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单元研习任务说课课件ppt
展开一、阅读鉴赏(50分)(一)(2020·大同高一检测)阅读《宇宙的边疆》选段,完成1~3题。(9分) 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汪洋之滨。我们现有的知识大部分是从地球上获得的。近来,我们已经开始向大海涉足,当然,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我们召唤。本能告诉我们,我们是在这个大海里诞生的。我们还乡心切。虽然我们的夙望可能会冒犯“天神”,但是我相信我们并不是在做无谓的空想。
因为宇宙辽阔无垠,所以那些我们所熟悉的适用于地球的量度单位——米、英里等等已经没有意义。我们用光速来量度距离。一束光每秒钟传播18.6万英里,约30万公里,也就是7倍于地球的周长。一束光从太阳传播到地球用8分钟的时间,因此我们可以说,太阳离我们8光分。一束光在一年之内约穿过10万亿公里(相当于6万亿英里)的空间,这个长度单位——光在一年里所通过的距离——称为1光年。光年不是度量时间的单位,而是度量距离的极大单位。
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地方,但决不是唯一的地方,也不是一个典型的地方。任何行星、恒星或星系都不可能是典型的,因为宇宙中的大部分是空的。唯一典型的地方在广袤、寒冷的宇宙真空之中,在星际空间永恒的黑夜里。那是一个奇特而荒芜的地方。相比之下,行星、恒星和星系就显得特别稀罕而珍贵。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033分之一(1033,在1之后接33个0)。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的”。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
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意思是说虽然我们已经开始向大海涉足,但海水面积之大远非我们所能穷尽。B.“因此我们可以说,太阳离我们8光分”,意思是说一束光从太阳传播到地球用8分钟的时间,距离约30万公里。C.“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地方,但决不是唯一的地方,也不是一个典型的地方”,意思是说地球在宇宙中未必是唯一的,地球环境并不具有代表性。D.“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的’”,意思是说在广袤的宇宙中,我们这个地球是十分罕见的,这证明了地球不是一个典型的地方。
【解析】选C。A项,没有解说出这句话的比喻意。原句意思是,我们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才刚刚开始,我们的探索研究还很肤浅。B项,“30万公里”是1光秒。D项,这句话是为了证明天体在宇宙中是罕见而珍贵的。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现在还仅仅是起步阶段,目前对宇宙的认识,也是基于对地球的认识。B.在探索宇宙方面,我们可能还十分“幼稚”,但我们目前掌握的理论已经证明我们的努力不会白费。C.光年是长度单位而不是时间单位,是用来丈量天体之间距离的单位,也是目前最大的长度单位。D.由于地球在天体中不具有“典型”性,因而我们目前基于地球获得的知识也不具有普遍性。
【解析】选B。B项,曲解文意,“我们目前掌握的理论已经证明”说法错误,在文中,作者“相信我们并不是在做无谓的空想”,而并不是“已经证明”。
3.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对宇宙空间的测量上,地球上用来表示长度的单位米、英里等已经没有用处了。B.如果人类能发明与光速相等的宇宙飞行器,我们只需8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到达太阳。C.如果我们从宇宙中的一个星体上不加定向地任自己落下,落到地球上的概率是1033分之一。D.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星际空间十分辽阔,行星、恒星和星系十分稀罕而珍贵。
【解析】选C。C项,张冠李戴。“落到地球上的概率”应为“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达尔文的兰花 1862年,在《物种起源》发表3年后,达尔文出版了一部研究兰花的著作。达尔文研究兰花的目的,是要证明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为《物种起源》提供补充材料。
野生兰花有两万多种,花的形状、大小、颜色、香味千奇百怪,但是目的只有一个:用花香吸引昆虫(或蜂鸟)来采蜜,花粉沾到了它们的身上,就能帮助兰花传粉。因此兰花的繁衍离不开这些授粉者,不管它有着什么样奇怪的形状、构造,也都是为了适应授粉者。授粉者为了能采到花蜜,也要适应兰花。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兰花和授粉者会一起进化。只有自然选择才能解释兰花构造的由来,这是达尔文研究兰花一书的主旨。
但是有一种原产马达加斯加的彗星兰却让达尔文感到了为难。这种彗星兰拉丁文学名的意思是“一尺半”,其名称源自它那“令人惊骇”(达尔文语)的花的外形:它有又长又细的花距,从花的开口到底部是一条长达28.6厘米的细管,只有底帮3.8厘米处才有花蜜。“什么样的昆虫能够吸到它的花蜜?”达尔文大胆地猜测:“在马达加斯加必定生活着一种蛾,它们的喙能够伸到25厘米长!”
