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0* 唐雎不辱使命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0* 唐雎不辱使命练习,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各句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重点文言词语,结合《唐雎不辱使命》理解型默写,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各句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是古代对帝王的敬称。
B.文中唐雎列举了四个读书人发怒的后果。
C.“岂直五百里哉?”的“哉”是现代汉语“吗”的意思。
D.《战国策》的作者是西汉的刘向。
2.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C.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D.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夕日欲颓
B.安陵君其许寡人╲杂然相许
C.秦王不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D.天下缟素╲可以调素琴
4.对下列各句的句式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非若是也。(判断句)
B.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判断句)
C.受地于先王。(倒装句)
D.仓鹰击于殿上。(被动句)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书写和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giǎng)地尔。”
B.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cāng)鹰击于殿上。
C.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土也,怀怒未发,休祲(qīn)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D.秦王色挠(ná),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yú)矣。”
二.基础知识(共1小题)
6.重点文言词语
(1)唐雎不辱使命
(2)易安陵
(3).安陵君其许寡人
(4)大王加惠
(5)虽然,受地于先王
(6)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7)请广于君
(8)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9)岂直五百里哉
(10)秦王怫然怒
(11)亦免冠徒跣
(12)以头抢地耳
(13)休祲降于天
(14)与臣而将四矣
(15)秦王色挠
(16)长跪而谢之曰
(17)寡人谕矣
(18)徒以有先生也 。
三.默写(共1小题)
7.结合《唐雎不辱使命》理解型默写
(1)文中秦王所说的“天子之怒”的表现是: , 。
(2)文中有两处秦王神态的描写,其一处是“ ”,其二处是“ ”。这充分说明唐雎斗争的结果。
四.翻译(共1小题)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3)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4)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5)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五.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9.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2)翻译段1中画线的句子。
(3)选段描写了唐雎和秦王你来我往的斗争过程。在针铎相对中,秦王态度由“怒”到“谢”,请结合下面图示认真梳理情节后,在选段中提炼出能概括斗争变化过程的短语,并依次填写在A、B、C、D四个方框里。
(4)段2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实写秦王,虚写唐雎。请结合选段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培优篇)2021-2022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0* 唐雎不辱使命
一.选择题(共4小题)
1.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将军身被坚执锐 故不错意也
B.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仓鹰扑于殿上
C.卜者知其指意 固以怪之矣
D.辍耕之垄上 岂直五百里哉
2.下列各句中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是( )
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B.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C.皆布衣之士也
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使:出使)
B.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广:扩充)
C.长跪而谢之曰(谢:感谢)
D.寡人谕矣(谕:明白,懂得)
4.下列对课文《唐雎不辱使命》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极力描绘天子之怒引致“伏尸百万”的可怕场景,目的是用武力来恫吓唐雎。
B.唐雎用专诸、聂政、要离这些平庸之人因怒行刺的故事,表明要效法他们跟秦王拼命。
C.文中唐雎佩剑入朝要与秦王拼命这一情节,强烈表达了作者颂扬正义的思想感情。
D.无论秦王是真屈服还是假屈服,“长跪而谢”都表明唐雎在这场较量中取得了胜利。
二.语言运用(共1小题)
5.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故不错意也 通 意思 。
(2)仓鹰击于殿上 通 意思 。
三.解答题(共1小题)
6.自学体验。
(1)在课文《唐雎不辱使命》中,秦王的神情前后有怎样的变化?这表现了秦王怎样的性格?
(2)试从唐雎以“士之怒”回应秦王的“天子之怒”来分析唐雎的形象。
四.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7.文言文阅读。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②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③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④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2)翻译句子
①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②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3)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第③段中唐雎是怎样让秦王屈服的?
