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粤教粤科版四年级上册(新版)第3单元 声音17 声音的产生表格教案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小学科学粤教粤科版四年级上册(新版)第3单元 声音17 声音的产生表格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导入, 自主探究,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 题
声音的产生
总课时数
1
第1课时
教 学
目 标
1、 能初步体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探究过程。
2、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各种自然现象都是有规律的。
3、 通过学习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
材
分
析
重点
难点
设计
方法
重点: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难点:从多种事实中概括出物体发声的规律。
设计:提出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
方法:观察、实验、分析
教
学
过
程
一、活动导入
1、欣赏各种优美的声音:
师:刚才同学们的反应很快,说明你们都很聪明,今天!老师特意为大家带来了更好听的声音,请同学们仔细欣赏,并想一想这些声音都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听到这些声音,你有什么感受? (好听、心情很舒畅、想天天生活在这样的声音里……)
(师播放各种优美的声音:小河流水声、二胡声、鸟叫声、提琴声、古筝声)
2、提出关于声音的问题:
师:同学们,在我们周围,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伴随着我们,轰隆隆的雷声提醒我们下雨了,叮铃铃的铃声告诉我们上课了,吵闹声使人烦躁,音乐声让人舒畅,声音向我们传递了各种信息,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关于声音,你最想知道什么?
(我想知道:为什么会有声音?人为什么会听到声音?声音为什么有好多种?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师:这些问题中,你们觉得应该最先解决哪一个问题呢?
(应该先解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才能解决其它问题。)
引入新课: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科学的世界,去探索有关声音产生的奥秘。
二、 自主探究
1、指导实验:
老师给予学生们塑料袋,并提问学生能用怎样的方式使得塑料袋发出声音。
⑴击出示实验记录表(引导学生理解表格)
实验记录表
操作方式
塑料袋是否能发出声音
a引导学生了解实验物品,让学生自由探索能让声音产生的方法
b记录时语言简洁一些,如操作方法可以写“敲”“弹”。
(2)点击出示要求(请学生读)
a实验时动作轻一点,避免损坏仪器或声音过响影响他人实验。
b注意观察:通过听一听、看一看、摸一摸等方法,感受塑料袋发出声音的时候,本身有什么变化?
c小组分好工(轮流做,一个同学做的时候,其它同学观察),依次开展实验,并填好实验记录(看谁发现多)。
(再次强调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状态。引导学生理解依次,可举例示范。)
2、学生自主实践:
学生自由探究。(钢皮尺、音叉、皮筋、鼓,使物体发出声音)
3、交流:(交流时可以按表格中材料的顺序依次交流)
老师:好,谁来把自己的实验经过和结果告诉大家?
学生交流。(教师结合学生交流,板书)
4、深入实验: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不借助任何物体,自己发出声音,从自身感受物体是由振动产生声音的。敲响音叉后将金属部分放入水槽中,观察水面现象。
5、教师小结:
⑴你们都是细心的孩子。发现尺子发声时在抖动,皮筋发声时会颤动,音叉发声时在……这些“颤动” “抖动”…在科学上,我们把它们统称为振动。尺子发声时会振动,皮筋发声时会振动,音叉发声时……
看来,要让物体产生声音,物体必须振动,这就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其实就是-----物体的振动。也就是说: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和学生一起小结)
6、举例证明:
(1)拿杯子倒水,这是什么在振动?
(2)拿出空饮料瓶,对着瓶口吹。
师:这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呢?我看不见有什么在振动啊?
( 用纸屑来验证,空瓶吹出声音是瓶子里空气在瓶子里振动。)
学生思考,回答。
(师板书:物体振动)
7、反证法证明
老师:既然物体振动产生声音,那振动停止是不是声音也就停止了呢?(学生答)有什么好办法来证明你们的猜测呢?(做实验)
引导学生使用反面的例子进行试验,使物体不振动的情况下发出声音,学生在实验之后得知物体不振动就发不出声音,加深本课的知识点的理解。
8、学生实验2
老师:现在我们知道声音的产生是通过物体振动产生的,那如何让声音停止呢?(结合教材,引导学生完成实验记录表)
实验器材
停止声音的方法
现象
声音停止前
声音停止后
音叉
橡皮筋
鼓
学生实验之后讨论交流,完成实验记录表的填写。老师引导并板书,物体停止振动,声音消失。
三、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声音的产生离不开物体的振动,振动产生了声音,这个物体,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鼓声咚咚,那是鼓面在振动,流水哗哗,那是溪水在振动,北风呼啸,那是空气在振动,我们歌唱,那是声带在振动……(小结的时候,让学生也参与其中)
布
置
作
业
了解声音的高低与强弱如何区分?原理是什么?
板
书
设
计
声音的产生
振动
教
学后记
我们的周围充满了各种自然的和人的声音,声音给我们传递意义丰富的各种信息,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声音。这一节课的研究主题就是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通过观察、比较发声的物体,倾听身边的声音,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去发现、去探索声音产生的原因。
这一课是声学的起始课,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要让学生理解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有一定的困难。我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制造声音,观察出现象,直接总结出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但是课后问学生,学生依然觉得是摩擦、敲击等原因产生的声音,这是因为学生对声音产生的原因和声音产生的方法混淆。老师并没有给学生横向比较。还有学生会有疑问,生活中很多物体发声了没振动,怎么能证明物体振动是产生声音的原因呢?
针对这两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要给学生提供了三个层次的实验材料。第一组是可以明显观察出声音的产生时物体振动了,尺子、橡皮筋振动。第二组是物体发声但是振动不明显但是可以借助其它物体看到其振动,敲击桌面让小球振动、吹气让小纸条振动。第三组是利用之前提供的材料反证。
在第一组实验时,我让学生记录让物体发声的方法、发声时的现象,通过实验观察,学生会很容易发现让它发声的方法各不相同,但是发声时的现象都是振动。当这组实验做完时,适时总结做完这组实验你觉得声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在此处学生基本就能总结出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因为这组实验材料可以明显的看出发声时的振动现象,通过对规律共性的自我归纳总结得出物体振动产生产生声音。我在此进一步问,为什么敲击、摩擦等不是声音产生的原因?从而解决第一个问题区分发出声音的方法和声音产生的原因。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粤教粤科版四年级上册(新版)24 生活中的噪声表格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发现问题——什么是噪声,分析问题——噪音危害知多少,调查感受——寻找噪声源,解决问题——全民携手共降噪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粤教粤科版四年级上册(新版)21 声音的传播表格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导入,自主探究,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粤教粤科版四年级上册(新版)第1单元 植物的身体7 植物的种子表格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种子是怎样长成植物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