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6.我们来做 “热气球”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课题
我们来做“热气球”
单元
2
学科
科学
年级
3
学情分析
热气球是生活中比较有趣的一个物件,三年级的学生对此很感兴趣,甚至有一些学生有过亲身体验的经历,对热气球具有一定的认识,具备了了解“热气球是需要靠热才能进行升空”的这一前概念,但是对“热气球受热后是怎样飞起来的?”这一问题不能做出具体的解释,这正是本节课的着眼点。
学习
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空气受热后会膨胀变轻而上升,变冷后又下降。
科学探究目标
能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和描述某些生活现象。
能运用画图、书写等形式记录实验现象。
科学态度目标
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科学实验是可重复的。
发展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燃放孔明灯的危险性。
了解热空气上升原理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重点
尝试让“热气球”升空并在此过程中了解“热空气”的上升现象:空气受热后会膨胀变轻而上升,变冷后又下降。
难点
用概括性的语言有逻辑地解释“热气球”升空及降落的现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引入:播放一段关于热气球的视频。
在有些旅游景点,会提供让游客乘坐热气球到高空欣赏美景的服务。根据你的了解和刚才观看的视频,说一说热气球是怎样升空和下降的。
教师引导:
其实,人们在加热过程中并没有加热热气球本身,而是加热了里面的空气,那么加热后空气发了哪些变化,热气球又是怎么升上去的,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就要来做一个模拟热气球,通过模拟热气球来研究这个问题。
学生回答:热气球是通过加热升上去的
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入手,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讲授新课
我们来做一个“热气球”
播放实验视频《我们来做一个“热气球”》
教师引导:
通过观看刚才的实验视频,我们对实验的过程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现在我们自己动手,注意观察实验中发生的现象并记录下来。
实验材料:大塑料袋,蜡烛,纸筒,火柴,剪刀,废液缸
实验步骤:
在纸筒的底端剪一个“窗口”,供空气流通。将蜡烛点燃,然后用纸筒罩住蜡烛。
(2)轻轻用塑料袋罩住纸筒,加热袋中的空气。
(3)用手贴住袋子的外壁,当感到袋子变热了,松开双手,观察接下来发生的现象。
(4)重复几次试验,画下你观察到的现象。用秒表测量一下,多久以后袋子会掉下来。
要点提示:
在蜡烛外侧的纸筒下段剪一个口,是为了能够让空气流进去,不影响蜡烛在纸筒内燃烧。
操作提示:
塑料袋与蜡烛之间要预留一定的距离,以免引起火灾。
实验现象:加热前,袋子没有明显变化;在加热一段时间后,袋子变热了,膨胀起来,飞到空中。而过了一段时间,空气变凉,塑料袋便落了下来。
装有热空气的袋子会上升,你怎么解释呢?
教师点拨:
点燃蜡烛后,周围的空气变热了,所以我们摸到袋子的表面变热了;
我们看到袋子鼓起来了,是因为空气遇热体积膨胀。
我们需要用手按住袋子,是因为空气遇热,体积膨胀,使得空气变轻,产生了浮力,热空气会上升。
袋子上升一段时间后又落下,你又是如何解释的?
教师点拨:
袋子上升一段时间后又落下,是因为空气变冷了,体积缩小,使得空气变重,浮力消失,热气球下降。
知识总结:
冷空气和热空气的物理性质截然不同。
空气变热,体积会膨胀,使得空气变轻,产生浮力,热气球上升。
空气变冷,体积会缩小,使得空气变重,浮力消失,热气球下降。
知识拓展:孔明灯
展示孔明灯的图片,提出问题:你知道这是什么?
孔明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亮发明的。当年,诸葛亮被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诸葛亮算准风向,制成会漂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信息,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为孔明灯。
哪位同学知道,它是如何升到天空中呢?
孔明灯也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当点燃蜡烛的时候,空气被加热膨胀,使得空气变轻了,产生了浮力,所以孔明灯会上升。
为什么孔明灯飞行的时间会更长?
孔明灯的火源与灯一起飞行,可以持续加热。
播放视频《禁放孔明灯宣传动画》
孔明灯内的温度特别高,降落的地方可能会引起火灾,所以不能在户外随意放飞孔明灯。
实验拓展:旋转的纸蛇
实验目的: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实验材料:蜡烛、火柴、纸蛇(薄或软的卡纸、剪刀、画笔、针、15厘米长的细线)
实验一:
点燃一支蜡烛,用手分别靠近火焰的各个方向。
实验现象:当手位于烛火上方时,空气是热的,有股热气往上冲;把手放在烛火下方时,空气是冷的。
实验结论:热空气是向上运动的。
实验二:
(1)制作纸蛇:现在卡纸上画出盘状蛇形,用剪刀沿蛇身曲线裁处纸蛇,在纸蛇的顶端打一个小孔,将细线系在小孔上。
(2)把纸蛇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现象:纸蛇动起来了
实验结论:证明热空气确实在上升。
学生准备实验工具与材料
学生合作完成实验
学生从袋子的变化思考空气加热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可以思考加热时空气的变化,作反向思考给出解释。
学生认真听,并提炼知识。
学生回答:孔明灯
学生回答:孔明灯跟热气球一样,都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学生回答:是因为孔明灯里的蜡烛一直在燃烧,持续加热。
学生准备实验工具与材料
学生完成实验
观看实验现象
通过观看实验视频,熟悉实验步骤。
认真完成实验,做好实验记录,较好的完成实验并获得最真实的结论
分析实验想象,
探究原理。
实验总结
学习了热气球的原理,了解热空气上升在生活中的另一应用:孔明灯
通过旋转的纸蛇实验,验证热空气遇热是会上升的。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热气球和孔明灯上升的原理,了解了空气在受热和变凉后的物理性质的变化:空气受热后会膨胀变轻从而上升,了解了燃放孔明灯的危险性。
总结课堂
板书
我们来做“热气球”
空气变热,体积会膨胀,使得空气变轻,产生浮力,热气球上升。
空气变冷,体积会缩小,使得空气变重,浮力消失,热气球下降。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对于热气球上升的探索,借助视频来展现热气球升空的过程,创设主动探究的情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们能够像科学家那样通过实验进行热空气上升原理的探究。
在学生独立设计方案探索后,教师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充分地、独立的思考,并把思考的结果充分表达出来。通过讨论,学生的探索结果得到了交流和相互的启发提高。
学生的探索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在具体的探索过程中,当学生的观察兴趣发生变化时,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及时给与学生有效的指导,帮助他们根据观察目的,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和观察工具进行观察,避免有的小组因为面面俱到而造成的观察不深入;防止观察目的不明确,活动没有实效,要让学生切实认识到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质量减轻,会上升的性质。
教学反思
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习题
学生课后完成
作业布置
培养动手查阅、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6.我们来做 “热气球”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6.我们来做 “热气球”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研讨,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6.我们来做 “热气球”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6.我们来做 “热气球”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6.我们来做 “热气球”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上册6.我们来做 “热气球”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材料准备,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