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摔跤学案及答案
展开人物描写一组
班级: 五年级 姓名:
课题 | 人物描写一组 | 课型 | 新授课 |
设计说明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有效的语文课堂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在感受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基础上,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能自觉地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本文是来自经典名著的三个描写人物的经典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凤辣子三个人物形象,每个片段,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也不尽相同。由此,本课教学设计旨在注重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讨论,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更多发挥自己语言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发现、质疑。旨在通过品读语言,感悟人物形象,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描写人物的方法,达到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提高写作能力的目标。 | ||
学前准备 | 1.搜集并阅读《小兵张嘎》《儒林外史》《红楼梦》及其作者的相关资料。(学生) 2.学生字词;熟读课文,达到语句通顺。(学生) 3.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 ||
课时安排 | 4课时 | ||
教学过程 | |||
第一课时 | |||
教学环节 | 教师指导 | 学生活动 | 效果检测 |
一、解读课题,进入情境(用时:5分钟) | 1.教师导学:看过《小兵张嘎》这部电影或者电视剧吗?里面的张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板书课题。引读课题。(用读课题的方式回答问题。) (1)谁和谁比赛摔跤? (2)小嘎子和胖墩儿干什么? (3)教师导学,总结学习方法。 | 1.学生自由发言,说说张嘎留给自己的印象。 (1)聪明、活泼、顽皮、灵活。 (2)讲一件嘎子的趣事。 2.学生齐读课题。(注意“嘎”字的读音) (1)“小嘎子和胖墩儿”要读重音。 (2)“比赛摔跤”要读重音。 (3)总结学习方法:有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解读课题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 1.根据课题回答问题。 (1)本文的主人公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初读感知,识字学词(用时:22分钟) | 1.教师出示学习提示,指导学生初步学习课文。
2.检查读书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相机指导学生重点掌握这些字音和词义。 (2)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学习字词,相机总结学习方法。 (3)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的朗读,做到正音。 | 1.学生阅读学习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 (3)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简要说说自己的感受。 2.学生根据学习提示,自主学习课文。 3.学生汇报读书收获。 (1)重点明确“精神抖擞(sǒu)、裆(dānɡ)、挠(náo)、拽(zhuài)”的读音。 (2)通过小组交流,结合查找工具书和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精神抖擞、破绽、下冷绊子”等词语。 (3)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做到正音,说说自己的感受。 | 2.区别字组词。 擞( ) 裆( ) 数( ) 挡( ) 绽( ) 扳( ) 淀( ) 板( ) 3.给多音字组词。 别:bié( ) biè( ) 4.在文中摘抄一句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深入读文,感悟写法(用时:10分钟) | 1.教师导学第1、2自然段,探究胖墩儿的动作描写。
2.教师导学,研读第3自然段。 (1)课件出示学习提示,指导具体操作方法。 (2)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
3.组织学生汇报学习收获。 (1)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朗读,将动词重读,体会动作描写的妙处。 (2)教师出示动作描写的片段。(教师导学,动作描写对突出人物的特点有独特的作用,学会恰当巧妙运用动作描写能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
| 1.学生默读第1、2自然段,学习胖墩儿的动作描写。 (1)找到描写胖墩儿动作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再读一读。 (2)学生兴趣表演胖墩儿的动作。 (3)全班交流:胖墩儿给人留下怎样的印象? 2.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小嘎子的动作和心理描写。 (1)齐读学习提示,明确学习具体要求。 ①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注意画出描写两个人动作的词语和句子。 ②默读并用自己喜欢的读书符号画出描写小嘎子心理活动的语句。 ③小组交流小嘎子和胖墩儿留给自己的印象并填写学习活动卡一。 (2)学生自主读文,与小组同学交流学习卡内容。 3.小组汇报学习收获。 (1)学生结合课堂活动卡一,从朗读课文和抓重点词两方面来体会嘎子的人物形象。 ①课件出示“两个人……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重点突出其中的动词。 ②抓住“站、围、蹦、转、抓、挠、揪、拉、拽、顶、扳”等动词刻画出嘎子顽皮、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 (2)动作描写写法的迁移,完成动作描写片段。 | 5.完成课堂活动卡一。 6.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找到心理描写的句子并摘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讲述小嘎子与胖墩儿的摔跤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动词,表现出雪儿活泼可爱的特点。 雪儿( )着书包,( )着小曲儿,( )地走在放学的路上。突然,她( )见身后有人叫她,回头一( ),原来是妈妈,她高兴地( )向妈妈…… |
