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北京市东城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北京市东城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87,【答案】D,【答案】B,【答案】A,【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北京市东城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1. 如图所示图标表示( )
A. 禁止烟火 B. 禁止燃放鞭炮 C. 禁止吸烟 D. 禁止放易燃物
2. 下列CO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无色、无味 B. 能燃烧 C. 难溶于水 D. 常温下为气体
3.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大量白烟的是( )
A. 红磷 B. 铁丝 C. 木炭 D. 氢气
4.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海水 B. 大理石 C. 天然气 D. 二氧化碳
5. 能表示两个氧原子的是( )
A. O2 B. 2O2 C. 2O D. 2H2O
6. 下列实验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用活性炭净化水
B. 用自来水制蒸馏水
C.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 研碎胆矾
7. 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 Fe+H2SO4=FeSO4+H2↑ B.
C. D.
8. 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 石油 B. 煤 C. 天然气 D. 酒精
9. 下列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
A. C B. H C. Na D. N
10. 过滤操作中不需要的仪器是( )
A. B. C. D.
11.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H2SO4 B. Na2CO3 C. KCl D. H2O
12. 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 O B. Si C. Al D. Fe
13. 能闻到榴莲散发出的特殊气味,主要原因是( )
A. 分子之间有间隔 B. 分子的质量很小
C. 分子的体积很小 D. 分子在不断运动
14.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2KMnO4=K2MnO4+MnO2+O2
B. KMnO4−△K2MnO4+MnO2+O2
C. 2KMnO4−△K2MnO4+O2↑
D. 2KMnO4−△K2MnO4+MnO2+O2↑
15. 下列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氧化铜CuO2 B. 二氧化硫SO2
C. 氯化钠Na2Cl D. 氢氧化钾K2OH
16. 关于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水由水分子构成
B. 水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
C. 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D. 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17.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取用固体粉末
D. 加热液体
18. 下列方法能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瓶气体的是( )
A. 闻气味 B. 观察颜色
C. 倒入适量水 D.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19. 下列气体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体中毒的是( )
A. CO B. N2 C. CO2 D. O2
钛合金是常用的航天材料之一。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回答20∼21题。
20. 下列有关钛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序数是22 B. 元素符号为Ti
C. 属于非金属元素 D. 相对原子质量是47.87
21. 钛原子的原子核内质子数是( )
A. 70 B. 22 C. 26 D. 48
22. 下列由化学方程式2Hg+O2−△2HgO获取的信息中,错误的是( )
A. 反应条件是加热
B. 反应物是汞和氧气
C. 生成物是氧化汞
D. 参加反应的汞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1
23. 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石墨可用作电极 B. 氧气可用作燃料
C.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 氮气可用作保护气
24. 亚硫酸钠(Na2SO3)在造纸行业中广泛应用。下列关于亚硫酸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属于氧化物 B. 由两种元素组成
C. 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 钠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3
25. 研究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出现火星四射现象的影响因素。取粗细相同的铁丝进行实验,记录如下。
编号
实验装置
铁丝种类
燃烧现象
①
含碳0.03%的铁丝
极少火星
②
含碳0.08%的铁丝
少量火星
③
含碳0.15%的铁丝
明显火星四射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所用铁丝均为混合物
B. 集气瓶中放少量水的作用是防止其炸裂
C. 铁丝中含碳量越低,火星四射现象越明显
D. 火星四射可能与铁丝中的碳和氧气反应有关
26. 2022年2月4日,第二十四届冬奥会将在北京开幕。回答问题。
(1)北京冬奥会将向全世界展示绿色奥运理念。
①冬奥火炬“飞扬”(图1)采用氢气作燃料。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关闭火炬的燃气开关,使火炬熄灭,采用的灭火原理是 ______。
②冬奥场馆大多采用绿色能源供电。下列属于绿色能源的是 ______(填序号)。
A.太阳能
B.风能
C.化石燃料
(2)仪式火种台(图2)采用丙烷作燃料。丙烷燃烧生成CO2和H2O,则丙烷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______。
(3)冬奥速滑场馆“冰丝带”采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CO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 ______。
27. 中国的“茶文化”渊远流长。
(1)紫砂壶烧制原料中的紫砂黄泥含铁量很高,这里的“铁”是指 ______(填序号)。
A.单质
B.离子
C.元素
(2)用杂质少的软水泡茶,能充分体现茶的色、香、味。区别硬水和软水常用的试剂是 ______。
(3)泡茶时,用茶漏将茶叶与茶水分离,该分离操作的名称是 ______。
