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北京市朝阳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北京市朝阳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C,94%、二氧化碳占0,【答案】B,【答案】D,【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北京市朝阳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1. 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
A. 二氧化碳 B. 水蒸气 C. 氮气 D. 氧气
2.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 铝 B. 硅 C. 氧 D. 铁
3. 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矿泉水 B. 干冰 C. 硬水 D. 食醋
4. “高钙牛奶”中的“钙”是指( )
A. 分子 B. 原子 C. 元素 D. 离子
5. 下列物质在O2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
A. 木炭 B. 镁条 C. 蜡烛 D. 铁丝
6.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过滤
C. 读取液体体积 D. 加热液体
7.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 O2 B. H2O C. CO2 D. SO2
8. 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 铜 B. 二氧化碳 C. 氯化钠 D. 氢气
9. 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的是( )
A. 积极植树造林 B. 垃圾分类回收
C. 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D. 提倡绿色出行
10.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液氮用于冷冻降温 B. 稀有气体用于制造电光源
C. 氢气用作燃料 D. 金刚石用于裁玻璃
11. 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是( )
A. B. C. D.
12. 下列符号中能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 )
A. 2H B. 2H+ C. H2O D. 2H2
13. 在压强为101kPa时,将1L氧气置于密闭容器中降温,变为淡蓝色液体。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B. 氧分子的质量变小
C. 氧分子的数目变少 D. 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14.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NaCl B. CaO C. Na2CO3 D. H2SO4
15. 下列操作中,可以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是( )
A. 观察气体颜色 B. 闻气体的气味
C. 插入燃着的木条 D. 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16. 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
A. B. 2P+5O2 P2O5
C. 4P+5O2 P2O5 D. 4P+5O2
17. 水基型灭火器灭火时,产生的泡沫喷射到燃料表面,泡沫层析出的水在燃料表面形成一层水膜,达到灭火目的。其灭火原理是( )
A. 清除可燃物 B. 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C. 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 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三星堆遗址出土了黄金面具残片,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回答18∼19题。
18. 下列有关金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序数是79 B. 属于非金属元素
C. 元素符号是Au D. 相对原子质量为197.0
19. 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
A. 79 B. 118 C. 197 D. 276
碳的化合物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回答20∼21题。
20. 碳元素与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 电子数不同 B. 中子数不同
C. 质子数不同 D.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21. 下列关于CO2和CO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组成:CO2、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 性质:CO2、CO均能溶于水
C. 用途:固态CO2用作制冷剂;CO用作气体肥料
D. 危害:CO2会导致酸雨;CO会引起雾霾
22.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排水法收集氧气
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验证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净化河水得到纯水
A. A B. B C. C D. D
23. 科学家发现在负压和超低温条件下,水会像棉花糖一样,以蓬松轻盈的形式稳定存在,被称为“气凝胶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气凝胶水”是混合物
B. “气凝胶水”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融化
C. 结成“气凝胶水”后,分子停止运动
D. “气凝胶水”与水的化学性质相同
24. 色氨酸(C11H12N2O2)在人体内含量低会影响睡眠质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色氨酸由四种元素组成
B. 一个色氨酸分子中含有27个原子
C. 色氨酸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D. 色氨酸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6:1
25. 为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某同学用等量的同种钙片和白醋开展四组实验,分别测得实验过程中产生的CO2浓度(0∼8%)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对比①③,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B. 对比②③,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小,反应速率越慢
C. 对比③④,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D. 四组实验中,④的反应速率最慢
26. 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化学。
(1)减少食品保存环境中的氧气含量,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下列利用此原理的是 ______。
A.抽真空
B.冷藏或冷冻
(2)锂电池使用的材料是钴酸锂(LiCoO2),已知Li元素为+1价,则Co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
27.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中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2)实现“碳中和”,需吸收生产、生活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工业上利用二氧化碳生产尿素[CO(NH2)2]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①在方框中补全物质D的微粒图示。
