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寒假自习】人教版高中地理高一上册同步讲义+寒假同步练习题含解析专题
高一地理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一地理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下图是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图,图中字母代表地表侵蚀、地形起伏大、水土流失、植被覆盖率低。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代表水土流失的字母是
A.aB.bC.cD.d
2.水土流失对内河航运造成的不利影响是
A.河流含沙量增大,河道淤积严重B.河流汇水速度快,水位升高
C.河流落差减小,水流速度减慢D.河流含沙量增大,水质下降
【答案】1.D 2.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水土流失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读图可知,降水集中等导致的直接结果是水土流失,故d是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造成土壤退化、地表侵蚀,故c为地表侵蚀;土壤退化后会使植被条件变差,故b为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后地表起伏变大,故a为地表起伏大。结合选项,答案选D项。
2.水土流失使得河流泥沙含量增大,致使河道因为泥沙淤积,而造成通航困难,河流汇水速会减慢,对河流落差影响很少,水质下降对航运影响小,故答案选A。
地球外部各圈层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当水圈发生异常而降水偏少时,生物受的影响通常是( )
A.数量大增B.数量不变C.数量减少D.不能确定
4.当人类向大气圈排放过多CO2时( )
A.植物光合作用会增强B.植物呼吸作用会增强
C.植物光合作用会减弱D.植物呼吸作用会减弱
【答案】3.C 4.A
【解析】3.在其他条件稳定的情况下,降水偏少,导致生物生存条件变差,生物数量会减少,故选C。
4.CO2为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人类过多排放CO2,会使光合作用增强。CO2对呼吸作用没有影响,故选A。
读“某地区各自然地理要素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关于图中序号表示的各自然地理要素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河流有夏汛 ②植被遭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荒漠
③高温多雨——土壤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④山区坡陡——河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6.该图反映了( )
①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差异
②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③红壤的改良是促使该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实现良性发展的关键
④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答案】5.C 6.D
【解析】5.①表示的是河流对气候的影响,而题目中表述的是气候对河流的影响,①错误;②表示的是土壤对植被的影响,而题目中表述的是植被对土壤的影响,②错误;③④正确。故选C。
6.该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红壤的改良是促使该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向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关键因素,故①③错误,②④正确,所以该题选D。
窑洞是中国西北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根据建造地环境不同,窑洞有下沉式窑洞和靠崖式窑洞等形式,如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7.两类窑洞反映的地理环境差异性表现为( )
A.黄土性质不同B.地形起伏状况不同
C.降水量不同D.植被覆盖度不同
8.为了保证窑洞内的亮度,靠崖式窑洞一般建在( )
A.陡坡B.缓坡
C.阳坡D.阴坡
【答案】7.B 8.C
【解析】7.由图可知,左图为下沉式窑洞,主要建在地势相对平坦的地方;而右图是靠崖式窑洞,主要建在陡崖处。因此两类窑洞反映的地理环境差异是地形起伏状况不同,B正确。故选B。
8.靠崖式窑洞为了保证窑洞内的亮度,应该朝向向阳的一侧,C正确,D错误。陡坡与缓坡反应了该地的地势状况而非光照状况,AB错误。故选C。
“烧芭”属于印度尼西亚的传统农耕方式,放一把火将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烧成“空地”,并利用燃烧的灰烬作为“天然”肥料。除林区农民传统的烧荒种植外,大量棕榈油农场和其他种植园的滥伐滥垦,是造成印尼热带雨林消失速度加快的两大主要原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印尼热带雨林消失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
①林区农民烧荒种植 ②大量种植棕榈树的农场和其他种植园的滥伐滥垦
③气候恶化,频繁发生洪灾,大量原始森林被淹没 ④沿海城市人口激增,大量居民迁居雨林深处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0.印尼热带雨林消失速度加快,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
①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大 ②珍贵的野生动物遭劫,生物多样性减少
③沙尘暴急剧增加,风沙危害严重 ④引发世界性的人口流动,该地人口急剧增加
A.③④B.②③C.①②D.①③
【答案】9.A 10.C
【解析】9.结合材料可知,印尼热带雨林消失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林区农民烧荒种植和大量种植棕榈树的农场和其他种植园的滥伐滥垦,①②正确。故选A。
10.热带雨林被破坏会导致破坏水循环,导致气候异常,旱涝失调,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①正确。植被破坏导致雨林物种的大量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②正确。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破坏,会使沙尘暴增加,风沙危害严重,热带雨林地区降水多,气候湿润,③错误。热带雨林区高温多雨,不适合人类居住,不会产生人口急剧增加,④错误。故选C。
多年冻土是指地下持续多年冻结的土石层,是一种由冰胶结合且性质特殊的土体,其厚度一般具有稳定性。热融湖塘是指由自然或人为因素引起冻土季节融化深度加大,导致地下冰或多年冻土层发生局部融化,地表土层随之沉陷积水后形成的湖塘,其广泛分布在多年冻土区。下图示意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某热融湖塘湖心温度随深度和时间的变化特点,该湖为封闭性湖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该热融湖塘湖心( )