1873年,著名博物学家赫曼·缪勒在《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的哥哥曾经在巴西抓到过喙长达25厘米的天蛾,说明达尔文的预测并不那么荒唐。1903年,这种蛾终于在马达加斯加被找到了——一种长着25厘米长的喙、像小鸟一般大小(展翅13~15厘米)的大型天蛾。它被命名为“预测”。这时候距离达尔文做出预测已过了41年。
达尔文之所以敢于做出这个令人惊骇的预测,是因为他深知自然选择的威力。兰花的花距应该略长于授粉者的喙,这样授粉者在尽量伸长喙去吸花距底部的花蜜时,身体挤压到花冠,花粉才会沾到授粉者的身上。因此,在这样的情形下,兰花的花距越长,就会迫使授粉者沾到更多的花粉,就越容易留下更多的后代。反过来,授粉者的喙越长,就越容易吸到花蜜,有更充足的营养,也就越容易留下更多的后代。如此这般长期互相竞赛的结果,使兰花的花距变得越来越长,天蛾的喙也变得越来越长。
在南非,生活着十几种“长鼻”的蛾类,它们也长着细长的喙,长度可以与“预测”天蛾相媲美,但到目前为止,当地人们还没有发现细长花距的花。在马达加斯加还有一种与“一尺半”彗星兰同属的兰花,它的花距还要长,长达40厘米。1991年,美国昆虫学家基因·克里茨基学达尔文做出预测:在马达加斯加还存在着一种未知的大型蛾类,其喙长达38厘米! 这个预测还未被证实。这种兰花在野外已经绝迹了,靠人工栽培存活了下来。它的传粉者是否也已灭绝?我们只能希望,它能靠吸取其他花的蜜而生存下去。也许用不着再等41年,又会有一种奇特的天蛾令人惊骇。
4.下列关于彗星兰进化成目前这种形状的原因。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使授粉者吸花距底部的花蜜时能沾到更多花粉,彗星兰的花距变得越来越长。B.为了使昆虫(或蜂鸟)能够采到花蜜,彗星兰的花距才进化成细长的奇怪形状。C.彗星兰的花距越长,就越容易留下更多的后代,后代彗星兰的花距也就越来越长。D.彗星兰的花距变得越来越长,是它和天蛾的喙长期互相竞赛,自然选择的结果。
【解析】选B。“为了使昆虫(或蜂鸟)能够采到花蜜”错误,应该是为了传播花粉。解答此类题时要逐项与原文比较,比较时一定要细致。
5.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达尔文认为只有自然选择才能解释兰花构造的由来,他对于兰花的研究,很好地弥补了《物种起源》理论的缺陷。B.喙长的天蛾,容易吸到花蜜,营养更充足,容易留下更多后代,于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天蛾的喙变成现在这样长。C.1873年,著名博物学家赫曼·缪勒在巴西亲自抓到过喙长达25厘米的天蛾,证明了达尔文的预测是有科学依据的。D.马达加斯加还有一种花距长达40厘米的兰花,但在野外已经绝迹了,这是因为现实中不存在喙长达38厘米的大型蛾类。
【解析】选B。A项,“弥补了《物种起源》理论的缺陷”错,原文是“为《物种起源》提供补充材料”。C项,“赫曼·缪勒在巴西亲自抓到”错,原文是赫曼·缪勒的哥哥抓到;不能说“达尔文的预测是有科学依据的”,应该说“是科学的”。D项,因果关系不成立,“现实中不存在”的说法武断,只是目前还没有发现,而美国昆虫学家基因·克里茨基预测在马达加斯加存在着这种未知的大型蛾类。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找到上下文的语境,仔细比较、分析。
6.有人认为:诞生天才的土地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某物的崇敬心”。请结合本文中达尔文天才的预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抓住第1段中“达尔文研究兰花的目的,是要证明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第2段中“只有自然选择才能解释兰花构造的由来,这是达尔文研究兰花一书的主旨”,第5段中“达尔文之所以敢于做出这个令人惊骇的预测,是因为他深知自然选择的威力”等关键句子加以筛选、整合即可。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找到上下文的语境,然后再筛选、整合重要信息。表述时句子一定要规范。