②参加反应的物质A与B的质量比为 ______。
28. 工业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为:一氧化碳与氧化铁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气体X。
(1)氧化铁的化学式为 ______。
(2)气体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从元素守恒的角度说明理由 ______。
29.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氢能是一种二次能源,作为零碳能源正在脱颖而出。氢气制备来源广泛,可由多种方式制备而得。图1是全球制氢原料占比统计,图2是制氢方法的成本比较。
我国化学家研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在太阳光照射下实现了水的高效分解获得氢气,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见图3。
在一定温度下,利用Fe−Mo/C作催化剂,裂解乙醇可以制备氢气。图4是科研人员研究相同温度下裂解乙醇制备氢气时,催化剂中Mo与Fe最佳质量比的实验结果,图中氢气产生速率越高,说明催化剂效果越好。
在获取氢气的过程中,按照释放二氧化碳的多少把氢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灰氢是通过化石能源制取氢,对制氢过程中释放出的二氧化碳不做任何处理;蓝氢制备仍然使用化石能源,但同时对释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捕获、利用和封存;绿氢则是使用可再生能源直接分解水或发电电解水制氢。
氢能的开发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其运输、储存和利用等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人们不断探索。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氢气的主要来源是 ______(填“化石能源”、“醇类”或“水”)。选择该原料制氢的可能原因是 ______。
(2)图3中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3)对比图4中的曲线,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______。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①由化石能源制得的氢气均称为“灰氢”______。
②氢能属于二次能源,是一种零碳能源 ______。
30. 新型材料纳米级Fe粉具有广泛的用途,它比普通Fe粉更易与氧气反应,其制备流程如图所示:
(1)上述流程中涉及的单质除N2外,还有 ______。
(2)制备纳米级Fe粉需在N2环境下完成,N2的作用是 ______。
(3)制备纳米级Fe粉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31. 甲酸(HCOOH)广泛用于轻工、医药、化工等行业。甲酸钠法是最早工业化的甲酸生产工艺,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1)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OONa+H2SO4=2HCOOH+X,则X的化学式为 ______。
(2)反应器中搅拌的目的是 ______。
(3)蒸馏分离器中发生的是 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2. 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的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A装置可用于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选用C装置收集CO2的验满方法为 ______。
33. 如图是与O2有关的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 ______。
(2)实验2中,观察到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说明影响木炭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是 ______。
34. 如图是与水有关的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从微观角度分析,实验1和实验2的本质区别是 ______。实验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2)从微观角度解释实验3中的现象 ______。
35. 如图为探究蜡烛燃烧的三个实验。
(1)实验1:取一根小木条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与火焰接触的部分,最外侧有明显的烧焦痕迹。该现象说明 ______。
(2)实验2:依据烧杯中的现象可证明石蜡中含有碳元素,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3)实验3:烧杯中低处的蜡烛先熄灭的原因是 ______。
36. 分析下列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一定要使用过量白磷的实验是 ______。
(2)实验2可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为达到实验目的,需要补充的实验是 ______。
(3)实验3能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15”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
37. 小组同学进行“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
【提出假设】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吸入气体。
【查阅资料】碳酸钙不溶于水,碳酸氢钙[Ca(HCO3)2]可溶于水。
【进行实验】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检查装置气密性
如图注水后,关闭K2,打开K1,向呼吸口吹气,立即关闭K1,检查了①的气密性;同理,检查②的气密性
①②中,长导管内形成水柱,一段时间后水柱不下降
将装置内的水换成澄清石灰水
/
吸气时:打开K1,关闭K3,从呼吸口吸气30秒,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①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吹气时: ______ 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______
实验中有同学发现,吹气一段时间后浑浊的石灰水重新变澄清。他将②中重新加入等体积的石灰水,进一步进行吹气实验。
实验编号
石灰水浓度
持续吹气时间
实验现象
2−1
0.16%
米30秒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2
0.16%
2分钟
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澄清
2−3
0.08%
30秒
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澄清
2−4
0.08%
2分钟
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澄清
【解释与结论】
(1)步骤Ⅰ说明装置的气密性 ______(填“好”或“不好”)。
(2)解释步骤Ⅰ中出现“长导管内形成水柱”的现象的原因 ______。
(3)补全步骤的操作 ______。
(4)能说明假设成立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
(5)能说明石灰水重新变澄清与石灰水浓度有关的实验是 ______(填实验编号)。
(6)澄清石灰水浑浊后又变澄清时发生了化合反应,依据资料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反思与评价】
(7)步骤中,有同学观察到石灰水变澄清,而有的同学未观察到,产生现象差异的可能原因是 ______(写一条即可)。
38. 鱼的生长与水中的溶氧量密切相关,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化学增氧剂,其反应原理为2CaO2+2H2O=2Ca(OH)2+O2↑。计算:将2.88g过氧化钙放入盛水的鱼缸中产生氧气的质量。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故选C.
