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部)
展开时间
年 月 日
累计( 1 )课时
课题
观察物体(三)
共需( 3 )课时
第( 1 )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 通过推测和拼搭图形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思维能力。
2、 通过思考,使学生能理解和分辨从同一角度观察立体图形,可能有很多种的情况。
3通过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和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
X重点
从同一角度平面图形推测出小正方体的多种拼搭方式
难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
小正方体若干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请同学们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耳朵)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三)(板书)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教学例1
1.学生探究。
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若干个小正方体。
师:现在同学们每个小组都有若干个小正方体,请你们自主探究一下,怎样运用4个小正方体拼搭立体图形,才能从正面看到的是,看一看哪个小组得出的方法最多。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交流。
2.探究结果汇报。www.xkb1.co
一共有4个小正方体,从正面看到的是,可以先一行摆3个小正方体,剩下的1个小正方体的摆放位置有如下几种情况:
我们摆的图形,每个摆法都是有联系的,你们看这三种都是先摆好三个小正方体,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后面,如下图。
还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前面,如下图。
师:摆出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是不同的,但是从正面观察时,看到的图形是相同的。如果我们把三个当中的一个前移一下,或后移一下,方法是不是就更多了呢!
学生思考,动手实验。
学生接着展示:
大家在拼搭的过程中要多思考,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会发现不同的结论。
3. 学生探究。
师:如果再增加一个同样的小正方体,也就是用5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的形状不变,应该怎样拼搭呢?下面就请各小组的同学用手中的小正方体进行拼搭,看哪个小组得出的结论最多。
学生分小组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既可避免重复也可避免遗漏。
学生分组自主探究,相互交流。
4.汇报探究结果。
小组分别汇报自己小组拼搭的图形。
(1)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2个的后面,如下图。
(2)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2个的前面,如下图。
(3)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后面,如下图。
(4)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前面,如下图。
(5)可以把1个摆在后面,1个摆在前面,如下图。
教师分别对各个小组所拼搭的图形点评,给学生以肯定和鼓励。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图形拼搭、根据从一个角度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进行拼搭立体图形,同学们都能积极地参与,积极地思考。找出了各种拼搭的方法。按照物体的平面图形进行拼搭的时,先摆出图形的基本形状,再根据平面图形调整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四布置作业
1、 练习一第1、2题。
2、 预习第2页例2.
板书 观察物体(三)
1.由几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立体图形,从同一个方向观察,看到的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2.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多种摆法)。
教 学 反 思
时间
年 月 日
累计( )课时
课题
观察物体(三)
共需( 3 )课时
第( 2 )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 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通过思考和分析,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
3、 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问题。
通过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
重点
经历观察过程,根据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物体的三视图,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
难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
小正方体若干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根据从某个角度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拼搭出不同的立体图形,我们再来研究怎样根据从多个角度观察得到的物体的图形来拼搭立体图形。
教师出示从正面观察某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如。
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
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是2个,有的说3个……师: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面目只看一面是不够的,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根据从前面、左面和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图形摆立体图形。
(一)投影出示例2。
(二)分小组探究。
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
师:现在每个小组都有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请你们自主探究一下,怎样拼搭,能拼搭成符合兰兰从前面、左面和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图形,看一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并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三)探究结果汇报。
我们拼搭的图形为 。因为兰兰从正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和从左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都是由2个小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因此说明这个立体图形只有一层,并且它的前面是2个小正方体,它的左面也是2个小正方体。而从上面看是两排,它的前排是2个小正方体,第二排是一个小正方体并且应该在左边,因此我们组拼成了上面的图形。
师生共同评价总结:各小组都能积极地思考,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并说出了自己的思考过程。
还有其他的吗?
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
学生根据题意自行操作,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拼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指导。
三课堂小结,梳理提升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根据从一个角度观察物体得到的平面图形进行拼搭立体图形,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是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四巩固练习
教材练习一第3题:呈现了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个图形,让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并交流拼搭的方法。注意引导学生有步骤、简洁地进行操作。
板书 观察物体(三)
教 学 反 思
时间
年 月 日
累计( )课时
课题
观察物体(三)
共需( 3 )课时
第( 3 )课时
课 型
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掌握根据给出的从一个(两个、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在摆拼的过程中,体会到观察事物要全面,不能片面孤立,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2.能根据摆的几何组合体,画出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重点
能根据从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
难点
能根据从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
课前准备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 复习导入
(一)下面几个图形,从左面看是 的,在( )里画√,从上面看是 的,在( )里画。
【知识点】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时,因角度不同观察到物体的形状也不同。
师:本单元主要学习的知识点是什么?
