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中考二模物理试题(解析版+原卷版)
展开九年级物理中考模拟试题(二)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把正确选项前面的字母在答题卡上涂黑,选对的得2分,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婷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婷“坐好,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
A. 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 B. 路旁的树木
C. 迎面走来的行人 D. 从旁边超越的汽车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小明坐在座位上,妈妈的意思是让她相对于座位没有位置的变化,即相对静止.小明相对于路旁的树木、迎面的行人、从身旁超越的汽车都有位置的变化,即都是运动的,B. C. D都不符合题意,A符合.
2. 班级大扫除时,小天发现许多现象与摩擦有关,其中减小摩擦的措施是( )
A. 擦玻璃时把抹布压紧在玻璃上去擦
B. 书柜下装有滚轮便于移动位置
C. 黑板刷的刷面选用更粗糙的材料制成
D. 水桶手柄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擦玻璃时把抹布压紧在玻璃上去擦,增大压力将增大摩擦力,A错误;
B.书柜下装有滚轮便于移动位置,是变滑动为滚动,减小摩擦,B正确;
CD.均为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将增大摩擦,CD错误;故选B.
3. 关于下列几种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 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 B. 夏天湿衣服很快变干是液化现象
C. 秋天早晨的雾是汽化形成的 D. 冬天早晨的霜是凝固形成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冰雪消融是冰吸收热量熔化成为水,此选项正确;
B、湿衣服变干是衣服上的水汽化成为水蒸气,此选项错误;
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此选项错误;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此选项错误.
故选A.
4. 深圳的城市建设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汽车禁止鸣笛,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A. 绿化居住环境 B. 缓解“热岛效应” C. 降低噪音污染 D. 减少大气污染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 汽车的禁鸣与绿化居住环境没有关系.故A错误.B. 城区汽车禁鸣、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这些措施与缓解“热岛效应”无关.故B错误.C. 禁止汽车鸣笛;安装隔音板;铺设沥青路面都是减小噪声的办法.故C正确.D. 城区汽车禁鸣、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这些措施与减少大气污染无关.故D错误.故选C.
【点睛】噪声的减弱办法有三个: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逐个分析选择项的内容,找出它们的共同目的.
5. 如图所示的做法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 雷雨天站在大树下避雨 B. 用手指碰触插座的插孔
C. 用湿抹布擦发光的灯泡 D. 将冰箱的金属外壳接地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物体的尖端易发生放电现象,树上端尖且是导体故雷雨天站在大树下避雨易发生雷电事故,不符合题意;
B.安全用电要求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故用手指碰触插座的插孔不符合题意;
C.因为湿抹布是导体,而发光的灯泡是高温的玻璃,此时玻璃容易导电,所以用湿抹布擦发光的灯泡易发生触电事故,不符合题意;
D.具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使用时必须使金属外壳接地,防止因金属外壳漏电发生触电事故,符合题意.
6. 冲击钻是一种打孔的工具.工作时,钻头在电动机带动下不断地冲击墙壁打出圆孔(如图所示).冲击钻在工作的过程中
A. 只有电能和内能的转化
B. 只有电能和机械能的转化
C. 有电能、机械能和内能的转化
D. 没有机械能和内能的转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冲钻机在打孔过程中,由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同时由电流的热效应知,还有部分转化为内能。
故选C。
【点睛】该题考查了学生对能量转化的理解,和对实际生活中物理知识的运用,难度较小。
7.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所成的像是( )。
A.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倒立、缩小的实像
C. 倒立、等大的实像
D. 正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并且能在光屏上成实像,所以物距一定是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所以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所以选A。
8.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B. 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路径上减弱噪声
C. 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
D.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所以发声的音色也不同,根据声音来辨别人就是利用的音色,A对;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公路两侧安装隔音墙就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对;我们日程生活中听到的声音,大部分是通过空气传来的,上课听讲也一样,C对;用不同的力敲音叉,会使音叉的振幅不同,所以响度不同,而同一音叉的音调是固定不变的,所以D错.综上所述,本题的答案为D.