根据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很简单,熟练掌握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即可轻松正确解答本题.
2.【答案】C
【解析】解:根据记忆可知在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
故选:C。
利用识记知识,结合地壳中元素的含有情况的比例进行判断解决即可.
此题是对地壳中元素含量的考查,只要能记住元素含量的排列顺序即可顺利解题.
3.【答案】B
【解析】解:A、矿泉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
B、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B正确;
C、硬水中含有水、钙镁化合物,属于混合物,故C错;
D、食醋中含有乙酸、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B。
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组成。
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4.【答案】C
【解析】解:日常生活中,高钙牛奶中的“钙”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钙”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C。
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钙”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答案】D
【解析】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B、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错误。
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气体,故选项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6.【答案】B
【解析】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仰视刻度,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没有用外焰加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B、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C、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7.【答案】A
【解析】解:A、氧气O2中含有氧分子,故A符合题意;
B、H2O中含有氧元素,而无氧气分子,故B不符合题意;
C、CO2中含有氧元素,而无氧气分子,故C不符合题意;
D、SO2中含有氧元素,而无氧气分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由题意,含有氧分子的为氧气或空气,应为空气中含有氧气这种物质.则知正确答案.
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构成.
8.【答案】A
【解析】解:A、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B、二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氢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氢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C
【解析】解:A、积极植树造林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故A不合题意;
B、垃圾分类回收既能节约资源,又能保护环境,故B不合题意;
C、生活污染任意排放会导致水体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故C符合题意;
D、绿色出行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既能节约能源,又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来分析。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其中绝大部分是不利的.平时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原因以及危害,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10.【答案】C
【解析】解:A、液氮用于冷冻降温,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稀有气体用于电光源,是利用了通电时它们会发出不同颜色的有色光,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氢气用作燃料,是利用了氢气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D、金刚石用于裁玻璃,是利用了金刚石硬度大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11.【答案】B
【解析】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吸烟标志,故A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故B正确。
C、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携带火种标志,故C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故D错误。
故选:B。
解答本题可根据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及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又服务于生产、生活,在学习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理解知识,掌握并运用知识。
12.【答案】D
【解析】解:A、2H可表示2个氢原子,故选项错误。
B、2H+可表示2个氢离子,故选项错误。
C、H2O可表示1个水分子,故选项错误。
D、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H2可表示2个氢分子,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3.【答案】D
【解析】解:氧气降温变为液态,氧分子运动速度变慢,氧分子之间间隔变小,氧分子的体积大小、质量大小、数目多少都不变。
故选:D。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分子的性质和特点。
14.【答案】B
【解析】解:A、NaCl中有两种元素,但没有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
B、CaO中有两种元素,含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B正确;
C、Na2CO3中有三种元素,也含氧元素,但不属于氧化物,故C错。
D、H2SO4中有三种元素,也含氧元素,但不属于氧化物,故D错。
故选:B。
本题考查氧化物的识别,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可知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且必须有氧元素的化合物。
本题较简单,主要从概念上来抓住判断的关键点,两个关键点缺一不可,要同时具备。
15.【答案】C
【解析】解;A、氧气、空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的气体,故此法不可取;故A不适合;
B、氧气、空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味的气体,故此法不可取。故B不适合;
C、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燃烧更旺的是氧气;无明显变化的是空气;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故 C适合;
D、分别倒入澄清石灰水,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而氧气和空气加入澄清石灰水都无明显现象。故D不适合;
故选:C。
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无色气体,要求根据三种气体性质差别,所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达到鉴别气体的目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氧气、空气、二氧化碳这三种气体的性质的了解,解题时需要认真分析题目给出的条件,联系实际,逐一分析推断.