(4)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
(基础篇)2021-2022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0* 唐雎不辱使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下列各句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是古代对帝王的敬称。
B.文中唐雎列举了四个读书人发怒的后果。
C.“岂直五百里哉?”的“哉”是现代汉语“吗”的意思。
D.《战国策》的作者是西汉的刘向。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言虚词的用法。要根据平时的积累来回答。
【解答】A.有误,“寡人”是古代帝王对自己的谦称。
B.有误,文中的“士”不是指读书人,而是指有志之人;
C.正确;
D.有误,《战国策》是由西汉的刘向整理编撰的。
故选:C。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2.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C.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D.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解答此类题目,首先阅读句子,结合句子意思来作答。
【解答】本句的意思是: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所以节奏可划分为: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故选:A。
【点评】在弄懂文言句意的基础上,可以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的结构。先判断一下构成句子的词或词组,在句子中各充当什么成分,这样也能把握古诗文句子的自然停顿。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夕日欲颓
B.安陵君其许寡人╲杂然相许
C.秦王不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D.天下缟素╲可以调素琴
【分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一词多义,就是指一个词既有本义,又有引申义,甚至有几个引申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解答】A.不同,想要/将要。
B.不同,答应/赞同。
C.相同,表示否定。
D.不同,白色的生绢/不加修饰的。
故选:C。
【点评】解题技巧
1.课文迁移法
此种方法最为常用,考卷中出现的很多文言实词,在学过的课内文言文中几乎都出现过,可以联系课文相关语句进行意义迁移。例如:“临富贵而失其本心”,这样的类似短语在《鱼我所欲也》中就有“此之谓失其本心”一句。由此句可明确出“失其本心”是指“丧失了他的本性”,放在原句中,再联系上下文就容易正确翻译了。
2.语法分析法
有些多义词较难区分,可以对实词所在句子作语法成分分析,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大多是由副词充当。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它的词性,同样可以帮助我们解释词义。例如:“蜀之鄙有二僧”和“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的“鄙”一词,从语法判断,第一个充当主语,解释为边远的地方,第二个充当谓语,解释为目光短浅。
3.对句判断法
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我们可以据此进行判断。如“腰白玉之环”中的“腰”字,与前一句“戴朱缨宝饰之帽”中“戴”字对应,作动词用,解释为挂在腰间。
4.字型推断法
实词考查中,有一些冷字确实少见,考生有时无法作答。其实,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形声字占80% 以上,而形旁给我们推断词义带来了有利的依据。如“皆已惮籍矣”中的“惮”字,左边的竖心旁表意,跟心里、心情有关,再结合成语“肆无忌惮”,可推断出“害怕、恐惧”之意。
4.对下列各句的句式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非若是也。(判断句)
B.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判断句)
C.受地于先王。(倒装句)
D.仓鹰击于殿上。(被动句)
【分析】本题考查句式。根据文言文常见句式分类即特殊句式的特点逐项分析辨别即可。
【解答】ABC.正确。
D.有误,这是一个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仓鹰于殿上击。
故选:D。
【点评】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平时学习要注意熟记常用判断句的几种形式,这样判断起来就能得心应手。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书写和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giǎng)地尔。”
B.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cāng)鹰击于殿上。
C.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土也,怀怒未发,休祲(qīn)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D.秦王色挠(ná),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yú)矣。”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解答】A.有误,“抢”读作“qiāng”;
B.正确;
C.有误,“祲”读作“jìn”;
D.有误,“谕”读作“yù”。
故选:B。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二.基础知识(共1小题)
6.重点文言词语
(1)唐雎不辱使命 辱没、辜负
(2)易安陵 交换
(3).安陵君其许寡人 加重语气的助词,答应
(4)大王加惠 给予恩惠
(5)虽然,受地于先王 从
(6)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于是;出使;到
(7)请广于君 扩充
(8)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疑问语气助词
(9)岂直五百里哉 只,仅仅
(10)秦王怫然怒 盛怒的样子
(11)亦免冠徒跣 脚
(12)以头抢地耳 用;撞
(13)休祲降于天 吉凶的征兆
(14)与臣而将四矣 成为四个人
(15)秦王色挠 屈服
(16)长跪而谢之曰 表修饰;道歉;代词,代唐雎
(17)寡人谕矣 明白,懂得
(18)徒以有先生也 只是;因为 。
【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解答】(1)句意为:唐雎不辜负自己的使命;辱:辱没、辜负。
(2)句意为:交换安陵;易:交换。
(3)句意为: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许:加重语气的助词,答应。
(4)句意为:大王给予(我)恩惠;加惠:给予恩惠。
(5)句意为:虽然这样,但是这是我从先王那继承这块封地;于:从。