结合的发言和前面教师的板书,归纳小结。
(二)教材练习一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流。
1让学生体会从同一个方向观察不同的几何组合体,可能看到的形状相同。
2对于第(2)小题,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摆法(共7种),借助空间想象猜测,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只看到一面是无法确定物体的形状。
3在前两题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提出问题,并互相解答。
4教材练习一第5题:可以让学生先直接作出判断,再组织交流。既可以根据从两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判断几何体,也可以观察几何体验证两个方向的平面图。
5教材练习一第6题:让学生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所观察的物体是什么立体图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因为按右面女孩的想法,在后面添加无数个小正方体,都能确保正面观察到的图形不变。
6教材练习一第7题:根据从上面观察到的形状图,及在每个积木所在位置上的小正方体的个数,让学生辨认锁搭建的积木从另外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图,可以根据相应的数量来确定立体图形。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根据题意要求利用学具,动手摆一摆,以此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二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第二页
教 学 反 思
时间
年 月 日
累计( )课时
课题
因数与倍数
共需( 10 )课时
第( 1 )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认识自然数之间存在因数和倍数的关系,初步了解倍数和因数。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有条理地、清晰第阐述因数与倍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概括、分析、比较的能力,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重点
理解并掌握因数和倍数之间的的关系。
难点
理解并掌握因数和倍数之间的的关系。
课前准备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景导入
师: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与唐僧是什么关系?
师:不仅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关系,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关系。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两个自然数之间的关系。
板书:因数和倍数。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出示例1
12÷6=2 8÷3=2……2 30÷6=5
19÷7=2……5 9÷5=1.8 26÷8=3.25
20÷10=2 21÷21=1 63÷9=7
师:大家观察这9个算式,把它们分类,并说出分类的理由。
一类:结果是整数的,一类结果不是整数的。
展示结果
总结: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且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就是被除数的因数。例如12÷2=6,我们就说12是2和6的倍数,和6就是12的因数。
观察30÷5=6思考,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30是倍数,6和5是因数。
师:同学们,这样的说法恰当吗?
生:不很恰当,应该说30是5和6的倍数,5和6是30的因数。
师: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我们在说明倍数和因数的时候,一定要说清楚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我们在整数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一般不包括0.
三练习
练习二第1题。
基础练习,在找“36、60”的因数的时候还渗透了两个数的公因数,能为后面学习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做好准备。
四、 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因数与倍数没在说明因数和倍数是,我们一定要说清楚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而不能说谁是倍数,谁是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割裂开去说,如我们可以说2和3是6的因数,6是2和3的倍数,而不能说2和3是因数,6是倍数。还有注意,我们是在整数范围内研究因数和倍数的关系的,一般不包括0.
五、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因数和倍数。
预习求一个数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板书 因数和倍数
条件:1、整数除法
2、商是整数并且没有余数
倍数: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
因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关系: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教 学 反 思
时间
年 月 日
累计( )课时
课题
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共需( 10 )课时
第( 2 )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 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 找出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3、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概括、分析和比较的能力,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之间的关系。
难点
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课前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说出下列各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20÷4=5 6×3=18
在上面的算式中,6和3都是18的因数,你知道还有哪些数是18的因数吗?18是3的倍数, 你知道还有哪些数是3的倍数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2))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一)找因数,出示例2
学生分组找18的因数,老师巡视指导
师:老师看见了3份不同的答案,大家仔细观察这三份答案
(1)1、18、2、9、3、6
(2)1、2、3、6、9、18
(3)2、3、18、6、9
师:先来看看他们找到的因数对吗?你更欣赏哪一种?
第一种看起来有点乱,没有顺序,其实一点也不乱,谁能解释一下?
他们是用乘法去找因数的。
不管是用乘法还是除法,你们是从几开始的呢?从1开始算,这样比较有序,那为什么找到3,你们就不往下找了呢?
(18的因数有: 1,2,3,6,9,18)
教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
教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哪些?
小组合作交流后汇报,36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
教师:你是怎么找的?
举错例(1,2,3,4,6,6,9,12,18,36)
教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
仔细看看,18,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教师板书: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
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如18的因数。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出示例3
(二)找倍数
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
汇报:2、4、6、8、10、16……
师: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 (生: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 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为什么找不完?
