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高中语文二轮复习教案

    2022高中语文二轮复习教案第1页
    2022高中语文二轮复习教案第2页
    2022高中语文二轮复习教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高中语文二轮复习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高中语文二轮复习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命题陷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阅读下面唐诗,回答后面问题。(6分)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李 贺
    其一
    箨落①长竿②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其四
    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③归卧叹清贫。
    风吹千亩迎雨啸,鸟重一枝入酒尊。
    【注】①箨落:笋壳落掉。②长竿:新竹。③茂陵:地名。《史记·司马相如传》记载“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
    竹是诗歌常见意象,寄托诗人情志。两首诗都写到了竹子,请分别分析“新竹”与“古竹”这两个意象,并简要概括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成长启示。(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标题:题目是新笋,但其一写新笋,其四写老竹。
    知作者:李贺是著名诗人,仕途不得意,这是写作背景。
    知诗意:
    其一是借物咏志的诗。
    前两句写笋的美丽。竹壳一片片剥落下来,竹笋抽节向上生长,它晶莹透碧,像是刚刚经过刻刀雕琢出来的碧玉一般。由于这株笋有着如此美好的姿质,所以“母笋是龙材”。
    后两句进一步刻画笋的内在美。假如容许它尽情生长,一夜之间拔节千尺,它自然会脱却尘泥而直插青云之上。表达了新笋冲上九霄的豪情壮志,它不甘心埋没园泥之中的现状。同时“更容”一词的反面含义是“不容”,不能容许新笋一夜抽千尺,包含作者深沉的幽怨。
    其四开头两句意为老竹虽老,仍挺拔坚韧,梢可拂云,而自己年纪并不大,却只能像家居茂陵时的司马相如一样,甘守清贫。
    后两句写另外两种形态下的竹枝形象。其一是风吹千亩之竹,风吹过后声浪如排山倒海;二是风和景明之日,一小鸟栖息枝头,其景却可映入酒樽之中,这又是何等静谧安闲。
    知注释:除了注释难懂字词,还注释了典故含义,要注意其暗示作用。
    知题目:寄托情志、分别分析、两个意象、成长启示。
    一、划重点——高频失分类型统计,明确失误点,规避雷区
    二、敲黑板——化身命题者,从关注的重点中,确定答题原则
    四类常见比较对象的答题原则。
    比较点1:形象
    比较点2:情感
    比较点3:表达技巧
    比较点4:语言
    【典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6分)
    晓 行 巴 峡
    王 维
    际晓投巴峡,余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
    【命题陷阱】
    一是《晓行巴峡》和《水经注》《秋兴八首》比较,《水经注》和《秋兴八首》之间不比较。
    二是双维度比较不同。
    初读诗歌,把握比较点。
    认真审题,抓住关键点
    知同辨异,注意思辨点
    题目中要求辨析意象的不同,应该从意象的自身特点、意象的表层义与深层义等方面考虑。
    从表达方式上,都运用了借景抒情,但三首诗词抒发的情感不一致。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词比较三步骤
    初读诗歌,把握比较点
    初读需要比较的诗歌材料,从题材、内容、手法、情感等方面,初步判断所比较诗歌的相近关联点或对比点,为后面做题奠定基础。
    认真审题,抓住关键点
    圈出比较的关键点,其比较点往往是两首诗歌的相同之处或相异之处。从设题来看,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的比较或不同诗歌对同一对象描写优劣的比较;不同诗歌中同一“炼字”的比较和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不同诗歌对描写相同对象的表现手法的比较;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比较等。
    知同辨异,注意思辨点
    围绕题目中的关键分辨点,整体把握,知同辨异。
    “知同”就是发现阅读材料中相同、相似的东西,“辨异”就是分辨材料中不同乃至相对的东西。重点都要落实到上面提到的一些主要对比点上,都要从诗歌中找到具体依据。特别注意几首诗歌间的求异、求同、联系等思辨思维的考查。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①(其二)
