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寒假自习】人教版高中地理高一上册同步讲义+寒假同步练习题含解析专题
高一地理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一地理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分布于高寒区域的某类垫状植被常形成致密的垫状体结构,贴伏于地面,具有很强的喜光性,降水的减少会导致垫状植物茎的死亡,加速植物叶子在秋季的枯萎。下图为青藏高原某山地南坡该类垫状植物盖度分布图,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该类垫状植物分布最密集的海拔在( )
A.4800米B.4900米
C.5000米D.5100百米
2.此山坡4500米-4750米处,该类垫状植物盖度低的原因可能是( )
A.草地退化严重B.降水较多
C.透光率较低D.气温较低
【答案】1.B 2.C
【解析】1.根据图示分析可知,垫状植物在4900米处分布最密集,则本题选B。
2.读图,垫状点地梅最大分布盖度区海拔4900米,与之相比,该山地4500—4750米处的海拔低,气温较高,D错。青藏高原区以冰雪融水为主,降水少,B错。气温较高,冰雪融水较多,草地植被发育较好,A错。植被发育好,透光性较低,故本题选C。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高黎贡山北段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调查发现,该地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随海拔上升表现出规律性变化(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随着海拔上升,该地( )
A.木本植物丰富度逐渐减少B.木本植物丰富度逐渐增多
C.草本植物丰富度呈先增后减的趋势D.草本植物丰富度呈先减后增的趋势
4.该地海拔3100米以下物种丰富度随海拔的变化主要取决于( )
A.土壤变化B.降水变化
C.气温变化D.坡度变化
5.海拔3100米以上草本物种丰富度增多,主要原因是木本植物的变化改变了( )
A.光照条件B.热量条件
C.降水条件D.蒸发条件
【答案】3.D 4.C 5.A
【解析】试题考查山地垂直分异规律。
3.结合图例,从图中可读出,随海拔上升,木本植物丰富度波动减少,AB错。随海拔上升,草本植物丰富度在2900米时最低,然后又增加,呈先减后增的趋势,C错,D正确。
4.结合图例,从图中可读出,该地海拔3100米以下,木本和草本植物的丰富度随海拔的升高都在降低,可推测出影响因素是气温降低导致的热量不足,C正确。土壤、降水、坡度变化也会影响物种的丰富度,但是无法确定在该海拔范围内这些要素的变化趋势,A、B、D错。
5.结合图例,从图中可读出,海拔3100米以上木本植被的丰富度较低,草本物种丰富度增多,则说明是木本植被的减少使草本植被获得了更多的光照,A正确。该海拔高度气温低,热量条件不足,不会使草本植被丰富度提高,B错。该地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故海拔3100米以上高度降水条件不会比海拔较低处有明显改善,C错。海拔3100米以上由于海拔高,温度低,蒸发弱,但是土壤的水分条件不会比海拔较低处有明显改善,D错。
伏尔加河发源于莫斯科西北面的瓦尔代丘陵,全长3692千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流经东欧平原,最后注入里海,伏尔加河流域年降水量多在300~600毫米。下图为伏尔加河流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下图中河流径流量变化曲线,正确反映伏尔加河中下游径流季节变化的是( )
A.①线B.②线C.③线D.④线
7.从上游至里海人湖口,伏尔加河干流依次经过的地带性植被是( )
A.森林,草原,荒漠B.草原、森林、草甸C.草原带、森林带,荒漠D.荒漠、草原、森林
8.伏尔加河中上游修建大型水库为周边人们的生产生活大量供水,这可能导致( )
A.里海沿岸盐碱化面积减少B.里海生物多样性增加
C.伏尔加河三角洲面积增大D.下游地下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答案】6.C 7.A 8.C
【解析】6.伏尔加河流域以春季积雪融水补给为主,雪水补给占53%,全年地下水补给占30%,夏秋季雨水补给占17%。图中③线在4、5月流量最大,应该为春季积雪融水补给形成的春汛,C正确。②线、④线均在夏季流量最大;①线在冬季流量最大,ABD错误。故选C。
7.伏尔加河源头为低山丘陵地带,海拔低,流经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地带性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中下游流经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植被为温带草原;内陆腹地的里海沿岸为温带荒漠带,所以伏尔加河干流依次经过的植被为森林、草原、荒漠。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大型水库蓄水使得入湖径流量减少,里海水位逐渐降低,含盐高的湖底沙滩大量出露,加上蒸发旺盛,盐碱化面积扩大,A错误。湖泊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B错误。由于湖水位下降,河口地带原来水体淹埋的水下堆积体出露水面,三角州面积增加,C正确。由于大坝的调节作用,下游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地下水位季节变化也减小,D错误。故选C。