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找3和5的倍数。 汇报 3的倍数有:6,9,12……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应该怎么改呢? 改写成:3的倍数有:3,6,9,12……
你是怎么找的?(用3分别乘以1,2,3……倍)
5的倍数有:5,10,15,20……
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2的倍数 3的倍数 5的倍数
师: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同时因数和倍数都是整数。
三、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 作业布置
1、 练习二6、7题。
预习2和5的倍数的特征。制作百数表
板书: 因数和倍数(2)
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同时因数和倍数都是整数。
教 学 反 思
时间
年 月 日
累计( )课时
课题
练习题
共需( 10 )课时
第( 3 )课时
课 型
复习
教学目标
1掌握因数与倍数的相关练习
2掌握找出数字的因数与倍数的方法
重点
难点
课前准备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练习二第一题:让学生说说哪些是36和60的共同因数,,为后面学习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做好准备。
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
60的因数有:1、2、3、4、5、6、10、12、15、20、30、60
共同的因数有1、2、3、4、6、12
二三题略
第四题:15的因数有1、3、5、15
15是哪些数的倍数:1、3、5、15
第五题:(1)因为1,2,3,……除以1等于1,2,3,……所以是对的。
(2) 因为一个数的倍数有无数个,所以是错的。也可以指出8的倍数还有8,56……
(3) 对的
(4) 不对,小学阶段讨论研究的是整数范围
第六题要求回答1,7,10的因数有几个
1只有1个。
7有两个(1,7)
10有4个(1,2,5,10)
通过练习能为后面学习质数,合数做准备。
第七题通过猜数游戏巩固因数和倍数的知识。随着限制条件越多,符合条件的数越来越少。
(3)42的因数有1,2,3,6,7,14,21,42
从上面8个因数中找出7的倍数有7,14,21,42
从上面4个倍数中找出2的倍数有14,42
从上面2个倍数中找出3的倍数42
答案是42
(8)可以从42的全部因数中找到3的倍数,也可以从3的倍数(到42为止)找出42的因数
42的因数有1,2,3,6,7,14,21,42
3的倍数有:3,6,9,12,15,18,21,24,27,30,33,36,39,42
这个数可能是3,6,21,42
思考题引导学生通过不完全归纳,得出结论:如果两个数都是一个数的倍数,那么这两个数的和也是一个数的倍数。
教 学 反 思
时间
年 月 日
累计( )课时
课题
2、5的倍数的特征
共需( 10 )课时
第( 4 )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
2.知道2、5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分析、归纳的能力,愿意与同学交流自己发现的结果,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通过探索发现2、5的倍数的特征,
难点
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
课前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玩个猜数游戏,好吗?你们任意说出一个自然数,不管是几位数,我都能很快的判断出它是否是2或5的倍数。不信可以试试看。
学生报数,老师答,同时请大家验证。
师:同学们的眼神里闪现出惊讶的目光。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不计算就能马上判断出来吗?学了今天的知识,你们就知道老师猜数的奥秘了。
板书课题:2和5的倍数的特征。
二新课讲授
(一)探索5的倍数特征
1引入百数表。
2出示课件:百数表,在这些数中找出5的倍数,写出来。
3你们找的数和老师找的相同吗?(课件出示百数表)
4观察5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说给同桌听听。
5归纳:谁来概括一下5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板书: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6验证:除了这些数以外,其它5的倍数也有这样的特征吗?请举例验证。请你写一个多位数,并且是5的倍数。
7过渡:学习了5的倍数的特征有什么好处?师随机在黑板上写一个数,让学生猜猜它是不是5的倍数。
8练一练:下面哪些数是5的倍数?
240,345,431,490,545,543,709,725,815,922,986,990。
过渡: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特征,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想不想研究?下面我们一起研究2的特征。
(二)探索2的倍数特征
1猜一猜:根据研究5的倍数特征的经验,你猜一猜2的倍数可能会有什么特征呢?
小组合作找出所有2的倍数
2课件出示:百数表找出2的倍数。
3汇报后,观察2的倍数的特征,看看你刚才的猜测是不是正确。
4归纳:2的倍数有怎样的特征?
板书: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5验证:除了这些数以外,其它2的倍数也有这样的特征吗?请举例验证。
6填一填: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1,3,4,11,14,20,23,24,28,31,401,826,740,1000,6431。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三)奇数、偶数的再认识
自然数按是不是2的倍数来分可分为奇数和偶数两大类,2的倍数都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就是奇数。
4.那么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1在5的倍数中找出2的倍数;
2在2的倍数中找到5的倍数。
比较: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都是看什么?
