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氢原子光谱和波尔的原子模型(第2课时)学案 高中物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2022年)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279764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4.4氢原子光谱和波尔的原子模型(第2课时)学案 高中物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2022年)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279764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4.4氢原子光谱和波尔的原子模型(第2课时)学案 高中物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2022年)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279764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物理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第四章 原子结构和波粒二象性4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模型第2课时学案设计
展开第2课时 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氢原子能级跃迁
1.能用玻尔理论解释氢原子光谱.了解玻尔理论的不足之处和原因.
2.进一步加深对玻尔理论的理解,会计算原子跃迁过程中吸收或放出光子的能量.
3.知道使氢原子电离的方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一、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1.氢原子能级图(如图1所示)
图1
2.解释巴耳末公式
巴耳末公式中的正整数n和2正好代表能级跃迁之前和跃迁之后所处的定态轨道的量子数n和2.
3.解释气体导电发光
通常情况下,原子处于基态,非常稳定,气体放电管中的原子受到高速运动的电子的撞击,有可能向上跃迁到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是不稳定的,会自发地向能量较低的能级跃迁,放出光子,最终回到基态.
4.解释氢原子光谱的不连续性
原子从较高的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的光子的能量等于前后两个能级之差,由于原子的能级是分立的,所以放出的光子的能量也是分立的,因此原子的发射光谱只有一些分立的亮线.
5.解释不同原子具有不同的特征谱线
不同的原子具有不同的结构,能级各不相同,因此辐射(或吸收)的光子频率也不相同.
6.能级跃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是不稳定的,它会自发地向较低能级跃迁,经过一次或几次跃迁到达基态.所以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为n的激发态时,可能辐射出的光谱线条数为N=Ceq \\al(2,n)=eq \f(nn-1,2).
7.光子的发射:原子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以光子的形式放出能量,发射光子的频率由下式决定.
hν=Em-En(Em、En是始末两个能级且m>n),
能级差越大,发射光子的频率就越高.
8.光子的吸收:原子只能吸收一些特定频率的光子,原子吸收光子后会从较低能级向较高能级跃迁,吸收光子的能量仍满足hν=Em-En(m>n).
二、玻尔理论的局限性
1.成功之处
玻尔的原子理论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2.局限性
保留了经典粒子的观念,仍然把电子的运动看作经典力学描述下的轨道运动.
3.电子云
原子中的电子没有确定的坐标值,我们只能描述某时刻电子在某个位置出现概率的多少,把电子这种概率分布用疏密不同的点表示时,这种图像就像云雾一样分布在原子核周围,故称电子云.
三、能级跃迁的几种情况的对比
1.自发跃迁与受激跃迁的比较
(1)自发跃迁:
①由高能级到低能级,由远轨道到近轨道.
②释放能量,放出光子(发光):hν=E初-E末.
③大量处于激发态为n能级的原子可能的光谱线条数:eq \f(nn-1,2).
(2)受激跃迁:
①由低能级到高能级,由近轨道到远轨道.
②吸收能量eq \b\lc\{\rc\ (\a\vs4\al\c1(a.光照射,b.实物粒子碰撞))
2.使原子能级跃迁的两种粒子——光子与实物粒子
(1)原子若是吸收光子的能量而被激发,则光子的能量必须等于两能级的能量差,否则不被吸收,不存在激发到n能级时能量有余,而激发到n+1能级时能量不足,则可激发到n能级的问题.
(2)原子还可吸收外来实物粒子(例如,自由电子)的能量而被激发,由于实物粒子的动能可部分地被原子吸收,所以只要入射粒子的能量大于或等于两能级的差值,就可使原子发生能级跃迁.
3.一个氢原子跃迁和一群氢原子跃迁的区别
(1)一个氢原子跃迁的情况分析
图2
①确定氢原子所处的能级,画出能级图.
②根据跃迁原理,画出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的可能情况示意图.
例如:一个氢原子最初处于n=4激发态,它向低能级跃迁时,有4种可能情况,如图2,情形Ⅰ中只有一种频率的光子,其他情形为:情形Ⅱ中两种,情形Ⅲ中两种,情形Ⅳ中三种.
注意:上述四种情形中只能出现一种,不可能两种或多种情形同时存在.
(2)一群氢原子跃迁问题的计算
①确定氢原子所处激发态的能级,画出跃迁示意图.
②运用归纳法,根据数学公式N=Ceq \\al(2,n)=eq \f(nn-1,2)确定跃迁时辐射出几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③根据跃迁能量公式hν=Em-En(m>n)分别计算出各种光子的频率.
四、电离
1.电离:指电子获得能量后脱离原子核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的现象.
2.电离能是氢原子从某一状态跃迁到n=∞时所需吸收的能量,其数值等于氢原子处于各定态时的能级值的绝对值.如基态氢原子的电离能是13.6 eV,氢原子处于n=2激发态时的电离能为3.4 eV.
3.氢原子吸收光子发生跃迁和电离的区别
(1)氢原子吸收光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时,光子的能量必须等于两能级的能级差,即hν=Em-En(m>n).
(2)氢原子吸收光子发生电离时,光子的能量大于或等于氢原子的电离能就可以.