28.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潜水员背着的瓶子叫做“水肺”。“水肺”中常见的潜水呼吸气有:压缩空气、富氧压缩空气、高压氦氧混合气、高压氖氧混合气等。
压缩空气是通过压缩机将空气压缩而成,压缩前后空气中各气体的体积分数几乎保持不变。潜水呼吸气采用压缩空气时,氮气作为与氧气共存的气体,会导致潜水员出现“氮麻醉”的情况,限制了潜水的时间。因此,潜水时常使用富氧压缩空气。但是过高浓度的氧气在高压环境下会引起潜水员“氧中毒”。其它条件相同时,潜水员使用氧气体积分数不同的氮氧混合气潜水时,最大下潜深度及在此深度下的平均持续工作时间如表所示。
氮氧混合气中氧气体积分数(%)
最大下潜深度(m)
平均持续工作时间(min)
60
17
120
50
22
98
40
30
69
32
40
46
潜水呼吸气中用氦气、氖气替换氮气,可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氮麻醉”的情况,因为氦气、氖气在血液中的溶解能力都明显小于氮气。
高压氦氧混合气作为潜水呼吸气时,由于氦气热传导系数高,潜水员会出现体温过低的症状。与此同时,还因为氦气的密度过小,使潜水员在与岸上工作人员交流时声音传播受到影响。
高压氖氧混合气作为潜水呼吸气可以避免语音失真、体温过低等状况。但是氖气不容易大量获得,并且深水潜水时,氖气的密度会增大进而造成潜水员呼吸受阻而限制了其使用价值。
为了克服以上潜水呼吸气的缺陷和不足,氦氖氧混合气开始较为广泛应用。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空气压缩前后,发生的变化是 ______(填序号)。
A.氧气体积分数增大
B.分子间隔变小
C.分子体积变小
(2)最大下潜深度与氮氧混合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关系是 ______。
(3)最大下潜深度为35时,应选择氧气体积分数为 ______(填序号)的氮氧混合气。
A.50%∼60%
B.40%∼50%
C.32%∼40%
(4)使用高压氦氧混合气时,声音传播会受到影响,因为氦气具有 ______的性质。
(5)高压氖氧混合气作为潜水呼吸气的优点是 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填序号)。
A.潜水呼吸气中氧气含量越高越好
B.氦气和氖气在血液里的溶解能力均大于氮气
C.使用高压氦氧混合气,潜水员往往出现体温过低的症状
29. 一种利用畜禽粪便发酵制沼气的流程如图:
(1)沼气可用作燃料,沼气燃烧是将化学能转化为 ______能。
(2)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3)上述流程的优点是 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30. 甲醇是一种理想的清洁可再生燃料。利用二氧化碳合成甲醇(CH3OH)的主要工艺流程如图:
(1)反应器1中生成的物质有 ______。
(2)反应器2中,用CO合成甲醇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 ______。
(3)甲醇蒸馏塔的作用是 ______。
31. 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______。
(2)实验室用A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可用B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______。
32. 用如图实验验证白磷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2)②处白磷未燃烧的原因是 ______。
(3)能验证白磷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现象是 ______。
33. 研究CO2的性质,进行如图实验。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2)B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
(3)C中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是 ______。
34. 化学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1)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______。
(2)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瓶中,塞紧瓶塞,镁条继续燃烧。待火焰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原因是 ______。水面上升至“2”处,可能的原因是镁不仅与氧气反应,还与 ______发生了反应。
35. 用如图装置制取CO2并验证其性质。
(1)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2)观察到短蜡烛先熄灭,由此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是 ______。
36. 化学小组用如图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探究影响电解水反应快慢的因素。
【进行实验】
20℃时,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组别
实验序号
液体种类
电压(V)
时间(min)
氢气体积(mL)
氧气体积(mL)
Ⅰ
①
200mL蒸馏水
2
45
0
0
②
200mL蒸馏水
10
45
极少
极少
③
200mL蒸馏水
16
45
5
2.5
Ⅱ
④
200mL蒸馏水+1滴浓H2SO4
16
88
10
4.9
⑤
200mL蒸馏水+2滴浓H2SO4
16
68
10
4.9
⑥
200mL蒸馏水+3滴浓H2SO4
16
52
10
4.9
Ⅲ
⑦
200mL蒸馏水+0.8gNaOH
10
3.0
10
4.9
⑧
200mL蒸馏水+1.6gNaOH
x
2.6
10
4.9
⑨
200mL蒸馏水+3.2gNaOH
10
2.0
10
5.0
【解释与结论】
(1)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2)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是 ______。
组实验⑧中的x=______。
(4)对比实验②⑦,可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组实验的目的是 ______。
(6)通过本实验得出,影响电解水反应快慢的因素有 ______。
【反思与评价】
(7)表中部分数据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从物质性质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
37. 封存CO2是实现碳中和的途径之一。矿物质碳化封存反应之一是氧化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CO2=MgCO3。若用此方法封存22kgCO2,计算需要氧化镁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放易燃物标志。
故选:D。
根据图中常见标志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常见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答案】B
【解析】解:A.无色、无味属于物理性质,故错误;
B.能燃烧属于化学性质,故正确;
C.难溶于水属于物理性质,故错误;
D.常温下为气体属于物理性质,故错误;