    李商隐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
    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
    万里重阴非旧圃,一年生意属流尘。
    前溪舞罢君回顾②,并觉今朝粉态新。
    【注】①回中:在今陕西陇县西北。此诗作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这年因有人作祟,诗人应科不第,从京都回到泾原。②“前溪”句:前溪是南朝教习音乐的地方,江南声伎多出于此。此句用人的舞态描摹花之飘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中,诗人将石榴花拿来作比:请不要嘲笑石榴花开赶不上春天,牡丹虽然在春季怒放,却“先期零落”,更使人愁。
    B.颔联中,诗人直接描绘眼前的残败景象,由暴雨惊梦想到牡丹的凋谢,使人惨不忍睹。“伤心”“破梦”均就牡丹言,而牡丹之伤心破梦亦即作者之情怀遭遇。
    C.颈联中,诗人描写环境与花败后的情景:万里长空,阴云密布,气候恶劣,已非当年旧圃之环境;花落委地,一年的美好生机,早付与污泥流尘。
    D.尾联中,“前溪舞”一典的运用,拓出了一番新境;“并觉今朝粉态新”,他日雨过,牡丹落尽,回想今朝,雨中粉态,尚觉新艳动人。此联暗示将来之厄运更甚于今日,前途黯淡之感更加深沉。
    2.与李商隐的另一首诗《锦瑟》相比,本诗“锦瑟”意象的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3、4题。(9分)
    慈湖夹阻风(五首)①
    苏 轼
    其二
    此生归路愈茫然,无数青山水拍天。
    犹有小船来卖饼,喜闻墟落在山前。
    其五
    卧看落月横千丈,起唤清风得半帆。
    且并②水村欹侧过,人间何处不巉岩。
    【注】①这组诗为苏轼被贬岭南惠州、坐船经过安徽当涂的慈湖夹时所写。阻风,为风所阻。②并:傍。
    3.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两首诗运用叙述、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于路途所见所感中寄寓哲理思考。
    B.诗中描写的江水接天和月光平铺江面的情景,都体现诗人豪迈旷达的情怀。
    C.山前墟落可供落脚,水路狭窄客船难行,写出诗人慈湖夹之行的不同际遇。
    D.第二首诗与《赤壁赋》都写到清风与明月,但它们所营造的意境有所不同。
    4.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情感的变化,请简要分析两者的不同之处。(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9分)
    寒 硖①
    杜 甫
    行迈日悄悄,山谷势多端。云门转绝岸,积阻霾天寒。
    寒硖不可度,我实衣裳单。况当仲冬交,溯沿增波澜。
    野人寻烟语,行子傍水餐。此生免荷殳②,未敢辞路难。
    【注】①寒硖:地名,在今甘肃西和县城北四十里。②殳(shū):古代兵器,多用竹或木制成,有棱无刃。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日悄悄”描写长时间跋涉,“势多端”描写谷壑幽深,重峦叠嶂,山路险峻。首联通过险恶的环境,烘托日高人困之情态。
    B.第二联承首联描写环境的恶劣:阴云密布,硖谷幽深,寒意逼人,光线昏暗,似乎无路可寻。诗句中透露着严峻紧张的气氛。
    C.三、四两联采用比喻的手法,着重描写诗人途中饥寒交迫的感受,表达了长期饱受饥寒艰辛之苦,凄凉沉郁、悲哀感伤之情。
    D.第五联描写诗人走出寒硖后,沿途所见景象:时局动荡,百姓流离失所,到处寻找做饭的烟火,流浪的行人只能在河边餐饮。
    6.有诗评家说这首诗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尾联简要分析。(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9分)
    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同好①
    沈 约
    眷言访舟客,兹川信可珍。
    洞澈随清浅,皎镜无冬春。
    千仞写乔树,万丈见游鳞。
    沧浪②有时浊,清济③涸无津。
    岂若乘斯去,俯映石磷磷。
    纷吾隔嚣滓,宁假濯衣巾?
    愿以潺湲水,沾君缨上尘。
    【注】①本篇作于沈约离京外任东阳太守途中。②沧浪:水名。《孟子·离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③清济:水名。《战国策·燕策》:“齐有清济浊河”。
    1.“千仞写乔树,万丈见游鳞”,以树影和游鱼在江水中清晰可见,侧面写出江水之“清”。下列诗句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 )