16.【答案】D
【解析】解: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4P+5O2 。
故选:D。
根据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进行解答。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
17.【答案】B
【解析】解:水基型灭火器是家庭常用灭火器,该灭火器灭火时,产生的泡沫喷射在可燃物表面形成一层水膜,达到灭火的目的,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故选:B。
根据灭火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依据灭火的原理,选择灭火器的类型,才能有效地扑救不同种类的火灾,达到预期的效果。
18~19.【答案】B、A
【解析】
1.【分析】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9,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金,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该元素的名称是金,元素符号是Au,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为197.0,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2.【分析】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解: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9;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79。
故选:A。
20~21.【答案】C、A
【解析】
1.【分析】
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解: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碳元素与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
故选:C。
2.【分析】
A、根据CO2、CO的元素组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CO2、CO的溶解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用途、对环境的影响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解:A、CO2、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B、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C、固态CO2用作制冷剂,二氧化碳可用作气体肥料,CO不能用作气体肥料,故选项说法错误。
D、CO2会导致温室效应,一氧化碳是空气的污染气体,但不会引起雾霾,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22.【答案】C
【解析】解:A、氧气不易溶于水,用图中装置收集氧气时,长导管是出水管,短导管是进气管,图中所示装置错误,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图中实验,没有进行对比实验,不能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也可能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图中实验,放入热水中的试管中的棉花先变红,可验证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D、图中实验,只是除去了不溶性杂质、颜色和异味,可溶性杂质不能去除,净化后得到的水中还含有可溶性杂质等,不是纯水,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A、根据图中装置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长导管是出水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水的净化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23.【答案】D
【解析】解:“气凝胶水”仍然水的纯净物,知识物理状态有所变化,化学性质与水一样,不发生改变;
A、“气凝胶水”仍然只有水,只是形态发生改变,所以还是纯净物,故A错误;
B、“气凝胶水”也是水,改变环境条件,还是可以转化为普通液态水,故B错误;
C、“气凝胶水”也是由水分子组成,分子不同做无规则运动,故C错误;
D、“气凝胶水”只是改变物理状态,成分还是水,所以化学性质与水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物质状态变化对其物化性质的影响。
物质物理状态可以发生变化,但是组分不变,化学性质也就不变。
24.【答案】D
【解析】解:A、色氨酸由四种元素组成,说法正确;
B、1个色氨酸分子中含有(11+12+2+2)=27个原子,说法正确;
C、色氨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1×12):(14×2):(16×2)=33:3:7:8,则色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说法正确;
D、色氨酸中氢、氧二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2):(16×2)=3:8,说法错误;
故选:D。
A、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B、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5.【答案】B
【解析】解:A、从图象对比①③可看出,①③其他条件相同,只有温度不同,在相同时间内,①生成二氧化碳的浓度大于③生成二氧化碳的浓度,由此说明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故A正确;
B、从图象对比②③可看出,钙片的形状不同,温度不同,因此无法比较,故B错误;
C、从图象对比③④可看出,③④其他条件相同,只有钙片的形状不同,在相同时间内,③生成二氧化碳的浓度大于④生成二氧化碳的浓度,由此说明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故C正确;
D、从整个图象可看出,在相同时间内④生成二氧化碳的浓度最小,故D正确。
故选:B。
根据控制变量法结合图象中的信息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难度不大。
26.【答案】A+3
【解析】解:(1)A、抽真空,利用的是减少食品保存环境中的氧气含量的方法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B、冷藏或冷冻,利用的是降低温度的方法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2)在化合物中锂元素显+1价,氧元素一般显−2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2=0,则x=+3价。
故答案为:
(1)A;
(2)+3。
(1)根据题意,减少食品保存环境中的氧气含量,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延长食品的保质期的原理和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7.【答案】:22
【解析】解:(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可知,物质D的微粒是水分子,该反应的方程式是:。
①由上述分析可知,物质D的微粒是水分子,图示为:。
②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参加反应的物质A与B的质量比为:(17×2):44=17:22。