故选:B。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主要有:可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内容,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3.【答案】A
【解析】解: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发出白光,所以正确。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所以错误。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的气体,所以错误。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蒸气,凝结后形成水雾,不会有白烟,烟是固体小颗粒形成的,所以错误。
故选:A。
A、根据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判断.
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判断.
C、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判断.
D、根据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判断.
实验现象的描述是化学实验考查的重点和热点,要注意反应条件,要能区分叙述产物与描述现象的不同,“烟”与“雾”,“光”与“火焰”的不同,白色与无色的不同等.
4.【答案】D
【解析】解:A、海水中含有水和氯化钠等物质,是混合物;
B、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一些杂质,是混合物;
C、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还含有一些杂质,是混合物;
D、二氧化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
故选:D。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种类可以判断物质属于纯净物,还是属于混合物。
5.【答案】C
【解析】解:A、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O2表示1个氧分子,故A错误;
B、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O2表示2个氧分子,故B错误;
C、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两个氧原子可表示为2O,故C正确;
D、2H2O表示2个水分子,故D错误。
故选:C。
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6.【答案】C
【解析】解:A、用活性炭净化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用自来水制蒸馏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研碎胆矾,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变化判断,明确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7.【答案】B
【解析】解:A、Fe+H2SO4=FeSO4+H2↑,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B、,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C、,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D、,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形式,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解反应的特征(“一变多”)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D
【解析】解:A、石油属于三大化石燃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B、煤属于三大化石燃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C、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D、酒精可用粮食来制取,属于可再生能源,不属于化石燃料,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化石燃料是古代生物遗体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可作燃料和化工原料的沉积矿产,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化石燃料的知识,了解化石燃料的相关知识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9.【答案】C
【解析】解:A、C为碳元素的元素符号,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B、H为氢元素的元素符号,带“气”字旁,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C、Na为钠元素的元素符号,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正确。
D、N为氮元素的元素符号,带“气”字旁,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故选:C。
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气”字头,液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氵”字旁,据此进行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元素符号的意义、了解元素的简单分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D
【解析】解:图中A、B、C都是过滤操作要用到的仪器,而D酒精灯是过滤中不需要的仪器。
故选:D。
过滤操作中要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
此题是对过滤实验所用仪器的考察,识记性较强,属于基础知识.
11.【答案】D
【解析】解:A、H2SO4是由三种元素组成,所以它不是氧化物,故错误;
B、Na2CO3是由三种元素组成,所以它不是氧化物,故错误;
C、KCl中不含有氧元素,所以它不是氧化物,故错误;
D、H2O中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是氧的化合物,则属于氧化物,故正确。
故选:D。
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可知,氧化物中只有两种元素且含有氧元素来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氧化物的识别,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可知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且必须有氧元素.
12.【答案】A
【解析】解:在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
故选:A。
此题是对地壳中元素含量的考查,只要能记住元素含量的排列顺序即可顺利解题.
