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5.23 《相交线与平行线》动点问题(专项练习)-2021-2022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人教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专题5.23 《相交线与平行线》动点问题(专项练习)-2021-2022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人教版)01
    专题5.23 《相交线与平行线》动点问题(专项练习)-2021-2022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人教版)02
    专题5.23 《相交线与平行线》动点问题(专项练习)-2021-2022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人教版)03
    还剩4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5.23 《相交线与平行线》动点问题(专项练习)-2021-2022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5.23 《相交线与平行线》动点问题(专项练习)-2021-2022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人教版),共4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综合与探究,已知, , .,如图1, 平分 ,已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5.23 《相交线与平行线》动点问题(专项练习)
    1.(2020七下·温州期中)已知 ,点 是平面内的一个动点,连结 、PD
    (1)如图一,当点 运动到 上方时,试说明: .

    (2)如图二,当点 运动到 与 之间时,给出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如图三,点 和点 是平面内的两个动点,连结 、 、 ,直接给出 的数量关系________.

    2.(2020七下·温州月考)已知直线AB平行CD,直线EF分别截AB、CD于点E、F两点。
    (1)如图①,有一动点P在线段CD之间运动(不与C,D两点重合),试探究∠1、∠2、∠3的等量等关系?试说明理由。
    (2)如图②、③,当动点P在线段CD之外运动(不与C,D两点重合),问上述结论是否还成立?若不成立,试写出新的结论并说明理由。



    3.(2020八上·芮城期末)综合与探究:
    将三角形纸板如图放置,点P是边AB边上一点,DF∥CE,∠PCE=∠α,∠PDF=∠β,
    探究:
    (1)如果α=30°,β=40°,则∠DPC=________.
    (2)当点P在E、F两点之间运动时,∠DPC与α、β之间有何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拓展:
    (3)猜想:
    如果点P在E、F两点外侧运动时(点P与点A、B、E、F四点不重合),上述(2)中的结论是否还成立?并说明理由.


    4.(2020七上·南岗期中)已知, , .
    (1)如图1,求证:
    (2)如图2,作 的平分线交 于点 ,点 为 上一点,连接 ,若 的平分线交线段 于点 ,求证: ;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连接 ,若 ,过点 作 交 的延长线于点 ,且 ,求 的度数.


    5.(2021七下·内江开学考)如图,已知AM//BN,点P是射线AM上一动点(与点A不重合),BC、BD分别平分∠ABP和∠PBN,分别交射线AM于点C,D.
    (1)①当∠A=50°时,∠ABN的度数是________;
    ②∵AM //BN,∴∠ACB=∠________;
    (2)当∠A=x°,求∠CBD的度数(用x的代数式表示);
    (3)当点P运动时,∠ADB与∠APB的度数之比是否随点P的运动而发生变化?若不变化,请求出这个比值;若变化,请写出变化规律.
    (4)当点P运动到使∠ACB=∠ABD时,请直接写出2∠DBN 的度数.


    6.(2020八上·武汉月考)如图1, 平分 .
    (1)求证: ;
    (2)如图2, 平分 交 的延长线于 点,若 ,求 的大小;
    (3)如图3,若 是 上一动点, 是 延长线上一点, 交 于 ,交 于 平分 ,交 于 ,交 于 ,当 在线段 上运动时(不与 重合),求 .


    7.(2020七下·新乡月考)如图1,CE平分∠ACD,AE平分∠BAC,∠EAC+∠ACE=90°.
    (1)请判断AB与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2,在(1)的结论下,当∠E=90°保持不变,移动直角顶点E,使∠MCE=∠ECD.当直角顶点E点移动时,问∠BAE与∠MCD是否存在确定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如图3,在(1)的结论下,P为线段AC上一定点,点Q为直线CD上一动点,当点Q在射线CD上运动时(点C除外),∠CPQ+∠CQP与∠BAC有何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论,其数量关系为________.




    8.(2020七下·北京期末)如图,在三角形ABC中,点D是为BC上一点,连接 AD.
    (1)三角形ABC中,∠BAC=90°,点E是AB上一点,过点E作EF//AD交BC于点F,作DG⊥AC于G.依题意补全图形,并判断∠BEF与∠ADG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2)任意三角形ABC中,点E是AB延长线上一点,过点E作EF//AD交BC所在直线于点F,G是直线AC上一点,连接DG.若要使(1)结论仍成立,DG与AB位置关系应满足的条件?请画图并直接写出DG与AB位置关系.



    9.(2019七下·合肥期末)已知:三角形ABC和同一平面内的点D.
    (1)如图1,点D在BC边上,DE∥BA交AC于E,DF∥CA交AB于F.若∠EDF=85°,则∠A的度数为________°.
    (2)如图2,点D在BC的延长线上,DF∥CA,∠EDF=∠A,证明:DE∥BA.
    (3)如图3,点D是三角形ABC外部的一个动点,过D作DE∥BA交直线AC于E,DF∥CA交直线AB于F,直接写出∠EDF与∠A的数量关系(不需证明).

    10.(2020七上·南岗期末)已知:直线 分别与直线 , 相交于点 , ,并且
    (1)如图1,求证: ;

    (2)如图2,点 在直线 , 之间,连接 , ,求证: ;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射线 是 的平分线,在 的延长线上取点 ,连接 ,若 , ,求 的度数.


    11. (2020七下·高港期中)如图
    (1)问题情境:如图1,AB∥CD,∠PAB=135°,∠PCD=125°.求∠APC度数.小明的思路是:如图2,过P作PE∥AB,通过平行线性质,可求得∠APC的度数.请写出具体求解过程.
    (2)问题迁移:如图3,AD∥BC,点P在射线OM上运动,当点P在A、B两点之间运动时,∠ADP=∠α,∠BCP=∠β.∠CPD、∠α、∠β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3)在(1)的条件下,如果点P在A、B两点外侧运动时(点P与点A、B、O三点不重合),请你直接写出∠CPD、∠α、∠β间的数量关系.

    12.(2020七下·太原期中)课题学习:平行线的“等角转化功能.
    (1)问题情景:如图1,已知点 是 外一点,连接 、 ,求 的度数.
    天天同学看过图形后立即想出: ,请你补全他的推理过程.
    解:(1)如图1,过点 作 ,∴ ________, ________.
    又∵ ,∴ .
    解题反思:从上面的推理过程中,我们发现平行线具有“等角转化”功能,将 , , “凑”在一起,得出角之间的关系,使问题得以解决.
    (2)问题迁移:如图2, ,求 的度数.
    (3)方法运用:如图3, ,点 在 的右侧, ,点 在 的左侧, , 平分 , 平分 , 、 所在的直线交于点 ,点 在 与 两条平行线之间,求 的度数.
                    
