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上册6.运动的小车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上册6.运动的小车教案及反思,共4页。
课题
运动的小车
单元
三
学科
科学
年级
四
学习
目标
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物体运动的速度不同,具有的能量也不同。
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能量以各种形式存在,有的储存在食物、燃料中。
通过观察敲击实验和撞击实验,认识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通过对比观察、测量,发现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同具有不同的能量。
发展研究能量的兴趣。
意识到通过实验结果作为证据而形成观点。
体会到生活中能量无处不在,并且以各种形式存在。
重点
通过观察敲击实验和撞击实验,了解能量的存在。
难点
通过对比观察、测量,发现不同速度的运动物体具有不同的能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观看《中国超级跑车锦标赛》视频资料。运动的小车或其他物体有能量吗?飞行的子弹将物体击穿,踢飞的足球把玻璃打碎,呼啸的狂风将大树连根拔起,奔腾的江水驱动水轮转动……它们都具有能量。
运动的物体
能量表现
飞行的子弹
击穿物体
踢飞的足球
打碎玻璃
呼啸的狂风
将大树连根拔起
奔腾的江水
驱动水轮转动
运动的汽车撞在树上或其他物体上,会产生破坏,说明运动的汽车具有很大的能量;气球运动起来也可以带动其他物体,所以运动的气球也有能量。表示物体做功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可分为动能、势能(重力能)、热能(热量)、电能、光能、化学能(化学变化产生的能量)、核能等。一种能量形式可以转换为另一种能量形式。如踢出去的足球打碎玻璃,这是足球动能的作用;电力可以带动洗衣机运转,这是电能的作用。
学生观看视频资料并思考、交流哪些现象能说明小车具有能量,再列举其他具有能量的物体。
为学生提供一些生动的运动现象,引发学生思考: 什么样的物体具有能量?通过什么现象,可以说明物体具有能量?能量对我们的生活有
什么影响?
讲授新课
敲击实验。
实验目的:体验挥动橡皮槌带来的能量。
实验材料:橡皮槌、音叉。实验步骤:(1)第一次用橡皮槌轻轻地敲击音叉,仔细听音叉发出的声音并用手触摸音叉。
第二次用橡皮槌重重地敲击音叉,仔细听音叉发出的声音并用手触摸音叉。(3)说一说两次实验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实验记录:橡皮槌敲击实验记录单
敲击次数
敲击程度
实验现象
第一次
轻轻地敲击
音叉发出轻微的响声,用手触摸音又有振动的感觉
第二次
重重地敲击
音叉发出急促的响声,用手触摸音叉,振动感觉明显加快、变强
实验结论:挥动的橡皮槌具有能量,而且速度越快,能量越大。观看《敲击实验》视频资料。
撞击实验。从三个不同坡度的斜面上释放小车,让小车滑下后撞击水平面上的木块。测量、记录木块每次被撞后滑行的距离。实验目的:探究小车的运动速度与撞击力量的关系。实验材料:小车木块、木板、三个不同坡度的斜面、小旗或其他标记。实验步骤:(1)安装实验器材,用小旗或其他标记记录木块的起始位置,让小车从第一个比较高的坡度的斜面上自由滑下来,释放小车去撞击木块,在木块被撞后的位置再放置一个小旗或其他标记,测量两个小旗或其他标记之间的距离。
让小车从第二高的坡度的斜面(高于第一次)上自由滑下来,记录木块被撞前后的位置,均用小旗或其他标记标记,测量两个小旗或其他标记之间的距离。(3)让小车从第三高的坡度的斜面(高于第二次)上自由滑 下来,记录木块被撞前后的位置,均用小旗或其他标记标记,测量两个小旗或其他标记之间的距离。实验记录单:
实验次数
木块被撞距离
实验一
20厘米
实验二
26厘米
实验三
30厘米
实验现象:第三次实验木块被撞后滑行的距离最远,其次是第二次实验木块被撞后滑行的距离,最短的是第一次实验木块被撞后滑行的距离。实验结论: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所具有的能量越大,撞击木块行驶的距离越远。撞击实验记录表:
实验结论:坡度越大,释放小车时的位置就越高,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速度就越( 快 ),撞击后木块滑行的距离就( 远 )。这说明,小车速度越大,它的能量就越( 大 )。观看《撞击实验》、《运动小车能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视频资料。
橡皮槌和小车在什么情况下具有能量?我们是怎么知道的?橡皮提静止时不具有能量,只有当它被举起敲击(运动)后才具有能量,我们通过观察敲击的物体的变化发现它具有能量。小车静止时也不具有能量,只有当它运动起来才具有能量,我们通过实验了解到,它在运动过程中能够撞击木块,使木块行驶一段距离。木块本身是不会运动的,通过撞击获得能量,才能运动起来。所以橡皮槌和小车都是运动的时候具有能量。
2.运动物体具有的能量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能量,可以说通过小车撞击木块的实验得知,斜面坡度越大,小车行驶得越快,滑落下来撞击木块的距离也越远,木块行驶的距离就能说明它们具有能量的大小。所以,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快,运动物体所具有的能量就越大。
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也不会有生命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各种形式的能量,运动的小车、发光的灯泡、燃烧的蜡烛、拉长的橡皮筋……都具有能量。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那么生活中还有哪些形式的能量呢?
学生实验,交流总结实验结果。
第一个活动是敲击实验,需要学生用感官去判断、解释,分别用不同的速度挥动橡皮槌敲击音叉。运动的物体所具有的能量,通过转化成声音的大小来体现。
第二个活动是撞击实验,需要学生测量撞击前后木块移动的距离,通过比较距离的大小来推断运
动物体具有的能量。
第一句话是让学生明了一切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
第二句话是告诉学生自然界的能量存在形式丰富多彩;最后用一句话告诉学生一些可能并不容易被识别的能量。
敲击实验,需要学生用感官去观察、判断,通过观察声音的大小来推断能量的大小。第二个活动是撞击实验,需要学生测量简单的实验数据,学生通过观察距离的远近,来推断运动物体所具有的能量大小。通过对比观察、测量,发现不同速度的运动物体具有不同的能量。
旨在让学生形成通过实验结果作为证据而形成观点的意识。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物体运动的速度不同,具有的能量也不同。通过对比观察、测量,发现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同具有不同的能量。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能量以各种形式存在,有的储存在食物、燃料中等。
板书
6. 运动的小车
敲击实验 撞击实验
运动 能量
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
能量还存储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上册8.设计制作小车 (二)教案,共3页。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上册6.运动的小车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上册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