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寒假验收考试化学含解析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279184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寒假验收考试化学含解析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279184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寒假验收考试化学含解析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279184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寒假验收考试试卷及答案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寒假验收考试化学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寒假验收考试化学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测试时间,5NA, 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沈阳二中2021—2022学年度下学期学期初考试
高三(22届)化学试题
说明:1.测试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
2.客观题涂在答题纸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F-19 Na-23 P-31 S-32 Cl-35.5 K-39 Fe-56 Cu-64
第Ⅱ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5分)
1. 化学与生活紧密相关,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玉兔二号”月球车首次实现在月球背面着陆,其太阳能电池帆板的材料是二氧化硅
B.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珍珠”的主要成分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C. 水泥是由石灰石、石英砂、纯碱为原料烧制而成的
D. “光化学烟雾”、“臭氧空洞”、“硝酸酸雨”的形成都与氮氧化物有关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硅是半导体,“玉兔二号”月球车首次实现在月球背面着陆,其太阳能电池帆板的材料是硅,故A错误;
B.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珍珠”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属于无机化合物,故B错误;
C. 水泥是由黏土和石灰石为原料烧制而成的,故C错误;
D. 氮氧化物主要引起光化学烟雾、酸雨,也可引起臭氧空洞,即“光化学烟雾”和“臭氧空洞”、“硝酸酸雨”的形成都与氮氧化合物有关,故D正确;
故选D。
2. 若NA从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18g葡萄糖分子中含羟基数目为0.5NA
B. 10g46%甘油水溶液中所含的氧原子数为0.45NA
C. 4.6gNa与足量的乙醇水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A
D. 一定量淀粉水解生成1molC6H12O6时需要消耗H2O分子数为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18g葡萄糖含有的分子数为0.1NA,故含有的羟基数为0.5NA,A项正确。
B.10g 46%的甘油,其中含4.6g甘油、5.4g水,4.6g甘油的分子数为0.05NA,O原子数0.15NA,5.4g水的分子数为0.3NA,O原子数0.3NA,故O原子数为0.45NA,B项正确。
C.4.6gNa物质的量为0.1mol,失电子数为0.1NA,C项错误。
D.由淀粉水解反应式可知,生成1mol葡萄糖,需要消耗1molH2O,D项正确。
故答案为:C。
3. 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核酸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载体,通过红外光谱可检测其结构中存在多种单健、双键、氢键等化学键
B. 在提纯鸡蛋中的蛋白质时,可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浓硫酸铵溶液,然后将所得沉淀滤出,得到较纯净的蛋白质
C. 使用肥皂洗手可预防病毒,肥皂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钠,溶于水显酸性
D. 医用防护服的核心材料是微孔聚四氟乙烯薄膜,其单体四氟乙烯属于烯烃
【答案】B
【解析】
【详解】A.红外光谱可检测化学键及官能团,氢键不属于化学键,A错误;
B.浓硫酸铵溶液可以减少蛋白质溶解度而发生盐析沉淀,故可提纯蛋白质,B正确;