    13.(2019七下·茂名期中)如图1,CE平分∠ACD,AE平分∠BAC,∠EAC+∠ACE=90°
    (1)请判断AB与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2,当∠E=90°且AB与CD的位置关系保持不变,移动直角顶点E,使∠MCE=∠ECD,当直角顶点E点移动时,问∠BAE与∠MCD否存在确定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如图3,P为线段AC上一定点,点Q为直线CD上一动点且AB与CD的位置关系保持不变,当点Q在射线CD上运动时(点C除外)∠CPQ+∠CQP与∠BAC有何数量关系?猜想结论并说明理由.

    14.(2020七下·德州月考)如图,已知直线l1∥l2 , 且l3和l1 , l2分别交于A,B两点,点P在AB上. .
    (1)试找出∠1,∠2,∠3之间的关系并说出理由;
    (2)如果点P在A,B两点之间运动,问∠1,∠2,∠3之间的关系是否发生变化;
    (3)如果点P在A,B两点外侧运动,试探究∠1,∠2,∠3之间的关系(点P和A,B不重合) .

    15.(2020七下·锡山期末)如图1,已知直线MN GH,且MN和GH之间的距离为1,小明同学制作了两个直角三角形硬纸板ACB和DEF,其中∠ACB=90°,∠DFE=90°,∠BAC=45°,∠EDF=30°,AC=1.小明利用这两块三角板进行了如下的操作探究:
    (1)如图1,点A在MN上,边BC在GH上,边DE在直线AB上.
    ①将直角三角形DEF沿射线BA的方向平移,当点F在MN上时,如图2,求∠AFE的度数;
    ②将直角三角形DEF从图2的位置继续沿射线BA的方向平移,当以A、D、F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时,求∠FAN度数;
    (2) 将直角三角形ABC如图3放置,若点A在直线MN上,点C在MN和GH之间(不含MN,GH上),边BC和AB与直线GH分别交于D,K.在△ABC绕着点A旋转的过程中,设∠MAK=n°,∠CDK=(4m﹣2n﹣10)°,则m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16.(2020七下·阜阳期中)如图 ,已知直线l1 , l2 , 点P在直线l3上且不与点A、B重合.记∠AEP=∠1,∠BFP=∠2,∠EPF=∠3.
    (1)如图 ,若直线l1//l2 , 点P在线段AB(A、B两点除外)上运动时,写出∠1、∠2、∠3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 ,若(1)中∠1、∠2、∠3之间的关系成立,你能不能反向推出直线l1//l2?若成立请说明理由.
    (3)如图 ,若直线l1//l2 , 若点P在A、B两点外侧运动时(不包括线段AB),请直接写出∠1、∠2、∠3之间的关系.

    17.(2020七下·厦门期末)如图,以直角△AOC的直角顶点O为原点,以OC,OA所在直线为x轴和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点A(0,a),C(b,0)满足 .
    (1)点A的坐标为________;点C的坐标为________.
    (2)已知坐标轴上有两动点P,Q同时出发,P点从C点出发沿x轴负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移动,Q点从O点出发沿y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移动,点P到达O点整个运动随之结束.AC的中点D的坐标是(4,3),设运动时间为t秒.问:是否存在这样的t,使得△ODP与△ODQ的面积相等?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在(2)的条件下,若∠DOC=∠DCO,点G是第二象限中一点,并且y轴平分∠GOD.点E是线段OA上一动点,连接接CE交OD于点H,当点E在线段OA上运动的过程中,探究∠GOA,∠OHC,∠AC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可以直接使用).


    18.(2020七下·桦南期中)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如图1,CM平分∠ACD,AM平分∠BAC,∠MAC+∠ACM=90°,请判断AB与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2,当∠M=90°且AB与CD的位置关系保持(1)中的不变,当直角顶点M移动时,问∠BAM与∠MCD是否存在确定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如图3,G为线段AC上一定点,点H为直线CD上一动点且AB与CD的位置关系保持(1)中的不变,当点H在射线CD上运动时(点C除外)∠CGH+∠CHG与∠BAC有何数量关系?猜想结论并说明理由.


    19.(2020七下·青岛期中)已知直线l1∥l2 , 且l4和l1、l2分别交于A、B两点,点P为线段AB上的一个定点(如图1)

    (1)写出∠1、∠2、∠3、之间的关系并说出理由.
    (2)如果点P为线段AB上.的动点时,问∠1、∠2、∠3之间的关系是否发生变化?(不必说理由)
    (3)如果点P在A、B两点外侧运动时, (点P和点A、点B不重合)

    ①如图2,当点P在射线AB上运动时,∠1、∠2、∠3之间关系并说出理由.
    ②如图3,当点P在射线BA上运动时,∠1、∠2、∠3之间关系(不说理由)
    20.(2020七下·北京月考)问题情境:如图1, , , .求 度数.
    小明的思路是:如图2,过 作 ,通过平行线性质,可得 .
    问题迁移:
    (1)如图3, ,点 在射线 上运动,当点 在 、 两点之间运动时, , . 、 、 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2)在(1)的条件下,如果点 在 、 两点外侧运动时(点 与点 、 、 三点不重合),请你直接写出 、 、 间的数量关系.



    21.(2020七下·莆田月考)如图 1,CE 平分∠ACD,AE 平分∠BAC,且∠EAC+∠ACE=90°.
    (1)请判断 AB 与 CD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 2,若∠E=90°且 AB 与 CD 的位置关系保持不变,当直角顶点 E 移动时,写出∠BAE 与∠ECD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如图 3,P 为线段 AC 上一定点,点 Q 为直线 CD 上一动点,且 AB 与 CD 的位置 关系保持不变,当点 Q 在射线 CD 上运动时(不与点 C 重合),∠PQD,∠APQ 与∠ BAC 有何数量关系?写出结论,并说明理由.