结论: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三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9页“做一做” 。
2. 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三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现在,你们知道老师猜数的奥秘了吗?现在老师说数,请同学们判断出它是不是5或2的倍数。
五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 第1课时 2、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教 学 反 思
时间
年 月 日
累计( )课时
课题
3的倍数的特征
共需( 10 )课时
第( 5 )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2.引导学生学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3.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
重点
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难点
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课前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学生口述2的倍数的特征,5的倍数的特征。
练习: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
324 153 345 2460 986 756
教师:看来同学们对于2、5的倍数已经掌握了,那么3的倍数的特征是不是也只看个位就行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二新课讲授
猜一猜: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算一算:先找出10个3的倍数。
3×1=3 3×2=6 3×3=9
3×4=12 3×5=15 3×6=18
3×7=21 3×8=24 3×9=27
3×10=30……
观察: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有什么特征?能不能只看个位就能判断呢?(不能)
老师:个位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对吗
生:不对,个位上是3、6、9的数不一定是3的倍数,如13、16、19都不是3的倍数。
师:那我们利用百数表,在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圈起来。
教师出示百以内数的表,学生人手一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
师:请同学们在表中圈数,小组合作,圈完之后仔细观察,看你们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
生:我发现不管横着看或竖着看,3的倍数都是隔两个数出现一次。
师:个位上的数字没有什么规律,那么十位上的数由规律吗?
生:也没有发现规律。
师:其他同学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3的倍数按一条一条的斜线排列得很有规律。
师:每条斜线上的数有规律吗?
生:从上往下观察,连续两数都是十位增加1,而个位减少1.
师:十位数加1、个位数减1组成的数与原来的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我发现“3”的那条斜线上,另外两个数12和21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加起来都等于3.
师:这是一个重大的发现。其他的斜线呢?
生1:我发现“6”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加起来的和等于“6”。
生2:我发现“9”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等于“9”
生3:我发现另外几列,除了边上的30、60、90,两个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6、9,另外的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和是12、15、18.
师:现在谁能归纳一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
师:刚才是从100以内数中寻找的规律,得出3的倍数的特征,如果是三位数甚至是更大的数,3的倍数的特征是否也相同呢?请大家在找出几个数来验证一下。
验证:下面各数,哪些数是3的倍数呢?
判断下面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
3402 5003 1272 2967
“做一做”,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
三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11~12页练习三的第4、6、7、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板书: 第2课时 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教 学 反 思
时间
年 月 日
累计( )课时
课题
2、5、3的倍数的特征
共需( 10 )课时
第( 6 )课时
课 型
复习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2、3、5倍数的特征,熟练应用2、3、5倍数的特征进行判断。
2.会运用2、3、5倍数的特征解决练习三中的问题
3.感受知识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重点
会正确判断2、3、5的倍数
难点
会运用2、3、5倍数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2的倍数特征
3的倍数特征
5的倍数特征
二边学边做修改练习三
(一)第六题
(1) 依次写出第12个,第15个数,也可以算出来第一个数字1×5=5,第二个数字2×5=10,第三个数字3×5=15……找到规律,算出第十二个数字12×50=60,第15个数字15×5=75.
(2) 这列每个数都是2的倍数,100-92里有5个偶数,90-82里有5个偶数,80-72里有5个偶数,所以第15个数是72.(方法不唯一,学生说得有道理即可)
(二)第七题
运用倍数特征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因为妈妈买的马蹄莲10元1枝,所有它的总价是整十数,郁金香5元1枝,所以它的总价是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合起来的总价一定是几十元或几十五元,因此,服务员找的钱数不对。(注意玫瑰花3元与本题无关,是干扰项)
小结:5的倍数的和还是5的倍数。
那么:2的倍数的和(还是2的倍数),3的倍数的和(还是3的倍数)。
第八题
(1) X 理由:13、16、19不是3个倍数。
(2) √
(3) √理由:0也是偶数。
(三)第九题
22÷3=7组……1人
要正好分完,所有要是3的倍数,1人还差2人就可以组成一个组。
3-1=2人
分析题目意思,把它抽象出来,其实就是22人至少加上几是3的倍数?
(四)第十题
解答时先考虑什么,满足哪个条件,再考虑什么,满足什么条件,逻辑性比较强,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可以先组成三位数(共18个),再找符合要求的数,也可以先满足倍数的要求的选择,再组成三位数。
0 4 5 3
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450 534 504 540 354
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
(五)第十一题
1既是2和5的倍数说明个位上只能是0,最小的两位数又是3的倍数十位上最小就是3,所以是30.
2先确定最小的三位数是10 ,再考虑2,3的倍数,所以是102,最大的三位数先确定99 ,再考虑2,3的倍数,所以是996.
教 学 反 思
时间
年 月 日
累计( )课时
课题
2、3、5倍数复习题
共需( 10 )课时
第( 7 )课时
课 型
复习
教学目标
1.熟悉掌握因数和倍数的相关知识。
2.会运用2、3、5倍数的特征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熟悉掌握奇数和偶数的相关知识。
重点
难点
课前准备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从下面的数中选出3个组成一道乘法或除法算式,再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
12 3 18 6 36 4 9
例如18÷3=6 4×9=36
18是3和6的倍数,3和6是18的因数。
下面的数,哪些是5的倍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3的倍数?
