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3 生物圈同步训练题
展开5.3生物圈
一、单选题
1.某同学在学习了生态系统相关知识后,作出了以下归纳,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汉江河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河流生态系统
B. 生物圈中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它们是相互独立、互不影响的
C. 生态系统中,每条食物链都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构成的
D.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2.有关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人们根据响尾蛇热能感受器可探测到周围热源物质的准确位置这一原理,设计制作出了响尾蛇导弹,这种技术属于转生物技术
B. 在食物网中,生产者和消费者具有应激性,分解者也具有应激性
C. 在探究实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实验中,温度、水分等属于无关变量。
D.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生物圈包括围绕地球的大气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3.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物圈就是地球上的全部生物
B. 生物圈的上限达12千米的高空
C. 生物圈的下限包括离地面10千米的岩石层
D. 马里亚纳海沟深11034米,里面也生活着不少生物,这个海沟也属于生物圈的一部分
4.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这一薄层叫生物圈
B.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全部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C. 生物圈只为生物的生存提供水和空气
D. 温度不是生物圈为生物提供的生存条件,而是自古就有的
5.在水圈中,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面下( )
A. 150米以内的水层中 B. 100米以内的水层中
C. 150米以外的水层中 D. 100米以外的水层中
6.对“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观点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相互联系 B. 生态系统多样并且相互联系
C. 各类生态系统共用阳光、空气等 D. 每种生物都能在不同生态系统中存在
7.自然界的组成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由简单到复杂排列正确的是( )
A. 生物圈——生物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B. 种群——生物体——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C. 生物体——种群——生态系统——群落——生物圈
D. 生物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8.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 热带雨林 B. 海洋生态系统 C. 生物圈 D. 湖泊生态系统
9.“生物圈2号”实验的失败给你什么启示( )
A. 说明人类的科学还不够发达
B. 生物圈是目前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唯一家园
C. 人类可以离开生物圈
D. 科学实验总会有失败的
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B.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
C. 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少
D.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1.收看新闻联播时,首先看到转动的地球呈现绿、白、蓝三种色彩,它们分别是生物圈的( )
A.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 B. 大气圈、岩石圈、水圈
C. 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D. 水圈、大气圈、岩石圈
12.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B. 绿色植物是生产者
C. 绿色植物维持大气中的碳一氧平衡 D. 包括以上三者
13.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是( )
A. 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 B. 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C. 吸水、蓄水和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
D. 使生态系统具有调节能力而不被破坏
14.在“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这句话中,生物圈的含义是( )
A. 地球上的全部生物 B. 地球上的一切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
C. 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 D. 大气圈、岩石圈和水圈
15.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牛羊之间的关系是( )
A. 捕食 B. 共生 C. 竞争 D. 寄生
二、填空题
16.地球上的生物圈,包括了地球上的________及其________。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________、岩石圈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一部分。它的范围上限可达________km的高空,下限可达________km的海沟底部,其中海平面上下________左右范围内是生物最活跃的区域。
17.仔细阅读如图两幅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在当今世界共同关心的人口、资源、能源、粮食、环境五大问题中,漫画“苦难的母亲”主要反映的是________问题和________问题;“大难临头”主要反映的是________问题和________问题。
(2)“大难临头”画面的具体内容是:人类对________资源的________行为,导致土地________问题。
(3)这两幅漫画告诉我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必须保护自己的居住环境。为此,在资源方面要________,在人类自身生产方面要________。
18. 如图表示发生在天竺葵植株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图中序号表示某些物质.据图回答:
(1)物质①通过茎中的________ (填“导管”或“筛管”)运输,其运输的动力来自________ 作用.
(2)若③为氧气,是通过植物的________ 作用产生的,该作用能维持生物圈中的________ 平衡.植物体进行此项生理活动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 .
(3)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________ 作用,在蔬菜贮藏和运输过程中,应________ (填“增强”或“减弱”)该作用.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地球上大部分地区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的今天,南极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地球的最后一块净土。事实是否如我们所想象的呢?