13.【答案】D
【解析】解:能闻到榴莲散发出的特殊气味,是因为气味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气味。
故选:D。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答案】D
【解析】解: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
故选:D。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15.【答案】B
【解析】解:A、氧化铜中铜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CuO,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硫的化学式为SO2,故选项正确。
C、氯化钠中钠元素显+1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NaCl,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钾中钾元素显+1价,氢氧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KOH,故选项错误。
故选:B。
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6.【答案】B
【解析】解: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不含氢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D、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根据水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水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答案】A
【解析】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倾斜,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A。
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B、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向试管中装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斜、二送、三直立”)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8.【答案】D
【解析】解:A、氧气和二氧化碳均是没有气味的气体,用闻气味的方法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
B、氧气和二氧化碳均是没有颜色的气体,观察颜色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
C、氧气不易溶于水,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但是现象不明显,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
D、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瓶气体中,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现象明显,能一次鉴别出这两瓶气体,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区别两瓶无色气体,要根据两种气体性质差的别,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鉴别两种气体.
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鉴别方法,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所要鉴别气体的性质的差别,根据实验中是否出现明显的不同现象判断能否鉴别.
19.【答案】A
【解析】解: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导致人体中毒,甚至死亡。
故选:A。
根据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导致人体中毒,进行解答。
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化学基本常识,需善于积累相关知识才能回答正确。
20~21.【答案】C、B
【解析】
1.【分析】
A、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B、书写元素符号时,只有1个字母时要大写,有2个字母时,第1个要大写,第2个要小写;
C、除汞外,金属元素的名称都带金字旁,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不带金字旁;
D、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解答】
解:A、钛原子原子序数是22,该选项正确;
B、钛元素元素符号是Ti,该选项正确;
C、钛元素是金属元素,该选项不正确;
D、钛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是47.87,该选项正确。
故选:C。
2.【分析】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解答】
解: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钛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2,则钛原子的原子核内质子数是22。
故选:B。
22.【答案】D
【解析】解:A、由化学方程式2Hg+O2−△2HgO可知,反应条件是加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2Hg+O2−△2HgO可知,反应物是汞和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2Hg+O2−△2HgO可知,生成物是氧化汞,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化学方程式2Hg+O2−△2HgO可知,参加反应的汞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01×2):32=201:16,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
本题难度不大,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宏观、微观、量的含义)、了解方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3.【答案】B
【解析】解:A、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因此可作电极,故描述正确;
B、氧气具有助燃性,但本身不可以燃烧,故氧气不可以用作燃料,故描述不正确;
C、干冰能升华吸热,可以用于人工降雨,故描述正确;
D、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故描述正确。
故选:B。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4.【答案】C
【解析】解:A、亚硫酸钠是由钠、硫、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亚硫酸钠是由钠、硫、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亚硫酸钠中钠、硫、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3×2):32:(16×3)=23:16:24,则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D、钠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3×2):(16×3)≠2:3,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B、根据亚硫酸钠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5.【答案】C
【解析】解:A、所用铁丝中含有碳,均为混合物,该选项正确;
B、集气瓶中放少量水的作用是防止其炸裂,该选项正确;
C、铁丝中含碳量越低,火星四射现象越不明显,该选项不正确;
D、火星四射可能与铁丝中的碳和氧气反应有关,即与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有关,该选项正确。