27 30 48 65 147 102 345
5的倍数有:30 65 345
2的倍数有:30 48 102
3的倍数有:27 30 48 102 147 345
下面的数,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
27 30 48 65 147 102 345
奇 偶 偶 奇 奇 偶 奇
在 里各填一个合适的数字
48 ,25 ,是5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
240 和 246 372 和 37
10 ,2 ,是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105 210 240 270
225 255 285
一个数,既是40的因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数可能是几?
40的因数有:1、2、4、5、8、10、20、40
5的倍数有: 5、10、15、20、25、30、35、40
这个数可能是:5、10、20、40
教 学 反 思
时间
年 月 日
累计( )课时
课题
质数和合数
共需( 10 )课时
第( 8 )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 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吧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2、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充分展现数学的魅力。
重点
区分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难点
小正方体若干
课前准备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什么叫因数?一个数最大的因数和最小的因数分别是多少?
自然数分几类?(奇数和偶数)
教师: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就是按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来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分类方法。
二新课讲授
(一)学习质数、合数的概念。
1写出1~20各数的因数。(学生动手完成)
点四位学生上黑板板演,教师注意指导。
2根据写出的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填写下表)
3教学质数和合数概念。
针对表格提问:什么数只有两个因数,这两个因数一定是什么?
师: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如2、3、5、7、11、13、19都是质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师:再举出几个质数和合数的例子,举的完吗?
想一想:最小的质数(合数)是几?最大是几?
生: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没有最大的质数,也没有最大的合数。
师:所以按照因数个数的多少,自然数又可以分为哪几类?
可以把非0 的自然数分为三类:质数、合数、1.
判断下列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7 22 29 35 37 87 93 96
教师引导学生应该怎样去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根据因数的个数来判断)
4出示课本第14页例题1。
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
(1)提问:如何很快地制作一张100以内的质数表?
(2)汇报:师:怎样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呢?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又学到了什么新的本领?
学生畅谈所得。
五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质数和合数(1)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教 学 反 思
时间
年 月 日
累计( )课时
课题
数的奇偶性
共需( 10 )课时
第( 9 )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 能准确地判断两个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2、 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总结质数和合数与奇数和偶数的区别与联系。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充分展现数学的魅力。
重点
判断两个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难点
区分质数、奇数、偶数、合数。
课前准备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做抽奖游戏。其实在抽奖游戏中蕴含着许多数学规律,今天老师就看谁细心观察,在抽奖游戏中获得数学规律。同学们想要奖品吗?那就要看你们的运气了。
二新课讲授
探索规律
(一)游戏一:出示盒子,里面装的都是偶数。
游戏规则如下:从盒子中任意取出两张卡片,如果两个数的和是奇数就可以领到精美礼品一份。
1如果继续玩下去有中奖的可能吗?什么原因拿不到礼物呢?
2总结规律:偶数+偶数=偶数
3你能说说为什么吗?(偶数除以2余0,两个偶数相加的和除以2还是余0。所以:偶数+偶数=偶数)
(二)游戏二:出示盒子,里面装的都是奇数
游戏规则如下:从盒子中任意取出两张卡片,如果两个数的和是奇数就可以领到精美礼品一份。
1如果继续玩下去有中奖的可能吗?什么原因拿不到礼物呢?
2总结规律:奇数+奇数=偶数
3你能说说为什么吗?(奇数除以2余1,两个奇数相加的和除以2正好余2。也就是没有余数了,所以:奇数+奇数=偶数)
(三)游戏三:怎样修改游戏规则能得到奖品呢?
1两个盒子里各抽出一张卡片,就会中奖。
2总结规律:偶数+奇数=奇数
老师我们是通过画图也能推出上面的结论。
偶数:
、、、、、、
奇数: 、、、、、、
4验证规律
完成教材第16~17页练习四第4~7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是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的。只要我们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多用眼观察,多用脑去想,更重要的是多用手去做的话。数学知识就非常简单了.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教 学 反 思
时间
年 月 日
累计( )课时
课题
复习本单元内容
共需( 10 )课时
第( 10 )课时
课 型
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系统掌握本单元的概念,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
2、使学生能灵活用这部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3、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说理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重点
复习整理这一单元的概念,使其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网络。
难点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教学导入
师:刘老师可真是个小迷糊,把自己电脑的开机密码忘了,乐于助人的五年*班的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刘老师破译密码吗?
生:愿意!