    22.(2020七下·孝南期末)如图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线段 的两个端点分别为 , ,将线段 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线段 ,连接

    (1)直接写出点 、点 的坐标
    (2)如图 ,延长 交 轴于点 ,点 是线段 上的一动点,连接 、 ,猜想 、 、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在 轴上是否存在点 ,使 的面积与四边形 的面积相等,若存在,求出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3.(2020七上·南召期末)问题情景:如图1,AB∥CD,∠PAB=130°,∠PCD=120°,求∠APC的度数.
    (1)数学活动小组经过讨论形成下列推理,请你补全推理依据.
    如图2,过点P作PE∥AB,
    ∵PE∥AB(作图知)
    又∵AB∥CD,
    ∴PE∥CD.________
    ∴∠A+∠APE=180°.
    ∠C+∠CPE=180°.________
    ∵∠PAB=130°,∠PCD=120°,
    ∴∠APE=50°,∠CPE=60°
    ∴∠APC=∠APE+∠CPE=110°.
    (2)如图3,AD∥BC,当点P在A、B两点之间运动时,∠ADP=α,∠BCP=β,求∠CPD与α、β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3)在(2)的条件下,如果点P在A、B两点外侧运动时(点P与点A、B、O三点不重合),请你直接写出∠CPD与α、β之间的数量关系.

    参考答案
    一、综合题
    1.【答案】 (1)略
    (2)
    (3)
    【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解析】解:(1)如图:延长AB交PD于点E,


    ∵AB∥CD,∴∠D=∠AEP,∵∠A+∠P+∠AEP=180°,∴ ;
    (2)∠P-∠D+∠A=180°,理由如下:
    如图,过点P作PE∥AB,

    ∵AB∥CD,AB∥PE,∴PE∥CD,∠A+∠APE=180°,∠D=∠DPE,∴∠APE=∠APD-∠DPE=∠APD-∠D,∴∠A+∠APD-∠D=180°,即∠P-∠D+∠A=180°;
    (3)∠P-∠A=∠Q-∠D,理由如下:
    如图:过点P作PE∥AB,过点Q作QF∥AB,

    ∵PE∥AB,QF∥AB,AB∥CD,∴AB∥PE∥QF∥CD,∴∠A=∠APE,∠EPQ=∠PQF,∠FQD=∠D,∵∠EPQ=∠APQ-∠APE,∠PQF=∠PQD-∠FQD,∴∠APQ-∠APE=∠PQD-∠FQD,∴∠APQ-∠A=∠PQD-∠D,即∠P-∠A=∠Q-∠D.
    故答案为:∠P-∠A=∠Q-∠D.
    【分析】(1)如图一:延长AB交PD于点E,根据二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得出∠D=∠AEP,进而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论;
    (2)∠P-∠D+∠A=180°,理由如下:如图二,过点P作PE∥AB,根据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得出PE∥CD,根据二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得出∠A+∠APE=180°,根据二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出∠D=∠DPE,进而根据角的和差及等量代换即可得出结论;
    (3)∠P-∠A=∠Q-∠D,理由如下:如图三:过点P作PE∥AB,过点Q作QF∥AB,根据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得出AB∥PE∥QF∥CD,根据二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出∠A=∠APE,∠EPQ=∠PQF,∠FQD=∠D,进而根据角的和差及等量代换即可得出结论.
    2.【答案】 (1)解:∠2=∠1+∠3理由如下:
    如图,过点P作PQ∥AB,则∠1=∠APQ.

    ∵AB∥CD,PQ∥AB,
    ∴PQ∥CD.
    ∴∠3=∠CPQ.
    ∵∠2=∠APQ+∠CPQ
    =∠1+∠3.

    (2)解:解:②∠2=∠1+∠3不成立,新的结论为∠2=∠3 ∠1.理由如下:
    如图,过点P作PQ∥AB,则∠1=∠APQ.

    ∵AB∥CD,PQ∥AB,
    ∴PQ∥CD.
    ∴∠3=∠CPQ.
    ∠2=∠CPQ ∠APQ
    =∠3 ∠1.
    ③∠2=∠1+∠3不成立,新的结论为∠2=∠1 ∠3.理由如下:
    如图,过点P作PQ∥AB,则∠1=∠APQ.

    ∵AB∥CD,PQ∥AB,
    ∴PQ∥CD.
    ∴∠3=∠CPQ.
    ∠2=∠APQ ∠CPQ
    =∠1 ∠3.
    综合②、③的结论,∠2= .
    【考点】角的运算,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分析】(1)∠2=∠1+∠3,理由如下:如图,过点P作PQ∥AB,利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可得∠1=∠APQ,PQ∥CD∥AB,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得∠3=∠CPQ,由∠2=∠APQ+∠CPQ即得结论;
    (2)不成立,新的结论为∠2=∠3  ∠1.理由:如图,过点P作PQ∥AB,利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可得∠1=∠APQ,PQ∥CD∥AB,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得∠3=∠CPQ, 由∠2=∠CPQ  ∠APQ即可求出结论;
    (3)不成立,新的结论为∠2=∠1  ∠3.理由如下: 同(1)可证∠1=∠APQ,∠3=∠CPQ,利用 ∠2=∠APQ  ∠CPQ 即可求出结论.
    3.【答案】 (1)70°
    (2)∠DPC=α+β,理由是:
    如图,过P点作GH∥DF,

    ∵DF∥CE
    ∴GH∥CE
    ∴∠PCE=∠CPG=α,∠PDF=∠GPD=β
    ∵∠DPC=∠CPG+∠GPD=α+β

    (3)(2)中的结论不成立,理由是:
    如图,过P作PH∥DF

    (图1)
    ∵DF∥CE
    ∴PH∥CE
    ∴∠PCE=∠1=α
    ∵∠FDP=∠2=β
    ∵∠DPC=∠FDP-∠PCE=∠2-∠1=β -α.
    如图2,过P作PH∥DF

    ( 图2)
    ∵DF∥CE
    ∴PH∥CE
    ∴∠PCE=∠1=α
    ∵∠FDP=∠2=β
    ∵∠DPC=∠PCE-∠FDP=∠1-∠2=α -β.
    故(2)中的结论不成立.
    【考点】角的运算,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动点问题
    【解析】【解答】(1)过P点作GH∥DF,