下图为“亚洲东部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示自然带的分布主要体现了(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10.自然带P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B.大气环流C.太阳辐射D.洋流
【答案】9.A 10.D
【解析】本题考查地域分异规律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9.据图可知,该区域随纬度不同而导致热量不同,由此出现自然带的南北更替,东西延伸,因此图示自然带的分布主要体现了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故选A。
10.据题干知,该区域为亚洲东部地区,据纬度可知,该沿海地区主要是千岛寒流经过,对大陆东岸气候起到降温作用,因此自然带P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低。故选D。
高山积雪是干旱地区最重要的水源,研究其覆盖面积的变化规律,对区域水资源规划具有重要意义。用积雪面积除以总面积可得到各高程各季节的积雪覆盖率,将各季节与前一个季节的积雪覆盖率相减可得到积雪覆盖变化率,以此表示各季节的积雪变化情况。下图分别为天山山区各季积雪面积比例图和两条曲线分别示意天山春秋两个季节积雪覆盖变化率与高程的关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关于天山山区积雪的时间分布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
①天山山区积雪从秋季开始累积,冬季积雪面积达到最大
②天山山区积雪从春季开始逐渐消融,夏季积雪面积达到最小
③天山山区积雪,北坡大于南坡
④天山山区积雪分布总体呈自西向东,由南向北减少的特点
⑤天山山区冬季积雪面积所占比例最大,是全年积雪的主要时期
A.①②③B.①②⑤C.①③④D.②③⑤
12.根据图分析春秋积雪覆盖率的变化,正确的是( )
A.春季积雪量大致随海拔的升高先减少后增多
B.秋季积雪量大致随海拔的升高先增多后减少
C.海拔1000米以下,春季积雪覆盖率比上一季节有所增大
D.海拔1100~5200米之间,秋季积雪覆盖率均比上一季节有所增加
13.关于该图两条曲线变化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曲线,海拔3800米以下,因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覆盖变化率小于0
B.甲曲线,海拔3800米以上,因气温降低,积雪覆盖变化率大于0
C.乙曲线,海拔1100米以下,因无降水,积雪覆盖变化率为0
D.乙曲线,海拔5300米以上,因气温升高,积雪覆盖变化率小于0
【答案】11.B 12.D 13.A
【解析】11.注意审题,该题问的是天山积雪的时间分布,③和④无论对错,属于空间分布特征(且天山的降水主要来自西风,北坡为迎风坡,积雪应该北部多于南部),排除③④;春季气温回升,季节性积雪会融化,夏季温度最高,因此积雪面积最少(读图,春季积雪面积比例19%,夏季积雪面积比例5%),所以天山山区积雪从春季开始逐渐消融,夏季积雪面积达到最小;同理,秋季气温降低,积雪开始累积,冬季积雪面积达到最大(从秋季到冬季,积雪面积比例从21%上升至55%),由此可知,天山山区冬季积雪面积所占比例最大,是全年积雪的主要时期。①②⑤正确,故选B。
12.首先注意区分积雪覆盖率和积雪覆盖变化率两个概念的差别,积雪覆盖率是积雪面积除以总面积,积雪覆盖变化率表示季节积雪的变化,覆盖变化率大于0说明本季节比上一个季节积雪覆盖率增多,反映一个积雪的过程,反之为融雪的过程。图示曲线展示的变化率,而A和B描述的是积雪量,排除AB;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低海拔地区积雪覆盖率比冬季低,因此低海拔地区积雪覆盖变化率为负值,且读图可知,甲曲线应表示春季节积雪覆盖变化率与高程的关系,海拔1000米以下,积雪覆盖变化率为负值,表明春季积雪覆盖率比上一季节减小,C错;秋季,较高海拔地区积雪逐渐增加,积雪覆盖率高于夏季,因此积雪覆盖变化率为正值,且读图可知,乙曲线应表示秋季节积雪覆盖变化率与高程的关系,海拔1100~5200米之间,积雪覆盖变化率为正值,表明秋季积雪覆盖率比上一季节有所增加,D正确,故选D。
13.甲曲线表示春季的积雪覆盖变化率,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海拔3800米以下的地区,积雪覆盖率比冬季低,因此积雪覆盖变化率为负值,A正确;海拔3800米以上地区,气温低,春夏季积雪都难以融化,满足积雪的温度条件,读图可知,海拔3800米以上地区,积雪覆盖变化率为正值,表明积雪增加,所以积雪覆盖增加的决定性条件为降水(影响积雪收入),B错;乙曲线表示秋季的积雪覆盖变化率,夏季1100米以下的低海拔地区,春季时积雪已经融化完毕,夏秋季也没有积雪(但可能有降雨),因此积雪覆盖变化率为零,C错;53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气温低,积雪难以融化,但夏季降水(高海拔地区表现为降雪)多于秋季,因此秋季积雪覆盖率低于夏季,积雪覆盖变化率为负值,D错。故选A。