C.高级脂肪酸钠,溶于水显碱性,C错误;
D.只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叫作烃,四氟乙烯中含有氟元素,不属于烃,D错误;
故选B。
4.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 用电子式表示NaCl的形成过程:
B. 按照系统命名法的名称:2-乙基丙烷
C. 硝基苯的结构简式:
D. CH3CHO的球棍模型:
【答案】A
【解析】
【详解】A. 钠原子失去电子,氯原子得到电子,电子从钠原子转移到氯原子,用电子式表示NaCl的形成过程:,故A正确;
B.命名为2-乙基丙烷错误的原因是选错主碳链,将其命名为3-甲基丁烷,故B错误;
C. 硝基苯的结构简式:,故C错误;
D.为乙酸球棍模型,则乙醛的球棍模型为,故D错误;
故选A。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少量Na投入H2O中产生大量氧气
B. 向CaCl2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生成CaCO3沉淀
C. 0.1mol·L-1HCl溶液中可以大量存在Al3+、Fe2+、SO、Br-
D. 0.1mol·L-1Ca(ClO)2溶液中可以大量存在K+、H+、Cl-、SO
【答案】C
【解析】
【详解】A.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A错误;
B.碳酸的酸性比盐酸弱,氯化钙溶液和二氧化碳不反应,B错误;
C.氢离子、氯离子和Al3+、Fe2+、SO、Br-都能大量共存,C正确;
D.酸性条件下,次氯酸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次氯酸分子,且氯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答案选C。
6. 利用下列实验装置不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A. 装置①可用作少量氨气的尾气吸收装置 B. 装置②制取收集并吸收HCl
C. 装置③亚硫酸钠与70%硫酸溶液制备SO2 D. 装置④模拟铁的腐蚀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氨气易溶于水,装置①可防倒吸,装置①可用作少量氨气的尾气吸收装置 ,故不选A;
B.氯化氢易溶于水,装置②能发生倒吸,不能用装置②收集HCl,故选B;
C.亚硫酸钠与70%硫酸在常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装置③可用于亚硫酸钠与70%硫酸溶液制备SO2,故不选C;
D.酸性条件下,铁发生析氢腐蚀,左侧试管内气体增多,U形管内左侧红墨水液面降低;中性条件或弱碱性条件下,铁发生吸氧腐蚀,右侧试管内气体减少,U形管内右侧红墨水液面升高;所以装置④可以模拟铁的腐蚀,故不选D;
选B。
7. 主族元素Q、W、X、Y、Z的原子序数均不大于20。化合物ZW2与水剧烈反应,生成一种强碱和一种可燃性气体单质,Q与X同族,且X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常温下,Y的单质能溶于Q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稀溶液,却不溶于其浓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简单离子半径Z>Q>X>Y B. 工业上用电解相应氯化物冶炼Y单质
C. Q与X形成的化合物都是非极性分子 D. 化合物ZW2中只含有离子键
【答案】D
【解析】
【分析】主族元素Q、W、X、Y、Z的原子序数均不大于20,化合物ZW2与水剧烈反应,生成一种强碱和一种可燃性气体单质,则ZW2是CaH2,Z是Ca元素、W是H元素;X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故X是O元素,Q与X同族,则Q为S元素,Y的单质能溶于Q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稀溶液,却不溶于其浓溶液,则Y为Al元素,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Q为S、W为H、X为O、Y为Al、Z为Ca,
A.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中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则简单离子半径:Q>Z>X>Y,A错误
B.Al为活泼金属,工业上电解Al2O3冶炼Al单质,而氯化铝为共价化合物不导电,B错误;
C.Q与X形成的化合物有SO2与SO3,S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不满足8电子结构,C错误;
D.化合物ZW2是CaH2,属于离子化合物,只含有离子键,D正确;
故选D。
8. 羟甲香豆素(丙)是一种治疗胆结石的药物,部分合成路线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甲分子中的含氧官能团为羟基、酯基
B. 常温下1mol乙最多与4molNaOH的水溶液完全反应
C. 乙生成丙的反应条件是浓硫酸、加热
