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习题
展开1. 用高秆不抗倒伏但能抗锈病的小麦与一矮秆抗倒伏但不能抗锈病的小麦品种杂交,选育出了一种矮秆抗倒伏、又能抗锈病的小麦新品种,引起小麦这种变异的根本原因很可能是( )
A. 改变了小麦体内的营养成分B. 改变了小麦体内基因的组成
C. 改变了小麦体内染色体的数量D. 改变了小麦体内基因的结构
【答案】B
【解析】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矮秆抗倒伏、又能抗锈病的小麦新品种,这一品种是通过基因重新组合后获得的,因此改变了小麦体内基因的组成,这种小麦的特性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是遗传的变异,可以遗传。
2. 下列变异既是可遗传的变异,又是有利变异的是( )
A. 玉米粒有黄、白、红三种颜色稳定遗传B. 玉米出现白化苗
C. 小麦出现矮杆和抗病性的稳定品种D. 肥料充足的小麦杆粗、穗大
【答案】C
【解析】玉米粒有黄、白、红三种颜色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遗传的变异,玉米的颜色既不属于有利变异也不属于不利变异,A错误;玉米出现白花苗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遗传的变异,白化苗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不利变异,B错误;小麦出现矮秆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遗传的变异,矮杆能抗倒伏,因此是有利变异,C正确;肥料充足的小麦秆粗、穗大是由环境影响形成的不可遗传的变异,有利变异;D错误。
3.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致使细菌的抗药性越来越强.用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分析,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细菌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适应环境的变异
B. 抗生素选择了发生耐药性变异的个体使其生存下来
C. 耐药性的细菌繁殖能力比不耐药性的细菌繁殖能力强
D. 生产抗生素质量下降,使抗生素的杀菌能力下降
【答案】B
【解析】细菌首先存在抗药性的变异,使用抗生素后,是抗生素对细菌的抗药性进行了选择,而不是“细菌为适应环境,产生抗药性变异”,A错误;抗生素选择了发生耐药性变异的个体使其生存下来,B正确;细菌的抗药性与细菌的繁殖能力没有直接关系,而不是因为“耐药性的细菌繁殖能力比不耐药性的细菌繁殖能力强”,C错误;是细菌的抗药性增强导致抗生素杀菌能力降低,不是“抗生素的质量下降,杀菌能力降低”,D错误。
4. 我国的返回式卫星将一些种子带上太空,让种子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从而培育出新品种.对新品种与原品种差异的最准确表述是( )
A. 遗传 B. 变异 C. 可遗传的变异 D. 不遗传的变异
【答案】C
【解析】变异是指生物的亲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根据引起变异的原因,变异包括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是遗传的变异,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由于遗传物质没有变化,这种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是不遗传的变异,宇航员将一些种子带上太空,让种子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从而培育出新品种,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变异,是遗传的变异,故选C。
5.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相对性状是通过变异产生的
B. 单纯由环境改变引起、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的变异,是不会遗传给后代的
C. 只有通过杂交的方法才能获得能遗传的变异
D. 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差异,都源于生物的变异
【答案】C
【解析】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相对性状体现了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的性状差异,因此属于变异,A正确;生物的变异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B正确;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都能产生能遗传的变异,C错误;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差异属于性状上的差异性,属于变异,D正确。
6. 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但即使是纯合长翅品系的幼虫,在35℃条件下培养成的成体果蝇仍为残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35℃条件下果蝇的长翅基因就突变成了残翅基因
B. 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由环境温度来决定的
C. 纯合的长翅果蝇幼虫在35℃条件下培养成的残翅性状是不能遗传的
D. 如果有一只残翅果蝇,在任何条件下只要与另一只异性残翅果蝇交配,就能确定其基因型
【答案】C
【解析】35℃条件下,果蝇的长翅基因没有突变成残翅基因,只是环境影响了果蝇的表现型,A错误;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的,B错误;纯合的长翅果蝇幼虫在35℃条件下形成的残翅性状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是不能遗传的,C正确;用该未知基因型的残翅果蝇与残翅果蝇vv正常交配,并将孵化出的幼虫放在25℃温度条件下培养,后代如果全为长翅果蝇,则该残翅果蝇的基因型为VV;后代如果全为残翅果蝇,则该残翅果蝇的基因型为vv,D错误。
7.引起基因突变的根本原因是( )
A. .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
B. 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
C. 用秋水仙素处理的结果
D. 蛋白质和核酸相互作用的结果
【答案】B
【解析】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其本质是基因内部发生了变化,指组成基因的脱氧核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性状也发生了改变。
8. 某菜农种了20株纯种(基因组合是aa)甜味菜椒,其中一株结了一个辣味菜椒,对此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
A. 该菜椒子房中珠被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
