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展开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教学内容 |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 血液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知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2.知道血液的组成及功能,说明血浆的成分和主要功能,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生理功能。 3.解释动脉血、静脉血的概念。 1.通过学生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对三种血细胞的比较,培养学生对比归纳的分析能力。 3.通过学习三种血细胞的正常值,培养学生具有自我保健的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探索血液成分的实验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
重点 | 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
难点 | 显微镜下分辨各种血细胞,理解血液属于组织。 |
教学准备 | 多媒体 实验用具 |
课时 | 2课时 |
教
学
过
程
| 第一课时 新课的引入: 板书:第四章体内物质的运输 人体内这一运输网络就是循环系统。 出示挂图:介绍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讲述:血液循环系统是一个由心脏、血管组成遍布全身的封闭管道系统,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着。也可以说,血液循环好比人体内红色的河流。这河流有主干、支流以及更小的分支。而这河流中奔腾的河水就是血液。 板书:第一节血液 讲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血液”二字,如医生为了诊断某些疾病,往往先要验血,有人在意外事故中失血过多,必须及时输血,有些疾病如乙肝、爱滋病,它们可通过血液传播。可见血液与人体关系非常密切。 提问:有关血液的知识,你们知道有哪些?血液是干什么用的? 学生:血液是红色的粘稠液体,闻起来有腥味,它含有血糖等,血液起运输作用。 提问导入 :血液是具体担负运输任务的,它经常运载着大约 200 种物质,是一支组织得相当完善的队伍。这支队伍都有哪些队员,各自又是如何分工合作的呢?它们除了起运输作用外,还有其他的功能吗? 板书:一、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一)探索血液的组成: [提出问题] 血液由什么构成?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假设。 [提出假设] 如果血液由液体血浆和有形的血细胞构成,那么把血液加抗凝剂会看到分层现象,在显微镜下观察会看到血细胞。 [设计并完成实验] 1、实验:观察血液的组成 方法步骤:25页(课外小组的学生提前一天完成以下实验步骤)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要加柠檬酸钠?(柠檬酸钠是一种抗凝剂,加入后可防止血液凝固,) 指导学生观察:并回答 (1)、血液是否分层?分几层? (2)、各层的颜色怎样?大致比例如何? 总结:试管中原本红色的血液出现了分层现象,上部分为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约占血液总量的55%,下面部分呈暗红色,不透明,约占血液总量的45%,两者之间还有薄薄一层物质,呈白色。 实验2 显微镜下观察血液的永久涂片 观察思考并回答: (1)、看到几种类型细胞?(移动装片找,三种血细胞) (2)、最多的是哪种细胞?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红细胞:量最多,呈红色,圆饼状,无细胞核; (3)、最大的是哪种细胞? 有无细胞核?(白细胞:最大,有细胞核;) (4)、最小的是哪种?(血小板:最小,无细胞核) [实验结果分析] 由观察血液的组成和血涂片得知:血液由淡黄色液体部分叫血浆和三种有细胞结构的部分——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构成 让学生找到书看第23页血浆的成分和功能。 2、探索三种血细胞的功能 (1)探索红细胞的功能: ①介绍红细胞呈现红色的原因: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做血红蛋白,所以红细胞呈红色。 ②让学生观察红细胞与氧气结合和分离的录像思考:血红蛋白有什么特性?红细胞有什么功能? ③观察演示实验,总结血红蛋白的特性。 演示实验:取一只试管加有抗凝剂的血液,待血细胞沉淀后,倒去上层的血浆和部分血细胞,观察留在试管内的红细胞呈暗红色。然后将试管倾斜放置,十分钟后让学生观察: 观察内容:斜面的红细胞与试管底部红细胞的颜色是否一样? 思考:血红蛋白有什么特性? 讲解:斜面的红细胞呈鲜红色,试管底部的红细胞呈暗红色。 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此现象说明血红蛋白与氧结合或分离的条件与氧多少有关。斜面上的红细胞暴露在空气中,周围氧较多,即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形成鲜红的氧合血红蛋白,而底部的红细胞接触的空气少,血红蛋白尚未与氧结合,仍呈暗红色。 得出结论: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气浓度低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气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启发学生回答,根据血红蛋白的特性,总结红细胞有什么功能? (运输氧气的功能。) 讲解:红细胞除了运输氧气以外,还运输部分的二氧化碳。 ④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 血红蛋白的特性,重新给动脉血和静脉血下定义。 动脉血: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后,使血液呈鲜红色,这种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叫做动脉血。 静脉血:血红蛋白与氧分离后,使血液呈暗红色,这种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血叫做静脉血。 ⑤简要介绍什么是贫血?贫血的症状以及治疗方法等: 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正常范围:男子平均500万个/立方毫米,女子平均420万个/立方毫米),或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含量过少(正常范围:男子为12—15克/100毫升,女子为10.5—13.5/100毫升)都叫贫血。 贫血患者由于血液运输氧的能力低,影响体内各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因而常常表现出精神不振、疲劳、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这时候应该找医生诊断和治疗。 一般的贫血患者,应该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铁质丰富的食物。 (2)探索白细胞的功能 观察白细胞吞噬病菌的录像思考: ①.当身体某一部分被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是如何到达感染处? 讲解:白细胞可做变形运动,穿过血管壁,到达感染处,去吞噬病菌。伤口流出的脓液是病菌、及死亡的白细胞。 简要介绍“发炎”的实质是什么及发炎有什么重要意义? 总结:白细胞的功能: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讲解:白细胞计数是临床化验的重要项目。因为人体受病菌感染时,血中的白细胞总数高于正常,感染处也聚集大量的白细胞。 复习总结:学生完善三种血管的比较表 血细胞名称 形态结构 正常值 功能 红细胞 男: 女: 白细胞 血小板 课的延伸:血小板有什么功能,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 指导学生收拾实验用具。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提问:血液是由什么组成的?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各有什么功能?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归纳,并由此引出新课:血小板有什么功能? 3、探索血小板的作用 (1)生活现象:当不小心,把皮肤划破时,流出血液,不久又自然止血。 (2)提出问题:为什么皮肤出血后回自然止血? (3)教师演示实验:出示A、B两试管,A试管装的血液没加抗凝剂,B试管装的血液也没加抗凝剂,但在取血时用竹签不停地搅动。 (4)学生观察两试管的血液出现了什么现象?并思考血小板在人体中起什么作用? 现象:A试管的血液凝固成了血块,且血块周围有一些淡黄色的液体, B试管的血液不凝固。 教师指出:血块周围的淡黄色液体叫血清。 结论:血小板有止血和促进凝血的作用。 课堂小结:教师让学生根据血液的各成分的功能归纳血液的总功能,再联系皮肤一章讲过的血液可调节体温,最后用下面的投影总结血液具有运输、防御、调节体温三大功能:
|
板 书 设 计
|
|
课 后 小 记 |
|
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优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优质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课题,问题引导,自主探究,展示交流,释疑解惑,视野拓展,感悟提升,巩固训练,自我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年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设计思路,课前准备,教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