(6)句意为:安陵君于是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因:于是;使:出使;于:到。
(7)句意为: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广:扩充。
(8)句意为: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他看不起我吗;与:疑问语气助词。
(9)句意为:更何况只是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呢;直:只,仅仅。
(10)句意为:秦王勃然大怒;怫然:盛怒的样子。
(11)句意为: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跣:脚。
(12)句意为:把头往地上撞罢了;以:用;抢:撞。
(13)句意为: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休祲:吉凶的征兆。
(14)句意为: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四:成为四个人。
(15)句意为:秦王变了脸色;挠:屈服。
(16)句意为: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而:表修饰;谢:道歉;之:代词,代唐雎。
(17)句意为:我明白了;谕:明白,懂得。
(18)句意为: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徒:只是;以:因为。
答案:
(1)辱没、辜负。(2)交换。 (3)加重语气的助词,答应。(4)给予恩惠。(5)从。(6)于是;出使;到。(7)扩充。(8)疑问语气助词。(9)只,仅仅。(10)盛怒的样子。(11)脚。(12)用;撞。(13)吉凶的征兆。(14)成为四个人。(15)屈服。(16)表修饰;道歉;代词,代唐雎。(17)明白,懂得。(18)只是;因为。
【点评】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字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方面归类。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法,结合语境,分析比较,完成答案。
三.默写(共1小题)
7.结合《唐雎不辱使命》理解型默写
(1)文中秦王所说的“天子之怒”的表现是: 伏尸百万 , 流血千里 。
(2)文中有两处秦王神态的描写,其一处是“ 秦王怫然怒 ”,其二处是“ 秦王色挠 ”。这充分说明唐雎斗争的结果。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理解。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
【解答】答案为:
(1)伏尸百万 流血千里
(2)秦王怫然怒 秦王色挠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四.翻译(共1小题)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3)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4)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5)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分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译文言句子要掌握翻译的原则、步骤和方法。翻译的基本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译文要符合现代汉语习惯,做到明白、流畅、简洁。翻译时既要字句对应,又要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整,准确,得体。
【解答】(1)使:派遣;使:出使。句意: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2)加:给予;易:交换。句意:大王施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
(3)于:从;虽:即使。句意: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且守卫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五百里呢?
(4)休:吉祥。祲:不祥。于:从。句意:心里的愤怒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变成四个人了。
(5)以:凭借。徒:只。安陵君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答案:
(1)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2)大王施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
(3)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且守卫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五百里呢?
(4)心里的愤怒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变成四个人了。
(5)安陵君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点评】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五.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9.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2)翻译段1中画线的句子。
(3)选段描写了唐雎和秦王你来我往的斗争过程。在针铎相对中,秦王态度由“怒”到“谢”,请结合下面图示认真梳理情节后,在选段中提炼出能概括斗争变化过程的短语,并依次填写在A、B、C、D四个方框里。
(4)段2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实写秦王,虚写唐雎。请结合选段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分析】译文参考: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同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将要)穿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说完,拔剑出鞘立起。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就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