答案:在达尔文的眼里,无论是彗星兰还是“预测”的天蛾,都是自然选择的优胜者,都是值得崇敬的伟大生命。正是这种崇敬心,促使他潜心于它们的研究,从而做出天才的预测。一些卓有成就的人何尝不是如此?因为看重崇敬,所以执着专注,进而收获成功。
(三)(2020·济南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20分)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刭。”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饮数日。因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
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使人先发书,季布果大怒,待曹丘。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
且仆楚人,足下亦楚人也。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B.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C.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D.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解析】选C。“楚人曹丘生”“辩士”是判断句,“辩士”是对“曹丘生”的评价,中间应当断开,排除A、B项;“季布”是“闻之”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
【状元秘籍】文言断句四步法第一步,通读文段,整体把握文段的内容大意;第二步,找出标志性的词语,如名词、动词、句首句末虚词、有特殊用法的词语等;第三步,先易后难,逐步断句(先断有把握的部分,后断吃不准的部分);第四步,诵读全文,详加验证。语段断好后,再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语感,根据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结合文段意思,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族,一种说法是父族、母族、妻族的合称。夷灭三族是古代最残酷的刑罚。B.髡钳,古时的刑罚,髡是去发,钳是用铁束头。这里指扮作一个犯罪的囚徒。C.郎中,本文中是指帝王的侍从,俸禄只有三百石,级别虽然不高,但相当受荣宠。D.上客,这里指非常重要的客人或者地位很高的人;门客中地位最高的也称作上客。
【解析】选A。A项,“夷灭三族是古代最残酷的刑罚”错,“灭九族”才是最残酷的刑罚。九族说法一,是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说法二,是从本人算起向上五代,向下五代,共是九代为九族。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季布颇具才能,深得滕公好评。季布曾经率领军队多次使得刘邦处于窘境。后来刘邦召见他,授予他官职,可以看出刘邦对季布的器重。B.季布身处危难,得到众人保护。朱家给他穿上粗布的衣服,用一辆运输用的大牛车把他送给周氏。周氏把他买下来,安置在田地里耕作。C.季布四处躲避,惨况堪比伍员。不同的是,伍子胥对迫害他的楚国报仇雪恨;季布则成为刘邦的手下,曹丘让人写了推荐信才能见到他。D.季布名闻天下,曹丘出力不少。经过曹丘的不断宣扬,楚人中流传这样一句著名的谚语:得到季布应诺的一句话,比得到黄金还要可贵。
【解析】选B。B项,“朱家”和“周氏”应该对调。原文是“季布匿濮阳周氏……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许多有名望的人物都称赞季布能变刚强为柔顺,朱家也因此而在当时出了名。(2)由于我到处宣扬,您的名字天下人都知道,难道我对您的作用还不重要吗?您为什么这样坚决地拒绝我呢!
