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5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关注实词-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版)
展开这是一份考点15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关注实词-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版),文件包含考点15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关注实词解析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版doc、考点15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关注实词原卷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考点微专题
考点15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关注实词
【命题趋势】
实词翻译是是文言文的重中之重,一般不单独考核,放到实词或翻译中考核,尤其在翻译中逐点赋分,平时要注意积累,掌握一些规律。
【真题再现】
【2021年新高考全国1卷】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曰:“为吏受赂,罪诚当死。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上悦,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傥每事皆然,何忧不治?”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1)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
(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答案】
(1)唐太宗担心官吏中多有接受贿赂的,便秘密安排身边的人去试探他们。(2)君主讨厌听人揭短,则大臣的忠诚便转化为谄谀;君主乐意听到直言劝谏,则谄谀又会转化成忠诚。
【解析】
第一句话的得分点为:“患”,担心;“赇”,贿赂;“左右”,身边的人。
第二句话的得分点为:“恶”,讨厌;“过”,过错;“佞”,谄媚。
参考译文:
太宗担心官吏中多有接受贿赂的,便秘密安排身边的人去试探他们。有一个刑部的司门令史收受绢帛一匹,太宗得悉后想要杀掉他。民部尚书裴矩劝谏道:“当官的接受贿赂,罪的确应当处死;但是陛下派人送上门去让其接受,这是有意引人触犯法律,恐怕不符合孔子所谓‘用道德加以诱导,以礼教来整齐民心’的古训。”太宗听了很高兴,召集文武五品以上的官员,对他们说:“裴矩能够做到在位敢于力争,并不一味地顺从我,假如每件事情都能这样做,国家怎么能治理不好呢?”
臣司马光曰:古人说过:君主贤明则臣下敢于直言。裴矩在隋朝是位佞臣而在唐则是忠臣,不是他的品性有变化。君主讨厌听人揭短,则大臣的忠诚便转化为谄谀;君主乐意听到直言劝谏,则谄谀又会转化成忠诚。由此可知君主如同测影的表,大臣便似影子,表一动则影子随之而动。
【考点详解】
高考文言文阅读中,无论是对文言实词的专项考查,还是对文句的翻译、文意的理解的考查,都涉及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可以说文言文阅读的最大障碍来自实词,值得我们重视。近几年高考题考查的实词绝大多数见于课文,因此要明确常见实词的范围,重点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120个实词,还要掌握一些推断实词词义的方法,如:
1.字音推断法。如果在文中根据词语的本义或引中义解释不通时,就可以试着找通假关系,从而推断出符合语境的意思,也就是通过同音通假求得本字。如: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不)。
2.字形推断法。在文言文中,形声字、会意字占总字数的80%左右.其义符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冀得一归觐”中“觐”字较生僻,但从这个字的构成成分大体可“猜”出与“见”有关,借助上下语境,可推断这里是“拜见父母”的意思。
3.结构推断法。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和并列结构非常多,其中位置对应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阅读中完全可以借此来推断词义。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两句话句式整齐,且前后语意基本相同,由此可由“用”的含义推断出“以”的含义。
4.语法推断法。即借助语法结构规律来推断同性,进而推知其意义,例如“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一句中“渔樵”作谓语,应释为动词 “捕鱼砍柴”。
5.联想推断法。常用的联想法有课文联想法和成语联想法两种。如 “檄营帅籍所掠赴郡讯之”中的“听”和 “公仰视木顾使者日”中的“籍、顾”分别解释为“登记”和“回头看”,如果不能确定,可以联系到教材《鸿门宴》中“籍吏民,封府库”和《荆轲刺秦王》中“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对“籍”“顾”两词的解释,那么就无须怀疑了;再如 “若济大水有舟楫也”和 “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中对“济”和“爽”二词的理解,只要联系一下成语“同舟共济”和“屡试不爽”,那么可以毫不犹豫地断定解释是正确的。
6.语境推断法。即“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如“以公少年易之 ”中“易”的理解,原文中“老吏曾腆侮法粥(同‘鬻’,卖)狱”,而且陈希亮刚到任,所以“易”解释为“更换”为错误解释。再者“更换”是“易”的基本义,是望文生义之解,亦断为错。
7.猜读推断法。在上述几种方法难以奏效时,可采用“猜读法”,但这里的“猜读”不是瞎蒙乱猜,而是根据语境作出合理的推断,如“郡民赵颍曾为乐陵太守,八十致仕归”句中赵颍昔为太守今为民,且年已八十,可知“致仕”应为“退休”之意。
推断实词词义的方法还有多种,需要我们在阅读实践中归纳、总结。总之,理解实词含义既要注意“迥别”,还要注意“微殊”,不能“以今律古”。
【对点训练】
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羊耽妻辛氏,字宪英,陇西人,魏侍中毗之女也。聪朗有才鉴。初,魏文帝①得立为太子,抱毗项谓之曰:“辛君知我喜不?”毗以告宪英,宪英叹曰:“太子,代君主宗庙社稷者也。代君不可以不成,主国不可以不惧,宜戚而喜,何以能久?魏其不昌乎!”
祜(羊祜)尝送锦被,宪英嫌其华,反而覆之。其明鉴俭约如此。泰始五年卒,年七十九。
(选自《晋书》,有删改)
(注)①魏文帝,指曹丕。②宣帝,与下文的“太傅”都是指司马懿。
(1)代君不可以不戚,主国不可以不惧,宜戚而喜,何以能久?
(2)祜尝送锦被,宪英嫌其华,反而覆之。其明鉴俭约如此。
【答案】(1)接替君王就不能不忧愁,主持国政就不能不忧惧,应该忧愁反而高兴,国家怎么能长久?
(2)羊祜曾经送锦被给辛宪英,辛宪英嫌锦被华丽,就反过来盖。她就是这样洞察世事,生活俭约。
【解析】(1)戚,忧愁;宜,应该。(2)尝,曾经;覆,翻过来,反过来;明鉴,洞察世事。
参考译文:
羊耽的妻子辛氏,字宪英,陇西人,是魏侍中辛毗的女儿。为人聪明,有才干和监察力。当初,魏文帝被立为太子,抱着辛毗的脖子对他说:“辛君你知道我高兴吗?"辛毗把这件事告诉了宪英,宪英叹息道;"太子是要继承王位、宗庙和国家的人。接替君王就不能不忧愁,主持国政就不能不忧惧,应该忧愁反而高兴,国家怎么能长久?魏国恐怕不会兴盛吧!”