故选:C。
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过程中火星四射、放热。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6.【答案】隔离了可燃物 AB C、H+4
【解析】解:(1)氢气燃烧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关闭火炬的燃气开关,使火炬熄灭,采用的灭火原理是隔离了可燃物。
(2)A、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型的能源,使用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故属于绿色能源。
B、风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型的能源,使用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故属于绿色能源。
C、化石燃料燃烧产生有害物质,不属于绿色能源。
故选:AB。
(3)二氧化碳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碳元素化合价为x,x+(−2)×2=0,x=+4。
故答案为:(1)①;隔离了可燃物;②AB;
(2)C、H;
(3)+4。
(1)①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进行分析解答。
(2)绿色能源也称清洁能源,是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绿色能源体现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友好相容的原则,可认为绿色能源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3)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关乎我们的生存、健康和社会的发展,是中考热点之一。
27.【答案】C 肥皂水 过滤
【解析】解:(1)这里的“铁”不是指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2)硬水与肥皂作用不易起泡沫,易起浮渣;而软水与肥皂易起泡沫,所以可用肥皂水来鉴别硬水和软水;
(3)泡茶时用茶漏将茶叶与茶水分离,相当于把固体与液体分离,把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方法是过滤;
故答案为:(1)C;(2)肥皂水;(3)过滤。
(1)根据物质的组成描述方法解答;
(2)根据硬水与肥皂作用不易起泡沫,易起浮渣;而软水与肥皂易起泡沫解答;
(2)根据把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方法是过滤。
生活处处有化学,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8.【答案】B 其它条件相同时,氧气体积分数在32%∽60%范围内,氮氧混合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越大,潜水员最大下潜深度越小 C 密度过小 避免潜水员出现“氮麻醉”(或语音失真或体温过低等)C
【解析】解:(1)空气压缩前后:
A.氧气体积分数不变,错误;
B.分子间隔变小,正确;
C.分子体积不变,错误;
故选:B;
(2)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可知其它条件相同时,氧气体积分数在32%∽60%范围内,氮氧混合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越大,潜水员最大下潜深度越小;
(3)根据表格中的信息,最大下潜深度为35时,应选择氧气体积分数为32%∼40%的氮氧混合气;
故选:C;
(4)根据“因为氦气的密度过小,使潜水员在与岸上工作人员交流时声音传播受到影响”可知,使用高压氦氧混合气时,声音传播会受到影响,因为氦气具有密度过小的性质。
(5)高压氖氧混合气作为潜水呼吸气的优点是:避免潜水员出现“氮麻醉”、语音失真、体温过低等状况。
(6)A.根据“过高浓度的氧气在高压环境下会引起潜水员“氧中毒””,因此不是潜水呼吸气中氧气含量越高越好,错误;
B.根据“氦气、氖气在血液中的溶解能力都明显小于氮气”,可知氦气和氖气在血液里的溶解能力均小于氮气,错误;
C.根据“氦气热传导系数高,潜水员会出现体温过低的症状”,可知使用高压氦氧混合气,潜水员往往出现体温过低的症状,正确。
故选:C。
故答案为:(1)B;
(2)其它条件相同时,氧气体积分数在32%∽60%范围内,氮氧混合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越大,潜水员最大下潜深度越小;
(3)C;
(4)密度过小;
(5)避免潜水员出现“氮麻醉”(或语音失真或体温过低等);
(6)C。
根据分子的性质,以及题中信息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形式运用分子的性质,以及综合利用题中信息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
29.【答案】热 物质回收再利用
【解析】解:(1)沼气可用作燃料,沼气燃烧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答案为:热;
(2)在点燃的条件下,甲烷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3)由流程图可知,上述流程的优点是物质回收再利用;故答案为:物质回收再利用。
(1)根据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来分析;
(2)根据甲烷燃烧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工艺流程图来分析。
本题以畜禽粪便发酵制沼气的流程过程为材料背景,掌握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方程式的写法等是解题的关键。
30.【答案】一氧化碳、水 1:2 分离甲醇和水
【解析】解:(1)反应器1中生成的物质有一氧化碳、水。
故答案为:一氧化碳、水。
(2)反应器2中,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2。
故答案为:1:2。
(3)甲醇蒸馏塔的作用是分离甲醇和水。
故答案为:分离甲醇和水。
(1)反应器1中生成的物质有一氧化碳、水。
(2)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
(3)甲醇蒸馏塔的作用是分离甲醇和水。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1.【答案】长颈漏斗 2H2O2−MnO22H2O+O2↑氧气不易溶于水
【解析】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名称和作用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A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催化剂,应该选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MnO22H2O+O2↑;B装置收集氧气的方法是排水法,原因是:氧气不易溶于水。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
(2)2H2O2−MnO22H2O+O2↑;氧气不易溶于水。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作用进行分析;
(2)根据A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催化剂,应该选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B装置收集氧气的方法是排水法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32.【答案】 没有与氧气接触 ①处白磷燃烧,③处白磷不燃烧
【解析】解:(1)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②处白磷温度能达到着火点,未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
(3)①③处白磷均能与氧气接触,①处白磷温度能达到着火点,③处白磷温度不能达到着火点,①处白磷燃烧,③处白磷不燃烧,能验证白磷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故答案为:
;
(2)没有与氧气接触;
(3)①处白磷燃烧,③处白磷不燃烧。