D. 丙分子中碳原子轨道杂化类型为sp2和sp3,且所有的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甲的结构可知,甲分子中的含氧官能团为羟基、酯基,A正确;
B.乙水解生成,产物中的酚羟基、羧基又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所以常温下1mol乙最多与3molNaOH的水溶液完全反应,B错误;
C.由图示可知,乙生成丙为醇的消去反应,反应条件为浓硫酸、加热,C正确;
D.苯环、碳碳双键、酯基中的碳原子均采取sp2杂化,甲基中的碳原子采取sp3杂化;苯环及其连接的碳原子共面,碳碳双键及其连接的原子共面,碳氧双键及其连接的原子共面,单键可以旋转,3个平面可以重合,即所有的碳原子可能共平面,D正确;
答案选B。
9. 近年来,光催化剂的研究是材料领域的热点方向。一种Ru配合物(如图所示)复合光催化剂可将CO2转化为HCOO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Ru配合物中第二周期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O>N>C
B. 如图结构的吡啶环()中C、N原子的杂化方式均为sp2
C. 该配合物中Ru的配位数是6
D. HCOOH的沸点比HCHO高,主要因为HCOOH相对分子质量大于HCHO
【答案】D
【解析】
【详解】A.第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向右元素电负性逐渐增强,因此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O>N>C,A正确;
B.如图结构的吡啶环()中C、N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均为3,故杂化方式均为sp2,B正确;
C.由图示结构可知,该配合物中Ru的配位数是6,C正确;
D.HCOOH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因此HCOOH的沸点比HCHO高,D错误;
答案选D。
10. 中科院研制出了双碳双离子电池,以石墨(C)和中间相炭微粒球(MCMB)为电极,电解质溶液为含有KPF的有机溶液,其充电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固态KPF为离子晶体
B. 放电时,K+向左迁移
C. 放电时,负极反应为Cn+xPF-xe-=Cn(PF6)x
D. 充电时,若阴极增重39g则阳极增重145g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根据图示,充电时含有KPF的有机溶液中,K+、PF分别向两极移动,固态KPF为离子晶体,故A正确;
B.根据图示,充电时K+向右迁移,右侧MCMB为阴极;放电时,右侧MCMB为负极、左侧石墨电极为正极,K+向左迁移,故B正确;
C.放电时,右侧MCMB为负极,负极反应为K-e-=K+,故C错误;
D.充电时,阴极生成金属钾,若阴极增重39g,外电路转移1mol电子,阳极发生反应Cn+xPF-xe-=Cn(PF6)x,根据电子守恒,阳极有1mol PF参加反应,增重1mol×145g/mol=145g,故D正确;
选C。
11.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装有经过硫酸处理的CrO3(橘红色)的硅胶导管中吹入乙醇蒸气
固体逐渐由橘红色变为浅绿色(Cr3+)
乙醇具有还原性
B
向稀氨水和酚酞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Ag2O,振荡
溶液由浅红色变为红色
Ag2O是强碱
C
在硫酸酸化的KMnO4溶液中加入Na2S溶液,再滴加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MnO将S2-氧化成SO
D
SO2通入新制氯水中
溶液褪色
SO2具有漂白性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CrO3(橘红色)发生还原反应生成Cr3+,乙醇发生氧化反应,体现了乙醇具有还原性,A正确;
B.向稀氨水和酚酞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Ag2O,振荡,反应为Ag2O+4NH3•H2O=2[Ag(NH3)2]++2OH-+3H2O,溶液由浅红色变为红色,Ag2O不是碱,B错误;
C.硫酸酸化的KMnO4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加入氯化钡生成沉淀不能说明MnO将S2-氧化成SO,C错误;
D.SO2通入新制氯水中,两者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说明SO2具有还原性,D错误;
故选A。
12. 氨的催化氧化是工业制硝酸的基础,其反应机理如图1;在1L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H3和2molO2,测得有关产物的物质的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图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加入Pt—Rh合金的目的是提高反应的速率