羊祜曾经送锦被给宪英,宪英嫌锦被华丽,就反过来盖。她就是这样洞察世事,生活俭约。她在泰始五年去世,享年七十九岁。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天宝十五年,光弼兼河北节度使,拔赵郡。自禄山反,常山为战场,死人蔽野,光弼酹其尸而哭之,为贼幽闭者出之,誓平寇难,以慰其心。光弼以景城、河间兵五千入太原。时节度使王承业政弛谬,侍御史崔众主兵太原,每侮狎承业,光弼素不平。至是,诏众以兵付光弼。众素狂易,见光弼长揖,不即付兵,光弼怒,收系之。会使者至,拜众御史中丞。光弼曰:“众有罪,系之矣,今只斩侍御史。若使者宣诏,亦斩中丞。”使者内诏不敢出,乃斩众以徇,威震三军。
(节选自《旧唐书·李光弼传》,有删改)
(1)光弼酹其尸而哭之,为贼幽闭者出之,誓平寇难,以慰其心。
(2)众素狂易,见光弼长揖,不即付兵,光弼怒,收系之。
【答案】(1)李光弼用酒祭奠死者并且为之痛哭,把被叛贼囚禁的人放出,发誓要平定祸难,来安慰民心。
(2)崔众一贯狂傲看不起他人,见到李光弼只是长揖而已,没有马上交出军队,李光弼发怒,将他抓住关押起来。
【分析】
第(1)句, “酹”, 用酒祭奠;“出”, 放出;“慰”,安抚。
第(2)句,“素”,一向;“狂易”,狂傲看不起他人;“付兵”, 马上交出军队;“收系”, 关押。
参考译文:
天宝十五年,李光弼兼任河北节度使,攻克赵郡。自从安禄山反叛以来,常山成为战场,死人遍野,李光弼用酒祭奠死者并且为之痛哭,把被叛贼囚禁的人放出,发誓要平定祸难,来安慰民心。李光弼率领五千景城、河间兵马进入太原。当时节度使王承业政务松弛混乱,侍御史崔众主持太原军务,经常轻慢王承业,李光弼向来为此不平。到这时,皇帝下诏书命令崔众把军队交付李光弼。崔众一贯狂傲看不起他人,见到李光弼只是长揖而已,没有马上交出军队,李光弼发怒,将他抓住关押起来。恰好朝廷使者到了,授子崔众御史中丞。李光弼说:“崔众有罪,被关押起来了,现在只杀侍御史。如果宣读皇帝的任命诏书,就斩杀御史中丞。”使者收起诏书不敢拿出来,于是李光弼杀了崔众示众,威震全军。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冯驩曰:“使齐重於天下者,孟尝君也。今齐王以毁废之,其心怨,必背齐;背齐入秦,则齐国之情,人事之诚,尽委之秦,齐地可得也,岂直为雄也!君急使使载币阴迎孟尝君,不可失时也,如有齐觉悟,复用孟尝君,则雌雄之所在未可知也。”秦王大悦,乃遣车十乘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
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君独不见夫趣市者乎?明旦,侧肩争门而入;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非好朝而恶暮,所期物忘其中。今君失位,宾客皆去,不足以怨士而徒绝宾客之路。愿君遇客如故。
(节选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有删改)
(1)则齐国之情,人事之诚,尽委之秦,齐地可得也
(2)今君失位,宾客皆去,不足以怨士而徒绝宾客之路。
【答案】(1)那么齐国的国情,朝廷中上至君王下至官吏的状况,都将全部给秦国,您将得到整个齐国的土地。(2)如今您失去了官位,宾客都离去,不值得因此怨恨宾客而白白地截断他们奔向您的通路。
【解析】(1)之:的;人事:朝廷上下;诚:状况;委:交给。(2)去:离开;足以:值得;徒:白白地;绝:截断。
参考译文:
冯驩说:“使齐国受到天下敬重的,就是孟尝君。如今齐国国君听信了毁谤之言而把孟尝君罢免,孟尝君心中无比怨愤,必定背离齐国;他背离齐国进入秦国,那么齐国的国情,朝廷中上至君王下至官吏的状况都将为秦国所掌握。您将得到整个齐国的土地,岂只是称雄呢!您赶快派使者载着礼物暗地里去迎接孟尝君,不能失掉良机啊。如果齐王明白过来,再度起用孟尝君,则谁是雌谁是雄还是个未知数。”
活物一定有死亡的时候,这是活物的必然归结;富贵的人多宾客,贫贱的人少朋友,事情本来就是如此。您难道没看到人们奔向市集吗?天刚亮,人们向市集里拥挤,侧着肩膀争夺入口;日落之后,经过市集的人甩着手臂连头也不回。不是人们喜欢早晨而厌恶傍晚,而是由于所期望得到的东西市中已经没有了。如今您失去了官位,宾客都离去,不能因此怨恨宾客而平白截断他们奔向您的通路。希望您对待宾客像过去一样。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迁九江太守,郡多虎暴,数为民患,时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均下令曰:“夫虎豹在山,鼋鼉在水,各有所托。且江淮之有猛兽,犹北土之有鸡豚也。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其务退奸贪,思进忠善,可一去槛阱,除削课制。”其后传言虎相与东游渡江。
均尝删剪疑事,帝以为有奸,大怒于廷。诸尚书惶恐,皆叩头谢罪。均厉色曰:“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校尉。后出为河内太守,政化大行。均尝寝病,百姓耆老为祷请,旦夕问起居,其于民爱若此,以疾上书乞免,帝使中黄门慰问,因留养疾,司徒缺,帝以均才任宰相,均流涕而辞。
(节选自《后汉书·宋均传》)
(1)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
(2)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校尉。后出为河内太守,政化大行。
【答案】(1)现在成为百姓的祸患,罪过在于残忍的官吏,不辞辛劳地张网捕捉,这不是顾怜(百姓)的根本做法。(2)皇帝赞赏他不屈服的性格(或:能不屈不挠),升任他做司隶校尉。后来又出京担任河内太守,很多政策和教化得以大力推行。
【解析】
第一句重点字词:“害”,祸患;“咎”,罪过;“劳勤”,不辞辛劳;“忧恤”,顾怜。
第二句重点字词:“善”,赞赏;“不挠”,不屈服的性格;“迁”,升任、调任 ;“出”,出京;“大行”,大力推行。
参考译文:
升任九江太守,那里有很多凶暴的老虎,屡次成为百姓的祸患,当时官府常常征集、设立捕兽的栅栏、陷阱却仍然有很多人被伤害。宋均下达命令说:“虎豹在山上,龟和鳄鱼在水里,它们各自有生活的处所。况且江淮之地有猛兽,就如同北方有鸡、猪一样。现在成为百姓的祸患,罪过在于残忍的官吏,而不辞辛劳地张网捕捉,这不是顾怜(百姓)的根本做法。一定要斥退奸邪、贪婪的人,考虑提拔忠诚、善良的人,可以全部去掉栅栏、陷阱,免除赋税。”这件事过了以后有传言说老虎都相互结伴向东边渡过长江了。
宋均曾经删减一些有疑问的事(不向上汇报),皇帝认为他有奸邪之心,在朝廷上勃然大怒。各位尚书都很害怕,个个磕头告罪。宋均严肃地说:“忠臣坚持道义,没有二心。如果畏惧皇上的威势失去公正(又怎么行),我即使是死了,也不会改变志向。”皇帝赞赏他不屈服的性格,升任他做司隶校尉。后来又出京担任河内太守,很多政策和教化得以大力推行。宋均曾经卧病在床,百姓和年长的人都为他祈祷,早晚问候他的生活起居,他被百姓爱戴到这个地步。宋均以生病为理由向皇帝请求辞官,皇帝派贴身侍从前去慰问,于是留在职位上养病。司徒这个官位空缺了,皇帝认为宋均有才能任命他做宰相,宋均哭着向皇帝推辞。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十一月,夏人攻安塞堡,其军先至,合达与征行元帅纳合买住御之。潜军裹粮倍道兼进,夜袭其营,夏人果大溃,追杀四十里,坠崖谷死者不可胜计。上闻之,诏谕曰:“经画如此,彼当知畏,期之数年,卿等可以休息矣。”