    ∵DF∥CE,
    ∴GH∥CE
    ∴∠PCE=∠CPG=α,∠PDF=∠GPD=β
    ∵∠DPC=∠CPG+∠GPD =α+β
    ∵α=30°,β=40°
    ∴∠DPC=70°
    故答案为:70°
    【分析】(1)过P点作GH∥DF,可得GH∥CE,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解答即可;(2)过P点作GH∥DF,可得GH∥CE,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解答即可;(3)过P点作PH∥DF,可得PH∥CE,分P点在直线CE上方、DF下方两种情况,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解答即可;
    4.【答案】 (1)证明:∵ ,
    ∴ ,
    又∵ ,
    ∴ ,


    (2)解:过 作 ,

    ∵ ,
    ∴ ,
    ∴ , .
    又∵ ,
    ∴ ,
    即 .
    ∵ 平分 ,
    ∴ .
    ∵ 平分 ,
    ∴ .
    ∵ ,
    ∴ , ,
    设 , ,
    ∵ ,
    ∴ , ,



    ∴ ;

    (3)解:延长 至点 ,

    ∵ ,
    ∴ , , , .
    又∵ ,
    ∴ ,
    ∴ .
    又∵ , ,
    ∴ ,
    由(2)问知, ,

    ∴ .
    又∵ ,
    ∴ ,
    由(2)问知, , ,
    ∵ ,
    ∴ ,
    ∴ ,
    过 作 ,
    ∴ ,
    ∴ ,

    ∴ ,
    由(2)问知, ,
    ∴ ,
    ∴ ,
    ∴ .
    【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
    【解析】【分析】(1)由AE∥BD,可得∠A+∠B=180°,由∠A=∠D得出∠B+∠D=180°,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即证;
    (2)过作, 设, ,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及交的和差关系可证结论;
    (3)延长  至点 ,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等量代换,可得 ,由补角的性质得出, 结合(2)可求出∠AFH=20°, 过  作   ,  可证  ,从而求出.
    5.【答案】 (1)130°;CBN
    (2)解:∵AM∥BN,
    ∴∠ABN+∠A=180°,
    ∴∠ABN=180°-x°,
    ∴∠ABP+∠PBN=180°-x°,
    ∵BC平分∠ABP,BD平分∠PBN,
    ∴∠ABP=2∠CBP,∠PBN=2∠DBP,
    ∴2∠CBP+2∠DBP=180°-x°,
    ∴∠CBD=∠CBP+∠DBP= ;

    (3)解:不变,∠APB:∠ADB=2:1,
    ∵AM∥BN,
    ∴∠APB=∠PBN,∠ADB=∠DBN,
    ∵BD平分∠PBN,
    ∴∠PBN=2∠DBN,
    ∴∠APB:∠ADB=2:1;

    (4)解:∵AM∥BN,
    ∴∠ACB=∠CBN,
    当∠ACB=∠ABD时,则有∠CBN=∠ABD,
    ∴∠ABC+∠CBD=∠CBD+∠DBN,
    ∴∠ABC=∠DBN,
    ∴∠ABC=∠DBN=∠CBP=∠DBP,
    ∴2∠DBN= ∠ABN,
    ∵∠A+∠ABN=180°,
    ∴2∠DBN+ ∠A= (∠A+∠ABN)=90°.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
    【解析】【解答】(1)解:①∵AM∥BN,∠A=50°,
    ∴∠ABN=180°-∠A=130°,
    故答案为:130°;
    ②∵AM∥BN,
    ∴∠ACB=∠CBN,
    故答案为:CBN
    【分析】(1)①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求出∠ABN的度数;②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证得结论.
    (2)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证得∠ABN+∠A=180°,由此可推出∠ABP+∠PBN=180°-x°,再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可证得∠ABP=2∠CBP,∠PBN=2∠DBP,可推出2∠CBP+2∠DBP=180°-x°,从而可表示出∠CBD.
    (3)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证得∠APB=∠PBN,∠ADB=∠DBN,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到∠PBN=2∠DBN;然后求出∠APB:∠ADB的比值.
    (4)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证得∠ACB=∠CBN,利用已知条件,推出∠CBN=∠ABD;再证明∠ABC=∠DBN=∠CBP=∠DBP,可求出2∠DBN= ∠ABN,∠A+∠ABN=180°;然后代入计算可求出2∠DBN 的度数.
    6.【答案】 (1)证明:∵AD∥BC,
    ∴∠ADC+∠BCD=180°,
    ∵DE平分∠ADB,
    ∴∠EDB=∠EDA,
    ∴∠ADC+∠BCD=∠EDB+∠EDA+∠BDC+∠BCD=2(∠EDB+∠BDC)=180°,
    ∴∠EDB+∠BDC=90°,
    ∴∠DEC+∠ECD=180°-∠EDC=90°

    (2)解:设∠ABF=x,
    ∵ 平分 ,
    ∴∠DBF=∠ABF=x,
    ∴∠DBC=∠ABC-∠DBF-∠ABF=100°-2x,
    ∵∠BDC=∠BCD,
    ∴∠ ,
    ∴∠F=∠BDC-∠DBF=40°+x-x=40°

    (3)解:设AD交KG于P,

    ∵ 平分 ,DE平分∠ADB,
    ∴∠BKH=2∠NKH,∠ADB=2∠ADE,
    ∴∠BAD+∠DMH=∠BKH+∠AOK+∠ADB+∠DOM=2∠NKH+2∠AOK+2∠ADE=2(∠NKH+∠AOK+∠ADE)=2(∠NPD+∠ADE)=2∠DNG,
    ∴ =2.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
    【解析】【分析】(1)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得出 ∠ADC+∠BCD=180°, 进而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及等量代换得出 ∠EDB+∠BDC=90°,最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 ;
    (2)根据题意设∠ABF=x,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 ∠DBF=∠ABF=x, 根据角的和差得出 ∠DBC=100°-2x, 接着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出∠BDC=40°+x,最后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由 ∠F=∠BDC-∠DBF 算出答案;
    (3)根据题意设AD交KG于P,进而结合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 ∠BKH=2∠NKH,∠ADB=2∠ADE, 然后得出 ∠BAD+∠DMH=∠BKH+∠AOK+∠ADB+∠DOM=2∠NKH+2∠AOK+2∠ADE=2(∠NKH+∠AOK+∠ADE)=2(∠NPD+∠ADE)=2∠DNG, 从而即可得出答案.
    7.【答案】 (1)解:AB∥CD;理由如下:
    ∵CE平分∠ACD,AE平分∠BAC,
    ∴∠BAC=2∠EAC,∠ACD=2∠ACE,
    ∵∠EAC+∠ACE=90°,
    ∴∠BAC+∠ACD=180°,
    ∴AB∥CD

