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人音版(五线谱)五年级下册京调课文配套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人音版(五线谱)五年级下册京调课文配套课件ppt,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京剧简介,京剧表现手法,脸谱基本资料,脸谱特点,京剧四大名旦,京二胡,单皮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京剧(Beijing Opera),为中国“国粹”、国剧,已有200年历史,享誉海内外。起源于中国古老戏剧秦腔、徽剧、昆曲及汉剧。又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现在它仍是具有世界级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汉族戏曲的代表。
唱、念、做、打 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 “唱”指演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 “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结合构成歌舞化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戏曲演员从小就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才能充分发挥作为歌舞剧的戏曲艺术表演的功能。更好的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
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关于脸谱的来源,一般的说法是来自假面具。京剧脸谱艺术是广大戏曲爱好者的非常喜爱的一门艺术,国内外都很流行,已经被大家公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脸谱来源于舞台,大家在有些大型建筑物,商品的包装,各种瓷器上以及人们穿的衣服上都能看到风格迥异的脸谱形象。这远远超出了舞台应用的范围,足见脸谱艺术在人们心目中所占据的地位,说明脸谱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许多国际友人、国内的有识之士出于对中国戏曲脸谱的好奇与喜爱,都在探索脸谱的奥秘。 脸谱的主要特点有三点:美与丑的矛盾统一;与角色的性格关系密切;其图案是程式化的。 脸谱对于不同的行当,情况不一。“生”、“旦”面部化妆简单,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面”、“洁面”。而“净行”与“丑行”面部绘画比较复杂,特别是“净”,都是重施油彩的,图案复杂,因此称“花脸”。戏曲中的脸谱,主要指“净”的面部绘画。而“丑”,因起扮演戏剧角色,故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京二胡,原来京剧不用,20 世纪20 年代起由梅兰芳与琴师徐兰沅、王少卿等将其用于青衣唱腔的伴奏中,现已广泛沿用
月琴,拔弦乐器,发音清脆明亮,是京剧文场的主要乐器之一
单皮鼓,又称小鼓,是打击乐和管弦乐的指挥乐器。
板,由三块宽约6 厘米、长约20 余厘米的红木或黄杨木板制成。分二组,前组两块木板,用弦缚紧,后组一块木板,二者以绳联接。主要用于歌唱时打节奏,也配合单皮鼓来领奏锣鼓点子和指挥其它乐器,由打单皮鼓者兼管。
木制的框,形似腰鼓,两面蒙牛皮,用来 渲染战争、升帐、升堂等的气氛。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京调课前预习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苏三起解》,伴奏乐器,京剧行当,表演形式,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武打动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人音版五年级下册京调课堂教学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国粹京剧,四大行当,表演形式,脸谱艺术,伴奏乐器,本堂课你有哪些收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京调课前预习课件ppt,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生旦净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