十月已未朔,诏合达及枢密副使蒲阿救卫州。初,朝廷以恒山公仙屯卫州,公府节制不一,欲合而一之。至是,河朔诸军围卫,内外不通已连月,但见塔上时举火而已。合达等既至,先以亲卫兵三千尝之,北兵小退,翼日围解。
(节选自《金史•完颜合达传》)
(1)经画如此,彼当知畏,期之数年,卿等可以休息矣。
(2)合达等既至,先以亲卫兵三千尝之,北兵小退,翼日围解。
【答案】(1)经营筹划像这样,敌人应当知道畏惧,希望几年以后,你们都可以休息了。(2)合达等人到达后,先用亲卫兵三千人试战,北军略微后退,到了第二天便解围了。
【解析】
(1)“经画”,经营筹划;“经画如此”,状语后置,即“如此经画”,像这样经营筹划;“期”,希望。
(2)“既至”,到达后;“以”,用;“小”,略微;“翼日”,第二天;“围解”,被动,围困被解除。
参考译文:
五年十一月,夏人攻打安塞堡,军队已先期到达,合达和征行元帅纳合买住前去防守。他们将军队隐蔽起来,带上粮食,加快行军速度日夜兼程,在夜间突袭敌营,西夏人果然大败,他们追杀了四十里,敌军坠崖谷而死的难以计算。皇帝得知后,下诏对他们说:“这样经营筹划,敌人应当知道畏惧了,希望几年以后,你们都能够休养将息了。”
七年十月乙未初一,诏令合达和枢密副使移剌蒲阿援救卫州。最初,朝廷派恒山公武仙屯守卫州,公府的指挥号令不一致,准备将它们合起来统一指挥。到这时,黄河以北的各路敌军包围了卫州,内外已数月断绝音讯交通,只能见到塔上时时有人举火而已。合达等到达后,先用亲兵三千人试战,北军略微后退,到了第二天(翌日)围困解除了。
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嘉祐中,以考课第一知唐州。唐素沃壤,经五代乱,田不耕,土旷民稀,赋不足以充役,议者欲废为邑。尚宽曰:“土旷可益垦辟,民稀可益招徕,何废郡之有?”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陂渠故迹,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
徙同、宿二州,河中府神勇卒苦大校贪虐,刊匿名书告变,尚宽命焚之,曰:“妄言耳。”众乃安。已而奏黜校,分士卒隶他营。又徙梓州。尚宽去唐数岁,田日加辟,户日益众,朝廷推功,自少府监以直龙图阁知梓州。
(节选自《宋书·赵尚宽传》)
(1)唐素沃壤,经五代乱,田不耕,土旷民稀,赋不足以充役,议者欲废为邑。
(2)已而奏黜校,分士卒隶他营。又徙梓州。尚宽去唐数岁,田日加辟,户日益众。
【答案】(1)唐州一向土地肥沃,经历五代战乱,有的山地不再耕种,土地荒芜,百姓稀少、(收缴的)赋税不能满足填补徭役,官员商议想废郡为邑。(2)不久就上奏罢免那个校尉,并分散士卒到其他的军营。不久又被调到梓州。尚宽离开唐州几年,农田每天不断开垦,百姓一天比一天增多。
【解析】
(1)题得分点有:素,一向;旷,荒芜;充,填补。
(2)题得分点有:已而,不久;去,离开;日,名词做状语,一天比一天。
参考译文:
嘉祐年间,赵尚宽凭借考核第一出任唐州郡守。唐州一向土地肥沃,经历五代战乱,有的田地不再耕种,土地荒芜,百姓稀少,(收缴的)赋税不能满足填补徭役,官员商议想废郡为邑,赵尚宽说:“土地荒芜可以增加开垦,百姓稀少可以增加招引,哪有废除郡制的呢?”于是查看地方志,找到汉代召信臣(率民挖掘的)湖泊沟渠遗迹,于是增发兵卒重新疏通三处湖泊一处沟渠,灌溉农田万余顷。
后来调到同州、宿州做官,河中府神勇营的士兵苦于校尉的贪婪暴虐,刻印匿名文书谎称校尉叛变,赵尚宽下令烧掉文书,说:“这是没有根据的话!”众人才安定下来。不久就上奏罢免那个校尉,并分散士卒到其他的军营,不久又被调到梓州,尚宽离开唐州几年,农田每天不断开垦,百姓一天比一天增多,朝廷推举功劳,让尚宽从少府监做到直龙图阁任梓州知州。
7.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并使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帅人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弃疾时年二十三。
迁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遂奏疏曰:“今朝廷清明,比年李金、赖文政等继窃发,皆能一呼啸聚千百,杀掠吏民,至烦大兵翦灭。良由州以趣办财赋为急,吏有残民害物之状,而州不敢问,县以并缘科敛为急,吏有残民害物之状,而县不敢问。田野之民,郡以聚敛害之,县以科率害之,吏以乞取害之,豪民以兼并害之,盗贼以剽夺害之,民不为盗,去将安之?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诏奖谕之。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列传》)
(1)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2)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
【答案】(1)辛弃疾回到海州,与众人商量说:“我因主帅归顺朝廷的事前来,没想到发生变故,拿什么复命呢?”(2)希望陛下深入思考产生盗贼的缘由,讲求消弭盗贼的方法,不要只是依靠平定盗贼的军队。
【解析】
(1)中“还”,回到;“缘”,因;“期”,料到,想到;“何以”,宾语前置,拿什么。
(2)中“致”,产生;“弭”,消弭,消灭;“徒”,只是;“恃”,依靠。
参考译文:
绍兴三十二年,耿京命令辛弃疾带奏表归顺宋,宋高宗正在建康劳军,召见了他, 高兴地接纳了他,同时让他用节度使印和文告召耿京。正遇张安国、邵进已杀耿京降金了,辛弃疾回到海州,与众人商量说:“我因主帅归顺朝廷的事前来,没想到发生变故,拿什么复命呢?”于是带人直奔金营,(此时)张安国正与金将饮酒兴浓,就在众人面前将他捆绑起来带回,金将没追上他们,辛弃疾将张安国带到皇帝的驻地,献给朝廷。(朝廷)在闹市中将张安国斩首。当时他二十三岁。
升迁为隆兴太守兼任江西安抚使, 湖湘地区的贼寇相继作乱,被辛弃疾全部讨伐平定了。他于是上疏说:“现在朝廷政治清明,但是近年来李金、赖文政等人相继作乱,都能一呼百应,烧杀抢掠官吏和百姓,以至让朝廷动用军队去剿灭。这都是因为州一级官府催促百姓缴纳赋税过急,办事的官吏有搜刮百姓的现象, 可州里的长官又不敢过问,等到县里也一样因为收取赋税过急,官吏们搜刮百姓,地方豪强兼并土地让百姓受到伤害, 而县里的长官也不敢过问。田野之中的百姓,因为州县官府征收各种赋税受到伤害,因为官吏们的搜刮受到伤害,又因为强盗的抢掠受到伤害,(这种情况下)百姓不去做强盗,又能怎么样呢?希望陛下深入思考产生盗贼的缘由,讲求消弭盗贼的方法,不要只是依靠平定盗贼的军队。告诫州县,以仁爱百姓为本。”皇上下诏嘉奖他。