    (2)解:∠BAE+ ∠MCD=90°;理由如下:
    过E作EF∥AB,如图2所示:

    ∵AB∥CD,
    ∴EF∥AB∥CD,
    ∴∠BAE=∠AEF,∠FEC=∠DCE,
    ∵∠AEC=90°,
    ∴∠BAE+∠ECD=90°,
    ∵∠MCE=∠ECD
    ∴∠ECD= ∠MCD
    ∴∠BAE+ ∠MCD=90°

    (3)∠BAC=∠CPQ+∠CQP
    【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
    【解析】【解答】解:(3)∠BAC=∠CPQ+∠CQP;理由如下:
    ∵AB∥CD,
    ∴∠BAC+∠ACD=180°,
    ∵∠CPQ+∠CQP+∠PCQ=180°,
    即(∠CPQ+∠CQP)+∠ACD=180°,
    ∴∠BAC=∠CPQ+∠CQP.
    故答案为:∠BAC=∠CPQ+∠CQP.
    【分析】(1)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BAC=2∠EAC,∠ACD=2∠ACE,推出∠BAC+∠ACD=180°,即可得出结论;
    (2)过E作EF∥AB,则EF∥AB∥CD,得出∠BAE=∠AEF,∠FEC=∠DCE,由∠AEC=90°,推出∠BAE+∠ECD=90°,∠ECD= ∠MCD,得出∠BAE+ ∠MCD=90°;
    (3)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BAC+∠ACD=180°,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CPQ+∠CQP+∠PCQ=180°,即可得出结果.
    8.【答案】 (1)解:如图所示,

    ∠BEF与∠ADG的数量关系是:∠BEF=∠ADG
    证明:∵EF//AD,
    ∴∠BEF=∠BAD,
    ∵∠BAC=90°,即∠BAD+∠DAC=90°,
    ∴∠BEF+∠DAC=90°
    ∵DG⊥AC,
    ∴∠DAG+∠ADG=90°,
    ∴∠BEF=∠ADG;

    (2)当DG与AB平行时,(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
    【考点】垂线,平行线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2)如图所示,

    ∵EF//AD
    ∴∠AEF=∠BAD,
    ∵DG//AB,
    ∴∠BAD=∠ADG,
    ∴∠AEF=∠ADG,
    故当DG与AB平行时,(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
    【分析】(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即可,根据EF//AD可得∠BEF=∠BAD,由DG⊥AC得∠DAG+∠ADG=90°,再由∠BAD+∠DAG=90°可得结论;(2)由EF//AD可得∠AEF=∠BAD,由DG//AB可得∠BAD=∠ADG,进一步可得结论.
    9.【答案】 (1)85
    (2)证明:如图1,延长BA交DF于G.

    ∵DF∥CA,
    ∴∠2=∠3.
    又∵∠1=∠2,
    ∴∠1=∠3.
    ∴DE∥BA.

    (3)∠EDF+∠A=180°
    【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解答】(1)∵DE∥BA,DF∥CA,

    ∴∠A=∠DEC,∠DEC=∠EDF,
    ∵∠EDF=85°
    ∴∠A=∠EDF=85°;
    故答案为:85;(3)∠EDF=∠A,∠EDF+∠A=180°,
    理由:如图2,∵DE∥BA,DF∥CA,
    ∴∠EDF+∠E=180°,∠E+∠EAF=180°,
    ∴∠EDF=∠EAF=∠A;
    如图3,∵DE∥BA,DF∥CA,

    ∴∠EDF+∠F=180°,∠F=∠CAB,
    ∴∠EDF+∠BAC=180°.
    即∠EDF+∠A=180°
    【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A=∠EDF=85°;(2)延长BA交DF于G.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以及判定进行推导即可;(3)分两种情况讨论,即可得到∠EDF与∠A的数量关系:∠EDF=∠A,∠EDF+∠A=180°.
    10.【答案】 (1)解:证明:如图,
     
    ∵ , .
    ∴ ,
    ∴ .

    (2)解:证明:如图,过点 作 ,
     
    又∵ ,
    ∴ .
    ∴ , .


    (3)解:解:如图,

    令 , ,

    则 , ,
    ∵射线 是 的平分线,
    ∴ ,
    ∴ ,
    ∵ ,
    ∴ ,
    ∴ ,
    过点 作 ,则 , ,
    ∴ ,
    ∴ ,
    ∵ ,
    ∴ ,
    ∴ ,
    ∴ ,
    ∴ .
    【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分析】(1)先求出 ,即可作答;
    (2)先证明 ,再求出   ,    ,即可作答;
    (3)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进行求解即可。
    11.【答案】 (1)解:过P作PE∥AB,


    ∵AB∥CD,
    ∴PE∥AB∥CD,
    ∴∠APE=180°-∠PAB=180°-135 =45°,
    ∠CPE=180°-∠PCD=180°-125 =55°,
    ∴∠APC=45°+55°=100°,

    (2)解:∠CPD=∠α+∠β,理由如下:
    如图3,过P作PE∥AD交CD于E,
    ∵AD∥BC,
    ∴AD∥PE∥BC,
    ∴∠α=∠DPE,∠β=∠CPE,
    ∴∠CPD=∠DPE+∠CPE=∠α+∠β;

    (3)解:当P在BA延长线时,∠CPD=∠β-∠α;
    理由:如图4,过P作PE∥AD交CD于E,

    ∵AD∥BC,
    ∴AD∥PE∥BC,
    ∴∠α=∠DPE,∠β=∠CPE,
    ∴∠CPD=∠CPE-∠DPE=∠β-∠α;
    当P在BO之间时,∠CPD=∠α-∠β.
    理由:如图5,过P作PE∥AD交CD于E,

    ∵AD∥BC,
    ∴AD∥PE∥BC,
    ∴∠α=∠DPE,∠β=∠CPE,
    ∴∠CPD=∠DPE-∠CPE=∠α-∠β.
    【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分析】问题情境:过P作PE∥AB,构造同旁内角,通过平行线性质,可得∠APC=45°+55°=100°;
    问题迁移:(1)过P作PE∥AD交CD于E,推出AD∥PE∥BC,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α=∠DPE,∠β=∠CPE,即可得出答案;(2)画出图形(分两种情况:①点P在BA的延长线上,②点P在AB的延长线上),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α=∠DPE,∠β=∠CPE,即可得出答案.
    12.【答案】 (1)∠EAB;∠DAC
    (2)解:过C作CF∥AB,
    ∵AB∥DE,∴CF∥DE∥AB,
    ∴∠D=∠FCD,∠B=∠BCF,
    ∵∠BCF+∠BCD+∠DCF=360°,
    ∴∠B+∠BCD+∠D=360°,