师:破译这个密码需要用到《因数和倍数》的相关知识,你们有信心吗?
生:有!
师: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边回忆边破译吧!
(板题:因数和倍数 整理与复习)
二解决密码题
师:密码是由6个数字组成的,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破译这个密码。
活动一:
师:看来大家对因数和倍数已经掌握得很透彻了,那么请你来判断【出示大屏幕判断:在3×6=18中,3是因数,18是倍数。( )】 生:是错的。要说清楚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师:那也就是说因数和倍数是……
生:不能单独出现,有因数就有倍数,有倍数就有因数。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不是独立存在的。
生:第三个数,2和3的最小倍数是6。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3的倍数特征: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师:各位的“各”这个字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每一位。
生1:是15的倍数就是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生2:各个位上的数加和能被3整除,并且个位是0或5。
师: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特征呢?
生1:是10的倍数就是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生2:个位是0的数就是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师追问: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还是5的倍数特征呢?
生:各个位上的数加和是3的倍数并且个位是0的数就是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还是5的倍数。
师:通过寻找倍数特征,老师看得出咱们班的同学逻辑思维可真强啊!
生:可以。
师:有了这个依据,我可以把自然数分成……
师:你概括的真全面!在自然数中是不是除了质数就是合数呢? 生:不是,还有1。
生:第六个数,既是偶数又是质数是2,2是偶数,也是最小的质数。
师:不错,据此我们还可以给自然数这样分类 (板书:非0自然数 质数 合数 1 )
师:同学们还记得100以内的质数都有哪些吗? 13后面是17,
【大屏幕出示:填质数游戏4=()+(),6=()+(),8=()+(), 10=()+(),12=()+()。】
师:你能用质数和的形式表示出下面的偶数吗?
生:依次回答……
师:这组算是中藏着一个小秘密,要是你能找到这个小秘密,你就会变得更聪明!
生:等号左边都是偶数,右边都是质数和的形式。
师:是的,把一个大于2的偶数表示成两个质数的和。这个问题是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最先提出的。这就是著名的哥德马赫猜想。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这一领域上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很值得我们骄傲!只要大家好好学习数学,你们也都是小小数学家。
生:第六个数,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数是2。
师:2是个很特别的数,你还有其他叙述2的方法吗?
生1:最小的质数。
生2:区分奇数、偶数的标准
师:除了2以外还有没有这样特殊的数呢?
【出示大屏幕:
判断:1、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 2、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
三习题巩固
师:看来大家已经完全掌握了本单元的知识了,那你能用我们学习过的知识来描述一下你出生的月份吗?
说一说 【出示大屏幕:用你学过的知识来描述一下你的出生的月份。】
师:在生活实际中有很多电话号码是需要你们知道的,比如……
1、如果275□4是3的倍数,那么□里最小能填( ),最大能填( )。
2、最大的两位质数减去最小的两位质数与最大的一位质数的积,差是多少?
师:刚才的问题大家掌握得非常好,现在老师要加深难度,看谁能攻破它?
3、 猜一猜 我是一个两位偶数,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的积是18,其中个位上数比十位上的数大。 答案:29或36。
4、 师:同学们,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那么就请你用本节课的知识来解决一下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吧?
5、 议一议 有一堆桃子不超过50个, 2个2个地数、3个3个地数或5个5个地数,都正好数完,这堆桃子有多少个?
教 学 反 思
时间
年 月 日
累计( )课时
课题
长方体的认识
共需( 17 )课时
第( 1 )课时
课 型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知道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及长、宽、高的含义,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2、 通过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感知长方体的形体特征,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掌握长方体总棱长的方法。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难点
学会求长方体的总棱长。
课前准备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激趣引入
(一)师:请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黑板是什么形状?(长方形)再请你们看看老师手上拿着的纸盒是一个什么形状?(出示一个长方体纸盒子)这个黑板与这个纸盒有什么联系之处?
(二)师:同学们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继续研究和长方体有关的一些知识。(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三)师:我们周围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除了老师手上的长方体纸盒,你还能说出哪些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二、探究新知
(一)整体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的物品,跟着老师来用手摸一摸。
师介绍:围成长方体的长方形,也就是摸起来平平的部分叫作长方体的面。
2、师边指边说: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部分叫做长方体的棱。请你找出长方体的棱。
3、指导学生观察: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叫作长方体的顶点。用手摸摸看。
4、师: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独立观察、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特征。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现在请你拿出长方体的物品(磁带盒子),仔细观察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数一数,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
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把你们的发现填在数学书中19页的表格里。
提示:同学们在数面、棱、顶点的数目时拿着长方体的手不要来回转动,要想一想怎样数比较好,不重复也不遗漏。(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
2、汇报交流,归纳长方体的特征。
在汇报交流时注意:
每一组棱的长度怎么样?
