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届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届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文件包含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届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pdf、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D. “强调追求全景性是文学研究新趋势”理解错误。由原文最后一段“可视化追求全景性,展示关联性”一句可知,并未强调“追求全景性是文学研究新趋势”,选项犯了无中生有的错误。
3.B. “作品中场景会更为逼真”表述错误。由原文第三段“利用多维度的现场实景照片和考古成果、博物图片、历史地图等,重建作品中的场景,让读者沉浸其中,获得身历其境的审美体验”可知,选项“更为逼真”的效果并非文中强调的内容。C.“可通过与作品人物互动可展现文学传播接受的图景及动态进程”理解错误。由原文第三段“可以用动态的地图和社网图来展现文学传播接受的图景及其动态进程”一句可知,选项偷换概念。D.“决定不同文学现象间具有关联”理解错误。由原文第五段“而文学可视化研究可以全景呈现一个时代文学的发展图景,展现大作家、小作家的同场竞技和互动过程,呈现不同文学现象之间的关联性”可知,是“呈现”而不是“决定”。
4.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渊兵”是主语,“复振”是谓语,主谓结构单独成句,“渊兵复振”句义完整,其后应断开。“传呼”是动词短语,“因”作“传呼”的状语,不能断开,排除选项A、D项。第二个“渊兵”做“先趣其门”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C。
5.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从文中的‘甲申’年到‘己丑’年,已经过了五年。”错误,文中的“甲申”和“己丑”指的是天数,而非年份,因此已经过了五天。
6.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B.“于是李世民不再诛杀其他人”错误。由原文“遂斩之。自余不戮一人,秋毫无犯,各慰抚使复业,远近闻之大悦”可知,于是斩杀了高德儒。其余不杀一人,丝毫不侵犯百姓利益,分别慰问安抚百姓让他们恢复本业,远近的人们听说这事后都十分高兴。由此可知,“李世民不再诛杀其他人”是百姓心悦诚服的原因,而不是结果。
7.(1)壬戌日,(李渊的)军队驻扎在贾胡堡,距离霍邑五十多里。代王杨侑派遣虎牙郎将宋老生率领精兵二万人屯驻在霍邑以抵抗李渊。(“军”“去”“帅”,各1分,大意对2分)
(2)倘若他固守城池,就用他有二心要归属我军来诬陷他。他害怕被身边人上奏告发,哪敢不出战。(“脱”“贰”“为……所”“左右”,各1分,大意对1分)
【参考译文】义宁元年六月甲申日,李渊派李建成、李世民率兵进攻西河郡。命令太原县令太原人温大有和他们一起前去,说:“我的儿子年轻,派你去参与谋划军事,大事能否做成,可以通过这件事来预测一下。”当时军士是刚刚召集来的,都没经过训练演习,李建成、李世民和他们同甘共苦,遭遇敌人就身先士卒。靠近道路的蔬菜水果,不是购买的就不去吃,军士中有偷摘的,就寻找到它的主人补偿他,也不责问盗窃偷摘的军士,军士和百姓都感到喜悦。大军进抵西河城下,西河郡丞高德儒关闭城门抵抗坚守,己丑日,攻克了城池。抓获高德儒押送到军营大门,李世民数落他道:“你把野鸟当作凤凰,欺瞒皇上,窃取高官,我们兴起义兵,正是为了诛杀你这样的奸佞之人。”于是斩杀了高德儒。其余不杀一人,丝毫不侵犯百姓利益,分别慰问安抚百姓让他们恢复本业,远近的人们听说这事后都十分高兴。李渊高兴地说:“照这样用兵,即使纵横驰骋,横扫天下也是可以的了。”于是制订了进入关中的计划。壬戌日,(李渊的)军队驻扎在贾胡堡,距离霍邑五十多里。代王杨侑派遣虎牙郎将宋老生率领精兵二万人屯驻在霍邑以抵抗李渊。八月辛巳日早上,向东南方向沿山脚下的小道直奔霍邑。李渊担心宋老生不肯出战,李世民说:“宋老生勇敢但没有计谋,用轻骑兵挑动他,按道理不会不出战。倘若他固守城池,就用他有二心要归属我军来诬陷他。他害怕被身边人上奏告发,哪敢不出战。”李渊说:“你们推测得很对。宋老生在我驻扎在贾胡堡时没有迎战,我就知道他没什么作为。”李渊和数百名骑兵先到霍邑城东数里外的地方等待步兵,派李世民率领数十名骑兵进抵城下,举着马鞭指挥,好像将要包围城池的样子,并且大骂宋老生。