    (3)解:如图3,过点E作EF∥AB,

    ∵AB∥CD,∴AB∥CD∥EF,
    ∴∠ABE=∠BEF,∠CDE=∠DEF,
    ∵BE平分∠ABC,DE平分∠ADC,∠ABC=60°,∠ADC=70°,
    ∴∠ABE= ∠ABC=30°,∠CDE= ∠ADC=35°
    ∴∠BED=∠BEF+∠DEF=30°+35°=65°.
    【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
    【解析】【解答】解:(1)根据平行线性质可得:因为 ,所以 ∠EAB, ∠DAC;

    【分析】(1)根据平行线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B+∠BCD+∠D∠BCF+∠BCD+∠DCF;(2)过C作CF∥AB,根据平行线性质可得;(3)如图3,过点E作EF∥AB,根据平行线性质和角平分线定义可得∠ABE= ∠ABC=30°,∠CDE= ∠ADC=35°,故∠BED=∠BEF+∠DEF.
    13.【答案】 (1)解:∵CE平分∠ACD,AE平分∠BAC,
    ∴∠BAC=2∠EAC,∠ACD=2∠ACE,
    ∵∠EAC+∠ACE=90°,
    ∴∠BAC+∠ACD=180°,
    ∴AB∥CD

    (2)解:∠BAE+ ∠MCD=90°;
    过E作EF∥AB,

    ∵AB∥CD,
    ∴EF∥AB∥CD,
    ∴∠BAE=∠AEF,∠FEC=∠DCE,
    ∵∠E=90°,
    ∴∠BAE+∠ECD=90°,
    ∵∠MCE=∠ECD,
    ∴∠BAE+ ∠MCD=90°

    (3)解:∵AB∥CD,
    ∴∠BAC+∠ACD=180°,
    ∵∠QPC+∠PQC+∠PCQ=180°,
    ∴∠BAC=∠PQC+∠QPC
    【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
    【解析】【分析】(1)先根据CE平分∠ACD,AE平分∠BAC得出∠BAC=2∠EAC,∠ACD=2∠ACE,再由∠EAC+∠ACE=90°可知∠BAC+∠ACD=180,故可得出结论(2)过E作EF∥AB,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知EF∥AB∥CD,∠BAE=∠AEF,∠FEC=∠DCE,故∠BAE+∠ECD=90°,再由∠MCE=∠ECD即可得出结论;(3)根据AB∥CD可知∠BAC+∠ACD=180°,∠QPC+∠PQC+∠PCQ=180°,故∠BAC=∠PQC+∠QPC.
    14.【答案】 (1)∠1+∠2=∠3
    理由:过点P作l1的平行线PQ
    ∵l1∥l2 ,
    ∴l1∥l2∥PQ
    ∴∠1=∠4,∠2=∠5
    ∵∠4+∠5=∠3,
    ∴∠1+∠2=∠3

    (2)∠1+∠2=∠3不变
    (3)∠1-∠2=∠3或∠2-∠1=∠3
    理由:①当点P在下侧时,如图,过点P作l1的平行线PQ

    ∵l1∥l2 ,
    ∴l1∥l2∥PQ
    ∴∠2=∠4,∠1=∠3+∠4
    ∴∠1-∠2=∠3
    ②当点P在上侧时,同理可得∠2-∠1=∠3.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解析】【分析】(1)过点P作l1的平行线,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解题;
    (2)(3)都是同样的道理.

    15.【答案】 (1)解:①∵∠DFE=90°,
    ∴∠DEF+∠EDF=90°,
    ∵∠EDF=30°,
    ∴∠DEF=60°,
    ∵∠DEF=∠EAF+∠AFE,
    ∴∠AFE=∠DEF﹣∠EAF=60°﹣45°=15°;
    ②如图,当∠AFD=90°时,

    ∵∠ACB=90°,
    ∴∠BAC+∠ABC=90°,
    ∵∠BAC=45°
    ∴∠ABC=45°,
    ∵MN∥GH,
    ∴∠BAN=∠ABC=45°,
    ∵∠AFD=90°,
    ∴∠FAD+∠ADF=90°,
    ∵∠ADF=30°,
    ∴∠FAD=60°,
    ∴∠FAN=∠FAD﹣∠BAN=60°﹣45°=15°;
    如图,当∠FAD=90°时,

    ∠FAN=∠FAD﹣∠BAN=90°﹣45°=45°,
    ∴∠FAN度数为15°或45°;

    (2)
    【考点】余角、补角及其性质,平行线的性质,旋转的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
    【解析】【解答】解:(2)如图,∵∠BAC=45°,∠ACB=90°,
    ∴∠AKD+∠CDK=360°-90°-45°=225°,
    ∵MN∥GH,
    ∴∠MAK=∠AKD=n°,
    ∵∠AKD+∠CDK=225°,
    ∴(n+4m-2n-10) °=225°,
    整理得:n°=(4m-235) °,

    ∵AC=1,且EF和GH之间的距离为1,
    ∴BC=1,
    如图,点C在直线MN上时,点B、K、D重合,∠MAK= n°=180°-45°=135°,

    如图,点C在直线GH上时,点B、K、D重合,∠MAK= n°=90°-45°=45°,

    ∵点C在MN和GH之间(不含MN、GH上),
    ∴45°<n°<135°,
    即45°<(4m-235) °<135°,
    ∴m的取值范围是:70°<m<92.5°.
    故答案为:70°<m<92.5°.
    【分析】(1)①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DEF=60°,结合图形计算即可;②分∠AFD=90°、∠FAD=90°两种情况计算,得到答案;
    (2)先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得∠AKD+∠CDK=360°-90°-45°=225°,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n°=(4m-235) °,确认点C边界上两点时,确定n的取值,代入n°=(4m-235) °,可得结论.
    16.【答案】 (1)解:过P作PQ∥l1∥l2 ,

    由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1=∠QPE、∠2=∠QPF;
    ∵∠3=∠QPE+∠QPF,
    ∴∠3=∠1+∠2.