B. 该菜椒子房中受精卵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
C. 附近辣味菜椒的花粉传到了该菜椒花的柱头上
D. 该菜椒子房壁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
【答案】D
【解析】菜椒中子房中珠被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了变化,只是改变了种皮的遗传物质,而子房壁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与辣味菜椒的形成无关系,故不符合题意;菜椒子房中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只是改变了胚的遗传物质,而子房壁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与辣味菜椒的形成无关系,故不符合题意;附近辣味菜椒的花粉落到了该菜椒花的柱头上,只是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改变了胚的遗传物质,而子房壁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与辣味菜椒的形成无关系,故不符合题意;某菜农种了20株纯种(基因组合是aa)的甜味菜椒,其中一个结了一个辣味菜椒,原因是该菜椒子房壁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与辣味菜椒的形成有关。
二、非选择题
9. 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1)实验过程分析。
①实验过程中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取样。
②样品要有足够数量,建议不要少于_____________枚。
③建议测量果实的_________的长短,长短以____________计。
④选择和设计适当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2)探究结果:
①任何性状的表现都是由控制该性状的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②基因组成相同的大花生或小花生,果实的长度也有不同,是由于________变化引起的变异,但这种变异总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
③正常情况下,大花生果实长度的平均值总__________小花生果实长度的平均值,这是__________的差异引起的,是可遗传的变异。
【答案】 (1). 随机 (2). 30 (3). 长轴 (4). 毫米 (5). 基因 (6). 环境 (7). 环境 (8). 大于 (9). 基因
【解析】(1)实验过程分析。
①②抽样时应当尽量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如果抽取元素的方法是使总体中的元素成分不改,所观测到的数值是互相独立的随机变量,并有着和总体一样的分布,这样的样本是一个简单的随机样本,它是总体的最好代表。而取得简单随机样本的过程叫做简单随机取样。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样品要有足够的数量,建议不要少于30粒。
③在相同条件下种植的大小花生,正常情况下,大花生果实长度的平均值应大于小花生果实的平均值。测量果实长轴的长短,以毫米计。
④选择和设计适当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在作图时以果实的长度为横坐标,以个数为纵坐标,进行描点连线。
(2)探究结果:花生果实长度的变异,有的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有的是由环境引起的。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仅由环境引起而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能遗传的。所以:
①任何性状的表现都是由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②基因组成相同的大花生或小花生,果实的长度也有不同,是由于环境变化引起的变异,但这种变异总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
③正常情况下,大花生果实长度的平均值总大于小花生果实长度的平均值,这是基因的差异引起的,是可遗传的变异。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科学家将一种矮秆(抗倒伏)但不抗锈病的小麦与另一种高秆(不抗倒伏)但抗锈病的小麦做亲本进行杂交.后代中出现了矮秆抗锈病、矮秆不抗锈病、高秆抗锈病、高秆不抗锈病四种类型,选矮秆抗锈病类型繁殖培育,若干代后,获得了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
材料二:科学家利用航天技术搭载普通椒的种子,返回地面后再进行选育,培育出果实大、口感好、产量高的太空椒.
材料三:新疆的哈密瓜甜度大,有人将其引进到山东来种植,其甜度大大降低.
(1)材料一中,杂交后代出现的________ 类型属于新品种.
(2)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和太空椒的培育原理有所不同,前者是________ 育种,而后者是________ 育种.
(3)哈密瓜在山东种植甜度降低的变异同矮秆抗锈病小麦、太空椒的变异相比,前者是________ (可遗传或不遗传)的变异,其根本原因是未涉及_________的改变.
【答案】 (1)矮秆抗锈病、高秆不抗锈病 (2). 杂交 (3). 诱变 (4). 不可遗传 (5). 遗传物质
【解析】(1)材料一中涉及到的小麦性状有高秆与矮秆、抗锈病与不抗锈病;性状从亲代传给子代的现象叫遗传;杂交后代中出现了矮秆抗锈病、高秆不抗锈病类型,这种现象叫变异。因此,材料一中,杂交后代出现的矮秆抗锈病、高秆不抗锈病类型属于新品种。
(2)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培育是利用了杂交育种,而太空椒的培育原理是利用太空环境诱变育种,因此前者是杂交育种,而后者是诱变育种。
(3)哈密瓜在山东种植甜度降低的变异,是环境改变引起,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而矮秆抗锈病的小麦、太空椒的变异相比,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因此,哈密瓜在山东种植甜度降低的变异同矮秆抗锈病小麦、太空椒的变异相比,前者是不遗传的变异,其根本原因是未涉及遗传物质的改变。
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a href="/sw/tb_c545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课堂检测</a>,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a href="/sw/tb_c545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同步达标检测题</a>,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a href="/sw/tb_c545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练习</a>,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