故答案为:;
(2)①;
②17:22。
(1)根据甲烷燃烧的反应写出方程式;
(2)根据工业上利用二氧化碳生产尿素[CO(NH2)2]的微观示意图,写出方程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方程式的意义分析回答。
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与粒子个数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
28.【答案】Fe2O3 反应物中含铁、碳、氧三种元素,生成物铁中含有铁元素
【解析】解:(1)氧化铁的化学式为Fe2O3;
(2)反应有两种产物,固体X一定含有氧元素和碳元素,反应前铁元素、氧元素和碳元素,生成了铁,所以固体X中一定有氧元素和碳元素。
故答案为:(1)Fe2O3;
(2)反应物中含铁、碳、氧三种元素,生成物铁中含有铁元素。
(1)根据氧化铁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29.【答案】化石能源 每千克氢气制取成本较低 在如图所示的时间研究范围内,在相同温度下,相同时间时,裂解乙醇制备氢气所需的催化剂中Mo:Fe最佳质量比是1:9 错 对
【解析】解:(1)从图中信息可看出,煤炭气化制氢的成本最低,故目前氢气的主要来源是化石能源,选择该原料制氢的可能原因是每千克氢气制取成本较低;故填:化石能源;每千克氢气制取成本较低;
(2)图3是在太阳光照射下实现了水的高效分解获得氢气,反应Ⅱ是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和水,故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
(3)图4是根据催化剂的不同质量比对氢气产率的影响,从图中信息可知,Mo:Fe质量比是1:9时,氢气的产率最高,故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在如图所示的时间研究范围内,在相同温度下,相同时间时,裂解乙醇制备氢气所需的催化剂中Mo:Fe最佳质量比是1:9;
(4)①按照释放二氧化碳的多少把氢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灰氢是通过化石能源制取氢,对制氢过程中释放出的二氧化碳不做任何处理,但由化石能源制得的氢气不是都称为“灰氢”,这种说法错误;故填:错;
②氢能属于二次能源,是一种零碳能源,这种说法是对的,故填:对;
故答案为:(1)化石能源;每千克氢气制取成本较低;
;
(3)在如图所示的时间研究范围内,在相同温度下,相同时间时,裂解乙醇制备氢气所需的催化剂中Mo:Fe最佳质量比是1:9;
(4)①错;
②对。
(1)从图中信息可看出,煤炭气化制氢的成本最低,故目前氢气的主要来源是化石能源,据此解答;
(2)图3是在太阳光照射下实现了水的高效分解获得氢气,反应Ⅱ是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和水,据此解答;
(3)图4是根据催化剂的不同质量比对氢气产率的影响,从图中信息可知,Mo:Fe质量比是1:9时,氢气的产率最高,据此解答;
(4)①按照释放二氧化碳的多少把氢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据此解答;
②氢能属于二次能源,是一种零碳能源,据此解答。
本题涉及范围广,根据图中信息获取答案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0.【答案】铁、氢气 隔绝氧气,防止铁与氧气反应
【解析】解:(1)上述流程中涉及的单质除N2外,还有铁、氢气。
故答案为:铁、氢气。
(2)制备纳米级Fe粉需在N2环境下完成,N2的作用是隔绝氧气,防止铁与氧气反应。
故答案为:隔绝氧气,防止铁与氧气反应。
(3)制备纳米级Fe粉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1)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3)高温条件下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生成铁和氯化氢。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1.【答案】Na2SO4 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物理
【解析】解:(1)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故X的化学式为Na2SO4;故答案为:Na2SO4;
(2)反应器中搅拌的目的是增加硫酸和甲酸钠溶液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故答案为: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3)蒸馏分离器是利用了硫酸钠和甲酸的沸点不同,将两物质分离,分离过程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答案为:物理。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2)根据实验装置的特点进行分析;
(3)根据物理、化学变化的特点进行分析。
本题利用甲酸生产工艺流程对质量守恒定律、物理、化学变化的特点进行了考查,题目相对简单,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化学知识。
32.【答案】2KMnO4−△K2MnO4+MnO2+O2↑CaCO3+2HCl=CaCl2+H2O+CO2↑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经集满
【解析】解:(1)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故填;
2KMnO4−△K2MnO4+MnO2+O2↑。
(2)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用C装置收集CO2的验满方法为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经集满,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经集满。
(1)根据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进行分析;
(2)根据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
33.【答案】 防止熔化物溅落到瓶底,炸裂瓶底 氧气浓度
【解析】解:(1)细铁丝在氧气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铁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事先需在集气瓶中装有少量水,其作用是防止熔化物溅落到瓶底,炸裂瓶底;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说明了影响木炭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是氧气的浓度,即氧气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
故答案为:;防止熔化物溅落到瓶底,炸裂瓶底;
(2)氧气浓度。
(1)根据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和实验注意事项分析;
(2)根据木炭燃烧的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4.【答案】实验1中水分子不变,实验2中水分子改变 水分子不断运动到空气中
【解析】解:(1)实验1加热水沸腾,变成水蒸气,水的状态发生变化;实验2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从微观角度分析,实验1和实验2的本质区别是实验1中水分子不变,实验2中水分子改变;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实验1中水分子不变,实验2中水分子改变;。