【解答】(1)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字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方面归类,考纲中规定的常见文言虚词,如“之”“以”“而”等可分别归纳记忆。解答此类题目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法,结合语境,分析比较,做出选择。这四字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已发生变化,要能区分古今意思,包括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等。仓:是通假字,通“苍”,青色,灰白色;其他词义分别是以:把,用;缟素: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谕:明白,懂得。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翻译时重点实词意思以及起关键作用的虚词一定要译出,要注意文言文的省略现象和指代现象,注意译准“休”、“祲”等词,“休“指吉兆,“祲”指妖气。所以翻译为:心里的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结构的掌握能力。根据文意来完成。从唐雎来看,先写唐雎出使的缘由,接着写针锋相对的舌战,再写挺剑而起,最后写出使胜利,这样层层紧扣,突出了中心;从秦王来看,他以不可一世(诱惑、恫吓、佛然怒)开始,却以失败(色挠,长跪而谢)而告终。可以看出应依次填入 A.天子之怒 B.布衣之怒 C.唐雎挺剑而起 D.秦王色挠
(4)本题考查对写作方法及其作用的把握。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境并联系上下文来回答。文中由“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实写秦王,给我们塑造了一个色厉内茬、外强中干,被骄横凶残掩盖着的纸老虎形象,由“徒以有先生也”,以此衬托出唐雎临危不惧、机智果敢的伏虎英雄形象;另外,在上一段中“挺剑而起”,唐雎大义凛然的鲜明形象在前面塑造完成,再写则会画蛇添足。这样写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使文章详略更加得当。
答案:
(1)①以:把,用;②仓:通“苍”,青色,灰白色;③缟素: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④谕:明白,懂得。
(2)心里的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
(3)A.天子之怒 B.布衣之怒 C.唐雎挺剑而起 D.秦王色挠
(4)实写秦王,给我们塑造了一个色厉内茬、外强中干,被骄横凶残掩盖着的纸老虎形象,并以此衬托出唐雎临危不惧、机智果敢的伏虎英雄形象;另外,由于唐雎大义凛然的鲜明形象在前面文段忆完成,再写则会画蛇添足。这样写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使文章详略更加得当。
【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注意对文言文词语和句式的积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要学习一些词语解释和语句翻译的方法和技巧,注意翻译“信达雅”的原则。内容理解方面可与现代文阅读方法与技巧相联系。
(培优篇)2021-2022学年下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0* 唐雎不辱使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4小题)
1.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将军身被坚执锐 故不错意也
B.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仓鹰扑于殿上
C.卜者知其指意 固以怪之矣
D.辍耕之垄上 岂直五百里哉
【分析】本题考查对通假字的辨析,我们根据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进行分析。
【解答】A项中的通假字是“被”“错”。
B项中的通假字是“唱”“苍”。
C项中的通假字是“指”“以。
D项中没有通假字。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2.下列各句中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是( )
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B.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C.皆布衣之士也
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分析】本题考查“之”字的用法。
【解答】ABD.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意义;
C.之:结构助词,的。
故选:C。
【点评】答题需要结合句子的意思来理解“之”的含义,然后总结归纳得出答案。
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使:出使)
B.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广:扩充)
C.长跪而谢之曰(谢:感谢)
D.寡人谕矣(谕:明白,懂得)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做好积累,对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分类做好整理。
【解答】ABD.正确。
C.有误,句意:(秦王)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谢:道歉。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4.下列对课文《唐雎不辱使命》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极力描绘天子之怒引致“伏尸百万”的可怕场景,目的是用武力来恫吓唐雎。
B.唐雎用专诸、聂政、要离这些平庸之人因怒行刺的故事,表明要效法他们跟秦王拼命。
C.文中唐雎佩剑入朝要与秦王拼命这一情节,强烈表达了作者颂扬正义的思想感情。
D.无论秦王是真屈服还是假屈服,“长跪而谢”都表明唐雎在这场较量中取得了胜利。
【分析】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理解正误的判断。解答此题要了解各文章主要内容,注意选项中表述的细节。
【解答】ACD.正确;
B.有误,“平庸之人”错误,应为“有胆识有才能的人”。
故选:B。
【点评】以选择题的形式来分析段落内容,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每个选项认真分析,注意选项中细微的错误,如内容是否无中生有,表述是否过于绝对化等。
二.语言运用(共1小题)
5.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故不错意也 错 通 措 意思 放置、安置 。
(2)仓鹰击于殿上 仓 通 苍 意思 藏青色 。
【分析】本题考查通假字,每篇文言文中通假字的数量并不不多,且大部分在课下注释中有解释,复习的时候同学们可以分课集中整理,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解答】答案:
(1)“错”通“措”,放置、安置;
(2)“仓”通“苍”,藏青色;
【点评】文言知识的复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功夫在课外”,我们一定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就多记忆、多归纳、多理解并及时掌握的内容,在考试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三.解答题(共1小题)
6.自学体验。
(1)在课文《唐雎不辱使命》中,秦王的神情前后有怎样的变化?这表现了秦王怎样的性格?
