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鄂教人教版科学四下 10 不同环境中的植物 教案 教案 18 次下载
- 鄂教人教版科学四下 11 不同环境中的动物 教案(共2课时) 教案 19 次下载
- 鄂教人教版科学四下 13 太阳和月球 教案(共2课时) 教案 24 次下载
- 鄂教人教版科学四下 14 月相的变化 教案 教案 26 次下载
- 鄂教人教版科学四下 15 会变的影子 教案(共2课时) 教案 25 次下载
小学人教鄂教版 (2017)12 认识地球的形状教案设计
展开12识地球的形状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一颗行星。
2.通过模拟实验、查阅资料等活动,尝试多角度、多方式了解关于地球形状的信息,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3.不轻易相信权威或书本,知道只有通过足够的证据才能作出判断,得出结论。
4.能依据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结果调整自己的观点,并在交流中分享自己的观点。
5.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大致历程,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发展与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一颗行星。
2.通过模拟实验、查阅资料等活动,尝试多角度、多方式了解关于地球形状的信息,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三、教学难点:
1.不轻易相信权威或书本,知道只有通过足够的证据才能作出判断,得出结论。
2.能依据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结果调整自己的观点,并在交流中分享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关于大海上船由远及近驶入海港、航海家麦哲伦环球航行、宇航员从太空中看地球的图片或视频等资料。
2.模拟实验所用的材料:雨伞、帆船模型(带有红旗)等,每组1份。
(二)学生准备:
1.查阅关于地球的资料。
2.学生活动手册、铅笔等。
五、安全注意事项:
在学生用雨伞做模拟实验时,要提醒学生在撑开和收起雨伞时不要对着他人,防止发生意外。
六、教学过程:
(一)提出和聚焦问题
1.谈话,创设问题情境:我们的家在哪里?
2.出示地球图片,提出问题:
·关于地球,你知道些什么?
·你还想知道关于地球的什么知识?
3.全班交流。
4.进一步提出问题: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的形状到底是什么样的?
·你是怎么知道地球的形状的?
·你能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吗?
5.全班交流。
6.根据学生提出的观点,聚焦本课的研究主题。
(二)科学实践活动: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1.观察船入港的情景,推测海平面的形状。
(1)出示大海上的船扬帆驶入海港的情景图,提出问题:
·你有过站在海边向远处眺望的经历吗?
·在海边观察从大海的远方驶来的船,会有什么发现?
(2)学生交流。
(3)谈话:观察从大海的远方驶来的船时,总是先看到船的上部,然后逐渐看到整个船身;而观察向远方驶去的船时刚好相反,总是先看不见船身,然后看不见船的上部,直至船消失在海面的尽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4)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什么情况下可以导致人们看到这样的现象?
2.对地球的形状提出假设,再做模拟实验进行研究。
(1)引导学生提出假设:海面的形状是曲面,地球的表面和海面一样,也是曲面。
(2)设计模拟实验,证明只有在海面是曲面的情况下,才会出现船只入港时所看到的现象。模拟实验的基本方法:用桌面和伞面分别模拟平面的海面和曲面的海面,让小船模型分别在桌面和伞面上由远及近驶向观察者,观察现象。
(3)学生实验,观察现象。
(4)围绕下述问题,交流讨论:
在模拟实验中,分别看到了什么现象?有什么不同?
桌面是一个平面,用桌面模拟海面,船在桌面上由远及近驶入时,自始至终都能看到整个船身。根据这个现象可以对海面的形状作出怎样的判断?(海面应当不是和桌面一样的,也就是海面不是平面的。)
伞面是一个弧面,用伞面模拟海面,船在伞面上由远及近驶入时,先看见船的上面,然后看到船的其他部分。根据这个现象可以对海面的形状作出怎样的判断?
(5)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现象说明地球的形状可能是什么样的?
小结:只有在海面的形状是曲面的情况下,
才会出现船驶入海港时我们所看到的现象。因此,地球的表面形状应当是曲面。
3.找出更多的证据,证明地球的形状。
(1)谈话,引导学生思考:在前面的研究中,我们只能知道地球的表面可能是曲面,还有哪些证据能够证明地球的形状是球形的呢?
(2)了解麦哲伦环球航行的历史。
①出示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资料,布置任务:
先阅读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资料,然后在地球仪上按照顺序将麦哲伦航行的路线标注出来,看一看有什么发现。
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资料,并在地球仪上标注麦哲伦航行的路线。
③引导学生讨论: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能够为我们认识地球的形状提供什么证据?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追问:麦哲伦环球航行能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吗?能不能举出反例?
(如果地球是圆柱体、圆锥体等封闭的形状,也可以回到原点。)
(3)从太空中“看”地球。
①谈话:地球可能是一个球体,那么,还有哪些证据可以进一步帮助我们认识地球的形状呢?
简要介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中国第一位飞天航天员杨利伟等航天员的资料(可以出示地球的卫星图片、视频等)。
②提问:进入太空的航天员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的?
通过观看图片或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认识航天员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确实是一个球体。
4.对地球的形状进行总结。
航天探测的发展让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和精准。目前,经过精密测量,人们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正圆的球体,而是一个近似球体。
5.查阅资料,交流关于地球的更多认识。
(1)学生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交流所了解的关于地球的知识。
(2)教师出示地球的赤道周长、半径等数据以及不同运动方式的速度等资料,提出任务:计算用不同方式绕地球赤道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3)学生小组活动,计算用各种方式绕地球赤道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4)全班交流用各种方式绕地球赤道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感受地球的“大小”。的现象
6.小结。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近似球形的较大天体,是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运转的一颗行星,运转一周为一年。
(三)拓展与应用么
1.谈话:地球是一个球体,这在今天看来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认识,但是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特别是在古代,地球的形状一直是一个难解的谜。
2.提出任务:,
空宙阅读教科书拓展与应用中的图文资料,了解古人对地球的形状曾经有过哪些认识。
·边阅读边思考:在古代,人们是根据什么认识地球形状的?
3.总结。
从古至今,在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中,经历了猜想—推测(船只入港现象)验证(麦哲伦环球航行)—探测(地球卫星照片、航天探测等)等几个阶段,这是一个十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还会不断地发展。
小学科学12 认识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a href="/kx/tb_c400958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12 认识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人教鄂教版 (2017)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地球 太阳 月球12 认识地球的形状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人教鄂教版 (2017)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地球 太阳 月球12 认识地球的形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人教鄂教版 (2017)四年级下册17 认识简易计时器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人教鄂教版 (2017)四年级下册17 认识简易计时器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安全注意事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