宋老生大怒,领兵三万人从东门、南门分道杀出。李渊于是和李建成在城东列阵,李世民亲手杀死数十人,两把刀都砍出了缺口,鲜血沾满衣袖,甩掉后又投入战斗。李渊的兵马也重新振作,趁势大喊:“已经活捉宋老生了。”宋老生的军队大败,李渊的兵士率先直逼城门,城门关闭,宋老生下马跳入壕沟,刘弘基上前斩杀了他,尸体卧满数里。天色已黑,李渊立即下令登城,当时没有攻城器具,将士们徒手搏斗登上城头,于是攻克了霍邑城。李渊封赏霍邑作战的有功将士,军吏疑虑应募参军的奴仆不能和平民百姓受同等封赏,李渊说:“在流箭飞石之间作战,不分贵贱。论功行赏之时,怎么就有等级差别?应该全都依据本人的功劳授予封赏。”
8.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月氏原来居住在敦煌与祁连山之间,是个强国,匈奴冒顿击败了它。老上单于杀了月氏国王,用他的头骨做饮酒的器具,其余的月氏人逃到远方,心中怨恨匈奴,却没有人愿意和他们共同攻打匈奴。“强国”作“为”的宾语,省略主语“月氏”,应在“强国”后停顿,排除BD。“老上单于”作主语,“杀”作谓语,“月氏王”作宾语。故“月氏王”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故选C。
9.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北方少数民族首领的通称”错误,除了匈奴,只有鲜卑、乌丸的部落使用过单于这个称号。故选B。
10.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信息的能力。D.“拒绝与汉朝交好”不正确,依据原文“乌孙发译道送骞还,使数十人,随骞报谢,因令窥汉大小”,可知乌孙并未拒绝与汉朝交好。故选D。
11.(1)如果能够用仁义的手段使他们归属,那就可以扩展万里领土,招来不同习俗的国家,天子的威望和恩德遍布四海。(得分点:“以义”,用仁义的手段;“属”,使……归属;“广”,扩展;“致”,招来。各1分,大意对1分)
(2)乌孙送张骞回国,又派使者几十人,随张骞到汉朝回复并答谢,乘机让他们窥伺汉朝,了解汉朝的大小强弱。
(得分点:“报谢”,回复并答谢;“因”,乘机;“窥”,窥伺。各1分,大意对2分)
【参考译文】汉武帝元朔三年。起初,匈奴投降过来的人说:“月氏原来居住在敦煌与祁连山之间,是个强国,匈奴冒顿击败了它。老上单于杀了月氏国王,用他的头骨做饮酒的器具,其余的月氏人逃到远方,心中怨恨匈奴,却没有人愿意和他们共同攻打匈奴。”皇上招募能出使月氏国的使者,汉中人张骞以郎官身份应募出使,他从陇西郡出发,途经匈奴所控制的地区,被匈奴单于俘获,扣留在匈奴十多年。张骞找机会逃脱,向月氏国西面逃去,到了大宛。大宛为他安排向导和翻译,送他到康居国,又转送到大月氏国。原月氏国的太子做了国王,进攻大夏国后,分割了大夏国的土地而安居下来,这里土地肥沃富饶,很少有外来侵扰,国王没有一点报复匈奴的想法。张骞停留一年多,终究不知月氏人的打算,便离开那里回国,他沿南山走,又被匈奴俘获。拘留了一年多,匈奴国内混乱,张骞与堂邑氏的奴仆甘父一起逃回长安。皇上任命张骞为太中大夫,甘父为奉使君。张骞向汉武帝详细报告西域各国的风俗民情,汉武帝听说大宛和大夏等都是大国,只是军事力量薄弱,喜欢汉朝的财物;他们北面是大月氏、康居等国,兵力较强,可以用贿赂引诱他们归附。如果能够用仁义的手段使他们归属,那就可以扩展万里领土,招来不同习俗的国家,天子的威望和恩德遍布四海。汉武帝元鼎二年,匈奴浑邪王归降汉朝之后,从盐泽以东,见不到匈奴的踪迹,去往西域的道路可以畅通了。于是张骞向武帝建议说:“乌孙王昆莫本来臣服于匈奴,后来兵力逐渐增强,不肯再事奉匈奴,匈奴派兵攻打他,不能取胜而远去。现在如果用丰厚的财物贿赂乌孙,招引他们向东来,居住在以前浑邪王所辖地区,与我国结为兄弟。与乌孙联合后,它西面的大夏等国家都可以招来成为我国的藩臣。”汉武帝认为他说得对,便任命张骞为中郎将,率领三百人,随身携带价值数千万钱的黄金与布帛,又任命多名持符节的副使,派他们出使其他各国。张骞到达乌孙国后,乌孙王昆莫接见了他,态度傲慢,礼数不周。张骞向他转达汉武帝的谕旨说:“乌孙如果能回到原来东面的故地居住,汉朝就把公主许配昆莫作夫人,并结为兄弟之国,共同抗拒匈奴。”乌孙自认为离汉朝太远,不知汉朝大小;因长期以来一直臣服于匈奴,朝中大臣都畏惧匈奴,不想迁徙到东面去。张骞便分派副使到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附近的国家进行联络。乌孙送张骞回国,又派使者几十人,随张骞到汉朝回复并答谢,乘机让他们窥伺汉朝,了解汉朝的大小强弱。当年张骞回到长安,汉武帝任他为大行。一年多以后,张骞所派遣出使大夏等图的副使都与各国的使臣一起回到长安,于是西域各国开始与汉朝联系往来。
