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及反思
展开地球的圈层结构
教学目标:
1、掌握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初步了解外部各圈层,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2、通过对圈层联系性的认识,促进学生整体性思维的形成。
重点: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和探索方式;初步认识地球外部圈层及各圈层的相互联系。
难点:
是如何利用地震波探索地球内部;对地球圈层联系性的认识。
教学过程:
1、导入
举苏联曾挖13000m的深坑来探索地球内部的例子。苏联用了几十年才挖了13000m,越深越难挖,而地球半径6371km。目前挖掘的方式难以探索地球内部。
向学生提问:那用什么方法探索地球内部?
引导学生思路:我们买西瓜时怎么判断西瓜熟不熟,通过敲西瓜产生声波,熟和未熟的西瓜密度和质地不一样,发出的声波不一样,把地球看作一个西瓜,在不能切开的情况下如何去探索地球内部?
学生思考回答
讲授新课:
老师:进行总结,引出地震波,地震波是地震时释放巨大能量,以波的形式向四周释放能量,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让学生阅读p19
知识窗。
学生阅读知识窗
老师:向学生讲解横波与纵波差异,展示两种波型动画以及地震时振动的差异录像,横波:振动方向与转播方向垂直;纵波:振动方向与转播方向一致,所以纵波转播速度比较快。
展示船只在大海航行的动画,向学生提问船的振动方向(上下颠簸)。
学生回答:
地震发生时,小鸟在空中只能感受到上下颠簸,说明只有纵波能在空气转播。
观看地震发生时振动录像,发现上下振动(纵波)时物体受损较小,接来的左右晃动(横波)物体受损程度严重。
总结:
速度 传播途径 危害性
横波 较慢 只能在固态传播 大
纵波 较快 固、气、液均可 相对较小
下面让我们一起用地震波来探索地球内部,请同学们阅读图1-3-3,注意横波与纵波的变化。
请学生来描述横波与纵波的速度随深度加深如何变化,以及明显变化时右图对应的地球圈层分界面(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读图)。
进行总结:在深度几十千米处横波与纵波速度都明显加快,说明距离地表几十千米后地球物质组成与其上部分有明显差异,上部分我们把两个区域的接触面叫莫霍界面,在接3000km处横波直接消失,纵波速度也快速下降,横波不能在液态转播,所以这个区域的物体以液态形式存在,以2900km为界,上下部分物质组成和存在形式又发生巨大变化,我们把这两个区域的接触面命名为古登堡界面。两个界面把地球内部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地核。
在地幔顶部有软流层分布,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地核有分为外核和内核,内核是密度和质量高的铁䤼金属。
岩石圈:岩石圈软流层以上的部分,而不是地壳。
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它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大气圈笼罩着地球,使得地球上的温度变化和缓,同时提供了生物生存所需要的氧气;大气中的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与人类息息相关。
水圈:水圈是地表和近地面的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其主体是海洋,还包括陆地上的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等。水是最活跃的自然环境要素之一,在地球表面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所不可或缺的。
3、生物圈是地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地球生物的活动和影响范围虽然涉及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但多数生物集中分布在大气圈、水圈与岩石圈很薄的接触带中;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同时也在促进太阳能转化、改变大气圈和水圈组成、改造地表形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最活跃的圈层。
进行p20探讨活动
总结
地球圈层结构:内部卷层,外部圈层
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课后作业:填充图册和配套练习
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共5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过程,资源支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公开课教案: 这是一份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公开课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新课讲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