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基础组合训练
- 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基础组合练12 试卷 0 次下载
- 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基础组合练13 试卷 0 次下载
- 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基础组合练15 试卷 0 次下载
- 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基础组合练16 试卷 0 次下载
- 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基础组合练18 试卷 0 次下载
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基础组合练14
展开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基础组合练14,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古代文化知识,名篇名句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想想我们的先人,多么富于想象力。一年里中秋的月亮最圆最亮,人们从这又圆又亮的中秋月,联想到人间的团圆及与其相关的平安、健康、和谐,于是凭着自己的一双巧手,做出一种好吃又好看的花糕,中间再放进一点甜甜的馅,表示生活的甜蜜。( )。
可是回顾近些年来,中秋节这样的传统节日却一直没有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过节时,忙忙碌碌中,除了一夜之间发现商铺里摆出________的各色月饼之外,传统中那“夕月”、“团圆”的色彩,已被割裂得________了。淡淡月光下那种中国式的亲情与祝愿,是否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远呢?
其实,中国人自己愈行愈远逐渐过起了“洋节”的同时,却在世界各地一浪又一浪地掀起了中国文化热。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在国外庆祝得________,并且被别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在已公布的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中,流行在内蒙古的马头琴,已被蒙古国申报成功为该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________的皮影戏,也被印度尼西亚申请为该国的文化遗产。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们不仅要用它享受这种生活的理想,还要把它化为一种优美的习俗,将这种美好的理想与追求代代相传
B.人们不仅要把它化为一种优美的习俗,还要用它享受这种生活的理想,将这种美好的理想与追求代代相传
C.人们不仅要用它享受这种生活的理想,将这种美好的理想与追求代代相传,还要把它化为一种优美的习俗
D.不仅人们要用它享受这种生活的理想,还要把它化为一种优美的习俗,将这种美好的理想与追求代代相传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五彩缤纷 支离破碎 有模有样 深入人心
B.花样繁多 四分五裂 有声有色 深入人心
C.花样繁多 支离破碎 有声有色 家喻户晓
D.五彩缤纷 四分五裂 有模有样 家喻户晓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人自己愈行愈远逐渐过起了“洋节”的同时,世界各地却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中国文化热。
B.在中国人自己愈行愈远逐渐过起了“洋节”的同时,却在世界各地一浪又一浪地掀起了中国文化热。
C.中国人自己愈行愈远逐渐过起了“洋节”的同时,世界各地却一浪又一浪地掀起了中国文化热。
D.在中国人自己愈行愈远逐渐过起了“洋节”的同时,世界各地却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中国文化热。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我是传媒学院新闻专业的毕业生,日前惠顾你社网站,得知招聘编辑的消息,我决定应聘。现寄上我的相关资料,如有意向,可通知我。
B.刚才刘老师的一番话真是抛砖引玉,使我深受教育,像刘老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略尽绵薄,难道我们倒可以对学习不负责任?
C.这次我们专程从全国各地光临母校,给我们至今精神矍铄的恩师俞老师做寿。俞老师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八十高龄还在做学问。
D.王大石捧着一幅字画凑到马医生跟前:“区区草字,不成敬意,请您笑纳。”“如此盛情,却之不恭,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马医生脸上堆满了笑容。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历史是文学的丰富矿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文学家一直对它钟爱有加。但是,以历史为表现对象,并不能先天地提升作品的品位和质量。相反,对文学而言,历史是一把双刃剑。表现得当,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之成为壮美的史诗;表现失当,则会让作品陷入轻佻、浅薄,丧失文学应有的力量。这里的决定因素就是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对历史抱有敬畏之心,深刻、清醒、客观、理性地认识历史、表现历史,文学才能在历史的书写中展现出独特的思想魅力和艺术魅力。
6.仿照画线句,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世间的事情往往是一分为二的。失败虽然是人人不愿得到的结果,有时却能激发人们昂扬的斗志;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我们应辩证地看待问题。
二、古代文化知识
7.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祭酒,原指祭祀或宴会时,由年高望重者一人举酒祭神,为一种荣誉之称。东汉时成为学官名,西晋时改为国子祭酒,主管国子学或太学。
B.《荆轲刺秦王》中,荆轲“箕踞以骂”,“箕踞”是指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在古代的礼俗中,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C.“朕”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成为皇帝专有的自称,之前是普通的第一人称代词,如屈原追忆自己的父亲时称“朕皇考”。
D.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夏季的六个节气按顺序分别是:立夏、谷雨、小满、夏至、小暑、大暑。
三、名篇名句默写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酒文化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有密切关系: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写诗人被贬后独自饮酒,借酒浇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写词人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表达自己的情感。
(2)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一句,运用比喻手法,描写了溪水两岸参差不齐的地势。在《马说》中,韩愈同情那些不遇伯乐而辱没在仆役手中的千里马最后只能落得“________________”的结局。
(3)李煜在《虞美人》一词中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_________,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商隐在《锦瑟》中通过化用南海鲛人的传说来抒发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
汉字幽默拾趣(四)
1.“冶”对“治”说:你不就比我多一点吗?牛啥?治说:官大一级,压死人呀!不治你治谁?