小明看到一条消息:在2003年,科学家在南极长城站附近发现两个怪现象:大批鸟类居然不顾繁殖大事,弃卵而去;大量磷虾同时也在海滩死去。由此小明猜测:南极可能也有许多环境问题。为验证这一猜测,小明通过翻阅书刊、上网查阅等形式做了大量调查,调查如下:由于遭人类大量捕杀,南极地区的海豹和鲸的生存量大大减小。由于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大量排放,引发的全球温室效应使南极冰盖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由于人类过多地使用氟氯烃类化学物质,使南极上空出现臭氧空洞,强烈的紫外线严重影响生物的生存。由于其他地区大量排放的酸性气体,被吹到南极而形成酸雨,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另外科学家们还发现,在企鹅的血液、蛋壳中,DDT等有机农药含量都超标,这是由于地球各处耕种区的DDT经淋湿作用冲到海洋去,一些微细海藻会吸收DDT,然后这些微细海藻被洋流带至南极,被当地虾捕食,而墨鱼捕食虾,企鹅捕食墨鱼,由于DDT有不被生物分解和排泄的特点,故最后被传至企鹅。
小明收集的证据证实了自己的猜想。同时他也意识到:为了人类的自身利益,保护南极、保护全球迫在眉睫。
(1)小明收集到关于南极环境的问题有____(填字母)。
A.大量捕杀使鲸等动物数量大大减少
B.南极大陆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C.南极海域出现赤潮
D.全球变暖使南极冰川融化
E.南极臭氧层出现空洞
F.南极企鹅体内发现农药DDT
(2)写出DDT富集到企鹅体内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
(3)南极在科学家眼里,是个蕴涵着无价科学奥秘的圣地。而在勇敢的旅游者眼里,南极是个旅游胜地。但科学家强烈反对旅游者去南极旅游,主要原因是( )
A.旅游者的活动会使南极的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
B.南极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复杂,人类的介入会使原有的食物网遭到破坏
C.南极的光照强烈,上空存在臭氧空洞,这会给旅游者带来很大的伤害
D.南极生态系统的成分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弱,生态平衡容易被破坏
(4)为保护好南极,请你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部分
一、单选题
1. D 2. C 3. D 4. A 5. A
6. D 7. D 8. C 9. B 10. C
11. A 12. D 13. C 14. C 15. C
二、填空题
16. 一切生物;生存环境;下层(对流层);上层(土壤层);水圈;10;12;100m
17. (1)人口;粮食;资源;环境
(2)森林;破坏;流失
(3)节约;控制
18. (1)导管;蒸腾
(2)光合;碳--氧;叶
(3)呼吸;减弱
19. (1)A,D,E,F
(2)海藻→虾→墨鱼→企鹅
(3)D
(4)①在全球范围内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②在全球范围内减少农药的用量;③严禁大量捕杀和采集南极动植物(合理即可)。
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D
【解析】解:A、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汉江河中的所有生物仅构成了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A错误;
B、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包含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相互联系、彼此影响.B错误;
C、食物链反映的只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与消费者无关,C错误;
D、生物圈是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大部和岩石圈的表层.它是地球的理化环境与生物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家.D正确.