2、认识长、宽、高。
(1)师: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这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像这样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习惯上,长方体的位置固定以后,我们把底面中较长的棱叫做长,较短的棱叫做宽,和底面垂直的棱叫做高。
(2)认识不同位置放置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拓展:老师将长方体横放、竖放,让学生分别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
3.学习长方体的画法(教师演示画法)
师说明:把长方体放在一个平面上,站在任何角度观察,我们都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在画的时候看到的3个面画实线,另外看不到的那3个面用虚线画
师:我想知道做这个长方体的框架共需要多长的木条,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为什么?怎样求总棱长?(揭示棱长总和的概念:长方体中12条棱的总长度叫做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根据棱的特点,可得出12条棱的长度=长×4+宽×4+高×4
棱长总和=(长+宽+高)×4
四、 练习:练习五第1、2题。
第1小题主要是巩固长方体“面”的特征。由“体”想“面”,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另一面,
五、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面
棱
顶点
6个
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12条
8个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棱长总和=(长+宽+高)×4
教 学 反 思
时间
年 月 日
累计( )课时
课题
正方体的认识
共需( 17 )课时
第( 2 )课时
课 型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弄清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空间概念。
重点
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难点
理清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课前准备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检查预习情况
一、 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当右面长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的时候,这个长方体变成了什么?
生:正方体。
师:同学们猜的对不对呢?老师暂时先保密,相信学完了这节课的内容,大家就清楚明白了。
二、 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出示例3
探究正方体的特征。
师:谁还记得上节课我们是从那几个方面去研究长方体的特征的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面、棱、顶点。
(一)设疑
师:那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长各有什么特征?请你用探究长方体的特征的方法,看一看、比一比、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师:请同学们观察正方体的特征(出示观察要点)
(二)解疑
1(让学生进行看、数、量比的实践活动,凹显知识的形成过程)
小组汇报:
2.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和联系。
师:通过制作幸福他,相信同学们一定对正方体的特征有了更深的了解,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两种立体图形,那么让我们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学生对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在组内交流观察到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师:说它是特殊的长方体,它特殊在哪里呢?
师:现在我们之前的那个猜测,是不是得到验证了呢?如果我们画图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该怎么画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长方体中包含着正方体,用集合圈表示为:
教师:我们把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或者叫立方体
四、练习
练习五第4、5、6题。
第4小题巩固正方体的概念与特征。第5小题巩固巩固长、宽、高的同时重视学生动手能力。
五、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正方体的认识
6个面(完全相同,都是正方形)
正方体 12条棱长(长度相等)
8个顶点
教 学 反 思
时间
年 月 日
累计( )课时
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练习题
共需( 17 )课时
第( 3 )课时
课 型
复习
教学目标
1. 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在学生对这些形体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
重点
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难点
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课前准备
家庭作业试完成练习五。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
问:长方体有几个面?几个顶点?几条棱?
(设计意图:通过这环节的基础练习,让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的理解更加深入。)
二、教学练习五。
分别出示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先提问,再集体订正。
(一) 第1题:
1这个纸巾盒的前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是多少?和他相同的面是哪个?
2他的右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是多少?和他相同的面是哪个?
3那几个面的长是24cm,宽是12cm?
(二)第2题:这个粉笔盒是什么形状的?他的棱长是多少?有几个面完全相同?
(三)第3题: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然后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
(四)第4题:
1 和a平行的棱有几条?
2和a相交并垂直的棱有哪几条?
3和b平行的棱有几条? ( 你能发现什么?)
(五)教学第五题。
第5题:从生活中找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包装箱,量一量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让学生说出量的是什么物体,长宽高分别是多少,其他同学分析是否合理。
(六)教学第六题:为迎接“五一”国际劳动节,工人叔叔要在工人俱乐部四周装上彩灯(地面的四边不装)。已知工人俱乐部的长90m,宽55m高22m,工人叔叔至少需要多长的彩灯线?
先让同学板演,再集体订正。
先找出哪些线段需要装彩灯,在计算。
90×2+55×2+22×4=378(米)
(七)教学第七题:小卖部要做一个长2.2m,宽40cm,高80cm的玻璃柜台,现已要在柜台各边都安上角铁,这个柜台需要多少米角铁?