8.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三年八月,以病,表乞致仕,诏抚慰不许。衡久在告,承诏始出,上见其羸瘠,复赐告一月。四年,诏赐今名,谕之曰:“朕选大臣,俾参机务,必资谋画,协赞治平。其或得失晦而未形,利害胶而未决,正须识见纯直,方能去取合公。比来议事之臣,鲜有一定之论,盖以内无所守,故临事而惑,致有中失,朕将何赖?卿忠实公方,审其是,则执而不回,见其非,则去而能果,度其事势,有若权衡。汝之所长,衡实似之,可赐名衡。古者命名,将以责实;汝先有实,可谓称名,行之克终,乃副朕意。”
(节选自《金史•夹古衡传》)
(1)朕选大臣,俾参机务,必资谋画,协赞治平。
(2)汝先有实,可谓称名,行之克终,乃副朕意。
【答案】(1)我选拔大臣,使他们参与机要事务,一定能帮着筹谋策划,协助我治国平天下。(2)你先有了真实内涵,可以说适合这个名字,施行它能够到最后,这才符合我的心意。
【解析】
(1)俾,使;机务,机要事务;协赞,协助。(2)称,适合,相当;克,能够;副,符合。
参考译文:
明昌四年,皇上下诏赐予他现在的名字,告诉他说:“我选拔大臣,使他们参与机要事务,一定能帮着筹谋策划,协助我治国平天下。这其中有时候得失隐晦而没表露出来,利害胶着而没有决断,正需要见识纯粹正直的人,才能取舍合乎民心。近来议事的大臣,很少有确定的论断,大都因为心中没有要坚守的东西,所以遇事疑惑糊涂,导致朝中有所缺失,我又将依赖谁?你忠厚诚实、公正方直,明白它是对的,就执着不反复;看到它是错的,就舍弃而能果断这样做。揣度事情的形势,如同有所权衡。你的长处,和权衡确实相似,可以赐给你姓名衡。古代的人命名,是想符合实际;你先有了真实内涵,可以说适合这个名字,施行它能够到最后,这才符合我的心意。”
9.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精锐悉出,守备虚。我军新集气锐,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宸濠果自安庆还兵,联舟为方阵。官军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当是时,谗邪构煽,祸变叵测,微守仁,东南事几殆。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1)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2)当是时,谗邪构煽,祸变叵测,微守仁,东南事几殆。
【答案】(1)守仁根据他们的风俗教化引导,少数民族人民很高兴,相继(一个接一个)砍伐树木建造房子,来使守仁居住。(2)在这个时候,谗佞奸邪的人(在朝中)构陷忠良、煽风点火,灾祸变化难以预料,如果没有王守仁,东南战事就很危险了。
【解析】
(1)“因”,根据;“化”,教化;“夷人”,少数民族人民;“相率”,相继;“栖”,居住,此处为使动。(2)“谗邪”,谗佞奸邪的人;“构”,构陷;“叵”,不可,难以;“微”,如果没有;“殆”,危险。
参考译文:
正德元年冬天,刘瑾逮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多人。守仁向皇帝上奏章营救,刘瑾发怒,在朝廷上当众杖打他四十棍,将他贬为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一带群山连绵,草木丛杂,苗族、僚族人同居一处。守仁根据他们的风俗教化引导,这些少数民族人民很高兴,相继砍伐树木建造房子,给守仁居住。
七月初一,宁王偷袭攻下九江、南康,出兵大江,迫近安庆。有人请求援助安庆,守仁说:“不能这样。现在九江、南康已被敌军掌管,我军跨过南昌和敌人在江上僵持,两郡兵力断我军后路,这样会腹背两面受到敌人夹击。不如直接攻打南昌。敌人的精锐部队全都出动了,守御戒备力量不足。我军刚刚聚集,气势锐利,进攻一定能攻克。敌人听说南昌被攻克,一定会解除包围自救。在湖中迎击他们,没有不取胜的道理。”宸濠果然从安庆撤兵而回,将船连起来结成方阵。官兵用小船栽着木柴,趁着风势放火。宸濠的船搁浅,匆忙换船逃跑,(王守仁)追上逮捕了他。总共三十五天敌人就被铲平了。当时,谗佞奸邪的人(在朝中)构陷忠良、煽风点火,灾祸变化难以预料,如果没有守仁,东南战事(或平贼之事)就很危险了。
10.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时言路横恣,凡用吏部郎,必咨其同乡居言路者。给事中傅櫆、陈良训、章允儒以南星不先咨已,大怒,共诟谇维琏。及维琏调考功,櫆等益怒,交章力攻。维琏愤,拜疏求罢。维琏欲去不得,诏留视事。乃严核官评,无少假惜。
五年二月,代熊文灿巡抚福建,海外红夷据彭湖,挟互市,后徙台湾,渐泊厦门。维琏屡檄郑芝龙防遏之,不听。明年夏,红夷乘间袭陷厦门城,大掠。维琏急发兵水陆进,芝龙亦驰援,焚其三舟,官军伤亦众,维琏在事二年,劳绩甚著,会当国者温体仁辈雅忌维琏,而闽人宦京师者腾谤于朝,竟坐是罢官。八年春,叙却贼功,诏许起用。旋召拜兵部右侍郎,遘疾不赴,卒于家。
(节选自《明史·邹维琏传》)
(1)维琏欲去不得,诏留视事,乃严核官评,无少假借。
(2)会当国者温体仁辈雅忌维琏,而闽人宦京师者腾谤于朝,竟坐是罢官。
【答案】(1)邹维琏想离职也不行,诏令他留任治事。于是他严格考核官员评语,毫不宽容。(2)恰好当权的温体仁等平素就忌恨邹维琏,而在京城当官的福建人也在朝廷上肆意诽谤他,(邹维琏)最终因此被免职。
【解析】
(1)“去”,离职。“视事”,治事,办公。“假借”,宽容,宽恕。
(2)“雅”,平素,一向。“宦”,做官,当官。“坐”,因为,因……获罪。
参考译文:
当时言官霸道,凡是任命吏部郎,必然先问他做言官的同乡。给事中傅櫆、陈良训、章允儒因为赵南星没有先问自己,大怒,一同辱骂邹维琏。等到邹维琏调任为考功,傅櫆等更为恼怒,轮流上疏竭力攻击他。邹维琏愤慨,上疏请求罢官。邹维琏想离职也不行,诏令他留任治事。于是他严格考核官员评语,毫不宽容。
崇祯五年(1632)二月,代替熊文灿巡抚福建。荷兰人占据澎湖,要挟互市,后又移往台湾,逐渐停泊在厦门。邹维琏屡次命令郑芝龙防备,郑芝龙不听。第二年夏天,荷兰人乘机偷袭占领厦门城,大肆抢掠。邹维琏急忙发兵水陆并进,郑芝龙也驰援,烧毁了荷兰人三条船,官军受伤的也多。邹维琏居官任事两年,功绩很显著。恰好当权的温体仁等平素就忌恨邹维琏,而在京城当官的福建人也在朝廷上肆意诽谤他,(邹维琏)最终因此被免职。八年春天,评议打退盗贼功劳的大小,皇上下诏允许起用他。不久,征召他入京授予兵部右侍郎,他患病没有赴任,死在家中。