12-13.参见课本注释
14.C.“对朝廷政策的不满”错误。诗中用“行人归家乐”反衬自己远离家乡的愁苦,应是强化自己还需北上的愁绪。
15. ①对与友人难以相逢的遗憾。诗人开始还觉得可以“欲报京都近消息”,但因为朝廷规定,传递信息的使者不会停留,故而表达出难以相逢的遗憾。②对朋友成功出使后回国的羡慕。诗人想象朋友成功出使后回国的喜悦状态,而自己却还要北上,只能表示羡慕。③对自己出使北上的伤感。行人都说回家快乐,而诗人却还要担任从辽伴使北上,离故乡而去,因而流露出无限的乡愁。(每条2分,共6分)
16.(1)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2)酾酒临江 一尊还酹江月
(3)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17.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一脉相承: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口耳相传:意思是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从语段中可知,此处是指雅集这种娱乐形式的流传,是强调行为的继承性,故用“一脉相承”。第二空,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引人入胜:十分吸引人的、使人沉醉的优美的境界。多指山水风景或文艺作品吸引人。此处是形容园林的景致,应用“引人入胜”。第三空,寄托: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寄寓:寄居,依附。语段强调“依附”的意思,应用“寄寓”。第四空,离开:离去。归来:回来,回归。根据语段的意思可知,此处所要表达的是现代人的精神回归中国园林,故应用“归来”。
18.A【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通过后文“墙体可有可无,空间可实可虚,与周围景致交融为和谐的整体”可知,这是中国园林的特点,所要与之相连的一定是中国园林做主语的句子,据此排除C、D两项。通过阅读文段可知,中国园林的特点是“散置在山水花木之中”,而西方园林的特点是“与环境构成控制与隔离的关系”,据此排除B项。
19.B【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一是语序不当,根据语意判断,“游览场所”对于个人来讲,关系较远;而“生活场所”与人的关系更加密切,所以应是“园林不只是游览场所,更是生活场所”,排除D项。二是搭配不当,“拥有”与“诗意的栖居”不能构成动宾关系,分析可知,“海德格尔所推崇的——‘诗意的栖居’”是海德格尔提出的一种理想境界,用“实现”与之搭配更恰当。分析选项又知,A、C选项中使用了“不是……而是”的表并列关系的关联词,根据语意判断,“游览场所”和“生活场所”是一个递进关系,故关联词语应用“不只是……更是”,因此排除A、C两项。
20.①鸟类飞行依靠的是视觉 ②而是超声波 ③那就是玻璃的光滑表面
21.因为玻璃光滑的表面使得蝙蝠发出的超声波所形成的反射波集中在某个固定的方向(1分),蝙蝠恰好不处于这个方向(1分),没收到回声(1分),所以撞上了玻璃。(因果关系句子2分)
22.【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写作能力。第①则材料针对时下青少年因追星而影响学业的现象,提炼出中心句为“我读我的书,读书学习是学生的天职”。第②针对学习和献身祖国的两个选择提出“学生是否应该以学业为重”,并给出观点或建议为“大学生仅有文化还不够,更应有信仰”“新一代年轻人既能坐稳学业的冷板凳,又能义无反顾投身到祖国需要的广阔天地,绽放绚丽的青春光芒”。写作时可以单向立意,写应该以学业为重,或者写应该投身祖国的建设中去,当然辩证分析既要学好文化知识,又要时刻准备着献身祖国也是可以的。
【立意】
(1)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2)渊博学识是献身祖国的前提
(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4)学好本领,保家卫国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南通海安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