四、形象再现,升华内化(用时:3分钟) | 1.教师播放《小兵张嘎》中小嘎子和胖墩儿摔跤的视频片段。 2.教师导学:请你说说作家在描写人物形象时最值得学习的地方。 | 1.学生欣赏影片片段,深入体会作家传神的描写。 2.小组交流:作家成功的动作描写及心理描写。 | 9.选择你最熟悉的小伙伴写一写,有意识地学习本课作家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的方法。 |
教师批注 |
|
|
|
第二课时 | |||
教学环节 | 教师指导 | 学生活动 | 效果检测 |
一、创设情境,图片激趣(用时:3分钟) |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并练习表达。 2.教师板书课题,提问: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3.指名读片段开始的导读提示。 | 1.学生观看图片,叙述图片内容,加以合理猜测。 2.学生书空课题,据题质疑。 (1)课文的主人公是谁? (2)临死前的严监生最放心不下的是什么? (3)他举着两根枯瘦的手指是要做什么? 3.一名学生读导读提示,全班交流:通过读导读提示,你有哪些收获? | 10.根据导读填空。 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 )中的一个人物,这部小说的作者是( ),在小说里,严监生是一个( )的人。 |
二、初读课文,理清大意(用时:15分钟) | 1.课件出示学习提示,教师导学。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主读文。相机指导并参与学生在小组中的学习活动, 3.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读书收获。 (1)课件出示生字词,多种形式朗读。 (2)课件出示朗读评价卡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多种方法朗读本片段内容。 (3)教师指导学生抓住情节概括主要内容(课件出示情节提示)。教师总结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 1.学生齐读自学提示,明确学习方法。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 (2)用查找工具书先自己解决字词问题,再在组内合作交流。 (3)小组内练习朗读课文,简述课文大意。 2.学生根据自学提示,展开学习活动。 3.汇报自学生字词的收获。 (1)领读,开火车读大屏幕上的词语。 重点读准“侄子、吐痰、揩眼泪”几个词语,了解“监”和“挑”是多音字。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的朗读比赛。 ①指三组进行自由读、有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可选形式朗读本片段, ②其他小组同学利用评价卡片评选出朗读优胜组。 (3)抓住情节概括主要内容。 ①学生根据课件上的情节提示概括主要内容。 ②学生明确抓住主要情节概括内容的要领是首先梳理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再将语言高度概括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 11.给括号里的字注音。 (侄)子________ 吐(痰)________ (揩)油________ 一(茎)灯草________ 穿(梭)________ 12.根据情节提示,概括主要内容。 ( )临死前,( )前来探望,( )伸出两根手指不肯放下,( )、( )、( )皆没猜对,最后是( )明白了他的用意,于是挑掉了一茎灯草,( )登时就没气了,多么( )的严监生啊! |
三、精读细品,感受形象(用时:12分钟) | 1.教师导读,组织学生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语句读一读。 2.课件出示:“严监生喉咙里……伸着两个指头。” (1)教师出示学生活动卡三,教师导学,自主,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填写卡片。 (2)教师指导学生小组学习活动,抓住人物的动作及神态描写填写学生活动卡三。 (3)教师组织全班交流汇报读书收获。相机指导朗读。 ①引导学生说明严监生的动作描写,体会其临死前必有牵挂。 ②引导学生对比第一次读出其牵挂之强烈。 ③教师导读,再次猜错后严监生的焦急和固执更让人费解。 ④教师导学:到底是什么让临死的严监生百般牵挂而不去呢?当谜底揭开时,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讽刺、可笑)
3.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课件出示提示语) |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语句,多读几遍,并说明原因。 2.指名反复朗读课件上的句子。 (1)学生观察学习卡片,明确填写内容及要求。 (2)小组合作探究:大侄子、二侄子、奶妈和赵氏的四次猜测引发了对严监生的四次动作与神态描写,填写学习卡片三。 (3)全班交流。 ①大侄子猜测是不是有两个亲人不曾见,严监生把头摇了两三摇。(朗读体会严监生临死前有所牵挂) ②二侄子猜测是不是还有两笔银子不曾吩咐明白,严监生把头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对比第一次,朗读突出“狠狠”和“越发指得紧”) ③奶妈猜测是不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严监生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对比第二次,体会严监生的执着,顽固。) ④赵氏猜对了严监生是因为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恐费了油,严监生见灯草挑掉一茎,点一点头,把手垂下。(朗读体会严监生的吝啬及超级可笑。) 3.学生根据提示语自由抒发感怀。 (1)对严监生说:_________________。 (2)对作者吴敬梓说:_____________。 | 13.完成学生活动卡三。
14.文章的结局妙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填空,并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1)我想对( )的严监生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想对作家吴敬梓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再现图片,体会写法(用时:10分钟) | 1.课件再现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2.引问:描写人物可以从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几方面进行。有道是“言为心声”,但是为什么本文却没写严监生的语言呢? | 1.学生观察图片,并结合课文内容描绘严监生的吝啬鬼、守财奴的形象。 2.学生根据严监生的实际状态汇报文章为何要运用神态和动作描写,而不用语言描写。