2. C
【解析】A、响尾蛇能利用红外线追踪热源物体,人们根据这种原理,设计制造出了“响尾蛇”导弹,属于仿生学,不属于转生物技术,故A错误;
B、应激性的外延涉及到一切生物体,既包括植物也包括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真菌、动物和人,它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故分解者也有应激性,故B错误;
C、在探究实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实验中,光是实验变量,温度、水分等属于无关变量,故C正确;
D、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故D错误。
3. D
【解析】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还包含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故A错误;
B C、生物圈包括海平面以上约10000米至海平面以下10000米处;故B C错误;
D、马里亚纳海沟虽然深11034米,但这里生存着生物,所以属于生物圈;故D正确;
4. A
【解析】A.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的厚度为 20 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A符合题意。
B.生物圈的范围,上限可达离地面约 10 千米的高空,下限可达距海平面 11 千米左右的海沟底部,或者距地面深达 2 ~ 3 千米的岩石层。B不符合题意。
C.生物圈包括了地球上的全部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所有这些因素都是由生物圈提供的。C不符合题意。
D.生物圈包括了地球上的全部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所有这些因素都是由生物圈提供的。D不符合题意。
5. A
【解析】解:由于光照的范围有限,故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面以下150以内的水层中;
6. D
【解析】解:在生物圈中,各种生物之间相互联系,物质之间相互联系,从而形成了生态系统之间相互联系;但并不是每种生物都能在不同生态系统中存在,如陆生生物不能生活在海洋中;
7. D
【解析】种群是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群落是指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所有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因此自然界的组成由简单到复杂排列是生物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D符合题意。
8. C
【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C符合题意。
9. B
【解析】“生物圈2号”实验的失败说明生物圈是目前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唯一家园。
10. C
【解析】A、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A正确;
B、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B正确;
C、化学物质在沿着食物链转移的过程中产生生物富集作用,即每经过一种生物体,其浓度就有一次明显的提高。所以,位于食物链越高端,体内毒素积累越多.C错误;
D、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 一定限度的.D正确;
11. A
【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绿色是地球上的植物颜色,代表岩石圈,蓝色是海水的颜色,代表水圈,白色是大气在阳光下的白茫茫,代表大气圈。
12. D
【解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是食物之源;②能稳定大气中碳氧平衡;③能稳定生物圈的水循环等.
13. C
【解析】绿色植物通过根部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促进了水循环.
14.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5. C
【解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的是捕食关系,此外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二、填空题
16. 一切生物;生存环境;下层(对流层);上层(土壤层);水圈;10;12;100m
【解析】地球上的生物圈,包括了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对流层)、岩石圈的上层(土壤层)和水圈的一部分。它的范围上限可达10km高空,下限可达12km 海沟底部,其中海平面上下100m左右范围内是生物最活跃的区域。
17. (1)人口;粮食;资源;环境
(2)森林;破坏;流失
(3)节约;控制
【解析】(1)漫画“苦难的母亲”展示了地球上人口不断增长,使地球母亲承受着重负,随之而来的便是粮食问题。“大难临头”描述了人类大肆砍伐树木,掠夺地球资源,导致土地沙漠化。
(2)“大难临头”画面的具体内容是:人类对森林资源的破坏行为,导致土地流失问题。
(3)这两幅漫画告诉我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必须保护自己的居住环境。为此,在资源方面要节约,在人类自身生产方面要控制。
18. (1)导管;蒸腾
(2)光合;碳--氧;叶
(3)呼吸;减弱
【解析】
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存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据此解答.
19. (1)A,D,E,F
(2)海藻→虾→墨鱼→企鹅
(3)D
(4)①在全球范围内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②在全球范围内减少农药的用量;③严禁大量捕杀和采集南极动植物(合理即可)。
【解析】(1)从资料中可知,小明收集到的关于南极环境的问题有人类捕杀使得海豹、鲸等动物数量大大减少;全球温室效应是南极冰盖融化;氟氯烃类化学物质的过多使用导致南极上空出现臭氧空洞;酸雨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企鹅体内及蛋壳中DDT等有机农药含量超标。
(2)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排放到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将随着食物链积累富集。流入到海域的DDT首先被海藻吸收,海藻随洋流来至南极被当地虾捕食,而墨鱼捕食虾,墨鱼又被企鹅捕食。
(3)南极生物种类较少,生态系统成分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弱,人类过多的活动很容易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
(4)针对南极的环境问题,为保护好南极,我们应在全球范围内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在全球范围内减少农药的用量;严禁大量捕食和采集南极动植物;避免过多使用氟氯烃类化学物质等
初中科学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3 电磁感应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3 电磁感应达标测试,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下册3 阳光的组成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七年级下册3 阳光的组成一课一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3 氧气习题: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3 氧气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