A.湖水深度小于湖冰厚度B.水温变化滞后于气温变化
C.水温随深度增加而降低D.底层的水温变化大于表层
12.热融湖塘底部冻土融区将在冬季快速扩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温与湖泊水体的温差B.气温与冻土层的温差
C.湖泊冬季与夏季的温差D.湖泊与冻土层的温差
13.随着热融湖塘的发展,其最大深度最终将( )
A.等于冻土层的上限深度B.等于冻土层的下限深度
C.高于冻土层的上限深度D.低于冻土层的下限深度
【答案】11.B 12.D 13.B
【解析】试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1.图中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深度。从图中看,热融湖塘湖心0℃等温线不到10米,说明湖冰厚度不足10米,而湖水深度大于40米,因此湖水深度大于湖冰厚度,A错。该地位于青藏高原,气温最高月为7月,从图中看,20米深处,温度最高月出现在10月,可判断出,水温变化滞后于气温变化,B正确。从图中看,水温随深度增加先增加后降低,C错。从图中看,底层水温各月变化不大,底层的水温变化小于表层,D错。
12.由材料“热融湖塘是指由自然或人为因素引起冻土季节融化深度加大,导致地下冰或多年冻土层发生局部融化”可知,热融湖形成的原因是表层季节性冻土融化深度增加,导致地下冰或多年冻土层融化,可判断出多年冻土应位于季节性冻土层以下,受气温影响小,受湖水温度影响大,因此影响热融湖塘底部冻融区冬季扩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湖泊与冻土层的温差,D正确。
13.由材料“导致地下冰或多年冻土层发生局部融化,地表土层随之沉陷积水后形成的湖塘”可知,只有冻土层完全融化后,热融湖塘的深度才会不再增加,因此,随着热融湖塘的发展,其最大深度最终将等于冻土层的下限深度,B正确。
二、综合题
14.下图表示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________的特点。
(2)图中A、B、C、D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是______,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______,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净化作用的是______,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_______。
(3)运用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原理,简要说明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
【答案】(1)整体性
(2)C A B D
(3)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且破坏严重,由于暴雨的冲刷,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黄河含沙量大。
【解析】第(1)题,由图中箭头可看出,各要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反映了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点。第(2)题,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是水文对地貌的影响;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是由气候所决定的;绿地对城市空气的净化作用表现在绿地能够吸收大气中的部分有害物质,调节大气成分;植被破坏可引起土壤肥力下降,是生物对土壤的影响。第(3)题,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加上人为破坏植被,在暴雨的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黄河含沙量大。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之间的雅布赖山是一个隆起的弧形山脉,海拔1600米~1800米。在山口,有一条全是沙子的流动的“河流”(如图所示),景色十分独特。
材料二民勤绿洲是干旱区生态退化的典型地区。2007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重点抢救修复保护下游民勤绿洲,时至今日,有所成效。图为民勤绿洲近三十年水资源利用结构变化图。
(1)依据材料,描述雅布赖山口流动的“沙河”形成的过程。
(2)从民勤绿洲近三十年水资源利用结构变化,推测民勤绿洲保护与修复工作中针对水资源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3)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角度,说明保护民勤绿洲对华北地区的生态作用。
【答案】(1)雅布赖山系西北方向为巴丹吉林沙漠,沙源丰富;雅布赖山系呈东北—西南走向,当地盛行风向与山脉走向接近垂直,大量沙粒在山口附近堆积;山口由于狭管效应,风力增大,搬运能力增强;沙粒顺风向运动形成沙河。
(2)跨流域调水,增加地表水量;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量;减少地下水的采用,防止超采地下水,对地下水进行补充修复。
(3)减缓当地荒漠化;进而缓解沙尘对华北地区的影响。
【解析】(1)雅布赖山口流动的“沙河”形成的过程主要从沙源和动力作用过程分析。沙源:读图可以看出,雅布赖山系的西北方向为巴丹吉林沙漠,提供了丰富的沙源。动力作用:该地冬季盛行西北风,风力强劲,雅布赖山系呈东北—西南走向,因当地盛行风向与山脉走向接近垂直,使大量沙粒在山口附近堆积;雅布赖山口地区由于狭管效应明显,风力增大,风力搬运能力增强;沙粒顺风向运动便形成沙河。
(2)从民勤绿洲近三十年水资源利用结构变化来看,该地地表水供水量增加,可以推测,该地可能采取了跨流域调水,增加地表水量;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量等措施。从民勤绿洲近三十年水资源利用结构变化来看,该地地下水供水量减少,可以推测,该地可能采取了减少地下水的采用,防止超采地下水,对地下水进行补充修复等。
(3)保护民勤绿洲对华北地区的生态作用主要是保护民勤绿洲可以减缓当地的荒漠化;植被固沙能力增强,风沙天气减少,进而缓解沙尘对华北地区的影响。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一地理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宇宙中的地球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一地理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山地的形成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一地理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农业的区位选择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