9. 通过生活中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是我们常用的物理方法。下列根据现象所作出的推测不符合事实的是( )
A. 电路中的灯泡发光推测出电路中有电流
B. 两手互相搓动一会儿,手发热推测出有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 街边的路灯同时亮、灭推测出路灯都是串联的
D. 导线通电后,附近小磁针受力偏转推测出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当有电流流经灯泡时灯泡会发光,所以电路中的灯泡发光可推测出电路中有电流,故A不符合题意;
B.两手互相搓动一会儿,手发热,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可推测出有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B不符合题意;
C.街边的路灯同时亮、灭,如果其中一个路灯坏了,其他路灯依旧可以亮,所以路灯都是并联的,故C符合题意;
D.导线通电后,附近小磁针受到磁力偏转可推测出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后,灯泡L1和L2都不亮。用一段导线的两端接触a、b两点时,两灯都不亮;接触b、c两点时,两灯都不亮;接触c、d两点时,两灯都亮。由此可判断( )
A. 开关S断路 B. 灯L1断路 C. 灯L1短路 D. 灯L2断路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闭合开关S后,灯泡L1和L2都不亮,两个灯泡串联,只有一处故障,则电路出现断路,用一段导线的两端接触a、b两点时,两灯都不亮,可知断点不在a、b两点之间,接触b、c两点时,两灯都不亮,可知断点不在b、c两点之间,接触c、d两点时,两灯都亮,可知断点在c、d两点之间,即开关S断路。
故选A。
11. 标有“6V 1.5W”的小灯泡,通过它的电流随两端电压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若把这样的三只灯泡串联起来,接在12V的电源两端,灯泡的电阻及实际功率约为:
A. 24Ω 0.67W B. 20Ω 0.8W C. 24Ω 0.96W D. 20Ω 0.67W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分析图像可知:灯泡的电阻会随电压、电流的不同发生变化,因此解决此类问题只能从图像入手分析.三只完全相同的灯泡串联,灯泡的电阻相等,通过的电流相等,根据欧姆定律可知,三只灯泡两端的电压相等,把这种规格的三只灯泡串联接在12V的电源两端,每只灯泡两端的电压都为4V,从图像上可以看出,当电压是4V时,通过灯泡的士电流为0.2A,
所以每只灯泡的实际电阻:
每只灯泡的实际功率:P=UI=4V×0.2A=0.8W.故选B.
12. 如图,装有两种不同液体的烧杯置于水平面上,两液体没有混合.上层液体的高度为h,密度为0.8ρ;下层液体的高度为2h,密度为ρ, 则液体对烧杯底部的压强为
A. 2. 4ρgh B. 2.7 ρgh
C. 2. 8 ρgh D. 3 ρgh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液体对烧杯底部的压强为:则甲烧杯对水平桌面压强:P =0.8ρgh+ρg2h=2. 8 ρgh,故C正确.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3. 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总体积,此现象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______。
【答案】间隙
【解析】
【分析】
【详解】构成物质分子间总存在间隙,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总体积,此现象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隙。
14. 如图是一种话筒的示意图,当被采访者对着话筒说话时,膜片及与之相连的线圈在______中振动,把声音信号转变成______信号。
【答案】 (1). 磁场 (2). 电
【解析】
【分析】
【详解】[1][2]话筒中有永久磁体,当被采访者对着话筒说话时,膜片及与之相连的线圈在磁场中振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电流,把声信号转变成电信号。
15. 如图是某同学在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后,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BC段图像表示______。
【答案】冰熔化过程
【解析】
【分析】
【详解】冰的熔点为0℃,BC段温度保持在0℃不变,所以BC段图像表示冰熔化过程。
16. 标有“12V 12 W”、“12V 6 W”的两个灯泡把它们串联在12V的电源两端,会发现标有“12V 12 W”的灯泡较______(填写暗或亮)。
【答案】暗
【解析】
【分析】
【详解】标有“12V 12 W”灯泡的电阻为
标有“12V 6 W”灯泡的电阻为
标有“12V 12 W”、“12V 6 W”的两个灯泡把它们串联在12V的电源两端,电路中的电流为
标有“12V 12 W”灯泡的实际功率为
标有“12V 6 W”灯泡的实际功率为
所以
小灯泡的亮度取决于灯泡的实际功率,所以标有“12V 12 W”的灯泡较暗。
17. 通常说的核泄漏会造成核污染, 核污染主要指核物质泄露后的遗留物会对周围环境造成______。
【答案】核辐射
【解析】
【分析】
【详解】核物质有较强的辐射,所以核污染主要指核物质泄露后的遗留物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核辐射。
三、作图与实验题:(18、19题各2分,20、21题各3分,22、23题各4分,24题各6分,共24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8. 如图所示,OA′是入射光线AO的折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BO的反射光线和该入射光线在水中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 )
【答案】
【解析】
【分析】
【详解】图中法线已作出,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左侧的空气中画出BO的反射光线;由图可知,入射光线AO和BO相比,BO的入射角较小,所以BO经水面折射后的折射角也较小,则BO对应的折射光线OB′应画在OA′和法线之间,如图所示:
19. 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后小磁针沿顺时针方向偏转90°后静止,请在图中括号内标出电源的“+”“-”极,并标出通过通电螺线管外A点的磁感线的方向.