    (2)解:可以反推直线l1//l2.理由具体如下:
    过点P作PQ1平行l1 , 如下图(2)所示:

    因为PQ1平行l1 , 所以∠1=∠Q1PE;又因为∠3=∠Q1PE+∠Q1PF,且∠3=∠1+∠2,所以可得∠2=∠QPF,则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法则: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知PQ1平行l2;又由于PQ1平行l1 , PQ1平行l2 , 所以l1//l2.故反推成立.

    (3)解:当点P在A点上方时,过点P作PQ2∥l1∥l2 , 如下图所示:

    则:∠1=∠Q2PE、∠2=∠Q2PF;
    ∵∠3=∠Q2PF−∠Q2PE,
    ∴∠3=∠2−∠1.
    当点P在B点下方时,过点P作PQ3∥l1∥l2 , 如下图所示:

    根据题意我们设∠1=∠PEA、∠2=∠PFB、∠3=∠EPF;则有图可知:∠1=∠Q3PE、∠2=∠Q3PF;
    ∵∠3=∠Q3PE −∠Q3PF,
    ∴∠3=∠1−∠2.
    【考点】角的运算,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分析】(1)过P作直线l1、l2的平行线,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到∠1=∠QPE、∠2=∠QPF,然后结合这些等角和∠3的位置关系,即可∠1、∠2、∠3的数量关系;
    (2)过点P作PQ1平行l1 , 由PQ1平行l1 , 得到∠1=∠Q1PE;又由∠3=∠Q1PE+∠Q1PF,且∠3=∠1+∠2,得到∠2=∠QPF,再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法则进行求解即可得到答案.
    (3)本题分两种情况讨论:当点P在A点上方时,过点P作PQ2∥l1∥l2 , 结合题意可得∠1=∠Q2PE、∠2=∠Q2PF;又由∠3=∠Q2PF−∠Q2PE,可得∠3=∠2−∠1.当点P在B点下方时,过点P作PQ3∥l1∥l2 , 则有图可知:∠1=∠Q3PE、∠2=∠Q3PF;根据∠3=∠Q3PE −∠Q3PF,可得∠3=∠1−∠2.
    17.【答案】 (1)(0,6);(8,0)
    (2)由(1)知,A(0,6),C(8,0),
    ∴OA=6,OB=8,
    由运动知,OQ=t,PC=2t,
    ∴OP=8-2t,
    ∵D(4,3),
    ∴ ,

    ∵△ODP与△ODQ的面积相等,
    ∴2t=12-3t,
    ∴t=2.4,
    ∴存在t=2.4时,使得△ODP与△ODQ的面积相等;

    (3)2∠GOA+∠ACE=∠OHC,理由如下:
    ∵x轴⊥y轴,
    ∴∠AOC=∠DOC+∠AOD=90°,
    ∴∠OAC+∠ACO=90°.
    又∵∠DOC=∠DCO,
    ∴∠OAC=∠AOD.
    ∵x轴平分∠GOD,
    ∴∠GOA=∠AOD.
    ∴∠GOA=∠OAC.
    ∴OG∥AC,
    如图,过点H作HF∥OG交x轴于F,
    ∴HF∥AC,
    ∴∠FHC=∠ACE.
    ∵OG∥FH,
    ∴∠GOD=∠FHO,
    ∴∠GOD+∠ACE=∠FHO+∠FHC,
    即∠GOD+∠ACE=∠OHC,
    ∴2∠GOA+∠ACE=∠OHC.

    【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面积,非负数的性质:算术平方根,绝对值的非负性,利用合并同类项、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解析】【解答】(1)∵ ,
    ∴a-b+2=0,b-8=0,
    ∴a=6,b=8,
    ∴A(0,6),C(8,0);
    故答案为:(0,6),(8,0);
    【分析】(1)根据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绝对值的非负性即可求解;
    (2)根据运动速度得到OQ=t,OP=8-2t,根据△ODP与△ODQ的面积相等列方程求解即可;
    (3)由∠AOC=90°,y轴平分∠GOD证得OG∥AC,过点H作HF∥OG交x轴于F,得到∠FHC=∠ACE,∠FHO=∠GOD,从而∠GOD+∠ACE=∠FHO+∠FHC,即可证得2∠GOA+∠ACE=∠OHC.
    18.【答案】 (1)∵CM平分∠ACD,AM平分∠BAC,
    ∴∠BAC=2∠MAC,∠ACD=2∠ACM,
    ∵∠MAC+∠ACM=90°,
    ∴∠BAC+∠ACD=180°,
    ∴AB∥CD;

    (2)∠BAM+∠MCD=90°,
    理由:如图,过M作MF∥AB,
    ∵AB∥CD,
    ∴MF∥AB∥CD,
    ∴∠BAM=∠AMF,∠FMC=∠DCM,
    ∵∠M=90°,
    ∴∠BAM+∠MCD=90°;


    (3)∠BAC=∠CHG+∠CGH.
    理由:过点G作GP∥AB,
    ∵AB∥CD
    ∴GP∥CD,
    ∴∠BAC=∠PGC,∠CHG=∠PGH,
    ∴∠PGC=∠CHG+∠CGH,
    ∴∠BAC=∠CHG+∠CGH.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
    【解析】【分析】(1)已知CM平分∠ACD,AM平分∠BAC,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BAC=2∠MAC,∠ACD=2∠ACM,再由∠MAC+∠ACM=90°,即可得∠BAC+∠ACD=180°,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即可得AB∥CD;(2)∠BAM+∠MCD=90°,过M作MF∥AB,即可得MF∥AB∥CD,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AM=∠AMF,∠FMC=∠DCM,再由∠M=90°,即可得∠BAM+∠MCD=90°;(3)∠BAC=∠CHG+∠CGH,过点G作GP∥AB,即可得GP∥CD,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AC=∠PGC,∠CHG=∠PGH,所以PGC=∠CHG+∠CGH,即可得∠BAC=∠CHG+∠CGH.
    19.【答案】 (1)∠3=∠1+∠2 理由:
    延长DP交直线l2与E,如图

    ∵直线l1∥l2
    ∴∠1=∠DCE
    ∵∠3=∠DEC+∠2
    ∴∠3=∠1+∠2

    (2)不发生变化,∠3=∠1+∠2
    理由:
    ∵直线l1∥l2
    ∴∠1=∠DCE
    ∴∠3=∠DEC+∠2=∠1+∠2

    (3)①当点P在射线AB上运动时,如图2
    ∵直线l1∥l2
    ∴∠1=∠PFB
    ∵∠PFB=∠2+∠3
    ∴∠1=∠2+∠3
    ②如图3,当点P在射线BA上运动时,
    ∵直线l1∥l2
    ∴∠PGA=∠2
    ∵∠PGA=∠1+∠3
    ∴∠2=∠1+∠3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解析】【分析】(1)(2)延长DP交直线l2于点E,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解;
    (3)(4)分别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解.
     