(2)试从唐雎以“士之怒”回应秦王的“天子之怒”来分析唐雎的形象。
【分析】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要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分清层次,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作答。《唐雎不辱使命》这篇文章写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激烈斗争,终于折服秦王,保存国家,完成使命的经过,歌颂了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揭露了秦王的骄横欺诈、外强中干的本质。
【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伯理解与人物性格分析。文中描写秦王神态的句子有“秦王不说”“秦王怫然怒”“秦王色挠”,用自己的话概括,就是秦王先是不高兴,接着写他十分生气,最后变了脸色,屈服了。根据事件的起由“易地”,即可知秦王的神情变化,表现出他是一个色厉内荏,外强中干的人。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时注意审清题意,扣住题干所给的内容展开分析。唐雎以“士之怒”回应秦王的“天子之怒”是他与秦王斗争的第二个回合。秦王怒气冲冲,施以恐吓,“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如果联系“灭韩亡魏”的背景,委实令人不寒而栗。唐雎“臣未尝闻也”一句,沉着冷静,不为秦王的恐吓所动,实际上是按兵待敌。接下去,唐雎先是反唇相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照用秦王口吻,以“布衣”对“天子”,寸步不让。然后又用“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一正一反两个判断句,断然驳掉秦王“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的诬蔑,再用三个排比句摆出专诸刺王僚、聂政刺韩傀、要离刺庆忌的事实,又说“与臣而将四矣”,打掉秦王的气焰。最后唐雎“挺剑而起”,紧紧逼住秦王,这更是秦王所始料不及,于是精神防线完全被摧毁,只有缴械投降。由此可以看出唐雎的冷静沉着、勇敢无畏。
答案:
(1)秦王先是不悦,然后怫然怒,最后色饶。表现了秦王的阴险狡诈、色厉内荏、外强中干。
(2)秦王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恐吓唐雎,唐雎以“臣未尝闻也”还击,表现他为人沉着冷静;听完秦王“天子之怒”的具体表现后,唐雎用“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反击,并摆出专诸刺王僚、聂政刺韩傀、要离刺庆忌的事实,最终以“挺剑而起”的动作吓倒秦王。表现唐雎不畏强权、正气凛然。
【点评】考查对于课文内容理解的题,需要根据上课老师的讲解,尤其要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和中心来作答。
四.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7.文言文阅读。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②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③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④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2)翻译句子
①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②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3)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第③段中唐雎是怎样让秦王屈服的?
(4)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
【分析】参考译文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啊!”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我恩惠,用大的土地交换小的土地,真是太好了,即使这样,但是这是我从先王那继承的封地,我希望一生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听后不高兴。于是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况且秦国使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他看不起我吗?”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只想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现在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因此穿丧服,今天的情形就是这样了。”说完唐雎挺剑而起。
秦王立刻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会灭亡,但是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
【解答】(1)本题考查的是常用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常见的文言现象: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是文言文词语考查的重点,也是学生需要重点识记的知识要点。需要学生在学习中积累并灵活运用。
①句意是:秦王听后不高兴。说,通“悦”,高兴、愉快。
②句意是: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广,扩充。
③句意是: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休祲,吉凶的征兆。
④句意是: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谢,道歉。
(2)此题主要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解答思路是: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注意翻译时应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得分点。还可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偏义复词等特殊现象。
本句重点:①虽,即使;易,交换;岂,何况;直,通“值”,仅仅只是。
②布衣,平民;免冠,摘下帽子;徒跣,光着脚;抢地,撞地。
翻译:①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呢?
②平民发怒,只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归纳。第三段主要是唐雎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并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表示要效法。最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凭借勇气和魄力挫败秦王。
(4)此题是开放性问题,学生在对文言文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对文章的理解和自己的课外知识积累,语句通顺言之有理即可。例如:蔺相如完璧归赵、诸葛亮舌战群儒、晏子使楚令楚王自取其辱等言之有据即可。
答案
(1)①通“悦”,高兴、愉快 ②扩充 ③吉凶的征兆 ④道歉
(2)①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呢?
②平民(老百姓)发怒,只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3)唐雎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并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表示要效法。最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挫败秦王。
(4)蔺相如完璧归赵、诸葛亮舌战群儒、晏子使楚令楚王自取其辱等言之有据即可。
【点评】通假字
1.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愉快)
2.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
3.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白色)
4.轻寡人与(“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
5.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值”,只,仅仅)
6.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①以头抢地耳
②仓鹰击于殿上
③天下缟素
④寡人谕矣
①秦王不说
②请广于君
③休祲降于天
④长跪而谢之
①以头抢地耳
②仓鹰击于殿上
③天下缟素
④寡人谕矣
①秦王不说
通“悦”,高兴、愉快
②请广于君
扩充
③休祲降于天
吉凶的征兆
④长跪而谢之
道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唐雎不辱使命优秀同步测试题,文件包含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唐雎不辱使命达标测试,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综合性学习,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4 山水画的意境巩固练习,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填空,基础梳理,课堂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