2.“名”对“各”说:想出名,就收敛些,多注意影响,别老“各自为政”!
3.“否”对“杏”说:就你爱出风头,怎么样?叫人咬吃的滋味不好受吧?
4.“人”对“入”说:来而不往非礼也,你光进不出,难怪你成不了人!
5.“末”对“未”说:儿呀,我已经是倒数了,未来就指望你啦!
6.“旮”对“旯”说:牛啥?你的住房还不是跟我一样大?只不过阳台位置不一样而已!
7.信对言说:只说空话,没人相信你!
8.火对炎说:火气太大,你都发炎了!
9.耳对闻说:别以为关上门就听不见了!
答案精析
1.A [首先可以排除D项,因为D项中“不仅”的位置不当,两个分句的主语都是“人们”,所以“不仅”应放在“人们”后。其次可以排除C项,“把它化为一种优美的习俗”和“用它享受这种生活的理想”是“将这种美好的理想与追求代代相传”的前提。最后可以排除B项,从逻辑关系上看,应是先享受,再将它化为习俗。]
2.C [花样繁多:泛指各种式样或种类很多。五彩缤纷:形容色彩繁多而艳丽。支离破碎: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成整体。四分五裂:形容分散、不完整、不团结。有声有色:形容表现得十分生动。有模有样:模样长得不错;像模像样。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深入人心:指理论、学说、政策等为人们深切了解和信服。]
3.D [原句压缩之后,主干为“中国人在世界各地掀起中国文化热”,显然与事实不符,所以要删除“世界各地”前的“在”,使“世界各地”成为下半句的主语,然后把表转折的“却”字移至其后。然后在“中国人”前加“在”,这样前半句“在……的同时”就成了后半句的状语。另外,后半句中的“一浪又一浪”应是“中国文化热”的定语,不能作“掀起”的状语。]
4.D [A项惠顾:惠临(多用于商店对顾客)。用在这里显然不妥,应改为“浏览”。“你社”不够得体,缺乏敬意,应改为“贵社”。“可”显得很生硬,应改为“请”。B项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用在这里谦敬失当。“略尽绵薄”是自谦之辞,用以评价老师,不得体。C项光临:敬辞,称宾客来到。用在这里不得体,应改为“回到”。]
5.(示例)①为文学提供了大量的表现对象 ②能为作品增加厚重感 ③用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历史
6.(示例)①贫困虽然是人人不愿过的生活,有时却能催生人们奋发的激情 ②痛苦虽然是人人不愿经受的情感,有时却能造就人们刚强的性格
7.D [D项谷雨是春季的节气。夏季的六个节气按顺序分别是: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8.(1)往往取酒还独倾 一尊还酹江月 (2)犬牙差互 骈死于槽枥之间 (3)小楼昨夜又东风 沧海月明珠有泪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基础组合练39,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古代文化知识,名篇名句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基础组合练23,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古代文化知识,名篇名句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基础组合练34,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古代文化知识,名篇名句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