B. 氨的催化氧化最佳温度应控制在840℃左右
C. 520℃时,NH3的转化率为40%
D. 840℃以上,发生了反应:2NO(g)⇌O2(g)+N2(g) ΔH>0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Pt—Rh合金作催化剂可以降低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选项A正确;
B.根据图示可知840℃氨的催化氧化生成NO最多,选项B正确;
C.520 ℃时,生成0.2 mol NO和0.2 mol N2,根据氮原子守恒可知有0.6 mol NH3转化,即转化率为60%,选项C错误;
D.840 ℃以上,N2的产率上升、NO的产率下降,说明发生了反应2NO(g)⇌O2(g)+N2(g),升高温度氮气产率增加,说明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ΔH>0,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13. 利用双极膜制备磷酸和氢氧化钠的原理如图所示。已知双极膜是一种复合膜,在直流电作用下,双极膜中间界面内水解离为H+和OH−,并实现其定向通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用铅蓄电池为电源,则X极与Pb电极相连
B. 双极膜中a为H+,b为OH–
C. 阴极区溶液pH减小
D. M膜为阴离子交换膜,N膜为阳离子交换膜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铅蓄电池中Pb为负极,PbO2电极为正极,X极应与PbO2相连,A项错误;
B.电解池中阴离子向阳极迁移,阳离子向阴极迁移,所以双极膜中a为OH−,b为H+,B项错误;
C.阴极电极反应为2H++2e−=H2↑,每转移1 mol电子,消耗1 mol H+,此时双极膜又产生1 mol H+,因阴极区电解液未知,无法确定阴极区溶液pH变化情况,C项错误;
D.M膜为阴离子交换膜,原料室中通过M膜进入产品室1,与双极膜产生的H+结合生成H3PO4,N膜为阳离子交换膜,原料室中Na+通过N膜进入产品室2,与双极膜产生的OH−结合生成NaOH,D项正确。
故选D。
14. 常见的铜的硫化物有CuS和Cu2S两种。已知:晶胞中S2-的位置如图1所示,铜离子位于硫离子所构成的四面体中心,它们的晶胞上有相同的侧视图如图2所示。Cu2S的晶胞参数apm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为NA,下列说法正确是
A. CuS和Cu2S晶胞中所含有的S原子数不相同
B. Cu2S晶胞中,Cu+填充了晶胞中一半四面体空隙
C. CuS晶中,S2-配位数为8
D. Cu2S晶胞的密度为g/cm3
【答案】D
【解析】
【详解】A.CuS和Cu2S晶胞中S2-的位置均如图1所示,故S原子数相同,A项错误。
B.一个Cu2S晶胞中含有4个S2-,8个Cu+,故Cu+填充了晶胞中所有的四面体空隙,B项错误。
C.CuS晶胞中Cu2+应占据一半四面体空隙,Cu2+周围有4个S2-,而S2-周围最近有4个Cu2+,故CuS晶胞中S2-配位数为4,C项错误。
D.Cu2S晶体中含有8个Cu2+、4个S2-,故晶体密度为:,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15. 常温下,用盐酸滴定溶液,其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点溶液中
B. b液中
C. 的水解常数的数量级为
D. d点溶液中存在
【答案】C
【解析】
【分析】往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先后发生反应(起点⟶c点),(c点d点)。根据碳酸钠溶液的浓度和体积,a点时盐酸用量,碳酸钠有50%和盐酸反应,生成,和,溶液中的溶质是等物质的量的,,,c点时盐酸用量,碳酸钠100%和盐酸反应,生成,和,溶液中溶质是和,d点时盐酸用量,碳酸氢钠100%和盐酸反应。各点的溶质如图所示:
【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a点溶液中的溶质是等物质的量的,,,因碳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大于碳酸氢根离子,导致碳酸根浓度下降,碳酸氢根离子浓度增大,氯离子不水解浓度不变,故离子浓度大小:,故A错误;
B.由电荷守恒可得:,故B错误;
C.c点液中溶质是和,c()=0.05,NaCl不水解,此时溶液的pH=9.5,的水解常数==,数量级为,故C正确;
D.多元弱酸电离分步进行,,故D错误;
故选: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为解决国家“973计划”中钒、铬资源的利用问题,2013年6月攀钢成立“钒铬渣分离提取钒铬技术研究”课题组,2020年5月课题组公布了提取钒铬的工艺流程。
已知:
①钒铬渣中含有V2O3、Cr2O3、及SiO2、Fe2O3、FeO等
②“沉钒”时析出正五价含氧酸铵盐
③25℃时,Cr(OH)3的溶度积常数为6.4×10-31;lg4=0.6
回答下列问题:
(1)钒铬渣“氧化焙烧”之前通常要将原料粉碎,其目的是___。
(2)“氧化焙烧”时,钒铬渣中化合价发生变化三种元素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