二、综合题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为北京某地银杏大道景观图。银杏为我国特有,目前在浙江天目山、湖北大洪山、神农架等山区可见自然繁衍的古银杏群。银杏多与金钱松、杉木、枫香、响叶杨等伴生。北京种植银杏有1300多年的历史。近些年来,山东、河南成为北京移种银杏的主要来源地。
(1)指出古银杏群所在山区垂直自然带的基带及生长地段的植被类型。
(2)简析北京种植的银杏主要靠移种其他地区银杏植株的主要自然原因。
【答案】(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2)北京纬度较高,冬季寒冷,不利于幼苗存活;银杏生长缓慢。
【解析】(1)由材料可知,古银杏群所在山区主要为浙江天目山、湖北大洪山、神农架等,以上山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山区垂直自然带的基带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图中银杏生长在北京,属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2)材料显示:古银杏群位于我国南方山地中,近些年来,山东、河南成为北京移种银杏的主要来源地。南方地区属亚热带;与北京相比,山东、河南纬度低,热量条件好,因此北京热量条件差,不利于银杏幼苗存活;银杏又称爷孙树,生长缓慢,大树移植见效快、效果好。
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下图为两座山脉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乙图中,山脉在海拔4000m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大致相当,但南坡的雪线却低于北坡,说明其原因。
(2)比较甲图和乙图山脉自然带谱的主要差异,并判断哪幅图的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
(3)推测甲山所处地区的气候类型,并说明理由。
(4)概述甲图中各自然带在山脉南、北坡出现的高度差异,并说明原因。
【答案】(1)该山脉位于南半球,南坡受东南信风带的影响,为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较低。
(2)差异:乙图山脉自然带谱更丰富;乙图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而甲图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相同类型的自然带,甲图山脉出现的高度比乙图山脉低。(任答三点即可)。乙图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
(3)温带海洋性气候或温带季风气候,甲山地的基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4)差异:同一自然带出现的高度南坡高于北坡。
原因:该山脉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阳坡,由于阳坡热量较高,南坡自然带的海拔高度相对于北坡较高。
【解析】试题考查影响雪线的因素,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1)从图中看,乙图中山地的南坡基带为热带雨林带,北坡基带为热带草原带,可判断出南坡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雪线较北坡低。
(2)从图中可读出,甲有5个自然带,乙有7个自然带,乙图山脉自然带谱更丰富。从图中可读出,乙图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而甲图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可判断出甲位于温带地区,乙位于热带地区,乙图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
(3)从图中可读出,甲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可判断出,甲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或温带季风气候。
(4)从图中可读出,甲图中南坡自然带高于北坡。甲图中山地基带为落叶阔叶林,位于北半球,可判断出甲山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南坡是阳坡,北坡为阴坡。阳坡热量较高,因此南坡自然带的海拔高度相对于北坡较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一地理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宇宙中的地球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一地理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山地的形成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一地理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农业的区位选择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