【模拟提升】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卫觊字伯儒,河东安邑人也。少夙成,以才学称。太祖辟为司空掾属,除茂陵令、尚书郎。觊以治书侍御史使益州,至长安,道路不通,觊不得进,遂留镇关中。时四方大有还民,关中诸将多引为部曲,觊书与荀彧曰:“关中膏腴之地,顷遭荒乱,人民流入荆州者十万余家,闻本土安宁,皆企望思归。归者无以自业,诸将各竞招怀,郡县贫弱,不能与争,兵家遂强。一旦变动,必有后忧。夫盐国之大宝也宜如旧置使者监卖以其直益市犁牛若有归民以供给之勤耕积粟以丰殖关中远民闻之必日夜竟还”彧以白太祖。太祖从之,始遣谒者仆射监盐官,关中服从。乃白召觊还,稍迁尚书。时关西诸将,外虽怀附,内未可信。司隶校尉钟繇求以三千兵入关,外托讨张鲁,内以胁取质任。太祖使荀彧问觊,觊以为“西方诸将,皆竖夫屈起,无雄天下意,苟安乐目前而已。今国家厚加爵号,得其所志,非有大故,不忧为变也。宜为后图。若以兵入关中,托讨张鲁,鲁在深山,道径不通,彼必疑之;一相惊动,地险众强,殆难为虑!”彧以觊议呈太祖。太祖初善之,而以繇自典其任,遂从繇议。兵始进而关右大叛,太祖自亲征,仅乃平之,死者万计。太祖悔不从觊议,由是益重觊。明帝即位,进封閺乡侯。时百姓凋匮而役务方殷,觊上疏曰:“当今千里无烟,遗民困苦,陛下不善留意,将遂凋弊不可复振。当今之务,宜君臣上下,并用筹策,计校府库,量入为出。深思勾践滋民之故事,由恐不及,而尚方所造金银之物,渐更增广,工役不辍,侈靡日崇,帑藏日竭。诚皆圣虑所宜裁制也。”觊历汉、魏,时献忠言,率如此。觊好古文,鸟篆、隶草,无所不善。建安末,尚书右丞河南潘勖,黄初时,散骑常侍河内王象,亦与觊并以文章显。觊薨,谥曰敬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志二十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盐/国之大宝也/宜如旧置使者/监卖以其直益市犁牛/若有归民/以供给之/勤耕积粟/以丰殖关中/远民闻之/必日夜竞还/
B.夫盐/国之大宝也/宜如旧置使者/监卖以其直益市犁牛/若有归民/以供给之/勤耕积粟以丰殖/关中远民闻之/必日夜竞还/
C.夫盐/国之大宝也/宜如旧置使者监卖/以其直益市犁牛/若有归民/以供给之/勤耕积粟以丰殖/关中远民闻之/必日夜竞还/
D.夫盐/国之大宝也/宜如旧置使者监卖/以其直益市犁牛/若有归民/以供给之/勤耕积粟/以丰殖关中/远民闻之/必日夜竞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部曲,借指军队。文中是指古代豪门大族的私人军队,带有人身依附的性质。
B.质任,指用绝对武力威迫、压制。文中指针对关西诸将军心不稳采取的措施。
C.故事,文中是指先例、旧事,现在是指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
D.古文,上古文字,泛指秦以前留传下来的篆文体系的文字,如金文、籀文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卫觊镇守关中,善于观察形势。他认为关中割据的诸位将领招引还民,势力会不断强大,而地方郡县财乏势弱,一旦发生变化,必定有后患。
B.卫觊出策献计,受到曹操重视。他建议监管食盐,招募百姓,使关中归服;他认为关西诸将不是真心归服,以后要解决后患,曹操因此看重他。
C.卫觊关注民生,敢于进献忠言。当时,百姓生活贫困,劳役又繁重,卫觊提醒皇帝要好好留意,否则国家就将凋零衰敝,不能再振兴起来了。
D.卫觊年少早成,凭借才学著称。他年少就有文名,喜欢古文,鸟篆、隶草样样精通,与建安末年的潘勖、黄初年间的王象,一起以文章著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初善之,而以繇自典其任,遂从繇议。
(2)当今之务,宜君臣上下,并用筹策,计校府库,量入为出。
5.卫觊同意钟繇进兵关西的主张吗?为什么?
【答案】1.D 2.B 3.B
4.(1)曹操开始认为他说的对(认为……说的好或同意),但因为钟繇亲自主持(主管)此事,于是就听从(听取、采纳)了钟繇的建议。
(2)当前最重要的事情(事务),应该是君臣上下,都用心筹划对策,核查(计算校对)府库的储备,根据收入确定开支。
5.不同意。原因:(1)关西诸将胸无大志,没有变故不会作乱;(2)张鲁在深山之中,道路不通,行军困难,如出兵,关西诸将必然会产生疑心;(3)关西地势险要,势力强盛,若出兵惊扰对方,恐难以应对。
【分析】
1.本句意为:食盐,是国家很宝贵的财富,应该像过去一样设置使者监管食盐出售,用卖盐的钱多买犁和牛。如果有返回的百姓,便供给他们使用。让他们勤勉耕种、多积粮食,使关中财物丰富。远方的百姓听到消息,一定日夜兼程地争着赶回。
“监卖”是“使者”的谓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B。
“粟”是“积”的宾语,应在其后断开;“关中”是“丰殖”的宾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
故选D。
2.B.“质任,指用绝对武力威迫、压制”错误,质任是指被扣押的人质,一般是古代君主为防止将领或臣子叛变采取的一种控制手段。
故选B。
3.B.“招募百姓”错误,原文“以其直益市犁牛,若有归民,以供给之,勤耕积粟,以丰殖关中,远民闻之,必日夜竟还”是给返回的百姓提供犁和牛,让他们勤勉耕种、多积粮食;“曹操因此看重他”因果不当,原文“彧以觊议呈太祖。太祖初善之,而以繇自典其任,遂从繇议。兵始进而关右大叛,太祖自亲征,仅乃平之,死者万计。太祖悔不从觊议,由是益重觊”可见,卫觊建议不宜进兵关中,曹操没有采纳,结果损失惨重,曹操因而更加看重他。
故选B。
4.(1)善:认为…说的好或同意。典:主持。遂:于是。从:听从。
(2)务:事务。宜:应该。筹策:筹划对策。计校:核查,计算校对。量入为出:据收入确定开支。
5.根据“卫觊同意钟繇进兵关西的主张吗”可定位到原文“司隶校尉钟繇求以三千兵入关,外托讨张鲁,内以胁取质任。太祖使荀彧问觊,觊以为‘西方诸将,皆竖夫屈起,无雄天下意,苟安乐目前而已。今国家厚加爵号,得其所志,非有大故,不忧为变也。宜为后图。若以兵入关中,托讨张鲁,鲁在深山,道径不通,彼必疑之;一相惊动,地险众强,殆难为虑’”,理解卫觊的话语:关西诸将是低贱之人兴起,并没有征服天下的志向,不过是苟且偷安罢了。如果朝廷多给封爵,让他们小小的志向得到满足,除非有大的变故,根本就不用担心他们会作乱。关西诸将应该放在以后来解决。此时如果带兵进入关中地区,假托讨伐张鲁,而张鲁在深山之中,道路不通,行军困难,到时候关西诸将必然会产生疑心;一旦惊动了他们,关西地势险要,诸将势力强盛,恐怕就很难对付,值得忧虑了。
根据以上意思,分条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卫觊字伯儒,是河东郡安邑县人。他年少早成,以才学著称。太祖征召他担任司空府属官,后来又任命他担任茂陵县令、尚书郎。卫觊以治书侍御史的身份出使益州,到了长安,由于道路不通,卫觊不能前进,于是留驻镇守关中。当时有许多逃难的百姓从四方返回关中,关中很多将领把这些百姓招引为自已的部卒。卫觊写信给荀彧说:“关中是土地肥沃的地方,不久前因遭受饥荒战乱,流亡到荆州的百姓有十多万家。他们听说故乡已经安定下来,都希望返回故土。但是返回来的人无法自己立业,诸将争相招抚,郡府州县物质贫乏、力量弱小,不能与他们竞争,诸将的力量于是更加强大。一旦发生变化,必定有后患。食盐,是国家很宝贵的财富,应该像过去一样设置使者监管食盐出售,用卖盐的钱多买犁和牛。如果有返回的百姓,便供给他们使用。让他们勤勉耕种、多积粮食,使关中财物丰富。远方的百姓听到消息,一定日夜兼程地争着赶回。”荀彧将他的意见禀告太祖。太祖听从了他的意见,开始派遣谒者仆射监督盐官,关中归服。于是禀告朝廷召卫觊回来,不久升任尚书。当时关西的诸位将领,虽然表面是依附朝廷,但实际上却不可深信。