方开始;不是发生在西方,就是发生在北方。
    例 ②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书何易于》)[译]现在正是春天,百姓不是忙于春耕,就是在侍弄春蚕,一点点时间都不能损失。(3)“非……而……”,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不是……却”。例 拾视之,非字而画。(《促织》)[译]拾起一看,(发现)并不是字,却是(一幅)画。
    7.表示推测、揣度、商榷的习惯说法(1)“得无……乎”“无乃……乎”,可译为“该不会……吧”“只怕是……吧”。例 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译]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2)“其……之谓也”“其……之谓乎”,可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吧”。例 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左传·僖公五年》)[译]谚语中说的“颊骨和齿床互相依靠,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大概说的就是虞国与虢国的关系吧。
    8.表示指代的习惯说法(1)“有所”“无所”,可译为“有……的(人、物、事)”“没有……的(人、物、事)”。例 ①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译]我(率军)进入函谷关,财物丝毫不敢据为己有。例 ②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指南录后序》)[译]天刚亮(的时候),(到)竹林中躲避哨兵,(遇到)几十名巡逻的骑兵,几乎没有地方逃避而(差点)死掉。(2)“有以”“无以”,可译为“有用来……”“没有用来……”。例 ①项王未有以应。(《鸿门宴》)[译]项王没有用来回答的(话)。例 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劝学》)[译]所以不累积一小步,就没有用来到达千里之地的(办法)。
    9.表示认定的习惯说法“是故”“是以”是表示结果的固定结构,可译为“因此、所以”。例 ①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译]因此不分地位显贵或是低下,无论年龄大或小,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例 ②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译]我因此写下了这篇记,感叹郦道元(记叙)的(过分)简单,嘲笑李渤的鄙陋。
    10.其他(1)“所以”,可译为“用来……的方法”“……的原因”。例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译]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例 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我们离开内外亲属来侍奉您的原因,不过是仰慕您的高尚的品德。(2)“然则”,连词性固定结构。“然”承接上文,“则”表示推断。可译为“既然这样,那么”。例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译]这是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外在偏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3)“且……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一面……一面……”“又……又……”“一边……一边……”。例 且引且战。(《史记·李将军列传》)[译](他们)一边撤退一边作战。
