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案
展开课题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单元
2
学科
科学
年级
3
学习
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空气能占据一定的空间。
科学探究目标
学生通过教师指导,用纸团、塑料杯等材料和方法分步操作,进行观察,研究空气占据空间。
能运用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知识,用吸管吹气把瓶子里的水吹出来,并了解其原理。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对空气能否占据空间表现出研究的兴趣。
2.能在教师指导下对空气是否占据空间进行合作探究,如实记录和描述。
重点
通过探究,学生认识到空气是真实存在的一种物质,它能占据空间。
难点
能对空气占据空间这一事实作出科学的解释。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聚焦问题:
我们都知道,纸遇到水会变湿。假如把纸团粘在杯子底部,然后将杯子倒扣进水里,里面的纸团会湿吗?
播放实验视频,让学生对空气占据空间有一些基本的认识
教师引导:
通常情况下,纸遇到水会变湿。如果有物质占据了水和纸团之间的空间,使水不能接触到纸团,那么纸团就不会变湿。
学生猜测答案,并给出解释。
单刀直入,激发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一、探索1:压杯入水
把杯子竖直压入水中,纸团会不会湿?
试验材料:水槽、透明塑料杯、纸、双面胶、塑料泡沫
实验步骤:
①在塑料杯内的底部帖一小块双面胶,将纸揉成一个纸团,紧塞在杯底,用双面胶把纸团粘牢。
②在水槽内装满水,在水面上撒一些漂浮物(如泡沫塑料),可方便观察水位变化。
③把杯子慢慢的竖直倒扣在水里,要压到水槽内的水面淹没杯底为止。再竖直提起杯子,观察纸团是否被浸湿。
实验现象:纸团并没有湿
这是为什么?
教师点拨:
因为空气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水不会进入,纸团不会湿。
探索2:扎孔观察
把纸杯底部扎一个小孔,重复探索1的步骤,纸团会不会湿?
实验步骤:
在塑料杯底扎一个小孔,再把杯子竖直压入水里,把手放在小孔上面,感受一下,观看杯子中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
杯子里的纸团变湿了。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点拨:
杯底扎小孔后,杯中的空气会从小孔中流出,水进入杯中,占据了杯中的空间,所以纸团被水浸湿。
探索3:打气观察
用打气筒连着球针,把球针插入杯底的小孔,从杯底的小孔向杯中打入一些空气,观看杯子中的现象。
实验现象:
能够看到杯中的水位有明显的下降。
教师点拨:
因为从小孔向杯中打气时候,空气进入杯中,占据了一定的空间,挤出杯中的水。
研讨1:在上面的实验中,杯中的水和空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教师点拨:
当空气被密封在杯中时,水不能流进杯子。当杯底被扎了一个小孔后,杯子里的空气从小孔向外流出,杯中的空气减少,杯子外的水流进了杯子。当空气从小孔被打进杯子后,杯中的空气增多,占据空间,把水挤出,杯子里的水减少。
五、研讨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教师点拨:
空气占据空间。
理由:
1、上面的实验,纸团不湿的现象说明空杯子并不是真空的。
2、扎孔后,水槽里的水进入了杯子,是因为杯子中的空气从小孔流出,腾出了杯子里的空间,杯子外的水就流了进来。
3、从小孔打入空气后,空气占据了水杯内的空间,杯子里的水被挤了出去。
六、实验总结
展示课件图片,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三个实验,
总结出结论: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七、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思考:怎样使羽绒服更保暖?
方法:多轻轻拍打羽绒服可以更保暖。
理由:羽绒服蓬松时,羽绒间的空隙被空气占据着。空隙小,羽绒间的空气传热能力差,使外面冷空气不易到达里面,里面的热空气不易到达外面,保持了温度。
羽绒服压扁时,羽绒间几乎没有空气,保暖性能就差。
实验拓展
有半瓶水、一块橡皮泥和两根吸管在不倾斜瓶子的情况下,你能利用空气将水从瓶中挤出来吗?
实验材料:吸管、橡皮泥、矿泉水瓶、水。
实验步骤:
(1)把两根吸管插入装有半瓶水的矿泉水瓶中。
一根吸管插入到瓶中的水里,另一根吸管插到瓶中
没有水的位置。
(2)用橡皮泥把瓶口封死。
(3)通过没有接触到水的吸管向矿泉水瓶中不断的吹气
实验现象:当不断的吹气,水从另一根吸管流出。
教师点拨:
由于瓶口被橡皮泥封死,并且瓶中的空间是一定的,所以瓶中的空气完全被瓶中的水和空气占据着。当向瓶中吹气时,就增加了瓶中空气的总量。增加的空气不能从任何地方流出,只能占据水的空间。而水又具有流动性,所以水从另一根吸管中流出。
学生准备实验工具与材料
学生合作完成实验
学生回答:水并没有漫过纸团
学生做好笔记
学生继续实验
并观察纸团有没有
学生按步骤实验,认真观察现象
学生回答:水进入了水杯,漫过了纸团,纸团变湿
学生做好笔记
学生做实验
并观察杯子中的水位的变化。
学生做好笔记
学生回答:没有扎孔的时候,水不能流进杯子。扎孔后,水流进杯子。
学生回答:能
因为第一个实验,空气占据空间,水才没有流进水杯。
学生做好笔记
学生说出自己认为的答案:羽绒服很厚、不透风等
学生认真思考并给出认为可行的方案
学生按步骤实验
学生做好笔记
观看视频并没有切身体会,
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探索,真实感受探索纸团没有变湿的原因。
通过实验探索,探索纸团变湿的原因。
通过实验探索空气确实占据空间
通过讨论交流刚才的实验对实验的现象进一步的加深
实验总结
通过实例讲解空气占据空间在生活中的应用
实验拓展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并且充满各处的。通过实验探索体验,培养了我们动手创新能力,得出了空气确实占用空间。联系生活,知道了空气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总结课堂
板书
空气能占据空间
会湿 水进入杯子
不湿 杯内有空气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本来觉得空气和水这两种物质都是常见的,孩子们不难理解,上完才觉得其实没那么简单。特别是对空气的研究,虽然空气就在我们周围,但是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既陌生又难以理解的。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是在认识了空气后对这个物质的进一步研究,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自己去探究,亲自动手实验,去体会、去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集体讨论、交流、开展探究活动,最后得出结论“空气能占据空间”,从而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质疑、探究、自主学习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所以这节课我设计了三个实验来证明空气能占据空间。
在整堂课中学生对动手做实验这一环节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但三年级学生刚接触科学,对科学课中的观察、实验记录都没有良好的习惯,所以很多学生觉得实验很好玩,但是做完了以后什么都没记录下来,对实验的目的不明确,这是我备课的一个失误,以后要多加考虑。
教学反思
作业布置
(1)将气球放在塑料瓶中,将气球口 套在塑料瓶口。
(2)用手握住塑料瓶的下半部,用力 吹塑料瓶里的气球
观察:气球吹大了吗?
教师新课解释:
现象: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将气球吹的圆鼓鼓的
教师点拨:饮料瓶中的气球吹不大,说明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所以气球吹不大。
结论:气球无法吹的很大,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学生课后完成
作业布置
培养动手查阅、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学教科版 (2017)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教科版 (2017)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聚焦,探索,研讨,拓展,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6.观察云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6.观察云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云的三种基本形态,科学零距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材料准备,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生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