司隶校尉钟繇请求曹操派给他三千兵进入关中,对外打着征讨张鲁的号令,实则是凭借威胁的手段取得关西诸将的质子和任子。曹操派荀彧询问卫觊,卫觊认为“关西诸将是低贱之人兴起,并没有征服天下的志向,不过是苟且偷安罢了。如果朝廷多给封爵,让他们小小的志向得到满足,除非有大的变故,根本就不用担心他们会作乱。关西诸将应该放在以后来解决。此时如果带兵进入关中地区,假托讨伐张鲁,而张鲁在深山之中,道路不通,行军困难,到时候关西诸将必然会产生疑心;一旦惊动了他们,关西地势险要,诸将势力强盛,恐怕就很难对付,值得忧虑了。”荀彧将卫觊的建议呈报给太祖,曹操开始认为他说的对,但因为钟繇亲自主持此事,于是就听从了钟繇的建议。大军刚出发,关西诸将就已经大规模叛乱了,太祖亲自出征,只是平定叛乱而已,死伤士兵上万人。太祖后悔没有听从卫觊的意见,因此更加看重他。明帝即帝位后,进封为閺乡侯。当时,百姓贫穷困苦而劳役又繁重,卫觊上奏疏说:“当今方圆千里没有人烟,残存下来的百姓生活困苦,陛下不好好地留心,将会使国家衰微,不能再振兴起来了。当前最重要的事情,是应该君臣上下,都用心筹划对策,核查府库的储备,根据收入确定支出。追慕越王勾践繁衍百姓的旧例,尚且还担心来不及,而尚方署制造的金银器皿,却逐渐增多,工程不断,奢侈之风一天天增长,国库储藏一天天衰竭。这的确都是圣上应该考虑并管束裁处的。”卫觊经历汉、魏两朝,经常献忠言,大都如此。卫觊喜欢古文字,鸟篆、隶草,没有写不好的。建安末年,尚书右丞河南潘勖,黄初年间,散骑常侍河内王象,也与卫觊一起以文章著称。卫觊逝世后,谥为敬侯。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孝文帝十一年绛侯勃卒,文帝乃择其子贤者河内守亚夫,封为条侯,续绛侯后。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之细柳军劳军军士吏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改容式车,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称善者久之。月余,三军皆罢。乃拜亚夫为中尉。孝文且崩时,诫太子曰:“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文帝崩,拜亚夫为车骑将军。孝景三年,吴楚反。亚夫以中尉为太尉,东击吴楚。太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急,请救。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而守,而使轻骑兵弓高侯等绝吴楚兵后食道。吴兵乏粮,饥,数欲挑战,终不出。后吴奔壁东南陬,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兵既饿,乃引而去。太尉出精兵追击,大破之。凡相攻守三月,而吴楚破平。归,复置太尉官。五岁,迁为丞相,景帝甚重之。景帝中元三年,以病免相。居无何,条侯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楯五百被可以葬者(注)。取庸苦之,不予钱。庸知其盗买县官器,怒而上变告子,事连污条侯。书既闻上,上下吏。吏簿责条侯,条侯不对。召诣廷尉。廷尉责曰:“君侯欲反邪?”亚夫曰:“臣所买器,乃葬器也,何谓反邪?”吏曰:“君侯纵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吏侵之益急。因不食五日,呕血而死。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注)工官尚方:为皇家服务的作坊。甲楯:铠甲和兵器。五百被:相当于五百套。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上自之细柳军劳军/军士吏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
B.上自之细柳军劳军/军士吏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
C.上自之细柳军劳军/军士吏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
D.上自之细柳军劳军/军士吏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绛侯,汉初功臣周勃的爵位,古代的爵位一般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
B.节,中国古代常用信物,封建帝王派遣使者时使之持节,使命完成后要把节归还。
C.崩,原指山陵坍塌,后比喻人的死亡,多指古代有地位的人的死,如皇帝、诸侯等。
D.廷尉,古代官职名,是最高司法审判机构长官,主管诏狱和修订律令的有关事宜。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亚夫出身将门,立有赫赫战功。他是绛侯周勃之子,周勃死后,他继承了侯位;后来吴楚作乱,他受命带兵前往平叛,经过几个月作战,取得了胜利。
B.周亚夫治军有方,深得文帝赏识。匈奴大举进犯,他作为将军,奉命驻扎在细柳,文帝称赞他是真正的将军,后来他果然打退了匈奴,保护了汉朝边境。
C.周亚夫通晓军事,颇有奇计良谋。他在与叛军作战时,采用了以守为攻、断绝对方粮道等策略;他在吴国士兵饥饿离去后,派出精兵追击,把吴军打得大败。
D.周亚夫受到连累,遭到无情打击。他的儿子非法购买皇家使用的陪葬物品,被雇工告发,他因此受到牵连,被说成要在阴间谋反,最终绝食呕血而死。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急,请救。
(2)后吴奔壁东南陬,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
10.文末说周亚夫面对官吏的责问“不对”,他“不对”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答案】6.C 7.C 8.B
9.(1)太尉(周亚夫)把各路军队会合到荥阳之后,吴国叛军正在进攻梁国,梁国形势危急,请求援救。
(2)后来吴军朝汉军军营东南角奔来,太尉让士兵注意防备西北方。不久吴国精兵果然奔到了西北方,但不能攻入。
10.①官吏持簿责问,而周亚夫是侯爵,且刚刚从丞相的高位上退下来,这样的责问不够尊重。②周亚夫认为虽然儿子买的是铠甲和兵器,但那是殉葬用的,并不能算作是谋反。
【分析】
6.本题是选择题,找准切入点,注意各选项间的不同之处。
“军士吏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是以“军士吏”为主语领起的四个小句,其中“彀弓弩”与“持满”是两个动作,须断开,排除AB。
“先驱”不是动词,是名词,指的是天子的先行部队,后文有“先驱曰”可以印证,故“先驱”与“至”不能断开,二者构成主谓结构,且“不得入”的主语不是“至”,排除D。
画波浪线部分意思是:皇帝亲自到细柳军营慰劳军队,军中官兵都穿着铠甲,兵刃锐利,弓弩张开,弓弦拉满。天子的前导来到军营,不能进入。前导说:“天子就要到了!”