    (4)“而已”“焉耳”,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罢了”。例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译]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不过这样罢了。(5)“以……为”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认为……”“把……当作”“凭借(依靠)……作为”等。例 ①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秋水》)[译]于是河伯很高兴,沾沾自喜,认为天下的美景都在自己这里。例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烛之武退秦师》)[译]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6)“之类”“之属”“之伦”“之徒”,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这一类的……”。例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译]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这类东西。(7)“有……者”,可译为“有个……的人”。例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促织》)[译]城镇里有一个叫成名的人,正在读书,准备应考,很长时间没有考中
    1.准确识记。对各种句式的结构和翻译方法的准确识记是翻译的前提。2.用“套用”法翻译。在准确识记和辨析的基础上,套用该固定句式的意思,再针对前后文作调整,使译句文从字顺。
    【技巧点拨】翻译固定句式的方法
    练习一:翻译下列句子1.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2.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谏太宗十思疏》)3.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魏公子列传》)4.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5.不效,则治臣之罪。(《出师表》)6.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孔雀东南飞》)7.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8.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9.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10.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11.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梁惠王下》)1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逍遥游》)1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14.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报任安书》)15.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秋水》)16.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答案】1.哪能让玉一般清白的东西去蒙受世俗尘埃的沾染呢? [安 ……乎 (哉、也 ),可翻译为:怎么 …呢? ]2.如果真的能做到见了合乎(自己)欲念的东西,就想到要知足以警戒自己。(诚……则……,可翻译为:怎么……呢?)3.况且公子纵然轻视我赵胜,抛弃我让我投降秦国,难道就不可怜公子的姐姐吗? [独 ……邪 (欤、与、耶、哉、乎 ),常表反问,可翻译为:难道 ……吗? ]4.成名反复思考,这恐怕是教我捕捉蟋蟀的地方吧? [得无 ……乎 (耶、也 ),表推测,可翻译为:恐怕 (大概 )……吧?该不是 ……吧? ]5.如果不成功,就对下臣论罪惩治。 [不 (否 )……则 ……,可翻译为:如果不 ……就 ……]6.(你)为什么竟如此愚拙!这女子不讲礼节。(何乃,可翻译为:为什么竟。)7.到了对天发誓,剪下头发,眼泪沾湿了衣襟(的局面),多么的衰败啊!(何其,可翻译为:为什么这么,多么。)8.现在人家正像刀和砧板,我们就像鱼和肉,为什么要告辞呢? [何 ……为 (焉、也 ),可翻译为: ……干什么呢?为什么 ……呢? ]
