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阅读--环境的作用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阅读--环境的作用导学案,共5页。
高三语文学科导学案编号 004 使用时间 编制人 授课内容(1课时) 班级 姓名 小组学习目标 小说阅读(环境的作用) 导学流程学习目标1、熟悉环境类试题的考查方式与特点;(知识与能力)2、了解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及解题思路。。(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什么是环境?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1、环境的分类及作用 (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其作用是: A、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B、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C、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其作用是: A、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B、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C、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 D、展开、推动情节发展;E、深化主旨; F、象征和暗示。2、环境类题目的答题思路 (1)社会环境:①环境本身(a.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b.展现地域风光; c.暗示社会环境; d.渲染(营造)气氛,奠定基调。)②情节(a.推动情节发展,或暗示情节;b.为下文内容作铺垫、埋下伏笔;c.与某内容呼应; d.作为情节的线索。 )③人物(a.介绍人物身份地位;b.揭示人物心境,烘托、衬托人物性格;c.暗示人物命运。)④主题(揭示或暗示或深化主旨)答题模板模板一:突出(烘托、描写、交代)了……,为……(活动)提供了背景,与……(情节)形成对比。模板二:烘托(衬托、映衬)了……(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模板三:触发了……思想(情感)的转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2)自然环境: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等)③人物(烘托,映衬、衬托等)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等)答题模板模板一: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情节(推动、暗示、铺垫)→人物(烘托、映衬)→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模板二:文中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奠定)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的情节展开做铺垫,推动了……的情节发展。合作探究: 举例分析1、反映(暗示)社会背景峻青《党员登记表》中一开头便这样写:“暴风雪在飞扬着……一九四三年的海莱山区,颤栗在凛冽的寒冬里。风卷着雪花,狂暴地扫荡着山野、村庄,摇撼着古树的躯干,撞开了人家的门窗,把破屋子上的茅草大把大把地撕下来向空中扬去,把冷森森的雪花撒进人家的屋子里,并且在光秃秃的树梢上怪声地怒吼着、咆哮着,仿佛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它的驯顺的奴隶,它可以任意地蹂躏他们,毁灭他们……”作用: 2、渲染气氛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鲁迅的《药》开头对时令的描写: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满了青白的光。作用: 3、烘托人物形象环境本是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场所和背景的,故而自然环境的描写,往往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也就是说,作家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往往要为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荷花淀》开头有一段文字:“月亮升起来了,院子里凉爽的很,干净的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作用: 4、揭示人物心境(展示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药》中,华老栓买到人血馒头后:“在他面前, 显出一条大道,直到他家中……”作用:5、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要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对风雪的描写,虽着墨不多,但确实给人以“风大雪紧”的印象;更重要的是,风雪的变化不断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才要喝酒御寒,才会在沽酒途中见到山神庙;正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被摇撼、压倒,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进了山神庙,才用巨石顶住大门……直到暗中听到仇人陆谦等人的谈话,林冲才奋起杀敌复仇,在性格上出现了质的飞跃。 6、深化作品主题 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 鲁迅《祝福》的最后一段,通过“我”的感受描写了一个祝福景象:“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朦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连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作用:当堂训练:阅读小说《病人》,回答问题。 每天下午,她都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的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那双大眼睛,平静而且清澈。虽然病号服并不合体,但并不能掩盖住她典雅的气质。 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都表现得异常耐心。 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那本书,又整整齐齐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 楼内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这个点儿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电梯马上就有了反应,发出了“受不了”的报警声。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下一趟人照样很多,大概也有十多个,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一遍一遍地摁,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大伯仍然没有明白过来什么是“双层停”。说话间已经到了8层,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我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了7层,其实楼梯口离电梯也就只有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当然,肯定有人心里会想:“这人真多事。” 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篮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层?她主动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 电梯到了14层,一位急着下电梯的姑娘掉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枝玫瑰。塑料袋里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按钮并捡起那枝玫瑰,她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她一定想把那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对于姑娘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浪漫温馨的玫瑰,一枝可以疗伤的玫瑰。 但她没有想到,她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啪”一下就把电梯给关上了,并及时触动了上行的按钮。“神经病!”她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还没有发泄干净,继续说,“真的,这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病人。”“真烦人,早就应该把她甩下去了。”另一个穿西装的中年人接着说。 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大家都觉得甩掉她真是太正常了。 1、 在第(1)段中,“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这一句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 在第(3)段中,“起风了”这一句交代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 结尾处“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之环境描写之作用 导学案,共4页。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小说阅读专题复习:以《祝福》为例解答自然环境描写作用的题型 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链接,整体把握,分析命题角度,重点突破,掌握解题通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小说阅读--情节导学案,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