| 16.常识填空。 记叙文中的描写方法有:( )描写、( )描写、( )描写、( )描写、( )描写和( )描写。 |
教师批注 |
|
|
|
第三课时 | |||
教学环节 | 教师指导 | 学生活动 | 效果检测 |
一、视频激趣,创设情境(用时:5分钟) | 1.出示课件,播放《红楼梦》中“黛玉初进贾府”片段。 2.教师板书课题——“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读题)。 (1)教师引问:请同学们注意这个标点,引号。它有什么作用? (2)理解初见的意思。 (3)再读课题,思考课题告诉我们什么? | 1.学生观看视频,初步感知黛玉初进贾府的情形。 2.学生齐读课题。 (1)学生讨论课题中引号的作用。(表明这是绰号。) (2)初见就是——(第一次见面。) (3)课题告诉我们的是——(凤辣子第一次遇见林黛玉。)
| 17.选择正确答案。 引号的作用:①表示引用;②表示讽刺和否定;③表示特定称谓。 (1)“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 (2)妈妈笑着说:“你长大了!”( ) (3)这学期,王红被评为“三好学生”。( ) |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用时:17分钟) | 1.教师范读课文,提出要求:给自己不认识的字注音。 2.组织学生自由读文,相机指导朗读,达到文通句顺。 3.教师指导学生小组学习活动。 4.出示课件,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5.教师导读课文。 (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相机指导朗读,从断句和停顿等方面进行初步指导。 (3)引导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 1.学生听读课文,并给自己不认识的字注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把字词读准,把句子读顺。 3.学生小组学习生字词。质疑、交流、解答。 4.学生开火读大屏幕上的词语, (1)重点解决“丫鬟、珠钗、璎珞、裉袄、绉裙、风骚、携着”等字音。 (2)理解“放诞”是行为放纵的意思;“敛声屏气”是不出声,屏住呼吸的意思。“攒”字是多音字。 5.学生轮流朗读课文。 (1)把难读的句子读通,读顺。 (2)根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全班交流解决。 | 18.查字典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放诞: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敛声屏气:__________________ 风骚: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攒:( )________ ( )________ |
三、精读课文,感悟写法(用时:15分钟) | 1.出示学习提示,指导学生学习。 (1)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2)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小组活动。 (3)相机指导学生朗读,积极评价学生的读书体会。 2.引导学生学习人物的外貌描写。 (1)教师随机指导学生准确找到文中的外貌描写。 (2)相机指导学生写批注,语言要简洁。 (3)教师组织全班交流汇报。
3.出示课件学习建议,指导学生学习王熙凤的语言描写部分。 (1)引读学习建议,明确学习方法。
(2)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3)教师组织全班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和点拨王熙凤性格特点,同时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
| 1.学生齐读学习提示。 (1)小组内朗读自己最感兴趣的语句,并说出原因。 (2)学生小组活动,交流自己感兴趣的语句,说说原因和体会。 (3)全班交流读书体会。 2.学生自主学习人物的外貌描写。 (1)自由朗读全文,画出描写人物外貌的语句。 (2)边读边根据外貌描写进行批注。(用一个词来概括透过外貌描写感知的人物性格特点。) (3)全班交流汇报。 ①课件出示“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透过王熙凤一身的珠光宝气可以看出贵族少妇的尊贵和俗气。) ②课件出示“一双丹凤三角眼……丹唇未启笑先闻”。(写出她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刁钻和狡黠。) 3.学生自主学习王熙凤的语言描写部分。 (1)齐读学习建议。 ①用“ ”画出描写王熙凤的语言的句子,反复读一读。 ②小组交流,语言描写背后的人物个性。 (2)学生根据学习建议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文中对王熙凤的语言描写。 (3)全班交流汇报。 ①课件出示“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体会王熙凤表面称赞黛玉,实则奉承贾母,真是面面俱到,圆滑至极。) ②课件出示“说着,便用帕拭泪……该打该打”。(体现出王熙凤善于察言观色、见风使舵。) ③课件出示“又忙携黛玉之手……也只管告诉我”。(体现王熙凤善于讨好,喜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和地位。) | 20.在文中找到人物的外貌描写摘抄在下面,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读下面的语言描写,说说你从中体会到怎样的人物性格特点。 (1)王熙凤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从中体现出:_______________。 (2)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从中体现出:_______________。 |
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用时:3分钟) | 1.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有关《红楼梦》的资料。 2.教师再次播放“黛玉初进贾府”视频片段。 3.教师导读名著。 | 1.学生交流《红楼梦》相关资料。(先指一名学生来读片段前的导读提示。) 2.学生观看视频,几名学生有感情轮读课文。 3.课后积极阅读《红楼梦》。 |