    9.(自杀)的想法竟然就这样决定了。(乃尔,可翻译为:居然如此,竟然如此,这样。)10.天空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呢?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其 ……其 ……乎 (邪、也 ),可翻译为:是 ……还是 ……呢? ]11.大王很喜欢音乐,那么齐国大概治理得差不多了吧!(庶几,可翻译为:大概,或许,可能;差不多;但愿,希望。)12.再说水汇积不深,它负载大船就没有力量。(且夫,可翻译为:再说,而且。)13.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孰与,可翻译为:比……怎样)14.不是和我个人的想法相违背吗? [无乃 ……乎 (哉、尔、也 ),可翻译为:恐怕 ……吧。 ]15.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说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之谓,可翻译为:叫作,才算;就是,说的就是。)16.不久就以苏州百姓暴乱之名向朝廷请示,查究处死了五个人。(既而,可翻译为:随后,接着,不久)
    练习二:翻译文后句子17. 李遵勖,字公武, 少学骑射,驰冰雪间,马逸,坠崖下,众以为死,遵勖徐起,亡恙也。天圣间,章献太后屏左右问曰: “ 人有何言?” 遵勖不答。太后固问之,遵勖曰:“ 臣无他闻,但人言天子既冠,太后宜以时还政。”( 选自《宋史· 李遵勖传》)(1)少学骑射,驰冰雪间,马逸,坠崖下,众以为死。(2)臣无他闻,但人言天子既冠,太后宜以时还政。18. 裴政,字德表,河东闻喜人也。 政博闻强记,达于时政,为当时所称。转左庶子,多所匡正,见称纯悫。东宫凡有大事,皆以委之。右庶子刘荣,性甚专固,时武职交番,通事舍人赵元恺作辞见帐,未及成,太子有旨,再三催促,荣语元恺云: “ 但尔口奏,不须造帐。” 及奏,太子问曰:“名帐安在?”元恺曰:“禀承刘荣,不听造帐。”( 选自《隋书· 列传第六十六》)(1)政博闻强记,达于时政,为当时所称。(2)及奏,太子问曰:“名帐安在?”元恺曰:“禀承刘荣,不听造帐。”
    19. 郭文,字文举,少爱山水,辞家游名山。 洛阳陷,乃步担入吴兴余杭大辟山中穷谷无人之地,倚木于树,苫覆其上而居焉。有猛兽杀大麋鹿于庵侧,文以语人,人取卖之,分钱与文。文曰: “ 我若须此,自当卖之。所以相语,正以不须故也。” 闻者皆嗟叹之。( 选自《晋书卷九十四隐逸》)(1)洛阳陷,乃步担入吴兴余杭大辟山中穷谷无人之地,倚木于树,苫覆其上而居焉。(2)有猛兽杀大麋鹿于庵侧,文以语人,人取卖之,分钱与文。【答案】17.(1)(李遵勖)少年时学骑射,在冰雪上驰骋,马脱缰而跑,他掉到崖下,众人以为他了。(2)臣没听到别的,只听人说天子已经成人,太后应该及时还政给天子。18.(1)裴政见闻广博,记忆力强,通晓当时的治理情况,为当时的人所称赞。(2)等到上奏时,太子问道:“写在账簿上的文书在哪里?”元恺说:“接受刘荣的指示,没有写在账簿上。”19.(1)洛阳陷落后,挑着担子进入吴兴余杭大辟山中无人烟的地方,把木头斜靠在大树上,上面盖上草垫子,就住在那里面。(2)(有一次)有一头猛兽在他的小屋旁边咬死了一只大麋鹿,郭文告诉了别人,他们把它拿去卖了,分了一些钱给郭文。
    练习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试题。张耳者,大梁人也。其少时,及魏公子无忌为客。张耳尝亡命游外黄。外黄富人女甚美,嫁庸奴,亡其夫,去抵父客。父客素知张耳,乃谓女曰:“必欲求贤夫,从张耳。”女听,乃卒为请决,嫁之张耳。女家厚奉给张耳,张耳以故致千里客。乃宦魏为外黄令,名由此益贤。陈馀者,亦大梁人也。馀年少,父事张耳,两人相与为刎颈之交。秦之灭大梁也,张耳家外黄。高祖为布衣时,尝数从张耳游,客数月。秦灭魏数岁,已闻此两人魏之名士也,购求有得张耳千金,陈馀五百金。张耳、陈馀乃变名姓,俱之陈,为里监门以自食。里吏尝有过笞陈馀,陈馀欲起,张耳蹑之,使受笞。吏去,张耳乃引陈馀之桑下而数之曰:“始吾与公言何如?今见小辱而欲死一吏乎?”陈馀然之。秦诏书购求两人,两人亦反用门者以令里中。陈涉起蕲,至入陈。张耳、陈馀上谒陈涉。涉及左右生平数闻张耳、陈馀贤,未尝见,见即大喜。陈中豪杰父老乃说陈涉曰:“愿将军立为楚王也。”陈涉遂立为王,以张耳、陈馀为左右校尉,予卒三千人,北略赵地。武臣等从白马渡河。
    (武臣)立为赵王。以陈馀为大将军,张耳为右丞相。使人报陈王,陈王大怒,欲尽族武臣等家,而发兵击赵。陈王相国房君谏曰秦未亡而诛武臣等家此又生一秦也不如因而贺之使急引兵西击秦陈王然之,从其计,徙系武臣等家宫中,封张耳子敖为成都君。陈王使使者贺赵,令趣发兵西入关。张耳说武臣曰:“王王赵,非楚意,特以计贺王。楚已灭秦,必加兵于赵。原王毋西兵,北徇燕,南收河内以自广。赵南据大河,北有燕,楚虽胜秦,必不敢制赵。”赵王以为然,因不西兵。(选自《史记·列传第二十九》)1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陈王相国房君谏曰/秦未亡而诛/武臣等家此又生一秦/也不如因而贺之/使急引兵西击秦/B. 陈王相国房君谏曰/秦未亡而诛/武臣等家此又生一秦也/不如因而贺之/使急引兵西击秦/C. 陈王相国房君谏曰/秦未亡而诛武臣等家/此又生一秦也/不如因而贺之/使急引兵西击秦/D. 陈王相国房君谏曰/秦未亡而诛武臣等家/此又生一秦/也不如因而贺之/使急引兵西击秦/