( )
【答案】
【解析】
【分析】
【详解】由题意可知,闭合开关S后小磁针沿顺时针方向偏转90°后静止,则小磁针N极指向右端,S极指向左端,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通电螺线管的右端为N极、左端为S极.因为在磁体外部,磁感线总是从N极发出,回到S极,所以图中磁感线的方向是指向左的.根据安培定则,伸出右手使大拇指指向螺线管的N极(即右端),则四指弯曲所指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所以电流从螺线管的左端流入,则电源的左端为正极,右端为负极,如图所示:
20. 小丽用天平和量筒等器材测量小石块的密度,如图所示,石块的质量是_____g,石块的体积是_____cm3,石块的密度是_____g/cm3.
【答案】 (1). 27.2 (2). 10 (3). 2.72
【解析】
【分析】
天平平衡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质量与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之和,由此读出石块质量;
石块的体积等于石块与水的体积减水的体积,由此得到石块体积;
根据公式计算石块的密度.
【详解】天平测量质量时,读数为砝码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之和.
如图石块的质量是:
;
量筒中水的体积为30ml,石块浸没后总体积为40ml,所以石块的体积为:
;
石块的密度是:
.
【点睛】重点是测量固体密度的实验,注意实验中的细节问题,如调节天平的平衡、质量的读数,特别是游码读数应以左侧为准、量筒中液面的读数方法等,都是常考到的内容,注意多练习,多总结.
21. 刘伟同学为了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斜面实验.
(1)为了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实验中刘伟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刘伟采用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2)从甲、乙、丙三次实验小车所停位置情况看,_________图中小车所受阻力最大.
(3)刘伟从实验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运动的小车会在水平面上一直做_____运动.
【答案】 (1). 控制变量法 (2). 甲 (3). 匀速直线
【解析】
【分析】
【详解】第一空.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这里采取得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第二空.这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毛巾表面上运动的距离最短,这是因为毛巾表面最粗糙,小车在该表面受到的阻力最大;
第三空.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的作用,小车的运动状态将不发生改变,小车将保持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22. 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小桌、砝码、海绵等物品在水平桌面上进行探究.
(1)实验中用______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采用了转换法.
(2)比较甲、乙两图的实验可以得出_______; 比较丙图和___图,可以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本实验还采用了__________的研究方法.
【答案】 (1). 海绵的凹陷程度 (2). 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 乙 (4). 控制变量(法)
【解析】
【分析】
【详解】(1)该实验是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显示压力作用效果的,这用到了转换法;
(2)图甲和图乙,物体受力面积相同而压力不同,图乙的压力大,图乙的力的作用效果明显,由此可得: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图乙和图丙,桌子和海绵间的压力相同而受力面积不同,乙图受力面积小,乙图的压力作用效果明显,由此可知: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是压力和受力面积,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需要控制压力相同;在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需要控制受力面积相同,这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23. 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1)为了便于比较两种电阻丝通过电流后产生热量的多少,甲乙两瓶中要装入______、__________的同种液体;
(2)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来比较电流产生的热量的多少;
(3)实验结论是______。
【答案】 (1). 质量相同 (2). 初温相同 (3). 两支温度计示数(或变化) (4). 在电流、通电时间一定时,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解析】
【分析】
【详解】(1)[1][2]由控制变量法可知,为了便于比较两种电阻丝通过电流后产生热量的多少,应保证初电阻丝阻值不同之外,其他因素都相同,所以甲乙两瓶中要装入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的同种液体。
(2)[3]产生的热量越多,液体吸收的热量也越多,则液体升高的温度越多,所以实验中通过观察两支温度计示数(或变化)来比较电流产生的热量的多少。
(3)[4]电阻丝阻值较大所在的液体温度计示数变化大,所以实验结论是在电流、通电时间一定时,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24. 在做“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时,同学们设计如图甲所示电路图,其中R为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实验后,数据记录在表一和表二中。
R=5Ω | 电压/V | 1.0 | 2.0 | 3.0 |
电流/A | 0.2 | 0.4 | 0.6 | |
U=3V | 电阻/Ω | 5 | 10 | 15 |
电流/A | 0.6 | 0.3 | 0.2 |
(1)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得出如下结论:
由表一可得: ______。
由表二可得:______。
(2)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先用5Ω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使电压表的示数为3V,再换用10Ω的定值电阻时,此时应向______ (选填“左”或“右”)调节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仍为3V。
(3)某小组完成实验后,发现实验桌上有一个电阻的阻值未标识,他们用图甲所示电路进行测量,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未知电阻的阻值为______Ω。
【答案】 (1). 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 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 右 (4). 10
【解析】
【分析】
【详解】(1)[1]由表一可知,当电阻一定时,各组对应电压和电流的比值都为5Ω,所以由表一可得: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由表二可知,当电压一定时,各组对应电阻和电流的乘积都为3V,所以由表一可得: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3]在串联电路中,导体两端电压与其阻值成正比,所以用10Ω电阻替换5Ω接入电路,定值电阻阻值增大,其两端电压变大,要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仍然为3V,需要增大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即接下来向右端移动滑片。
(3)[4]由图可知,电流表的读数为0.24A,电压表的读数为2.4V,所以由欧姆定律可知,未知电阻的阻值为
四、计算与应用(25题7分,26题9分,共 16 分。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5. 一辆大鼻子校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车和人总质量为8000kg,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 0.32m2。(g=10N/kg)
(1)求校车对路面的压强;
(2)校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柴油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为 50kW。求此过程中校车受到的阻力;如果校车行驶过程中,司机控制油门,使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为25kW,并保持此功率不变继续行驶 10min,求校车行驶的速度。这段时间内柴油燃烧释放能量的30%转化为有用机械能,在数值上等于发动机牵引力做的功。求这段时间内发动机柴油燃烧释放的能量。
【答案】(1);(2) 5000N;5m/s; 5×107J
【解析】
【分析】
【详解】(1)校车对路面压力
校车对路面的压强
(2)由可知
校车匀速行驶,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校车受到的阻力
校车行驶的速度
汽车前进的距离
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发动机柴油燃烧释放的能量
答:(1)校车对路面的压强为;
(2)此过程中校车受到的阻力为5000N;校车行驶的速度为5m/s;发动机柴油燃烧释放的能量5×107J。
26. 我们生活在电的时代,电能的广泛使用,使电能的社会需求日趋紧,节约电能,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是一个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问,改造和淘汰陈旧的设备、采用高压输电是节约能源的重要措。其电站与用户间距离为10km,输送的电功率为6.0×104kW,每米输电导线的电阻为1.8×10-3Ω。
(1)电站与用户间电路中的电阻是多少?
(2)若输电电压是1.0×105V,输电线路损耗的电功率是多少?
(3)若输电电压从1.0×105V提高到3.0×105V,输电线路损耗的电功率减少了多少?
(4)现输电导线在某处发生了短路,为确定短路位置,检修员在电站利用电压表、电流表和电源接成如图1所示电路进行检。电压表的示数为3.0V,电流表的示数为0.5A,则短路的位置离电站的距离为多少?
【答案】(1) 36Ω;(2)1.296×107W;(3)1.152×107W;(4)1.67×103m
【解析】
【分析】
【详解】(1)输电导线的电阻
(2)采用高压输电时,输送功率不变,由P=UI可得提高输电电压前后导线上的电流
输电线路损耗的电功率
(3)若输电电压从1.0×105V提高到3.0×105V,由P=UI可得提高输电电压前后导线上的电流
输电线路损耗的电功率
输电线上减少的电功率
(4)由欧姆定律可得,短路的位置与电站间导线的电阻
短路的位置与电站间导线的长度
则短路位置离电站的距离
答:(1)电站与用户间电路中的电阻是36Ω;
(2)输电线路损耗的电功率是1.296×107W;
(3)输电线路损耗的电功率减少了1.152×107W;
(4)短路的位置离电站的距离为1.67×103m。
2023年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中考二模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中考二模物理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减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解析版+原卷板):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解析版+原卷板),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解析版doc、精品解析2020年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2021年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解析版+原卷板):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1年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解析版+原卷板),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1年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解析版doc、精品解析2021年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