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燃烧的条件,掌握燃烧的条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3.【答案】CO2+H2O=H2CO3 有气泡冒出,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碳酸受热分解,二氧化碳从溶液中逸出 CaCO3(或碳酸钙)
【解析】解:(1)A中反应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故答案为:CO2+H2O=H2CO3。
(2)碳酸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从溶液中逸出,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气泡冒出,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故答案为:有气泡冒出,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碳酸受热分解,二氧化碳从溶液中逸出。
(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C中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是CaCO3,故答案为:CaCO3(或碳酸钙)。
(1)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来分析;
(2)根据碳酸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从溶液中逸出来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利用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碳酸易分解,二氧化碳的检验来解题。
34.【答案】21%镁条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同时生成氧化镁固体,这样会导致瓶内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从而使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内 二氧化碳、氮气
【解析】解(1)根据课本知识可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故答案为:21%;
(2)镁条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同时生成氧化镁固体,这样会导致瓶内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从而使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内;镁的金属活动性活泼,不仅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也与空气中的氮气、二氧化碳反应,导致瓶内压强减小的比只消耗氧气要多,所以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偏大,即水面上升至“2”处,可能的原因是镁不仅与氧气反应,还与二氧化碳、氮气发生了反应;故答案为:镁条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同时生成氧化镁固体,这样会导致瓶内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从而使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内;二氧化碳、氮气。
(1)根据已有知识进行分析;
(2)根据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原理及镁的金属活动性进行分析。
掌握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原理及镁条的化学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35.【答案】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助燃,不可燃
【解析】解:(1)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观察到短蜡烛先熄灭,长蜡烛后熄灭,可以得出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助燃,不可燃,故答案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助燃,不可燃。
(1)根据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来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助燃,不可燃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及二氧化碳的性质,识记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助燃,不可燃。
36.【答案】氧气(或O2)10其他条件相同时,向蒸馏水中添加NaOH,能加快电解水的反应速率 探究其他条件相同时,等体积水中加人浓H2SO4的量不同,对电解水反应快慢的影响 通电电压、水中是否添加物质(浓H2SO4、NaOH)、水中添加物质(浓H2SO4、NaOH)的多少 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于氢气
【解析】解:(1)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3)由表中数据可知,Ⅲ中⑦⑧⑨变量是氢氧化钠的质量,故其它的量应该相同,故x=10。
(4)对比实验②⑦,其它条件相同,⑦中增加了氢氧化钠,⑦比②反应速率快,故其他条件相同时,向蒸馏水中添加NaOH,能加快电解水的反应速率。
(5)由表中数据可知组实验变量是浓H2SO4的质量,其它的量相同,故实验目的是探究其他条件相同时,等体积水中加人浓H2SO4的量不同,对电解水反应快慢的影响。
(6)通过本实验得出,影响电解水反应快慢的因素有通电电压、水中是否添加物质(浓H2SO4、NaOH)、水中添加物质(浓H2SO4、NaOH)的多少。
(7)表中部分数据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从物质性质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于氢气。
故答案为:;
(2)氧气(或O2);
(3)10;
(4)其他条件相同时,向蒸馏水中添加NaOH,能加快电解水的反应速率;
(5)探究其他条件相同时,等体积水中加人浓H2SO4的量不同,对电解水反应快慢的影响;
(6)通电电压、水中是否添加物质(浓H2SO4、NaOH)、水中添加物质(浓H2SO4、NaOH)的多少;
(7)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于氢气。
(1)根据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分析。
(2)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控制变量实验的方法分析。
(4)(5)(6)根据表中信息分析。
(7)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氢气难溶于水分析。
本题是一个信息题,解题时根据题干信息、所需知识来分析解答即可。
37.【答案】解:设需要氧化镁的质量为x。
MgO+CO2=MgCO3
40 44
x 22kg
4044=x22kg x=20kg
答:需要氧化镁的质量为20kg。
【解析】根据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需要氧化镁的质量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解题时要注意解题的规范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北京市平谷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41g,02mg/kg,【答案】A,【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北京市东城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87,【答案】D,【答案】B,【答案】A,【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北京市丰台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4%,【答案】B,【答案】D,【答案】C,【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