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光电效应(第2课时)学案 高中物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2022年)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278341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4.2光电效应(第2课时)学案 高中物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2022年)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278341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2 光电效应第2课时学案
展开第2课时 康普顿效应 光的波粒二象性
1.了解康普顿效应及其意义.
2.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
一、康普顿效应和光子的动量
1.康普顿效应:在研究石墨对X射线的散射时,发现在散射的X射线中,除了与入射波长λ0相同的成分外,还有波长大于λ0的成分,这个现象称为康普顿效应.
2.康普顿效应的解释
假定光子与电子发生弹性碰撞,按照爱因斯坦的光子说,一个光子不仅具有能量ε=hν,而且还有动量.如图1所示,这个光子与静止的电子发生弹性碰撞,光子把部分动量转移给了电子,动量由eq \f(h,λ)减小为eq \f(h,λ′),因此p减小,波长增大.
图1
3.康普顿效应的意义: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不仅具有能量而且具有动量.康普顿效应进一步揭示了光的粒子性,也再次证明了爱因斯坦光子说的正确性.
4.光子的动量
(1)表达式:p=eq \f(h,λ).
(2)说明:在康普顿效应中,当入射的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碰撞时,要把一部分动量转移给电子,光子的动量可能变小.因此,有些光子散射后波长变大.
二、光的波粒二象性
1.光的波动性
实验基础:光的干涉和衍射.
2.光的粒子性
(1)实验基础: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
(2)表现:①当光同物质发生作用时,这种作用是“一份一份”进行的,表现出粒子的性质;②少量或个别光子容易显示出光的粒子性.
(3)说明:①粒子的含义是“不连续”“一份一份”的;②光子不同于宏观观念的粒子.
3.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现象表明光具有波动性,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具有粒子性,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即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一、单选题
1.关于物质的波粒二象性,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不仅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一切运动的微粒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B.运动的微观粒子与光子一样,当它们通过一个小孔时,都没有特定的运动轨道
C.宏观物体的运动有特定的轨道,所以宏观物体不具有波粒二象性
D.康普顿效应说明了光具有粒子性
2.关于波粒二象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的光只是粒子,有的光只是波
B.康普顿效应表明光是粒子,并具有动量
C.实物的运动有特定的轨道,所以实物不具有波粒二象性
D.德布罗意指出微观粒子的动量越大,其对应的波长就越长
3.下面能够证明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现象是( )
A.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B.光的干涉和康普顿效应
C.光的衍射和光的干涉D.光的散射和光电效应
4.波粒二象性是微观世界的基本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都揭示了光的波动性
B.热中子束射到晶体上产生的衍射图样说明中子具有粒子性
C.光的波粒二象性表明一束传播的光,有的光是波,有的光是粒子
D.速度相同的质子和电子相比,电子的波动性更为明显
二、多选题
5.能说明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实验是( )
A.光的干涉和衍射
B.光的干涉和光电效应
C.光的衍射和康普顿效应
D.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
6.关于物质的波粒二象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的波长越短,光子的能量越大,光的粒子性越明显
B.不仅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一切运动的微粒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C.光电效应现象揭示了光的粒子性
D.实物的运动有特定的轨道,所以实物不具有波粒二象性
三、填空题
7.用极微弱的可见光做双缝干涉实验,随着时间的增加,在屏上先后出现如图A、B、C所示的图像,该实验现象说明:个别光子的行为往往显示出__________,大量光子的行为往往显示出__________ (选填“粒子性”、“波动性”、或“波粒二象性”) 。
8.在验证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实验中,采用很微弱的光流,使光子一个一个地通过狭缝.如曝光时间不太长,底片上出现___________;如时间足够长,底片上将会显示___________.(无规则分布的点子,规则的衍射条纹)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AC.德布罗意在爱因斯坦光子说的基础上提出物质波的概念,认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波粒二象性,故A正确,C错误;
B.物质具有波动性,运动的微观粒子与光子一样,当它们通过一个小孔时,都没有特定的运动轨道,故B正确;
D.康普顿效应说明了光具有粒子性,故D正确.
2.B
【详解】
A.光既有波动性,又具有微粒性,并不是有的光只是粒子,有的光只是波,选项A错误;
B.康普顿效应表明光是粒子,并具有动量,选项B正确;
C.德布罗意在爱因斯坦光子说的基础上提出物质波的概念,认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波粒二象性,选项C错误;
D.根据德布罗意公式可知,微观粒子的动量越大,其对应的波长就越短,选项D错误。
故选B。
3.B
【详解】
光的干涉和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不能说明光具有粒子性,而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只有选项B,既说明光具有波动性,又说明光具有粒子性,其他选项只说明光具有粒子性,或只说明光具有波动性,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4.D
【详解】
A. 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都揭示了光的粒子性,故A错误;
B. 热中子束射到晶体上产生的衍射图样说明中子具有波动性,衍射是波的特征,故B错误;
C. 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光同时具有波和粒子的特性,并非有的光是波,有的光是粒子,故C错误;
D. 质子和电子都有波动性,由,可知,相同速度的电子和质子,由于质子的质量较大,所以其物质波波长较短,所以电子的波动性更为明显。故D正确。
故选D。
5.BC
【详解】
光的干涉和光的衍射只说明光具有波动性,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只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故选BC。
6.ABC
【解析】
据可知光的波长越短则频率越大,据可知光能量越大,A正确;波粒二象性是微观世界特有的规律,一切运动的微粒都具有波粒二象性,B正确;光电效应现象说明光具有粒子性,C正确;由德布罗意理论知,宏观物体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太小,实际很难观察到波动性,但仍具有波粒二象性,D错误.故选ABC
7.粒子性 波动性
【详解】
[1][2].少量的光子所能到达的位置不能确定,即每次只照亮一个位置,这表明光是一份一份传播的,说明光具有粒子性,单个光子所到达哪个位置是个概率问题;只有当大量光子却表现出波动性,即光子到达哪个位置是一个概率问题,故此实验表明了光是一种概率波.
8.无规则分布的点子 规则的衍射条纹
【详解】
使光子一个一个地通过单缝,根据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可知,单个光子表现为粒子性,而大量光子表现为波动性,故曝光时间不太长时,底片上只能出现一些不规则的点子;如果时间足够长,底片上中央到达的机会最多,其它地方机会较少,因此会出现衍射图样.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2 光电效应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2 光电效应导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物理2 光电效应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2 光电效应导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课后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2 光电效应第2课时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2 光电效应第2课时导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康普顿效应和光子的动量,光的波粒二象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