故选C。
7.C.“多指古代有地位的人的死,如皇帝、诸侯等”错误,“崩”指帝王之死,诸侯之死不能叫“崩”,叫“薨”。
故选C。
8.B.“后来他果然打退了匈奴,保护了汉朝边境”错误,此意于文无据,文中只是提到“月余,三军皆罢”,并没有说他打退了匈奴。
故选B。
9.(1)“既”,已经,……之后;“会兵”,各路军队会合;“急”,形势危急。
(2)“陬”,角落;“备”,防备;“已而”,不久。
10.由“以病免相”“吏簿责条侯”可知官吏持簿责问,而周亚夫是侯爵,且刚刚从丞相的高位上退下来,这样的责问不够尊重,所以他拒不回答。
由“臣所买器,乃葬器也,何谓反邪”可知周亚夫认为虽然儿子买的是铠甲和兵器,但那是殉葬用的,并不能算作是谋反。
参考译文:
孝文帝十一年绛侯周勃死了,文帝于是挑选他最贤能的儿子河内郡守周亚夫,封为条侯,接续周勃的爵位。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举入侵边境。文帝于是就任命宗正刘礼做将军,驻军于霸上;任命祝兹侯徐厉做将军,驻军于棘门;任命河内郡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于细柳,来防备匈奴。皇帝亲自到细柳军营慰劳军队,军中官兵都穿着铠甲,兵刃锐利,弓弩张开,弓弦拉满。天子的前导来到军营,不能进入。前导说:“天子就要到了!”军门都尉说:“将军有令说‘在军中只能听将军的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过了不久,皇帝到了,又不能进入。于是皇帝便派使者手持符节给将军下诏令:“我要进去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营门的守卫士官对皇帝的车马随从说:“将军规定,军营里不准驱马奔驰。”于是天子就拉紧缰绳慢慢行进,整肃容颜,俯身凭靠车前横木,向军队致敬,完成劳军的礼仪后离去。在皇上走出军门后,随从群臣都很震惊。文帝称赞他很久。过了一个多月,三支军队都撤防了。文帝便授予周亚夫中尉的官职。文帝将要去世的时候,告诫太子说:“如果发生危急情况,周亚夫是真正可以担当领兵重任的。”文帝去世后,(景帝)授予周亚夫车骑将军的官职。孝景帝三年,吴、楚叛乱。周亚夫由中尉升任太尉,领兵向东攻打昊、楚叛军。太尉(周亚夫)把各路军队会合到荥阳之后,吴国叛军正在进攻梁国,梁国形势危急,请求援救。太尉领兵向东北跑到昌邑,坚守营垒不出兵,却派遣轻骑兵弓高侯等人断绝吴、楚军队后方的粮道。吴国军队缺乏粮食,士兵饥饿,屡次挑战,可是汉军始终也不出来。后来吴军朝汉军军营东南角奔来,太尉让士兵注意防备西北方。不久吴国精兵果然奔到了西北方,但不能攻入。吴国士兵已经饿了,于是就撤退离去。太尉派精兵去追击,大败吴军。双方攻守一共只有三个月,吴、楚叛乱就被打败平定了。周亚夫回朝后,朝廷重新设置了太尉官。过了五年,周亚夫升任丞相,景帝非常器重他。景帝中元三年,周亚夫因病被免去丞相职务。过了不久,条侯(周亚夫)的儿子从专做皇家用品的作坊那里给父亲买了五百套可以殉葬用的铠甲、兵器。雇佣雇工而且虐待他们,还不给工钱。雇工们知道他偷买天子用的器物,一怒就上告周亚夫的儿子要反叛,事情自然牵连到条侯。雇工的上书呈报给景帝,景帝交给官吏查办。官吏拿着文书责问条侯,条侯拒不回答。下令将条侯交给廷尉治罪。廷尉责问说:“您是想造反吗?”周亚夫说:“我所买的器物都是殉葬用的,怎么说是要造反呢?”官吏说:“您纵使不在地上造反,也要到地下去造反吧!”官吏逼迫越来越紧。周亚夫于是五天不吃饭,吐血而死。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王琪宇君玉,儿童时已能为歌诗。起进士,调江都主簿。上时务十二事,请建义仓,置营田,减度僧,罢鬻爵,禁锦绮、珠贝,行乡饮、籍田,复制科,兴学校。仁宗嘉之,除馆阁校勘、集贤校理。
帝宴太清楼,命馆阁臣作《山水石歌》,琪独蒙褒赏。诏通判舒州。岁饥,奏发廪救民,未报,先振以公租,守以下皆不听,琪挺身任之。知复州,民殴佃客死,吏论如律。琪疑之,留未决,已而新制下,凡如是者听减死。历开封府推官,直集贤院、两浙淮南转运使、修起居注、盐铁判官、判户部勾院、知制诰。尝入对便殿,帝从容谓曰:“卿雅有心计,若三司缺使,当无以易卿。”
以龙图阁待制知润州。转运使欲浚常、润漕河,琪陈其不便,诏寝役。而后议者卒请废古城埭,破古函管而浚之,河反狭,舟不得方行,公私交病。徙知江宁。先是,府多火灾,或托以鬼神,人不敢求。琪召令厢逻,具为作赏捕之法,未几,得奸人,诛之,火患遂息。复知制诰,加枢密直学士、知邓州,徙扬州,入判太常寺,又出知杭州,复为扬州、润州。以礼部侍郎致仕。卒,年七十二。
其先本蜀人从弟佳瑶记珫皆以文章名世世之言衣冠子弟能力学取富贵不藉父兄资荫者唯韩亿诸子及王氏而已。珙性孤介,不与时合。数临东南名镇,政尚简静。每疾俗吏饰厨传以沽名誉。故待宾客颇阔略。间造飞语起谤,终不自恤。葬于真州。诏真、扬二州发卒护其窆,盖异数也。
摘编自《宋史·列传。卷七十二》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先本蜀人/从弟理/瑶/记/珫/皆以文章名世/世之言衣冠子弟能力学取富贵/不藉父兄资荫者/唯韩亿诸子及王氏而已/
B.其先本蜀人/从弟理/瑶/记/珫/皆以文章名世/世之言/衣冠子弟/能力学取富贵/不藉父兄资荫者/唯韩亿诸子及王氏而已/
C.其先本蜀人/从弟理/瑶/记/珫/皆以文章名世/世之言/衣冠子弟能力学取富贵/不藉父/兄资荫者/唯韩亿诸子及王氏而已/
D.其先本蜀人/从弟理/瑶/记/珫/皆以文章名世/世之言衣冠子弟/能力学取富贵/不藉父/兄资荫者/唯韩亿诸子及王氏而已/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义仓,隋以后地方上为防备荒年而设置的用于紧急军情的粮仓。
B.制科,封建社会为选拔“非常之才”举行的不定期非常规考试。
C.馆阁,北宋分掌图书经籍和编修国史等事务的机构,通称馆阁。
D.入对,指臣下进入皇宫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或接受皇帝的质询。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琪少有才名,文采出众。他在儿童时就学会了作诗,后考中进士,皇帝在太清楼举行宴会,让馆阁臣子作诗,他才能出众,独受褒赏。
B.王琪体恤百姓,敢于担责。他通判舒州时,正赶上荒年,请求朝廷开仓济民,在朝廷没答复,其他官吏害怕担责时,挺身而出,开仓济民。
C.王琪为政务实,颇有远见。任润州知州时,转运使想疏通常、润两条漕河,王琪上书陈述弊端,朝廷没有回复,造成后来行船不便的后果。
D.王琪不为言惑,勇揭真相。他调任江宁知州以前,江宁府发生多次火灾,有人疑是鬼神所为,王琪加強戒备,明确奖赏,纵火者很快伏法。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从容谓日:“卿雅有心计,若三司缺使,当无以易卿。”