    20.【答案】 (1)解:∠CPD= ,理由如下:
    如图3,过点P作PE∥AD交CD于点E,

    ∵AD∥BC,PE∥AD,
    ∴AD∥PE∥BC,
    ∴ =∠DPE, =∠CPE,
    ∴∠CPD=∠DPE+∠CPE=

    (2)①当点P在A、M两点之间时,∠CPD=∠β−∠α;②当点P在B、O两点之间时,∠CPD=∠α−∠β
    【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解答】(2)①当点P在A、M两点之间时,∠CPD= ,理由如下:
    如图4,过点P作PE∥AD交CD于点E,

    ∵AD∥BC,PE∥AD,
    ∴AD∥PE∥BC,
    ∴ =∠EPD, =∠CPE,
    ∴∠CPD=∠CPE−∠EPD= ;
    ②当点P在B、O两点之间时,∠CPD= ,理由如下:
    如图5,过点P作PE∥AD交CD于点E,

    ∵AD∥BC,PE∥AD,
    ∴AD∥PE∥BC,
    ∴ =∠DPE, =∠CPE,
    ∴∠CPD=∠DPE−∠CPE= ,
    综上所述,当点P在A、M两点之间时,∠CPD=∠β−∠α;当点P在B、O两点之间时,∠CPD=∠α−∠β.
    【分析】(1)过点P作PE∥AD交CD于点E,根据题意得出AD∥PE∥BC,从而利用平行线性质可知 =∠DPE, =∠CPE,据此进一步证明即可;(2)根据题意分当点P在A、M两点之间时以及当点P在B、O两点之间时两种情况逐一分析讨论即可.
    21.【答案】 (1),理由如下:
     CE 平分 ,AE 平分 ,




    (2),理由如下:
    如图,延长AE交CD于点F,则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



    (3),理由如下:

    ,即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
    又 ,即

    即 .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
    【解析】【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判定即可得;(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即可得;(3)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三角形的外角性质、邻补角的定义即可得.
    22.【答案】 (1)解 : ∵线段AB的两个端点坐标分别为A(0,2),B(−1,0),将线段AB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线段CD,
    ∴C(2,0),D(3,2);

    (2)解 : ∠ABP+∠BPC−∠ECP=180°,理由如下:
    过点P作PF∥AB,如图所示:

    由平移的性质得:DE∥AB,
    ∴AB∥PF∥DE,
    ∴∠ABP+∠BPF=180°,∠CPF=∠ECP,
    ∵∠BPC=∠BPF+∠CPF,
    ∴∠BPC=(180°−∠ABP)+∠ECP,
    即:∠ABP+∠BPC−∠ECP=180°;

    (3)解 : 设点Q(x,0),连接BD,DQ,

    则:BQ=|x-(-1)|=|x+1|,
    ∴S△BDQ= |x+1|×2=|x+1|,
    ∵S四边形ABCD=3×2=6,
    ∴|x+1|=6,
    ∴x+1=6或x+1=-6,
    ∴x=5或-7,
    ∴存在这样的Q点,Q(5,0)或(-7,0)
    【考点】解含绝对值符号的一元一次方程,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平移的性质,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
    【解析】【分析】(1)由平移的性质即可得出结果;(2)过点P作PF∥AB,由平移的性质得出AB∥PF∥DE,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BP+∠BPF=180°,∠CPF=∠ECP,即可得出结论;(3)由题意得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得出AD=BC=3,AB=CD,BC边上的高为2,得出S四边形ABCD=2×3=6,当点Q在x轴上时,S△QBD= ×2×BQ=BQ,得出BQ=6,即可得出结果.
    23.【答案】 (1)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问题迁移:
    (2)∠CPD=∠α+∠β,
    理由是:如图3,过P作PE∥AD交CD于E,

    ∵AD∥BC,
    ∴AD∥PE∥BC,
    ∴∠α=∠DPE,∠β=∠CPE,
    ∴∠CPD=∠DPE+∠CPE=∠α+∠β;
    问题解决:

    (3)∠CPD=∠β-∠α或∠CPD=∠α-∠β.
    【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解答】解:(1)过点P作PE∥AB,
    ∵PE∥AB(作图知)
    又∵AB∥CD,
    ∴PE∥CD.(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A+∠APE=180°.
    ∠C+∠CPE=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PAB=130°,∠PCD=120°,
    ∴∠APE=50°,∠CPE=60°
    ∴∠APC=∠APE+∠CPE=110°.
    故答案为: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 3 )当P在BA延长线时,

    过P作PE∥AD交直线CD于E,
    同(2)可知:∠α=∠DPE,∠β=∠CPE,
    ∴∠CPD=∠β-∠α;
    当P在AB延长线时,

    同(2)可知:∠α=∠DPE,∠β=∠CPE,
    ∴∠CPD=∠α-∠β.
    【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填写即可;(2)过P作PE∥AD交CD于E,推出AD∥PE∥BC,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α=∠DPE,∠β=∠CPE,即可得出答案;(3)画出图形(分两种情况①点P在BA的延长线上,②点P在AB的延长线上),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α=∠DPE,∠β=∠CPE,即可得出答案.

    相关试卷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 专题27.39 相似三角形与动点问题(巩固篇)(专项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 专题27.39 相似三角形与动点问题(巩固篇)(专项练习),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 19.40 一次函数背景下的动点问题(培优篇)(专项练习)-八年级数学下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人教版): 这是一份专题 19.40 一次函数背景下的动点问题(培优篇)(专项练习)-八年级数学下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人教版),共6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 19.38 一次函数背景下的动点问题(基础篇)(专项练习)-八年级数学下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人教版): 这是一份专题 19.38 一次函数背景下的动点问题(基础篇)(专项练习)-八年级数学下册基础知识专项讲练(人教版),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