11.刘邦为什么会赦免原本是仇人的季布?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这件事涉及的内容是:“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可见,刘邦是听取了滕公的进言才赦免了季布。按照朱家的说法,季布为项羽卖力,是尽了他的职分,是忠心的表现;刘邦赦免季布,向天下显示胸怀宽广;逼迫季布,会为敌国所用。刘邦听取了滕公的进言,这才赦免了季布。
答案:(1)刘邦听取了滕公的进言。(2)季布为项羽卖力,是尽了他的职分,是忠心的表现。(3)刘邦赦免季布,向天下显示胸怀宽广。(4)逼迫季布,会为敌国所用。
附【译文】 季布是楚地人。为人好逞意气,爱打抱不平,在楚地很有名气。项羽派他率领军队,曾屡次使汉王刘邦受到困窘。等到项羽灭亡以后,汉高祖出千金悬赏捉拿季布,并下令有胆敢窝藏季布的论罪要灭三族。季布躲藏在濮阳一个姓周的人家。周家说:“汉王朝悬赏捉拿你非常紧急,追踪搜查就要到我家来了,将军您能够听从我的话,我才敢给你献个计策;如果不能,我情愿先自杀。”季布答应了他。周家便把季布的头发剃掉,用铁箍束住他的脖子,穿上粗布衣服,把他放在运货的大车里,将他和周家的几十个奴仆一同卖给鲁地的朱家。朱家心里知道是季布,便买了下来安置在田地里耕作。朱家便乘坐轻便马车到洛阳
去了,拜见了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喝了几天酒。朱家乘机对滕公说:“季布犯了什么大罪,皇上追捕他这么急迫?”滕公说:“季布多次替项羽窘迫皇上,皇上怨恨他,所以一定要抓到他才罢休。”朱家说:“您看季布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滕公说:“他是一个有才能的人。”朱家说:“做臣下的各受自己的主上差遣,季布受项羽差遣,这完全是职分内的事。项羽的臣下难道可以全都杀死吗?现在皇上刚刚夺得天下,仅仅凭着个人的怨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要向天下人显示自己器量狭小呢!再说凭着季布的贤能,汉王朝追捕又如此急迫,这样,他不是向北逃到匈奴去,就是要向南逃到越地去了。这种忌恨勇士而去资助敌国的举动,就是伍子胥所以要鞭打楚平王尸体的原因了。您为什么不寻找
机会向皇上说明呢?”汝阴侯滕公知道朱家是位大侠客,猜想季布一定隐藏在他那里,便答应说:“好。”滕公等待机会,果真按照朱家的意思向皇上奏明。皇上于是就赦免了季布。在这个时候,许多有名望的人物都称赞季布能变刚强为柔顺,朱家也因此而在当时出了名。后来季布被皇上召见,表示服罪,皇上任命他做了郎中。楚地有个叫曹丘的先生,能言善辩,多次借重权势获得钱财。他曾经侍奉过赵同等贵人,与窦长君也有交情。季布听到了这件事便寄了一封信劝窦长君说:“我听说曹丘先生不是个德高望重的人,您不要和他来往。”等到曹丘先生回乡,想要窦长君写封信介绍他去见季布。窦长君说:“季将军不喜欢您,您不要去。”曹丘坚决要求窦长君写介绍信,终于得到,便起程去
了。曹丘先派人把窦长君的介绍信送给季布,季布接了信果然大怒,等待着曹丘的到来。曹丘到了,就对季布做了个揖,说道:“楚人有句谚语说:‘得到黄金百斤,比不上得到你季布的一句诺言。’您怎么能在梁、楚一带获得这样的声誉呢?再说我是楚地人,您也是楚地人。由于我到处宣扬,您的名字天下人都知道,难道我对您的作用还不重要吗?您为什么这样坚决地拒绝我呢!”季布于是非常高兴,请曹丘进来,留他住了几个月,把他作为最尊贵的客人,送他丰厚的礼物。季布的名声之所以远近闻名,这都是曹丘替他宣扬的结果啊!
