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科版 (2017)6.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教学设计
展开《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是《物质的变化》单元的第6课。本课与前5课一起完成了课程标准中“初步了解常见物质的变化;知道不同能量间的转换”的学段目标。学生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已经认识到什么是物理变化,什么是化学变化,也发现了生活当中处处充满物质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本课引领学生探索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进一步使他们感受到化学变化的神奇,激发他们探索化学变化的兴趣。
本课通过学生回顾从小到大身体的变化,思考变化的原因,引领学生关注自身。通过判断食物在身体各个消化器官中的变化,进一步从物质变化的视角了解人体能量和营养的来源都与化学变化有关。通过关键问题“我们的身体中除了食物的消化吸收,还发生着哪些化学变化?”,明确呼吸、细胞的产生与死亡、食物中毒、药物治疗、情绪变化等都和化学变化有关。最后,通过思考“植物、动物的生长变化和化学变化有关吗?”,进一步明白化学变化不仅发生在我们的身体里,还发生在植物、动物等各个生命体当中。
【学生分析】
学生在以下几方面有一定的基础认识:1.明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有能量的概念。3.知道人体各个消化器官的作用。4.知道检验淀粉可以用滴加碘酒变色的办法。学生在以下几方面认识不足:1.学生都吃过米饭,但很少学生有细细咀嚼并品味米饭在嘴巴中变甜的体验。2.学生对于食物在各个消化器官中究竟是怎样的,认识是模糊的。3.对于情绪的变化和化学变化有关,学生基本没有了解过。所以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教学条件提供一些辅助。例如,提前让孩子细细品尝一口米饭,感受米饭的味道的变化;通过回忆呕吐、拉肚子等场景,帮助学生理解食物在消化器官中的变化,等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食物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和营养。食物被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是缓慢的,这个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2.情绪的产生也与化学变化有关系。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
2.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
科学态度目标
在小组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能够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化学变化影响着人类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到生命体内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这些化学变化维系着我们的生命。
难点:能基于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推测食物在各消化器官中的变化。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体重秤,卷尺,米饭(自备)、活动记录单(自备)、红色和蓝色记号笔(自备)。
教师准备:干燥粉条、火柴、淀粉、唾液淀粉酶、温水、碘酒、烧杯、玻璃棒、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吃米饭热身:请每位同学细细品味、慢慢咀嚼,并做到以下三个要求:
(1)咀嚼1至2秒钟时,在心中记录米饭的味道。
(2)继续咀嚼1至2分钟后,又是什么感觉?
(3)咀嚼后出现某种味道时,咽下米饭。
学生按要求品尝米饭,并回答问题。
2.揭题: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
引导语:前几节课,我们认识了物质的变化。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吃米饭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为学生增加体验,为判断食物在口腔中发生化学变化提供更多的证据。
二、探索
活动一:食物具有能量
1.学生说说自己从出生到现在身体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预设:学生长高了、长胖了、手脚变大了、有力量了等。
2.思考:我们的身体为什么能够发生这些变化?
预设:我们需要吃东西,从食物中获取能量,并转化成自己生长发育的能量。
3.教师演示燃烧干燥粉条的实验,明确食物具有能量。
食物具有能量。一些干燥的食物能够被点燃,说明食物中蕴含着大量的能量,并且能够以燃烧的形式释放出来。
设计意图:从关注自身身体变化出发,引领学生进一步思考身体发生变化的原因——食物中的能量转换成人体的能量。通过燃烧干燥粉条这个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看到食物中蕴藏的能量,帮助学生理解。
活动二:推测刚才吃的米饭在身体里发生了什么变化
1.过渡:食物具有能量,被我们吃进体内后,并不像燃烧那么简单地释放出能量,而是需要经历更复杂、更平稳的变化,才能转化为身体所需的能量。
2.学生小组合作,判断食物在各个消化器官都经历了什么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在导学单上记录小组的想。
3.小组汇报并交流。
(1)预设:在口腔中是化学变化,证据是米饭刚开始无味,后来变甜,说明有新物质生成。
(2)教师演示:淀粉+碘酒和淀粉+唾液有效成分(唾液淀粉酶)+碘酒的对比实验,明确米饭真的和碘酒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
(3)小组继续汇报交流食物在其他消化器官中的变化。
4.教师播放食物在体内变化的视频,学生明确:食物的消化、吸收是一种复杂的化学变化,这种化学变化把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转换成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食物在各个消化器官中到底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引领学生思考,在这个过程中究竟有没有新物质生成?生活中有没有哪些例子可以成为自己推测的证据?在逐步分析、比较、推测的过程中,学生进一步认识食物消化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并进一步产生探究事实真相的欲望。通过唾液淀粉酶与淀粉的作用的对比实验,用直观的证据证明确实在口腔中发生了化学变化。通过视频,深化了学生的认知。
活动三:集体研讨
1.集体研讨:我们的身体中,除了食物的消化、吸收,还发生着哪些化学变化?
预设:呼吸、细胞产生死亡、食物中毒、药物治疗等。
2.教师明确情绪的产生也和化学变化有关。科学研究发现,当我们特别积极地做某件事情时,大脑中有一种物质可以让我们的心情变得愉快,这种物质是通过化学变化产生的。(播放相关视频进行讲解)
3.学生思考:植物、动物的生长变化和化学变化有关吗?请说明理由。
预设: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是化学变化;动物吃到的食物,经过消化,转化成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也是化学化。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生命体中化学变化的认知,不仅消化吸收是化学变化,还有很多化学变化在我们体内发生,维系着我们的生命。不仅在我们人体当中发生着化学变化,在植物、动物等生命体中也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了人体内的诸多变化都和化学变化有关,人体、植物、动物等生命体的生长变化都和化学变化息息相关。
【板书设计】
六年级下册6.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教案: 这是一份六年级下册6.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教科版 (2017)6.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优质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教科版 (2017)6.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优质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6.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6.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