如基态氢原子的电离能为13.6 eV,只要能量大于或等于13.6 eV的光子都能被基态的氢原子吸收而发生电离,只不过入射光子的能量越大,氢原子电离后产生的自由电子的动能越大.
一、单选题
1.关于物质的波粒二象性,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不仅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一切运动的微粒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B.运动的微观粒子与光子一样,当它们通过一个小孔时,都没有特定的运动轨道
C.宏观物体的运动有特定的轨道,所以宏观物体不具有波粒二象性
D.康普顿效应说明了光具有粒子性
2.关于波粒二象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的光只是粒子,有的光只是波
B.康普顿效应表明光是粒子,并具有动量
C.实物的运动有特定的轨道,所以实物不具有波粒二象性
D.德布罗意指出微观粒子的动量越大,其对应的波长就越长
3.下面能够证明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现象是( )
A.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B.光的干涉和康普顿效应
C.光的衍射和光的干涉D.光的散射和光电效应
4.波粒二象性是微观世界的基本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都揭示了光的波动性
B.热中子束射到晶体上产生的衍射图样说明中子具有粒子性
C.光的波粒二象性表明一束传播的光,有的光是波,有的光是粒子
D.速度相同的质子和电子相比,电子的波动性更为明显
二、多选题
5.能说明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实验是( )
A.光的干涉和衍射
B.光的干涉和光电效应
C.光的衍射和康普顿效应
D.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
6.关于物质的波粒二象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的波长越短,光子的能量越大,光的粒子性越明显
B.不仅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一切运动的微粒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C.光电效应现象揭示了光的粒子性
D.实物的运动有特定的轨道,所以实物不具有波粒二象性
三、填空题
7.用极微弱的可见光做双缝干涉实验,随着时间的增加,在屏上先后出现如图A、B、C所示的图像,该实验现象说明:个别光子的行为往往显示出__________,大量光子的行为往往显示出__________ (选填“粒子性”、“波动性”、或“波粒二象性”) 。
8.在验证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实验中,采用很微弱的光流,使光子一个一个地通过狭缝.如曝光时间不太长,底片上出现___________;如时间足够长,底片上将会显示___________.(无规则分布的点子,规则的衍射条纹)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C.德布罗意在爱因斯坦光子说的基础上提出物质波的概念,认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波粒二象性,故A正确,C错误;
B.物质具有波动性,运动的微观粒子与光子一样,当它们通过一个小孔时,都没有特定的运动轨道,故B正确;
D.康普顿效应说明了光具有粒子性,故D正确.
2.B
【详解】
A.光既有波动性,又具有微粒性,并不是有的光只是粒子,有的光只是波,选项A错误;
B.康普顿效应表明光是粒子,并具有动量,选项B正确;
C.德布罗意在爱因斯坦光子说的基础上提出物质波的概念,认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波粒二象性,选项C错误;
D.根据德布罗意公式可知,微观粒子的动量越大,其对应的波长就越短,选项D错误。
故选B。
3.B
【详解】
光的干涉和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不能说明光具有粒子性,而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只有选项B,既说明光具有波动性,又说明光具有粒子性,其他选项只说明光具有粒子性,或只说明光具有波动性,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4.D
【详解】
A.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都揭示了光的粒子性,故A错误;
B.热中子束射到晶体上产生的衍射图样说明中子具有波动性,衍射是波的特征,故B错误;
C.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光同时具有波和粒子的特性,并非有的光是波,有的光是粒子,故C错误;
D.质子和电子都有波动性,由,可知,相同速度的电子和质子,由于质子的质量较大,所以其物质波波长较短,所以电子的波动性更为明显。故D正确。
故选D。
5.BC
【详解】
光的干涉和光的衍射只说明光具有波动性,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只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故选BC。
6.ABC
【解析】
据可知光的波长越短则频率越大,据可知光能量越大,A正确;波粒二象性是微观世界特有的规律,一切运动的微粒都具有波粒二象性,B正确;光电效应现象说明光具有粒子性,C正确;由德布罗意理论知,宏观物体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太小,实际很难观察到波动性,但仍具有波粒二象性,D错误.故选ABC
7.粒子性 波动性
【详解】
[1][2].少量的光子所能到达的位置不能确定,即每次只照亮一个位置,这表明光是一份一份传播的,说明光具有粒子性,单个光子所到达哪个位置是个概率问题;只有当大量光子却表现出波动性,即光子到达哪个位置是一个概率问题,故此实验表明了光是一种概率波.
8.无规则分布的点子 规则的衍射条纹
【详解】
使光子一个一个地通过单缝,根据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可知,单个光子表现为粒子性,而大量光子表现为波动性,故曝光时间不太长时,底片上只能出现一些不规则的点子;如果时间足够长,底片上中央到达的机会最多,其它地方机会较少,因此会出现衍射图样.
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3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3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导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当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第四章 原子结构和波粒二象性4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模型第2课时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第四章 原子结构和波粒二象性4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模型第2课时学案设计,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素养目标,必备知识,课堂检测,素养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四章 原子结构和波粒二象性4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模型第1课时导学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四章 原子结构和波粒二象性4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模型第1课时导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光谱,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经典理论的困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