(四)(2020·滨州高二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13题。(9分)晚游城西开善院,泛舟暮归二首(其一)苏 轼晚照余乔木,前村起夕烟。棋声虚阁上,酒味早霜前。远谪何须恨,来游不偶然。风光类吾土,乃是蜀江边。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中,诗人选取了“晚照”“前村”“夕烟”等典型的意象,营造出一派宁静和谐的气氛。B.颔联以声衬静,高高的阁楼上传来清亮的下棋声,虽有声音,但更衬托出环境的安静。C.颈联中,诗人说被贬到这里也没有什么怨恨的,表达了诗人的乐观旷达,又有一点自嘲的意味。D.尾联中,诗人由被贬之地的风光想起自己的家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情感由此转向悲伤。
【解析】选D。D项,“尾联中,诗人由被贬之地的风光想起自己的家乡……情感由此转向悲伤”错误,尾联中,诗人看到被贬之地的风光像自己的家乡,在这里就如同在蜀江边的家乡一样,表现出了诗人的乐观旷达。
13.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歌前两联选取了“晚照”“乔木”“前村”“夕烟”“棋声”“虚阁”“早霜”等意象,描写了一幅宁静淡雅的画面,衬托出诗人平静自足的心情。②直抒胸臆。诗歌后两联写诗人被贬远地却不怨恨,因为这并不意外。这里风景优美,如同家乡蜀地,在这里可以找到家乡的感觉,充分体现了诗人的乐观旷达。
二、语言应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11分) 千佛山、大明湖和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________。(① )。泉太好了。泉池差不多见方,三个泉口偏西,北边便是条小溪流向西门去。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________,老那么翻滚。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你便觉出自然的伟大,使你不敢再正眼去看。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只是自然有这样的力量!冬天更好,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在深绿的长的水藻上飘荡着,使你不由得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② ):有的像大鱼吐水,极轻快的上来一串水泡;有的像
一串明珠,走到中途又歪下去,真像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着;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泡,大,扁一点,慢慢的,有姿态的,摇动上来,碎了,看,又来了一个!有的好几串小碎珠一齐________上来,像一朵攒整齐的珠花,雪白。有的……这比那大泉还更有味。
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名胜 不舍昼夜 涌B.名胜 昼夜不停 挤C.圣地 昼夜不停 挤D.圣地 不舍昼夜 涌
【解析】选B。名胜,有古迹或优美风景的著名的地方。圣地,指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作用的地方。这里指风景优美的地方,所以用“名胜”。不舍昼夜,不放弃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继日,多指人。昼夜不停,指白天黑夜都不停止。这里指泉水不停地翻滚,所以用“昼夜不停”。涌,水或云气冒出。挤,(人、物)紧紧地靠拢在一起。这里指小水泡紧紧地靠拢在一起,所以用“挤”。
1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永远那么纯洁,活泼,鲜明”,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原文句式连用三个“永远”构成排比,使句式整齐,层次感明显;原文是三个分句,而题干“永远那么纯洁,活泼,鲜明”是连用三个词语构成一句话,所以原文的句子表达了更强烈的情感,有强调作用。答案:①原文句式整齐,构成排比,层次感明显;②原文用三个分句表达了更强烈的情感,有强调作用。
16.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①处是承上启下的句子,从后文内容可知这里重在引出下文的“趵突泉”,从而得出答案:现在单讲趵突泉;从②处后面的冒号可知②是下文的总括句,从文段的最后一句“这比那大泉还更有味”可知这里介绍的是池边的小泉,从而得出答案:池边还有小泉呢。答案:①现在单讲趵突泉 ②池边还有小泉呢
1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丹霞地貌”形成原因的四个关键词语。(不超过10个字)(5分) 由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堆。随着沟崖面的坍塌后退还使山顶面范围逐渐缩小,形成堡状残峰、石柱、缓坡丘陵等地貌。在红色砂砾岩层有不少石灰岩砾石和碳酸钙胶结物,被水溶解后常形成一些溶沟、石芽和溶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阅读语段,一共五句话,介绍了“丹霞地貌”的形成原因。地貌形成原因,其实就是要找出“丹霞地貌”形成过程的一系列动词。所以找到每句话的关键性动词即可。第一句话的关键词是“抬升”,第二句话的关键词是“侵蚀”,第三、四句话的关键词是“崩塌”,第五句话的关键词是“溶解”。答案:抬升、侵蚀、崩塌、溶解