(3)“除杂”产生滤渣2的成分是____(用化学式表示)。
(4)写出紧接“沉钒”的“煅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5)“还原”溶液中的Cr2O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已知双氧水还原Cr2O的效率在40℃时最高,解释原因____。
(6)“沉络”过程中,含铬元素的离子刚好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____(已知溶液中离子浓度10-5mol/L时认为已完全沉淀)。
【答案】(1)增加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 ①. 3d34s2 ②. 3d54s1 ③. 3d64s2
(3)H2SiO3 (4)
(5) ①. 2+3H2O2+10H+=2Cr3++3O2↑+8H2O ②. 低于,还原的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超过,双氧水分解,浓度降低,导致还原的反应速率降低
(6)5.6
【解析】
【分析】本流程中“氧化焙烧”步骤中V2O3、Cr2O3、SiO2分别转化为NaVO3、Na2CrO4、Na2SiO3,Fe2O3、FeO则变为Fe2O3,水浸后过滤出滤渣1为Fe2O3,向滤液中加入硫酸得到硅酸沉淀,过滤出得到滤渣2为H2SiO3,加入硫酸铵沉淀钒元素,生成NH4VO3沉淀,对NH4VO3进行焙烧得到V2O5,反应方程式为:,向滤液中加入双氧水和硫酸,将Na2CrO4还原为Cr3+,离子方程式为:2+3H2O2+10H+=2Cr3++3O2↑+8H2O,然后加入氨水,沉淀铬,Cr3++3NH3•H2O=Cr(OH)3↓+3,再对Cr(OH)3进行灼烧,2Cr(OH)3Cr2O3+3H2O,据此分析解题。
【小问1详解】
钒铬渣“氧化焙烧”之前通常要将原料粉碎,其目的是增加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小问2详解】
“氧化焙烧”时,钒铬渣中化合价发生变化三种元素为V、Cr、Fe,基态V原子价电子排布为3d34s2,基态Cr原子价电子排布为3d54s1,基态Fe原子价电子排布为3d64s2。
【小问3详解】
由分析可知,水浸液中存在,与硫酸反应生成的滤渣为。
【小问4详解】
正五价钒的含氧酸铵盐为,“煅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5详解】
“还原”溶液中的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低于,还原的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超过,双氧水分解,浓度降低,导致还原的反应速率降低,故效率在40℃时最高。
【小问6详解】
由得,,此时溶液的,则。
17.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成功对接,航天员进入天和核心舱,空间站处理CO2的一种重要方法是CO2的收集、浓缩与还原。
(1)H2还原CO2制CH4的部分反应如下:
Ⅰ.CO2(g)+H2(g)CO(g)+H2O(g)△H1=+41kJ/mol
Ⅱ.CO(g)+3H2(g)CH4(g)+H2O(g)△H2=-264kJ/mol
Ⅲ.CO(g)+H2(g)C(s)+H2O(g)△H3=-131kJ/mol
反应2C(s)+2H2O(g)CH4(g)+CO2(g)的△H=___kJ/mol。
(2)控制起始时=4,p=1atm(atm表示标准大气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若只反生反应Ⅰ、Ⅱ,平衡时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的变化如图1所示:
①平衡时CH4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为____。
②温度高于500℃时,CO物质的量分数不断增大的原因是____。
(3)在一定条件下,向0.5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xmolCO2和ymolH2,发生反应CO2(g)+3H2(g)CH3CHO(g)+H2O(g)△H3=-50kJ/mol。
①若x=2、y=3,测得在相同时间内,不同温度下H2的转化率如图2所示,v(a)____v(b)(填“>”、“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寒假阶段测试(开学考)化学试卷(含答案),文件包含沈阳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寒假阶段测试化学试卷docx、沈阳二中24届高三寒假阶段测试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工业流程题,实验题,原理综合题,有机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高一(下)阶段验收化学试卷(4月)(含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叙述正确的有,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