    A.繁如瑞雪压枝开,越岭吴溪免用栽。(罗邺《梅花》)
    B.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李颀《琴歌》)
    C.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王禹偁《村行》)
    D.秋气不惊堂内燕,夕阳还恋路旁鸦。(龚自珍《逆旅题壁》)
    2.李白被“赐金返还”离开京城后,曾在新安江下游作《清溪行》:“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同样是临江抒怀,这首诗和沈诗在景情关系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组唱和诗,完成3~5题。(12分)
    种 菜
    苏 辙
    久种春蔬早不生,园中汲水乱瓶罂。
    菘葵经火未出土,僮仆何朝饱食羹。
    强有人功趋节令,怅无甘雨困耘耕。
    家居闲暇厌长日,欲看年华上菜茎。
    次韵子由种菜久旱不生
    苏 轼
    新春阶下笋芽生,厨里霜虀倒旧罂。
    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
    园无雨润何须叹,身与时违合退耕。
    欲看年华自有处,鬓间秋色两三茎。
    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苏辙诗中没有一个“旱”字,但句句牵动着旱情,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B.苏轼诗题目中“次韵”既点明这首诗是和苏辙诗所作,又指出了押韵特点。
    C.苏辙诗中“乱”写出了汲水的忙乱,苏轼诗中“倒”写出了腌菜食尽的困窘。
    D.苏辙诗沉郁顿挫,格调比肩“诗圣”,苏轼诗闲散冲淡,气韵神似“诗仙”。
    4.“欲看年华自有处,鬓间秋色两三茎”中用“秋色”喻指年华。下列诗句中的“秋色”有这种含义的一项是(3分)( )
    A.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杜牧《长安秋望》)
    B.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
    C.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张孝祥《西江月》)
    D.秋色频于客鬓加,归期犹自叹无涯。(罗公升《发湖州》)
    5.唱和诗中,“和诗”的内容和情感既要与原诗有联系,又要有新的阐发。这一特点在苏轼诗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两首诗进行分析。(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升点4:
    学以致用辨异同—— 比较鉴赏
    ///数据链·失分诊断区///
    【典题】①新竹拔节千尺、脱却尘泥,寄托了作者的凌云之志;②古竹梢可拂云、挺拔坚韧,表现出作者对自身处境的感叹;③启示我们即使遭遇坎坷,也不能泯灭凌云之志。
    ///技巧通·制霸考试力///
    【典例】(1)意象:本诗选取浣女、鸡鸣、舟市、山桥、石井、莺啼等富有生活气息的意象,而另两首诗歌选取的猿鸣、枫树林等意象,多为自然景物。
    (2)抒情:本诗作者陶醉于山水之趣,宽解了诗人的离愁别绪。另两首诗歌都有沉郁惆怅凄凉之感,离家远去思乡之意。
    ///模拟练·冲刺双一流///
    1.B “诗人直接描绘眼前的残败景象”错,“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意思是:牡丹花那如玉盘一样的花冠上雨珠飞溅,让我屡屡伤心;无情风雨像急奏的锦瑟,繁弦促柱,频频惊破美梦。诗人并没有直接细致地描绘牡丹败落的场景,而是通过自己的感受来写雨打牡丹。
    2.(1)《锦瑟》一诗中,“锦瑟”既是诗人年华易逝兴感的凭借,又是诗人不幸身世的象征;(2)本诗中的“锦瑟”,主要是渲染气氛,营造潇潇风雨阵阵袭来,好似锦瑟哀弦惊梦的意境,为下文抒情张本。
    3.B “都体现诗人豪迈旷达的情怀”错误。其二诗中描写的“无数青山水拍天”,表现的是“归路愈茫然”的情感。其五诗中描写的“落月横千丈”写出卧看时的豁达、愉悦心情,也为下一句“起唤清风得半帆”做好铺垫。
    4.(1)第一首诗从消沉到豁达(或“由低落转为愉悦”)。面对水天茫茫感叹归路迷茫,看到有人卖饼,又听到前有墟落可以落脚,喜从中来。(2)第二首诗从愉悦转为低落。欣赏江上的月色,又唤来行帆的清风,心情舒畅;船行水村时,又不由感叹人生艰难。(每点3分,概括准确1分,分析正确2分)
    5.C “采用比喻的手法”错,应为白描手法。
    6.(1)尾联的意思是:如果能免除战祸,百姓不再扛着武器从军作战,而能安居乐业,自己历经艰险,长途跋涉,又何妨呢?(2)尾联中诗人由自身遭遇、眼前现实而联想到百姓的苦难,表现了诗人忧民感乱、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情怀。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主题有异曲同工之妙。