18.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①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的学科类课外培训发展迅猛。②这种培训,价格相对低廉、时间场地相对灵活、覆盖面广,③其一对一、一对多等多种在线教学方式,满足了个性化、定制化需求,受到不少家长和学生的追捧。④但问题随之也出现,⑤有的培训平台存在低俗有害信息或学习无关的网络游戏等内容;⑥有的培训内容以应试为导向,超标超前,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⑦凡此种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严重影响了在线教育质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语句①,删掉“随着”;(2)语句③,“追捧”改为“青睐”;(3)语句④,“但问题随之也出现”改为“但问题也随之出现”(或“随之”);(4)语句⑤,“学习无关的网络游戏”前加“与”。
(每改对一处给1分,意思对即可)三、写作表达(50分)19.微写作(10分)你们家乡的援鄂医疗队完成了使命,即将返回。请以接机组人员的身份为他们写一段欢迎词。(200字左右)
参考示例:尊敬的白衣天使们: 你们好! 我是本次航班的工作人员,非常荣幸在春暖花开之际,接你们回家。 过去这几个月,中国人民用举世瞩目的效率和速度,走出了疫情的至暗时刻,迎来了抗疫战斗的重大胜利。此时此刻,中国成了全世界最安全的国度。“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在中华家”。 我们深知:这份安全是你们用血汗铸就的,这份幸运是你们用仁心厚德换来的,这份希望是你们用无畏信念种下的。
在此,请允许我代表航班全体人员,向你们真诚地道一声“谢谢”! 致敬每一位守护生命的抗疫英雄!××机组全体工作人员2020年×月×日
20.大作文(40分)(2020·济南模拟)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们见到了很多口号、标语,比如“病毒必须隔离,人心不能疏离”,“出来聚会的是无耻之徒,一起打麻将的是亡命之徒”,还有“亲戚不走,明年还有,朋友不聚,明年再叙”等;有些捐赠的防疫物资上则写着“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些口号和标语各有特点。 语言既是交际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外在表现。阅读了以上这些口号和标语,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发表你的观点和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立意的重点还是材料本身,尤其是“任务”的要求。虽然此次作文材料与当下现实“疫情”有关,但很明显“抗疫”不是这次写作立意的关键。审题要紧扣材料和要求,从“语言既是交际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外在表现。阅读了以上这些口号和标语,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看,很明显,是要结合这些标语、口号来谈语言的作用。疫情中的标语、口号,这些语言承自先民,馈自邻邦,萌于热土,其中蕴含着人们的感情和智慧,给与大疫抗争中的中国人以鼓舞和力量。无论是乡间百姓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还是那些对传统中华诗文的运用,都给我们带来如何传承、发扬和运用民族语言的诸多思考。当然也不可否认,有些人刻意用一些“雷人”的口号博眼球,甚至造谣,表达偏激情绪,这也是需要我们警惕的。
【参考例文】执语言之灯,驱瘟疫之暗 新年伊始,却遭遇大疫临门。在面临一种前所未有的病毒时,我们缺乏相应的药物和疫苗来阻断病毒的蔓延与传播。那我们该如何面对防控疫情的艰难态势?万千声音道出了答案:语言。 高雅之言道出邻邦之谊。日本援华物资上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等诗句,不仅显示了接受唐文化熏陶的日本对诗词的传承与发展,更是用同宗同源的历史来表达了对邻邦深厚的情谊。危难当前,这一句句古诗格调高雅,意韵深远,道出了中日两国人民化干戈为玉帛的美好祝愿。
通俗之语阐清防疫道理。朱自清先生很早就看清:诗词的最高境界便是雅俗共赏。通俗的言语与高雅的诗词并无高下之分而仅有适用与否。面对一场全社会参与的人民战争,“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这样看似粗俗的标语,实则幽默风趣并简明扼要地阐明了戴口罩的重要性。相比一本正经的“官腔”,这样的语言显然更容易让民众接受与传诵。
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怎样的语言都须合理与得当。滥用语言在当下的信息时代,无疑会造成网络暴力与谣言散布,这些又更是加大、加重了疫情防控的社会负担。相比于无端地散布网络谣言,有时无言的彰示反而更显出力量。俄罗斯政府在疫情初期便送了两批物资,虽没有诗词相赠,也没有媒体发声,但无疑是弥足珍贵的雪中送炭,真正做到了“敏于行,讷于言”。 挪威作家易卜生曾言:“社会是一艘大船,每个人都是掌舵手”。我想,若是这次疫情的伤痛非得化成一种力量,那么便在腐烂之处生出清润之花,而在黑暗之夜长出洞彻之眼。让我们每位掌舵手都重新审视自己的语言,以让这个社会重新生发出深度、厚度与内省,并给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注入强有力的精神力量。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单元学习任务课堂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单元学习任务课堂教学课件ppt,共60页。
语文人教统编版单元学习任务课文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统编版单元学习任务课文内容ppt课件,共60页。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单元研习任务图片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单元研习任务图片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本考点梳理,高考素养探究,写作表达实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