|
教师批注 |
|
|
|
第四课时 | |||
教学环节 | 教师指导 | 学生活动 | 效果检测 |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用时:5分钟) | 1.教师出示课件: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的人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他们是谁?各自有着怎样的性格?哪个人物形象给自己的印象最深?) 2.教师导学:这些人物之所以能够栩栩如生,就是因为作家在刻画他们的性格时用了恰当的描写方法,比如有?(教师板书:动作、语言、心理、神态和外貌。) | 1.学生观看课件,欣赏并回忆,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学生回答描写这些人物分别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 22.读课文,填空。 描写小嘎子的活泼顽皮运用了( )描写;描写吝啬鬼、守财奴严监生运用了( )描写;刻画见风使舵的王熙凤运用了( )描写。 |
二、综合归纳,提炼写法(用时:20分钟) | 1.课件出示练习,指导练习。完成学生活动卡四。 (1)分别出示三个人物: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再出示三人的性格特点。 (2)教师给予学生客观性评价。 2.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提出问题:这些人物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教师导学,出示导学提示。 (1)教师巡视指导,与学生交流。 (2)教师参与学生小组活动,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3)教师倾听并点评学生的见解。 4.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汇报,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和积极评价。 5.提问:怎样运用恰当的描写方法。(教师点拨并提炼各种描写方法的要领。) | 1.学生观看课件。完成学生活动卡四。 (1)学生思考,回答连线。 (2)集体订正。 2.学生浏览课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全班交流。 (1)描写小嘎子时运用了动作描写。 (2)描写严监生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3)描写王熙凤运用了典型的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 3.学生齐读导学提示。开展学习活动。 (1)自主阅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人物及其描写方法,做上标记。 (2)在小组内朗读自己标记的部分。 (3)说说自己为什么对这个人物及写法感兴趣。 4.全班交流。(小组指派代表) 5.小组讨论:怎样运用自己喜欢的描写方法。(全班交流) (1)学生提炼技巧,如: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与特点。还要描绘说话人的语言动作和表情。 (2)课件出示,结合实例。 | 23.完成学生活动卡四。 24.实战演练。(补充下列语言描写) (1)“欢欣,你的作文发表了!”小梦________说。 “真的吗?”欢欣________说,“啊!我终于成功了!” (2)都过了12点了,王月才气喘吁吁地回到家,衣服还脏兮兮的。“你到底去哪儿了?”妈妈______地问。 (3)他躺在床上,脸色苍白,断断续续地说:“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看看敞开的门,迷惑不解地问:“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一下子跳了起来,吃惊地问道:“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仿写实践,感悟升华(用时:15分钟) | 1.教师过渡: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描写方法来仿写身边的一个人。 2.教师出示活动要求,并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教师相机指导写作技巧。
3.教师将学生汇报的仿写技巧整理成课件并出示课件,巡视指导学生仿写。 4.教师导学,把写好的片段读给小组成员,并引导互相提出修改意见。 5.教师指导典型习作。 | 1.学生确定一个自己生活中的人,作为仿写对象。 2.学生齐读活动要求,开展交流活动。 (1)学生交流自己笔下的人物个性。 (2)与同伴说说怎样仿写才能更好地表现出人物个性? (3)学生汇报交流成果。 ①运用恰当的描写方法,如: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等。 ②思考围绕哪一个方面来具体描写突出哪一种性格特点。 3.学生根据课件提示,尝试仿写。 4.小组内朗读习作并互相提出修改意见,及时修改成文。 5.小组推选一篇优秀习作,全班交流。 | 25.请你根据本课的学习写出几条写人文章的写作技巧。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教师批注 |
|
|
|
板书设计 | 人物描写一组 |
2020-2021学年6 景阳冈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6 景阳冈学案设计,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歌曲激趣,导入新课,自学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深入理解,深入体会,拓展延伸,课外延伸,鼓励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4 刷子李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4 刷子李学案设计,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解题设疑,激发情感,初读课文,自主学词,学法领航,自主阅读,拓展思维,迁移阅读,走近作家,巧设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7* 猴王出世导学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7* 猴王出世导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启发交流,导入新课,自学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深入理解,深入体会,拓展延伸,课外延伸,鼓励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