    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客,我国古代贵族为了巩固其地位专门豢养且为其服务的人,又称“门客”。B. 高祖,古代帝王谥号,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帝王,也有为其先人追授者。C. 布衣,麻布衣服。古代平民不能穿锦绣衣服,只能穿麻布衣服,故用此称平民百姓。D. 丞相,官职名。古代辅佐君主的最高行政官员,多由一人担任,历代时设时废。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耳素有声名。外黄县一富家女逃婚,在她父亲旧时宾客的劝说下改嫁张耳,嫁妆很丰厚。由此张耳广招宾客,并做了外黄县令,名声变得更大。B. 张耳十分好客。汉高祖曾跟张耳交好,一连好几个月居住在张耳家。后来竟然因为这件事使张耳招来了杀身之祸,但他一点也不后悔。C. 张耳遇事冷静。陈馀曾犯了小过失,遭到小吏鞭打,陈馀准备反抗;而张耳很冷静,用脚踩住陈馀,示意他接受鞭打,承受屈辱。D. 张耳洞察形势。陈王派人向赵王祝贺,并催促他攻占关中,张耳审时度势,洞察陈王计策,建议赵王不要上当,赵王听从了张耳的劝告。
    2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秦诏书购求两人,两人亦反用门者以令里中。②楚已灭秦,必加兵于赵。原王毋西兵,北徇燕,南收河内以自广【答案】①秦国发出命令文告悬赏拘捕两人,两人反而也用里正卫的身份来向里中百姓传达命令。②楚王已经灭掉秦国,一定会对赵国用兵。希望大王不要向西进军,要向北夺取燕国,向南进军收缴河内,用来为自己扩充势力。
    【解析】13.“秦未亡而诛武臣等家”,转折关系句子,之间不断开,排除AB;“此又生一秦也”,判断句,之后断开,排除AD。​​​​​14.B“古代帝王谥号”错误,应是“古代帝王庙号”。​​​​​15.B“后来竟然因为这件事使张耳招来了杀身之祸,但他一点也不后悔”分析错误,张耳遭到悬赏拘捕是秦国灭魏国几年后,跟汉高祖与其交好并居住在其家没有因果关系;且“但他一点也不后悔”于文无据。16.这道题翻译时要注意:①购、求、令。②加兵、毋、西、徇。
    参考译文:张耳,是魏国大梁人。他年轻的时候,曾赶上做魏公子无忌的门客。张耳曾逃亡在外,来到外黄。外黄有一富豪人家的女儿,长得很美,却嫁了一个愚蠢平庸的丈夫,就逃离了她的丈夫,去投奔她父亲旧时的宾客。她父亲的宾客平素就了解张耳,于是对富人的女儿说:“你一定要嫁个有才能的丈夫,就嫁给张耳吧。”富人的女儿听从了他的意见,终于断绝了同她丈夫的关系,改嫁给张耳。女家给张耳丰厚的供给,张耳因此招致千里以外的宾客。于是在魏国做了外黄县令,他的名声从此更加大起来。陈馀,也是魏国大梁人。陈馀年轻,他就像对待父亲一样侍奉张耳,两人建立了同生共死的患难情谊。秦国灭亡大梁时,张耳家住在外黄。汉高祖是普通平民百姓的时候,曾多次追随张耳交游,在张耳家一住就是几个月。秦国灭亡魏国几年后,已经听说这两个人是魏国的知名人士,就悬赏拘捕,有捉住张耳的人赏给千金,捉住陈馀的人赏给五百金。张耳、陈馀于是改名换姓,一块儿逃到陈地,充当里正卫来维持生活。里中小吏曾因陈馀犯了小过失鞭打他,陈馀打算起来反抗,张耳赶快用脚踩他,示意接受鞭打。小吏走后,张耳就把陈馀带到桑树下,责备他说:“当初我和你怎么说的?如今遭到小小的屈辱,就要死在一个里吏身上吗?”陈馀认为他说的对。秦国发出命令文告悬赏拘捕两人,两人反而也用里正卫的身份来向里中百姓传达命令。陈涉在蕲州起义,打到陈地。

    相关课件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复习之文言固定句式 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复习之文言固定句式 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陈述类,背下来,翻译下面的句子,疑问类,反问类,感叹类,揣度类,选择类,假设类,转折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固定句式复习优质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固定句式复习优质课件,共20页。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和固定结构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和固定结构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本考点的考向预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