统一单位
40cm=0.4m 80cm=0.8m
(2.2+0.4+0.8)×4=13.6m
投影几个同学的作业,找出错误的原因。
(八)教学第八题:用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摆成稍大一些的正方体,至少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动手摆摆看.先让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猜测,可能很多同学会以为要用4个。让一个同学到讲台摆一摆,全班同学观察,从中理解其中奥秘。
教 学 反 思
时间
年 月 日
累计( 1 )课时
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
共需( 3 )课时
第( 1 )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
2、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重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难点
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课前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投影仪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什么是正方体的棱长?
2.指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指出正方体的棱长,并说出正方体的特征。
二、新课讲授
1.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在上面分另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
师生共同复习长方形的特征。请同学们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开,得到右面这幅展开图。
(2)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分别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然后师生共同复习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分别沿着正方体的棱剪开。得到右面正方体展开图。
(3)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的展开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看看哪些面的面积相等?
(2)长方体中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观察后,小组议一议。
教师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让学生用指一指自己手中图形的表面积。
三、 巩固练习
教材23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教 学 反 思
时间
年 月 日
累计( 2 )课时
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
共需( 3 )课时
第( 2 )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重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
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课前准备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 复习导入
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
抽同学回答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二、 新课讲授
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哪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2)出示教材第24页例1。
理解分析,做一个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是求什么?(这个长方体饭包装箱的表面积)
先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再分别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最后把每个面的面积合起来就是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3)尝试独立解答。
(4)集体交流反馈。
老师根据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板书。
方法一:长方体的表面积=6个面的面积和
0.7×0.4+0.7×0.4+0.5×0.4+0.5×0.4+0.7×0.5+0.7×0.5=1.66(平方米)
方法二:长方体的表面积=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左、右两个面的面积
0.7×0.4×2+0.5×0.4×2+0.7×0.5×2=1.66(平方米)
方法三:(上面的面积+前面的面积+左面的面积)×2
(0.7×0.4+0.5×0.4+0.7×0.5)×2=0.83×2=1.66(m2)
(5)比较三种方法,你认为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关键是找什么?这三种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
(6)请同学们尝试自己解答教材第24页例2, 集体交流算法,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解答计算正方体表面积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
3.完成教材第25~26页练习六第3、4、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掌握了长方休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学习,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五、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 ×2
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教 学 反 思
时间
年 月 日
累计( 3 )课时
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练习(3)
共需( 3 )课时
第( 3 )课时
课 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维品质。
重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难点
能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如果告诉了长方体的长、宽、高,怎样求它的表面积?
2. 如果要求正方体的表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怎样求?
3. 一个长4分米、宽3分米、高2分米的长方体,它占地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米?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一只无盖的长方形鱼缸,长0.4米,宽0.25米,深0.3米,做这只鱼缸至少要用玻璃多少平方米?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26页第11~12题。
1.第11题
(1)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粉刷教室要粉刷几个面?哪一个面不要粉刷?还要注意什么?
(3)列式解答:
4×[8×6+(8×3+6×3)×2-11.4]
=4×[48+42×2-11.4]
=4×120.6=482.4(元)
答:粉刷这个教室需要花费482.4元。
2.第12题
这是一道计算组合图形的表面积的题,提醒学生:两个图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不能算在表面积里。
分析:前后面的面积是相等的,就是把3个长方体前面的面相加即可
左右两面也相等,实际上就是求中间这个长方体左右的两个面即可。
解:涂黄油漆[40×(65-10)+40×65+40×40]×2
=(2200+2600+1600)×2=12800(cm2)
涂红油漆40×65×2+40×40×3=5200+4800=10000(cm2)
答:涂黄油漆的总面积为12800cm2,涂红油漆的面积为10000cm2。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三、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 ×2
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教案,共255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教案,共6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达标检测,总结,反馈练习,你的收获?,小知识课下自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教案,文件包含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7单元第2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doc、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7单元第1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案doc、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8单元第1课时找次品教案doc、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6单元第3课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一教案doc、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5单元第1课时旋转教案doc、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6单元第2课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doc、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4单元最大公因数教案docx、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4单元带分数及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教案doc、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6单元第4课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二教案doc、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6单元第1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doc、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5单元第2课时运用图形的运动解决问题教案doc、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4单元约分教案docx、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4单元第2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2教案doc、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4单元第1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1教案doc、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4单元真分数和假分数教案doc、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4单元最大公因数的应用教案docx、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1单元观察物体教案doc、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2单元25的倍数的特征教案doc、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4单元分数与除法教案doc、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长方体的认识教案doc、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docx、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2单元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教案doc、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2单元因数和倍数2教案doc、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2单元因数和倍数1教案docx、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4单元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doc、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doc、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正方体的认识教案doc、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doc、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2单元质数和合数教案doc、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2单元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doc、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教案doc、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巧算箱子体积教案doc、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2单元奇数和偶数教案docx等33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13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