    ///预测练·命题风向标///
    1.B B项是侧面描写,其他三项均为正面描写。
    2.(1)李诗融情于景,诗人与令自己感到“清心”的溪水对话,江边猿啼仿佛在为作者悲啼,外在景物染上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色彩,表达了诗人远游他乡,济世报国之志无着的落寞。
    (2)沈诗触景生情,看到清澈的新安江水,以及江水中棱角分明的石,顿生自由和清净之感,洋溢出一种远离尘嚣的轻松愉快之情,并希望友人在尘世中也能保持澄澈的内心。
    3.D 苏辙的诗比肩“诗圣”过誉,苏轼的诗气韵和李白的豪放飘逸有所不同,“神似”错误。
    4.D 其他都是指秋天的景色。
    5.(1)苏轼诗写春饥的艰辛,呼应苏辙诗中因春旱而饥困的内容,两诗都即事感怀,流露出辛酸与无奈。
    (2)苏轼诗针对苏辙诗中因春旱而惆怅、因赋闲而抑郁不得志的情绪,劝慰他面对窘境无须慨叹,既然不合时宜,不妨安心退耕。
    (3)苏轼诗针对苏辙诗中虚掷年华的感慨,以坦然的心态、幽默的自嘲来宽解,境界更加旷达。问题答卷采样
    问题诊断
    答题
    卡1
    启示:①新竹体现了生机勃勃的活力,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新竹的生机,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希望,与其豪情壮志的情怀。②古竹体现出作者对年老的无奈,同时,要坚持不懈砥砺前行,所以说我们要勇于面对困难,坚持不懈,对未来抱有希望。
    审题不准确,原题两个问题,只答了最后一问。
    认真审题,画出关键词语,思考答题方法和角度。
    答题
    卡2
    ①古竹:老梢惹碧云,虽然年龄大但仍然可以做出贡献。②古树的价值不因年老而丢失,即使年老也要发挥出自己的价值,生命不因年老而被否定。
    对于咏物类的诗歌内容不理解,或理解和分析错误。
    从诗歌题材、内容、手法、情感入手,理解诗歌。
    比较内容
    答题原则
    形象内涵、
    特点异同
    比较
    意象内涵比较
    意象选取上有何不同,意象在自身特点与表情达意两方面的异同,或者表层义与深层义有何异同。
    人物形象特点的分析比较
    从外在形象与内在性格品质两方面比较;人物身份的比较。
    形象作用异同比较
    从写景、状物、抒情、结构等方面进行比较。
    比较内容
    答题原则
    比较鉴赏
    内容、情感
    ①熟悉感情基调术语,会用这些术语比较感情基调异同,如忧愁与闲适、悲伤与欢快。
    ②进一步比较分析出产生不同感情的原因或情境,这也是情感比较的重要内容。
    ③比较时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总体概括,又要有具体分析;具体分析要条分缕析。
    比较内容
    答题原则
    比较表达技巧
    ①要熟悉各种表达技巧的术语与内涵。
    ②审清题干要求比较的方向(是求同还是求异)、角度(是从哪个角度比较),比较到哪一步,是只要答出术语还是兼有效果的分析。
    ③鉴于表达技巧的复杂性,表达技巧的比较还是定位于常见常用的表达技巧。
    比较内容
    答题原则
    比较赏
    析语言
    首先,找准比较角度。
    ①联系描写的情景进行比较,看谁更符合语境;
    ②从表现作者情感上进行比较,看谁更能准确表达诗人当时的情感;
    ③从表达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生动形象;
    ④从结构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能使结构浑然一体、更能起照应等作用。
    其次,重点把理由说清楚、说条理、说充分。
    比较点
    关联
    对比
    比较切入点
    内容
    描写三峡景色
    选择的意象
    意象以及自身特点
    手法
    借景抒情
    情感
    景物与情感之间的联系
    抒发的情感
    结合情景品味情感
    比较对象
    山峡
    比较内容
    ①意象 ②抒发情感
    比较范围
    《晓行巴峡》和《水经注》《秋兴八首》比较
    比较模式
    不同

    相关教案

    2022高中语文二轮复习教案:

    这是一份2022高中语文二轮复习教案,共10页。

    2022高中语文二轮复习教案:

    这是一份2022高中语文二轮复习教案,共2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敲黑板——化身命题者,采点意识——聚焦词语和句式,连贯意识——活用翻译六字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高中语文二轮复习教案:

    这是一份2022高中语文二轮复习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任务要求,设题陷阱,答题规则,运用规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