(2)实验3中水蒸发,水分子不断运动到空气中,量筒的水的质量减少,所以从微观角度解释实验3中的现象是水分子不断运动到空气中,故答案为:水分子不断运动到空气中。
(1)根据加热水沸腾,变成水蒸气,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进行分析;
(2)根据水蒸发,水分子不断运动到空气中,量筒的水的质量减少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电解水实验和水的沸腾的本质区别,微粒的性质,识记“小东西”,微粒的质量小,不断运动,微粒间有间隙。
35.【答案】外焰温度最高 CO2+Ca(OH)2=CaCO3↓+H2O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解析】解:(1)将小木条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与火焰接触的部分,最外侧有明显的烧焦痕迹,说明外焰温度最高,故填:外焰温度最高。
(2)烧杯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故填:CO2+Ca(OH)2=CaCO3↓+H2O。
(3)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烧杯中低处的蜡烛先熄灭,故填: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1)根据温度高的地方,木条先燃烧进行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的反应进行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进行分析。
本题是对二氧化碳性质考查,同时考查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
36.【答案】实验3 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在80℃热水中加一小块白磷 量筒中的水倒流入试管,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约为30mL
【解析】解:(1)实验3中为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确保装置内的氧气被充分消耗,试管内的白磷应过量加入;故答案为:实验3;
(2)实验2能够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在80℃热水中加一小块白磷,对比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的现象,能够证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故答案为: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在80℃热水中加一小块白磷;
(3)试管内的空气体积为100mL,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的体积为100mL×15=20mL,试管内氧气被消耗,导致压强减小,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量筒内的水会进入试管约20mL,故能够观察到量筒中的水倒流入试管,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约为30mL;故答案为:量筒中的水倒流入试管,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约为30mL。
(1)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进行分析;
(2)根据物质燃烧所需的条件进行分析;
(3)根据空气中氧气含量进行分析。
本题利用不同实验对燃烧所需条件、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进行了实验探究,题目相对简单,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
37.【答案】关闭K1,打开K2,从呼吸口吹气30秒 ①在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好 吹气时,瓶内气体量增多,使瓶内压强增大 关闭K1,打开K2,从呼吸口吹气30秒 ①在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1和2−3CO2+CaCO3+H2O=Ca(HCO3)2 石灰水的浓度不同(合理即可)
【解析】解:(1)步骤Ⅰ说明装置的气密性好;故答案为:好;
(2)步骤Ⅰ中出现“长导管内形成水柱”的现象的原因是吹气时,瓶内气体量增多,使瓶内压强增大;故答案为:吹气时,瓶内气体量增多,使瓶内压强增大;
吹气时需要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石中,因此关闭K1,打开K2,从呼吸口吹气30秒,观察石灰水的变化;故答案为:关闭K1,打开K2,从呼吸口吹气30秒;
(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若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吸入气体,会观察到①在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答案为:①在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5)能说明石灰水重新变澄清与石灰水浓度有关的实验是2−1和2−3;故答案为:2−1和2−3;
(6)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化学方程式为CO2+CaCO3+H2O=Ca(HCO3)2;故答案为:CO2+CaCO3+H2O=Ca(HCO3)2;
(7)步骤中,有同学观察到石灰水变澄清,而有的同学未观察到,产生现象差异的可能原因是石灰水的浓度不同或单位时间内吹出气体的量不同;故答案为:石灰水的浓度不同(合理即可)。
(1)根据装置气密性的检验方法来分析;
(2)根据装置内压强的变化来分析;
(3)根据呼气操作来分析;
(4)根据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来分析;
(5)根据实验对比的方法来分析;
(6)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7)根据实验现象出现差异的原因来分析。
本题以实验探究的方式考查了呼出气体与吸入气体的区别、二氧化碳的性质等知识,知识跨度较大,能较好的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及应用能力。
38.【答案】解:设2.88g过氧化钙放入盛水的鱼缸中产生氧气的质量为x。
2CaO2+2H2O=2Ca(OH)2+O2↑
144 32
2.88gx
14432=2.88gx 解得:x=0.64g
答:2.88g过氧化钙放入盛水的鱼缸中产生氧气的质量是0.64g。
【解析】根据过氧化钙的质量和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出产生氧气的质量。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题中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A,【答案】C,【答案】D,【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北京市东城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87,【答案】D,【答案】B,【答案】A,【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北京市朝阳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C,94%、二氧化碳占0,【答案】B,【答案】D,【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