(2)数临东南名镇,政尚简静,每疾俗吏饰厨传以沽名誉。
15.文中如何体现“琪性孤介,不与时合”?请简要说明。
【答案】11.A 12.A 13.C
14.(1)皇帝随口对他说:“卿一向有智谋,倘若三司缺执掌的官员,应当没有人替代你。”
(2)多次治理东南名镇,为政崇尚简约沉静。常痛恨庸俗的官吏装饰供应过客食住和车马的馆舍来猎取名声。
15.①向朝廷陈述十二件事,针刺时弊;②痛恨沽名钓誉;③不理会流言蜚语。
【分析】
11.句子大意是:王琪的祖先本是蜀地人,叔伯弟王珪、王瑶、王玘、王珫,都因为文章名扬于世。世人说官家子弟能努力求学,得到富贵,不靠父兄的勋功或官爵而得到授官封爵的人,唯有韩亿众子及王氏家族的孩子而已。
“衣冠子弟能力学取富贵”“不藉父兄资荫者”都是“言”的内容,因此“言”与“衣冠子弟能力学取富贵”不必断开,排除BCD;
“衣冠子弟能力学取富贵不藉父兄资荫者”其实是定语后置句,句子过长,可以在“富贵”后稍作停顿,而不能在“衣冠子弟后停顿,排除BD;
“父兄资荫”是“藉”的宾语,中间不必断开,排除CD。
故选A。
12.A.“用于紧急军情”错。义仓,旧时地方上为防备荒年而设置的公益粮仓。可见应是“用于公益的粮仓”。
故选A。
13.C.“朝廷没有回复”错,原文是“转运使欲浚常、润漕河,琪陈其不便,诏寝役”,可见是“诏寝役”。
故选C。
14.(1)题得分点有:“从容”,随口;“雅”,一向;“使”,执掌的官员;“易”,代替。
(2)题得分点有:“临”,治理;“尚”,崇尚;“疾”,痛恨;“沽”,猎取、猎取。
15.首先要理解“孤介”“不与时合”的含义,“孤介”就是“耿直方正”,“不与时合”就是“不随流俗”。
然后筛选能体现这两个词语含义的事件,比如第一段中“上时务十二事,请建义仓,置营田,减度僧,罢鬻爵,禁锦绮、珠贝,行乡饮、籍田,复制科,兴学校”,向朝廷陈述十二件事,针刺时弊;最后一段中“每疾俗吏饰厨传以沽名誉”“间造飞语起谤,终不自恤”,痛恨沽名钓誉;不理会流言蜚语。这些都能体现其“孤介”“不与时合”。
参考译文:
王琪字君玉,儿童时就学会作诗。进士出身,调任江都主簿。向朝廷陈述有关时务的十二件事,请求建立义仓,设置屯田制度,减少度人为僧,禁止卖官鬻爵,禁止穿着华丽的丝织绸缎、禁售珍珠宝贝奢侈品,推行乡饮酒礼和籍田的礼仪,恢复制科,兴办学校。仁宗赞赏他,担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
皇帝在太清楼举行宴会,让分掌图书经籍和编修国史等事务的大臣作《山水石歌》,王琪独自蒙受褒赏。皇帝下诏让他通判舒州。赶上荒年,上奏朝廷请求打开粮仓救济百姓,没等朝廷没有答复,先用官仓的粮食救济百姓,太守以下的官员都不服从,王琪挺身而出,担起了开仓救济百姓这件事。担任复州知州,有百姓殴打佃户致死,官吏依法定罪。王琪质疑此案,留下未判决,不久,新的法令制度颁布,像这样的案子判决减免死刑。历任开封府推官,直集贤院、两浙淮南转运使、修起居注、盐铁判官、判户部勾院、知制诰。曾经在便殿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皇帝随口对他说:“卿一向有智谋,倘若三司缺执掌的官员,应当没有人替代你。”
以龙图阁待制任润州知州,转运使想疏通常、润两条漕河,王琪上书陈述这件事的弊端,皇帝下诏停止这个工程。后来,持反对意见的人最终请求拆除古城的水坝,挖通古函管疏浚河道,河道反而变狭窄,船不能并行,官府和百姓都感到了行船不便的痛苦。调任江宁知州。以前,江宁府发生多次火灾,有人认为是因为鬼神作祟,人们不敢探求着火真相。王琪召集士兵巡逻,替他们制定详细奖赏和抓捕办法,不久,抓到了放火的坏人,杀掉了他,火灾也停息了。再次担任知制诰,加枢密直学士、任邓州知州,调任扬州知州,入朝判太常寺,又出京任杭州知州,再次担任扬州、润州知州。在礼部侍郎职位上退休。去世时,七十二岁。
王琪的祖先本是蜀地人,叔伯弟王珪、王瑶、王玘、王珫,都因为文章名扬于世。世人说官家子弟能努力求学,得到富贵,不靠父兄的勋功或官爵而得到授官封爵的人,唯有韩亿众子及王氏家族的孩子而已。王琪性格耿直方正,不随流俗。多次治理东南名镇,为政崇尚简约沉静。常痛恨庸俗的官吏装饰供应过客食住和车马的馆舍来沽名钓誉,因此接待宾客很不讲究。有人趁机制造流言飞语诽谤他,始终也不忧虑这些事。葬在真州。皇帝下诏真、扬二个州派兵保护他的坟墓,也是皇帝给予的特殊优待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考点20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关注文言句式-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版),文件包含考点20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关注文言句式解析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版doc、考点20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关注文言句式原卷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考点19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关注词类活用-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版),文件包含考点19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关注词类活用解析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版doc、考点19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关注词类活用原卷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考点18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关注文言虚词-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版),文件包含考点18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关注文言虚词解析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版doc、考点18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关注文言虚词原卷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